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

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3-02-19 20:48:18

① 法國電影新浪潮詳細資料

「新浪潮」是指從1958年興起於法國的新一代電影導演的電影觀念和在這種觀念下涌現出來的一大批影片﹐這批導演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做過多年導演助手及拍過短片﹑具有專業知識的電影工作者﹐包括雷乃﹐A.﹑馬爾凱﹐C.﹑馬勒﹐L.﹑P.卡斯特等。二是《電影手冊》雜志的評論家們﹐即所謂「電影手冊集團」﹐包括A.阿斯特呂克﹑戈達爾﹐J.-L. ﹑特呂弗﹐F.﹑夏布羅爾﹐C.﹑G.弗朗敘﹑羅梅爾﹐.﹑里維特﹐J.等。這些人沒有共同的綱領﹐並不組成一個流派﹐唯一共同點是他們都反對傳統電影的作法﹐強調電影是一種個人的藝術創作﹐要求電影從傳統藝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們繼承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作法﹐不用攝影棚﹐不用電影明星﹐使用輕便攝影機﹐用非專業的或不出名的演員在實景中拍片。這種作法主要是由於拍片資金不足所決定的﹐在他們的影片獲得成功後就被逐漸放棄。「新浪潮」電影不提出重大的政治問題或社會問題﹐主要是表現個性﹐有的是導演個人的經歷﹐如特呂弗﹐F.描寫他的童年的《四百下》(1959年)﹑成年後戀愛的《二十歲的愛情》(1962年)﹑服兵役生活的《裝病躲差的士兵》(1961年)﹔有的是導演所熟悉或感興趣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寄生者或歹徒的生活和他們所關心的事情﹐如夏布羅爾﹐C.的《漂亮的塞爾日》(1958年)﹑《表兄弟》(1959年)﹐馬勒﹐L.的《情人們》(1958年)﹐戈達爾﹐J.-L.的《精疲力盡》(1960年)。在表現方法上﹐他們拋棄傳統的電影手法(倒敘﹑反打鏡頭﹑背景放映法﹑劃入劃出﹑疊化等)﹐打破傳統的影片樣式和戲劇演出概念﹐廣泛使用短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和從人物背後拍攝﹐畫面具有相當的真實感。他們也使用長時間的搖拍﹑長鏡頭﹑空格﹑鏡頭搖晃顫動等技巧。在剪接手法上﹐他們的影片節奏快﹐切割頻繁﹐鏡頭直接跳接。出身於《電影手冊》評論家的導演們信奉巴贊﹐A.的理論。
「新浪潮」歷時不長﹐1962年後漸趨衰落﹐它的導演有的走上商業性電影的老路(如夏布羅爾)﹐有的轉向「作家電影」或「真實電影」(如雷乃﹐A.﹑馬爾凱﹐C.)﹐有的標新立異﹐企圖全盤否定傳統的電影﹐創造一種新電影(如戈達爾)。但總的說來﹐「新浪潮」對法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都有很大影響。

②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

「新浪潮」不僅促進了法國電影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也引發了現代主義電影思潮在歐美各國的第二次興起。像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法國著名新浪潮導演埃里克·侯麥於2010年1月1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89歲。賈樟柯曾向記者表示,侯麥的離去讓他感到很難過,侯麥的電影對他的影響很大,侯麥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

③ 新浪潮是什麼意思

「新浪潮"這個詞一般指一種具有即興創作、抽象、主觀象徵主義特性的電影潮流,通常利用實驗性的攝影技術。另一方面也指音樂領域的一種形式,這種」新浪潮「保留朋克音樂的叛逆與新鮮的活力,同時又迷戀於電子、時尚與藝術,風格與朋克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

之後,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影評人皮埃爾·比亞爾於1958年2月的《電影》第一次運用到電影批評中,在文章中,比亞爾列舉出一個法國青年導演的名單,名單上有22位新導演,在文章的末尾,比亞爾不無感慨地寫到:"這股'新浪潮'為什麼還服服貼貼地跟著前輩轉,真令人困惑。"法國新浪潮運動,一般認為是從1959年戛納電影節上出現的一批法國青年導演為標志,人們將這批青年導演通稱為"新浪潮"一代。

④ 戈達爾的離世對法國影壇有什麼影響誰將成為下一個戈達爾

有法國媒體報道,法國著名影視導演戈達爾用安樂死的方式去世,據他的妻子告訴記者說已經91歲,他在身體上其實沒有任何的毛病,也沒有患過任何的疾病。他的去世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太累了,所以想休息,而這種安樂死的方式在瑞士也是屬於合法的。

戈達爾不僅在自己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戈達爾對於一些喜愛文藝片的導演來說, 戈達爾是他們心目中最神聖的光。而戈達爾的去世也讓王家衛等導演在網上發文對這位影視巨人的悼念,也有很多人表示不會再出現像戈達爾這樣的影視劇人,誰都不會成為下一個戈達爾。

⑤ 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安樂死去世,生前曾有過哪些代表作品

戈達爾的代表作品有:《我們的音樂》《狂人皮埃羅》《一切安好》《芳名卡門》等等。

戈達爾的代表作品《狂人皮埃羅》

《狂人皮埃羅》是讓·保羅·貝爾蒙多和安娜·卡里娜共同出演的一部電影,根據萊昂內爾·懷特的長篇小說《沉迷》改編。影片了講述費迪南德為了從沉悶枯燥的中產生活中解脫出來,將前女友瑪麗安娜帶到南方,兩人卻爆發出感情危機並最終導致血案。費迪南德婚姻不幸,同時又被單位解僱。在一場派對中,他邂逅了前女友瑪麗安娜,重燃昔日情緣。瑪麗安娜跟隨著費迪南德來到南方。但不久後,費迪南德發現瑪麗安娜正遭到黑幫的追捕。相處中,瑪麗安娜給費迪南德起了綽號“皮埃羅”。故事的最後,皮埃羅殺了瑪麗安娜,自己也自殺了,他在死亡的前一秒後悔了自殺的舉動,但已經來不及了。

⑥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介紹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左圖為特呂弗著名影片《祖與占》(朱爾與吉姆)劇照,1991年,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拍攝了《縱橫四海》向其致敬。

⑦ 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的《法外之徒》的大致內容

轉自豆瓣簡介:
改編自希金斯的驚險小說《傻瓜的黃金》,然後加入了很多導演對好萊塢電影及對女主角卡里娜的迷戀。亞瑟和法茲是兩個對美式文化與美國電影著迷的年輕人,他們學習英文,對於比利小子等傳奇人物非常感興趣,並喜歡跳舞。女孩奧戴麗為了讓他們倆接受她,於是告訴他們如何賺錢——他們決定一起去洗劫奧戴麗有錢的姑媽。不過後果卻是一場大災難。
這是戈達爾最容易欣賞的作品之一,今天看來非常圓熟。但對於戈達爾來說,一個年輕女子雇了兩個小混混來騙取她姨媽錢財的劇情只是他發表對世事高見的一個平台,特別是他對美國流行文化的嘲弄,當然其中包括對當代電影的看法。片中人物如同生活在黑幫片的世界裡,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知和可笑。卡里娜在本片中的清純扮相,是這部准黑幫片中的亮點所在。

⑧ 《狂人皮埃羅》——思想高於形式的電影

       接觸這部電影,契機是看到毒舌關於《新浪潮回顧展》,也讓J哥第一次接觸到戈達爾大師的電影。看完《狂人皮埃羅》,寫一篇關於它的影評變成了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了。

戈達爾是一位法國和瑞士籍導演,更重要的是,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人之一。

        要先了解一部藝術形式的電影,可以先了解它所處時代的背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跳過,畢竟藝術終是藝術,有些東西亦可以略過,這里簡單來交代下時代背景。

        「法國電影新浪潮」是20世紀電影史上影響最深遠的電影革命 ,它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後第三次具有世紀影響和價值的電影運動了。這場電影運動被公認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可見其為電影文化帶來多麼巨大且有價值的意義,為法國乃至世界也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

        代表人物有戈達爾、里維特、特呂弗、侯麥、夏布洛爾等,期間創造了很多優秀作品,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等等。

        這場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紀大戰之後,長期制度僵化的社會現狀,讓很多人懷有的幻想破滅,有理想與夢想的人討厭所謂的「政治」「制度」,而這類作品的特徵就是對於這種現象的描述。

       「非政治性」、「性格率真」、「情緒復雜」為基本特徵,電影也採用更多的色彩感,使用更多的人物對白,擺脫傳統戲劇腔,更自然、率真地表達真實情感。

       介紹完背景之後,我們來談談這部電影。

        豆瓣評分 8.2分,上映時間是1965年,J哥推薦指數:9.0分(滿分10分)

       狂人皮埃羅,更准確的說應該是瘋子皮埃羅,英文字幕中是「Pierrot,the mad」 ,出處來自女主瑪麗安娜為男主皮埃羅作的一首詩。

       網上有流傳兩個版本,J哥還是建議先自己看一遍,能夠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和理解。

        男主真名叫「費迪南德」,「皮埃羅」是女主瑪麗安娜給他取的名字,

        瑪麗安娜是皮埃羅的前女友,再次的相遇,讓皮埃羅舊情復燃,從此想要和女主尋找一個擺脫現實的地方。

        電影採用很多角色對白的形式來充當旁白,這一點手法是J哥第一次見,因為這不是普通的對白,而是更深更高層面的「思想」,描述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非常佩服電影的這種表述形式, 既有詩的浪漫,又有哲學的豐滿,既有藝術的內涵,又有思想的火花。

        讓J哥感觸的畫面有,他們第一次「流浪」的時候開始的對白,還有最終結尾處女主的獨白,確實讓電影層次提高了N個檔次。

        影片畫面中還有非常多非常棒的場景,月光那場、寫詩那場,每一場都充滿著浪漫氣息。影片也刻畫了許多細節,男女情感的矛盾點、年輕人的思想追求、復雜的角色情緒,還有電影所採用的色彩新鮮感非常棒,在上個世紀這樣的電影難道不優秀嗎?即便是放到現在的電影圈中,這樣的電影色彩還是別具一格。還有電影的海報,具有超現實的藝術風格。

        故事中帶來一些很荒誕行為的描述,講故事、搶東西,還有尾部碼頭的一個可笑的胖子也好,無論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現實隱喻,這樣的方式讓觀眾更能感受到這種電影的魅力。

        電影結尾,為觀眾留下了懸念, 但是結局真的很重要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

        看完整部電影,J哥的感受就是:

        可能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也有來自其他電影愛好者的評價:

        看到很多影評,許多小夥伴表示看不懂,那麼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但是同時也希望,去純粹地欣賞藝術吧,把自己也沉浸其中,你會更好地體會電影藝術的魅力,這也是J哥喜歡電影的初衷。

        好了,今天推薦的電影來自戈達爾的《狂人皮埃羅》。

⑨ 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是誰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

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 *** 。

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弗朗索瓦·特呂弗正面批判這種優質電影,從而引發大論戰。

既然反對編劇的電影,反對建立在各部門嫻熟技能之上的優質電影,特呂弗推崇的是導演的重要性。

他最喜歡的作者是讓·雷諾阿、羅伯特·布賴松、薩沙·基特里、雅克·塔蒂、馬克斯·奧弗爾斯、雅克·貝克、羅傑·林哈特或讓·谷克多。

稍後至50年代末,新浪潮更明確的表達出另一種電影,更輕靈生動,用新攝影機在大街小巷拍攝,不再在設影棚中拍攝。

新浪潮現象很快對全世界產生了影響。

從巴西到波蘭,自捷克斯洛伐克至美國,都有青年影人效仿新浪潮掀起新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成就舉世公認。

21部長片,在許多影迷心中,部部經典。

五十二歲的人生,他把自己獻給了摯愛的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是怎樣一個人呢?外界歷來有種種的猜測與誤解。

他本人在世時也一直有意無意保持著神秘。

只是存培又一部的電影里,他隱約描繪著自己生命的輪廓,如安托萬·杜瓦內爾這個人物(讓-皮埃爾·萊奧扮演的《四百下》中的少年、《偷吻》中的青年、《大妻生活》中的新郎),以及其他影片中的人物《美國之夜》中的電影導演費朗、《男人 *** 》中的勾引者貝特朗·莫拉納、《綠色房間》巾將生命獻給死者祭壇而自己卻未受到安慰的朋友朱利安·達維納。

而現實中的弗朗索瓦·特呂弗,個性更為復雜;要全面地了解他,有必要寫作一部傳記。

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眾多朋友提供了大量證據,他本人也遺留下數量驚人的私人資料;基於這些豐富資料,本傳記揭示了弗朗索瓦·特呂弗多礆多衫的一生。

《弗朗索瓦·特呂弗》是一部值得仔細品讀的傳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為一位敏感熱情的電影人寫的傳記。

主要成員以前是電影評論人,都來自封面黃色的著名雜志《電影手冊》,由安德列·巴贊和雅克·多尼奧-瓦克羅茲於1951年創辦。

在拍攝長片和短片之前,克羅德·夏布洛爾,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艾里克·羅梅爾,雅克·里維特都曾為雜志寫作大量評論和其他文章。

新浪潮的歷史特點就是它是業余愛好者的活動,熒屏人們一批接一批改行做導演。

這些年輕的作者是在影迷俱樂部開始喜歡上電影的。

阿涅斯·瓦爾達她長期以來享有「新浪潮之母」的美譽。

1956年,瓦爾達以顧問的身份陪同法國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拍了數千幅照片,2005年3月,她帶著其中的百餘幅照片到北京進行展覽,同時參加法國電影回顧展北京站的開幕式。

閱讀全文

與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