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電影瓜島戰役

二戰電影瓜島戰役

發布時間:2023-02-23 08:12:56

A. 二戰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日軍是怎麼打的呢

1942年8月7日,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島,以及索羅門群島南部佛羅里達群島登陸,標志著瓜島戰役的開始。

雙方為爭奪志在必得的亨德森機場而逐次增兵,展開針尖對麥芒的搏殺,同時陸海空進行了激烈的對抗,是一次典型的聯合作戰。

至1942年2月9日,長達半年時間內,日美雙方在瓜島附近進行了6次海戰,損失驅逐艦以上的水面作戰艦艇分別為13萬噸和12萬噸,其中包括3艘航空母艦,日軍1萬余准備登島的陸軍隨運兵船沉入海底。

但此時,美軍陣地已得到了徹底鞏固,各項物資補充源源不斷,但日軍希望繳獲美軍的各類物資為己所用,所以日軍戰列艦、巡洋艦隊,以及從拉包爾機場起飛的轟炸機,只對亨德森機場狂轟濫炸,卻對瓜島灘頭堆積如山的作戰物資視而不見。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補給,美軍兵強馬壯,有吃有喝,彈葯盡管打,而作鬥力異常兇殘的日軍,由於得不到足夠的給養,俄的頭昏眼花,失敗已是不可避免。

日軍大本營只得下達撤退命令,1萬余名又餓又累的疲憊之師,陸續分批乘坐橋本少將率領的驅逐艦,在美軍眼皮底下悄無聲息地撤離了瓜島。

B. 關於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瓜島戰役

雷達和偵察機啊,美軍搶灘登陸順利,那是因為日軍當時大勢已去,已經得不到國內的任何支援,沒有軍艦重炮憑什麼守開闊的海灘呢;其次日軍指揮官當時決定已經抱著戰死的決心,將兵力打散,靠游擊死戰打算能拼多少就拼多少,沒有葯品,沒有補給,已知要敗,種種因素導致了很多病死的,正是這種打發,導致美軍後來逐島爭奪死傷巨大,這也是後來使用原子彈的一個重要因素。

C. 反映二戰太平洋瓜島的戰爭影片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1998)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
西恩·潘 Sean Penn
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更多中文片名:
細紅線 / 紅色警戒 / 狂林戰曲

更多外文片名:

Mince ligne rouge, La
片長:170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上映日期:1998年12月25日 美國

官方網站:Fox

劇情: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

D. 喜歡熱血沸騰的戰爭片那一定不要錯過這部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經典的戰爭片-- 《細細的紅線》

本片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電影,講述的是太平洋戰場上美軍與日軍殊死搏鬥的故事。

本片的卡司也異常強大,演員表中不僅有西恩潘、艾德里安布勞迪、喬治克魯尼和約翰特拉沃爾塔這樣的大牌,而且還包括了當時尚未走紅的吉姆卡維澤(疑犯追蹤中的李四)和傑瑞德萊托。

而任性的導演泰倫斯馬利克卻並不想靠這些大牌奪人眼球。上述演員原本都在劇組拍攝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而導演將成片剪出來後,這群人除了西恩潘之外都成了路人甲。喬治克魯尼只剩下幾十秒的鏡頭,部分演員甚至被刪除了全部戲份。

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導演對本片的認真態度和重視程度。

故事講述的是瓜島戰役後期,日軍損失慘重,卻仍有大量殘余部隊在頑強抵抗。他們駐守在山頭,挖了大量地堡,防守固若金湯。

隸屬美軍的"查理步兵連"在塔羅斯上尉的帶領下奉命奪取被日軍佔領的山頭。受地形限制,他們只能從正面突襲日軍陣地。相對於潛伏在高處的日軍機槍手和狙擊手,這些從山腳貿然進攻的美軍士兵,無疑是一個個移動的標靶。

年輕的美軍士兵自認為是正義之師,無所畏懼地朝山頂行進。果然,在半山腰就遭到了日軍猛烈的攻擊,連隊被打散,先行小分隊失去了支援,傷亡慘重。

連隊行動受阻,而後方立功心切的總指揮卻一個勁地命令士兵們往上沖,要求他們盡快奪取高地。

塔羅斯為了保護戰友公然抗命,帶著剩餘的士兵在山腰間尋找隱蔽點。最終他們找到了一處日軍的視野盲區,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

此時,年輕的士兵們才意識到所謂的正義之師,天佑美國的說法純屬謊言。他們和日軍一樣,不過是這場戰爭的兩個對立陣營,上帝並不會偏袒他們。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唯有麻痹自己,成為一台殺人機器。

第二天,他們組建了一隻七人小分隊,隱蔽地前往山頭上的日軍地堡,標記地堡位置,讓炮兵進行轟炸。之後,這群已經麻木了的殺人機器沖上山頭,對殘余日軍展開瘋狂殺戮。在他們的眼中,對方只不過是一坨肉。

部隊一路殺進,陣地里的日軍在哀嚎聲中喪失了抵抗能力。而成功奪取山頭陣地的美軍士兵,在回到駐地後卻感到深深的迷茫……

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這部電影完整地展示了戰爭扭曲人性的整個過程:參戰士兵去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而回來的時候卻往往帶著一身的創傷。

—End—

【電影生活】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

看更多精彩電影,關注【電影生活】微信公眾號:MOV998

E. 瓜達康拉爾島戰役是什麼戰役

說明:瓜達爾卡納爾島就是瓜達康拉爾島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發動的戰役。戰役由1942年8月展開,到1943年2月日本在瓜達康納爾島全面潰退結束。

背景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後,日本迅速在太平洋中擴充勢力,並計劃在5月上旬實行莫爾茲比港作戰,6月上旬實行中途島作戰,7月實施旨在切斷美澳交通線的攻佔新喀里多尼亞、斐濟、薩摩亞群島的作戰(FS作戰)。中途島作戰失敗後,FS作戰於1942年7月11日取消,同時制訂一個新的作戰,計劃在新幾內亞北部登陸,翻過歐文斯坦利山脈,攻佔莫爾茲比港。為了掩護行動的側翼,日軍在6月16日起在瓜達卡納爾島興建機場,到7月中旬基本完成。

同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暸望台作戰,希望奪取聖克魯斯島,圖拉吉島及其附近的要地,最終奪取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及新幾內亞。尼米茲得悉日軍修建機場後,便於7月10日決定先攻佔圖吉拉島及瓜達卡納爾島。

登陸
8月6日傍晚,在南太平洋艦隊的護送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乘坐23艘運輸船朝瓜島急進。為登陸部隊護航私有8艘巡洋艦及一個驅逐艦警戒群,由英國皇家海軍克拉加利少將指揮。空中支援編隊是薩拉托加號、黃蜂號及企業號三艘航空母艦、戰列艦北卡羅來納號及重巡洋艦五艘、輕巡洋艦一艘、驅逐艦16艘、油輪3艘組成等,由美國海軍諾依斯少將指揮。以上兵力由弗萊切中將任戰術戰揮,戈姆利中將任戰略戰揮。其中4艘運輸艦和4艘驅逐艦開往圖拉吉島。由於烏雲密布,使日軍偵察機未能觀察海面。

8月7日上午6時40分,3艘重巡和4艘驅逐艦同時向瓜島登陸地點「藍灘」和圖拉吉島的「紅灘」開火。30分鍾內,所有運輸船進入陣地,開始登陸。8時50分,指揮官發出訊號指登陸成功。同日下午、盟軍佔領瓜島機場。

同時,日本得悉盟軍的行動後,決定在當夜派出第25航空戰隊及由第8艦隊司令三川中將率領支援瓜島上的日軍。

日軍反攻
8月8日18時,美軍弗萊切中將將航空母艦特混編隊撤至離薩沃島120里。20時30分,三川中將的艦隊進入瓜島海域,並計劃由薩沃島南面出發,用攻擊停泊在該島的美軍主力,然後轉向圖拉吉島攻擊其他盟軍艦只,再由薩沃島北部離開。雙方於8月9日上午1時至2時半在薩沃島附近交戰。基於盟軍的種種失誤,以及沒有航母艦隊保護下,盟軍南區艦隊頓時失去戰鬥力。1小時後,盟軍北區艦隊亦失去戰鬥力。日軍第8艦隊亦因為有戰艦損毀而撤退。這場海戰,盟軍有4艘巡洋艦及數艘驅逐艦被擊沉,1,270人死亡。

薩沃島海戰是美日在瓜島爭奪的首場主要海戰,該戰役使日軍暫時守住瓜島制海權。但瓜島爭奪戰首日就喪失的亨得森機場,卻使美軍掌握瓜島制空權,並對該年末美軍最終奪得瓜島制海權創造第一個有利條件。而且美軍在瓜島的陸戰軍力也勝於日軍,使日軍無法奪回機場,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在未能掌握制海權情況下,仍源源不絕運送物資及人員登陸瓜島。與此相反,掌握制海權的日軍在美國海軍、駐扎亨得森機場的「仙人掌航空隊」及以加托級為首的潛艇部隊打擊下,不但無法有效運送物資及人員,還不斷流失優勢,由於物資及人員短缺使島上日軍逐漸陷入窘境。

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Enterprise)於東所羅門海戰中受到日軍攻擊的情況美軍登陸後,於機場四周建立防禦圈,修好跑道。8月20日,美軍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進駐該機場。8月14日,日本大本營任命日軍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奪回瓜島。百武誤以為島上美軍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奪島。但是,當時美軍在瓜島上有16 000人。8月19日至21日,百武晴吉中將下屬一木大佐帶領1000先頭部隊登陸,與美軍激戰,於21日戰死。

慘烈的海戰
由於一木支隊在三天內被美國海軍陸戰隊殲滅,使日本大本營發覺美軍的行動是一波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於是24日派遣因珊瑚海海戰的牽制而無法參加中途島海戰的「翔鶴」、「瑞鶴」大型航空母艦及中途島海戰中前往阿留申群島方向牽制美軍的「龍驤」輕型航空母艦來與美國海軍決戰,希望能在8月底前擊潰美軍,奪回瓜島。自此瓜島海域硝煙不斷,一直發生激烈海戰,直到年底瓜島海戰美軍取得優勢後才稍有平息。

8月24日的東所羅門海戰(史上第三場航空母艦對決),日軍派出上述兵力參戰,美軍則運用太平洋戰爭場上最強韌的企業號、薩拉脫加號迎擊,交戰結果「龍驤」輕型航空母艦被薩拉脫加號擊沉,企業號受創。

8月底薩拉脫加號因被潛艇擊傷而前往珍珠港維修、9月中黃蜂號也被潛艇擊沉,再加上企業號仍在珍珠港修補戰損,一時間美國在太平洋上只剩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能夠應戰。此時日軍戰略重點也轉向瓜島,美軍也把奪下瓜島視為第一要務,使接著數月的爭奪戰更為血腥。雙方都盡一切努力增加各自在瓜島上的兵力,企圖把對方攆走。由於美軍穩穩占據亨得森機場,因此部署於該機場的陸軍航空隊便能掌握空中優勢,多次對日軍在瓜島的地面攻勢或海上行動迎頭痛擊;此外,美軍由於捷足先登,第一次就運送足夠兵力與重裝備,使得日軍在島上處於比較吃虧的地位。但日軍掌握制海權之故,瓜島上的局勢仍然膠著,誰都沒有辦法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10月11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戰」美軍成功阻止「東京快車」對瓜島的增援,但膠著的戰況依舊不變,美軍此時陣前換將,以病癒復出的海爾賽上將取代戈姆利成為新任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同時以金凱德少將(後升為上將,指揮第7艦隊)接替佛來契成為新的航艦部隊指揮。海爾賽於10月18日就職,兩天後日本就在瓜島上發動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勢。

日本海軍該月12日集結龐大的兵力——大型航空母艦翔鶴、瑞鶴,中型航空母艦隼鷹與輕航空母艦瑞鳳以及四艘金剛級戰艦外加巡洋艦(10艘)與驅逐艦群(22艘),在南雲中將與近藤中將的指揮下浩浩盪盪地從特魯克啟航。首先,這批艦隊在10月14日夜裡提供火力支援,掩護四、五千人登陸瓜島,加入島上的日軍。並支援該月下旬日本陸軍第二師團在瓜島的大規模攻勢,23日日本陸軍向美軍陸戰隊沖擊,24日日本海軍(陣容如上)也和美國海軍展開自中途島以來的最大激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美軍派遣企業號、大黃蜂號2艘航空母艦、1艘戰斗艦、6艘巡洋艦及14艘驅逐艦迎戰,結果美軍失利,損失大黃蜂號及一艘驅逐艦,企業號與多艘船隻受創,日軍2艘航空母艦受創,戰術上日軍航空母艦獲勝,但損失的航空兵力嚴重的多,自此至菲律賓海戰前日軍航空母艦再也無法與美軍正面對決,而且第二師團的攻勢被美軍瓦解,使美國再度獲得戰略勝利。

11月12日至15日美日雙方展開決定性的瓜島海戰(又稱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在企業號及仙人掌航空隊助攻下,由威利斯˙李指揮的美國艦隊以損失2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的代價,給予日軍損失戰艦兩艘、驅逐艦兩艘的重創。至此美軍終於奪得瓜島制海權,取得陸海空全面優勢,預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全勝。

日軍撤退
為了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及替島上士兵補給,山本五十六決定在離瓜達爾卡納爾島不遠的蒙達島修建機場。12月3日美軍發現日軍行動,於6日、8日、13日-20日,美軍對該機場實施空襲,成效不大。美軍遂於1943年1月5日凌晨以第67特混編隊進行炮擊,機場被摧毀,日軍無法得到補給。島上盟軍攻佔奧斯騰山後亦只進行防守。1943年1月,日軍決定撤退。期間,日軍組織了三次的撤退,共撤走陸軍9,800人,海軍830人。1943年2月9日16時25分,盟軍完成佔領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任務。

影響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結果是由盟軍佔領,亦是繼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後太平洋戰場上的另一個轉捩點。從此盟軍由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日軍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禦,戰略主動權已完全轉入盟軍手中。

對日本來說,瓜島戰役的失敗是一個重要的損失。日軍戰敗後退出了新幾內亞東北海岸的布納及戈納,放棄佔領莫爾比茲港的企圖,並永遠地失去了控制索羅門群島的能力。同時,日本於新機內亞地區的主要基地拉包爾亦受盟國空軍的威脅。此外,日軍亦損失了大量經驗豐富、受過長久訓練的軍隊,及飛機及運輸工具。日本在戰後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禦,積極在太平洋島嶼防禦。

對美國來說,瓜島戰役的勝利,改善了美國自珍珠港被襲以來低沉的士氣,並對日後進攻日本太平洋島嶼和日本本土有積極的作用。美國人了解到該戰役是國力的爭斗。

[編輯] 相關作品
電影
《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

F. 二戰中的瓜島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
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分別是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塔薩法隆戈海戰。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艦只各24艘,美國海軍沉沒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沉沒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1艘和潛艇6艘。傷亡2.5萬人。
在瓜島的地面作戰中,美軍參戰兵力最多時達到6萬人,陣亡1592人,負傷4200餘人,日軍投入瓜島的陸軍兵力約3.6萬,戰斗中陣亡約1.4萬人,因傷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餘人,合計死亡近2.38萬人,還有1000餘人被俘。
為爭奪瓜島制空權而進行的空戰中,美軍僅駐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先後就有六個戰斗機中隊參戰,涌現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尤其第121戰斗機中隊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間共擊落日機26架,成為二戰中美軍戰斗機飛行員第一個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頭號王牌瑞肯巴克的戰績,榮獲國會勛章,並回到美國本土巡迴演講。他的26架戰績在所有海軍陸戰隊航空兵戰斗機飛行員中排名第二。在六個月的空戰中,日機被擊落427架,美軍損失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擊落的,日軍共損失飛機892架,飛行員2362人。美軍共損失飛機約250架。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也有資料說600架)。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盪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而美國則通過瓜島戰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戰略態勢,贏得了動員人力、物力的時間,為太平洋戰場上即將開始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戰役開始之初,日美雙方在艦艇、飛機、兵力上相差無幾,日軍在航母、戰列艦等大型軍艦方面還稍占優勢,但戰役的最後結局,日軍遭到了巨大失敗,原因何在?
第一在戰略上,日軍的作戰企圖大大超出了自己的作戰能力。日本一直存有擴張野心,其基本國策就是侵略擴張,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每當佔領一地後,為了守住佔領的地域,就要進一步去佔領附近的其他要地,即使遭到了反擊,也不願主動放棄,這就違反了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所說的「進攻力量會逐步削弱」的規律,說得淺顯一點,就是進攻方隨著戰線的推進,需要防禦的佔領地區和至關重要的後方交通線越來越多,所使用的兵力也就越來越多,而用於第一線的部隊逐漸減少,相反防禦方隨著戰線的縮短,兵力逐步集中,因而第一線的部隊越來越多,於是隨著雙方前線兵力的對比轉變,防禦方一旦兵力大於進攻方就可以發動反擊,從而使戰局發生轉變。也就是說,進攻方的攻擊行動,如果超出己方力量的極限,就將遭受失敗。
日軍在戰爭初期,戰略進攻的第一階段,日軍佔領了拉包爾和新幾內亞東北部,企圖在俾斯麥群島建立起第一道防線,這一地區對於日軍而言,已經是進攻力量的極限了,但是在戰爭初期所取得出乎意料的巨大勝利,使得日軍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決定將戰線繼續向東南太平洋方向推進,因此在瓜島修建機場。原本瓜島被日軍視為無足輕重的小島,當美軍在1942年8月7日在瓜島登陸後,如果日軍乾脆撤出瓜島,就不會開始一場對其不利的決戰了,但日軍認為不奪回瓜島,美軍使用瓜島機場的話將對整個索羅門群島形成巨大威脅,那麼,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海空基地拉包爾就將失去屏障,進而威脅到俾斯麥群島一線,所以,決心全力奪回瓜島。
然而日軍這種戰略決策,與其軍事實力、工業潛力是極不相稱的,戰爭前,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就相當於日本的9倍,1940年美國鋼鐵產量為6076.5萬噸,日本則僅為685.6萬噸,只相當於美國的11%;開戰後,美國全民動員,其工業能力的提升也比日本高得多,如果以1940年的工業產值指數為100,至1942年美國已達到136,而日本僅為102,差距進一步拉大。1942年底,美國的軍事工業就相當於德、意、日三國的總和。在爭奪瓜島期間,美國的造艦能力是日本的3.7倍,飛機生產是日本的6倍,這就是瓜島戰役的後期,美軍不斷得到修復和新建艦艇、飛機的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增強,而日本在作戰中損失的艦艇、飛機卻無法及時補充,軍事力量不斷削弱的根本原因。
美國運輸船的數量由於大量新造船隻的加入,不僅彌補了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上升了30%,日本卻由於新造船隻的數量還無法彌補在戰爭中的損失總數還有所下降。瓜島是個海島,需要大量的運輸船來運送部隊、裝備和補給,日軍瓜島地面部隊兵力、重裝備的不足,補給的極度匱乏,和日本運輸船舶的數量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戰役後期,日本軍方強烈要求政府增加徵用民船的數量,但這是關繫到日本這個島國的國力與戰爭全局的重大問題,日本政府企劃院認為,民船的數量有限,如果軍方擴大徵用的數量,必將影響到日本國內生產原料的運輸,進而影響到軍事工業生產,也就必將對整個戰局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在這個問題上,軍方和政府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甚至負責民船徵用調撥的政府代表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賢了少將和軍方代表大本營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中將,曾為此大打出手,最終仍未能滿足軍方的需求。
瓜島距離日本本土3000海里,無論是從艦艇部隊和航空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是從後勤運輸所需的船舶,都是日本力不從心的。自中途島戰役失利後,日軍未及時收縮戰線,轉入戰略防禦,仍然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發動進攻,顯然是不自量力的蠻干,所以說,日軍戰略企圖與軍事實力之間的不可解決的矛盾,是導致日軍瓜島戰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思想准備上,日軍狂妄自大,對美軍的戰略反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備,並因此主觀武斷地作出了錯誤判斷,日軍統帥部一直有著根深蒂固的想法,即美軍的反攻是在1943年後,正是基於這種想法,日軍才力圖搶在美軍反攻之前盡量將戰線前推,而不願過早轉入戰略防禦。日軍認為既然美軍的戰略反攻尚未准備就緒,那麼繼續向索羅門群島的推進,就不會遇到什麼阻撓,這才敢於一舉越過數百海里,在瓜島修建機場。這種做法,根本沒有意識到所面臨的威脅,從拉包爾到瓜島數百海里間,沒有可以居中策應的前進基地,在瓜島上也只顧突擊修建機場,忽視必要的防禦准備,使島上的日軍對美軍的突然進攻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都毫無准備,在美軍的進攻下一觸即潰。
反觀美軍,早在1942年3月,就開始為此次戰役進行准備,向南太平洋調集兵力兵器,建造艦艇、飛機,儲備裝備和補給品,在新喀里多尼亞和新赫布里底修建海空基地。因此,8月7日的瓜島登陸,是美軍一次預有準備,計劃周密的戰略反攻行動。日軍完全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只是美軍為破壞機場而發動的騷擾性質的行動,直到10月底,第2師團的總攻失敗後,才逐漸認識到這是美軍的反攻,並可能發展為雙方的戰略決戰,但為時已晚,日軍被迫在瓜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極為不利的決戰。
美軍當得知日軍進駐瓜島後,就有人指出,這未曾不是好事,因為,從地理上講,瓜島遠離日本本土,而靠近同盟國的澳大利亞等地,地理上對日本是極為不利的,孫子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既然地形不利,就應當避免不利形勢下的決戰。但被戰爭初期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日軍統帥部,並未能從順利中看到初露端倪的危機,更未能預見到戰局可能出現的逆轉,從而未能及時轉入防禦,當遭到美軍的反擊後,又未能果斷撤出,直到戰役後期,才在極其不利的局勢下作出撤離瓜島的決定,此時戰役中的巨大消耗,使其艦艇部隊和航空力量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美軍爭奪戰略主動權。
第三作戰指揮上,從1893年起,日本的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就是兩個完全獨立平等的統帥機關,分別指揮陸軍和海軍。雖然後來設立了大本營,作為最高統帥機關,但因為陸、海軍之間各種矛盾根深蒂固,所以還是難以實施統一指揮。最高統帥名義上是天皇,實際上天皇能夠直接指揮的機會並不多,很難起到統一指揮的作用,而別人根本無法同時統帥陸海兩軍,當陸、海軍對某個問題爭執不下時,大本營只好採取協調雙方妥協通過一個折衷方案,而即使是這種方案也並不能真正起作用,到了戰役進行中,往往陸、海軍各行其是。為了避免陸海軍之間不必要的摩擦,大本營將某些地區分別指定陸軍或海軍負責,各司其責,但這樣做的缺點使陸海軍之間互不通氣。如在瓜島,是劃歸海軍負責,最初就沒有一名陸軍,陸軍對於海軍在瓜島建機場,就全然不知。後來為了協調陸海軍的行動,大本營於8月13日制定了關於索羅門群島作戰的《陸海軍中央協定》,但也只不過是一紙空文,並不起作用。
因此,在瓜島爭奪戰中,陸軍、海軍都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各行其是,絲毫談不上協同配合。陸軍在島上的總攻,未能與海軍協調行動;而海軍艦隊的出擊,也不與陸軍的進攻相配合,也就發揮不出陸海軍協同作戰的威力。特別是在10月下旬的總攻中,陸軍與美軍地面部隊相差無幾,海軍則佔有幾乎一倍的優勢,如果陸海軍密切配合,奪回機場不是沒有可能,而實際上,陸軍在島上發動第二次總攻,海軍則在海上組織聖克魯斯海戰,結果,由於力量分散,陸地上既未能奪回機場,海上也沒有消滅美軍的艦隊。在整個瓜島戰役過程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很好解決,因此說,日軍沒有統一的指揮,是瓜島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G. 求瓜島戰役影片

《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又名細細的紅線)是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所執導的電影,於1998年上映。劇情描述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紅色警戒》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並入圍7項奧斯卡獎。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本年度最震撼的作品即將登場,由好萊塢名導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影帝湯姆·漢克斯聯手打造的二戰史詩巨作《太平洋戰爭》,這是兩人繼迷你劇《兄弟連》之後的再次聯手。

H. 日軍角度的瓜島戰役,來的時候一身輕松,結果上了戰場落地成盒嗎

如果提起瓜島戰役,那麼相信熟悉二戰的人都是很熟悉的。這場爆發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役,是日本陸軍第一次遇到成建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常而言,我們都是以美軍視角來講述戰役,並且剖析歷史的,但今天我們破個例子,以日軍視角來剖析歷史,看看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樣的,而日本人在戰場又遭遇了些什麼?


一、盲目大意的一木支隊


美軍在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時,沒有遭遇什麼像樣的抵抗。雖然說島上有兩千多日軍,但是這2800日軍里得有2200人都是朝鮮人,說是士兵,其實就是勞工,分別隸屬於日本兩個工兵大隊,是在這修築機場的。可能是因為勞工太多了,所以說剩下那600個日軍就不夠昭和,一看美軍的陸戰一師在8月7日登陸了,這伙人丟下沒做完的早飯,一溜煙的全都跑了。不過,陸戰一師也沒好哪去,因為在8月8日晚上的薩沃島海戰里美軍掩護艦隊被日本第八艦隊錘爆了,於是在8月9日晚上也全跑了,也就是說此時島上就剩下陸戰一師的11000人和2800名日軍了。


但隔壁日軍的表現就不是很好了,因為日本海軍在東所羅門海戰里被打的大敗,再加上亨德森機場進駐的美國戰斗機和轟炸機奪取了制空權,所以說想要輸送部隊上島就不是很容易了。不過日軍也有日軍的辦法,那就是利用驅逐艦的高速性,在一夜之間直下新喬治亞海峽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回航,避免己方暴露在美軍航空兵的打擊之下(美軍稱其為東京特快,日軍稱之為鼠運輸)。靠著這個辦法,日軍在8月29日到9月4日,把第35旅團和第4聯隊以及一木支隊的剩餘人員,一並送到了瓜島上。其中川口清建帶著5000多人在太午角登,而岡明之助大佐帶著另外1000名士兵在倫加防禦圈以西的卡米姆博灣登陸。此時日軍膽子又壯了起來,認為可以一鼓作氣的拿下美軍了。

I. 二戰電影

《再見螢火蟲》,日本紀念二戰的電影,在影片反映了二戰日本國內的情況,講述了一對兄妹在面對戰爭的相依為命和無助。
《男人們的大和》日本人自己拍的二戰片.
《山本五十六》的戰爭場面報多大希望,但是出乎意外,裡面的戰爭場面拍的不錯,包括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役,瓜島戰役,拍的都不錯,不輸《虎!虎!虎!》和《中途島》。
日本所拍攝的二戰影片,大部分為挺戰作品.如: <<夏威夷馬萊灣大海戰>>(戰時拍攝),
<<太平洋的風暴>>(1960),
<<決戰沖繩>>,<<山本五十六>>,
<<啊系列四部曲>>(70年代),
<<聯合艦隊>>(1981),
<<燃燒的零式戰斗機>>(1984),
<<大日本帝國>>(1986),
<<自尊---命運的瞬間>>(1998).
<<姆爾迪卡>>(2001),
<<暴風女神>>(2004),
<<男人們的大和號>>(2005).
反戰的也有,但數量極少.據我所知的有: <<軍閥>>(70年代),
<<甘蔗地之歌>>(2003).

J. 瓜島戰役為什麼能成為二戰經典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瓜島戰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