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古墓迷途2》不懂的問題
他們是「烏克蘭起義軍(UkrainianInsurgentArmy,簡稱UPA)」成員,UPA是一個民族主義組織,它的建立者是斯傑潘·班德拉,其斗爭目標是爭取烏克蘭獨立。這支軍隊在二戰中既抵抗德軍的侵略,也與進入烏克蘭境內的蘇聯游擊隊作戰。1943年是該組織的鼎盛時期,人數曾經達到10萬人。二戰後,他們還和蘇軍作戰,並一直堅持到50年代。
B. 二戰電影沃倫劇情解析 結局是什麼 女主死了嗎
該片講述了波蘭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父母卻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此時二戰正要爆發,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
女主死了,影片的最後場景里,女主和自己的孩子在森林中被狼咬死了,她在最後的彌留之際看到她逝去的心上人駕著馬車來接她和孩子。
影片以索菲婭姐姐的婚禮為開端。
身為波蘭人的姐姐嫁給了一個英俊的烏克蘭男孩,兩族人民在喜慶的婚禮上載歌載舞歡慶著。
但喜慶之下,民族矛盾已經逐漸開始激化。索菲婭的姐夫因為娶了波蘭姑娘被歧視,賓客們也在議論紛紛。平靜之下暗藏著危機。
索菲婭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卻為了豐厚的嫁妝將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戰爭很快激化了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身處戰亂中的索菲婭開始了苦難的生活。
短短時間內,沃倫地區政權不斷更替,在此生活的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第一次更換政權:
1939年-1941年,布爾什維克紅色政權席捲沃倫地區。
打倒地主,的口號響徹整個地區,索菲亞丈夫一家遭到流放。
索菲婭被烏克蘭男友救下,但男友卻在索菲亞生產因給不出贖回索菲亞的伏加特,慘遭俄軍官殺害。
第二次更換政權:
1941-1943年,德軍納粹佔領沃倫地區,視猶太人為低等級人的德軍開始了洗劫式屠殺。
飢餓恐慌屠殺籠罩著沃倫上空,索菲亞丈夫因為砍掉偷雞賊的一直手臂遭到報復,被砍掉腦袋送回索菲亞的面前,索菲亞成為寡婦,日子更加艱難。
第三次更換政權次:
1943-1944年,德軍撤退後,烏克蘭起義軍開始了針對波蘭人的種族滅絕性大屠殺。
索菲婭目睹了身邊所有人被各種變態手段殘害致死,姐姐姐夫也慘遭殺害,姐姐被當場砍掉頭顱。
逃亡過程中,只看得到四周屍橫遍野,血腥遍地。
最終,索菲亞絕望的帶著兒子逃進森林。
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母子最終倒下了,被飢餓的野狼分屍。女主在最後的彌留之際看到她逝去的心上人駕著馬車來接她和孩子。這是女主美好的幻想,也是她最奢侈,最大的期望。
(2)烏克蘭二戰電影起義軍擴展閱讀:
取材自二戰期間烏克蘭人在沃倫地區對波蘭人的種族清洗——沃倫大屠殺。
8-9萬波蘭人被殘忍地殺害,大多是手無寸鐵的婦女和兒童。
波蘭導演沃吉西奇把發生在沃倫省這場種族殺戮拍成了這部電影。
獲波蘭電影獎最佳影片、導演、剪輯等八項大獎。
C. 《沃倫》主要講了什麼
故事主要講述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
D. 什麼仇什麼怨烏克蘭人對波蘭人的屠殺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
13世紀蒙古大軍西征中斷了基輔羅斯的歷史進程,其東北部淪為金帳汗國的屬國,並逐漸演變為後來的俄羅斯民族。而從基輔羅斯分裂出來的加利西亞—沃倫公國也先後被波蘭、立陶宛兩個新興大國給分割。沃倫地區從1340年後,一直出於立陶宛統治之下;而加西利亞地區先是在1370——1387年間被匈牙利占據,1387年後波蘭吞並了加利西亞,並將其歸入到波蘭的行政轄區。
1377年立陶宛國王阿吉達斯去世,其子雅蓋沃出於權力斗爭的目的派人暗殺了他的叔父,叔父的兒子無奈之下尋求條頓騎士團的協助。雅蓋沃為避免條頓騎士團入侵,只好迎娶當時年僅11歲的波蘭女王雅德維加,採取聯姻的方式與波蘭結盟。史稱「克列沃聯合」。到了1569年波蘭、立陶宛又簽署了盧布林聯合協議,立陶宛大公國與波蘭王國正式合並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立陶宛大公國做出妥協將兩國存有爭議的領土和靠近南方的烏克蘭居民區全部劃歸給了波蘭,沃倫當然也在其中。
1660年,波蘭與俄羅斯之間爆發了爭奪烏克蘭領地的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兩國於1667年公然瓜分了烏克蘭,俄羅斯人如願以償控制了東烏克蘭地區,而波蘭人則得到了西烏克蘭。加利西亞—沃倫地區依舊歸屬波蘭管轄。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隨著波蘭國力日漸衰落,遭到了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三國共同瓜分,1795年波蘭直接從世界版圖上消失了。俄羅斯與奧地利分割了如今烏克蘭境內的領土。此時的沃倫處於俄羅斯的掌控之下,而加利西亞則被劃歸到了奧地利。
一戰結束後,波蘭在凡爾賽和約的基礎上復國,波蘭人自然希望恢復自己領地的歷史邊境,但這又不得不考慮到當時的世界局勢。因此波蘭東西部領土邊界並不確定,波蘭、蘇維埃俄國、烏克蘭人都各自宣稱自己擁有對爭議領土的主權。波蘭先是和新生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爆發戰爭,但很快烏克蘭共和派領袖們就感覺到了蘇俄對自己的威脅更甚,於是轉而採取聯波抗俄的策略。波烏聯軍進入基輔後不久,蘇俄大軍拍馬趕到,不僅摧毀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還一路攻打到了華沙,結果被波蘭復國領袖畢蘇斯基擊潰,俄羅斯人只能鎩羽而歸。這就是軍事史上著名的「維斯瓦奇跡」。戰爭的結果是蘇聯同波蘭在1921年簽訂《里加條約》,波蘭承認蘇維埃俄羅斯,和實際上成為傀儡的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的合法性,而東加利西亞—沃倫地區再次成為波蘭領土。
如此一來,波蘭第二共和國中就出現了一個數量龐大的烏克蘭少數民族,他們的人口數量佔到波蘭總人口數的14%。這些烏克蘭少數族群希望能夠獲得自治的權利,但他們的期望與波蘭政府的同化政策相沖突。波蘭政府處處壓制烏克蘭人的發展,歧視性的政策當然積蓄著烏克蘭人的不滿情緒。《沃倫》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它並非完全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控訴,對於波蘭人自己對烏克蘭少數族群的打壓也多有刻畫。
「烏克蘭」一詞在斯拉夫語中的原意是指邊疆或偏遠地區。哥薩克人興起後,自稱 「烏克蘭人民」,自此「烏克蘭」一詞才逐漸從邊疆轉變為民族或國家稱謂。
出於國際社會對民族自決原則的影響,波蘭政府反復強調自己尊重境內的烏克蘭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的權利。但這一承諾僅僅出現在憲法中,並未真正落實。
為了鞏固波蘭的東部防線,波蘭政府先是對東加利西亞地區進行軍事移民,後來移民的主體變成了平民。這些新移民不僅獲得了富饒的土地還享受政府的大量補貼,波蘭人雖然在東加利西亞地區的人口數量要比烏克蘭人少得多,但他們卻很快成為了該地區的優勢群體。擔任警察、郵遞員、鐵路工人、政府文員等職務的幾乎全是波蘭人。波蘭新移民的注入進一步激怒了烏克蘭人。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正是借著烏克蘭人對波蘭政府的憤恨情緒而發展壯大的。1930年7月,烏克蘭民族主義激進分子開始了大量的破壞行動和恐怖襲擊,行動的針對目標不僅僅是波蘭人,還包括試圖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烏克蘭人。9月,波蘭政府開始進行鎮壓,共有一千七百餘人被捕入獄。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OUN),宣稱其直接目的是保護烏克蘭人不受波蘭政府壓迫與剝削,以建立一個獨立統一的烏克蘭國家為目標。OUN主張對烏克蘭土地上的異族人進行種族清洗。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是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中的班德拉派,以及其軍事部隊烏克蘭起義軍(UPA)。
UPA是既反蘇聯也反波蘭的,在他們看來二者都是侵略者和壓迫者。為了反抗蘇聯,二戰時期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的領袖斯捷潘.班德拉積極配合納粹,煽動烏克蘭民族情緒屠殺波蘭人。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的突然襲擊結束了蘇聯人對西烏克蘭地區的統治,德軍佔領加利西亞—沃倫地區後並沒有把該地區與原蘇維埃烏克蘭地區合並。在德國人看來「所有的東方民族,都是次等民族,絕沒有什麼自由烏克蘭可言」。這讓班德拉派大失所望。
當德國在斯大林戰役中失敗後,班德拉派認為德國人戰敗在所難免。班德拉派認為波蘭在戰後絕對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當初被瓜分出去的東部領土,所以務必要在波蘭復興對自己實行軍事打擊之前先下手為強。況且此時德國受到重擊正自顧不暇,蘇聯紅軍也尚未到達東加利西亞和沃倫地區。班德拉派正是在此權力真空時期,發動了最大規模的對波蘭人的種族清洗。
對於那些拒絕加入UPA的烏克蘭青年,同情波蘭人的烏克蘭人,或改信羅馬天主教的烏克蘭人,也同樣遭殃。
二戰結束後,波蘭和烏克蘭都同屬於蘇聯勢力范圍下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段歷史被選擇性遺忘。烏克蘭獨立後像斯捷潘.班德拉這樣,當年的烏克蘭民族主義極端分子,又被塑造成烏克蘭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正如《沃倫》這部影片片頭的那句話:「東部的波蘭人被屠殺了兩次,一次是死於斧子,第二次卻是死於沉默。」
E. 蘇俄大地戰火四起,烏克蘭革命起義軍是如何紅白通吃
烏克蘭革命起義軍在制度建設方面深受「余糧徵集制」和「戰時徵兵制」的影響,雖然這兩個制度有很多弊端,但是在締造一支軍隊起到了作用。
在紅軍與白軍激烈斗爭之時,一支在烏克蘭活躍的「黑軍」也加入了戰爭中,它就是馬赫諾領導的烏克蘭革命起義軍。這支軍隊被布爾什維克稱為「專門打家劫舍,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流寇」,很多的猶太人和烏克蘭農民是黑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烏克蘭革命起義軍在戰火四起的蘇俄大地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F. 索菲亞馬切伊是哪部電影的男女主人公
是電影《沃倫》的男女主人公。
故事講二戰期間東歐沃倫地區的一段歷史,借用豆瓣網友@飯團的短評:
「真正的恐怖片」
沃倫地區在烏克蘭西北部,現在接壤波蘭、白俄羅斯,地理位置就註定是紛爭之地。
1939年到1944年,沃倫地區的政權更迭頻繁,影片的時間線就按這種變化分成三段:蘇維埃政權流放富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烏克蘭人屠殺波蘭人,
所以《沃倫》還有另一英文名,Hatred,仇恨。但影片一開始並沒有仇恨,反而是喜慶祥和的氣氛。
沃倫地區一個波蘭家庭在為大女兒舉辦婚禮,女婿是烏克蘭人。
妹妹索菲亞,也就是女主角,在姐姐的婚禮上帶著女性親友團唱著歌擋著門。
但喜慶之下,卻遍布裂痕和陰謀。
烏克蘭人說找不到好工作,蘇聯政府還拆毀東正教堂,強迫他們改信天主教。
有人開著「波蘭人是貴族,烏克蘭人是無賴」的玩笑。
有人為波蘭人住在烏克蘭的土地上而憤憤不平。
索菲亞的父親為了土地,把她許給了一個波蘭富農——鰥夫馬切伊。
婚禮上的村民都不知道,他們的美好家園,將會變成人間地獄。
1939年,蘇聯進攻波蘭,馬切伊參加了這場被稱為「1939年保衛戰」的戰役。
波蘭戰敗之後,他和其他波蘭人士兵一起返回沃倫,在路上目睹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活活割下戰友的皮。
馬切伊假裝烏克蘭人,一路提心吊膽地逃回了家。
剛剛嫁給馬切伊的索菲亞雖然不是甘心情願,但仍然盡心盡力地撫養著繼女繼子,管著馬切伊的農場。
而對索菲亞來說,苦難才剛剛開始。
蘇聯政府鎮壓地主,要流放富農馬切伊和已經懷孕的索菲亞。
愛著索菲亞的烏克蘭青年賄賂了看守,救出了她和繼女繼子,
隨後卻被蘇聯軍人一槍爆頭。
到這里,才是地獄的第一層。
第二層從1941年6月開始,被蘇聯流放的馬切伊還沒回來,沃倫就被德軍佔領了。
但作惡的不僅是德軍,有些村民指認猶太鄰居的孩子,也毫不內疚手軟。
這樣的情況下,索菲亞的善良沒有一點用,她幫助過的猶太夫婦後來被鄰居殺了,她剛剛回家的丈夫馬切伊也被殺了。
把馬切伊割皮砍頭的,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烏克蘭起義軍。起義軍打著民族復興的旗幟,要把烏克蘭土地上的波蘭人趕盡殺絕。
起義軍同時又要對抗蘇聯,於是權衡之下,他們就變成了德軍的狗腿子。
不僅幫納粹屠殺猶太人,還私下裡屠殺波蘭人,
最初殺的是波蘭青壯年男人,但1943年到1944年德軍撤退之後,這支極端主義軍隊佔領了沃倫,就開始喪盡天良地屠殺婦孺。
東正教教堂也宣傳烏克蘭民族主義,讓烏克蘭農民拿起鐮刀斧頭。
他們把沃倫變成了真正的地獄。
G. 沃倫女主救的男的是誰
是烏克蘭人,偽軍一員。
以下是《沃倫》的相關介紹: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戰爭片,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波蘭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父母卻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此時二戰正要爆發,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波蘭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父母卻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此時二戰正要爆發,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沃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