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俄羅斯電影市場好萊塢

俄羅斯電影市場好萊塢

發布時間:2023-02-26 00:46:35

❶ 為什麼國內不引進俄羅斯電影

1) 俄 羅 斯電影題材單一
就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我們國 家從俄 羅 斯引進的題材多為戰 爭片以及體育精神為主。

就比如《最後一球》、《斯 大 林 格 勒》以及上映不久的《絕 殺 慕 尼 黑》,諸如此類都是在戰 爭和體育的范圍圈內。

但是就目前已經在內地上映過的片子來看,這種單一類型的作品的數據很不理想,票房極為黯 淡,即便是十分看好的《絕 殺 慕 尼 黑》也只是九千萬上下而已,相對於其他國家引進影片動輒幾億的票房實在是不 堪一 擊。

2) 電影行業的低迷,不能與時俱進
不可否認的是,自蘇 聯解 體之後,俄 羅 斯的盛 世王 國之夢就已經"破 碎",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影視行業不斷的衰 落。

要說俄 羅 斯電影行業最為鼎 盛的時期莫過於前蘇 聯時期了,那時候國 家正處於戰 爭時期,當然以戰 爭片為主,可是現在早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戰 亂紛 飛的年代。

即便是希望大傢伙兒憶苦思甜,但也不能一攬子全部都是"苦瓜菜",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在影視作品上也應該是這樣。

3) 中俄文化差異
曾經我們落後挨打的時候我們需要取別國之精華,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需要從別人的方方面面中獲得經驗,以便能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發展。看俄 羅 斯的影片也是一種學習方法,能更好的推動我國的影視文化發展。

但是現在的中 華 民 族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瘦弱身軀,現在的我們也早已林立於世 界 民 族之林,而俄 羅 斯卻近乎"止步不前"。

這樣的差距讓民 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顯現的更為明顯,一味追求戰 爭片的市場無法滿足我們多元化的需求,和我們自身的文化背景有較為明顯的鴻 溝,觀眾們無法融入俄 羅 斯的影片,就無法產生共鳴。

4) 營銷方式不到位
戰 斗 民 族不同於別人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干實事、不宣傳"。

有些俄 羅 斯的影片還是非常不錯的,就不如說《戰 斗 民 族養成記》,獲得了9.1的高分,可以說還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要知道這是在完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就已經或者這樣的不菲戰績,不少網 友表示:"那是大哥不營銷,營銷一下絕對火!"...

5) 市場競 爭異常激烈
我們國內的文化市場一貫原則就是百花齊放,我國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國 家,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國內的市場前景非常之廣闊,影視市場也不例外。

很多國家都想文化輸出到我們,電影市場的競爭非常的激烈。美 國、日 本、韓 國的影片我國每年都會引進無數,這也就說明了電影市場的競爭有多麼的激 烈。

❷ 為什麼俄羅斯的電影業不發達是因為文化也不是很發達么

誰說俄羅斯電影不發達的。俄羅斯電影90年代之後由於思想解禁,異軍突起。
1991年的《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在外蒙古拍攝的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名作。手中是法二版。這次課上給學生放了投影,大銀幕體驗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感覺真爽啊。

1994年,《烈日灼身》(《毒太陽》),同為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導演的揭露斯大林時期政治迫害的反思電影,獲得戛納評委會大獎。此外,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在後蘇聯時期拍攝的《西伯利亞的理發師》及最新作品《十二怒漢》都有不錯的DVD版本。

基拉·穆拉托娃是蘇聯極有個性和有爭議的女導演,後蘇聯時期她的作品《迷戀》(1994)和《契訶夫的主題》(2002),這倆個電影都來自俄羅斯五區版的穆拉托娃套裝。不知道這個套裝還有她的其它啥電影。

1996年,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母與子》,這位被譽為是「改革與公開化時期」的塔可夫斯基的作者電影大師,迄今已拍攝了故事片17部,紀錄片20餘部。

值得慶幸的是,索科洛夫的代表作大部分在國內都能找到DVD。《母與子》,我手頭有兩個版本,一區版本和英二「人造眼」版本。《父與子》我也有兩個版本,另一個是台三發行的。「人造眼」出版的這個套裝,還包括《父與子》。「人造眼」的索科洛夫套裝,除了畫質遠好於一區版本外,勝在花絮豐富,尤其是收入了兩個紀錄片《卑微的人生》和《士兵之歌》,對於理解索科洛夫的創作很有裨益。此外,我收集的索科洛夫作品還有:「生死三部曲」開篇之作《第二層地獄》(1990)、《太陽》、一個鏡頭構成的《俄羅斯方舟》(2002)、來自西班牙二區的《金牛座》(《遺忘列寧》)及2007年索科洛夫的最新作品《亞歷珊卓》。

至於索科洛夫的紀錄片,一區FACETS發行的索科洛夫紀錄片套裝算是較全的,我手頭有《大地的輓歌》(1977-1988)、《塔可夫斯基輓歌》(1988)《精神之歌》和《旅程輓歌》(2001),以及最近英皇出的也是一區FACETS發行的《對話索爾仁尼琴》(1998)等。

1997年,謝爾蓋·鮑德羅夫的《高加索俘虜》,一區米高梅發行的版本。這是第一部以車臣戰爭為背景的故事片。故事類似大島渚的《飼育》或姜文的《鬼子來了》,說不清是誰受誰的啟發了。導演謝爾蓋·鮑德羅夫屬於移居國外的俄羅斯導演群體,他有韃旦血統,生於西伯利亞,用外資拍攝迎合西方觀眾的電影。最新的電影就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蒙古王》,大陸演員孫紅雷扮演重要角色。市面上有若干DVD版本。

下面該說新一代導演了。

首先應提到的是多產的阿里克塞·巴拉巴諾夫。1997年,他導演的由俄羅斯最重要的民營電影公司CTB出品的匪幫片《兄弟》(《兄弟憐》)在俄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意見對立使得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電影領域的一個事件,也成為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個事件。影片描寫的是彼得堡黑社會與僱傭殺手之間的事件。由於影片票房的大賣,《兄弟》2000年又拍攝了續集。評論界對影片的塑造的主人公達尼拉的形象展開了激烈爭論。2002年,他導演的《畸形人與正常人》(《畸零與色情》),在戛納電影節上的展映引起普遍關注。2005年,巴拉巴諾夫又拍攝了動作大片《死人的騙局》,由大導演尼基塔·米哈伊爾科夫主演。此外,巴拉巴諾夫還拍攝了以車臣戰爭為背景的戰爭片《戰爭》(《反恐戰爭》)獲得了俄羅斯塔夫爾電影節頭獎金玫瑰獎。這部電影我手頭有英二的版本,還是那天意外地在大B那特價淘來的。

戰爭題材,尤其是衛國戰爭是蘇聯電影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戰爭片歷來是蘇聯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曾引發幾次浪潮。隨著前蘇聯社會的改變、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電影在表現政治、表現社會、表現戰爭等方面開始出現新的不同的視點。個別電影創作者對以前未曾觸及的阿富汗戰爭,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車臣戰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們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視點對戰爭進行了分析和批判。蘇聯解體後,後蘇聯的戰爭片也涌現出許多重要作品。包括反映阿富汗、車臣戰爭,當然,二戰的衛國戰爭依舊是一個永恆的題材。如尼古拉·列別傑夫的《星星敢死隊》和羅戈日金的《戰場上的布穀鳥》。這兩部電影,我手頭均有DVD。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導演新秀是安德烈·薩金采夫。2002年,他的一部《回歸》一舉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這是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奪得金獅獎三十多年之後,再次獲此殊榮。這個電影我手頭有兩個版本:三區安樂版本和法二TFI版。另外,薩金采夫的新作《將愛放逐》(2007)的DVD也由法二TFI發行,手頭已有。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出身於電影世家的年輕導演,如岡查洛夫斯基、幫達爾丘克、米哈伊爾科夫、丘赫萊依、托多洛夫斯基、楊科夫斯基的兒子們,都一躍成為俄羅斯電影創作的中堅。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格利高里·丘赫萊依的兒子巴維爾,他導演的成名作是《竊賊》(1997),關於父親的缺失與少年的成長。這個電影我手頭有兩個版本:台三元寶利的和德二的。此外,我還收集到了巴維爾·丘赫萊依的另一部電影《薇拉的司機》(2004)。

與格利高里·丘赫萊依同一時代的同學兼新浪潮夥伴謝爾蓋·幫達爾丘克,如今,他們的兒子也站在同一電影前沿。名叫菲多爾的小幫達爾丘克,不比父親遜色,拍攝了氣勢恢弘的戰爭片《第九縱隊》,票房評論俱佳。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戰地浪漫曲》、《國際女郎》)的兒子瓦萊里,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可惜的是,他的最重要的電影《愛情》(1991)、《聾人之國》(1997)均無緣得見。不過,他的另一部電影《情人》(2002)手頭有,是由主演過《鄉愁》的奧列格·揚子科夫斯基主演。

除此之外,手頭有DVD的還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列舉如下:

安德烈·克拉夫庫克的《尋找幸福的起點》(2006)。該導演今年的大片《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也發行DVD了。坊間有多種版本流行。

《西服》(2003),Bakhtyar Khudojnazarov 柏提古·杜納佐洛夫作品,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和評審團特別獎。《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2003),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斯佐的愛》(2004),哈薩克導演古卡·歐瑪洛瓦戛納參賽作品。《死亡騎士》(2005),俄羅斯一部暗殺題材的動作大片。

《瑪莎》,謝爾蓋·特卡喬夫作品。俄羅斯五區發行的DVD。更新的作品還有2007年阿里克塞·彼馬諾夫的電影《敖德薩的三天》。大B那花一塊五淘來的。

最後要提到的自然是「俄羅斯的呂克·貝松」提莫·貝克曼貝托夫,他導演的《守夜人》是俄羅斯電影歷史上首部純本土投資、完全好萊塢式運作、最終創造出商業奇跡的大片。《守夜人》讓全世界影迷見識到俄羅斯新電影「文藝復興」的威力。這部電影及續集《守日人》均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這兩部電影及導演的第一部好萊塢製作《通緝令》(2008),市面都有多種版本,前者還發行了藍光碟。

❸ 為什麼俄羅斯不存在類似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業

樓下錯了,俄羅斯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每個國家國情不同,就像英國,法國都沒有好萊塢一樣,中國也沒有。是否有像好萊塢一樣要看這個國家藝術積累和沉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萊塢也一樣。美國和俄羅斯有不同的歷史,兩國也不能走一樣的路

❹ 俄羅斯電影主要特點是什麼 急需哦 要長點點的 作業啊

簡述俄羅斯類型電影的探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然而,在沒有做好預測的情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療法」及私有化,不僅沒有創造出市場經濟,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們期待的潘朵拉盒蓋打開了,然而釋放出來的卻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從1991年到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了49.4%,可以說是喪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俄經濟幾乎跌到崩潰的邊緣。
在全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中,俄羅斯生產滑坡,物價飛漲,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整個社會混亂無序,這給經濟市場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場經濟在俄羅斯依然只是一個誘人的「期待」。而在這種期待中,俄羅斯的電影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幾乎全線崩潰。不過,熱愛藝術的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電影,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在好萊塢高科技和純娛樂性緊緊吸引著人們眼球的壓力中,俄羅斯電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緩慢地鋪延著

1、「類好萊塢」電影:舶來品,找不到落腳點
俄羅斯取消對進口影片的限額規定後,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國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蜂擁而至。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快餐」,美國電影及時有效地佔領了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俄本土電影的創作者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對好萊塢電影進行借鑒或仿造。這其中,許多影片粗製濫造,少有藝術價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既能吸引觀眾,也不失藝術水準。
愛情是電影永恆的表現主題。俄羅斯電影創作者在「移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時,雖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觀眾眼球點擊率的純娛樂性場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藝術品位,印帶著俄羅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維·納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導演1991)是一個現代版的希臘神話。影片讓年輕的女音樂工作者和歸國的中年音樂家在未解的謎團中相識、相愛,直到謎團解開。影片繼承了希臘神話的傳統,流露出一種人受不可知命運擺布的痛苦。1998年,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的《愛情三重唱》放棄了對時代的思考,把表現的觸角伸向了當時時髦的三角戀愛上。作者雖然調用了俄羅斯式的懸念、諷刺、幽默、抒情等各種手法,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卻遠遠不及作者以前的《戰地浪漫曲》,以致「不知為什麼,觀眾對影片沒有反應」。[1]影片《12月的音樂》(德霍維奇內依導演1996)同樣出於商業考慮,描寫了一個出國僑居的男子回國後同一對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糾纏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後的悲劇結局似乎從一個側面透露出了俄羅斯人當前的陰郁情緒,但陳俗的愛情模式卻把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觀眾給趕走了。
黑社會勢力是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表現素材。在俄羅斯,影片審查制度解構後,一大批表現俄社會動盪的黑社會片開始興起。1992年,導演甫·普洛特金拍攝的影片《為了活下來》,講述了一個退伍軍人在擔任登山營主任期間同黑社會勢力斗爭的故事。影片既借鑒了好萊塢影片驚險緊張的打鬥場面,也繼承了俄羅斯電影細致地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優良傳統。雖然情節簡單,但影片表達手法多樣化,既有紀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運用,也有兒童電影的特徵,發行情況比較好。1997年,阿列克賽·巴利班諾夫的《兄弟》同樣以復員軍人同黑社會的斗爭為背景。影片主人公達尼拉為了救哥哥同黑社會勢力展開生死之戰,最後達尼拉幹掉了黑社會分子,拿了他們的錢,分給他認為需要的人,然後便坐車離開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達尼拉由一個朴實無華的小夥子變為冷酷的殺手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幫匪題材同表現黑社會勢力的影片緊緊結合在一起,但在俄羅斯,這一類效仿好萊塢模式的電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羅斯輪盤賭》把美國電影《邦尼和克萊德》的情節模式借鑒過來,真實准確地表現了俄現實社會動盪、混亂的情狀。影片中許多格鬥、槍戰的場面驚心動魄,極近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風格。難怪有些俄羅斯影評人稱它為「當代俄羅斯的邦尼和克萊德」。1998年,瓦·托多羅夫斯基的《聾人之國》通過兩個女孩的前途命運再次觸及到了俄羅斯當時的社會現實。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但情節設置上運用了現代電影的諸多元素:愛情、友誼、金錢等等。敘事方式上,黑社會、毒品、脫衣舞等調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盡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現實的嫌疑,但卻典型地代表了俄羅斯「第二浪潮」電影創作者的風格和趨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煉金術電影公司」推出豪華電影《黑幕》。該片在普通的偵探、幫匪情節中加入了隕石墜落、日蝕等宇宙的天災的自然現象,以適應美國大片培養起來的新的消費群體,不過影片在藝術上沒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導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該片可以劃歸到恐怖片的范疇中去。創作者想以一個移植人體器官的秘密場所的殺人行徑來製造恐怖氣氛,但影片因為過於暴露的商業目的和迎合傾向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導演的最新影片《綴滿鑽石的天空》比較受歡迎,但整體上處理的略顯粗陋平庸。2000年,亞歷山大·澤利多維奇對昆延·塔倫蒂諾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較好,但同真正的美國商業片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總體看來,俄羅斯的「類好萊塢」電影在樣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觀眾方面,卻不盡人意。除了還沒有掌握樣式電影的特點和規律之外,或許根本問題在於,好萊塢模式化的電影在俄羅斯的傳統中根本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好萊塢模式要確立自己在俄羅斯的牢固地位,還需要真正的時間。

2、喜劇片:本土品,讓人笑不起來
據調查,目前在俄羅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喜劇片,這或許契合了俄羅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點,也或許是因為沉重的現實生活使人們對喜劇樣式有所鍾愛。但是,現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中卻少有純粹的喜劇片,導演們每當涉足喜劇時,總會流露出一種陰暗的底色或是含淚的笑。
1991年,艾利達爾·梁贊諾夫自編自導的《天堂》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了一群被時代遺忘的藝術家和不幸的老人們的艱難生活。影片最後,在外星人的幫助下,這群人乘坐一輛奇特的火車飛上了天。影片獲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獎。但導演失去了他一貫的幽默感,影片中醜陋荒誕的環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讓觀眾產生厭惡感。1996年,梁贊諾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當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卻給人一種沒有生活根基的感覺。看來,有才華的梁贊諾夫面對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沒有了笑的慾望。
1995年,亞歷山大·羅果日金的《民族狩獵的特別之處》很是吸引觀眾,電影票房以及錄相帶發行的收入都達到了與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羅斯的傳統愛好:喝酒與狩獵融為一體,通過狩獵過程中的各種奇遇製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著輕松歡笑聲的《特別之處》同樣不是純粹的喜劇,影片透著尖銳的諷刺意味對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進行戲謔。1998年,羅果日金的《民族垂釣的特別之處》則把意猶未盡的伊沃爾金將軍一幹人帶上了更加熱鬧的垂釣之旅。影片大膽杜撰了一些離奇的情節,讓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軍事演習中的軍艦上和非法侵入鄰國水域的潛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顯,影片向純喜劇的方向進了一大步。
1994年,俄羅斯第二浪潮的中堅人物謝爾蓋·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鐮刀與錘子》。該片講述了通過改變性別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時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誕故事。影片是對斯大林時期文化與政治的滑稽調侃,充滿了尖刻與機智,但卻極端陰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劇才華的尤里·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現了俄羅斯人在出國大潮中的心態。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探索了一種能夠表現俄羅斯人對國外生活復雜心態的藝術結構:通過在牆上開個窗戶,讓夢想去巴黎的人開開眼界,再回到現實中的俄羅斯來。該片獲得當年「震盪」電影節導演獎。不過,牽強附會的情境和並不可笑的打鬧卻使影片質量大大受損。1995年至1996年奧塔爾·約謝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傳》。其中《匪徒列傳,第七章》是一部結構很好、充滿憤怒和嘲諷的電影。影片敘述自中世紀以來到蘇維埃政權時代直到今日這個槍械泛濫、黑幫橫行的污濁社會中人類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發笑的東西,但這種笑是板著面孔咬牙切齒的笑。
此外,一些本來很好的喜劇或情節劇由於過分沉溺於鬧劇手法而遭到損害。比如巴德爾·隆金敘述一個礦工小鎮里好人與壞人「斗爭」的《婚禮》(2000),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描寫1983年莫斯科的《眾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爾·福金講述一座房子里住過幾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當前的俄羅斯,喜劇電影的創作還沒有真正步入到純喜劇樣式的軌道上來,許多影片無論是揭露過去蘇聯時期的風習或是譏諷當前的社會現實,創作者不是要我們發笑,而是使我們感到一種刺痛。而且當前俄國人對荒誕美學的熱衷太過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劇越來越趨向概念化。可能是現實太沉重了,電影工作者高興不起來,廣大的人民也同樣不能純粹地「喜劇」一回。目前,俄羅斯喜劇樣式的電影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3、「新俄羅斯人」電影:新生兒,長大還需時間
「新俄羅斯人」電影是在俄羅斯新貴現象產生之後應運而生的。所謂「新貴」,就是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利用種種渠道迅速發家、過上優裕奢華生活的商人,他們多居住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羅斯人」影片以他們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及其經歷折射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狀況。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達澤導演的《一個乘客的劇本》,比較類似於「新貴電影」。該片虛構了兩個社會形象:法官和被審判者。年輕人在蘇解體前被牽連入獄,蘇解體後,他出獄並躋身於新貴之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看到了曾經審判過他的法官(現在成為列車員)。於是他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報復行動 然而最後,死去的卻是年輕人。影片主要表現了一種報復心理。雖然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銀熊獎,但在國內卻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虛構太過於一廂情願,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會好的》給人們編織了一個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話:一個發了財的俄羅斯新貴回到故鄉要建設一座娛樂中心;他的兒子獲諾貝爾獎並回國,還愛上了一個將要結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幾對年老、年輕的戀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影片是應時之作,因為過分地迎合「新貴」老闆的心思,過分地美化他們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藝術質量大打折扣。雖然影片比較好看,但卻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沒有迎合「新貴」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鋒芒對准了他們。在影片中,「可愛的」新貴們無聊空虛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羅斯》可以劃歸到「新貴」影片中去。該片意在描寫俄羅斯經濟寡頭別列佐夫斯基。
美國神話找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來表現自己200年的歷史,銀幕上出現了誠實的行政長官與狂暴的匪徒鬥法。而俄羅斯的電影創作者們在探索中也試圖打造自己的類型品牌——俄羅斯新貴電影。美國的西部神話通過善與惡的沖突,迸發出了民族文明和社會規范的火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成為美國電影的標識。而俄羅斯新貴影片卻全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他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時候,不自覺地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把「新貴」們美化得一塌糊塗;要麼把他們醜化得面目全非。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情狀,但卻由於缺乏客觀的描寫、冷靜的思索以及足夠的耐心,整體質量不高,「生長」還需呵護。

4、等待「後蘇聯」類型電影神話
在俄羅斯,除了30年代的喜劇電影以及60年代蓋達爾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沒有類型電影的傳統。因此,「以那種魅力四射的壞蛋為主人公的類型電影及恐怖電影在我們的電影中沒有根基。近年來有人企圖嘗試這些類型,但多以失敗告終。」[2]俄羅斯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似乎不太贊成民族電影走類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卻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別捷夫(1991年推出處女作《蛇泉》)說,「在今天的情勢下,類型電影的製作應該從零開始」。[3]對此,教師А·米塔似乎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俄羅斯觀眾變化很大。十年前只有專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現在每天都在電視上放映。 從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們的觀眾已接近歐洲觀眾。 年輕人喜歡美國電影,他們偏愛不具俄羅斯特色的槍戰片、恐怖片。興趣愛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因此,「俄羅斯電影必須先達到世界電影的質量和水平,掌握嚴格區分電影的類型原則,然後才能考慮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羅斯電影「國家定貨」的時代已經消亡,「蘇聯電影」以及它的「貢獻」也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遺產和復雜無序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態狀中,俄羅斯電影能否走上類型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繹前蘇聯電影的神話,我們不做預測,只有等待。

❺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
主要根據該國電影工業實力,比如電影總產值,本土市場佔有率,電影海外輸出,電影工業體系完整性,電影人才儲備等。電影獎項不會考慮太多,獎項主觀性太強,畢竟不同文化審美觀不一樣。
15泰國泰國恐怖片、動作片、愛情片具有不俗實力,在東南亞和東亞具有一定號召力。缺點:泰國國力太小,資金投入過少,文化影響力有效,只能在小范圍小打小鬧。
14尼日尼亞尼日尼亞電影和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號稱世界3大電影基地,年產電影數量眾多,在非洲黑人區域擁有很大知名度。尼日尼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前景不可限量。缺點:基本上是小製作,質量粗糙。
13巴西作為拉丁美洲第一人口大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世界主要大國之一。國家實力就決定著電影實力不會太差,可惜的是是本土電影被好萊塢電影碾壓。巴西未來會成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巴西電影很快崛起。可惜的是巴西說的葡萄牙語,而整個拉丁美洲基本上說西班牙語,這是巴西電影海外推廣重要語言障礙
12俄羅斯作為世界當前主要強國之一,國家實力擺在那兒,前蘇聯擁有眾多文化遺產,俄羅斯電影在前蘇聯地區擁有很大影響力。但俄羅斯電影本土佔有率太低了,完全被好萊塢電影碾壓。俄羅斯要想真正崛起,文化必須崛起,俄羅斯電影也將會觸底反彈。
11德國德國是歐洲第一經濟強國,德國的國力足以支撐德國電影工業發展,德國電影在西歐、中歐具有不俗的實力。但德國電影本土市場佔有率太低,一樣被好萊塢電影碾壓。德國缺乏前海外殖民地,在歐洲以外缺乏影響力。
10義大利義大利是歐洲主要大國之一,擁有歐洲最豐富的文化遺產,羅馬帝國、文藝復興等,曾經的義大利電影風光無限。現在義大利電影嚴重衰落了。當然搜死的駱駝比馬大。只要義大利想讓本國電影重新崛起還是很容易的。就怕南歐人懶惰的性格缺乏意願。
9土耳其
土耳其地理位置、歷史遺產優越,也可以說是伊斯蘭世界第一強國。土耳其電影在阿拉伯國傢具有很大影響力。 土耳其電影本土佔有率非常高,世界是能夠排第3,僅次於美國和印度。 隨著土耳其崛起,土耳其電影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特別是是在伊斯蘭世界。
8韓國韓國電影新世界迅速崛起,本土市場能夠力壓好萊塢電影,在東亞和東南亞具有很大影響力,看看中國有多少哈韓就知道了。韓國電影質量總體不錯,電影技術亞洲比較靠前。但韓國世界地位已經到達極限了,很難進一步提升,韓國國力短期已經到了歷史最高點,以後會走下降趨勢的,韓國電影也一樣。
7墨西哥墨西哥世界主要大國之一,地理位置、語言具有很大優勢。西班牙語是世界上使用廣度僅次於英語的世界性語言,西班牙也是世界霸主美國第二語言。 墨西哥是西班牙語地區第一大國,北靠美國,南邊是西班牙語占據主導地位的拉丁美洲。墨西哥電影想不在世界影壇占據一席之地都難。個人看好未來墨西哥成為世界強國之一,墨西哥電影也將成為世界主要電影基地之一。
6英國英國當前世界主要大國之一,英國擁有日不落帝國豐富遺產,英語世界第一語言,英國文化遺產豐富,英國孕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英國電影在好萊塢無處不在,從表面看,英國電影全球名氣僅次於美國電影。但英國電影獨立性太差,成也美國、敗也美國。英國電影已經成為美國電影附庸了。
5日本日本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世界第3經濟強國。日本電影實力雄厚,出現很多電影大師,日本是世界僅次於美國的動漫強國,但日本電影過於畸形,動漫電影和色情電影過於發達,導致日本正宗的真人電影嚴重下滑。日本電影在世界影壇地位也跟著下降。日本動漫主要影響國家:北美、韓國、法國、大中華、東南亞等
中國和法國電影各具特色,不好判定高下。姑且並列第33華語電影(內地+港台)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國家,內地電影市場也高居世界第二,未來幾年有機會調整美國的世界城第一電影市場。龐大的市場足以支撐龐大的電影工業。中國國產電影占據內地市場半壁江山。這是不錯的成績,不過這是在保護國產片的政策下取得的。如果電影市場全面開放會怎麼樣呢?會不會像香港、台灣一樣被好萊塢統治呢。曾經香港電影世界影壇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功夫電影享譽世界。但最近10年華語電影海外走下降趨勢,目前海外市場主要是東南亞、法國和、日韓。目前海外其他地區主要依靠成龍一人支撐。動作巨星後繼乏力。缺點:類型片演員過多,缺乏綜合性影壇巨星,人才斷層,缺乏開拓新,電影人固步自封。
3法國
法國世界當前主要強國之一,歐洲第一文化大國。歐洲第一電影大國。製造很多全球大賣電影。要講電影國際化可以排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法國電影在歐洲、非洲、北美擁有巨大影響力。這也得益於法國曾經是世界是僅次於日不落帝國的世界第二的宗主國。
法國電影是歐洲本土市場佔有率比重最高的國家。(土耳其不能算完整歐洲國家)
但法國電影依然經常本土被好萊碾壓。
法國世界地位很難進一步提升,鑒於法語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未來法國依然會保持世界電影大國地位。
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以印度占據主導地位的南亞次大陸人口超過16億,人口超過東亞。印度世界主要文化大國之一,印度文化覆蓋面非常廣。印度是世界僅有2個具有完整電影工業體系國家。好萊塢和寶萊塢是世界最具影響力電影基地。很多人眼中印度電影就是指寶萊塢,其實這是眼中錯誤的。寶萊塢電影年產量只佔電影電影年產量十分之一多一點,去年泰盧固語電影和泰米爾語電影年產量就超過寶萊塢電影。印度擁有幾十個語言電影基地,寶萊塢印地語只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印度電影本土市場佔有率能夠達到90%以上,是好萊塢電影唯一不能攻破 的國家。印度電影海外輸出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好萊塢。印度電影在南亞次大陸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在阿拉伯世界可以和好萊塢抗衡。在東南亞、非洲、大洋洲、英國、北美具有不俗影響力。很多人眼中印度電影只要歌舞電影一個類型,這樣看法是錯誤的。歌舞已經成為印度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印度電影類型飛多,愛情片、科幻片、動作片、喜劇片、文藝片、歌舞片等最近幾年印度電影越來越國際化了,寶萊塢用於很多外國影星,比英國、美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吸收國際人才和國際資金。海外市場越來越重要了。最近印度電影有開拓東亞電影市場的趨勢。隨著印度國力上升,印度電影世界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以後有機會挑戰好萊塢全球霸主地位。
1美國美國是世界最近100年世界霸主,美國在未來50年依然可以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國電影是世界影壇絕對的霸主。世界電影市場大部分市場被好萊塢控制。好萊塢電影在大部分國家本土碾壓本土電影。美國電影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都是具有高度國際性。代表著世界影壇最高水平。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是世界上最完備最發達的。個人預計50年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夠威脅美國電影霸主地位。
責任編輯:

❻ 國內很少能看到俄羅斯的影視作品,俄羅斯的文化輸出為何如此之少

其實,中國近幾年引進的俄羅斯影片並不在少數,甚至民間組織和政府部門也在這方面你做了不少的工作。只是俄羅斯的作品在中國的反響並不理想,俄羅斯《冰雪女王3:火與冰》豆瓣評分才4.7,票房僅為7400萬元,《斯大林格勒》,票房不到7200萬。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作品的題才和文化的差異,首先俄羅斯電影沒有美國大片氣勢恢宏的氣勢,也不像印度片那樣接地氣、能夠引人共鳴。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差異,俄羅斯電影大部分都是關於國家歷史戰爭,因為歷史和文化背景都有較大的距離,難以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

但是俄羅斯也在這方進行了改變,如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基於蘇聯的基礎,擁有大量的傳統俄羅斯風情,本土風格十分突出。同時,在故事創意上俄羅斯電影一直關注本土風俗、蘇聯時代的集體主義精神、運動競技等大國文化仍能在電影中尋覓蹤跡,但比起早期喜劇片來說,俄羅斯電影也在向輕松愉快的喜劇風格逐漸轉變,少見陰暗沉重的社會批判內容,風趣幽默的情節開始越來越多。這一點在典型的體育電影《花滑女王》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❼ 為什麼網上有美劇韓劇沒有俄劇電影院有好萊塢和韓片沒有俄羅斯電影俄羅斯那麼強大比韓國還強大

鄰居是鄰居 誰說的好了? 而且俄羅斯的文化不適合中國人的胃口唄

❽ 全球第二大電影生產基地寶萊塢,它在世界影壇上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寶萊塢是印度的電影行業的招牌,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擁有數億觀眾。如今,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印度電影業,成為印度十大文化品牌中的佼佼者,同印度的信息技術產業一樣,成為印度經濟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到2009年達到了130億美元。印度每年有高達300多億以上的觀眾人次,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9000萬以上的全球觀眾觀看印度電影,從而使印度成為全球電影娛樂業的佼佼者。幾十年來,印度以年產電影一千部左右的驕人業績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最大電影生產國。

在部分非洲國家也可以欣賞到寶萊塢電影。在一些西非國家,如奈及利亞和摩洛哥,因為當地印度人的支持,寶萊塢電影在那裡也獲得票房成功。

在俄羅斯寶萊塢電影也有著非常穩固的地位,當時前蘇聯解體後,寶萊塢電影迅速佔領空前的俄羅斯電影行業,這使事情對寶萊塢變得困難起來,因為寶萊塢在和好萊塢競爭中失去了市場份額。然而,據俄國報刊報道,俄羅斯青年中重新興起了對寶萊塢電影的興趣。

所以這些數據可以證明寶萊塢在全球電影屆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市場好萊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