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部法國大革命電影的名字
是保羅·貝爾蒙多主演的《亂世冤家》
B. 電影風格流派"新現實主義"最早起源於拜託了各位 謝謝
形式主義(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形式主義(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formalism 中文解釋: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 印象主義(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印象主義(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impressionism 中文解釋: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超現實主義(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surrealistfilm 中文解釋: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新寫實主義,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neorealism 中文解釋: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 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newwave 中文解釋: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真實電影(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真實電影(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cinema verite 中文解釋:1950年代末開始的,一種以直接記錄手法為特徵的電影創作潮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尚.胡許與美國的大衛.梅索。這些倡導者自言他們的靈感來自蘇聯的吉加.維多夫的「電影真理報」,較大的差別在於真實電影的事件更完整與單一,因此更具有劇情片的情節。製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攝真實生活,不事先寫劇本與用非職業演員,影片由固定的導演、攝影師與錄音師三人完成為其特點。法國與美國的真實電影最大不同在於法國可讓導演介入,如尚.胡許的《夏日記事》(1961),而美國的真實電影則強調導演置身事外,不幹涉事件進行。這樣電影拍攝手法要求導演能准確的發現事件與預見戲劇性過程,攝制動作要敏捷與當機立斷,而這種方法必然限制了題材的選擇方向,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的作品很少。而真實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給一般劇情片的創作提供一個保證最大限度上的寫實性。高達在他很多電影裡面進行主觀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實電影的方法。 第三電影(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第三電影(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third cinema 中文解釋: 泛指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所製作的反帝、反殖民與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等主題的電影。其具體主張由古巴導演費南多.索拉納斯與奧大維.傑提諾在1970年代初期合寫的《邁向第三世界電影》(TowardaThirdCinama)一文,他們稱資產社會依其封閉與被動的藝術觀所拍攝的電影商品為「第一電影」,作者電影、巴西新電影、表現主義電影等強調個人經驗的作品為「第二電影」,「第二電影」是第一電影的一條出路,但是已是體制的極限,而在革命中產生,與體制對抗的電影則是「第三電影」,亦可稱為解放電影與游擊電影。這兩位導演強調「第三電影」必須是製作體系無法吸收,且異於體制的須要。在《邁上第三世界電影》一文中,作者提到:「攝影機是影像/武器的無窮徵收者,放映機則是一秒發射24格的步槍。 巴西新電影(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巴西新電影(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cinema novo 中文解釋: 指巴西在196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創造有地方色彩的電影文化,以掙脫外來,尤其是北美電影文化的主導形式。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現實的觀點較為犀利,美學原創力亦非常豐富。最早以葛勞伯.羅恰領導的電影合作社方式經營,重要導演還有魯伊.蓋拉、尼爾森.皮瑞拉等。他們的電影既反映了社會現實,也極力尋求大膽甚至古怪的美學風格,如羅恰的《黑神白魔》(1969)等。在海外影展亦有不錯的成績。巴西新電影曾被激進左派批判為太重美學意義,並在發展上與電影工業互相唱和。此外,巴西的觀眾仍然較喜歡重娛樂的商業電影,對於新電影較不接受。1964年巴西軍事叛變,檢查制度變嚴,而重要創作者如羅恰到海外拍片,所以新電影運動沒落。但巴西新電影對於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以電影運動有不少的影響。 德國新電影(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德國新電影(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new german cinema 中文解釋: 1960年代初出現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興德國電影的運動。1950年代西德隨著經濟的復甦電影亦蓬勃發展,但內容逃避現實,貧乏單調,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電影業陷入低潮,連國際影展的參加資格也沒有,受到當時法國與英國等國家新電影的影響,便產生了德國新電影。1962年的「奧伯豪森」西德短片電影節中,有26位導演一起發表了「奧伯豪森宣言」,發起人大都是只拍過短片的年輕導演,宣稱要與傳統電影決裂,要運用新的電影語言並且從陳規陋習、商業夥伴與某些利益團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過宣言運動開始的前三年由於資金缺乏,只拍出一部電影。1965年取得政府協助,成立「青年德國電影管理委員會」資助青年導演拍片,到1967年總共拍了20多部電影,並在國際影展中獲得肯定,因此德國新電影聲名大噪。但這初期的德國新電影並沒有法國新浪潮那種輕松放任的感覺,反映的世界不是豪無希望,但也沒有明確出路,因此在國內不受歡迎,很快又限入危機。1975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原因是政府的資助法作了更改,變得有利於青年導演;電視台開始資助年輕導演拍片;1971年之後,德國創辦了自助性的電影攝制與發行機構「作家電影出版社」與「新德國劇情片製片人工作協會」;美國大片商也注意到德國新電影並開始投資。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時期出現許多人材:法斯賓達、荷索與溫德斯等。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富有特色,在國際上也獲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國內仍不受歡迎,於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狀態。1979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復興,這得力於法斯賓達的《瑪麗布朗的婚姻》與雪朗多夫的《錫鼓》在國內票房上成功,使德國新電影擺脫國際上得獎而國內不賣座的局面,1979年之後運動聲勢更為浩大,成為西德電影的主流,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個流派的標志 直接電影(電影流派) - 影視辭典直接電影(電影流派)解釋有誤,我要修正 英文翻譯:direct cinema 中文解釋: 指以寫實主義電影風格拍成的紀錄片,和「真實電影」的攝制有許多共通處,如以真實人物及事件為素材,客觀紀實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敘述等。直接電影和真實電影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幹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C. 求法國電影吝嗇鬼.................什麼都行,能下就行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該片講述了人盡皆知的吝嗇鬼阿巴貢總想做發財的美夢,在干涉一雙兒女的感情過程中發生的可笑故事。
D. 上世紀50年代法國電影理論家提出什麼理論
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1.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①三權分立、彼此制衡
②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代表著作如《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三權分立學說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它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而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他在《論法的精神》中論述的自然歷史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對於國家品格的塑造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忽略了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然而,正因為如此,他的這一段論述才具有真實的客觀意義。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的作用是長期的根本的,是不會因為某人的立場或是利益分割而變化的,顯然這樣一種巨大作用將繼續延續下去。在現代經濟或是歷史研究中,他的這個論證視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2.伏爾泰
主要主張:①倡導建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 ②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抨擊天主教會,主張信仰自由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但他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在反對君主專政的同時,他又贊成實行「開明專制」,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哲學通訊》、《路易十四時代》等。
3.狄德羅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4.盧梭
主要思想:①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②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⑤理性是不可靠的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5.康德
主要思想:人是目的。他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生於英國維爾特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5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曾在歐洲大陸旅遊過多年,結識許多科學家,並做過培根的秘書,思想深受培根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一度移居法國,克倫威爾執政時,返回英國,此後他的思想得到傳播(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沒有收到霍布斯等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認為專制政權有權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7.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迎合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他有一句名言內容是「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洛克甚至進一步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權思想後來為孟德斯鳩所繼承和發展,變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現代三權分立模式。
貢獻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亞洲國家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E. 外國電影史 | 電影眼睛派&真實電影
| | 電影眼睛派 | |
是1923年,蘇聯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首創的電影理論、創作方法和審美體系。他們把電影攝像機比作人的眼睛,主張電影工作者手持攝影機「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反對敘事性影片,反對人為的搬演,排斥演員、化妝、布景、照明和攝影棚中的藝術加工。
維爾托夫認為必須有一種電影能夠擺脫人為情節,將真實的戰爭場面和社會現實記錄下來,於是他從電影紀錄本性出發,提出「攝影機——眼睛」理論,開創了非常著名的「電影眼睛派」,所謂「電影眼睛」指的是攝影機就是人的肉眼,攝影機看到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攝影機甚至比肉眼更加強大,即 「攝影機是人眼的延伸」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攝影機眼睛對世界進行探究,藉助攝影機這個工具幫助受壓迫的無產階級了解現狀。「電影眼睛」的理論被庫里肖夫等人追隨和效仿,影響了之後蒙太奇的發展。
《帶攝影機的人》
是蘇聯著名導演維爾托夫於1929年創作的影片。影片呈現了一個縝密的套層結構:表層上是一部紀錄蘇聯勞動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響曲,其內層則講述了攝影機如何紀錄生活、攝影師如何進行拍攝和剪輯。
在這部影片中,維爾托夫富於創造性地採用了「實景拍攝」、偷拍、強拍等方法,竭力排斥傳統的場面調度、電影劇本、演員和攝影棚的使用,踐行了他的「電影眼睛派理論」。
在技術方面,本片還創造了分割畫面、二次曝光等剪輯手法;在理論上創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攝手法,即攝影者出現在影片中。該片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紀錄下了一個時代一個城市的現實生活場景,更多地在於其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所實現的價值,所以本片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真實電影
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一個以直接紀錄手法為基本特徵的電影創作流派。包括法國的真實電影運動和美國的直接電影運動。其靈感來源於蘇聯導演吉加·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理論和實踐。
| 真實電影 |
真實電影主張:(1).直接拍攝真實生活,排斥虛構;(2).不要事先編寫劇本,不用職業演員;(3).影片的攝制組只有三個人組成,即導演、攝影師和錄音師,由導演親自剪輯底片。在這一電影流派內部,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法國人主張導演可以介入拍攝過程,而美國人則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
真實電影的拍攝方法要求導演能夠准確地發現事件和預測其戲劇性過程,要求攝制組動作敏捷,當機立斷。這種方法必然給影片的題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作品為數很少。真實電影作為一個流派的更大意義在於它為一般的故事片創作提供了一個保證最大限度的真實性的拍攝方法,在這一點上,其影響是深遠的。真實電影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國的讓·魯時《一個夏天的故事》、美國的理查德·利科克的《大衛》等。
(源自筆記整理)更多內容請見公號自習室Share
F. 法國電影《幻滅》是講述了一個什麼背景下的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嚴冬,法國空軍馬雷夏爾中尉和博瓦爾迪上尉在空戰中成了德軍的俘虜。在被押送進俘虜營前,他倆在德國空軍的一個前線指揮部里認識了一個名叫馮?勞芬斯坦的德國空軍軍官。馮?勞芬斯坦出身貴族家庭,衣著整潔,態度傲慢。他發現博瓦爾迪也是貴族後裔,在戰前的巴黎社交場合有不少共同的熟人,立即另眼相看。他對原為機械工人的馬雷夏爾則不屑一顧。
在德軍指揮部里,法國俘虜受到了友好招待,因為這里的德國軍官都厭惡戰爭,但好景不長,當地警察局很快就來拘捕了他倆,送往俘虜營。
在第21號俘虜軍官營里關著法、英、俄、比等國的一群被俘軍官。馬雷夏爾和博瓦爾迪在這里結識了幾個同房的夥伴:猶太資本家羅森塔爾、一個工程師、一個演員和一個教員。羅森塔爾家裡有錢,經常有食物包裹寄來,他總是慷慨地與大家分享。工程師的專業是土地測量,他的專業知識使他成為挖地道潛逃的秘密計劃的組織者。在馬雷夏爾和博瓦爾迪來到之前,地道已接近完工。但就在他們准備出逃的前夕,全體戰俘奉命轉移。
在新的戰俘營里,馬雷夏爾和博瓦爾迪意外地與勞芬斯坦重逢。勞芬斯坦因在空戰中受重傷,打壞了脊椎,不得不穿上鋼絲馬甲,退出了空軍,調任戰俘營的主管。勞芬斯坦歡迎他們的到來,但警告他們不要再策劃潛逃。
在新的通鋪房間里,他們又和羅森塔爾住在一起,羅森塔爾還像過去一樣慷慨地與大家分享食物。新夥伴中有一個書獃子教授和一個好色的鎖匠。安頓下來才幾天,馬雷夏爾、博瓦爾迪和羅森塔爾便又開始策劃潛逃。他們仔細觀察了地形,准備用被單編成繩子,從窗口吊下幾十米高的陡壁,然後步行300多千米逃進瑞士。
繩子准備就緒後,博瓦爾迪提出他的具體出逃方案。他說,他將去買一些笛子分發給全營的人,組織大家於下午五點鍾開一個音樂會。五分鍾後,看守會來干涉,並把笛子全部沒收。五點一刻,大家盡量利用一切能發聲的東西,大吵大鬧,大敲大打,結果必然是全體集合,這時由他負責斷後,讓他倆出逃。馬雷夏爾和羅森塔爾為博瓦爾迪的自我犧牲精神大為感動。
一切按預定的步驟進行。當戰俘們被集合在院子里時,突然又響起了笛子的聲音。人們發現博瓦爾迪高高地站在圍牆頂部的巡邏道上,吹著笛子。勞芬斯坦警告他必須立即下來,否則便要開槍。博瓦爾迪盡量拖延時間,勞芬斯坦開槍打死了他。當看守發現馬雷夏爾和羅森塔爾失蹤時,他倆已經逃出了戰俘營。
羅森塔爾在中途扭了腳,無法趕路。馬雷夏爾本來不喜歡他,氣憤之下拋下了他,但很快又回來扶著他躲進一家農舍。農舍的女主人是個年輕寡婦,帶著一個女兒獨自生活。她冒著危險保護這兩個外國人,使羅森塔爾有機會養好了傷。埃爾薩說她的丈夫和兄弟們全都死於戰爭,她憎恨戰爭。在他們患難與共的日子裡,馬雷夏爾和埃爾薩相愛了,然而,在聖誕過後的第二天,他們要出發了。馬雷夏爾和埃爾薩雖然語言不通,但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在和平中重新團聚。
在漫天大雪中,馬雷夏爾和羅森塔爾成功地越過邊界,重獲了自由。
G. 請教一個關於法國電影問題!
Daniel Auteuil
他拍過好多電影
現在能記得有
曼儂的復仇(with 吉拉爾德帕迪約)
第八天
冬天的心
……
http://luchan.allmov.com/article-129299.html
是他嗎?
去看看
H. 求一講述婚外情的法國電影片名內容如下
《closer》(《偷心》)
中文片名:《偷心》
英文片名:《Closer》
導 演:麥克·尼科爾斯
編 劇:帕特里克·馬伯
類 型:愛情/倫理
級 別:英國:PG級 美國:PG級
片 長:100分鍾
主要演員:朱莉婭·羅伯茨 裘德·洛
娜塔麗·波曼 克里夫·歐文
[img]http://image2.sina.com.cn/ent/d/2004-12-06/.jpg[/img]
婚外情是近期來在中國一個敏感而又熱門的話題,它涉及到了倫理、道德以及不同的人生觀。影片《偷心》就是一部有關這一話題的影片,它探討了夫妻與婚姻的問題。
影片發生在倫敦,講述了四位主人公之間錯綜復雜、糾纏不清的關系。安娜(朱莉婭·羅伯茨飾)是一位剛剛離異,但卻事業有成的攝影師,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邂逅充滿抱負但現在只能靠為人寫訃告而謀生的小說家丹(裘德·洛飾),兩人很快就墜入了情網。可是 最終,安娜卻嫁給了一位俊朗自信的皮膚科醫生拉里(克里夫·歐文飾),但安娜卻還與丹保持著曖昧的關系。丹本身也有女朋友,她的名字叫艾麗絲(娜塔麗·波曼飾),她隻身來到倫敦尋找新的生活,最後成為了一名地下舞場的脫衣舞娘,她是一名叛逆少女,但卻在極力掩飾自己過去的經歷。於是,一場不倫不類的四角戀愛在這四位主人公之間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