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寫二戰時期日本軍官的電影

寫二戰時期日本軍官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06 18:35:04

1. 有哪些關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電影值得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是一段海外擴張的歷史。對於日本民眾來說,悲慘的生活使他們久久不能擺脫戰爭的陰影。二戰後,日本的影視行業百廢待興,電影逐步承擔起激勵民眾、譴責戰爭的重任。

首先,是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反省。受到戰爭摧殘的日本藝術家開始創作一些重振民心、批判戰爭的題材。黑澤明導演的作品《我對青春無悔》,成為痛批戰爭和安撫民眾雙重作用電影的起點。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名青年的女知識分子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控訴,並親身加入到反抗活動中。雖受到日本政府打壓,但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抗爭的故事。

影片播出後給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人們此時才發現,原來日本許多民眾都是反對戰爭的,人們重新開始對「大東亞戰爭」的性質進行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反戰的悲情戲上映。如金井正導演的《待到重逢日》,劇中講述的是一段戀人因為戰爭被迫分開的悲慘故事,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當時《電影旬報》十佳電影的第一名。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風中的牝雞》,講述了是一個苦等參軍丈夫回國未果,最後被迫走上「慰安婦」的女性悲慘的一生。這種因戰爭而生的悲情戲在當時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和憐惜,使人們的反戰情緒高漲。

2. 求幾部經典的日本電影,戰爭片優先

《血戰沖繩島》這個是日本早年拍攝的少有的關於二戰沖繩戰役題材的戰爭電影

其中劇情大多比較貼近史實,視角是日本沖繩守軍視角。

全劇最大的感觸就是【慘烈】,二戰後期的日本,沖繩島戰役已經演變為本土防禦戰。

風語者》劇照:炸點焰火特效

還有類似的《父輩的旗幟》、《血戰鋼鋸嶺》、《珍珠港(虎虎虎)》也有部分涉及日美二戰劇情。

3. 日本有哪些以二戰為背景創作的經典電影

1.《螢火蟲之墓》

一部1965年上映的老電影,講述年輕女孩兼子為生計給老男人當情婦,回鄉後受到村民唾棄。後與清作相識相戀,並不顧村民世俗的眼光,二人結為夫妻。但這是一個被戰爭包圍的年代,國家、榮譽、愛情的矛盾一觸即發,這三者該如何抉擇?這部影片首先應吹爆若尾文子的演技,電影中傳遞出的極端愛情觀也值得我們深思。一部經時光沉澱的佳作,推薦!

4. 誰能查到一個日本電影是關於日本參加二戰前國內的少壯派軍官刺殺日本國內不同意或不支持發動戰爭的高官

日本拍的《二二六》 (中文名的《二二六事變》,英文名《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五社英雄導演,三浦友和等主演)

5. 二戰中的美軍和日軍作戰電影有哪些

二戰中的美軍和日軍作戰電影有:

1、《珍珠港》

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

2、《虎虎虎》

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3、《大偷襲》

一對一的單挑,大快人心的對日侵者的掃射。可是這些都不及前邊「冗長」的鋪墊的功力深厚,捕捉細膩。

4、《中途島之戰》

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焦點是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導演傑克.斯米特的處理手法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5、《風語者》

是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影片講述了海軍軍官喬奉命保護納瓦霍族的密碼員亞當,不過在必要情況下(如果亞當被日本人活捉),為了保護密碼情報不被泄漏,那麼喬可以開槍打死亞當,在兩人的不斷碰撞中發展,由齟齬爭斗到生死與共。

6. 一部二戰電影,日本人為了活命裝死,最終難逃全軍覆沒

《太平洋的奇跡》

《太平洋的奇跡》改編自唐·瓊斯《大場榮,最後的武士:塞班島1944-1945》實錄小說為藍本,由日本導演平山秀幸執導戰爭片,竹野內豐、井上真央、山田孝之、唐澤壽明、尚恩麥高文等主演。

影片講述1944年6月15日,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激戰地區——塞班島上,只有47人的日軍面對著擁有4萬5000兵力的美軍,有一名被美國大兵稱作「狐狸」日本陸軍大尉大場榮處於絕望狀態下的日本士兵生存到最後一刻的身影。電影於2011年2月11日上映。

該片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遠在南洋的塞班島迎來了最為殘酷的時刻。美國7萬大軍登陸小島,以壓倒性的優勢摧毀了日軍的防守。敗局已定,日本軍官下令全島軍民「玉碎」效忠天皇,美麗的塞班島瞬時成為血流成河的人間地獄。陸軍步兵第18連隊的大尉大場榮(竹野內豊 飾)率領2000名戰士向美軍發起自殺式攻擊,一番肉搏之後兩敗俱傷。大場僥幸逃生,遇到堀內今朝松(唐沢壽明 飾)、木谷敏男(山田孝之 飾)等其他部隊的殘余同志。適值此時,「生存」的信念占據大場的內心,他決定保護倖存的軍民直到戰爭最後 。

日本陸軍步兵第18連隊的大場榮上尉被派往距日本兩千多公里的塞班島。塞班島是日方重要的軍事據點。大場所屬的日本陸軍43師團受命死守這個小島。此時的日本已經難挽敗勢,由於懸殊的裝備和兵力差,美軍輕而易舉地登陸了塞班。守衛部隊的幹部在發出玉碎命令後自殺。接著,眾多害怕被美軍俘虜的平民相繼墜崖自盡。

大場麾下的士兵接踵戰死,他本人也做好了玉碎的准備。然而在被美軍包圍的危急時刻,大場不假思索地躲入屍堆中,此舉讓他突然察覺了內心對生的執著。救了一個父母雙亡的嬰兒後,大場更強烈地感受到「活著」的意義。他本來是個地理教師,他很有人望,失去長官的士兵以及不少平民漸漸聚集到他身邊。在黑道出身的一等兵堀內今朝松的協助下,大場帶領殘部潛入塞班島中部的塔波查山,繼續打擊美軍。

美國海軍部隊宣布佔領塞班島,有過日本留學經歷的哈曼·劉易斯上尉卻感到一絲不安。有一些日本人還在不懈頑抗。美軍好不容易才知道捉弄他們、令他們頭疼的殘敵其實只是一支很小的部隊。美方給這支神出鬼沒部隊的指揮官起了一個外號——狐狸。

大場部隊不斷利用地形打游擊,讓美軍「出血」,美方高層終於決定進行大掃盪。然而對「狐狸」心懷敬意的劉易斯卻不希望對方戰死。

1944年11月,距離天皇頒布終戰詔書還有九個月。大場上尉必須以微塵般的四十七人兵力應對美方四萬五千大軍,他將如何在絕望之境中繼續保衛平民,和戰友們一起活下事跡。

7. 好萊塢有部關於二戰的戰爭片是裡面講有日本軍官虐打美國士兵

美國影片,《堅不可摧》

故事主人公路易斯·贊佩里尼是美國加州義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後裔。從小他就精力旺盛,加入學校田徑隊讓他遠離了街頭的打打殺殺,體育天賦讓他破了一些紀錄,但更驚人的是,他入選了美國奧林匹克代表團,去參加了1936年在納粹德國舉辦的柏林奧運會,並受到了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的接見並與之握手——盡管他的五千米成績僅為第八。
後來美國加入二戰,路易斯·贊佩里尼應征入伍成為了空軍的投彈手。執行過幾次成功的任務後,他的戰機不幸在一次搜救任務中墜毀在了大海中央。他和倖存者們帶著傷痕爬上救生筏,在鯊魚們和烈日的伴隨下,在飢渴和絕望的折磨下,在海上漂浮了47天,終於有人把他們救起——結果是日本海軍。路易斯·贊佩里尼又在戰俘營里被不斷虐待,直到戰爭結束,他仍然要面臨「創傷後壓力症侯群」對他的精神折磨,好在他還有關心他的妻子和福音傳道者Billy Graham的幫助。最終,路易斯皈依信仰,並原諒了當年虐待他的那個日本長官

8. 求類似2011版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戰電影

1946-我對青春無悔
1956-二十四隻眼睛
1960-太平洋之嵐
1968-戰後殘酷物語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戰爭與人
1971-血戰沖繩島
1974-望鄉
1976-逝風殘夢
1977-人證
1981-聯合艦隊
1983-日本海大海戰
1984-燃燒的零式戰斗機
1992-落陽
2003-間諜佐爾格
2003-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2004-暴風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6-硫磺島家書
2006-沒有出口的海
2007-吾為君亡
2008-我想成為貝殼
2008-霧之火
2008-最後的早慶戰

日本視角的二戰影片14部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9. 十部抗日戰爭電影推薦 抗日電影讓大家銘記那段歷史

1、《七七事變》,本片講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軍嚴辭拒絕後,日軍開槍向我軍射擊、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也標志著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2、《黃河絕戀》,電影講述八路軍戰士與日寇鬥智斗勇,護送美國飛行員到根據地的故事。二戰後期,一名盟軍飛行員的飛機被日軍擊中,迫降在長城腳下。生命垂危之際,他被八路軍救下。並由一名女軍醫等人護送去根據地。 橫渡黃河,歷經波折。一路上飛行員和女軍醫情愫暗生。然而,突如其來的日軍,卻對他們展開了瘋狂阻擊。

3、《捍衛者》,講述抗日英烈姚子青,率六百壯士守衛戰略要地寶山縣的故事。

4、《一個和八個》,九名犯人以待罪之身迎擊日寇。

5、還有《太行山上》講述總司令朱德率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6、《明月幾時有》講述日據時代的香港,小人物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1940年代,香港被日軍佔領、時局動盪。妙齡少女方蘭陰差陽錯加入革命隊伍。並與進步青年劉錦進,護送一批重要文人逃離香港,返回大陸。

7、《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抗日戰爭初期,富家子出身的空軍少尉天偉,在執行任務時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成功逃脫但身受重傷的他,迫降在一個小山村,被村姑小禾所救。之後,身份懸殊的兩人日久生情,在這個戰亂時代相戀了。

8、《我的上高》講述上高會戰時期,上高的普通民眾支援抗戰、痛擊日寇的感人故事。

9、《五月八月》在戰亂年代,一對姐妹孤苦無依、四處避難的催淚故事。五月和八月,是一對感情要好的姐妹。從小生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之中。然而,戰爭粉碎了她們的生活。日寇侵華,父母接連被殺害。姐妹倆幾經輾轉,經歷艱苦的難民營生活,波折的避難逃亡之旅。

10、《紫日》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一個中國農民、一個日本女孩、一個俄羅斯女軍官。三個不同國籍、不同政治立場的青年,陰差陽錯陷入一場叢林冒險。

10. 二戰時期日美戰爭片有哪些

《父輩的旗幟》《太平洋的奇跡》 《永遠的零》 《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閱讀全文

與寫二戰時期日本軍官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