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隊電影圍攻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隊電影圍攻

發布時間:2023-03-11 09:31:47

㈠ 南斯拉夫二戰電影火力激烈的那種

1、意外危險Ranjenik(1988年)
1943年,一群游擊隊員試圖隱藏傷員的故事。

2、少女橋Devojacki Most(1976年)
一隊游擊隊員奉命去和德軍交換戰俘,地點定在少女橋。但由於一個游擊隊員的家人全部被納粹屠殺了,任務變得困難重重,最後終於完成。

3、戰斗在體育館Akcija stadion(1977年)
影片根據1941年發生在薩格勒布市的真實故事攝制。德國納粹和他們的走狗,在杜布拉瓦體育場組織了一個盛大的學生集會。目的是把猶太人從這些學生中間分離出來,然後集中屠殺。然而,納粹的想法最終落空了。

4、鋼盔下的貓
傳說中貓有九條命,影片刻畫了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游擊隊一名勇敢的下士,他多次成功完成上級交辦的困難任務。這次,首長給了他一個特殊的任務...

5、大轉移1983年
根據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真實事件拍攝,伏伊伏丁那的游擊隊指揮部派遣波斯尼亞旅掩護一千多男孩、女孩和志願者轉移,這些人帶著衣服、食物和葯品。
1943年春天,在Vojvodinian平原,這些人穿越河流和鐵路,長途跋涉,開始了行程300多公里的艱難大轉移。

6、蘇捷什卡戰役
講述鐵托領導的反圍剿戰役,最殘酷的一戰

㈡ 南斯拉夫二戰經典電影

相關電影有夜襲機場,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蘇捷斯卡戰役,67天,南方鐵路之戰等。

1、夜襲機場

非常耐看的老電影,南斯拉夫游擊隊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帶點西部片風格的槍戰,熟悉的老面孔,有《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里的鍾錶店老闆、照相館老闆,有《橋》里的兩位游擊隊員,當然肯定有永遠的英雄瓦爾特和老虎。

㈢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故事,主演是鐵托朋友,導演餓死在城裡,還有什麼

曾經有那麼幾年,我國的甲A聯賽里存在著一大「幫派」:前南幫。

當然這是開玩笑,因為那幾年裡在咱們國家見到的前南斯拉夫球員和教練簡直太多了,連國家隊主教練都是。

這么多前南教練的湧入,一方面是因為人家足球水平確實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家對前南斯拉夫地區的人有一種先天的親切感,甚至於在國際比賽當中不自覺就會為前南球隊加油助威。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家曾經同屬於一個陣營,但這也不能完全解釋得通,畢竟咱們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這些國家的親切感就弱一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我們和前南地區文化交流比較多的原因吧。

五、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歡《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據說,這部電影在我國的觀看總人次能達到上百億之多,從七十年代開始幾乎每一代人都看過不止一次這部電影,而且也都非常喜歡,為什麼一部前南電影會有如此魅力呢?

筆者認為,拋開經典的音樂、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之外,《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還有兩種情懷是最能打動人的。

一種是英雄主義情懷,當然是指瓦爾特,他就像前蘇聯的夏伯陽和我國的李向陽一樣,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

另一種則是家國情懷,在該片中集中體現在了謝德和瓦爾特兩人身上。謝德對女兒的感情讓人動容,這是人性的光輝。

而電影中馮·迪特里施最後的那句話則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電影的精神進行了升華: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㈣ 一部二戰電影光看見結尾大概是南斯拉夫戰士被德國軍隊圍住了唯一的出路是一座橋河對岸有義大利軍隊守著這

<雷內特瓦河戰役>,南斯拉夫游擊隊炸掉了這座橋,讓敵人以為游擊隊准備在和這邊和德軍決一死戰沒所以把河對岸的守軍從下游渡口送過來了,然後游擊隊搭了一座便橋過了河。

㈤ 《伏擊戰》表現了阿爾巴尼亞抗擊德國侵略者的哪一場戰役

《伏擊戰》是1970年譯制的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

影片在國內公映的片長只有一小時零九分,作為故事影片,實在有一點太短了。

它看起來像是紀錄片,但實際上是一部故事片。

它主要表現了阿爾巴尼亞的一支游擊隊奉命去伏擊一支德軍機械化部隊,整個電影就是表現這一場戰斗的過程。

這部電影在國內放映時,立刻得到了主流媒體的一致叫好。我們先瀏覽一下當時報紙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解放日報》1970年12月3日刊發評論:「弱國打敗強國的頌歌——贊阿爾巴尼亞影片《伏擊戰》」。

《人民日報》1970年12月5日刊發評論:「敢於斗爭,敢於勝利——阿爾巴尼亞故事片《伏擊戰》觀後」。

《北京日報》1970年12月6日的影評標題是:「不畏強暴,堅持真理,敢於斗爭,敢於勝利。」

《文匯報》1970年12月8日登載的文章標題是:「山鷹展翅敵喪膽。」

影片里的游擊隊與強大的德軍相比,實在稱不上是一支對等的部隊。影片里的這一支著裝不一、子彈欠缺、食物匱乏的部隊,幾乎是拼盡全部的人力與物力,與德軍展開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戰斗。

電影里的這一場戰斗,是一個有著更深意圖的整體戰役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電影里的人物對話里,感受到這一場戰役的目的,不過是起到「圍魏救趙」的用意。

影片里的政委對游擊隊的戰斗形勢作過如下的分析:「參謀部通知我們,有一支德國機械化部隊和突擊隊要在本月26日以前到達這個地方,納粹匪徒就是想從我們部隊的背後出去,敵人的大部隊,已經被擊潰了,完全垮了。」「我們主要的打擊力量集中在他們前頭,阻止他們前進。」

在下面另一個場景中,政委繼續對戰斗的目的進行了闡述,這是對普通戰士講述的,所以比上面傳達的通知還顯得通俗易懂,且有鼓動性。

其鼓動性的形勢分析稱:「敵人冬天的攻勢遭到慘敗以後,又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行動,向我軍進攻,但我民族解放軍正在進行反擊,也同樣把納粹蠢豬的第二次侵犯打得落花流水。黨交給我們一個主要任務,我們的游擊大隊正在戰斗,並已經擊潰了敵人的主力部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狙擊敵人機械化部隊對大部隊的進攻。」

從兩個場景里的形勢分析來看,游擊隊面臨的局勢其實是相當危險的。我們可以看到,德軍展開了冬季攻勢,第一波沒有達到目的,但是第二輪敵人的進攻又已經開始了,而且德軍一直在追著主力部隊打,而這支游擊隊的目的,就是完成上級交給的狙擊敵人的機械化部隊的任務。

這是一場伏擊戰,但更像是一場狙擊戰,所以戰斗的凶險可以從影片里的背景交待中大致地看出來。

電影里所說德軍的冬季攻勢,是從1943年11月開始的,持續了近三個月。影片里提到的本月26日德國機械化部隊將到達本地,應該指的是1944年1月26日這一個具體的時間點。

這里,我們跳出電影,看一下,當時阿爾巴尼亞的戰爭形勢,也由此探究一下,電影里的戰斗場景是不是有誇大的嫌疑。

實際上,提前在這里說一下,應該說電影還是忠實於 歷史 事實的,表現了當時阿爾巴尼亞游擊隊面臨的敵軍圍困重重的嚴峻形勢,唯有殺開一條血路,才能拯救岌岌可危的游擊隊。

所以史書在提到這一段德軍發起的冬季攻勢的時候,特別強調,這是阿爾巴尼亞游擊隊在二戰中最艱難的日子。

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之前,1939年4月7日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所以,我們在阿爾巴尼亞電影里,反映早期游擊隊斗爭的影片,佔領軍都是義大利軍隊,包括《寧死不屈》里諷刺「墨索里尼永遠正確」的台詞,針對的都是義大利侵略者。

義大利投降之後,德國軍隊立刻從相鄰的南斯拉夫與希臘抽調軍隊,入侵阿爾巴尼亞,填補義大利投降之後的軍事真空。

據英國人所著的《關於希特勒為何戰敗的秘密報告》一書提供的資訊:當時,德軍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這些巴爾乾地區,共有20餘個師,總兵力達60萬人,接近西線總兵力的一半,兵力還是挺強大的。

希特勒的兵力明顯是不夠用的,所以這么20餘個師,就在巴爾干半島的國家之間搬來搬去,拆東牆補西牆,義大利反戈之後,德軍更是捉襟見肘。

當時德軍主要將部隊放在南斯拉夫,圍剿鐵托的游擊隊,南斯拉夫的游擊隊,確實要比阿爾巴尼亞的游擊隊要強得多,讓希特勒傷透了腦筋,還不得不從蘇聯戰場抽調兵力,加強對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圍剿,而阿爾巴尼亞的游擊隊則弱得多了,人數不能與南斯拉夫游擊隊最高時達30萬的人數相比。

同時,德軍也將一部分部隊放在希臘,以防止同盟軍登陸。

這種布局,與當時德軍面臨的戰爭狀況有關,一方面,蘇軍熬過了庫爾斯克最大的坦克膠著戰的困難階段,有了喘息的時間,有能力發動進攻,牽制住德軍,使德軍不得不準備從南斯拉夫開始撤軍,另一方面,盟軍在義大利的登陸,也使德軍開始防備盟軍如法炮製,在希臘登陸,這樣德軍在阿爾巴尼亞周邊的重點,是放在南斯拉夫與希臘這一片地域,當義大利投降後,德軍立刻抽調軍隊,侵佔阿爾巴尼亞,並在冬季圍剿中出動了四個師,人數達到4.5萬人,而阿爾巴尼亞游擊隊的人數只有2萬人左右。

同時,德軍在阿爾巴尼亞為了顯示不是佔領者而是解放者,也對當地人較為客氣,這也是我們在《戰斗的早晨》里看到阿爾巴尼亞的孩子,可以在德軍巡邏隊的眼皮底下,嬉戲玩耍,毫無恐懼之心。

德軍重兵圍剿,而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游擊隊的條件非常差。在影片里交待了游擊隊員沒有鞋子,隊員在開玩笑的時候,總是拿沒有鞋子開玩笑。

同時也沒有食物,在影片里有一個場面,機槍手蘇洛在與夥伴們分吃食物的時候,他示意隊友,把一點點食物,送給對面的一個漂亮的女游擊隊員。

這也是電影里的朦朧的一點愛情暗示,當這個女游擊隊員露出她的面頰的時候,確實是明眸皓齒,靚麗奪目。

在後來的狙擊戰中,蘇洛操著一挺機槍,壓迫著向山上發起沖擊的德軍,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甚至能獨擋敵人的炮火攻擊。

只是沒有子彈,當時這名女游擊隊員帶來了少量的子彈,然後操縱機槍,射殺敵人,但是眨眼之間,這名女游擊隊員便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倒在了機槍上,構成了電影里的一個頗為傷感的鏡頭。

之後,蘇洛在電影里也成為壓軸結尾,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面對德軍上校猙獰滿面地沖上陣地,他與敵人的同歸於盡。

電影鏡頭里,沒有表現他是如何對付那個老謀深算而又孤注一擲的德軍上校,鏡頭從蘇洛的頭上越過,抬向天空,然後傳來一聲吶喊聲,可以猜出的內容,是他抱著德軍上校,一起墜下山崖了。

電影很快匆匆結尾,只見游擊隊員從山巔上沖刺而下,殺向敵人,戰爭結果如何,電影里沒有交待,但是在電影前面提供的情境下,德軍的大部分力量還沒有消滅,武器裝備還沒有受損,這時,游擊隊沖鋒出擊,如同以卵擊石。

電影意圖通過德軍上校被鏟除掉了,敵人已經群龍無首,按照《三國演義》的敘事手法,是必敗無疑了,但現代戰爭,顯然不是這樣一將落馬、便大獲全勝這種邏輯平移的,所以阿爾巴尼亞電影的結尾往往是戛然而止,在中國觀眾那裡獲得一個並非浪得虛名的「莫名其妙」的風評。

從史實上來看,當時的阿爾巴尼亞的游擊隊主要採取是突圍戰與機動作戰,影片里的伏擊戰根本不成熟,它的伏擊目的,只是為了狙擊敵人。游擊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擺脫敵人的圍剿。

從《伏擊戰》的交待看,德軍防備甚嚴,機械化部隊出擊之前,前出先鋒隊,偵察村莊,封鎖道路,四處查看,部隊也是穩步遞進,遇到伏兵,及時增援,游擊隊連到伏擊戰的地點,都必須繞開德國人到處警戒的路口,不得不通過攀援峭壁,才越過山巒阻礙,到達伏擊地點。

從影片的交待來看,德軍被圍困後,在開始的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立刻組織了有效的炮火還擊,還採取迂迴包剿、佔領制高點的手法,使游擊隊的伏擊漸漸地陷入被動。電影結尾處讓人意猶未盡,根本感受不到游擊隊伏擊戰泰山壓頂的成功效應。電影最後依靠的是人海戰術,比劃一下沖下山去的激動人心場面,但能否制勝,仍是一個懸案。

據《阿爾巴尼亞史綱》記載,這一場冬季戰役以游擊隊節節敗退為結局,可見,影片里的游擊隊要展開一場伏擊戰是相當困難的,《伏擊戰》這部電影記錄了這一場慘烈的戰爭全景,折射出當年抗擊德軍幾乎是一場啃骨頭的拼掉老本的血戰。

從電影手法來看,《伏擊戰》是阿爾巴尼亞電影里比較平庸的一部,它對人物基本沒有什麼刻畫,鏡頭調度也是採用了紀實性的手法,人物交待不清,戰事也是敷衍了事,但是在當時看慣了中國式游擊隊戰爭片的情況下,這樣一部全程的純粹戰斗的影片,還是給中國觀眾帶來了新穎的觀感。

觀眾記憶深刻的包括那個留著希特勒小鬍子的阿爾巴尼亞所謂賣國政府軍成員,在遇到危險時,上演了一幕幕逃生必殺技,包括在車內壓低身子,躲避槍彈,後來又從車上掙扎著身子,蛇行下車,接著展現葡伏在地、鑽入車肚的尺蠖逃生術,但最終在逃生路上,遭遇德軍上校,他見勢不妙,扭頭而走,被德軍上校開槍打死,完成了這個漫畫式人物的在電影里形象貢獻。

而影片里開始的時候,還出現一個志得意滿的年輕德軍軍官,衣扣上懸著鐵十字勛章,從他的對話中來看,他曾經參加過入侵法國的戰斗,所以他在影片里不失時機地嘲笑了一下法國人,說他進軍法國的時候,「那些法國人都嚇傻了。」

可以看出,這個年輕軍官,正是後來好萊塢與西歐電影里那些出沒在二戰重點戰事中的德國軍人,他們在電影里出現的地域,確實是西方二戰片英雄的主要戰線收獲場所,而在這些影片中,是沒有阿爾巴尼亞電影里的抗擊法西斯英雄什麼事的,阿爾巴尼亞電影也深知自己的游擊隊戰事,在二戰的 歷史 中,占據不了多大的空間,這種心態,該如何在《伏擊戰》里表現出來?

我們看到,影片里在阿爾巴尼亞多呆了三五個月的德國上校不失時機地諷刺了那個得意洋洋的年輕軍人:「在阿爾巴尼亞,你得鐵十字勛章很難,但墳上的十字架倒很容易得到,連送葬的也沒有。」

電影的潛台詞是說,阿爾巴尼亞的抗戰,不玩虛頭,而是玩實在的,是貨真價實的消滅敵人的場所。

雖然二戰史,對巴爾干諸國的抗擊法西斯的史實一筆帶過,但阿爾巴尼亞電影《伏擊戰》卻藉助德國人之口,表達了他們打擊的敵人,是真正的對手。

這也是電影的巧妙之處吧。

㈥ 有一部南斯拉夫二戰電影是講德國人用軍犬旅圍攻游擊隊員,是老片。忘了叫什麼名字,請高手回答。

估計是南斯拉夫老電影《蘇捷斯卡戰役》吧,電影里被狗咬的好像是鐵托的兒子

㈦ 蘇軍游擊隊縝密計劃成功奪橋,拚死抵抗數增緩德軍的二戰電影叫啥名

戰火的彼岸又名:游擊隊(義大利1946年經典故事片)

游擊隊是由羅伯托·羅西里尼導演,Carmela Sazio等主演的劇情,戰爭電影。電影簡介:本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義大利登陸的美軍攻破德軍防線為背景,導演以令人感動的...

《游擊隊》是1972年上映的西班牙語彩色電影,導演是拉斐爾·希爾,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等主演。

外文名稱:Guerrilla, La

更多中文片名:游擊戰

導演: 拉斐爾·希爾 Rafael Gil

編劇:

José Martínez Ruiz 'Azorín'....novel

Bernard Revon....writer

拉斐爾·胡利安·薩爾維亞 Rafael J. Salvia....writer

主演:

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Francisco Rabal....El Cabrero

Jacques Destoop....Coronel Etienne Santamour

Julia Saly....Juana María (as La Pocha)

片長:89 min

國家/地區:西班牙/ 法國

上映:1972年

對白語言: 西班牙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Spain:13

洗印格式: 35 mm

發行公司:Paramount Films de Espa&ntilde;a S.A.

劇情:1943年盟軍登陸西西里島······

㈧ 二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真有電影里的那麼強嗎

是挺強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過是誇張的電影表現手法而已。但實際上,南斯拉夫游擊隊在真實的二戰史中絕對算得上是一支精銳之師。電影里雖然對其多少有美化的成分,但卻是有相當的歷史依據的。

簡介:

1941年4月5日,納粹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只過了短短的12天,到4月17日,南斯拉夫政府便宣布停止抵抗,向德軍投降。然而,德國人還沒高興幾天。當年6月,南共領導人鐵托便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鐵托任總司令。

僅僅三個月,游擊隊的人數便發展到8萬。在鐵托的帶領下,他們開辟了一系列敵後根據地,並以神出鬼沒的游擊戰打得德、意等軸心國軍隊心驚膽戰。

德軍多次出動重兵圍剿游擊隊,但除了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德軍只得在根據地的邊界豎起大牌子,上面用醒目的塗料寫著:「注意!匪區!」由此可見南軍游擊隊給德國人留下了多麼大的心理陰影。

1941年9月18日,鐵托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從貝爾格萊德進入解放區,成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戰場上的最高軍事統帥。不久,游擊隊對軸心國軍隊展開大舉反攻,竟一舉攻佔重鎮烏日策城,建立了烏日策共和國。

要知道這個時候,蘇聯在德軍「閃電戰」的重擊下還沒緩過勁來;而整個中西歐,除了英國在納粹的威脅下瑟瑟發抖外,其他地區幾乎全部被法西斯收入囊中。南軍游擊隊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堪稱驚艷。

㈨ 電影《蘇鐵思卡戰役》

是《蘇捷斯卡戰役》吧,前南斯拉夫的戰爭電影,講述二戰期間,南斯拉夫一張慘烈的戰役,很精彩。
蘇捷斯卡戰役的劇情簡介 · · · · · ·
二戰時期,希特勒命令德軍對東歐地區展開大規模襲擊,以防止東歐各國聯合起來參展。此時的南斯拉夫處在水深火熱中,最高指揮官鐵托正帶著部隊在蘇捷斯卡河谷附近和德軍展開激烈的戰斗。由於在武器和地勢上德軍都佔有優勢,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解放軍損失慘重。大量傷員無法得到應有的救助,同時部隊又被德軍包圍,鐵托情急之下向英國發出求助電報。
英國軍人代表團一行5人來到鐵托的部隊。看到南斯拉夫人民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依然和敵人進行激烈的斗爭,原本只是來「觀戰」的英國軍人主動向英國軍隊提出增援,卻遭到了英軍以各種理由拒絕。鐵托決定就靠自己的軍隊打贏這場惡仗。
德軍下令佔領高地,消滅所有南斯拉夫軍人,包括隨軍的家屬、婦女、兒童和傷員。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屠殺行為,鐵託命令部隊分兩路沖出敵人包圍圈,在擊退敵人的同時要保證傷員們的安全。游擊隊隊長尼古拉帶著將士們沖殺在第一線,盡管他們誓死保衛自己的同胞,但南斯拉夫軍隊的傷亡數量還是節節攀升,這其中也包括尼古拉的女友軍醫維拉。維拉身負重傷,在沒有麻葯的情況下接受了手術,但並沒有挽救她的生命。這個可愛的女戰士犧牲後,留給尼古拉的不僅是悲痛,更增加了他對德國人的仇恨。
戰斗越來越激烈,德軍的飛機不間斷地轟炸鐵托率領的部隊駐地,鐵托本人也身負重傷。但戰士們沒有絲毫的退縮,一直堅守在前線,為了不丟下一個傷員,每名戰士都戰斗到最後一刻。正是憑借著這種力量,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經過頑強抵抗最終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以弱勢戰勝了實力雄厚的德國軍隊。但此刻沒有人歡呼雀躍,因為大家知道,戰爭的勝利是由千百名戰士的生命換來的,倖存的人要做的就是完成他們的使命,讓南斯拉夫人民徹底從戰爭中解脫出來!

閱讀全文

與二戰南斯拉夫游擊隊電影圍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