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誰知道幾個電影里的經典句子,給我發上來,謝謝了
10、《黑鷹墜落》
"Mike Thurrent, We won''t leave without you!"
「Mike Thurrent, 我們決不丟下你!」
《黑鷹墜落》中一名游騎兵在直升機上對著下面被困的戰友喊道。
9、《未列入名冊》
這部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影片,一名蘇軍戰士躲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
戰斗一年多,直到被德國人發現,當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的時候,刺眼的陽光讓他
幾乎失明。
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現在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
(戰前德軍宣稱這個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的要塞一個沖鋒就能拿下)
8、《拯救大兵瑞恩》
任務完成,米勒中尉臨死前說道:「Earn it……」
這句話很難直譯,大意為「別辜負我們(以後你要好好的活著)」。
7、《莫斯科保衛戰》
一名蘇軍中尉在防守陣地時高喊:
「15輛坦克小意思,咱們陣地上每人還分不到一輛哪!!!」
6、《最長的一天》
這部反映諾曼底登陸的影片,在登陸前夕,片中的法國海軍軍官命令士兵:
「再過幾分鍾,我將下令向祖國的海岸開炮。這是為了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我相信你
們每一個人都會克盡自己的職責。法蘭西萬歲!」
5、《英雄兒女》
王成:「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4、《兄弟連》
在影片最後,德國宣布投降,德軍軍官命令部下放下武器並做最後致詞。原話如下:
「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也是一場艱苦的戰爭。你們英勇並且驕傲地為祖國作戰,你們是
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緊密相連,這樣的情誼存在也只存在於戰斗中。象兄弟一樣,共同使
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時刻彼此互相扶持,你們共同面對死亡,一同接受磨難。最後,我
想說的是,我為能夠與你們每個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驕傲。你們有權享受永遠快樂而和平的
生活」。
3、《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
戰斗,在犧牲前高呼:
「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2、《兄弟連》
I remember my grandson asked me the other day, he said: "Grandpa, were you a h
ero in the great war?"
"No,"I replied,"But I served in a company of heroes."
有一天我的小孫子問我「爺爺,你是大戰中的英雄嗎?我回答:不......但我與英雄們一
同服役。」
1、《勇敢的心》
WILLIAM WALLACE:「Fight,and you may die.Run,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Freedom——」
威廉華萊士:「是啊,如果戰斗,可能會死。如果逃跑,至少還能活。年復一年,直到壽
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就一個機會!那就是回來,
告訴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我們的自由!!!」
「我們的自由!!!」
㈡ 這部寫於1975年的書,驚人地預知了後來發生的全球族群危機
2018年10月27日,一名聲稱「所有猶太人必須死」的男子,闖進美國匹茨堡的一所猶太人教堂,瘋狂槍殺了11個人。幾乎同時期,中美洲難民組成萬人「大篷車」,向段雀美國邊境進發。這兩件事不僅影響了美國的中期選舉,也讓人看到了族群引起的問題在美國再度掀起的巨浪。
▲2018年10月30日
川普與夫人在匹茨堡「生命之樹」猶太教堂外
©美聯社
這還只是最近剛剛發生的事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幾乎全世界都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族群間沖突。這種沖突時而表現為宗教信念、文化源流的爭端,時而則表現為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狂潮。
這一潮流致使在二戰結束後的70多年中,戰爭從未停止。它所造成的對文明的破壞以及人員的傷亡並不亞於兩次世界大戰,可它所吸引的關注和反思相比之下卻顯得太少。
從美國「9.11事件」、波士頓恐襲,歐洲的難民潮、蘇聯解體後東歐的民族分裂,到中東那些常年因民族問題而戰火紛飛的地帶,民族沖突、宗教對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2001年9月11日發生於紐約,震驚世界的9.11恐襲事件,由基地組織劫持的飛機先後撞上了位於曼哈頓的世貿大廈雙子座。
這一切紛爭與殺戮,在美國學者哈羅德·伊羅生(Harold R. Isaacs)看來,都是源於政治變遷下人們所追求的群體認同。這種對群體認同的追尋,迫使人們加入或建立起自含團己的族群(ethnic group),最後以一種激情與沖動,對不同於自己族群的一切發起戰爭。
基於對人類族群的研究,伊羅生寫出了他的代表作《群氓之族》,副標題為「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這本書不僅對二戰以後世界出現的種種族群現象進行分析,反思族群產生的原因。同時,它更是對族群運動今後將可能帶來的戰爭憂心忡忡。
▲《群氓之族》
譯者:鄧伯宸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
這部寫於1975年的書,驚人地預知了後來發生的蘇聯解體、印巴局勢、中東戰爭、難民潮、極端組織、恐怖襲擊,乃至美國黑人與猶太人的種族困境。使得這部書不僅成為當代族群問題的網路全書,並至今仍能藉此去照見人類族群的未來。
哈羅德·伊羅生所言的「族群」,在《群氓之族》中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含民族、種族、種群等概念,還包括宗教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派別等文化意義上的族群。它們的共同點,在伊羅生看來,就是使人們找到自己的歸屬,在群體中獲得某種自我。
同樣,書中多次提到的「群體認同」(Group Identity)也是從心理學中的「個人認同」發展而來,他希望以此解釋當今族群日益增多的原因和造成的後果。
書的一開篇,伊羅生就旁徵博引地列舉了1945年以來三十年間人類社會的新變化,他以肯亞獨立(1963年)之後,掌權的基庫尤族所誓死捍衛的「姆庇之家」為例,提出了族群的象徵概念。
所謂「姆庇之家」,就是基庫尤族的集體崇拜,是他們文化的母體。這個母體不僅是所有基庫尤人的總和,也內在地包含著他們的歸屬、目標。
在伊羅生看來,全世界都在重新建立起各種各樣的「姆庇之家」,他寫道:
「今天的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樣的姆庇之家,住在裡面的人,比過去更緊密地靠在一起,也更緊密地結合成一體。」
在世界正在變成「地球村」的過程中,雖然人類科技越來越全球化、傳播系統愈發普及,一切都似乎將人類團結起來,世界成為了村落,知識得到共享。可是,人類不但沒有一體化,反而愈發分裂了:
「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從1945年到1967年,根據伊羅談燃橘生的統計數字,「種族或文化的殺戮」就有幾百次,死亡人數約有748萬。世界大戰雖然已經結束,可區域戰爭卻沒有停止,和平仍然沒有造訪地球,反而用更廣泛、更水火不容的戰爭取而代之了。
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現象?
伊羅生從四個方面考察了當今人類社會的族群問題,試圖予以解答,這四個方面分別是:後殖民時代、後帝國時代、後革命時代和後幻想時代。
在後殖民時代和後帝國時代中,帝國經過重新的整合,或是由於經濟,或是因為戰爭,它們不復存在了。後帝國時代的奧斯曼、哈布斯堡王朝,後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等等,它們對於自己的殖民地或曾經的勢力范圍漸漸失去了效力,在這些地方,當地的民族重新崛起。
盡管西方現代文化隨著殖民的推進而進入,但多半徒然留下了制度和生產方式,卻沒有具有說服力的信仰和文化來繼續影響這些殖民地。民族的強大群體認同使各地的人們聚合起來,尋找自己的「姆庇之家」。
▲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劇照,影片講述了一戰前後發生在奧斯曼帝國的眾多事件,主人公為英國人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
而在後革命時代中,蘇聯不但沒有解體(本書寫於1975年),還正以驚人的速度壯大其實力。
但在伊羅生看來,蘇聯所承諾的「國際社會主義新秩序」已成鬧劇,對於「民族問題」這一嚴肅的「中心議題」,不但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反而被斯大林的暴政宣告為一紙空談。在斯大林統治期間,「有的民族整個遭到連根拔除與放逐」,被處死的人「數以百萬計」。
▲聖彼得堡沙皇秘密警察關於斯大林的檔案,這位喬治亞人在1902-1913年曾被拘捕、流放數次。
伊羅生認為,一旦蘇聯的強權不能持續,它內部的各民族就將以自己的「姆庇之家」為國,各自分裂。而這種情況將深刻影響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最後,在後幻想時代,美國也不能繼續自己的價值觀兜售。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大雜燴」,美國無法建立一個使各民族得以統一的母國,一個完美的姆庇之家,而它體內卻萬流奔涌。
黑人追求的平等與權利、穆斯林的敵視、猶太人的身份困惑,以及過去英裔、法裔、義大利裔、愛爾蘭裔的移民,現在從日本、中國、印度、韓國不斷涌來的新移民,還有數不勝數的宗教組織,都將成為美國難以規避的核心問題。
不得不承認,伊羅生四十多年前的預言,的確真實地發生在了當代的美國身上。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1963年於華盛頓
這一切問題,最終都指向了二戰後的政治新格局。這不禁讓人想起約翰·富勒(J. M. C. Fuller)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的觀點,這位軍事家認為,世界的歷史進程不過是從單一部落到多民族,從民族到國家,從國家到帝國的一系列變化。
當帝國消失,這一過程就要重新來過。但是,在伊羅生的研究中,帝國似乎一去不復返了,多元化的社會已經形成。在沒有帝國的情況下,對民族異同的整合和約束就不復存在。伊羅生就此寫到: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世界,不是新的整合正在形成,而是破碎成小塊小片,有如大大小小的星球,自爆炸中的銀河系裡爆裂出來,每個星球都以離心的自轉離開,同時也都緊緊抓住各自的碎片,使其不致因自身的旋轉而被甩離。」
對於這樣的現象,伊羅生沒有急於給出解答。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首先應該了解何為族群,以及族群形成的原因。
正是這些問題,促使伊羅生寫出了《群氓之族》的主體部分。他從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歷史、宗教、民族和新多元主義等八個角度重現了族群,以期讀者能夠對自身具有的族群性,以及內心從未停止過的對群體認同的追求,產生更為理性、全面的認識。
伊羅生藉此將人從出生到死亡、無意識到有意識的全過程,都納入到了族群的歸屬之中。
伊羅生認為,當一個人生下來之後,他所接觸的一切信息,都以他所處的族群加以過濾,由此形成了他的觀念、習慣、行為、動作,使他從根本上不可能完全脫離自己的種群和環境。
而部落偶像,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原初的歸屬,是一個族群的最高目標和追求。哪怕一個人窮其一生試圖掙脫這種烙印,也不過是像迴旋鏢一樣,終會回到他的部落之中去:
「在這個大遷徙的時代,許許多多的人東飄西盪,身體與文化都背鄉離井,歸屬感就成了他們隨身攜帶的方舟,是遠祖所奉持的神殿。」
這種刻記在每個人生命之上的部落標識,通過身體沉澱下來,使人從根本上不可能完全脫離。種族之間的區別,最不可忽視的即是身體上的區別。且不說黑人與白種人、黃種人之間那種太過顯著的區別,就算在同一個地方,族群和族群之間也仍有著不可忽視的差異。
比如在盧安達和蒲隆地相互屠殺的圖西人與胡圖人,幾乎完全沒有身體上的區別,只是一方略高瘦,另一方略矮壯,這就足夠他們對對方產生絕對的敵意了。
▲電影《盧安達飯店》劇照
影片還原了1962年發生在盧安達的種族戰爭
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總是試圖不斷地改造自己的身體。或染發、隆胸、紋身、穿鼻,費盡心力改變身高、體貌,這些都「無一不是要製造標記」,通過這些標記「識別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
而身體的強制力在於,無論人們如何改造,它所造成的文化、審美卻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就身體而言,它終究不可能完全被改造,至少現在還不可能。
伊羅生從身體出發,繼而探討了名字、語言所帶來的文化范疇。前者往往體現了一個人在族群之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他屬於哪一分支,有怎樣的源流,後者則限制了一個人的范圍。
對於名字,他說:
「名字有如社會規范,提供一種最低限度的安全感,一個人有名有姓,自會產生一種安全感,否則必將陷入絕望。」
而對於語言,他更是以巴別塔的例子和哲學家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的觀點「沒有語言,民族即不存在」,用以佐證語言對民族形成和活動范圍的深刻影響。
▲尼德蘭畫家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de Oude)筆下的巴別塔,這一典故出自《聖經·舊約》中的故事,相傳人類要建一座通向天國的通天塔,上帝遂打亂人們的語言,於是產生了各民族。
當身體、名字和語言放置到一種歷史性的進程之中時,人們就更加對自己的部落偶像聽之任之、深信不疑了。歷史給了人們以更寬廣的群體認同感,它以昔日的榮光撫慰今人的心靈。那些昔日並沒有榮光的民族,也會努力地創造榮光,來滿足群體認同的迫切需要。
與歷史並行、互相補充的是另一個維度的認同,那就是宗教。歷史能解決時間流動所需要的歸屬,而宗教則解決了肉體、靈魂的歸屬。的確,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自己」,即使「最智慧的人,都不免退縮到上帝的眼前去」。
伊羅生引用了二戰時流傳的話:「散兵坑裡沒有無神論者」。他試圖表明,今天我們都活在「散兵坑」中,這樣就導致狂熱的宗教在未來會像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然而,宗教永遠伴隨著暴力:
「(人們)相互之間的屠殺,無論是為宗教本身還是其他的世俗利益——例如安全、錢財、權力——夾雜著信仰問題,宗教都是號召人民團結的標志與堡壘。」
就這樣,歷史與宗教最終交織成了民族。「從宗教到民族只有一步之遙」,宗教在為民族解決了彼岸的煩擾之後,其他的任務就留給了民族。如果有一天,歷史被粉碎了、消逝了,宗教的約束力被廢弛了、淡化了,那麼,民族也仍然會有強大的吸引力。
伊羅生在這一部分所舉的猶太人的例子,生動地描繪了民族所能達到的姆庇之家。美國的猶太人,是宗教上的猶太人,和國家上的美國人。於是,當猶太復國主義者成立了以色列之後,「美國猶太人變成了主要支持者」,在財富與政治方面給予以色列支持,甚至有些猶太人放棄了美國,前往以色列。在美國的其他猶太人,也開始嘗試在美國重建猶太人的姆庇之家。
這樣的例子發生在全世界,姆庇之家借新多元主義的政治變遷,不斷卷土重來,分裂著世界。
在美國學者白魯恂(Lucian Pye)為《群氓之族》所寫的序中,他說道:
「族群意識可以建立一個國家,也可以撕裂一個國家。」
在伊羅生的敘述中,人們這種對族群的依賴和對歸屬感的渴望,在新的世界中不斷放大,並成為了一種無法解決的悖論。人類窮心竭力建構的互聯互通的世界,正在不斷變得破碎,他感嘆道:
「為什麼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深藏於我們身體與精神中的那些東西,一再阻擋住我們最深沉的希望——引導出一個更人性化的人類存在。」
伊羅生,這位曾在中國逗留許久的學者,這位有著猶太血統的美國人,在不斷探尋種族困境的過程中,最終得出了悲觀的結論。他認為,也許人類終究不會有什麼高於種族的共識。在遙遠的未來,戰爭不會停止。一切曾經發生過的荒唐的殺戮、慘無人道的滅絕,都不會戛然而止。
他的這種觀點也許不能為當代人所接受,但把它放在冷戰時代,卻顯示出了一種冷靜的擔憂。在他的時代,世界第一次,邁入了兩極化的形勢中,而在看似固若金湯的兩極之中,伊羅生卻看到了壓抑著的亂象。
20世紀人類精神的荒蕪,加之戰爭帶來的毀滅,最終使得人們喪失了各方面的安全感。
世界會安全嗎?
人類會達成共識嗎?
人類還有光明的未來嗎?
這都是伊羅生留在《群氓之族》中的話外音。
▲伊羅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照片之一,這位美國的記者、學者曾在中國逗留許久,與魯迅、蔡元培、宋慶齡等人相識。
慶幸的是,在新多元主義的環境之下,過去那種閉塞的姆庇之家也一去不復返了。新型姆庇之家的結構讓世界各個族群有了達成某種共識的可能,哪怕這也是很遙遠的事。
多元的文化和種族之間日漸增多的流動,使得人們真正的聚合成一個整體更加困難,即使網路使不同區域的人們得以無障礙溝通,人們仍然被迫接受著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替洗禮。
在這種情況下,希望與憂患並存。正如伊羅生在本書末尾處意味深長的文字那樣:
「人類彼此都滿意的生活形態,仍然可能在新多元主義的權力體系中實現。面對各種背道而馳的事實,似乎一切都無力回天,但還有人相信,以更人性的方式處理人類事務,可能還是值得一賭,對的事情仍有可能發生,縱使——十分可能——是出於錯的理由。」 ■
㈢ 《兄弟連》中,斯皮爾斯中尉為什麼槍殺了那十二個德國戰俘
死了弟弟的是比爾.瓜奈爾中士,不是斯皮爾斯。斯皮爾斯中尉先給德軍戰俘們點煙,然後舉槍槍殺戰俘的故事,是流傳在下級軍士中的一個傳說,從衫基未被證實過。這是歷史學家安布羅斯的原著中闡釋的,劇中這一情節出現了兩次,但都是倒敘+蒙太奇,表明未必是真事。值得一提的是,斯皮爾斯中尉一直是一個狠角色,首戰率D連幫助溫特斯拿下德軍炮兵陣地,在巴斯托涅又臨危受命接替「散兵坑諾曼」戴克中尉成為E連連長。在劇中,斯皮爾斯中尉談到槍殺戰俘這件事時,只是說這或茄謹件事對於他樹立威信領導連隊沒有害處,所以他不做解釋。既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所以這件事自始至終都是「莫須有」的事情。另外,雖然在歐洲戰場上槍殺戰俘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溫特斯對此是深惡痛絕的,作為門諾教派的他曾經讓李高特押解7名戰俘回營部時,槍膛里只留一發子彈,也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如果斯皮爾斯槍殺戰俘,溫特斯就不會提拔他作E連連長了。
《兄弟連》我前前後後看納搏了三遍,如果你喜歡的話,我強烈推薦安布羅斯的原著。當然,溫特斯中尉的回憶錄《Beyond band of brothers》也很棒,只是文學性略差。這兩本當當上都有。呵呵
Enjoy it,buddy!
㈣ 這是什麼問題
電還通著。 看看點火按鈕是不是有個橘黃色的燈亮著 是的話不踩剎車按一下 斷了電就行了
㈤ 他為何能快速成為帝國之獅
短短5年,他憑戰功從一名普通連長升到赫赫軍長(5年,從中尉模核到中將)
喜歡美國戰爭電視連續劇《兄弟連》的朋友,都不會忘記在該片的最後一集中,一位德國老將對德國士兵們最後的飆淚深情感言:
士兵們!
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這是一場艱苦的戰爭!
你們勇敢而驕傲地為祖國而戰!
你們是不平凡的一群人,你們彼此相依,這種情誼只有在並肩戰斗中才能滋生;
你們共同使用一個散兵坑,在最難以忍受的時候,彼此安慰、互相鼓勵;
你們一起忍受死亡的恐懼,一起經歷戰爭的磨難;
能和你們每個人一起服役是我的驕傲!
你們理應享受戰爭結束後長久的和平與幸福的生活!!!
而在二戰的歷史上,真正在最後時刻對他的士兵們說出這段話的卻是第三帝國最年輕英俊的軍長——35歲的提奧多爾·托爾斯道夫中將,在戰爭的短短5年裡,他憑借自己的戰功從一名普通的反坦克炮兵連長晉升到納粹德國赫赫的第82裝甲軍的軍長,成為了帝國之獅!
提奧多爾·托爾斯道夫1909年12月3日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勒亨哈頓的一戶普通的農戶家庭。1934年他自願加入德國陸軍並進入德國國防軍第1步兵團服役。1934年6月1日,托爾斯道夫被晉升為少尉軍銜。
波蘭戰役開始時,托爾斯道夫少尉被晉升為中尉。在德國第1步兵師22燧發槍團負責指揮該團的第14反坦克連。其間在格拉卡明卡前線作戰時獲得一枚2級鐵十字勛章。隨陵讓後,他又在抗擊波軍的反擊作戰時獲得了一枚1級鐵十字勛章。在臨近波蘭戰役結束之時,托爾斯道夫的肩部在作戰中受傷。
托爾斯道夫中尉所指揮的部隊隨後移駐萊茵蘭地區並轉為陸軍預備役部隊。隨著納粹德國入侵法國作戰開始,托爾斯道夫率領部隊轉戰比利時和佛蘭德斯地區並向南穿越巴黎直驅法國西部的索米爾地區。
在對蘇聯戰役開始時,托爾斯道夫中尉再次指揮的第14反坦克連投入巴巴羅薩作戰。其作戰區域橫貫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在這些地區的戰斗中托爾斯道夫多次負傷。1941年12月4日,負傷住院的托爾斯道夫被晉升為上尉並獲頒騎士鐵十字勛章。
1942年8月,托爾斯道夫上尉重返前線並立即投身殘酷的俄羅斯戰役中。隨後在參加了列寧格勒和拉多加湖會戰後,托爾斯道夫又因腿部受彈片重創而失去了他的半個右腿。1942年6月,由於其在沃爾霍夫合圍戰中的傑出旦汪掘表現,托爾斯道夫又獲得了金質德意志十字勛章。但同時再次因炮彈碎片而嚴重負傷。1942年9月20日,他又被迫返回醫院接受治療。1943年1月1日,托爾斯道夫被晉升為少校並成為第1營的指揮官。傷愈之後,托爾斯道夫少校重返指揮崗位並立即參加了拉多加湖的防禦作戰。
1943年7月,德軍在拉多加湖的戰役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在成功率部化解了14天蘇軍的頑強反攻後,托爾斯道夫少校於1943年9月15日為他的騎士鐵十字勛章上添上了橡葉勛飾。
1944年新年前夕,德國第一步兵師轉移到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屬下,駐扎在文尼察-敖德薩以南地區。在這里他們遭到了蘇聯紅軍的兇猛攻擊,在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中,胡貝集團軍的20萬人被包圍,托爾斯道夫接替了已陣亡的第22團團長奧博斯特·伊夫蘭德,出任該團指揮官一職。 在一次戰斗中因胃部被近距離擊中而受重傷後,托爾斯道夫又不得不在醫院里度過了一段時間。其間,在其修養的盧布林陸軍醫院,他被晉升為中校。
傷愈之後,托爾斯道夫中校被調入位於法國梅斯的陸軍指揮學校。1944年6月托爾斯道夫中校重返前線後,參加了維爾紐斯防禦作戰。這是白俄羅斯戰役中的一個支作戰。在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全軍覆滅的大崩潰中,托爾斯道夫中校卻成功的堅守維爾紐斯城直至海因茨·格拉夫·什切維徹的援軍到來,同時他及時撤出了大批德軍受傷官兵。此次防禦戰後,托爾斯道夫被晉升為陸軍上校。並於1944年7月18日榮獲寶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也就是在維爾紐斯的防禦作戰中,托爾斯道夫因頑強的作戰精神而贏得了維爾紐斯之獅的綽號。
8月初,當托爾斯道夫上校榮獲寶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後,希特勒單獨召見了托爾斯道夫並命令他前往希爾施貝格接受師級指揮員軍事指揮訓練。9月,當托爾斯道夫上校完成了訓練課程後,托爾斯道夫由陸軍參謀部直接被派往位於東普魯士的瑟恩,檢查參與第340國民擲彈兵師的組建工作。11月中旬,第340國民擲彈兵師前往法國的亞琛-具利克地區,以防備位於其西面的美軍部隊穿越萊茵河後對亞琛所可能發生的攻擊。
12月,第340國民擲彈兵師開始為阿登戰役做戰前准備。該師當時歸建於哈索·馮·曼托菲爾上將指揮的第5裝甲軍。 1945年3月18日,已晉升為陸軍少將的托爾斯道夫因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自身的勇敢精神而被授予了鑽石寶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托爾斯道夫在柏林被授予了該枚勛章,並被晉升為陸軍中將,同時出任第82裝甲軍指揮官一職,開始擔負起巴伐利亞州安玻爾地區的防禦任務。
提奧多爾·托爾斯道夫中將是納粹德國第25位鑽石雙劍銀橡葉騎士勛章的獲得者,戰爭時期曾經負傷14次之多。
1945年5月初,在納粹德國戰敗之後,他在解散部隊之時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就是開篇的那段發自肺腑的講話。後來這篇演說詞被收進電視劇《兄弟連》中而被廣為人知,不過他不是電影中的老將,而只是一個35歲的青年人。 5月8日,托爾斯道夫被關進美國俘虜營。
1947年5月9日,托爾斯道夫由美軍戰俘營被釋放。隨後,迫於生計,他從事了諸如卡車司機,建築工人等許多工作。後在德國瀝青AG公司謀得了一份經理職位,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為AG公司服務至1969年。此後,托爾斯道夫前往多特蒙德協助管理AG公司在當地所開設的分部。1974年12月31日,托爾斯道夫從AG公司退休。1978年5月25日,提奧爾多·托爾斯道夫在德國的多特蒙德逝世,時年69歲。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網路
㈥ 請問下比較經典的電影中的一句台詞
我們是傘兵,本來就應該被包圍的。我不是英雄,但我和英雄並肩作戰。這是一個漫長的戰爭,也是一場艱苦的戰爭,你們英勇並驕傲的為祖國作戰。你們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緊密相連,這樣的情誼只存在戰斗中,在兄弟之間。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時刻彼此扶持。你們看過死亡,一起接受磨難。我很驕傲能與你們每個人共同服役。你們有權享受永遠快樂的和平生活。
——《兄弟連》
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斗。我只同意後半句。
想要別人聆聽你說話,光喊聲「喂」是不夠的,一定要拍拍別人的肩膀,讓心得到震撼。
——《七宗罪》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媽媽說,一個人只需要一定的財富,其他的都是用來炫耀的。
——《阿甘正傳》
什麼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
――《辛德勒名單》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記著,希望是件好東西,沒准兒是件最好的東西,而且從沒有一樣好東西會消逝!忙活,或者等死。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太陽的光輝!
希望是一種堅持,使靈魂深處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釋。
——《肖申克的救贖》
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into mine.
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中有那麼多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
——《卡薩布蘭卡》
Don't hate your enemy. Or you will make wrong judgment.
永遠別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Don't let a one know what you think.
永遠別讓別人知道你想什麼。
Don't tell me you are innocent, because it insults my intelligence.
別跟我說你是無辜的,這讓我憤怒,因為它侮辱了我的智慧。
我們開出的條件你是無法拒絕的,要麼是你的簽字,要麼是把你的手指留下。
――《教父》
如果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月光照到我的門口,我希望月光女神能滿足我一個願望,我想要一雙人類的手。我想用我的雙手把我的愛人緊緊地擁在懷中,哪怕只有一次。如果我從來沒有品嘗過溫暖的感覺,也許我不會這樣寒冷;如果我從沒有感受過愛情的甜美,我也許就不會這樣地痛苦。如果我沒有遇到善良的佩格,如果我從來沒不曾離開過我的房間,我就不會知道我原來是這樣的孤獨。
——《剪刀手愛德華》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
——《蜘蛛俠》
高層社會是建立在貧窮和無知上的。
——《華氏9.11》
我每天都在回想你對我說過的話,我一直在努力做一個正直的好人,我沒辜負你們,我像你們對我那樣去對待他人。
——《拯救大兵瑞恩》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媽媽帶我去看白雪公主。人人都愛上了白雪公主。而我卻偏偏愛上了那個老巫婆。
——《安妮霍爾》
我們不願意彼此仇恨、鄙視,這世界容得下所有的人,土地是肥沃的,它能養活所有的人。生活的道路是自由美好的,可是我們迷了路。貪婪毒害了人性,用仇恨分割了世界,把我們趕進痛苦和血泊之中。我們發展了速度,可我們彼此更不了解。機器生產財富,而我們缺衣少食。知識使我們乖僻,我們的才智冰冷無情。我們想的多,而同情少。我們要機器,可是我們更要愛。是要有才智,可是我們更要有仁慈。沒有這些品質,生活是兇殘的,一切都將失去。
——《大獨裁者》
我知道你會來帶我出去,到風的宮殿去。那是我一直想和你一起遨遊的地方,一個沒有地圖的疆界。
你的呼吸聲是雨聲,在我死前,多麼渴望甘霖能再次降落我的臉龐。
——《英國病人》
Fight, and you may die. Run, and you』ll live at least a while. And dying in your beds many years from now.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trade? All the days from this day to that, for one chance, just one chance, to come back here and tell our enemies that they may take our lives, 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戰斗,你可能會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願不願意用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僅有的一個機會!那就是回到戰場,告訴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勇敢的心》
「人生本就是苦還是只有童年苦?」 「生命就是如此。」
——《這個殺手不太冷》
我拚命讀書為了將來,誰知道沒有將來!
——《後天》
Mankind, that word should have new meaning for all of us today. We can't be consumed by our petty differences anymore. We will be united in our common interests……you will once again be fighting for our freedom. Not from tyranny, oppression or persecution. But from annihilation. We're fighting for our right to live, to exist...as the day when the world declared in one voice "We will not go quietly into the night. We will not vanish without a fight. We're going to live on. We're going to survive." 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
人類這個詞,一天賦予了我們全新的意義。大家別在為小的分歧而耗神,應為我們共同的利益團結起來……你們要再次為自由而戰,不是抵抗暴君壓制和迫害,而是為生存而戰,為我們生存的權利而戰……而是全世界用同一個聲音宣布 「我們不會束手無策,靜坐代斃.我們將會活下去,我們將會生存。」的日子.今天,我們慶祝獨立日!
——《獨立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亂世佳人》
I've seen horrors. Horrors that you've seen. But you have no right to call me a murderer. You have a right to kill me.
我見過恐怖的場面,你也見過的。可是你沒有權利稱呼我為殺人犯,你有權利把我殺死!
——《現代啟示錄》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
當地獄里的房間已滿,死亡就爬上了人間。《活死人之夜》
我們的婚姻更像是一種表演,或者一樁交易,來換取我們外表的正常。《美國美人》
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會過期的。《重慶森林》
《重慶森林》
每天你都會有機會與一些人擦身而過,你也許對他們一無所知,但他們將來可能成為你的知已或朋友。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次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次我穿雨衣時,我都會帶上太陽鏡,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出太陽。」
「你知不知道有一種鳥沒有腳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飛來飛去。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時候。」
我離她最近的時候,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
我穿雨衣的時候,也會帶墨鏡,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會出太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任何東西上都有了一個日期.沙丁魚會過期,罐頭會過期,就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會過期的在1994年的5月1號,有一個女人跟我講了一聲「生日快樂」,因為這一句話,我會一直記住這個女人。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一個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墮落天使》
有時候,我會坐在他坐過的位子上,因為這樣,我好像感覺跟他在一起。
我很清楚,有些人是不適合太接近的,知道的太多,反而沒有興趣。
看一個人留下的垃圾,你會很容易知道他最近做了什麼。
人家說失戀是件痛苦的事情,可是我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
殺手的自白:做這行有個好處。很多事情不需要你去做決定。誰該死。時間,地點,別人早就決定好了。我是個很懶的人,我喜歡別人替我安排好一切。最近有點不一樣,我開始想替自己決定點事。其實,人不應該做自己不擅長的事。
人家說女人是水做的,而有些男人也是一樣。
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別長,雖然每天我都吃得很多,但是一樣感到很冷。
每個人都會有過去,就算你是一個殺手,一樣會有小學同學。
我記不記得她,一點也不重要,對她來說,我不過是個過程而已。希望她很快找到她的另一半,找到一個真正愛她的人。其實每一個都需要一個伴侶,我什麼時候才能找到我的。
《花樣年華》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不會跟我走?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
--這么冒昧約你出來,其實是有點事情想請教你......昨天你拿的皮包,不知在那裡能買到?--你為什麼這么問?
--沒有......只是看到那款式很別致,想買一個送給我太太。--周先生,你對太太真細心啊。
--哪裡......她這個人很挑剔,過兩天她生日,想不到有什麼送給她(拿出一個打火機點煙),你能幫我買一個嗎?
--如果是一模一樣的,可能他會不喜歡。--對了,我沒想到......女人會介意的。--會啊,特別是是隔壁鄰居的。
--不知道有沒有別的顏色?--那得要問我先生。--為什麼?
--那個皮包是我先生在外地工作時賣給我的,他說香港買不到的。--那就算了吧。
--其實......我也有件事想請教你......--什麼事?--你的領帶在哪買的......
--我也不知道,我的領帶全是我太太幫我買的。--是嗎?
--哦,我想起來了,有一次她公司派她到外地工作,她回來的時候送給我的,她說香港買不到的。--會有這么巧。
--是啊。--其實我先生也有條領帶和你的一模一樣,他說是他老闆送給他的,所以天天帶著。
--我太太也有個皮包跟你的一模一樣。--我知道,我見過......你想說什麼?--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知道。
「我以為我和他不一樣,原來寂寞的時候,每個人都一樣。」——王家衛電影中
如果要不被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春光乍泄》
當我站在瀑布前,覺得非常的難過,我總覺得,應該是兩個人站在這里。------《春光乍瀉》
「愛一個人太深,人會醉;恨一個人太久,心會碎,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等待……」--------《天下無雙》
我寧可為呼吸到她飄散在空氣中的發香,輕吻她雙唇,撫摸她雙手,而放棄永生。------《天使之城》
我以為愛情很簡單,不過是我愛你,你愛我。原來這中間還包含著欺騙、仇恨和報復。------《洪興十三妹》
「喂~~~~~~你說過你養我的!」沉默片刻。「等著你呢!」------《喜劇之王》
君子坦盪盪 小人常戚戚 ------《黑白森林》
從現在開始你只許疼我一個人,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真心,不許欺負我罵我,要相信我。別人欺負我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我開心呢你就陪著我開心,我不開心呢你就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裡面也要見到我,在你的心裏面只有我,就這些!------《河東獅吼》
《一聲嘆息》開場台詞
對於一個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來說 這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許多事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的開幕 結果卻是一場鬧劇 有些事開場時一個喜劇 結果卻變成了悲劇 在悲喜交加的經歷中我走到了20世紀的末葉 一幕幕開場的鑼鼓 一曲曲落幕的的悲歌 如今都已隨風而去 唯有那輕輕的一聲嘆息住在我的心裡
「當你不能控制別人,就要控制你自己。」------《刑事偵緝檔案》
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會有一個人永遠等著你。無論是在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半生緣》
殺一個人叫殺人犯,殺一百萬人叫征服者!------《絕嶺雄風》
「人的壽命與地球的年齡相比短而有短。如果把地球形成的45億年的時間縮為1年的話,人的壽命只有30秒鍾,你怎麼過?么珍惜自己的生命......」------《非常愛情》
我知道愛情會褪色,就像老照片。而你卻會在我的心中永遠美麗,謝謝你,再會。------《八月照像館》
《卧虎藏龍》 (李慕白抓住俞秀蓮的手,深情地看著對方)
李慕白:你的手冰涼涼地,那些練刀練出來的硬繭,每一次我看見都不敢觸摸。秀蓮,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我誠心誠意地把青冥劍交出來,卻帶給我們更多的煩惱。
俞秀蓮:壓抑只會讓感情更強烈。
李慕白: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慾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這樣坐著,我反而能感覺到一種平靜。
《大話西遊》
當時那把劍離我的喉嚨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後,那把劍的女主人將會徹底地愛上我,因為我決定說一個謊話。雖然本人生平說過無數的謊話,但是這一個我認為是最完美的……
「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給殺了!」
你應該這么做,我也應該死。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而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日出》
因為活著,所以活著。有人說人生如戲,卻不是每出戲劇從開始就昭示著結局。每個導演都想出人意料,最後他會知道,他只是落入另一個俗套。不要刻意。------《活著》
像老式的電影,近期發生的所有往事,閃電似的一格格掠過我的心房,在我此刻的空靈澄清的心懷中,就在那樣的一瞬間,我突然領悟了。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應有的淡然。是和非,對和錯,真和假,得和失,勝和敗,還不是隨同歲月一樣會塵封?如同那滿天的落葉,轉眼凋謝而去。
夢都是沒有顏色的,如同舊了電影。不同的是,舊的電影往往是因為歲月留下的痕跡而顯的蒼老,夢則僅僅是因為醒來的一瞬間,所有的畫面都不可以倒退重看。------像老式的電影
「我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了不起,而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親手拿回來……隨著時間的流失,唯一不能忘卻的就是你」------《英雄本色》
「彷彿這故事是註定要發生的,而且註定要這樣的結束,我們愛過,在青春過往的歲月中我們真心的愛過,並且嘗試著去證實愛,是可以沒有理由沒有距離沒有答案的一種東西,起碼這一點我們做到了。」
有個詩人叫聶魯達,他說: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
是不是我們的愛情也要到霜染青絲,時光逝去時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幹一般,清晰,勇敢,堅強。
我們都曾醉在水鄉,任年華似水,似水年華。
奄奄一息的她用手臂環住他的脖子,說了一句使他淚流滿面的話:「傻瓜,我一直愛著你!」 ------《英國病人》
在你衰老之前我就死去,這樣我留下的記憶將永遠是我們新鮮的幸福。------《理發師的情人》
並不是你生命中的男人有價值,而是你與男人在一起的生命有價值。------《我不是天使》
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中有那麼多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卡薩布蘭卡》
我是個傻瓜,但我知道愛是什麼!----《阿甘正傳》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get. ------《阿甘正傳》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 《綠里奇跡》
「我不過是一個想在畫面與畫面的更迭里找到一些虛幻感受的人。我相信總有一些影片是這樣的打動你,它不是經過你的大腦,而是穿過你的眼睛直接擊中了你心裡的某個角落,然後你突然覺得生命有了意儀,盡管你四周仍然充斥著無聊與無趣的空氣,你仍然無法逃避生活的虛無。」------《電影行走》
愛是永不言悔。------《愛情故事》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美國麗人》
「真正的愛情是屬於成年人的。」------《廊橋遺夢》
「我肯定我們會分開;我肯定我們一方離另一方而去,在一個人死後。但我更肯定,我現在若不求你留下來陪我,我會後悔一輩子。」------《逃跑的新娘》
TRUST NO ONE. THE TRUTH IS OUT THERE.------《X檔案》
你想成為哪一類人,並不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哈里波特》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媽媽帶我去看白雪公主。每個人都愛上了白雪公主。而且我卻偏偏愛上了那個老巫婆。------《安妮霍爾》
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辛德勒名單》
「連你爸包皮都是我割的」------《拯救大兵瑞恩》
「把他們炸回石器時代!」------《現代啟示錄》
我在你這個年齡,連一頭鴕鳥都想操!-----《芳芳》
He is not my father,he is my lover.——《這個殺手不太冷》
This is from Matila! ——《這個殺手不太冷》
Freedom!——《勇敢的心》
Mostly I'm a girl,stand in front of the boy I loved,asked him tolove her!——《諾丁山》
Stay here, I'll be back!——《終結者 II》
Tomorrow is another day.——《亂世佳人》
我要給他好處,他不能不要。——《教父》
這里的是風景是很美,可是黃昏總讓我感到憂傷, 在這樣的天氣里,我總感覺有什麼東西正在死亡。——《葉塞妮婭》
你唯一所能學到的最偉大的事,就是愛及已被愛作回報。------《紅磨坊》
「海明威說:『這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為之奮斗。』——我相信後半句。」------《七重罪》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終身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大電視,選擇洗衣機,選擇汽車,選擇CD機,選擇健康,選擇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房按揭,選擇買第一所房子,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分期付款的三件頭西裝,星期天傻乎乎收看無聊電視,邊看邊吃零食,選擇苟延殘喘,選擇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一樣的狗男女面前丟臉……------《猜火車》
㈦ 八佰第三天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雖然僥幸得勝,楊營長知道鋼筋水泥不可靠,他全力加固牆壁。四行倉庫5層樓,1至3樓「沿牆砌有三公尺厚的麻包,一直接到屋頂。下面各主要門口,也砌有三公尺厚的麻包」。被日軍機槍火網控制的4樓清空,5樓則沒有窗戶,只能利用日軍平射炮打出來的幾個槍眼射擊。
堆了3米厚麻包的牆壁,可供射擊的窗口不多。長達四天的激戰,主要由樓頂的重機槍擔任。「機槍在近百米內封鎖掃射,手榴彈在20米內成串爆炸。」也許是因為缺乏槍口,無法消滅潛入死角的日兵,所以樓頂出現最壯烈的戰況。第3連士兵焦友三回憶道,為了消滅牆腳來敵,頂樓的壯士們「一個個身捆炸葯包、手榴彈爭先跳下。像班長陳樹生、戰友張秋民(武昌人)、楊順廣(四川人)就是這樣獻身的」。
麻袋工事之間留下的幾個射口,主要由輕重機槍利用。在第一天的大門保衛戰之後,一般士兵幾乎沒有開槍機會。許多參戰官兵留下回憶,但多是空泛套話,間接說明大多數士兵並未真正作戰。
四行倉庫一如孫師長期望,讓新兵在絕望環境中冷靜下來,等待為國犧牲。然而,四行倉庫保衛戰拖了四天,因為日軍實在太糟糕了。
誤打誤撞誕生完美宣傳戰
主攻四行倉庫的日軍,是上海特別陸戰隊第10大隊。陸戰隊平時擔任基地警戒,缺乏戰斗經驗,又以海軍軍官指揮,戰力遠不如陸軍。即使是老經驗的上海特別陸戰隊,戰斗也低人一等。「上海特陸」守虹口日租界,居然直接固守陸戰隊司令部等鋼筋水泥大樓。若不是黃浦江的艦炮壓制了中國的德造150毫米榴彈炮,陸戰隊將死無葬身之地。而滬戰爆發後才緊急編組的第10大隊,戰力更是敬陪末座。
第10大隊正是進攻黑獅路據點群的原班人馬,大隊長土師喜太郎是海軍兵學校畢業的海軍少佐,戰前只是佐世保基地的看門警衛。黑獅路與四行倉庫兩次戰斗,顯示第10大隊戰技拙劣,四天四夜攻不下四行倉庫。
相關研究公認四行倉庫難以攻取的主因,是東面與南面緊貼租界,200米外又有兩個巨型煤氣儲存槽。日軍不敢發動空襲,更不敢使用炮兵。陸戰隊支援第10大隊的炮兵包括4門150毫米榴彈炮、2門120毫米榴彈炮、8門75毫米山炮。它們一字排開,放列在滿洲路西側,距離四行倉庫不到200米,射擊時已接近仰角打平的「零分劃」抵近射擊,幾乎不可能有偏差,但陸戰隊炮兵沒信心,四天之內一炮未射。
按理,第10大隊仍然能輕易攻取四行倉庫。步兵大隊配有步兵炮,又有戰車支援,足以近距離擊破四行倉庫,只是大隊長沒自信。據楊營長回憶,他在第二天就發現「敵寇在四行倉庫的西北面,很隱蔽地運動著四五門平射炮,向我們放列」。第三天中午,「敵坦克車四五輛,沿蘇州河北路國慶路及四行倉庫以北地帶,各主要交通路口,往來梭巡,向我威脅」。戰技生疏的陸戰隊,遲遲不敢開炮。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㈧ 求1945柏林保衛戰的情節
柏林會戰
[url=http://ke..com/image/0fb505d5d17998d751da4b0f]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0fb505d5d17998d751da4b0f.jpg[/img]
[/url]Berlin,Battle of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概述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62個師共250萬部隊,另配屬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8 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傷亡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 1220門和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局,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戰役經過 1945年春,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已在德國本土作戰。蘇軍距柏林僅60公里,准備給德軍以最後殲滅性打擊。美、英軍的先頭部隊則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里。4月中旬,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在同德軍庫爾蘭集團作戰;白俄羅斯第3方(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面軍肅清了東普魯士集團(參見東普魯士戰役);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徹底殲滅了格丁尼亞地域德軍集團殘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澤(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抵達奧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奪占數個登陸場,並於粉碎德軍波美拉尼亞集團後著手變更部署,以佔領施韋特至大加斯特羅澤一線,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大加斯特羅澤至彭齊希間逼近尼斯河,並在諾伊施塔特、拉蒂博爾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大將)進抵拉蒂博爾、日利那一線,烏克蘭第3(司令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於4月13日攻佔了維也納(參見維也納戰役)。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4月16日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只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里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里;柏林防禦地域包括外層、內層和市區三道環形圍郭。在屈斯特林登陸場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禦工事尤為堅固,這里集中了最強的軍隊集團。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個師,每1公里正面60門火炮、17輛坦克。德軍統帥部採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蘇軍奪取柏林。而盟國也想搶占柏林,盡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國就柏林劃歸蘇軍作戰區已達成有協議。英、美兩國政治軍事首腦急欲使其軍隊先於蘇軍進占柏林。但英、美軍要完成此項任務卻力不從心,於是盟軍統帥部放棄了這項行動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准備對德軍的最後一戰——強擊柏林時,嚴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參加柏林戰役的有: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裡布茨海軍上將)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飛機800架,司令為空軍主帥戈洛瓦諾夫),國土防空軍及第聶伯河區艦隊。此外,還有波蘭第1、2集團軍。蘇軍集團共有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25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約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這樣就造成了數倍於德軍的優勢:人員比德軍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飛機多1.3倍。各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的對德軍優勢更大。柏林戰役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德軍集團,攻佔德國首都柏林,並於戰役結束前使蘇軍前出易北河與盟軍會師。戰役企圖規定,在寬大正面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柏林集團,同時予以分割,逐一消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特別重視時間這一因素,要求戰役高速度進行,在12—15晝夜內結束。各方面軍司令根據大本營的企圖定下了決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朱可夫)奉命以第47集團軍(司令為佩爾霍羅維奇少將)、突擊第3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9軍,司令為庫茲涅佐夫上將)、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別爾扎林上將)和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為崔可夫上將)的兵力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於戰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禦地帶,保障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11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克兵上將)、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為拉濟耶夫斯基少將)進入交戰(在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攻佔塞洛高地支撐點後)。至戰役第六日,方面軍主要集團應攻佔柏林,爾後,突擊第3集團軍轄坦克第9軍務於第八晝夜進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團軍則於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線。第61集團軍(司令為別洛夫上將)和波蘭第1集團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司令為科爾帕克奇上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茨韋塔耶夫上將)和近衛騎兵第2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別實施輔助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上將)為方面軍第二梯隊。近衛騎兵第7軍擔任預備隊。步兵和坦克應利用夜暗於拂曉前1.5—2小時,在30分鍾炮火准備之後發起沖擊。為了沖擊時對地面照明,共准備了140多部探照燈。
蘇軍計劃以三路進擊柏林:以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作為最強大的集團和攻擊的先頭部隊突破奧德河東、西兩岸防線和附近若乾地段,從東面攻擊。 以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前出到尼斯河東岸的南部直到蘇台德山麓,從南面攻擊。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前進到奧德河下游,從北面攻擊。
進逼柏林
4月16日凌晨5時整,朱可夫下達了攻擊命令,蘇軍的炮彈呼嘯著傾泄到德軍的防禦陣地上,轟炸機轟鳴著向德軍頭頂投擲下大量炸彈,整個大地都在可怕的顫抖之中。20分鍾後,140多個探照燈一下子全部亮了起來,把德軍陣地照得通明,德軍士兵們目旋眼花,蘇軍乘機向對方陣地沖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在柏林外圍的第一道防禦地帶。與此同時,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亦於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發起進攻,迅速渡過了尼斯河。
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禦地帶後,當天中午即進抵到德軍第二道防禦地帶,但是,當蘇軍推進到該防禦地帶的樞紐澤洛夫高地時,卻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憑借有利地形,頑強扼守每一條戰壕,每一個散兵坑,給予蘇軍很大的殺傷。朱可夫不斷增加突擊力量,並將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戰斗,但幾次進攻都被德軍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軍的幾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備後,近千輛坦克排成一列縱隊向前推進,前面的一批坦克被擊中起火,後面的頂走它繼續前進。蘇軍士兵高喊著口號向前沖擊,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接著往上沖。此時防守在高地上的數師德軍已是傷痕累累,最終經受不住蘇軍狂潮般的沖擊,開始向柏林市區方向退卻,4月18日晨,蘇軍終於攻佔了澤洛夫高地,殲滅守敵近3萬人,並繼續向柏林城挺進。20日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先頭部隊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抵達柏林近郊,使整個柏林城市區處於其榴彈炮和加農炮的射程之內。20日下午1時30分,蘇軍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內轟擊。
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強渡了尼斯河後,突破了德軍在尼斯河的防禦地帶,爾後強渡了斯普雷河,前進了30公里。當朱可夫的部隊在澤洛夫高地受阻時,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各坦克集團軍首先從南面向柏林突擊,至4月20日夜間,第3坦克集團軍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團軍也突進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4月18日發起進攻,至19日強渡了東奧德河,牽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的兵力。
至此,德軍在奧德河——尼斯河的防禦體系被蘇軍突破,蘇軍3個方面軍晝夜不停地向前突進,開始對柏林實施合圍。至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合,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與柏林的聯系,並合圍了該集團軍。4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集團,也遭到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部隊的夾擊,處境十分困難。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所屬近衛第5集團軍西進到易北河,在托爾高地與西線美軍第1集團軍會師。
市區激戰
鑒於蘇軍已兵臨柏林城下,希特勒決定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他本人則留下「與柏林共存亡」。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戰斗,並決定對按兵不動的指揮官要在5小時內處決,對退卻的官兵不僅要處死,還要在他們的屍體上掛起「逃兵」、「膽小鬼」、「他背叛了國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眾。
4月20日下午3點,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編制內的第3突擊集團軍第79軍的遠程炮兵首先向柏林開炮。經過近一天的戰斗,柏林接近地的德軍防線被突破。德軍防禦部隊在先前的戰斗中遭到慘重損失,已極度疲憊,無法阻擋占據優勢的蘇聯紅軍的強大突擊。
4月21日,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突破到柏林城下,由於道路狹窄,蘇軍調整戰術,將坦克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協同起來准備肅清殘敵。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坦克部隊也接近柏林防禦圈。科涅夫將炮兵第10軍、突擊第25師、高射炮第23師加強給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殲擊航空兵第2軍擔任空中掩護。同日,蘇軍從後方調來了大口徑要塞炮用於摧毀德軍堅固據點,每發炮彈重量達到500公斤,在後面13天的戰斗中,要塞炮共發射約180萬發炮彈,戰斗到了空前慘烈的地步。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蘇軍數千架飛機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的炸彈和汽油彈。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門的各種火炮集中射擊,柏林轉眼間成了一個昏暗的世界。轟炸和射擊結束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派出無數個突擊群和突擊分隊,從四面八方向市區突進。由於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經驗,蘇軍戰士們知道如何去攻佔一個城市。蘇軍在進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飛機對目標地域進行轟擊,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噴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護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進,從後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鐵道和下水道滲透進去,攻佔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樓房。但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因此,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此時希特勒仍在做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對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說「局勢會好轉的,我們的第9集團軍即將到達柏林,同第12集團軍一起,對敵人實施反突擊,俄國人將在柏林遭到最慘重的失敗。」一向對希特勒「報喜不報憂」的德軍將領,使他們的元首不了解,部署在柏林東南的布施將軍指揮的第9集團軍已被蘇軍分割包圍了,無法向柏林運動。在柏林西南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團軍,由溫克將軍率領拚命向柏林靠近,但終因受到美軍的牽制和蘇軍的阻擊,在進至費爾希地域後就再也前進不了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希特勒,呆在總理府的地下暗堡里不清楚上述情況,仍不斷地發出由他簽署的無線電報,調兵譴將。實際上,一些將領已不再那麼堅決地執行他的命令了。
4月27日,蘇軍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區,凱特爾才給柏林打來一個道出實情的電報,電報承認第12集團軍不能繼續前進,第9集團軍也無法突出合圍。希特勒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軍從首都突圍的計劃,並保證「國家元首安全撤離柏林」,他還報告說,彈葯只夠2晝夜了,糧食和葯品幾乎告罄。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支持魏德林的突圍建議,認為從軍事的觀點看,這個計劃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希特勒意識到他已徹底輸掉了到這場由他發動的戰爭,他拒絕離開柏林,他要在這里堅持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4月2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所屬的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逼進了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這個花園區是柏林守軍最後一處支撐點,由於該陣地有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等象徵第三帝國權力的最高首腦機關,所以,柏林守備司令部把黨衛軍最精銳的部隊部署在這里。崔可夫上將指揮的近衛第8集團軍首先向該陣地發起了進攻,當天下午跨過了蘭德維爾運河,佔領了德軍的通訊樞紐,掐斷了柏林與外界的主要通訊聯絡。深夜,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指揮下向國會大廈外圍的內務部大樓發起強攻,德軍進行著絕望卻又是最頑固的抵抗,戰斗一直持續到29日深夜,在守敵幾乎全部陣亡的情況下,這座大樓才被蘇軍攻佔。
29日凌晨1時,希特勒宣布與等了他12年的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婚禮之後,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遺囑,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接班人,他決定自殺並希望他們夫婦的遺體在總理府進行火化。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結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寢室里雙雙服毒自殺,並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時,還舉槍對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接著,戈培爾等人將希特勒和愛娃的遺體抬到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裡,澆上汽油進行火化。
4月30日21時50分,蘇軍戰士將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圓頂
蘇軍攻佔國會大廈的戰斗還在激烈地進行著,第3突擊集團軍第150步兵師是最接近國會大廈的部隊。30日下午6時,蘇軍士兵又一次向這座大廈發起沖擊。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御林軍」,他們的頑強抵抗,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血戰中,即使蘇軍佔領了大廈下面的樓層,在上面樓層守備的德軍也不肯投降,蘇軍只好一層樓一層樓地與守敵搏鬥,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聯英雄米哈伊爾.耶果羅夫中士和麥利唐.坎塔里亞下士將蘇聯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
30日深夜,德軍通過廣播請求臨時停火,要求與蘇軍進行談判。5月1日凌晨3時55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打著白旗鑽出帝國辦公廳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蘇近衛第8集團軍的前線指揮所談判,克萊勃斯對崔可夫說:「我想告訴您一件絕對機密的事,您是我通報此事的第一位外國人,希特勒已於昨天自殺了」。克萊勃斯接著要求蘇軍先停戰,然後等到德國組成新的政府後再進行談判。崔可夫立即用電話將情況向朱可夫做了報告。十幾分鍾後,斯大林從莫斯科發來了最高指令:「德軍只能無條件投降,不進行任何談判,不同克萊勃斯談,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談」。9時45分,朱可夫根據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蘇軍向柏林德軍發出最後通牒:德軍必須徹底投降,否則蘇軍將在10時40分對德軍實施最後強攻。崔可夫讓克萊勃斯把這份通牒帶回給戈培爾等人,戈培爾見到通牒後,知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了,傍晚便與妻子及六個孩子自殺了。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剩餘守軍約15萬人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100萬人,俘虜48餘萬人,摧毀和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2萬余輛,摧毀和繳獲飛機6000餘架,摧毀和繳獲各種火炮2.3萬門。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3個月後,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以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日,蘇軍為盡快結束歐洲戰爭發起了柏林戰役。經過近 二十天的激烈戰斗,蘇軍擊潰德國100萬大軍,佔領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殺身亡,法西斯德國宣告滅 戰役也是.希特勒自殺身亡。與此同時,蘇軍在進攻國會大廈時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蘇軍在以巨大的代價進入柏林市區後,30日下午3點30分,眼看無望翻盤的「御林軍」,他們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軍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守軍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俘虜德軍38萬人,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
[b]電影《攻克柏林》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bbe0d3117490ec30b9127b18]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bbe0d3117490ec30b9127b18.jpg[/img]
[/url]外文名稱:The Battle of Berlin
更多中文片名: 攻克柏林 第1部
更多外文片名:
Padeniye Berlina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One[i].....(literal English title)[/i]
The Fall of Berlin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Marshal 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鮑里斯·安德列耶夫 Andreyev Boris [i]....Alexei Ivanov[/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反法西斯的最後戰場。
該片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經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
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了他的愛人娜塔莎。曾經受過斯大林接見的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了戰場……
影片以點帶面,從一個普通人物遭逢戰爭的磨練開始講起。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他的愛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戰場。從此影片由點轉向面,以大規模和大氣勢來描述蘇聯紅軍衛國戰爭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幕後製作:
本片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國家名義調用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場景異常壯觀。導演齊阿烏列里原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繼承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的奔放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簡潔手法。當然影片帶有當年蘇聯意識形態的烙印,可視為對二戰的蘇聯觀點。片中塑造的希特勒形象在當時的中國內地是第一次,他狂放傲慢、瘋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給那一代人留下最深刻的回憶印象。本片音樂由肖斯塔科維奇創作。
=====================================
[b]攻克柏林 第2部 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a75fb6d31730f514970a16f5]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a75fb6d31730f514970a16f5.jpg[/img]
[/url]外文片名: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Two[i].....(literal English title)[/i]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M. Petrunkin [i]....Joseph Goebbels[/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上映:1949年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發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美國][i](1952) (USA) (subtitled)[/i]
㈨ 打仗時,士兵們挖的散兵坑到底有用嗎能保護得了他們嗎
瞅著這題目,俺感覺到的是心酸,而且還是那種無力的心酸。
說道這里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聽你這意思,你是想說沒用?」
那倒不是!俺想說的是,這散兵坑的作用,得看時間段。如果是在二戰的時候,您要是想躲避炮彈的攻擊,這散兵坑確實有用,但二戰結束之後,散兵坑在對抗炮彈攻擊的時候,這就有點有氣無力的感覺。
大傢伙要是不信的,俺舉個例子,您體會體會。
這個事,俺也是在網上看到的,但他很能說明一個問題。
話說有一個軍事院校,請來一位老爺子,六十多歲了,那身子骨硬朗的很,一瞅那樣子,就知道這就是一員老兵。
不!絕不!那個時代已經畫上了句話,而且還被咱打上了不合格的標簽,那個時代不會再上演了,恥辱有一次就夠了,不能讓他再來一次,所有中國人是不答應的。
尊嚴向來都是打出來的。
就算一個人守著陣地,「向我開炮!」的吶喊,重來不會停下來。
只要有一個人活著,陣地上的子彈,就不會停下來,永遠不會。
這就是為什麼咱們會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呢?不是咱們怕他,是咱們認為有了這玩意,敵人就不會在拿這東西恐嚇咱們了。
就現在,咱說咱家的火炮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去。
那麼如今咱也變成了,當年咱最討厭的樣子了,各種粗管子,細管子,大管子,小管子,從上邊一直武裝到了下邊,您就說吧,啥地形,咱就帶啥管子!
至於美國人強加給咱頭上的空爆彈?咱早就有了,而如今這種炮彈,美國人感覺威脅不到人了,所以滿世界的去賣。
那麼現在面對炮彈的攻擊,如果步兵沒有防護,基本上就沒有活路。但散兵坑這東西,也不是說絕對沒用,聊勝於無,也許有個萬一呢?
畢竟鋼盔這東西,也僅僅是萬分之一的概率保護士兵的頭部,但也得戴。所以散兵坑有用,但用處和最開始比,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