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關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電影值得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是一段海外擴張的歷史。對於日本民眾來說,悲慘的生活使他們久久不能擺脫戰爭的陰影。二戰後,日本的影視行業百廢待興,電影逐步承擔起激勵民眾、譴責戰爭的重任。
首先,是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反省。受到戰爭摧殘的日本藝術家開始創作一些重振民心、批判戰爭的題材。黑澤明導演的作品《我對青春無悔》,成為痛批戰爭和安撫民眾雙重作用電影的起點。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名青年的女知識分子對日本侵略戰爭的控訴,並親身加入到反抗活動中。雖受到日本政府打壓,但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抗爭的故事。
影片播出後給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重要影響。人們此時才發現,原來日本許多民眾都是反對戰爭的,人們重新開始對「大東亞戰爭」的性質進行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反戰的悲情戲上映。如金井正導演的《待到重逢日》,劇中講述的是一段戀人因為戰爭被迫分開的悲慘故事,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當時《電影旬報》十佳電影的第一名。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風中的牝雞》,講述了是一個苦等參軍丈夫回國未果,最後被迫走上「慰安婦」的女性悲慘的一生。這種因戰爭而生的悲情戲在當時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和憐惜,使人們的反戰情緒高漲。
㈡ 《螢火蟲之墓》以二戰背景為題材的日本電影,日本還有哪些二戰為背景創作的經典電影
1.《螢火蟲之墓》
一部1965年上映的老電影,講述年輕女孩兼子為生計給老男人當情婦,回鄉後受到村民唾棄。後與清作相識相戀,並不顧村民世俗的眼光,二人結為夫妻。但這是一個被戰爭包圍的年代,國家、榮譽、愛情的矛盾一觸即發,這三者該如何抉擇?這部影片首先應吹爆若尾文子的演技,電影中傳遞出的極端愛情觀也值得我們深思。一部經時光沉澱的佳作,推薦!
㈢ 歷史二戰電影觀後感,從歷史角度考慮,不少於300字
日本二戰電影《吾為君亡》觀後感
1,首先我是名中國人,我承諾一生忠誠於我的祖國,也願意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為國家獻出生命。
我不是軍人,也不是鼓吹歷史充滿仇恨的憤青,更不是崇尚戰爭敬拜戰爭的右翼傾向分子。
下面我將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後,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2,毫不誇張的說,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曾數次流淚。我強制著試圖不讓我的淚水滑落,但是這些抑制不住的淚水卻在頑強地為那些青春年少,剛毅勇猛的戰士,為那些溫柔善良,和美堅韌的女人毫不吝嗇的涌流。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精神與民族靈魂。日本民族的精神與民族靈魂通過這部電影完整的展現出來,看了之後讓我肅然起敬,同時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為什麼日本在戰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能夠從戰敗國的陰影中脫影而出,並由一片廢墟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一躍發展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也懂得為什麼大多數日本人的工作態度與人格素質及其他們的產品會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尊重與好評。
這些輝煌的成績體現了一個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們這種堅韌,忘我,百折不饒,視死如歸,凝聚團結的民族精神與魂魄才托起了當今世界上一個繁榮強大的大和民族。
3,我們中國人在稱呼日本的時候總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著。日本的確小,國土面積小,個頭相對也小。但是他們的民族精神與國民信仰卻齊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寶貴!但影片中,近乎每個士兵卻無畏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懼自己胸膛里的熱血,為了國家的榮譽與興亡毫不猶豫的去戰場赴死。
這種精神信仰比天還要大,這種民族氣節比天還要高。偉大的信仰與氣節是無邊無盡的。那些神風戰隊的成員,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生命,在他們每一顆鮮活跳動的心臟里誰又沒有親情,愛情,友情?
面對所有珍貴的情感,卻沒有人選擇逃避。每個人都在義無返顧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將失敗的結果,卻仍然赴死,這不是愚昧,更不是無知。這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國家精神在激勵他們要這樣做,必須去做。
生命之大,親情之大,愛情之大,友情之大,這些看起來最大的意識形態卻在國家,民族面前顯現的如此渺小,甚至無法比擬。
4,影片逐一為我們展現出親情,愛情,友情的珍貴,但更多的是通過這些珍貴的情感來揭示戰爭的殘酷與反思。
人類永不停息的競爭社會里,國家和平的前提與保障是民族的強大與繁榮。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興盛,靠安逸封閉與努力創造是遠遠不夠的。
歷史告訴我們,真正和平的保證靠的是強大堅實的武力基礎,甚至靠的是強悍的侵略與擴張。
這種和平保障的侵略與擴張體現在一個國家民族的信仰上與這個國家的精神本質原動力基礎上。
美國是當今世界霸主。我們簡單回顧下美國的歷史就會不難發現,美國幾乎所有發達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與擴張的前提下繁榮起來的。
美國建國2百多年,卻有1百多年在戰爭。現在的美國人都在說要和平要和平,實質上卻在骨子裡考慮著戰爭,考慮著如何在戰爭中繁榮。
5,1776年的美國,從那一年開始註定要與戰爭結盟。從墨西哥灣到菲律賓海沿線,從一戰二戰的肆虐到越戰伊戰的屠殺,從歐洲到亞洲,從美洲到非洲,從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國式的侵略擴張幾乎橫跨了整個世界,就是這樣無數次的「正義自由」的戰爭,使美利堅人確立並堅信了他們的民族信仰與民族精神,繼而造就出一個在軍事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有著豐厚碩果的戰略美國與霸主美國。
一位美麗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將開著殘舊飛機去捨身赴死的飛行兵腳下,嘶聲的求著:「請帶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㈣ 500組鏡頭反思二戰中,有個飛行員敬禮的是什麼電影
該片為《永遠的0》
《永遠的0》是由山崎貴執導,岡田准一,井上真央,三浦春馬,濱田岳岡等聯袂主演的一部日本戰爭劇情片。
該片中時空在太平洋戰爭與現代社會間交替,主要講述了有志青年佐伯健太郎對祖父生前戰友進行探訪追憶,以及探尋戰死的祖父宮部久藏的過去的經歷。
該影片於2013年12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於2015年在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中榮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
㈤ 作為一部多視點、多敘事線索的《羅生門》,這部電影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
1951年,《羅生門》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金獅獎,這是黑澤明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品,也是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影片的獨特之一:採用多重並列的敘事結構(或叫放射性結構),雖然每個人都在敘述同一件事,但是再現版本卻都大相徑庭,而且最後旁觀者樵夫的矛盾敘述又多了一重曲折迷離。這一敘事手法的運用作為電影敘事手段的開創之舉,被後世反復使用,但論到最經典、運用最成功而精妙的,仍還是這部《羅生門》。
影片的獨特之三:鏡頭語言的出色運用。在表現人物心理方面,利用了特寫、移動鏡頭,並設置了大量運動、反打、切換效果融入敘事段落,使得整個敘事生動不呆板,情節矛盾突出,人物表現情感濃厚。這一手法同樣也被後世大量運用。
㈥ 日本人拍過描寫二戰的電影嗎
有的。舉個例,日本電影《望鄉》就是反映二戰期間日本安慰婦的電影。這是以二戰為題材的電影。比如,還有很有名的《山本五十六》等。
㈦ 日本關於二戰的電影有哪一些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㈧ 如何評價電影《吾為君亡》
「日本這個國家,以天皇為意志。這場戰爭——自始至終,都是抵抗惡人,是為了統領和我們同樣膚色的亞洲和其他民族。這一點...是絕對沒錯,是絕對正確的信念。這種意志,這種氣魄,即使戰爭失敗。。。」
——上面這段話摘自電影《吾為君亡》中神風特攻策劃高層長官的原話。
其實看到這里,這部電影的性質就很清楚了——也非常清楚的代表了日本國內右翼對於二戰的歷史態度(因為這部電影就是由石原慎太郎編劇並總令製作的)。
這里可以詮釋一下什麼是當時日本法西斯眼中的「惡人」——當然是盤踞亞洲的傳統西方殖民者(其中當時妨礙日本鯨吞亞洲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其中1941年中後期美國對日石油禁運是日本下定決心向美國開戰的決定性因素)。
當然二戰的客觀結果——確實存在日本對於東亞和南亞的侵略擴張,清掃動搖了亞洲地區的傳統西方殖民者勢力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可以看二戰後發生在越南的奠邊府戰役(其實那場戰役幫助越南人民清除法國殖民歸來者的還是我們中國)。
這里不可否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尚不能區分正義和邪惡,但是二戰就好歹還能分出正邪(雖然從二戰過程中還是戰後秩序的分配,依然遵從國家實力)。
在這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和看待我們對岸的這個老鄰居,絕對不可以對日本掉以輕心!
從1894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其實日本對於中國台灣的覬覦從1874年就開始了),到1931年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再到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日本對於中國的侵佔蠶食長達半個世紀,最激烈的抗戰階段也長達八年,僅僅這八年期間中國軍民傷亡就高達3500萬以上!可以說中國是受日本殖民侵略受害時間和程度上都最深的國家,所以這也是中日兩個民族之間難以解開的疙瘩的最重要客觀原因。
這里很多人會比較沙俄對於我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侵佔,但是這個世界的現實就是用實力說話的,歷史就是用結果來說話的——二戰中國是戰勝國,可以基本完全廢除日本的侵佔狀況,但是中國和沙俄可沒有機會發生什麼大較量,沙俄的的侵佔已經被歷史結果所固化,現在俄羅斯又是核大國,這種現狀不可能再更改,所以中俄可以因為現代世界政治格局的需要共同抵禦美國而事實上再度結盟,但是中俄民間交流從來不熱絡,中俄人民從來不交心,歷史原因的根就在於此——但是相較於沙俄對於中國的領土侵佔,日本對於中國犯下罪行可是難以想像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謂長達半個世紀的血債!這里就更不要說當今日本政府對於二戰的一貫歷史態度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比較一下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的態度了——相對於受害時間長達半個世紀,軍民財產損失最為慘烈的中國,東南亞國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時間最短!——日本對於中南半島的侵略是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發動珍珠港偷襲同步進行的,也就是說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東南亞國家被日本殖民統治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受害時間和程度烈度遠遠不能和中國相提並論!而且日本的侵佔客觀上動搖了西方殖民者在中南半島的根基,這也是二戰後在東南亞(全世界都一樣,各個地區還都有各自具體的原因)第三世界國家蓬勃發展的民族國家獨立解放運動的客觀背景(上面也說過了)。所以日本國內部分右翼勢力一直以此鼓吹日本二戰,包括之前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日本帶領亞洲各族人民挑戰了西方在亞洲的殖民勢力,從日俄戰爭開始,以黃種人為代表的日本第一次打敗了以白種人為代表的沙俄,這是十分值得自豪,揚眉吐氣的等等謬論。這種論調用在東南亞或許能蠱惑一小部分東南亞國家人民,或者說有一丁點市場的。客觀背景原因就是上述所說,當然這種自身實為侵略者的荒謬邏輯是根本禁不住推敲的。
所以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對於當今日本政府修改和平憲法,否認二戰侵略歷史等一系列行為,中韓反應最為激烈,而東南亞國家則態度不激烈,甚至不以為然的根本歷史背景原因。
近代日本妄圖侵佔亞洲乃至世界的三部曲——頭兩步就是朝鮮半島以及中國東北——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打敗了腐朽的清王朝,1905年日俄戰爭打敗了大沙俄,近代日本兩次戰爭豪賭都賭贏了。在這樣一條倚靠戰爭豪賭發展起來的日本帝國最終越來越瘋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網路「田中奏摺」和「二二六事件「),最終徹底脫軌,偷襲珍珠港挑戰美國,一敗塗地。
所以從這些歷史當中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清醒的看清日本大和這個民族的民族性——服力不服理!——自始至終,日本從上政府下到國民,只認可敗於美國,即使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包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很多大城市遭受美國佬投下的巨量燃燒彈),日本二戰國民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主要是美國造成的,但是戰後世界人民都看得清楚——日本亦步亦趨緊跟美國,甘認美國做自己的乾爹,跪舔美國佬的腳指頭。而對於同樣是二戰戰勝國的中國,日本國民心裡其實是不認的,也不屑的——當然二戰後局部戰爭朝鮮戰爭開始後,中國在以原蘇聯為背景的支援下抗美援朝,最終逼美國政府在板門店簽下停戰協定後,日本國民才真正開始稱呼我們中國人,而不再是支那人。而這一點也再一次例證了日本的那點國民性——服力不服理!當然現今的中國國力——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核大國地位,日本再也不可能輕視中國這個鄰居了。
其實我這里說這么多,無非是要國人保持頭腦清醒——歷史的軌跡和史實,是教育和引導我們的根基——不要被一些歪曲歷史和狹隘民族角度出發的電影電視劇所迷惑了自己的民族立場和價值觀。
《坂上之雲》,《男人們的大和》,《宇宙戰艦大和號》,《吾為君亡》,《螢火蟲之墓》等等等等——這些日本人拍的劇我都有看過或者耳聞,皆從他們自己狹隘的民族立場出發,很多與史實不符的細節就不用多說了,宏觀總結,千篇一律就有一個共同點——只會描述自己大和民族在二戰中(坂上之雲除外——講的是近代日本的擴張發家史)遭受的災難和悲情,卻從來不反省反思自己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原罪!就這一點——德國人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就能與日本人拍的劇形成鮮明對比——那部電影中德國侵略者給俄國人民帶來的種種災難鏡頭,德國人拍攝的時候可是毫不吝嗇的給予——這一點也是和戰後德國政府深刻反省侵略歷史的態度是一致的。
每個民族看待同樣的歷史都有自己的角度,而且通常這個過程中伴有自己狹隘的民族立場,有所謂的「政治正確」——國內也有很多抗日神劇,韓國、印度拍的歷史劇意淫鏡頭也很多。但是在二戰這樣一個有基本正邪之分,有世界公論的歷史問題上,我沒有看到日本政府和民族的誠意!
日本這個民族善於學習,服力不服理,
同時日族對同類和善,對外族下手卻非常狠,超越人類良知,這是其它民族一直非常警惕的。
對待日本這個鄰居,過去的也挽不回來,戰爭賠款很遺憾戰後沒有要(這也一再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之一和胸襟氣度,當然這也有當時的具體時政因素),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
希望所有國人看此貼後——看劇多冷靜,頭腦時刻保持清醒!!!特別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