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0部藝術家電影,讓你快速了解西方美術史
看電影,輕鬆了解西方美術史的同時,還能通過美輪美奐的藝術家傳記電影養養眼,提升個人審美。
一起邊看邊學吧。
01.《雷諾阿》
推薦指數:四顆星
故事發生在1915年的法國,著名的印象派藝術家雷諾阿已經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體上的病痛,加上兒子讓雷諾瓦在戰爭中身負重傷,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年邁的雷諾阿日漸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時,一位名為安蝶爾的模特出現在了雷諾瓦的生命之中,年輕貌美的安蝶爾讓年邁的雷諾阿重新煥發活力。然而這一切隨著雷諾阿的兒子回家而改變,小雷諾阿與父親一樣對安蝶爾一見鍾情,小雷諾阿炙熱而強烈的感情令父親再度墜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雷諾阿將這份痛苦轉化成為了創作的動力,一幅幅美輪美奐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從他顫抖的手下誕生了。
電影故事情節並無新奇,近乎平鋪直述,但是令人稱奇叫絕的是電影畫面以失焦來模仿印象派的朦朧感,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養眼的油畫。
02.《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推薦指數:五顆星
風車之國荷蘭,有史上三大偉大的肖像畫家,他們分別是倫勃朗,梵高和維米爾。相比於倫勃朗和梵高享譽全球的聲名,維米爾並沒有過多的藝術八卦供世人叨叨。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改編於英國女作家特蕾西·雪佛蘭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虛構了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傳世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背景歷史,講述了一段17世紀的感人愛情故事。整部電影猶如一幅油畫般的荷蘭風情畫,每一個畫面都可以定格,氣氛讓人窒息。濃墨重彩的畫面下映襯著細膩內斂的情感故事,讓人沉醉讓人心碎。動人非凡的畫面,欲言又止的曖昧情愫。
身份卑微的少女在愛情裡面也是弱勢,任由畫家左右。畫家那附庸風雅的妻子始終是他的藝術,他的體面。而其他不過是繆斯,是獵艷。
03.《眩:北齋之女(2017)》
推薦指數:五顆星
葛飾北齋,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梵高,德加等印象派畫家都是他的粉絲,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日本人。而他的女兒葛飾應為也是一位偉大的浮世繪畫家,她跟名字一樣,性格中有一股男兒氣概,像極了波伏娃,或者伍爾夫,但又帶著一點江戶子的玩世不恭。也許是父親是天擇之人,所以葛飾應為無論在藝術上有多精進勤奮,都是父親旁邊微不足道的襯托。電影《眩:北齋之女》的焦點對准葛飾北齋的女兒葛飾應為,描寫了一個父親盛名之下,不但不迷失,反而努力尋找自己方向,卻在愛情上又愛而不得,一個立體生動的葛飾應為。
04.《莫娣 Maudie(2016)》
推薦指數:四顆星
當提起民間藝術家,很多人都會想起76歲才開始學習畫畫,最終名揚全球的摩西奶奶。而電影《莫娣》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描述在加拿大美麗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一位患有關節炎的民間藝術家莫娣·劉易斯,身形佝僂,相貌不揚,被親人嫌棄的她,對藝術和幸福的追求,販賣作品為生的勵志生活。生活不順?命運不公平? 莫娣從來不抱怨,她只會笑著,拿起畫筆,美化它,貧窮的生活也可以過成一朵花。
05.《我與塞尚》
推薦指數:五顆星
著名作家左拉和現代藝術之父塞尚都是法國文藝界中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更令人矚目的是天才之間的友誼。一起長大的兩人,從小穿梭在法國的田園山頭,窮小子左拉期望在文學圈嶄露頭角,桀驁不馴的富家子弟塞尚心無旁騖的熱愛著繪畫藝術,一個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更為深厚,一個沉醉在自己的浪漫藝術中,不同信念和追求的兩人註定會心生間隙,不會長遠。本片便是圍繞著天才之間著名的決裂而展開,曾經知音相惜的天才二人,會迎來握手言和嗎?
06.《弗里達 Frida (2002)》
推薦指數:四顆星
弗里達,墨西哥國寶藝術家,她的繪畫才華曾經令畢加索都自嘆不如。《尋夢環游記》裡面那個骷髏女畫家就正是弗里達。本部電影就是描寫弗里達傳奇的一生。車禍,用繪畫對抗身體上的疼痛和殘疾。疼痛卻讓她畫出驚人的天才畫作。相比她的藝術天分,她的情感史也一樣絢爛傳奇。面對生命中的變故,從不言敗,一生經歷了35次手術,3次流產,最終無法生育,卻活成人生贏家的故事。相信每一個逆境中的人都能從她的故事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07.《透納先生》
推薦指數:五顆星
透納,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英國歷史上最著名,技藝最精湛的藝術家之一,擅長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系,對水氣彌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通過他的一己之力,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藝術史上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一。本部電影再現了他視繪畫為生命,熱情創作的藝術人生,一生佳作累累,即使臨死前都掙扎著爬起床臨摹一具女屍。晚年的他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議的顏料作畫,為畫痴狂,令人動容。
08.《夜巡 Nightwatching (2007)》
推薦指數:五顆星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這部影片講述了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職業生涯,並著重講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創作過程。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他擁有接踵而至的訂單,美滿甜蜜的愛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小兒子不久去世,生活開始大轉折。隨之而來的是因為為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畫家創作的集體肖像《夜巡》又被顧主告上法庭,使倫勃朗蒙受了事業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他開始陷於債務之中。人世滄桑、人情冷暖……
09.《梵高:畫語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2010)》
推薦指數:四顆星
文森特·威廉·梵高,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生前卻寂寂無名,鬱郁不得志。在麥田裡扣動扳機,讓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7歲那年。梵高的人生故事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但卷福出演這位天賦異稟且癲狂的印象派大師,還是讓觀眾多了份期待,值得一說的是,劇中的旁白皆來自於梵高寫給弟弟提奧及親人的信件,更有助於我們透過梵高絢爛的畫作,了解他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10.卡拉瓦喬 Caravaggio (1986)
推薦指數:️️️️️️️️️️️五顆星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義大利畫家,巴洛克畫派。影片是對性、犯罪行為和藝術的一種深思,導演成功地將影象和繪畫這兩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現出來,豐富地描繪出義大利傳奇畫家的一生。 導演賈曼也是一名畫家,出於對卡拉瓦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崇敬之心拍攝此片。拍攝手法和風格別出心裁,是一部優秀而生動的傳記體影片。本片獲得198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在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現。
偉大的藝術家猶如璀璨繁星,照亮整個人類的精神世界,他們不僅用作品,更是用他們傳奇的藝術人生影響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⑵ 一部描寫二戰時納粹和猶太鋼琴師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鋼琴師》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⑶ 請大家對電影《藝妓回憶錄》進行評價。
總體說來很一般,小日本的玩意非要中國人來演,丟死了
⑷ 電影鋼琴家的結局是怎樣的
鋼琴家》是奧斯卡唯一亮點
一雙修長、優雅的藝術家的手,在鍵盤上瀟灑地起伏、流動,肖邦那令人沉醉的小夜曲,隨著電波,穿過凝重的波蘭上空,撫慰著那些被迫在眉睫的戰爭而綳緊的心。納粹德國的飛機、大炮聲越來越近,藝術家的手在倔強地飛舞著,音樂在試圖壓倒隆隆的炮火聲……但它終於被一顆炸彈淹沒、窒息了。
波蘭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y)用藝術的美麗揭開了納粹血腥屠殺的序幕。這部描寫二戰時一位波蘭猶太藝術家倖存經歷的電影《鋼琴家》(The Pianist),風靡了歐洲,震撼了美國。它被法國、英國電影協會都評為「年度最佳影片」,並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23日又贏得奧斯卡最佳、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改編等三個重要獎項。《芝加哥論壇報》評價它是「一部史詩般的傑作!」《洛杉磯時報》贊譽說,「《鋼琴家》達到了偉大的程度!」
《鋼琴家》並不是虛構作品,它是根據波蘭鋼琴家斯茲皮爾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紀實回憶錄改編,像《辛德勒的名單》一樣,是個真實的故事。
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律師,哥哥是喜歡文學的英語教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是波蘭國家電台音樂部首席鋼琴家,在戰前的華沙已相當有名氣。這是一個典型的猶太知識份子家庭。他們也像無數的波蘭人一樣,不相信德國人會真的入侵,就像911事件之前,美國人絕不相信有人會用民航飛機撞毀兩座世貿大廈一樣,人類的天真是永恆的。
在德國已攻佔了華沙之後,斯茲皮爾曼全家還在爭論,到底把家裡那點現金藏到哪裡,姐姐說應藏到花盆裡,父親要把錢塞進提琴盒,那位酷愛文學、喜歡幻想的哥哥則堅持放在大廳餐桌上,覆蓋一張報紙,理由是最顯然的地方反而最安全。但他們絕沒有想到的是,納粹佔領波蘭後,迅速要求所有猶太人戴上標志,把50萬猶太人趕到只能住20萬人的隔離區(ghetto);不僅他們的一切財產都被沒收,而且一場種族滅絕的屠殺開始了。
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改編獎的電影,真實地再現了斯茲皮爾曼書中記載的那些他親眼目睹的人間慘劇:在隔離區中,家家戶戶都提心吊膽,不知哪一刻會被槍殺。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飯,突然納粹的警車來了,手持沖鋒槍的蓋世太保沖上了隔街的樓房,他們全家擠在窗戶前,驚恐地看到,對面一家猶太人也在晚餐,納粹軍官喝令他們站起來,其中一位做輪椅的老人由於病體和驚恐,怎麼也站不起來,於是他被連人帶椅一起從窗戶扔了出去。老人和輪椅在半空中才分開,然後摔落在石頭街道上。被帶到樓外的十幾個猶太人,被喝令沿著警車的光束奔跑,在半途中,突然全部被射殺……
如此瘋狂的屠殺每天都在進行,據《鋼琴家》原書,一個瘦弱的猶太孩子,正在大街上走著,忽然遇到了蓋世太保,他由於恐懼和緊張忘記了按規矩給這幾個德國兵脫帽致禮,立刻被一槍打死。不僅如此,人們還被飢餓和疾病吞噬著。,在1941到1942年的那個冬天,在隔離區里僅是死於傷寒病者,每月就達5000人。
斯茲皮爾曼全家在隔離區近三年之後,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一起,被集中到火車站;沒有誰知道下一步的命運是什麼,雖然毒氣室的說法已有流傳,但人們仍不相信。鋼琴家的哥哥居然還在看牛津版的莎士比亞。在烈日暴曬和驚恐等待中,一個想乘機發財的孩子竟兜售糖果,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湊了全家人身上所有的錢買了一塊糖果,把它切成六份,每人一塊,這成了全家「最後的晚餐」。
鐵罐車終於來了,在納粹槍托的毆打下,擁擠的人群被塞進了運載牲畜的車箱。在上火車的一瞬間,一個被納粹僱用的猶太人突然把斯茲皮爾曼從人群拉出來。斯茲皮爾曼掙扎著要回父母兄妹身邊,他高喊著:「爸爸……」但那個實在是憐惜這位全波蘭知名的藝術家,死死地按住他,喝令他快點逃離,保住自己的命。斯茲皮爾曼在書中寫道:「父親向我走了幾步,猶豫一下,站住了。他臉色蒼白,嘴唇發抖。他試圖微笑一下,但是無奈地、痛苦地舉起了手,向我揮動著告別,猶如我要走向生命,而他則在墳墓邊向我致意。」父親和全家就這樣永遠地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失去家人之後,鋼琴家被強迫在隔離區做苦工,那雙彈鋼琴的纖細的手,要去挖土、砌牆,做雜役。有時在結束勞役收工的路上,看押他們的納粹士兵隨意從隊伍里拉出幾個人,然後用手槍一個一個地把頭顱打開花。驚恐的猶太人還在大街上被強迫跳舞、唱歌,供納粹娛樂。他們讓拄著拐杖的瘸子跳,讓最胖的和最瘦的、最高和最矮的、老人和孩子配對。他們在拚命地跳,因為只要倒下,就會被欣賞這種惡作劇的德國兵打死。
當50萬隔離區里的猶太人被一批批拉去奧斯維辛,最後只剩6萬人時,斯茲皮爾曼被波蘭地下音樂家反抗組織營救了出來,躲藏到一個公寓里。這個空盪的房間里竟有一架鋼琴,已在隔離區里渡過三年,第一次見到樂器的鋼琴家欣喜若狂,但他不敢彈奏,怕有人發現他藏在這里。坐在鋼琴前,他遏住自己的慾望,只是默憶樂譜,做模擬演奏,讓起伏的雙手,在鍵盤上空揮出無聲的音符,飛翔在想像的自由世界……
在做苦工的時刻,在廢墟搜尋食物的日子裡,鋼琴家從沒忘記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雙手。正是這種有一天還要彈琴、還要回到音樂世界的信念,使他堅強地活下去。在朋友無法送來食物的日子裡,他曾靠一條麵包,維持了整整10天的生命。後來他躲到殘牆斷瓦、四處濃煙、幾近空城的一個樓區。從殘存的碗櫃中,他尋找任何可充飢的東西,曾靠用過的浴池水,維系生命。在那個被毀滅的樓區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樣存在的生命。
在經歷過無數次險情,全都奇跡般地躲過滅頂之災,終於熬到蘇聯紅軍進攻波蘭的1944年底時,有一天,鋼琴家正在全神貫注地試圖打開一個發現的罐頭,忽然聽到聲響,一轉身,一個德國軍官站在面前。他頓時覺得一切全完了。在追問下,他承認是猶太人,是個鋼琴家。這個德國軍官把他帶到一個有鋼琴的半倒塌公寓里,讓他彈一段。他用那雙被戰爭摧殘得已僵硬的手,再次流暢地奏出肖邦的小夜曲。
令他驚訝的是,那個德國軍官既沒槍斃他,也沒有帶走他,反而幫他在廢墟般的一個閣樓中找到更安全的藏身處,並幾次給他送來食物。當蘇聯紅軍逼近華沙,那位德國軍官最後一次來看他時,不僅給他帶來食物、報紙,還把自己的軍大衣留給他禦寒,因那時華沙已進入嚴寒。斯茲皮爾曼不知怎樣感激這位德國軍官,只有告訴了自己名字和在波蘭電台工作的信息,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回報。
最初從電影中看到這個情節,以為是改編時增加了一個人性閃光的結尾,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虛構的那個最後人性復歸一樣;這是藝術家對人類的一種希冀和理想。但隨後讀了《鋼琴家》的原著才得知,這不僅完全不是藝術虛構,而且原書比電影描述的更加詳細、感人:當鋼琴家幾乎無法相信這個軍官的善意,問他是不是德國人時,他回答說,「是。我為發生的這一切感到恥辱。」然後他們握手告別。後來他每一次送食品來的時候都鼓勵鋼琴家「要堅持住」。在最後一次,鋼琴家問他:「我在這里能躲過(蘇聯紅軍來後)街上的戰火嗎?」德國軍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過了這地獄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願讓我們活下去。」他不僅帶來了很多食品,留下軍大衣,還帶來一條鴨絨被。
這位德國軍官不僅救過這位鋼琴家,還救過其他猶太人。他後來被蘇聯紅軍俘獲,關進蘇聯集中營。他在被關押時給妻子寫過信,提到幾位他救過的猶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茲皮爾曼。但由於德國軍官被關在蘇聯,雖然鋼琴家找到波蘭最高官員,懇求幫助尋找這位德國軍官,但波蘭當局說他們無法干預被關到蘇聯的德國人。
這真是一個荒誕的人間慘劇:在經歷了將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後,最後由於這位德國軍官的幫助,鋼琴家得到倖存。但這位德國軍官卻在被關進集中營六年多後,由於幫助了猶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為他說救過猶太人,激怒了蘇聯人,認為他撒彌天大謊,反而把他摧殘死了。
在這之後,鋼琴家才和德國軍官的妻子聯繫上。在新版的《鋼琴家》一書中,列了幾頁這位德國軍官在戰爭期間寄給妻子的戰時日記。如果說電影「鋼琴家」是近幾年來我看到的最好電影之一的話,《鋼琴家》一書同樣是近年來我讀到的最令人感動的書之一,而這本書中最讓人震撼的是這個德國軍官的日記,他當年的思考簡直超過許多今天的所謂知識人。他不僅反對納粹,同時早就對發生在蘇聯的紅色暴政有清晰的認識。我在這里僅摘錄幾個片斷:
「這里正進行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性的屠殺……法國的斷頭台,蘇聯# #的秘密都無法與之相比。……這是一個政權教給那些本來不會傷害別人的平民這樣去做的。我們所有人都在犯罪……我們不能被饒恕。謊言是所有邪惡之最。所有惡行都由謊言開始。我們一直被灌輸謊言。公眾一直被欺騙,沒有一張報紙不說謊……工人們都跟著納粹走了,教會沉默不語,中產階級嚇得不敢有任何錶示,知識份子同樣。在過去十年來,任何個人都無法自由表達任何意願。對那些謊言製造者必須以武力制服。」
這位真實的德國人的故事,更使我堅信,人絕不是以種族分類,無論在哪個種族中都有人性的美麗和人性的邪惡。斯茲皮爾曼的這部紀實作品早在1945年戰爭一結束就寫出了,並在次年出版,但書很快被波蘭當局查禁。因為他的書不僅寫了納粹的殘忍,同樣描寫了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做納粹幫凶的殘暴;還有那些向納粹出賣猶太人的波蘭敗類。同時也抨擊了猶太人本身:那些被納粹僱用的猶太人「在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拿起警棍的那一瞬間,他們的天性立刻變了,馬上煥發出蓋世太保精神。」這樣的內容當然不被# # #的波蘭當局容忍。
斯茲皮爾曼的書直到三年前才被重新發現。1999年底被譯成英文後,立即成為暢銷書,進入倫敦自傳作品前五名,登上《洛杉磯時報》暢銷榜,並獲「全球猶太人文學獎」。也是浩劫倖存者的猶太波蘭斯基去年把它搬上銀幕之後,《鋼琴家》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榜。
《洛杉磯時報》書評家富蘭克(Michael Frank)說,「它是傳記文學的偉大貢獻,是永恆的歷史和人類價值的記錄。」《華盛頓郵報》評論說,「斯茲皮爾曼的回憶錄是一個清晰的聲音,升起在這種聲音消失的世界。我們幸運地有他這位見證人。」影評家說,「音樂是他的激情,而倖存成了他的傑作。」
雖然《鋼琴家》今年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獎,但我絲毫不懷疑,它會像《辛德勒的名單》、《人生是美麗的》一樣,被列入世界經典影片的行列。
影片開始時,是1939年9月納粹進攻華沙,斯茲皮爾曼彈奏的肖邦小夜曲成為波蘭電台播出的最後一支樂曲。影片結尾時,是1945年波蘭獲得自由後,波蘭電台播出倖存的斯茲皮爾曼彈奏的6年前被迫中斷的同一支樂曲(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那雙被磚頭磨出老繭的手,那雙扒開冒煙殘牆的手,那雙被嚴寒凍僵的手,那雙捧起漂著死蚊蟲的水送向嘴邊的手,那雙從德國軍官手裡接過麵包果醬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輕柔、美麗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彈,文明戰勝邪惡的宣言……
2003年3月24日於紐約
作者註:
中國大陸把「The Pianist」譯為「鋼琴師」並不確切,無論意譯還是直譯,都應譯為「鋼琴家」;正如不能把小提琴家譯成小提琴師一樣(「師」好像有修理鋼琴的意思)。而台灣把它譯為「戰地琴人」則更荒唐離譜,「琴人」好像是生造名詞,而「戰地」兩字完全是強加的,原文根本沒有這個意思。而且以戰地記者等習慣說法,「戰地」兩字給人以隨軍作戰、報道的印象,而實際上這位鋼琴家和毫無關系,只是浩劫的倖存者。
⑸ 20部不同視角的二戰電影!值得收藏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美英法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被侵略國家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是人類 歷史 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 歷史 。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 科技 各個層面。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 歷史 階段。
本期分享會將為大家帶來與二戰有關的20部電影,從不同視角看待這場人類史上的最大浩劫,既有殘酷的戰爭大片,也有不同國家的戰爭反思和解讀。其中不乏名垂影史的不朽傑作!
1、《最長的一天》1962
導演: 肯·安納金 / 安德魯·馬頓主演: 理查德·伯頓 / 肖恩·康納利
豆瓣8.5IMDb7.8
所謂「最長的一天」是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 歷史 戰役的來龍去脈。影片拍得恢弘激烈,堪稱史詩!該片大咖薈萃,諸多明星跑龍套。
2、《啊!海軍》1969
導演: 村山三男
主演:中村吉右衛門、島田正吾、梓英子
豆瓣7.0IMDb7.0
曾被林彪之子林立果寫入《571綱要》的江田島精神即來自本片。作為「軍國主義」大毒草電影該片曾轟動國內。
3、《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主演:伊琳娜·舍夫丘克、奧斯特羅烏莫娃·奧麗加
豆瓣8.5IMDb8.0
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80年代引進後,這部電影曾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成為一代經典!
4、《大君主》1975
導演: 斯圖爾特·庫柏主演: Brian Stirner / 達維德·哈里斯
豆瓣7.8IMDb7.1
這部電影正是描寫D-day:1944年6月6日,盟軍二戰最大的諾曼底「大君主」登陸行動,該片榮獲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是之後許多電影參考的二戰佳作。
5、《從海底出擊》 1981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主演: 尤爾根·普洛斯諾 / 赫貝特·格勒內梅厄
豆瓣9.1IMDb8.3
6、《斯大林格勒戰役》1993
導演: 約瑟夫·維爾斯麥爾主演: 多米尼克·霍衛茲 / 托馬斯·克萊舒曼
豆瓣8.2IMDb7.5
斯大林格勒戰役無疑是整個二戰甚至是人類 歷史 上最為宏大也是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它不僅與中途島、阿拉曼一起構成了二戰的重要轉折,更以巨大的傷亡與破壞,絕望的攻伐與殘酷殺戮被世人所銘記。
7、《辛德勒的名單》 1993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主演: 連姆·尼森 / 本·金斯利
豆瓣9.5IMDb8.9
影史最偉大的二戰電影,一舉榮獲當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拯救大兵瑞恩》 1998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湯姆·塞茲摩爾
豆瓣9.0IMDb8.6
同樣由斯皮爾伯格執導,該片是影史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其逼真的戰爭場面,成為後來戰爭片爭相效仿的對象。而其開創性的顫鏡,重新定義了戰爭視覺。
9、《細細的紅線》1998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主演: 西恩·潘 / 伊萊亞斯·科泰斯
豆瓣7.8IMDb7.6
根據美國作家詹姆斯·瓊斯的同名小說改編,榮獲1999年柏林際電影節金熊大獎。講述二戰的南太平洋上,日美雙方展開激烈角逐,人性的底線在炮火聲中被徹底摧毀。
10、《兵臨城下》 2001
導演: 讓-雅克·阿諾
主演: 裘德·洛/艾德·哈里斯/蕾切爾·薇茲
豆瓣8.5IMDb7.6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是影史精彩的狙擊電影之一!
11、《珍珠港》 2001
導演:邁克爾·貝
主演:本·阿弗萊克 / 喬什·哈奈特
豆瓣7.9IMDb6.2
影片由爆炸狂魔邁克爾·貝執導,講述了珍珠港事件後,兩位美軍飛行員帶著特殊使命:轟炸日本本土。影片真實再現了當年珍珠港事件的慘烈,自殺性反擊的決絕和犧牲精神。
12、《進攻列寧格勒》2009
導演: 亞歷山大·布拉夫斯基主演: 加布里埃爾·伯恩、米拉·索維諾
豆瓣7.3IMDb6.1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肆虐時期,德國納粹入侵蘇聯。在經歷長達4個月的攻堅戰無果後,希特勒決定用飢餓和圍困的方式奪取列寧格勒。納粹圍城三年,屍橫遍野的列寧格勒成為一座死亡之城。
13、《女狙擊手》2015
導演: 謝爾蓋·馬克利斯基
主演: 尤利婭·別列希爾德 / 葉甫蓋尼·齊加諾夫
豆瓣7.6IMDb7.1
該片取材於蘇聯女英雄、神槍手帕夫利琴科的生平,講述了蘇聯她在戰爭爆發後中斷學業,參軍奔赴前線,書寫了二戰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故事。
14、《開戰日》2015
導演: 羅尼·伊茲拉
主演: 皮魯·埃斯貝克、拉斯·米克爾森
豆瓣7.5IMDb6.6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國軍隊穿過國界進入丹麥境內。丹麥日德蘭島的自行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是最先抵禦德軍進攻的丹麥部隊。4個小時後丹麥淪陷。這部電影再現了這段 歷史 。精彩好看!
15、《國王的選擇》2016
導演: 埃里克·普派主演: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
豆瓣7.4IMDb7.1
1940年4月9日,德國在同一天出兵北歐,同丹麥一樣,弱小的挪威也不經打,但是挪威國王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這將永遠改變他的國家。看完本片你就會明白北歐為何是今天的樣子!
16、《敦刻爾克》 2017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主演: 菲恩·懷特海德 / 湯姆·格林-卡尼
豆瓣8.4IMDb7.9
好萊塢鬼才諾蘭的第一部戰爭巨作。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影片帶有濃烈的諾蘭式風格,三條不同時間線的主觀戰場體驗,將「敦刻爾克」這場二戰著名的大撤退表現得非常獨特。
17、《冒牌上尉》2017
導演:羅伯特·斯文克
主演:麥克斯·庫巴徹 / 米蘭·佩舍爾
豆瓣8.5IMDb7.4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名十九歲的普通國防兵威利赫羅德在二戰最後兩周內成為所謂的「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故事。他憑借撿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軍官,將潰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來組成特別任務小組,一路搶掠地在行將陷落的納粹帝國大地上為所欲為,並以元首為榜樣掌握起逮捕和生殺大權。
18、《永遠的0》 2013
導演: 山崎貴主演: 岡田准一 / 三浦春馬 / 井上真央
豆瓣7.5IMDb7.3
由網友留言說非常想看這部電影。這部交錯時空的電影,通過尋找飛行員久藏,回顧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種種經歷。在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中榮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
19、《無聲的抵抗》2020
導演: 喬納森·雅庫博維奇編劇: 喬納森·雅庫博維奇主演: 傑西·艾森伯格 / 艾德·哈里斯
豆瓣6.7IMDb6.2
當人們詬病二戰法國的窩囊遭遇時,電影聚焦傳奇法國啞劇藝術家馬塞爾·馬索在二戰時期的傳奇經歷。
20、《灰獵犬號》 2020
導演: 亞倫·施耐德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伊麗莎白·蘇
豆瓣8.2IMDb7.0
這部最新的二戰電影由湯姆·漢克斯親任編劇和主演,改編自真實 歷史 事件。展現50多小時內美國驅逐艦和德國潛艇的連場對決。
⑹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⑺ 有哪些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
Neets.cc推薦丨看十部電影了解十位藝術家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丨維梅爾(荷蘭畫家)
歐洲從來都是藝術家誕生地。美國作為商業大國,優秀藝術家雖寥寥可數,能夠列數出來的卻都是藝術大師,如安迪·沃霍爾與傑克遜·波洛克。本片講述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傳奇一生。慣於塑造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飾演的波洛克形神兼備,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neets.cc追劇)
⑻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時期被不同地區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銀幕。從二戰打響到二十一世紀,在許多國家裡,電影行業從來也沒有中斷過對二戰類型影片的拍攝。好看的二戰電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10 帝國的毀滅
年代:2005年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國籍:德國
戰爭啟迪: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帝國的毀滅》是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是如何在掩體中度過生命的最後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魯諾·岡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蒼穹下》,《帝國的毀滅》自上映之日起就成為各大媒體的關注對象,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爭議和非議!許多觀眾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雖然再怎麼客觀的重現也無法與真實的歷史劃上等號;再理性的影視作品也難免夾雜著主創人員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舊願意相信《帝國的毀滅》里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它代表著一種人性的回歸,雖然這種回歸貌似遲了些、晚了些。但如果連戰爭狂魔希特勒都會懺悔,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夠戰勝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毫無疑問的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9 鬼子來了
年代:2001年
導演:姜文
國籍:中國
戰爭啟迪: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
二戰之火燒遍全球,徳意日軸心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瘋狂的發動著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戰爭。在亞洲中國成了主要戰場,日軍的鐵騎已經踏上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實憨厚的平民百姓卻全然不知這一切都意味著什麼?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鬼子來了》就是這樣一部忠於事實、忠於寫實、忠於客觀反映的一部以二戰亞洲戰場為背景的優秀影片。
8 虎口脫險
年代:1966年
導演:傑拉爾·烏里
國籍:法國
戰爭啟迪:拂去陰霾,讓陽光、快樂和時間帶走一切吧!
《虎口脫險》,一部經典的喜劇片,法式喜劇藝術的集大成者,一部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類二戰題材電影。換言之,《虎口脫險》簡直是一個奇跡!不同於《美麗人生》那般黑色喜劇和濃情**,《虎口脫險》真真正正的被法國人賦予了輕松、詼諧和幽默。傑拉爾·烏里與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耐斯聯袂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遠的精神大餐。在校聲和歡愉的同時,《虎口脫險》讓無數人擺脫了二戰因所帶來的傷痛和苦難,似乎《虎口脫險》在傳達一種無比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陰霾終將過去,希望必將到來!向前看,陽光依舊燦爛;鼓起勇氣,讓快樂充滿生活!
7 英國病人
年代:1996年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國籍:英國
戰爭啟迪:硝煙無情,人間有愛!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奧斯卡頒獎晚會上,這部由著名英裔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英國病人》一舉奪下九項大獎!可以說,《英國病人》是上世紀末戰爭愛情題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亦是繼《亂世佳人》、《魂斷藍橋》、《音樂之聲》後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難忘的戰爭愛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國病人”只是一個簡單的代稱,而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段盪氣回腸、雋永難忘的愛情故事。
愛令辭世的人永遠被我們銘記,愛令活著的人更加珍視美好的生活與陽光!愛令我們勇敢面對生命的困境與痛苦,使我們不斷的相信戰火與硝煙終會散去,和平與光明必將到來!《英國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橋
年代: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珍愛生命,遠離戰爭!
《桂河大橋》堪稱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反戰影片之一,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諸項提名並最終榮膺了最佳影片獎,從此導演大衛·里恩揚名立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近代電影大師!
《桂河大橋》是那種可以看上幾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時都會像第一次那樣震撼人心。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會在“正義”和“邪惡”問題上糾纏不清,但《桂河大橋》巧妙地迴避了大是大非,從戰爭中的個體人性的角度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升華。從表面上看,《桂河大橋》並無特長且波瀾不驚,但在骨子裡《桂河大橋》卻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難怪大衛·里恩會在奧斯卡的領獎台上感慨頗深的說道:沿著這座大橋,沒想到我來到了奧斯卡的頒獎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是1998年最為重要的一部戰爭片。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再次執導二戰類題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復雜的營救行動。主角不再是德國商人,被營救者也由猶太人改變為普通士兵,不過我們很難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相對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場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結束時同樣是在墓地的場景,似乎斯皮爾伯格在刻意傳承著自己對戰爭、人性和死亡的一種獨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導演更是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命與命令面前,孰輕孰重?這恐怕是一個士兵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也似乎是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中始終都無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4 美麗人生
年代:1998年
導演:羅伯特·貝尼尼
國籍:義大利
戰爭啟迪:不論何時,永遠笑對人生!
這是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一部擁有著溫暖質感、自然清新、生機盎然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有所不同,義大利國寶級男星羅伯特·貝尼尼所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全篇不帶有一絲一毫的血腥和殘酷畫面。雖同屬不折不扣的二戰題材影片,但很明顯《美麗人生》與許多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進行,義大利式的浪漫主義完完全全的讓我們規避了殘酷的戰爭實相。即便是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氣息也未能使該片蒙上任何陰影。或許,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來說,《美麗人生》才真是那些曾親歷二戰者在心靈上最適當的一次修復、一次理療、一份慰藉和一份滿含人性的祝福和關愛!
3 鋼琴師
年代:2002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國籍:波蘭
戰爭啟迪:人性就像琴鍵,有黑亦有白!
《鋼琴師》,迄今為止最為客觀真實且最具文藝氣息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話說十餘年前,斯皮爾伯格曾將《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遞交到波蘭斯基的手中,寄希望於這位曾經親歷過二戰的猶太藝術家能將《辛德勒的名單》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羅曼·波蘭斯基婉言拒絕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實在不敢回憶、不敢面對那段殘忍而恐怖的經歷和記憶!而十餘年後,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終於鼓起了勇氣、提起了攝像機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充滿血腥、充滿眼淚與嚎叫的華沙故事。
對於戰爭的描寫《鋼琴師》做得非常成功,羅曼·波蘭斯基對影片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亦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善惡、堅強與懦弱的交織在波蘭斯基游刃有餘的掌控下顯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鋼琴師》在風格上力求寫實、力求還原歷史真實,而在感情上卻真摯飽滿、洋洋灑灑、催人淚下。殘暴的戰爭與優雅的鋼琴永遠是最不和諧的兩個音符,但在羅曼·波蘭斯基天才般的指揮下,它們卻配合出最令人震撼驚愕的奇特效果。或許是因為波蘭斯基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原因吧,他的《鋼琴師》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贖自我、安撫靈魂的一部人性戰爭電影!
2 辛德勒的名單
年代:1993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
在所有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最為難忘的一抹黑白色記憶!在第66屆奧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單》依據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可謂二戰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蓋世經典作品!
在社會主義思想誕生的地方卻首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組織進行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時代卻也存在著像奧斯卡·辛德勒這樣偉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單》一片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種復雜人性的矛盾對立和終極沖突。是安逸享受財富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還是傾其所有盡到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很明顯,奧斯卡·辛德勒無畏的選擇了後者。在那充滿迫害、充滿死亡威脅的恐怖時期里,辛德勒散盡家財以工廠為依託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岸。在西方世界講究“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在東方國度講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的名單》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不僅僅屬於好萊塢、也不僅僅屬於美國和西方社會,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燒過二戰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單》是全人類正視二戰、反思二戰、崇暢人性、拒絕戰爭共同的文化瑰寶!
1 最長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導演:拉里·佐納克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天!我們**慣性的稱之為D日!在65年前的這一天,盟軍與德軍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海上登陸戰斗。時隔18年,一部全景再現、真實描刻那紅色一日的電影展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它就是《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客觀、細膩、真實的從盟軍和德軍兩個角度再現了這對人類歷史起著重大轉折性意義的一天,此片也堪稱世界戰爭紀實類題材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其對戰爭的理解、反思、以及無與倫比的震撼效應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長的一日》也超乎了電影的范疇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當二戰度過了1944年的6月6日後,全世界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下一頁是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⑼ 反應二戰經典電影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是1998年最為重要的一部戰爭片。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再次執導二戰類題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復雜的營救行動。主角不再是德國商人,被營救者也由猶太人改變為普通士兵,不過我們很難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相對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場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結束時同樣是在墓地的場景,似乎斯皮爾伯格在刻意傳承著自己對戰爭、人性和死亡的一種獨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導演更是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命與命令面前,孰輕孰重?這恐怕是一個士兵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也似乎是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中始終都無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4 美麗人生
年代:1998年
導演:羅伯特·貝尼尼
國籍:義大利
戰爭啟迪:不論何時,永遠笑對人生!
這是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一部擁有著溫暖質感、自然清新、生機盎然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有所不同,義大利國寶級男星羅伯特·貝尼尼所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全篇不帶有一絲一毫的血腥和殘酷畫面。雖同屬不折不扣的二戰題材影片,但很明顯《美麗人生》與許多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進行,義大利式的浪漫主義完完全全的讓我們規避了殘酷的戰爭實相。即便是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氣息也未能使該片蒙上任何陰影。或許,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來說,《美麗人生》才真是那些曾親歷二戰者在心靈上最適當的一次修復、一次理療、一份慰藉和一份滿含人性的祝福和關愛!
3 鋼琴師
年代:2002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國籍:波蘭
戰爭啟迪:人性就像琴鍵,有黑亦有白!
《鋼琴師》,迄今為止最為客觀真實且最具文藝氣息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話說十餘年前,斯皮爾伯格曾將《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遞交到波蘭斯基的手中,寄希望於這位曾經親歷過二戰的猶太藝術家能將《辛德勒的名單》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羅曼·波蘭斯基婉言拒絕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實在不敢回憶、不敢面對那段殘忍而恐怖的經歷和記憶!而十餘年後,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終於鼓起了勇氣、提起了攝像機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充滿血腥、充滿眼淚與嚎叫的華沙故事。
對於戰爭的描寫《鋼琴師》做得非常成功,羅曼·波蘭斯基對影片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亦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善惡、堅強與懦弱的交織在波蘭斯基游刃有餘的掌控下顯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鋼琴師》在風格上力求寫實、力求還原歷史真實,而在感情上卻真摯飽滿、洋洋灑灑、催人淚下。殘暴的戰爭與優雅的鋼琴永遠是最不和諧的兩個音符,但在羅曼·波蘭斯基天才般的指揮下,它們卻配合出最令人震撼驚愕的奇特效果。或許是因為波蘭斯基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原因吧,他的《鋼琴師》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贖自我、安撫靈魂的一部人性戰爭電影!
2 辛德勒的名單
年代:1993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
在所有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最為難忘的一抹黑白色記憶!在第66屆奧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單》依據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可謂二戰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蓋世經典作品!
在社會主義思想誕生的地方卻首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組織進行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時代卻也存在著像奧斯卡·辛德勒這樣偉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單》一片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種復雜人性的矛盾對立和終極沖突。是安逸享受財富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還是傾其所有盡到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很明顯,奧斯卡·辛德勒無畏的選擇了後者。在那充滿迫害、充滿死亡威脅的恐怖時期里,辛德勒散盡家財以工廠為依託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岸。在西方世界講究「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在東方國度講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的名單》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不僅僅屬於好萊塢、也不僅僅屬於美國和西方社會,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燒過二戰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單》是全人類正視二戰、反思二戰、崇暢人性、拒絕戰爭共同的文化瑰寶!
1 最長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導演:拉里·佐納克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天!我們**慣性的稱之為D日!在65年前的這一天,盟軍與德軍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海上登陸戰斗。時隔18年,一部全景再現、真實描刻那紅色一日的電影展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它就是《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客觀、細膩、真實的從盟軍和德軍兩個角度再現了這對人類歷史起著重大轉折性意義的一天,此片也堪稱世界戰爭紀實類題材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其對戰爭的理解、反思、以及無與倫比的震撼效應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長的一日》也超乎了電影的范疇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當二戰度過了1944年的6月6日後,全世界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