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希特勒演講錄音,已經剪輯下來的,一段就行了,謝謝,滿意的加分。另外求能反應二戰時期德國的背景音樂
1.演講錄音:比較好找的就自己搜索《意志的勝利》吧,解禁了巧運含的第三帝國時期的德國紀錄片。
2.二戰時期德國的背景音樂:
表現德意志第三帝國時期軍人氣概的:《裝甲兵之歌》悄岩、《斯圖卡之歌》、《U艇之歌》、《西部森林》、《旗幟高揚》等等 強推旗幟和裝甲兵。
想表現一下軍中柔情的有比較著名的《莉莉瑪蓮》孝笑,有三個版本,軍隊合唱的雖短,但更有味道。
B. 如何把一段電影的對話,剪切為一段MP3錄音
電影有很多的格式,RM、DVD、AVI、VCD、要想把一段話錄音有很多中方法,他們說的會聲會影是不能編輯網路格式和羨源孝DVD格式的,最好的方法是用裂穗電腦上自帶的錄音小軟體,要不就去網上下一個錄音軟體,其他的方法也有但是很是復雜,還的先轉格式,轉格式又要軟體,要是AVI的還好在剪輯軟兄稿件里一分鍾就搞定。
C. 誰可幫我找到老電影《虎口脫險》的錄音剪輯下載,多謝!
簡介: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轟炸機在執行代號為「鴛鴦茶"的任務中被德軍防空炮火擊中,飛行員們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巴黎的土耳其浴室見面。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其中三位飛行員分別被動物園管理員、油漆匠奧古斯汀和樂隊指揮斯坦尼斯拉斯所救。迫於形勢所逼,油漆匠和指揮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大鬍子中隊長在浴室接頭。在熱情的法國人民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鬥志斗勇,展開了一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修女院嬤嬤和飛行員們乘著滑翔機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法國科羅那影片公司、英國蘭克影片公司出品,美國博偉影片公司、西德托比斯影片公司發行,編劇/導演:傑拉德·奧利,主演:布爾維爾、路易·德·富耐斯,獲獎:1977年德國金銀幕獎
本片深受廣大中國影迷,特別是譯製片影迷的喜愛,也是我最喜歡的五部上譯廠經典譯製片之一。因此,收集這個片子的音像素材也可謂不遺餘力,先後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解說的錄音剪輯、從東視午夜影院錄制的像帶,槍版VCD,口型不準的不知名版D5、金球版D9,口型很準的老全美D5、老全美D9+D5。除了老全美D9+D5作為珍藏外,其他的不是丟了,就是送人了。應上譯廠一位退休譯制導演的囑托,替他買了這張全美新近出品的D5。畫質、音效與老全美D5一樣,對口型方面還是秉承全美一貫的高水準作風,沒有任何差錯。給油漆匠和指揮這對活寶配音的於鼎和尚華,在生活當中也是一對交情甚篤的老搭檔。尤其令我欽佩的是,尚華配這部片子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的高齡了,有些轉場鏡頭很快,連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抓得准,可他的口型依然對得很好,沒有絲毫差池。睹片思人,忠厚善良的於鼎老師已於四年前去世,他一生勤勤懇懇,樂於助人,淡薄名利,職稱不高,臨了還只是個三級演員,令我無限感慨……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翻譯:徐志仁
譯制導演:蘇秀
錄音:李建山
剪輯:張立群、陸敏
主要演員及配音演員:
布爾維爾——奧古斯汀·布維(配音:於鼎)
路易·德·富耐斯——斯坦尼斯拉斯·拉弗(配音:尚華)
克勞迪奧·布魯克——彼得·庫寧漢(配音:施融)
安德麗·帕利斯——嬤嬤瑪麗-奧黛爾(配音:丁建華)
邁克·馬歇爾——艾倫·麥金托什(配音:嚴崇德)
皮埃爾·伯汀——朱麗葉特的外公(配音:周瀚)
貝諾·斯德澤巴赫——阿赫巴赫少校(配音:翁振新)
瑪麗·迪布瓦——朱麗葉特(配音:程曉樺)
特里-托馬斯——中隊長雷金納德(配音:楊文元)
西格哈德·魯普——施特爾馬中尉(配音:戴學廬)
其他:德軍司令/士兵——童自榮,歌劇院地下黨——胡慶漢,歌劇院演員/郵局工作人員——蓋文源,旅店老闆娘——蘇秀,動物園管理員/斗雞眼高炮手——喬榛,德軍軍官——楊成純,趙慎之
片長:1:58:43 分段:24
視頻:16:9
音頻:法語2.0/上譯廠普通話配音2.0(★★★★★)
字幕:中繁/法文(無顯示)/中簡(中文字幕根據上譯廠配音整理)
花絮:無
您喜歡看老電影啊?參考資料是連接地址。
D. 電影錄音剪輯是怎樣製作的
錄音:悉廳
專業的「Cool Edit PRO V2.1簡體中文特別版 」非專業的「 K8錄音」「9158虛擬」「酷我音樂盒」都蘆困可以
製作;
1、PhotoImpression 5和VideoImpression 2 (簡單最好)很容易學會的,去網路里就可找到。 -
[圖片、處理更簡單、多照片工作區域 圖片自動增強與消除紅眼功能 、改進的幻燈片播放器 、功能強大的文字效果:陰影/睜嘩隱紋理填充/漸變填色 、項目製作向導:相簿/日歷 、種類繁多的剪貼畫 、性能優異的列印控制] -
2、Womble MPEG Video Wizard【電影魔方】v4.0.4.112 中文注冊版
[素材剪切、影片編輯、特技處理、字幕創作、效果合成等工作,通過綜合運用影像、聲音、動畫、圖片、文字等素材資料,創作出各種不同用途的多媒體影片。
3、會聲會影9 簡體中文免安裝精簡版
[會聲會影是最簡單好用的DV、HDV影片剪輯,會聲會影10是一套操作最簡單,功能最強悍的DV、HDV影片剪輯。不僅完全符合家庭或個人所需的影片剪輯功能,甚至可以挑戰專業級的影片剪輯。無論是剪輯新手、老手,會聲會影替您完整紀錄生活大小事!]
E. 二戰電影,用丘吉爾講話錄音將德軍小組騙至房內殲滅,後來丘吉爾為他們立碑!
《猛鷹雄風》(The Eagle Has Landed )
F. 二戰經典電影
最震撼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或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或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G. 曾經有一部電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假想二戰時德國遭到核襲擊的情形,因其過於真實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嗎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以上當然是六零年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二戰後,英國政府有過三次公然干預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關於氫彈的報道,一次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還有一次,就是1965年關於彼得·沃金斯的這部電影《戰爭游戲》。該片本受BBC電視台委託而作,原是為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悲劇二十周年,攝制完成後,卻因為其過於真實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和對英國完全無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視為核裁軍運動的宣傳品,從而干預BBC,先是要求大規模刪減,最後乾脆下了軟禁令,導致該片被一向以開明公正而聞名的BBC禁播達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終於露面BBC,人們在它殘酷顯示的人性泯滅面前依然驚得無以復加。四十年後該片DVD問世,雖然滄海桑田的變遷,柏林牆已不復存在,核大戰也已被新的「反恐戰爭」代替,然而觀眾依然能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著導演彼得·沃金斯傳達的人道訊息。沃金斯當年輾轉把該片發行到劇場,竟獲得196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可以想像當年那些反戰人士們免費從大銀幕上看到《戰爭游戲》的時候是何等驚懼悲愴(而幸福)。今天,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仍然到處受到極高的推崇,看過它的人依然說它「非常令人不安」。
編劇-導演-製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國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並深深著迷於紀錄片形式。1960年代輕便型攝影機問世,導致很多國家同時興起紀實電影運動,沃金斯這時已開始把紀錄電影的種種手法運用到虛構片的拍攝中,曾製作了反映英國1746年戰爭的《Culloden》,該片不但以戰爭發生地點的普通人出演當年戰爭中交戰雙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現攝影師去到1746年的戰場對參戰士兵作現場采訪的場面,並處處有意讓人聯想起美軍在越南的情景。到《戰爭游戲》,沃金斯的虛構紀錄片技巧已至爐火純青:爆炸中手持機拍攝的劇烈晃動、現場粗糲的錄音效果、來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鏡頭、軍警不讓拍攝時鏡頭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時故意作出膠片不足拍攝突然中斷的樣子等,加上深入倫敦東區平民階層的真實采訪,和對大量二戰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戰爭游戲》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感與權威性。難怪英國政府嚇得了得,擔心出現廣播劇《世界大戰》引起的那種恐慌騷亂倒是其次,害怕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動搖政府恐怕才是導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紀錄片」,一個是「幻想」一個是「現實」,按常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這部只有四十六分鍾的黑白電影中,兩者完美而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構築出一幅幅完整的細節來展示一旦核戰爆發的種種直接後果,把尚未發生的事情預言般地照實紀錄了下來。從技術數據上說,《戰爭游戲》比你能想像的最硬的科幻還硬。
其實《戰爭游戲》不過呈現了普通人在一場戰爭中可能遭遇的種種情景,而核戰爭不過是將一切放大一萬倍而已:全國大疏散激化起的種族矛盾;食物配給券造成的混亂;買不起足夠沙袋的老婦人焦慮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傳手冊的徒勞。終於第一顆原子彈當空爆炸,一瞬間三十倍於太陽的強光,從四十英里外將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體無完膚,田野中不更事的兒童捂著突然不復存在的眼睛對天呼號。然後才是沖擊波,一對夫婦躲在牆角的桌子底下經受地動山搖。然後六十個英國城市中彈;還有偏離目標航線半路掉到別處的核彈頭。接下來才是兩平方公里的烈火,時速100英里的火焰風暴造成強烈低氣壓,救火的人們被卷進火焰,一個接一個被吸進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僥幸逃過來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風中的麥浪般一茬茬暈死下去,天地昏亂中鏡頭不停翻動,彷彿火焰的風暴隨時會捲走攝影機,彷彿攝影師被飛來的磚頭瓦礫擊中倒下。接著背後的汽車油箱炸開來,一整個家庭在裡面黑乎乎地燃燒。幾天後,由於傷病數量過大而醫葯嚴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殺那些蠕動著的傷員和病人、射殺所有身體燒灼超過三度的尚還活著的人們。一個警察欲開槍又遲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彷彿求得寬恕、再用手扶正將死者的頭顱小心擺好一個恰當的射擊角度……那警察彎腰屈膝的謙卑、那遲疑中的一聲悶響,可是世上最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師跪下為幾個行將被處決的哄搶食物者禱告,而他們又何曾不有無上的尊嚴,但願他們的死,真的能為活著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和平安寧……一個驚魂未消的社區負責人瞪著無比大的眼睛對鏡頭說,德累斯頓轟炸之後,德國人靠戒指上的銘刻來辨識死者身份,我們這里也作了同樣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鏡頭跟過去,是街邊上攢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為烏有的人們,真的留下了什麼的愛的誓言,給那些同樣化為烏有的親人,等待有朝一日烏有的認領?
為了減弱電影的沖擊力、舒緩觀眾的緊張、讓他們不要誤以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電影的畫外音解說中不斷穿插虛擬語氣的句子,把觀眾從恐怖中暫時解救出來:「如果真的核打擊來臨,這就是將會發生的情況」「這就是核戰爭的面貌」「這就是核戰爭」「很可能,就是這樣」。而更大的恐怖在於,那些駭人聽聞的慘烈,不是虛擬語氣中的即將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發生,只是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換了個理由。事實上很多場面的布景、畫面構圖、人物化妝造型等都直接來自德累斯頓、達姆斯達特、漢堡等大城市的二戰轟炸記錄和廣島長崎被炸之後的圖片。片末,當鏡頭游移在那些身體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毀的孩子們的臉上,沃金斯一個字、一個字地宣讀: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葯,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我們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觀眾發射出致命的最後一槍,那決定性的子彈正中觀眾的眉心,伴隨字幕滾動的《平安夜》歌聲,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義:神在哪裡、愛在哪裡、和平在哪裡、希望在哪裡……如果你不信神,我們或者這么問吧:當一場核轟炸降臨之際,你打算花多少錢來購買防輻射的沙包、構築你家的地下掩體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單演示了戰爭的殘酷,更不斷插進有真實來源的政客、教主、科學家的種種言詞,並引述政府檔案文件的說法,使得核戰略威懾理論顯示出自我欺騙的幼稚與無力,更顯示出政府欺騙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備的、厚厚的各種官樣文書、應對措施、反擊計劃、第二輪反擊……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和他們的官僚政客們在弄權間隙的悠閑中把玩的文字游戲,而電影卻將特寫鏡頭對准普通人,對准肯特郡和倫敦的平民,沒有什麼偉人牛人的雄韜偉略,沒有全景式的抒情議論,沒有什麼「國家」「民族」「正義」這些抽象的美麗,而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生命,一個一個受難的肉體和靈魂。那些抽象的東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沒有蘑菇雲的核戰爭。我是說,<<沒有蘑菇雲可供欣賞。《戰爭游戲》是誰的游戲?
1985年當《戰爭游戲》終於浮出水面,在BBC與之同映的,還有另外一部近兩小時的彩色虛構故事片《Threads》, 類似的大悲劇內容,更戲劇化的人物命運處理,更全面細致的災難描寫,在1985年同樣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過沖擊力已不如當年的《戰爭游戲》那強大的黑白視覺語言了。
核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它留給我們幾代人的創傷依然還在上演著人間悲劇。在中國,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許今天還能找到一兩個沒有變成地下商城的廢棄防空洞吧?還有那些建在山溝里的工廠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們為超女流淚的間隙,在下一個什麼危機到來之前,就讓我們權且感謝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的全世界的領袖精英們吧,至少沒有哪個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鈕
H. 海戰電影聖典——《從海底出擊》
在DVD時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熱捧的海戰片《特種任務》,一時風頭無兩。我也好奇地查閱資料,哦,原來還有個名字叫《從海底出擊》,趕緊買來碟欣賞。看著看著就覺得眼熟,直看到那個嘲笑命運的結局時才猛然想起,原來自己十幾年前就在大院的閉路電視里看過。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麼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從此我特體諒那些喜歡《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歡《細細的紅線》,喜歡《U-571》而不喜歡本片的影(too)迷(young)。
《從海底出擊》根據作家洛塔爾·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二戰時期的布赫海姆是隨軍記者,他於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潛艇生活了數周,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獵殺荷蘭商船,也見證了U-96和U-572在暴風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將這次經歷整理成報告文學《海洋中的獵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戰結束後,他致力於海戰研究,積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傳體小說《船》(Das Boot),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圖集《 潛艇戰》(U-Boat Krieg,1976)和幾部中短篇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1977年的時候,他想把《船》改編成電影,找了幾位美國電影人洽談都不滿意,最後與本土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從海底出擊》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影片總造價為3200萬德國馬克(約合1850萬美元),由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投拍。預算中的大頭都用在了打造潛艇模型。現存唯一一艘IXC型潛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SI),彼得森參照它製作了兩艘VIIC型潛艇的全尺寸模型(長67米),一艘是帶有引擎的空殼艇,用於出港返港的的拍攝,後來在片尾空襲戲中被炸毀;另一艘按照原始圖紙完全復制了內部管道和機械設備,放在攝影棚內拍攝。
另外還製作了長度分別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長的模型用於海面行駛和下潛時的拍攝,主要拍攝地在黑利戈蘭島(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製片廠後面一個15x13x3.5m的水池中,通過液壓平台可傾斜45度,也能大力搖晃,以模擬遭受深水炸彈的攻擊,潛水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一部分操控,不過有位潛水員幹了三天就辭職了,因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暈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於遠景和海戰的拍攝。
彼得森對U型艇的結構非常著迷,盡力還原潛艇上的每一處細節。他說「模型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二戰U型艇上使用的那種真正的復製品」。布赫海姆的《 潛艇戰》圖集成為打造潛艇模型內外和重現潛艇兵生活的無價之寶,205張承載著歷史之重的珍貴照片被張貼在攝影棚中,替代了拍攝電影常見的故事板,美工依據這些照片布置了艇艙的內部場景。
U-96真正的艇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駕駛漢斯·喬希姆·克魯格(Hans-Joachim Krug)被請來擔任軍事顧問,為劇組提供諸多艇內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戰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演員的外貌盡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們理發剃須曬太陽,影片遵照故事線拍攝,讓攝影機記錄下演員胡須、頭發的生長和他們日漸蒼白的臉。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員一樣,四十餘名演職人員接受了如何在狹窄的艇艙快速移動的強化訓練,在潛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數月。本來攝影棚內的模型為了方便拍攝外壁是可以移開的,但彼得森希望讓演員真正感受到二戰潛艇兵在那種幽閉環境中難以忍受的生活狀態,堅持在艇艙的實際范圍內拍攝。
這些演員在拍攝期間都熟練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專業技能,比如扮演導航員的演員可以非常專業的使用六分儀測量經緯度。拍攝中也會出現意外:在U-96遭遇暴風雨的一場戲中,演員揚·費德(Jan Fedder,飾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從艦橋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員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攝影機仍在工作,彼得森沒有意識到出了狀況,他大聲回應:好主意,我們再拍一次!不過揚·費德摔成腦震盪還斷了幾根肋骨,顯然不能再拍了。
攝影師喬斯特·瓦卡諾(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攝增強了狹窄空間內的真實感和動感,呈現出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並放大了整部電影的張力,這種真實感很多是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或未經設計的、演員本能的反應來實現的。影片拍攝的時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攝影機穩定器),為了在U型艇上獲得穩定的快速跟拍鏡頭,瓦卡諾專門設計定製了一台阿萊弗萊克斯(Arriflex)攝影機,並和他父親共同研發了一套陀螺儀系統,使攝影機在穿過艇艙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即便如此,當他不得不使用攝影機的觀景窗時,仍然需要戴好頭盔,因為會經常碰頭。
作曲家克勞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為影片譜寫出具有瓦格納風格的旋律,無論是伴隨著U-96在大西洋游弋還是遍體鱗傷地返航,都表現得格外悲壯與激昂,讓觀眾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他特意將「呯」「呯」「呯」的聲音融入到配樂中,即使對潛艇戰一無所知的人也會知道,「呯」的聲音意味著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潛艇被發現!
U型艇的船員大多是渴望冒險的年輕人,他們被納粹強大的戰爭宣傳所吸引,准備挑戰殘酷的大自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一開始他們沒有戰斗經驗,尚未了解戰爭的恐怖,他們表現得既不寂寞也不絕望,會為擊沉敵艦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暴風雨、飛機轟炸、軍艦追逐、深水炸彈的洗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海底戰爭的煉獄中,選擇是嚴峻的: 要麼存活,要麼滅亡——在海底,沒有傷員 。
穿越英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全片的高潮戲,U-96被戰斗機、驅逐艦重創後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壓使艙壁變形,海水倒灌,設備失靈,動力衰竭,船員們經歷16小時的漫長等待,氧氣即將耗盡,眼中充滿絕望。彼德森說:「我對影片的願景始終是展示戰爭的悲慘和可怕,並將精彩的故事和快節奏的動作場面相結合,將觀眾帶入到這些年輕士兵的體驗中」。而這個段落,則讓觀眾充分體驗到「當獵人淪為獵物時」(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懼。
二戰時期U-96的基地其實在法國聖納澤爾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時發現該港口早已乾涸,於是劇組改在拉羅謝爾港(La Rochelle)潛艇基地實地拍攝。有趣的是,當劇組再次抵達拉羅謝爾拍攝最後一場轟炸戲時,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殼模型,原來它被製片廠租給斯皮爾伯格拍攝《奪寶奇兵》去了。幾周後,已經破舊不堪的模型還給了劇組,還得劇組自己來修復。
《從海底出擊》籌備用了三年,製作耗時兩年(1979-1981)。彼得森說:「光拍攝就用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又用了一年,挺煩人的。但是隨著花費的時間越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將會收獲令人贊嘆不已的畫面」。最終,經過全體劇組成員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冷峻自省的戰爭片問世。
不過,製片方對於長達5小時(300分鍾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為90分鍾(一般電影的標准片長)。彼德森據理力爭,最終達成一致——剪輯為149分鍾的劇場版用於公映,並送去參加1982年的洛杉磯電影節;而5小時的原始未刪減版於1985年在西德電視台以6集電視劇的形式播出。
洛杉磯電影節放映《從海底出擊》前,製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戰中的敵對國觀眾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在洛杉磯這個擁有大批猶太人的城市。隨著片頭出現文字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四萬名軍人中,有三萬人葬身海底……」,觀眾席傳來一片噓聲和叫好聲。不過等到影片放映結束,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全場沉默好一陣才爆發出掌聲,觀眾被片中寫實的影像和對戰爭的反思所震撼,他們起立鼓掌,向這部前所未見的戰爭影片和德國影人表達敬意。《從海底出擊》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發行的最成功的外語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隨後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等六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聯邦德國電影銀片帶獎。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成為第一個憑借德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人,好萊塢從此為他敞開大門。
這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Karl Doenitz,後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發明的一種以小搏大的戰術,組建潛艇群襲擊同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其作戰方式是劃分多個作戰海域,每個區域布置數艘潛艇(3、4艘到20艘不等)進行巡航偵察,一旦發現盟軍大型船隻,「狼頭」潛艇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喚區域內和附近區域的潛艇向目標靠攏,一般是在晚上集體浮出水面進行炮擊(U型艇多裝有小口徑甲板炮,以節省魚雷)或直接魚雷攻擊,給予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狼群」戰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戰期間共擊沉同盟國2882艘商船,擊沉6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等149艘軍艦;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38艘商船,同盟國船隊因此損失巨大。當時英國人談狼色變,丘吉爾戰後談及潛艇戰時仍然心有餘悸:「戰爭中,我唯一感到的擔憂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們來說,潛艇的攻擊是最具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初期海上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卻在德國潛艇面前顏面盡失,海上四處游弋的U型艇不斷收割著獵物,盟軍運輸線遭受重創。「狼群」戰術打造出不少像奧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個月內擊沉47艘船,累計274,333噸)、沃爾夫岡·魯斯(Wolfgang Luth,擊沉46艘船,累計225,204噸)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擊沉36艘船,累計198.658噸)這樣的王牌潛艇指揮官。
潛艇部隊的驕人戰績讓德國百姓備受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志《信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新聞記錄片里也常有報道。另外,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工資與其他軍種同軍階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區別在於一些特殊津貼,所有這些補助加起來基本等同於基本工資的兩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質量的特殊訓練使得有才能的艇員可以獲得快速提升,戰時的人員損失也能很快得以補充,而軍銜的提升則帶來更豐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
U-96 ,於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執行過11次巡航偵查任務,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擔任艇長。威倫布魯克指揮U-96共擊沉25艘船(累計179,212噸),榮獲鐵十字勛章和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在十大王牌潛艇指揮官中排名第六。
潛艇內部環境封閉潮濕,動力和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高溫會在潛艇內部積聚至50攝氏度,高溫加上高濕度,使得船員的衣物經常處於潮乎乎的狀態。新鮮食品也很容易腐爛發霉,比如說麵包在一、兩周後就會長滿白毛,被船員戲稱為「兔子」。但總的說來,潛艇部隊的飲食水平較其他作戰部隊確實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數周的潛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悶,娛樂活動只有打牌或讀書。狹窄密閉的環境中柴油機產生的煙氣、腐爛變質的食物、廁所里的臭味和艇員身上的汗臭摻雜在一起令人無法忍受。最惡劣的工作環境莫過於主柴油機艙,U型艇普遍裝有兩台長達6米的柴油機引擎,柴油機工作時的噪音讓人發瘋,很多長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員都患有嚴重的聽力損傷、失眠和厭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3年,隨著同盟國護航艦只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偵查搜索技術不斷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再加上盟軍破解英格瑪密碼掌握了德軍潛艇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到1943年3月後,德國潛艇部隊的進攻勢頭被成功遏制,盟軍開始主動尋求戰機,U型艇的戰果在減少,戰損卻大幅攀升,曾經的捕獵者淪為獵物。
1943年5月,德國有41艘潛艇沉沒,鄧尼茨的兒子也在這個月里的一次戰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潛艇部隊,德國的潛艇戰完全喪失優勢。鄧尼茨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盡管大勢已去,但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卻一直苟延殘喘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真實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結束第11次巡航任務後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間總共擊沉27艘艦船(累計181,206噸),擊傷4艘(累計33,043噸)。在剩下的戰爭歲月中它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於1945年2月15日在德國威廉港退役,一個半月後,即3月30日當美國第八航空隊轟炸威廉港時,U-96在港內沉沒,殘骸在戰後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國海軍擁有57艘潛艇。
2 、從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海軍新服役的潛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國船廠新造的,10艘是從敵軍繳獲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國潛艇中,有863艘曾到過前線經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戰斗航行。
4 、在戰斗航行中潛艇共損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敵艦擊沉,20艘損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損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內因空襲和觸電共損失81艘潛艇,另有42艘因事故損失。
6 、在撤離海外基地和戰爭結束時有215艘潛艇由艇員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國撈起)。戰爭期間38艘潛艇因無法使用或陳舊而退役。11艘潛艇受傷後移交給外國海軍或被囚於外國港口。153艘潛艇在戰爭結束時被運到英國或同盟國港口。
7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累計14,408,422總噸位;擊傷264艘商船,累計1,989,703總噸位。
I. 影史上最精彩的22部二戰電影
1《男人們的大和》
豆瓣 評分 7.0
《男人們的大和》是一部由佐藤純彌執導,松山健一、中村獅童、反町隆史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05年12日17日在日本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艦上三千餘名年輕士兵與親人生離死別,與戰艦同歸於盡的悲慘往事。2007年,松山健一憑借該片獲得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
2《浴血華沙》
豆瓣 評分 7.5
《浴血華沙》是由揚·科馬薩執導, Józef Pawlowski、Zofia Wichlacz等主演的一部 劇情類型的電影。該片於 2014年7月30日波蘭上映。影片講述了沙起義戰斗中最為勇敢的組織之一。他們見證了犧牲精神和英雄氣概,也看見了殘忍、背叛與謀殺的故事。
3《模仿 游戲 》
豆瓣 評分 8.7
《模仿 游戲 》是一部由莫騰·泰杜姆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凱拉·奈特莉、馬修·古迪等主演的傳記、劇情、驚悚電影,於2015年7月2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計算機天才艾倫·圖靈的傳奇一生,作為一位偉大的英國數學家及邏輯學家,圖靈曾在二戰期間破解德國著名的密碼Enigma,被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的故事。2015年,格拉漢姆·摩爾憑借該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4《偷書賊》
豆瓣 評分7.9
《偷書賊》由布萊恩·派西維爾執導的劇情片,傑弗里·拉什 、 艾米麗·沃森、索菲·內利瑟領銜主演。影片改編自澳洲作家Markus Zusak的同名暢銷小說,於2013年11月8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喜歡書並且偷書的「偷書賊」莉賽爾的故事
5《永遠的0》
豆瓣 評分7.5
《永遠的0》是由山崎貴執導,岡田准一,井上真央,三浦春馬,濱田岳岡等聯袂主演的一部日本戰爭劇情片。該影片於2013年12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於2015年在第3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中榮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大獎。
6《日本最長的一天》
豆瓣 評分6.7
《日本最長的一天》是一部由原田真人執導,役所廣司、本木雅弘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二戰史上日本本土的最後一天發生的故事。2016年,本木雅弘憑借該片獲得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7《開戰日》
豆瓣 評分7.5
《開戰日》是一部由Roni Ezra執導, 喬汗 ·菲利普·阿斯巴克、拉斯·米克爾森主演的戰爭類型電影。於2015年03月12日在丹麥上映。影片講述在1940年4月9日,德國軍隊穿過國界進入丹麥境內。丹麥日德蘭島的自行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是最先抵禦德軍進攻的丹麥部隊,在與德國軍隊實力懸殊極大情況下,不得不選擇撤退守城,最終淪陷政府投降的故事。
8《格爾尼卡》
豆瓣 評分6.2
9《希特勒:惡魔的復活》
豆瓣 評分7.4
分別是1-2部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一般指希特勒:惡魔的復活。
講述奧利地海關官員和其第二個妻子,也是其侄女的兒子希特勒從小到1932年掌權期間的故事。大概3個小時的片長,分為上下兩篇。1889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0《朗讀者》
豆瓣 評分8.6
導演:斯蒂芬·道德利獲獎信息(26項獲獎和47項提名)2009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尤西獎 (2018)獲得:最佳音效設計、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化妝設計、人民選擇獎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Jussi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
11《無名戰士》
豆瓣 評分7.8
劇情簡介:1941年6月:被困在兩個專制政權之間,芬蘭別無選擇,只能與納粹德國結盟對抗其傳統敵人——盡管它始終設法保持民主。在二戰中幾乎無人知曉,一場反對蘇聯佔領的殘酷戰爭發生在遙遠的北方。當一個芬蘭步兵單位的士兵穿過卡累利阿的森林,奪回在1939年冬季戰爭中輸給俄羅斯的領土時,他們每個人都很快意識到戰爭的恐怖和無意義。除了他們的軍官,他們更關心勛章和個人榮譽,而不是他們的士兵的生命。一群不同的男人,都不認同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彼此和共同的事業——然而,他們因彼此之間和他們所愛的人之間日益增長的友情而變得更加強大。在巨大的個人犧牲和長期的戰壕戰爭之後,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以1944年9月的停火告終。
尤西獎 (2018)
獲得:最佳音效設計、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化妝設計、人民選擇獎
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Jussi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
12《諾曼底大風暴》
豆瓣 評分7.7
2004美國 歷史 戰爭,關於的二戰電影。
本片記錄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90天緊張的作戰准備,同時描繪了點射的最高指揮官-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面對眾多分歧、困難極大的情況下,如何排除各種不利因素,指揮若定,最終取得勝利的情節。這場戰役也使他名揚四海,載入史冊。美國2004年羅伯特哈蒙執導的電視電影,老牌影星湯姆塞立克(《三個奶爸一個娃》)主演。他在片中表現不俗,影片並非以大場面的動作為追求,而是把鏡頭對准戰役雙方的指揮部,刻畫人物細致,不失為二戰電影 嘉作 。
13《掠奪者》
豆瓣 評分暫無
該片是1965-01-01上映,有一定年代了。
劇情簡介 : 二戰中,菲律賓群島上還有最後一批游擊隊員堅守本土,與日軍作戰。一隊日軍奉命尋找埋藏的金子,佔領島嶼,折磨包括修女在內的島上居民。為了搶奪金子,保衛國土,英勇的游擊隊員與日軍及內部欲私吞財寶的叛徒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14《漢娜的戰爭》
豆瓣 評分 7.8
1988美國傳記/戰爭
導演:米納罕·戈蘭
主演:艾倫·伯斯汀/瑪魯施卡·迪特馬斯/安東尼·安德魯斯/唐納德·普利森斯
15《白色嚴冬》
豆瓣 評分 8.4
《白色嚴冬》是一部由彼特·納斯執導,魯伯特·格林特、大衛·克勞斯、斯蒂格·亨里克·霍夫等主演的劇情類型電影,於2012年3月9日在挪威上映。影片講述了因飛機墜落而被困於白色荒漠之中的兩位英軍士兵、三位德軍士兵之間從敵人到朋友的故事。
16《驕傲歡呼》
豆瓣 評分 7.7
許多二戰影片故事主要圍繞在那些戰斗英雄上面,描寫戰爭中的女性題材相對較少,被廣泛認知的就是那部由葛麗亞·嘉遜主演的經典影片《忠勇之家》。本片《驕傲歡呼》就把視角對准了二戰中那些與軍人並肩作戰的護士們;故事發生在1941年12月,一群美國護士從舊金山調到夏威夷,因為珍珠港 時間 的發生使他們改變航線,來到了菲律賓的巴丹,一路上那些年輕的護士們遭遇了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友情與愛情的相互交錯,同時也抵禦了敵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譜寫了一出可歌可泣,盪起回腸的英雄贊歌!**影片曾獲得奧斯卡四項電影大獎提名
17《女士及眾生相》
豆瓣 評分 無
1977法國愛情/戰爭 導演:亞歷山大·佩特羅維奇 主演:羅密·施奈德
18《嚴密監視的列車》
豆瓣 評分 8.2
《嚴密監視的列車》是由傑里·閔采爾執導, 伏拉基米爾 ·布勞德斯基、耶里·柯達特、傑里·閔采爾、Vladimr Valenta等主演的電影,於1966年11月18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上映。[1]影片講述了車站見習員米羅,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女友瑪莎,當兩人有進一步的親密關系時,米羅才發現自己有早泄的問題,他傷心欲絕地來到小旅館決定用割腕了結自己的生命。車站調派員胡比克,是個風流的多情種,經常利用值夜班的空檔,與女人在站長室里胡搞瞎搞。此時是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末期,胡比克與自殺未遂的米羅密謀,決定在第二天早上,炸毀將會通過車站的德軍運送軍火的火車…… 該片於1968年獲得第4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無恥混蛋》
豆瓣 評分 8.6
《無恥混蛋》是一部由昆汀·塔倫蒂諾、伊萊·羅斯聯合執導,布拉德·皮特、梅拉尼·羅蘭、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9年8月2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在二戰期間,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原本將要被處以死刑,但是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政策,他們被允許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去執行一項代號為「基諾行動」危險任務的故事。2010年,該片獲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獎、第36屆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獎、第36屆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獨立電影獎;克里斯托弗·瓦爾茲憑借該片獲得第8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獎、第67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和第6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
20《鐵皮鼓》
豆瓣 評分 8.3
《鐵皮鼓》是由沃爾克·施隆多夫執導,大衛·本奈特、馬里奧·阿多夫、安吉拉·溫科勒、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等主演的電影,於1979年5月3日在西德上映。[1]影片講述了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惡,決心拒絕長大,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個人反抗史。該片於1980年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21《希望與反抗》
豆瓣 評分 8.0
1943年2月,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呈現出膠著態勢。在慕尼黑,地下反戰組織白玫瑰的成員們正在加緊印發傳單,其中索菲(Julia Jentsch 飾)與漢斯姐弟兩人為響應不久前女學生們的行動,計劃將傳單散發到大學校園內,兩人冒著極大風險進入學校,在散發完畢時不幸被捕。蓋世太保摩爾負責審訊索菲,姐弟倆按照事先商定的串詞,拒絕承認自己與反戰傳單有關,並幾乎可以無罪釋放,但納粹的搜查發現了新的線索,形勢急轉直下,索菲開始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以掩護同伴們,經過反復的交鋒,摩爾開始對這位堅定的女青年產生了些許理解和同情,但等待索菲的,終究是一場封閉的不公平審判……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獲2005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多項褒獎
22《血戰阿拉曼》
豆瓣 評分 7.6
電影,背景是發生在二戰期間北非的阿拉曼戰役,是一場舉世聞名的坦克大戰,其戰爭場面宏偉開闊、氣勢波瀾磅礴、戰略捭闔縱橫、戰術波詭雲密。而由斯皮爾伯格親自監制、恩佐.蒙特里尼編劇執導的影片《血戰阿拉曼》,從一名義大利士兵的角度對這場經典戰役做出了獨到的解構。再現了戰場上的血腥殘酷、雙方最高指揮官的戰術交鋒、以及淹沒在黃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種種人性……殺戮、友誼、信仰、背叛、愛情、生命、忠義、和平充斥在影片中,令人不禁動容。
J. 問一部二戰海戰電影名字
墨菲的戰爭——Murphy's War (1971)
公映名:特殊的戰爭
這是一部反戰的影片,也是一部反映人性的電影。
一個人的戰爭——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前夕。在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河三角灣,一艘武裝的英國商船「凱爾」號,被一艘德軍潛艇擊沉。德國法西斯分子十分殘惡地對跳海或爬上小船的英國船員瘋狂掃射,除航空機械師摩菲倖免外,其他船員全部罹難。身體健壯的摩菲游出了危險區,被一個叫路易的法國人和當地村民所救。在女醫生海登的精心治療下,摩菲很快恢復了健康。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找到那艘潛艇並消滅它,為死難的同胞報仇。沒過多久,村民又救了一位身負重傷的英國飛行員埃利斯。摩菲和他認識,他要求摩菲找到他那架燒壞了的飛機並修好它。
海登醫生那裡有一架電台。由於她發出的為摩菲與外界聯系的電報被德潛艇截獲,德軍上尉艇長勞克施便率領士兵上岸到村中進行搜查。結果,英國飛行員被他們發現並槍殺,電台也被他們炸毀了。摩菲找到了埃利斯的那架飛機,與路易一起修好了它,飛機終於飛上了天空,沿著河道飛行,去尋找那艘潛艇。當摩菲發現了偽裝隱蔽下的潛艇時,潛艇也發現了這架來歷不明的飛機。
這次偵察試飛很成功。摩菲與路易找來了玻璃瓶、火葯、汽油等物品,製造了土炸彈。他不顧海登醫生的勸阻,駕駛載著土炸彈的飛機第二次起飛了,准備去炸毀那艘潛艇。他還是沿著河道飛行,估計離目標不太遠時,燃著了用來點燃炸彈導火線的香煙。潛艇很快發現了摩菲的飛機,立即進入戰斗准備,機槍槍口一直在追逐著飛機。當飛機飛臨潛艇上空時,上尉一聲令下,密集的火力向飛機射去。摩菲全然不顧,一個盤旋向潛艇俯沖飛來,他抓住時機投下了掛在機翼下的土炸彈。炸彈爆炸了,潛艇附近冒起了濃煙,燃起了大火。
雖然飛機中了彈,摩菲的一條肋骨也受了傷,但很高興,他滿以為潛艇被他炸沉了。然而。潛艇依舊停泊在河中。這次的突然襲擊,遭來了德潛艇的公開報復。潛艇上的機槍面對岸邊的那架飛機、岸上的村民及建築物掃射。飛機中彈爆炸燒毀了,一些村民受傷……接著,一批敵軍在上尉率領下竄上岸來進行搜捕。摩菲與路易各自巧妙地躲藏起來。德軍新的暴行,激起了摩菲復仇的決心,他要與潛艇決一死戰。他與路易駕起駁船向潛艇的方向沖去。這時,收音機里傳出了德國宣布投降的消息。摩菲沒有聽完,便砸毀了收音機,繼續駕船前進。海登醫生聽到廣播以後,乘小船來追趕摩菲,告訴他戰爭結束了,要他停止行動,但摩菲全不理會繼續快速前進。
這時,潛艇上的德軍正在艇上照像,他們也收聽到了廣播。由遠而近的駁船馬達聲使他們注視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摩菲的駁船駛來了,德軍上尉用話筒對駁船高喊:「戰爭結束了!德國投降了!」摩菲嘴裡說道:「你們的戰爭,不是我的!」駁船全速前進。勞克施上尉見勢不妙下令射擊,機槍子彈向駁船飛瀉而來,但摩菲駕駛著船繼續向潛艇駛近。上尉急忙命令發射魚雷,一顆長長的魚雷直奔駁船而來,摩菲立即一個急轉舵,魚雷緊挨駁船邊緣向河岸方向奔去。摩菲象瘋了一樣,駕船向潛艇撞去,德軍上尉命令潛艇緊急下潛。當駁船撲過來時,潛艇剛剛潛入水底,摩菲惋惜地說:「錯過了!差三尺!」
摩菲監視著水下的潛艇。突然,他倆發現水裡向上翻滾著水花,摩菲興奮地告訴路易潛艇擱淺了。他把船向岸邊方向開去,他跳下船走向岸邊,讓路易放鬆船上吊車的纜繩,把纜繩拴在擱淺在河岸的魚雷的尾部。此時,路易看出此行凶多吉少,竟不顧摩菲的勸告,毅然離去。摩菲並不灰心,更加強了復仇的決心,他只好自己一人,回到船上,把魚雷高高吊掛在船頭。當他把駁船開回潛艇潛入的地方時,水面一片平靜,不知潛艇在哪個地方。摩菲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水面,突然幾個氣泡冒了出來,知道了潛艇的位置。摩菲迅速調動駁船的位置,讓魚雷對准潛艇,猛地松開纜繩,魚雷霍地鑽入水中。一聲巨響,魚雷爆炸了,德軍潛艇被炸毀,潛艇里的德軍官兵全部葬身水底。摩菲被倒塌的吊車鐵架壓住動彈不了,也在這場特殊的戰爭中獻出了生命。
出品:英國海姆戴爾公司
導演:彼得·耶茨
主演:彼得·奧圖爾、希安·菲利浦斯、菲利普·諾瓦雷、豪斯特·詹森
譯制:長春電影製片廠
翻譯:潘耀華 譯制導演:肖南
錄音:邢國昌 剪輯:丁淑賢
配音:陳光庭、孫敖、向雋殊、陳汝斌、徐雁、鄭萬玉、高風新、劉柏弘
品牌:麒麟
編號:Q-1946
格式:DVD-9
片基:柯式印刷無碼金色片基
數量:單碟
容量:5.17 GB
配置:澳4+長春國語
視頻:PAL 16:9
時間:1小時41分39秒
分段:9
音軌:英語DD2.0-224Kbps/長春國語DD2.0-192Kbps
字幕:中文繁體/中文簡體
花絮: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