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二戰時日軍兵科章的糾謬與正訛
關於日軍的兵科章,前邊已經說過,這里再簡要重復一下。所謂兵科章,就是兵種符號。符號的表現方式,在昭五式軍服時,是用領章來表現。領章的樣式,是燕尾形,日本人稱作「鍬形兵科章」。這說法也很形象,它的確很像古代的鐵鍬。請看下圖:
上圖是一名步兵准尉的昭五式軍服,其紅色的領章代表他步兵的兵種。
到了九八式軍服執行後,領章已經被用來表現軍銜,兵科章便被移到了右胸部,是用一種「M」形的東西表現,根據形狀,也被稱作「山形兵科章」。如圖:
上圖是一名騎兵少佐的軍服,右胸部的綠色「M」形兵科章表示他是一名騎兵。
至於各兵種如何區分,按當時國際上多數軍隊的慣例,日本陸軍也是用顏色。其表現不同兵種的顏色如下圖:
上圖是規定於明治38年(1905年)7月11日的兵種色。後來兵種又有增加,兵種色也有微調,但變動不大,尤其幾大主要兵種,步、騎、炮、工、輜等,則始終沒變。
關於兵科章,必須特別強調兩點:
其陵告基一,1940年8月之後,戰斗兵種是沒有兵科章的。
不知出於怎樣的考慮,到了1940年8月1日,日軍宣布,在戰斗兵種和戰斗支援兵種中,兵科章廢除友則,只在勤務支援單位,如法務、技術、醫務等仍然保留兵科章。如今電影、電視劇表現的多數都是步兵,而包括步兵在內的步騎炮工輜等五大兵種,從此以後,就不能再從軍服上進行區分。也就是說,至少在步騎炮工輜等主要兵種的九八式軍服上,那種「山形兵科章」從這時起,也就不復存在了。到了三式軍服採用時期,陸軍的軍服也同樣不再有兵科章。有些影片中,表現鬼子身穿三式軍服,卻佩戴九八式「山形兵科章」,是明顯硬傷。
比如:
從上圖那少將和中佐的軍銜章上看,這應該是1943年後實行的三式軍服,這張劇照錯就錯在,三式軍服採用時,山形兵科章早已取消,而且即使沒有取消,少將也無需佩戴兵科章。
其二,沒能流行起來的領章鑲邊兵科章。
自從山形兵科章取消後,不知起於何時,在某些部隊中曾經使用過一種變通的措施來區分不同的兵種,即在三式軍銜領章的下沿,鑲接一窄條,窄條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兵種。即如下圖:
上圖是中尉的三式領章,下邊沿鑲以黃色窄條,表示這是一名炮兵中尉。
上圖的少尉領章下邊沿鑲以綠色窄條,表示這是一名騎兵少尉(用肉眼單單從顏色上不易分辨,或許是獸醫部少尉)。
在1940年8月以後,日軍兵制上沒有這樣的兵科章,但事實上又有不同,在極小的范圍並在極短的時間段內,的確有些部隊用這窄窄的有色小條鑲在軍銜領章上,用以區分不同的兵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筆者留意多年也沒能找到確切的說法,還望有識者補充。
不管怎麼說,這種在軍銜領章上鑲以兵種色的做法有是有,但極罕見,沒能普及開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其三,將級軍官是沒有兵科章的。
和絕大多數軍隊一樣,日軍少將以上的高級軍官,也從來是不區分兵種的。昭五式軍服時如此,九八式軍服時同樣如此。也就是說,著昭五式軍服時,將級軍尺謹官沒有領章;著九八式軍服時,將級軍官沒有山形兵科章。
請看下圖,這是日軍中將田中靜壹的照片,他的領子上就沒有用於表現兵種的領章。
再看同一個人大佐時與少將時兩幀照片的對比:
這是同一個人阿南惟幾,左邊是步兵大佐時的著裝,衣領上是有領章的,雖然因系黑白照片看不出顏色,但領章是有的。右邊是晉升陸軍少將後的著裝,衣領上就什麼也沒有了。
有心的網友可以去查一下日軍的歷史老照片,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將級軍官佩兵科章的,你若能查到一個,我就能讓太陽從西邊出來。
和當時絕大多數國家的軍隊一樣,日軍在稱呼某個佐尉官時,其軍銜前邊是必須要有兵種前綴的,比如步兵大佐、騎兵少佐、炮兵中尉等,而絕不允許冠以軍種名稱,比如陸軍少尉、陸軍中佐等,那是不允許的。但對於將官,因不再區分兵種,稱呼他們的軍銜就只能冠以軍種,比如陸軍少將、海軍大將等,而不能出現步兵上將、騎兵少將之類。當然,蘇聯等極少數國家的軍隊是個例外。
為什麼將級軍官在多數國家軍隊中不再區分兵種,是因為達到這一階級後,其所帶部隊往往是諸兵種合成單位,步、騎、炮、工、輜等各兵種都有,他就不再是單一兵種的指揮員了。
在這方面,影視中的穿幫十分的嚴重。比如:
上圖是著名主旋律影片《太行山上》劇照。身為中將的阿部規秀佩步兵兵種符號,就錯了。
上圖是歷史上的阿部,衣領上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有了就不對了。
再看下面這張著名的電影劇照:
上圖是被太多的網民推崇的不要不要的著名影片《血戰台兒庄》的劇照,作為中將的嘰谷師團長也佩戴著佐尉官才有的步兵兵科章。這當然是硬傷,是穿幫。身為中將師團長,佩戴步兵兵科章,成何體統?
再看下面這部不知名的電視劇:
上圖這樣的裝扮同樣是大錯。錯在著九八式軍服之將級軍官不該配有表現兵種的山形兵科章。
我特別留意了這些年拍攝的影視作品,除了上面舉的,像什麼《決戰江橋》《東北抗日聯軍》《百團大戰》等,神劇不算,光說這些年的抗戰正劇,在網上搜了半天,竟然沒能找到一個正確的。
㈡ 我喜歡看二戰影片,特別是美國和德國打的影片。我想請問德國軍銜,是怎樣區分那黨衛軍和國防軍的軍銜不
軍銜是一樣的,軍銜等級略有不同,只是稱呼的時候加上軍種,例如:黨衛軍霍夫曼少校,陸軍加來爾中尉,空軍元帥加林等等.
到1945年戰敗前,德國武裝部隊的軍銜區分為陸軍、空軍、海軍、武裝黨衛隊和憲兵,黨衛隊銜級單獨設置。其中陸軍軍銜中另設總參勤務軍銜,在海軍中又分為海上部隊軍銜、海岸部隊軍銜。同時軍政官、技術官、女軍人另設有專門的級別(軍銜)稱謂。為便於讀者對各種軍銜、銜稱作橫向比較,筆者在每一稱號後均附編號,以「元首」為始,其他類推。
一、陸軍軍銜:
最高統帥——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1);
元帥——陸軍元帥(3);
將官——大將(4)、兵種上將(5)(分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裝甲擲彈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種)、中將(6)、少將(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級上士(15)、二級上士(16)、中士(18);
軍士——一級下士(19)、二級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滿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級。(另有一說:1944年增設大尉軍銜,未證實。)
總參勤務軍官軍銜設:總參勤務上校(9)、總參勤務中校(10)、總參勤務少校(11)、總參勤務上尉(12)等2等4級。總參勤務軍官的待遇、晉升等方面均優於同級別的軍官。據當時德國將軍的回憶,一個總參勤務上校可以監督、參與集團軍群級部隊的作戰指揮,頗有點「欽差」的味道。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謀施陶芬貝格,在任後備軍參謀長時就被改授總參勤務上校軍銜。
二、空軍軍銜:
元帥——帝國元帥(2)、空軍元帥(3);
將官——空軍大將(4)、兵種上將(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術兵、航空通信兵、空軍等6種,其中「空軍上將」只授予非空軍出身而從其他軍種、部隊或地方調入的人員)、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校官——空軍上校(9)、空軍中校(10)、空軍少校(11);
尉官——空軍上尉(12)、空軍中尉(13)、空軍少尉(14);
士官——空軍一級上士(15)、空軍二級上士(16)、空軍中士(18);
軍士——空軍一級下士(19)、空軍二級下士(20)、空軍上等兵(22);
兵——空軍一等兵(23)、空軍二等兵(24)、空軍三等兵(25)、空軍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級。飛行勤務軍銜設飛行勤務上校至飛行勤務二級下士,共4等11級。
三、海軍海上軍銜:
元帥——海軍元帥(3);
將官——海軍大將(4)、海軍上將(5)、海軍中將(6)、海軍少將(7)、海軍准將(8);
校官——海軍上校(9)、海軍中校(10)、海軍少校(11);
尉官——海軍上尉(12)、海軍中尉(13)、海軍少尉(14);
士官——海軍一級上士(15)、海軍二級上士(16)、海軍一級中士(17)、海軍二級中士(18);
軍士——海軍一級下士(19)、海軍二級下士(20)、一級上等水兵(21)、二級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級。
四、海軍海岸軍銜:
將官——海岸少將(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級上士(15)、海岸二級上士(16)、海岸一級中士(17)、海岸二級中士(18);
軍士——海岸一級下士(19)、海岸二級下士(20)、海岸一級上等兵(21)、海岸二級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級。
五、武裝黨衛隊軍銜:
將官——黨衛軍大將(4)、黨衛軍上將(5)、黨衛軍中將(6)、黨衛軍少將(7);
校官——黨衛軍准將8)、黨衛軍上校(9)、黨衛軍中校(10)、黨衛軍少校(11);
尉官——黨衛軍上尉(12)、黨衛軍中尉(13)、黨衛軍少尉(14);
士官——黨衛軍一級上士(15)、黨衛軍二級上士(16)、黨衛軍中士(18);
軍士——黨衛軍一級下士(19)、黨衛軍二級下士(20);
兵——黨衛軍一等兵(23)、黨衛軍二等兵(24)、三等兵(25)、黨衛軍上等列兵(26)、黨衛軍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級。
六、憲兵軍銜:
將官——憲兵少將(7);
校官——憲兵上校(9)、憲兵中校 (10)、憲兵少校(11);
尉官——憲兵上尉(1 2)、憲兵中尉(13)、憲兵少尉(14);
警長——憲兵高級警長(15)、憲兵一級警長(16)、憲兵二級警長(18)、憲兵三級警長(19) 、憲兵候補警長(20);
警士——憲兵一級警士(23)、憲兵二級警士(24)、憲兵三級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級,海軍、空軍的憲兵軍銜與陸軍相同,在軍銜稱號前冠以「海軍」、「空軍」。武裝黨衛隊憲兵軍官的軍銜多出「黨衛軍憲兵准將(黨衛隊區隊長,8)」一級,憲兵士兵的軍銜稱號與普通武裝黨衛隊士兵相同,但冠以「憲兵」。
七、黨衛隊銜級:
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3);
高級長官——黨衛隊最高指揮(4)、黨衛隊總指揮(5)、黨衛隊地區總隊長(6);
上級長官——黨衛隊旅隊長(7)、黨衛隊區隊長(8)、黨衛隊旗隊長(9);
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0)、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1);
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2)、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3)、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4);
高級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15)、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6)、黨衛隊二級小隊長(18);
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19)、黨衛隊三級小隊副(20);
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24)、黨衛隊突擊隊隊員(25)、黨衛隊隊員(26);
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27)、黨衛隊學員(28)。
以上共9等22級。
八、軍政官專指軍隊中在後方單位、各級司令部、機關、院校中從事工程、技術、教育、新聞、通信、軍醫、獸醫、軍械、軍需、軍法、行政等勤務的軍人(野戰部隊中的此類勤務由軍官、技術官、士官擔負),其級別分:
特級軍政官——特級軍政官(7);
高級軍政官——一級軍政官(9)、二級軍政官(10)、三級軍政官(11);
中級軍政官——四級軍政官(12)、五級軍政官(13)、六級軍政官(14);
初級軍政官——七級軍政官(15)、八級軍政官(16)、九級軍政官(18,在海軍中相當於17)、十級軍政官(海軍單設,相當於18);
候補軍政官——候補軍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級。
九、技術官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技能、未接受過軍內外正規專業技術培訓的士官、軍士,其級別、職務僅在本單位有效。技術官的服役年齡戰前規定為不超過35歲,開戰後放鬆了規定,這也是我們經常在有關二戰的影視、歷史資料中看到「德軍輩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陸軍中分為:
上級技術官——正營級技術官(11)、副營級技術官(12)、正連級技術官(13)、副連級技術官(14);
下級技術官——正排級技術官(15)、副排級技術官(16)、正班級技術官(18)、副班級技術官(19);
候補技術官——候補技術官(20)。
以上共3等9級。
十、女軍人在當時的德國武裝部隊中數量不多,主要從事後勤輔助性工作。戰爭初期,她們著軍便服,只佩帶帽徽、軍種胸標和兵種色帶。到1943年前後,開始給女軍人授予軍銜、配帶軍銜標志,並利用德語的詞性變化專門使用「女性軍銜稱號」。在德國空軍中為女軍人設有如下軍銜稱謂:女空軍少校(11)、女空軍上尉(12)、女空軍中尉(13)、女空軍少尉(14);女空軍中士(18)、女空軍一級下士(19)、女空軍二級下士(20)、女空軍一等兵(23)、女空軍二等兵(24)、女空軍三等兵(25)等。(在黨衛隊系統中倒是一直實行「男女平等」——因為按照希姆萊之流的觀點:入選黨衛隊的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精英」!早在1933年就為女隊員設計了女性服裝,並授予黨衛隊銜級、佩帶黨衛隊銜級標志,但稱謂上仍使用「詞性變化」,如黨衛隊女三級小隊長等——筆者注。)
㈢ 二戰日軍軍制(軍銜、編制)
1、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游嫌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
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旁磨跡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炮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4、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廚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小隊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中隊部, 1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葯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
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中隊部,21人的彈葯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小隊(4到 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
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5、旅團
甲種師團一般含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
6、師團
和我軍集團軍的編制類似,約25000-30000人左右。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 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
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
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
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運並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7、騎兵聯隊
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 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二戰日軍軍銜:
1、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2、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3、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
1、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2、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3)二戰電影45炮兵中尉擴展閱讀
日本陸軍編制一開始是完全照搬一戰前的舊德國陸軍編制(17000人)。袁世凱建立的清末新軍北洋陸軍也是採用類似編制,但是部隊規模進行了縮水(13000人)。國民革命軍在北伐後進行的整編、抗戰前進行的整編和抗戰結束後進行的整編,三次整編也都參照了這種舊德國陸軍編制。
舊德國陸軍編制則源自文藝復興時期方陣步兵編制,而文藝復興時期方陣步兵編制則參考了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凱撒軍團方陣步兵編制,由兩個百人隊(排,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方陣的邊長)組成分隊(連)。
三個分隊組成大隊(營,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方陣),五個大隊組成軍團(團),一個羅馬人軍團和一個盟邦人軍團組成聯合軍團(旅),兩個聯合軍團組成執政官軍團(師)。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長槍方陣戰術被步槍所淘汰,下層編制也進行了調整,但是團以上的編制依然是羅馬軍團二二制未作改變。
法國大革命後,各國開始啟用義務兵役制,軍隊數量急劇擴大,才開始有了定製的軍、集團軍、方面軍等更高一級的編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蘇美德法相繼改用三三制編制,也就是從班到軍,全部由三個組成更上一級。
而日本因為主要對手是依然使用舊德國陸軍編制的國軍,在二戰後,只是在部分與共軍(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後很快從二二制改回了三三制)交火的區域新建了三三制的警備師。
事實上,與二戰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採用的班、排、連、營、團、旅、師體系和不到2萬人的規模不同,日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和接近3萬人的規模,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
一戰末期,美軍參戰的強大火力配置、重視工兵和輜重後勤的28000人編制師顯示了強大的突破德軍13000人編制師防線的能力,而日軍的主要目標中國軍正是普遍採用13000人編制師。因此日軍進一步擴大師團的規模。
並參考美軍先進的「每個師,平均一個班一挺輕機槍、一個排一挺重機槍、一個連一門迫擊炮/步兵炮、一個營四門大炮、一個團六門重炮」的火力配置理念,除了大口徑重炮因不能國產化而不能加入編制外,日軍基本改成了一戰美軍編制。
除了基層保持舊德軍的「一個連三個排、一個排三個班」與一戰美軍的「一個連四個排、一個排四個班」不同,而導致全師人數少於一戰美軍師。中國軍在抗戰前進行的整編也是接近這個火力配置標准,但因重火力不足而總人數只能接近一戰中期的德軍編制。
美軍則是參考一戰前的巴爾干戰爭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三國24000人編制師強大的突破土耳其12000人編制師陣地的能力,日軍也參照了三國在巴爾干戰爭中通過迅速動員預備役,將一個師的人數迅速翻倍的經驗,在抗日戰爭中,也是通過類似的迅速動員預備役,將一個師的人數迅速翻倍為近3萬人。
㈣ 二戰時期,日軍編制是怎樣的,一個聯隊長管轄多少人
日軍陸軍編制奇特,一個聯隊長管轄3800人。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軍中,對於軍銜的等級非常嚴格,上級軍官對與下級軍官可以說有很大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不僅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上,在軍事行動上也有很大的限制。
5.聯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手態伍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畢或。
6.師團: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閉陪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
㈤ 二戰中日軍的軍銜怎麼區分
元帥
將官:大將、中將、少將;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特務曹長
士官生
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軍司令官——大將或中將(大將很少);師團長——中將或少將(少將比較少);旅團長——少將;聯隊長——大佐;以此類推
日軍編制:
1、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2、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豎隱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鬧祥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3、液纖搏大隊
和我軍團的編制類似。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中隊只有8 挺);
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炮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4、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
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廚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小隊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中隊部, 1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葯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
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中隊部,21人的彈葯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小隊(4到 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5、旅團
甲種師團一般含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
6、師團
和我軍集團軍的編制類似,約25000-30000人左右。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 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
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
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7、騎兵聯隊
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 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㈥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銜如何劃分的
沒有希特勒,就不會造就隆美爾,古德里安,扒彎曼斯坦賀此數因。。。保盧斯上將晉升元帥獲得元帥權杖時說道,「我更願意獲得新的裝甲師的到來」!可見日耳曼軍人並不像傳說中那樣貪圖虛榮!希特勒也從沒禪首有給自己配發任何勛章。
㈦ 如何分辨二戰美軍陸軍少尉與中尉軍銜
二戰時的美軍軍官軍銜很容易分辨,你只要記住「銀比金貴」。少尉是一條金色豎杠,中尉是一條銀色豎杠。
還有其他的你可能也需要。美軍軍官軍銜體制分為三等12級。
第一等,尉官。即少尉(一條金色豎杠)、中尉(一條銀色豎杠)、上尉(兩條銀色豎卜穗杠)。
第二等,校官。即少校(金色像樹葉)、中校(銀色像樹葉)、上校(銀色鷹徽)。
第三等,將官。即少將(一顆銀色五角星)、中將(兩顆銀色五角星)、上將(三顆銀色五角星)、四星上將(四顆銀色五角星)、五星上將(五顆銀色五角星)。
美軍沒有元帥這個軍銜,五星上將即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元帥,四星上將就相當於「大將」之類的了。
在獨立戰爭期間,美軍最高軍銜是少將(比如約翰 保羅 瓊斯)。但也有例外,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軍銜是「六星上將」。不過這是後人追授的,並且國會規定以後再不準使用這一軍銜。
從南北戰爭開始,美軍開始有五星上將,並且國會規定五星上將只在戰時授粗輪予。
從1953年起,美國將空軍立為一單獨軍種,於是美軍有了四個軍種:陸軍(US ARMY)、海軍(US NAVY)、空軍(US AIR FORCE)、海軍陸戰隊(USMC)。岩弊信其中,海軍陸戰隊是沒有五星上將這一軍銜的。但是海軍陸戰隊作為一個獨立軍種卻是唯一可以在不經國會批准下直接由總統調動的軍事力量。
美軍士兵的軍銜在二戰時卻比較復雜,而且戰爭期間有變動,我就不再多說了。希望以上的對你有所幫助。
另外,sl7555你的回答太啰嗦了,回答別人問題連看都不看,直接從網上檔一大段話來,這誰都會,而且圖片是鐵血的,根本不能看。
㈧ 德軍血洗整個村子只有一個炮兵中尉活下來的是蘇聯二戰的什麼電影
應該是蘇聯電影解放的第二部:突破里的一個場景。蘇軍在強渡第聶伯河的時候,一支蘇聯部隊偷渡成功,在對岸開辟了一個小的登陸場。德軍進行了強力反擊,蘇軍也進行了殊死的抵抗,主人公的炮兵連全都犧牲了,只有他一個人,邊打邊撤的來到了河邊,這時才發現蘇軍的裝甲部隊已經渡過了河,正在集結,准備發起進攻。
㈨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
科學家已經計算出了這種情況。
如果敏前太陽瞬間坍縮成黑洞,但只有太陽本身坍縮,沒有其他行星或物質的參與,那麼在太陽坍逗檔縮後的8.3分鍾內,太陽仍然照耀著地球。大約8分20秒後,黑山拿亂暗降臨地球,地球進入永久的黑暗,再也沒有光明。地球將在幾個月到幾年內成為一個完全冰凍的星球。
除此之外,地球上一切如常。
因為太陽本身的引力坍縮,黑洞的超引力隻影響太陽附近。以空間的曲率來說,就好像原來的空間有一個下陷的坑(太陽引力造成的時空彎曲)。太陽坍縮成黑洞後,坑變得越來越深,深不見底(所以被稱為「黑洞」),但坑的大小沒有變化。因此,太陽系的時空結構不會改變,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包括離太陽和水星最近的行星)都將繼續在原來的軌道上圍繞這個「消失」的太陽運行。
也就是說,太陽坍縮成黑洞後,太陽系的機械結構也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