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俄羅斯電影測試細節解析

俄羅斯電影測試細節解析

發布時間:2023-03-30 16:18:31

A. 俄羅斯電影坦克大戰影評

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了解蘇聯與俄國差別的人評價,也有點兒想寫東西了……首先要了解蘇聯時代的戰爭片電影與文學,有戰壕派,主張描寫戰爭的殘酷性,對血肉橫飛的場景頁游描寫,其次,還有一派是類似中國的委婉派,所以蘇聯戰爭電影里時常會描寫一些很溫馨的場景,例如電影敖德薩里經常有士兵與朋友聊天的溫馨場景(然後突然一枚炸彈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沒有血肉橫飛,但整個敘事卻比單單描寫哨兵被炸死更能觸動人心)、還有時不時在廢墟里彈起來手風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應該算是這一派的文學電影。蘇聯二戰題材的電影與當時的戰爭文學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蘇聯電影里比較常見的。這是蘇聯戰爭電影不同於美國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文藝性很強,所以這部White Tiger 2012在敘事方面也繼承了這種藝術氣質。俄國人拍的《動亂時代》,描寫古代俄羅斯與波蘭的血海深仇的那部電影,也是這種拍法,很文藝,很神秘,就是線性敘事看上去都不是線性敘事的樣子。
但是到了現在俄國人拍的二戰電影里,看不到這種明顯區別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導演就是蘇聯時代培養的,還看得到很多蘇聯電影的風格,只是他的電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維,還有一個描寫一個女記者跟一名蘇聯女軍官一起堅守在列寧格勒忍受飢餓的電影《列寧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維。這些新思維不能簡單看做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而是一種對蘇聯文化的排斥。但是隨著西方近些年對俄國的壓迫,俄國人好像放開了對蘇聯文化的刻意壓制,在電影里比較明顯的就是前些年俄國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結尾明確提到了那些他們的先輩不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所以導演安排的旁白是,他們的理想與他們所作出的貢獻。這個他們就是蘇聯人,而非俄國人,這是很多不了解俄國與蘇聯差別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個點。

所以這部《White Tiger》2012,其實原文翻譯有錯,不是坦克大戰,對決,而是白虎,整個對抗狩獵白虎的過程有點兒像西洋文學史上的名作《白鯨》。而這部電影實際上也很少提到俄羅斯民族主義,不算是嚴格的宣傳片,應該是一種後葉利欽時代蘇聯意識的一種微弱浮起,整個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維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認為戰爭結束了,但是蘇聯反法西斯者還看到了法西斯的種子還在,所以那個被很多人當成神經病的坦克車長到了電影最後,還在念叨著白色虎式百年後還會出現。

B. 求俄羅斯電影《測試 Испытание》資源

壓縮文件是病毒

C. 你怎麼看待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

我覺得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這部劇非常棒。

浪漫喜劇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自昨日上映以來,一直受到各年齡段觀眾的高度評價,如「瘋狂」、「歡樂」、「幽默」、「堅韌」、「溫馨」等。觀眾不僅稱贊這部電影的實用性:「我學會了一些參觀岳父家的絕妙方法,今年我可以自信地走進岳父家。」。許多觀眾被影片中的各種「俄羅斯測試」深深吸引,如「冰穹」、「桑拿」、「雪地摩托」等元素,並評論道:「作戰民族的運作太風騷了」,「開眼了,戰爭」打起來多好玩!

就更別提劇中各種刻意的「玩梗」,和不僅不好笑而且顯得十分低俗,充斥著對女性物化的各類暗示。至於所謂的「想成為俄羅斯人必須經歷的幾種挑戰」,無一不是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對斯拉夫文化完全沒有了解的人一定會看得一頭霧水。


D. 求俄羅斯電影欣賞課的結課論文。。。題目是,「我眼中的俄羅斯電影」,2000——3000字

我眼中的俄羅斯電影,以接近真實的故事和情感為血肉,以博大精深的俄羅斯文化為精魂,點綴以極具西伯利亞風情的景色和音樂,生動而豐富,扣人心弦。 一、俄羅斯電影中的文化
俄羅斯電影,無論題材如何,時代背景如何,故事情節如何,都無一例外淋漓盡致的表現和還原出了俄羅斯文化的內涵以及俄羅斯這個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說,俄羅斯電影是以文化為標簽的,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民族的品質——博大,寬廣,豪邁奔放,堅毅自強等。下面就結合電影,談談其所體現的俄國文化特徵。 1、強烈的愛國情懷: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當五個女戰士英勇犧牲她們花一樣的生命時,她們每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無畏、果敢和光榮,讓我不禁潸然淚下。永遠無法忘懷那一幕,熱妮婭高歌著在叢林中穿梭與德國兵周旋。她直面敵人的勇敢,她倒下時依然揚起的嘴角,為我們展現的不僅是這個人物的偉大的愛國情懷,更是無數俄國人的赤子之心。同樣無法忘懷的還有《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中,貧苦的俄國底層人民在呼嘯的西伯利亞寒風中,一個個跪倒在皚皚雪地上宣誓誓死效忠俄羅斯民族,在彈葯已盡的戰場上他們以血肉之軀抵擋槍林彈雨死死逼近敵人。在這一刻,我忘記了政治,激盪胸間的只有俄羅斯人對這個民族生命一般的信仰。
2、堅毅自強的精神:《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卡捷琳娜,在遭受愛情事業的雙重打擊時,並沒有消沉。她憑借著自身超凡的毅力克服生活的困難,終於在邁入中年時,迎來了人生的春天。卡捷琳娜身上的堅忍並不是個例,而是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堅強的特徵。同樣的品質,我們在《雁南飛》女主人公薇若妮卡身上也能看到。
3、其他的民族特性,如悲憫的情懷,風趣幽默的性格,樂觀以及對女性的尊重和保護都能在俄羅斯電影中體現出來。
俄羅斯電影,真實的反映了俄羅斯文化和民族性格,使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傳播和介紹俄羅斯文化的媒介,同時也使電影帶上了鮮明的民族特徵。 二、俄羅斯電影的取材
俄羅斯電影的題材十分豐富,如果我們跟隨電影回到其製作的年代,就不難發現,它們中的許多其實就取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然而盡管如此,電影卻並沒有因其而體現出過多的政治色彩或商業色彩。
如梁贊諾夫的《辦公室的故事》,雖然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社會模式,但它以小人物的視角,描述了處在這種模式中的人們的生活,因此仍保持了俄羅斯電影一貫的詩意和隱喻的特徵。

其次,一部分俄羅斯電影以著名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題材,再現當時的社會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我們現在電影中的過分扭曲誇張歷史不同,俄羅斯電影對待歷史的態度是嚴肅的。以《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為例,在講述這個人物的一生時,電影不過分誇大哪一方面,甚至不人為的加上對這個人物的評價,不過多引導,而只是客觀真實反映歷史,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三、俄羅斯電影的取景和音樂
相信很多人都對電影《西伯利亞理發師》中開場那一片廣袤的西伯利亞原林印象深刻吧。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上鬱郁蔥蔥的針葉林,生機勃勃,讓人頓覺心胸開闊。諸如此類的獨具俄羅斯風情的景色在俄羅斯電影中不在少數。無論是泥濘冰冷的沼澤,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是狂風肆虐的雪地或結冰的伏爾加河,還有寂靜無人的紅場和街邊美麗的白樺樹,這些富有特色的景色在烘托電影情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另一方面也成為了俄羅斯電影的又一個標簽。
經典的俄羅斯電影除了具有情節真實感人這一共同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它們都伴隨著十分好聽的音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的主題曲《亞歷山德拉》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這首歌不僅曲子優美動聽,其歌詞也十分貼近電影的主題,為電影博得了更多的喜愛。「萬事並非與生俱有,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莫斯科不相信話
語,但相信愛情」娓娓道來的歌詞伴隨著優美的曲調,成為了這部電影的又一記憶點。 四、俄羅斯電影的新發展

隨著電影《守日人》《守夜人》的出現,我們看到了俄羅斯電影追求突破和發展的努力。怪誕的場景,獨具一格的故事,特殊電影手法的應用,血腥的場面,幽默風趣的對話,都讓我們似乎看到了好萊塢大片的影子。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魔幻電影把以往在好萊塢影片中出現的虛幻的超級都市背景變換成了當代莫斯科的真實景象,同時還加入了伏特加、黑麵包和拉達車之類的俄羅斯生活細節,使得電影又與一般好萊塢影片有所不同。
當然,這只是俄羅斯電影走向復興的第一步。與目前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科幻片相比,俄羅斯國產影片還是顯得比較稚嫩。情節老套,過於血腥,同時有依靠裝神弄鬼來博取噱頭的嫌疑。然而,不論怎樣,這樣的嘗試,依然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相信有蘇聯經典電影的輝煌為指引,俄羅斯電影會重新找到它的方向,涌現出更多帶有鮮明俄羅斯特色的好電影。 五、思考與借鑒
反觀目前中國的國產電影,我不禁感慨頗多。中國國產電影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為何困難重重,我想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夠中國化。當然,所謂的中國化不是一味的武俠動作,也不是氣宇軒昂的宮殿或昂貴的華服,而應該更多的包含文化的元素。通過電影完整的表現中華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這些東西若
能以細節的方式融入到電影的方方面面,自然會帶上獨特的民族魅力。而這一點正是我們要向蘇聯電影借鑒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國產電影,商業化氣息太濃。依靠強大明星陣容博取眼球,以扭曲歷史為代價贏得噱頭,斥巨資打造卻內容老套的中國電影始終顯得過於浮誇,明顯後勁不足。我一直覺得一部電影,只有當它不再依賴於明星、導演、資金、服飾等一切外在條件時,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它作為電影的使命。為什麼我們不能試著把電影當作一種藝術品,創造出像蘇聯電影一樣的詩一般的影片呢?
【總結】無論經歷怎樣多麼漫長的歲月,俄羅斯電影就像歷史天空中的璀璨明星,帶著那個年代的特殊味道,在無數人的心中留下了一種名為蘇聯情節的東西。我心目中的俄羅斯電影,像普希金的詩,像托爾斯泰的小說,觸動人的靈魂,給人以思考,歷久彌新。

E. 俄羅斯實驗驚悚電影。背景是俄羅斯的一個實驗室,在一個雪山上,有幾個登山愛好者誤闖。

該事件被改編為同名電影《迪亞特洛夫事件》,並於2013年上映。
劇情簡介:迪亞特洛夫事件的劇情簡介 · · · · · ·
1959年,九名俄羅斯登山愛好者在烏拉爾山脈附近失蹤,當他們再次被人發現時卻早已死亡,死前彷彿受到巨大的驚嚇以及非人力的強大外力的襲擊,這就是著名的迪亞特洛夫山徑事件,時至今日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遠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女大學生霍莉·金(Holly Goss 飾)對該事件深深著迷,在獲得基金支持後,她聯繫到電影系學生詹森·戴伊(Matt Stokoe 飾)以及其他三名愛好者,決定前往當年的事發地點拍攝一部紀錄片,試圖解開懸而未決的謎題。最初的旅程快樂有如度假一般,但隨著他們逐漸接近目的地,各種匪夷所思的事件接連發生,隊員的心頭蒙上不祥的陰影。
半個世紀前的噩夢即將在他們身上重現……

F. 求電影達人幫助下。。。

《火線保鏢》
其他譯名:趕盡殺絕
史密斯先生 .....台灣譯名
無名火 .....香港譯名
英文名:Shoot 'Em Up
更多外文片名:Hepsini vur .....Turkey (Turkish title)
Huída, La .....Mexico
Matar o morir .....Argentina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DTS SDDS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R for pervasive strong bloody violence, sexuality and some language
級別:USA:R France:-12
Hong Kong:IIB
Ireland:18
Norway:18
UK:18
Germany:18
Taiwan:R-18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Singapore:M18
Finland:K-15
Ireland:12A
拍攝日期:2006年2月13日 -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anamorphic)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莫妮卡·貝魯齊 Monica Bellucci .....Donna Quintano
保羅·吉亞瑪提 Paul Giamatti .....Hertz
Greg Bryk .....Lone Man
Ramona Pringle .....Baby's Mother
Jane McLean .....Madam Maddie
Jason Reso .....Senator's Guard (as Jay Reso)
Laura DeCarteret .....Woman in Museum
Layton Morrison .....Dog Handler
Daniel Pilon .....Senator Rutledge
Stephen R. Hart .....Club Bouncer
Suresh John .....Motel Manager
Sidney Mende-Gibson .....Baby Oliver
Lucas Mende-Gibson .....Baby Oliver
Talia Russo .....Hooker (uncredited)
Kaylyn Yellowlees .....Baby Oliver
Julian Richings .....Hertz's Driver
Tony Munch .....Man Who Rides Shotgun
Scott McCord .....Killer Shot in Behind
Wiley M. Pickett .....1st Killer
David Ury .....Diner Holp Leader
Mike Rad .....Diner Hood with Earring
Andy Mackenzie .....Ugly Toenails Hood
Ryan Finn .....Kid in Museum
Maria Vacratsis .....Pawnshop Owner
Dave Van Zeyl .....Diapered Man
Joanne Leach .....Woman in Park
Frank Tiefenback .....Customer in Alley
David Collins .....Museum Guard
Stephen Richard .....Coffee-Sipping Guard
Harry Karp .....Milkshake Slurper
Dean Copkov .....Gunman Stabbed in Eye
Michael Edward Rose .....Hammerson?s Security Guard
Frank Nakashima .....Korean Grocer
製片人
Rick Benattar .....procer
Cale Boyter .....executive procer
Douglas Curtis .....executive procer
Jeff Katz .....executive procer
Susan Montford .....procer
Don Murphy .....procer
原創音樂
Paul Haslinger
攝影
鮑德熹 Peter Pau
剪輯
Peter Amundson
選角導演
Deirdre Bowen
藝術指導
Gary Frutkoff
美術設計
Patrick Banister
布景師
Carolyn 'Cal' Loucks
服裝設計
Denise Cronenberg
視覺特效
Dennis Berardi .....Mr. X Inc.
Edward Irastorza
副導演/助理導演
Adam Bocknek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Tim Cushen .....assistant director
Aric Dupere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Jennifer Haufler .....assistant director
羅伯特·李 Robert Lee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ordana Lieberman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Nick Lopez .....assistant director (as Nicolas Lopez)
Grant Lucibello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Eddie Perez .....second unit director
Andrew M. Robins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aj Singh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David Vaugh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Eric A. Pot .....assistant director: Los Angeles
Jodi A. Tario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上映時間
美國USA 2007年9月7日
英國UK 2007年9月14日
法國France 2007年9月19日
菲律賓Philippines 2007年9月19日
泰國Thailand 2007年9月20日
德國Germany 2007年9月20日
冰島Iceland 2007年9月21日
以色列Israel 2007年9月26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07年9月27日
比利時Belgium 2007年10月3日
澳門Macau 2007年10月5日
墨西哥Mexicob 2007年10月5日
荷蘭Netherlands 2007年10月11日
韓國South Korea 2007年10月11日
科威特Kuwait 2007年10月12日
土耳其Turkey 2007年10月12日
阿根廷Argentina 2007年10月18日
保加利亞Bulgaria 2007年10月19日
芬蘭Finland 2007年10月19日
馬來西亞Malaysia 2007年10月25日
俄羅斯Russia 2007年10月25日
西班牙Spain 2007年10月31日
香港Hong Kong 2007年11月1日
瑞典Sweden 2007年11月2日
台灣Taiwan 2007年11月2日
巴西Brazil 2007年11月9日
愛沙尼亞Estonia 2007年11月16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 2007年11月22日
希臘Greece 2007年11月29日
挪威Norway 2007年12月26日
丹麥Denmark 2008年1月11日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版本一
史密斯先生(克里夫·歐文)是一個外表冷酷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帶著槍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卻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去,他如影子一般游盪,如獵手一般蟄伏……他既不是什麼救死扶傷的醫生,更沒有身為人父的體驗,但當他看到一個懷抱小孩的婦女被一群持槍悍匪追殺時還是本能的伸出了援助之手,盡管女人還是沒能躲過一劫死於亂戰,但所幸嬰兒安然無恙。史密斯本以為女人一死這事就此了結,自己也無心再繼續參合下去,但他隨即發現對方的目標竟然是女人留下的小嬰兒。不忍就此舍棄嬰兒,史密斯決定向朋友圈中最有母性特質的DQ(莫妮卡·貝魯齊)求助,DQ是Dairy Queen的縮寫,是黑道中聞名的專門對付戀母情結顧客的妓女。費勁心思取得這個不太可靠的搭檔的協助後,史密斯開始了荷槍實彈的生猛槍戰。他的對手是一心要得到嬰兒的黑幫老大赫茨(保羅·吉亞瑪提)。史密斯想要知道這所發生的一切背後所隱藏的內情,然而就算得不到答案史密斯同樣能從痛快地殺戮中得到滿足……
版本二
硬漢與baby?顯然,這不是好萊塢獨創的戲劇形式,但只有在美國才能將這種形式化的強烈反差發揮到淋漓盡致。史密斯先生,沒有人知道他來自何處,去往何方,有的時候,他就像是龜縮在街角的最普通的流浪漢,為了一點殘羹剩飯可以和野狗大打出手……很少有人能夠了解,他其實是這個世界最殘暴、最無情的男人--至少有一位準媽媽知道,所以她才會在大腹便便的時候就將孩子的生命託付給他。史密斯對於這樣的委託有點嗤之以鼻,一個孩子能引來多大的殺身之禍?
在經歷了幾次的槍林彈雨,孩子的生母也一命嗚呼之後,史密斯先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當初的想法實在是太簡單了,即使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辜的生命,也有可能招致最邪惡的報復。當史密斯再一次在槍戰中帶著嬰兒成功生還後,他了解到追殺他們的其實是一個專門培養神秘的暗殺高手的犯罪組織,頭頭叫赫茲,出於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他要抹殺這個嬰兒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一切痕跡。
在子彈聚集成的疾風驟雨中,面對著每一場無法想像的槍戰時,一直獨來獨往慣了的史密斯也頗感吃不消,他找來舊相識,一個名叫DQ的妓女幫他照顧孩子,兩人結成了暫時的夥伴。他們想要知道的是,這其中到底牽涉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為何會有人想要一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嬰兒的性命。這個臨時組合在一起的「爸爸」、「媽媽」雖然不太靠得住,但他們至少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拼盡一切,也要保住孩子。可是,他們遇見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對這個嬰兒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為什麼?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師承香港】
看著本片中拿著小baby玩動作的噱頭,大家一定聯想到了去年成龍大哥的《寶貝計劃》。說起來本片的創意確實來自動作港片,只是人家邁克爾·戴維斯看的不是輕松、玩世的成龍電影,而是1992年吳宇森執導,周潤發、梁朝偉、黃秋生主演的那部《辣手神探》(Hard Boiled)。有其師必有其徒,所以本片的整體風格也是吳宇森式的生猛火辣,搶眼的特技和混亂的槍戰充斥著全片。
在工作室通過本片的創意後,邁克爾·戴維斯剪輯了一個有17,000線繪組成的動畫膠片來向工作室決策層演示全片的動作場面,此舉引起了新線CEO鮑勃·沙伊(Bob Shaye)的注意,鮑勃當即對此電影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任命邁克爾·戴維斯導演影片。另外,在這個動畫膠片的開始,邁克爾·戴維斯還特別加上了一句字幕「這是吳宇森的夢遺……」(It』s John Woo』s wet dream),此舉入門叛教之舉既告訴了我們影片創意來源又毫不客氣地叫囂自己超越師作的必然。不過,邁克爾·戴維斯和15年前的片較勁也不免有點……
【槍子漫天】
在測試影片時,工作室選擇了許多不同地點進行試映,而觀眾的普遍反映都是認為影片純粹是一個槍械宣傳片,無所不在的槍戰從開頭轟到結尾,實在讓人不勝其擾,而除了槍戰以外,片中沒有爆炸或者空手格鬥的絲毫蹤影:嬰兒出生在槍戰中;男女做愛在槍戰中;在槍戰中的電話對白;槍戰中的跳傘;還有槍戰中的追車……劇本開始於槍戰,情節發展於槍戰,到最後影片基本就是一群人莫名其妙的追著一個無辜的小孩狂發子彈了……
【救世星陣】
如果說邁克爾·戴維斯的動畫膠片讓孕育出了本片的胚胎,那麼保胎順產的就絕對要數影片強大的明星陣容了。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冷麵克里夫·歐文了,他那冷峻的外表、沉穩的眼神、勻稱的身材和不俗的演技讓他在2004年時曾經是新版詹姆斯·邦德的有力競爭者,當時的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都極力支持傳位於他,不過後來製作方不同的口味讓丹尼爾·克雷格佔了先機。本片中克里夫·歐文終於得到機會一展他槍手風采了,我們可以在片中看到他將給我們帶來怎樣一個邦德。事實上,也許是特意的安排,在本片那場追車戲中《007》的主題曲被大肆放響,似乎是克里夫·歐文向丹尼爾·克雷格挑戰的戰歌。
莫妮卡·貝魯齊在片中司「邦女郎」一職,從《黑客帝國》開始,貝魯齊給觀眾的印象就似乎定格在了男人身材女人心上,而本片她卻改頭換面扮演一個專門滿足有戀母情結顧客的妓女,既要有母性韻味還要不失妓女風騷,對嬰兒的母子愛與對英雄的男女歡都要不失分寸的全面演繹這對貝魯齊不可謂不是一個新的挑戰,而另外對於尺度的挑戰也是貝魯齊前所未有的,片中的18X鏡頭不光有狂野的性愛,還有她曼妙身姿的全裸特寫,本片的R級也就此鑄造。
另外,奧斯卡最佳男配提名保羅·吉亞瑪提的加盟更加增亮了本片的星輝,本片中反派的角色對於保羅也是為數不多的經歷。
【動作電影的中國起源】
導演邁克爾·戴維斯之所以會想到製作這樣一部動作電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對吳宇森執導的《辣手神探》中的一個場景印象太過深刻了,他還記得主角周潤發是怎麼拿著一把槍、抱著一個嬰兒在醫院里橫沖直撞的……戴維斯說:「將一個冷酷的男人與這個世界上最純真的生命放在一起?如此大的視覺反差輕而易舉就能帶來戲劇化的緊張感和偉大的想像力。」戴維斯執導的《一周八天》和《百個女生一個男生》都曾受到評論界的一致好評,於是他自己把在《辣手神探》中看到的這段情節在內容上進行擴充,就變成了一個電影點子,故事差不多就是講述了一個男人在一個房間中與敵人互相射擊,而他在幫忙運送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這位擁有超凡想像力的電影人表示:「至少我認為這個想法對於一部影片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趕盡殺絕》的原創劇本也由邁克爾·戴維斯一手包辦的,他繼續說:「這部影片與那部吳宇森執導的《辣手神探》屬於同一個電影類型,主角差不多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暴躁、最冷酷的男人……這里的史密斯先生發誓要保護一個小嬰兒,即使這么做會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把這樣的故事前提融進各種槍戰中,差不多就成就了《趕盡殺絕》。」
邁克爾·戴維斯在沒做導演之前,是專門畫內容題板的電影製作人員,所以他的腦子里永遠有一堆獨特、古怪的故事點子,對所有動作電影的槍戰場面也算是了如指掌,他表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所有最酷的元素都融合到槍戰中去。」除了影片開頭部分在子彈的洗禮中,產婦誕下一子;另外還有一組史密斯和傘兵同時從一架飛機上跳下做自由落體運動,即使如此還不忘互敬子彈的鏡頭,以及史密斯用子彈讓旋轉木馬不要停下,使得一個暗殺他們的狙擊手沒辦法開槍打中躺在上面的嬰兒……最後,這里還有一組堪稱結合了暴力和性的精髓,那就是史密斯和DQ槍林彈雨中做愛。戴維斯補充說:「為了維持住整個故事的真實性,最困難的部分還是如何找出一個合理的原因,來揭開這幫人追殺嬰兒的真相。」
【人人都愛007】
吳宇森執導的《辣手神探》,只能說是製作《趕盡殺絕》的一部分靈感,而其真正的靈魂,則來源於邁克爾·戴維斯還在學校念書的時候用打字機自己創作的一個差不多100來頁的詹姆斯·邦德小說,小說的名字叫《死亡的化妝舞會》(Masquerade of Death),帶著異常唬人的假象,完全模仿的是007系列小說的創造者伊安·弗萊明的腔調,戴維斯說:「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夢想著製作一部純粹的動作電影,從年輕時代創作的小說,到現在一個完整的劇本。」戴維斯專門為這部影片所包含的11個動作場面畫了17000張草圖,製作了一個差不多15分鍾的動畫短片。事實證明,他的這種做法是最有效的宣傳和推廣,立即就吸引了包括蘇珊·蒙特福德(Susan Montford)、唐·墨菲(Don Murphy)和里克·拜納塔(Rick Benattar)在內的幾位製片人的注意,而拜納塔和戴維斯一樣,也是一個狂熱的007迷……戴維斯繼續說:「可能是因為這部動畫短片濃縮了影片的所有精華,它完全將我想像的一切表現了出來,說實話,除了高潮就是高潮,即使是在製作的過程中,也是讓人抑制不住的興奮。」同時戴維斯還承諾,這部「高潮」短片將會被收錄在《趕盡殺絕》的DVD中。
好萊塢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浮華世界,即使你有可能是其中最有才華的一位編劇,但是如果得不到質的突破,就只能停留在「寫手」的階段,永遠都當不上電影人。當邁克爾·戴維斯還在南加州大學念書的時候,就顯現出了超人一等的卓越才華,而製片人唐·墨菲就是在那個時候和戴維斯熟識的:「我親自擔保,拉蘇珊·蒙特福德和里克·拜納塔『下水』為影片做製片……但除此之外,我們都感覺《趕盡殺絕》里講述了一個真正特別的故事,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可以說,能夠接手這樣一部影片,算得上是我們能夠選擇的一個『捷徑』,因為它取笑的是美國觀眾現在最迷戀的一切--包括槍、乳房和暴力。」 蒙特福德則補充道:「我們都決定將戴維斯製作的那部短片送到新線公司去,結果他們喜歡極了。」
新線公司的高層在看了邁克爾·戴維斯的動畫短片後,馬上就靈敏地察覺到了這部電影所蘊含的無限潛能,隨即同意負責影片在院線上的發行,製片人唐·墨菲說:「新線公司給了我們絕對的自由,認為我們能夠找到偉大的演員來主演這部影片。而戴維斯本人對這個故事的想像和激情,在動畫短片中已經表現地非常明顯了,我們都知道,他就是為這部影片而生的。」確實,戴維斯終於贏來了那個「突破」。
邁克爾·戴維斯最喜歡將《趕盡殺絕》描述成一部工人階級的「詹姆斯·邦德」電影:「故事中的主角史密斯先生看起來與詹姆斯·邦德完全不一樣,早年的經歷使得他在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最終讓他成為一個沒有任何歸屬感的孤獨的人,那種感覺就好像看到了未成名前的洛基的超級讓人挫敗的悲慘生活,因為除了他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他。史密斯生活在一座被廢棄的無人居住的破敗建築物里,他一無所有,而007卻擁有這樣或那樣的先進武器和幫手。史密斯惟一的才能就是射擊,所以他喜歡吃胡蘿卜,因為對他的視力有好處。他還養了一隻會開門的寵物鼠……史密斯是非常有創造才能的,我最喜歡看到出身艱苦環境的人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聰明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獨特的思維方式。」所以,戴維斯還給史密斯設計了許多聰明的對白,讓影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連貫。
製片人蘇珊·蒙特福德也對這部影片的美好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只要你愛電影,就沒有理由不喜歡它……因為它參考了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翁所拍攝的西部片,以及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所有法國黑幫片,當然,這里最不可或缺的還是吳宇森的動作電影。影片中的主角史密斯可以說是那種比較典型的動作片英雄,只是被邁克爾·戴維斯那古怪的想像力重新塑造了一番。DQ則是一個充滿著悲劇色彩的妓女形象,同時也充當了媽媽的角色。史密斯神秘、無情且不合群,但是他卻非常有智慧,他和DQ都是那種典型的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當這個小嬰兒出現後,迫使兩人走到了一起,並把他們的生活全部給攪亂了。至於赫茲,屬於那種非常迷信的黑幫頭頭,戴著眼鏡,梳著背頭,就像是BTK系列殺人犯,你幾乎就要把他錯當成普通的居家男人了。」
在選擇演員方面,邁克爾·戴維斯決定為這部影片尋找一個夢幻般的組合……而他對於史密斯這個角色的第一選擇,非克里夫·歐文莫屬,因為他之前不但主演過《罪惡之城》和《局內人》這樣的動作電影,還曾一度成為007的熱門候選,戴維斯說:「歐文是那種非常硬朗的動作英雄,所以我們也沒有想到真的這么走運,他會同意出演影片。」恰逢歐文剛剛放棄另外一部影片,正好有機會可以飾演史密斯。他和戴維斯見面之後,兩人似乎異常地合得來,當他們談到在英國度過的那段時光後,戴維斯立刻拍板歐文肯定能夠為史密斯這個角色帶來與眾不同的味道,首先因為他的英國口音,大家對這一點似乎特別「迷信」,認定英國人對黑色幽默似乎掌握了非常獨特的竅門,戴維斯說:「歐文的英國口音可以讓這個角色的線條更加地分明。」
[編輯本段]一句話評論
在這個由暴力搭起的芭蕾舞台上,即使是純粹的邪惡也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
——《洛杉磯周刊》
對於這樣一部向動作電影立正看齊的影片,千萬別去考慮其中的邏輯關系和背後動機,實在是沒什麼必要。
——《滾石》
你要是渴望故事中的角色有層次感、有深度的話,那麼你可能要失望了,但是真正的動作影迷是不會唾棄這部影片的。
——《好萊塢報道》
當影片結束後,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看一部電影,還是在打電動游戲。
——《西雅圖郵報》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Mr. Hertz: My god. Do we really suck or is this guy really that good?
赫茲先生:老天,是我們真的很爛,還是這個人真的很棒?
DQ: Who are you?
Mr. Smith: I'm a British nanny, and I'm dangerous.
DQ:你是誰?
史密斯先生:我是英國奶媽,而且我很危險。
Mr. Hertz: Guns don't kill people! But they sure help.
赫茲先生:槍不會殺死人,不過至少它們很有幫助。
Woman: You wanna buy bullets with food stamps?
Mr. Smith: It's as good as cash.
女人:你要用救濟糧票買子彈?
史密斯先生:它們就像錢一樣好用。
Mr. Hertz: Oh, you have caused me no end of trouble!
赫茲先生:哦,你帶給我無休無止的麻煩!
Mr. Hertz: [refering to Mr. Smith's techniques] National sports pistol champion at age 10. Recruited by the arm. Sound like black ops got him and trained him.
赫茲先生(指的是史密斯的射擊技巧):10歲的時候就獲得國家射擊,服過兵役,聽起來就好像他接受過美國特工的訓練。
Mr. Smith: Nothing could be more painful than listening to you jabberin' on and on.
史密斯先生:沒有比聽你含糊不清地嘟囔個不停更讓人痛苦的事了。
Mr. Smith: Something funny?
史密斯先生:很有趣嗎?
Mr. Smith: Why do you wanna kill this woman?
史密斯先生:為什麼你想殺死這個女人?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New Line Cinema [美國]
Angry Films [美國]
發行公司: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 (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Independent Films [荷蘭] ..... (2007) (Netherlands) (theatrical)
新線電影公司 New Line Cinema [美國] ..... (2007) (USA) (theatrical)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Ltd. [英國] ..... (2007) (UK) (theatrical)
Fox-Warner [瑞士] ..... (2007) (Switzerland) (theatrical)
Karo Premiere [俄羅斯] ..... (2007) (Russia) (theatrical)
Roadshow Films [澳大利亞] ..... (2007) (Australia)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 (2007) (Germany)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新加坡] ..... (2007) (Singapore)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Mr. X Inc. [加拿大] ..... (visual effects)
Paul Jones Effects Studio ..... (animatronics and special makeup effects)
The Effects Group Inc. [加拿大]
Eden FX [美國] .....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Internet On Set ..... on-set satellite internet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cranes/remote camera systems/dollies
Hand Prop ..... props
HimAnI Proctions Inc. [美國] ..... visual effects
Picture Mill [美國] ..... end titles
Varèse Sarabande ..... soundtrack

G. 俄羅斯電影《測試》背景音樂特點

感人。俄羅斯電影《測試》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測試的背景音樂選用了《鴻古爾》,《鴻古爾》的作者是妻子去世在身臨其境的難過的情況下創造的這首歌曲是一區非常感人的歌曲。《測試》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本片為科幻電影,講述了人死亡後進行轉世,一個神秘的機構(轉世站)監管著人們正常轉世。

H. 如何評價電影《超驗駭客》

首先肯定的一點,《超驗駭客》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拍得不行。不能因為高概念的本質就完全肯定一部電影,當然也不能因為導演水平不咋地就否定所有的閃光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盡管電影不算傳統的好萊塢商業科幻片,但無論從片中的理念還是情節發展都有秉承著科幻電影的一貫特質:獵奇與奇觀。最讓人叫絕的在於本片的精神內涵,結尾20分鍾點睛一筆讓本片的格調頓時升華。

不要過多糾結於本片糟爛的節奏和剪輯,也不要被電影這個看似爛大街的硬科幻套路所蒙蔽雙眼,電影的理念和內涵非常新穎,來自諾蘭大神的創意和故事,沒有一個是水貨,下面讓我們細細分析。

研究這部電影,離不開兩個科幻名詞,「人工智慧」(AI)與賽博格(Cyborg)。

1、人工智慧
1950年,英國的數字家阿蘭·圖靈在曼徹斯特大學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圖靈測試」理論具體為一個人和一台機器隔開的情況下接受測試,要求提問者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從而辨別回答者是人還是機器,如果機器有30%的回答騙過了提問者,那麼這台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即人工智慧。

舉個例子,反復問同一個問題給被測試者,比如「你吃飯了嗎?」連問五遍,假如被測試者是人類,最後多半會蹦出來罵街:「你丫煩不煩啊」,但機器人則不會,機器永遠會基於答案的對錯來回答問題,這就是計算機與人類大腦的區別。截止發稿之前沒有一台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最接近的是2012年俄羅斯人弗拉基米爾·維西羅夫開發的「尤金·古斯特曼」電腦程序,29.2%的回答均成功「騙過」了測試人(就在前不久,2014年6月7日,也是圖靈逝世60周年,尤金·古斯特曼通過了圖靈測試,果這一結論獲得確認,那麼這將是人工智慧乃至於計算機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超驗駭客》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摩根弗里曼問電腦PINN:「你是否擁有真實的情感?」結果被倒打一耙,這就是電腦真正具有人類智能的表現。

2、科技恐懼
「圖靈測試」出現於50年代,當時二戰結束之後,化學武器的使用,蘑菇雲的升起,冷冰冰的計算機、充滿魔力的電子媒介產品,這些技術的發明超出了當時人們的認知范疇,加之冷戰的背景和麥卡錫主義,乃至後來的登月計劃和越戰,「科技恐懼」正式成為科幻電影的主題之一,被譽為「第一個黃金時期」的科幻電影,充滿了灰暗,焦慮和絕望的悲觀色彩。《地球停轉之日》、《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代表了我們對無法掌控的科技可能會出現的後果之一。比較突出的就是人工智慧,在科技恐懼電影中通常是兩條完全對立的觀點並行。就拿《機械公敵》來說,電影闡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面人類擔心機器最終會叛變統治人類,一方面人類的生活又離不開機器人。充分顯示出了人類對待科技發展和人工智慧的矛盾心態。

《超驗駭客》的概念來自於監制克里斯托弗·諾蘭,一開始覺得諾蘭估計是在糊弄事,隨便瞎編了個概念湊活完事,因為諸如科技恐懼中的人工智慧主題電影在好萊塢屬於爛大街的狀態,是個科幻片都有這種主題。但仔細琢磨本片的科幻主題,會發現天才諾蘭提出的概念,沒有一個是糊弄事的。

3.超驗造物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人工智慧體,打算征服全世界,這根大部分機器人科幻片都差不多。但本片細微之處在於當被問道是否要毀滅全世界,德普答曰:否。我只是超驗他們。電影的英文名Transcendence,翻譯過來是「超越」,其另一個涵義是宗教方面的「超然性」,相信電影「超驗」這個詞用的是後一種釋義,因為片中不止一次的說出了有關上帝方面的神學理論,德普還因為這個理念「走著也中槍」。Transcendence代表這對神的超越,也就是凌駕於造物主之上,說白了,就是讓德普變得比造物主更加牛逼。

片中智能體德普幾乎改變了人類世界,納米顆粒無處不在,他治癒了所有人的疾病,卻將所有人都「聯網」,看上去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種在生物學上叫做「蟲巢意識」,也就是集體意識、傳心術、心靈感應,代表生物就是蜜蜂。蟲巢意識在科幻作品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種意識方式代表了一種高度進化的生物狀態,不信可以翻開任何一本科幻小說或者打開游戲,凡是涉及到蟲巢意識的生物,進化程度都比人類要高,電影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外魔花》,去年搞笑片《世界盡頭》外星人也是這種意識(我在寫《異形生存手冊》里仔細分析過這種蟲巢意識,但好像被編輯在成書中給刪了,怨念啊),外星人這種意識對無拘無束和獨立意識的人類來說,我們無法接受這種狀態,所以才會覺得恐懼。1而且集體思維代表著集權,沒有個體自由,1956年版的《天外魔花》就是用這樣科幻意識,在冷戰背景下成為政治影射的工具。

而且《超驗駭客》中的概念是建立在可再生和強化機體的基礎上的,無疑更加超前。我們不可否認對這種集體意識的恐懼,但也不可否認其先進的進化模式,就像《世界盡頭》里說的:「我TM就愛這種低級的自由,你管得著嗎?」。

4、賽博格
本片另一大特色在於對人機關系的處理上,以往智能叛變的作品會混合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但本片沒有。最後德普操縱超驗人與人類軍隊作戰,他們沒有一個動用武力,只是採用束縛的形式,也就是說,本片中的人工智慧,在嚴格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中「不能傷害人類」的第一法則,電影最後德普落點於「機器人服從人類命令」的第二法則,在控制論與反控制論的前提,人機界限劃得很清楚,這一點與新版《機械戰警》一致。但終究德普自我毀滅了,破壞了「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第三法則,由此展開本片的第二大關鍵詞:賽博格。

賽博格即是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身體的一部份有機體的碳/鐵共生形式,是由曼菲德·E·克萊恩斯(Manfred E. Clynes)與內森·S·克萊恩(Nathan S. Kline)在1960年提出,來稱呼他們想像中的一種人類,這些人類經過強化之後能夠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其定義可能包括了某些使用了生物組織和基因的仿生人和生物電腦,代表作品就是《攻殼機動隊》、《銃夢》,其實老版《機械戰警》也是賽博格電影,但不純粹,墨菲只是作為有機體改造的人工智慧,類似於T-800,但在後期自我意識恢復,成為真正的賽博格。

5.主題是什麼
《超驗駭客》中的德普有些復雜,他是一台具備自主意識的電腦,屬於人工智慧的行列。但電影始終沒有說明這台電腦是否是德普本人的意識,他可以是智能電腦PINN的意識,通過讀取女主角的思維產生的冒牌貨,假如這樣就跟賽博格沒有任何關系(PINN是藉助於猴子的意識而研製,並非原始生物意識),結尾PINN遵從了機器人定律,自我毀滅,但利用德普住宅處銅網隔離,又保護了自己,也沒用違反第三定律,也可以說得通。假如電腦是德普的意識真正上傳至電影,那麼電腦就符合了賽博格的一切特點,電影的主題就就變了。

依照個人觀點,兩種都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是後一種,因為這會升華電影的結尾。本片的大半部分時間,德普被塑造成一個打算改變人類,升級人類進化,完成「超驗」的終極電腦,承擔了反派的角色。但電影最後用句俗話來表示:我猜中了開頭,但沒有猜中結尾。

本片開場,德普兩口子居家生活,德普用銅網罩住庭院,隔絕一切信號,是個超級典型的學術派,而妻子麗貝卡·豪爾就拿這件事吐槽,在出席晚宴上,妻子還替古板的德普整領帶,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如何在成為電腦後打算超驗人類?電影結尾給出了答案,這是他妻子的夢醒,晚宴演講之前,妻子的開場白呼應了結尾:是她一直打算創造一個由智能技術進化人類的賽博格世界,這是她夢想,德普只是幫助妻子完成了夢想,她們之間的紐帶是純潔的情感,也就是宅男與女神之間的愛情。宅男對女神的情感讓他化身為電腦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全國聯網,幫助妻子逃走,完成她的夢想。

6.他
電影之前一直在誤導觀眾,讓一切矛頭都指向了成為電腦後的德普,這是很多智能叛變作品最常用的方式,然而本片卻是一部賽博格電影,他幫助妻子完成構架,面對妻子的猜疑和恐懼,主動接受了病毒,叫做至死不渝的愛,讓本片結尾走了一次溫情路線,變成了純愛電影。相信假如觀眾注意到之前大量細節的話(德普從來沒有攻擊過人類,一直在治療人類),片尾這一處反轉的點睛之筆,返回頭來再來審視德普所做的一切和妻子對他的猜疑和恐懼,就會體會到宅男的辛酸,超驗人類、集體意識的恐懼已經變得不再重要,被心愛之人誤解的宅男之愛,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去年斯派克·瓊斯大放異彩的《她》,在科幻外衣下講述了一段技術宅的愛情故事。《超驗駭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另一個名字是《他》,不同之處在於,本片大部分時間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結尾的反轉才讓人感覺到電影里始終滲透的忠貞之愛。

7.我思故我在
電影最後沒有說智能電腦到底是德普的還是PINN的意識,因為二者在回答弗里曼的問題時,都採用同樣的回答,同一水平,很可能都有智能,或者很可能就是原來那個。這裡面有個巧勁,利用了學術界著名的「10個思想問題」之一「缸中大腦」的故事。

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台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台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台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我思故我在」是這部電影最後一個內涵,智能電腦PINN和德普都可以思考,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實?你要說他是PINN可以說得通,是德普也可以說得通。

其實電影可以完全沿著這條線發展下去,深層討論一下,並且可以結合人工智慧的點,電腦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信息,然後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有時候這個智能足夠高,但電腦能否真正理解接收到的信息?片名Transcendence究竟是電腦超越了程序具備了智能?還是德普被數字化之後超越了上帝?

電影最後還是個商業化的結尾,畢竟討論這么多的問題,有關意識和智能的問題,估計要諾蘭親自上陣了。所以這片最後還是通俗了,而且還不咋滴。

這就是《超驗駭客》的要交代給觀眾的故事和內涵,不愧是諾蘭,在這個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加入了復雜的元素,從人工智慧到賽博格,硬科幻題材模式中軟科幻的精神內核,造物與進化之間的博弈,最終落回到真實情感之上。然而這一切,在電影能表現力度並不大,這根導演有關,作為諾蘭的御用攝影師沃利·菲斯特的處女導演作品,這位講故事的能力雖無大毛病,但任何亮點也沒有,而且對人物的刻畫不力和讓人昏昏欲睡的節奏實在讓人難以對其深邃的主題提起興趣。而且不知道這片投資多少,從場面上來看其節奏是往死里省錢(關於3D我就不提了,中國人都知道)。

所以說《超驗駭客》是一部被平庸外表掩蓋了精彩內涵的作品,他原本可以拍得超級牛逼,最終留給觀眾只是個科幻片的表皮,但亮點還是有的。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測試細節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