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描述德日二戰勝利的電影是哪一部
《祖國》 《人狼》都是以軸心國勝利為背景的。(人狼中德日開戰並且日本戰敗)
Ⅱ 日德贏了二戰電影叫什麼名字
日德贏了二戰的是電視劇,不是電影,出自電視劇《高堡奇人》。
《高堡奇人》講述了一個替代現實故事,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統治,德國開始征服太陽系,而一位高堡奇人卻在創作一本書講述美國打贏二戰的故事。
故事背景
《高堡奇人》中的世界與真實歷史的分歧點,在於193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被刺殺一事。在書中,他的繼任人是副總統約翰·南斯·迦納,其後由約翰·W·布萊克所取代,兩人皆無法使美國從經濟大蕭條中復甦過來,而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仍墨守孤立主義。
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以及實行孤立主義,英國及歐洲其餘地區落入軸心國手中。蘇聯在1941年崩潰及被納粹佔領,多數斯拉夫人被滅絕。戰爭中倖存的斯拉夫人被限制在一個類似保留區的封閉區域中。
Ⅲ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時期被不同地區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銀幕。從二戰打響到二十一世紀,在許多國家裡,電影行業從來也沒有中斷過對二戰類型影片的拍攝。好看的二戰電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10 帝國的毀滅
年代:2005年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國籍:德國
戰爭啟迪: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帝國的毀滅》是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是如何在掩體中度過生命的最後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魯諾·岡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蒼穹下》,《帝國的毀滅》自上映之日起就成為各大媒體的關注對象,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爭議和非議!許多觀眾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雖然再怎麼客觀的重現也無法與真實的歷史劃上等號;再理性的影視作品也難免夾雜著主創人員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舊願意相信《帝國的毀滅》里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它代表著一種人性的回歸,雖然這種回歸貌似遲了些、晚了些。但如果連戰爭狂魔希特勒都會懺悔,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夠戰勝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毫無疑問的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9 鬼子來了
年代:2001年
導演:姜文
國籍:中國
戰爭啟迪: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
二戰之火燒遍全球,徳意日軸心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瘋狂的發動著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戰爭。在亞洲中國成了主要戰場,日軍的鐵騎已經踏上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實憨厚的平民百姓卻全然不知這一切都意味著什麼?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鬼子來了》就是這樣一部忠於事實、忠於寫實、忠於客觀反映的一部以二戰亞洲戰場為背景的優秀影片。
8 虎口脫險
年代:1966年
導演:傑拉爾·烏里
國籍:法國
戰爭啟迪:拂去陰霾,讓陽光、快樂和時間帶走一切吧!
《虎口脫險》,一部經典的喜劇片,法式喜劇藝術的集大成者,一部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類二戰題材電影。換言之,《虎口脫險》簡直是一個奇跡!不同於《美麗人生》那般黑色喜劇和濃情**,《虎口脫險》真真正正的被法國人賦予了輕松、詼諧和幽默。傑拉爾·烏里與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耐斯聯袂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遠的精神大餐。在校聲和歡愉的同時,《虎口脫險》讓無數人擺脫了二戰因所帶來的傷痛和苦難,似乎《虎口脫險》在傳達一種無比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陰霾終將過去,希望必將到來!向前看,陽光依舊燦爛;鼓起勇氣,讓快樂充滿生活!
7 英國病人
年代:1996年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國籍:英國
戰爭啟迪:硝煙無情,人間有愛!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奧斯卡頒獎晚會上,這部由著名英裔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英國病人》一舉奪下九項大獎!可以說,《英國病人》是上世紀末戰爭愛情題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亦是繼《亂世佳人》、《魂斷藍橋》、《音樂之聲》後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難忘的戰爭愛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國病人”只是一個簡單的代稱,而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段盪氣回腸、雋永難忘的愛情故事。
愛令辭世的人永遠被我們銘記,愛令活著的人更加珍視美好的生活與陽光!愛令我們勇敢面對生命的困境與痛苦,使我們不斷的相信戰火與硝煙終會散去,和平與光明必將到來!《英國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橋
年代: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珍愛生命,遠離戰爭!
《桂河大橋》堪稱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反戰影片之一,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諸項提名並最終榮膺了最佳影片獎,從此導演大衛·里恩揚名立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近代電影大師!
《桂河大橋》是那種可以看上幾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時都會像第一次那樣震撼人心。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會在“正義”和“邪惡”問題上糾纏不清,但《桂河大橋》巧妙地迴避了大是大非,從戰爭中的個體人性的角度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升華。從表面上看,《桂河大橋》並無特長且波瀾不驚,但在骨子裡《桂河大橋》卻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難怪大衛·里恩會在奧斯卡的領獎台上感慨頗深的說道:沿著這座大橋,沒想到我來到了奧斯卡的頒獎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是1998年最為重要的一部戰爭片。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再次執導二戰類題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復雜的營救行動。主角不再是德國商人,被營救者也由猶太人改變為普通士兵,不過我們很難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相對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場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結束時同樣是在墓地的場景,似乎斯皮爾伯格在刻意傳承著自己對戰爭、人性和死亡的一種獨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導演更是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命與命令面前,孰輕孰重?這恐怕是一個士兵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也似乎是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中始終都無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4 美麗人生
年代:1998年
導演:羅伯特·貝尼尼
國籍:義大利
戰爭啟迪:不論何時,永遠笑對人生!
這是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一部擁有著溫暖質感、自然清新、生機盎然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有所不同,義大利國寶級男星羅伯特·貝尼尼所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全篇不帶有一絲一毫的血腥和殘酷畫面。雖同屬不折不扣的二戰題材影片,但很明顯《美麗人生》與許多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進行,義大利式的浪漫主義完完全全的讓我們規避了殘酷的戰爭實相。即便是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氣息也未能使該片蒙上任何陰影。或許,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來說,《美麗人生》才真是那些曾親歷二戰者在心靈上最適當的一次修復、一次理療、一份慰藉和一份滿含人性的祝福和關愛!
3 鋼琴師
年代:2002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國籍:波蘭
戰爭啟迪:人性就像琴鍵,有黑亦有白!
《鋼琴師》,迄今為止最為客觀真實且最具文藝氣息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話說十餘年前,斯皮爾伯格曾將《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遞交到波蘭斯基的手中,寄希望於這位曾經親歷過二戰的猶太藝術家能將《辛德勒的名單》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羅曼·波蘭斯基婉言拒絕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實在不敢回憶、不敢面對那段殘忍而恐怖的經歷和記憶!而十餘年後,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終於鼓起了勇氣、提起了攝像機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充滿血腥、充滿眼淚與嚎叫的華沙故事。
對於戰爭的描寫《鋼琴師》做得非常成功,羅曼·波蘭斯基對影片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亦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善惡、堅強與懦弱的交織在波蘭斯基游刃有餘的掌控下顯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鋼琴師》在風格上力求寫實、力求還原歷史真實,而在感情上卻真摯飽滿、洋洋灑灑、催人淚下。殘暴的戰爭與優雅的鋼琴永遠是最不和諧的兩個音符,但在羅曼·波蘭斯基天才般的指揮下,它們卻配合出最令人震撼驚愕的奇特效果。或許是因為波蘭斯基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原因吧,他的《鋼琴師》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贖自我、安撫靈魂的一部人性戰爭電影!
2 辛德勒的名單
年代:1993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
在所有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最為難忘的一抹黑白色記憶!在第66屆奧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單》依據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可謂二戰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蓋世經典作品!
在社會主義思想誕生的地方卻首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組織進行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時代卻也存在著像奧斯卡·辛德勒這樣偉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單》一片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種復雜人性的矛盾對立和終極沖突。是安逸享受財富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還是傾其所有盡到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很明顯,奧斯卡·辛德勒無畏的選擇了後者。在那充滿迫害、充滿死亡威脅的恐怖時期里,辛德勒散盡家財以工廠為依託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岸。在西方世界講究“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在東方國度講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的名單》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不僅僅屬於好萊塢、也不僅僅屬於美國和西方社會,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燒過二戰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單》是全人類正視二戰、反思二戰、崇暢人性、拒絕戰爭共同的文化瑰寶!
1 最長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導演:拉里·佐納克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天!我們**慣性的稱之為D日!在65年前的這一天,盟軍與德軍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海上登陸戰斗。時隔18年,一部全景再現、真實描刻那紅色一日的電影展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它就是《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客觀、細膩、真實的從盟軍和德軍兩個角度再現了這對人類歷史起著重大轉折性意義的一天,此片也堪稱世界戰爭紀實類題材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其對戰爭的理解、反思、以及無與倫比的震撼效應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長的一日》也超乎了電影的范疇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當二戰度過了1944年的6月6日後,全世界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下一頁是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Ⅳ 假如德、日贏得二戰,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應中國的就是抗日戰爭,對應歐洲的是德國閃擊波蘭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咱們都知道,法西斯陣營被徹底打敗,所謂正義戰勝了邪惡,世界恢復了和平。
硝煙散去,很多人會慶幸“幸好自己沒生在戰亂的年代”,也有一些人會琢磨,萬一德國納粹和日本贏了二戰,會怎麼樣呢?
這種假設式的想法在正經的歷史研究中用的還是蠻謹慎,但是脫離開歷史研究,這樣的腦洞就肆意生長了。
▲德軍佔領巴黎 圖源於網路
比如,1940年,希特勒橫掃西歐,把法國揍趴下了,英國孤懸海外,瑟瑟發抖,誰也不知道這一次的“至暗時刻”能不能挺得過去。
這個時候,希特勒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說“只要承認納粹在歐洲大陸的勢力范圍,納粹德國願意同英國和平相處。”
當時的大英帝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在二戰之前,英國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和一些別的很現實的原因,選擇了綏靖政策。
當戰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對英國極度不利的至暗時刻,英國政界和民間是有不少人主張“同納粹媾和”的。
Ⅳ 如果二戰是軸心國打贏了,那麼會發生什麼
如果軸心國贏得二戰,對全人類來講確實是災難!這絕不是僅僅因為德日的法西斯制度極其可怕,而是因為德日由於人口少治理世界的能力受限,必然放縱世界上伊斯蘭宗教勢力的急劇膨脹!現在中美俄英法五國治理世界,尚且奈何不了伊斯蘭教,若是只有德意日三國來治理世界,伊斯蘭勢力必然比現在變得更加難以駕馭!而由於德日屆時必然將防範的重點放在中美俄英法這五國原有的人民上,尤其是德國人還極端厭惡猶太人和斯拉夫人,其就將進一步缺乏管控伊斯蘭世界的能力。甚至,全球穆斯林將成為僅次於德日的第二等特權階層,就像元朝時僅次於蒙古人的色目人一樣!而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導致穆斯林趁德日最終疲於應付而主宰全球。到時候,人類妥妥的退回中世紀。
Ⅵ 如果軸心國打輸了二戰,現在世界會是怎麼樣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現實中二戰結束了東西方兩極對抗...直至現今藏在和平表面下的各類對抗依舊不斷,主要的對象是由想主宰地球的美國和任何不管以挑戰美國霸權或者追求自己合法公平的民主權利的國家和地區而對美國的地球警察政策產生矛盾的對抗...
回到LZ的問題,如果二戰軸心國勝利,大家很正常的就會把軸心國原來的計劃變成既定的結局,也就是德意日三國瓜分世界,但是對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來說這永遠不會是最終結局,他們的目標都是將地球變成自己的。所以如果軸心國勝利,那麼就想現實里蘇聯馬上和美國進入冷對抗一樣,德國和日本會很快進入冷對抗,他們也會不停的飈武器,飈科技,從某些角度來講,那時候會和我們現實經歷的一樣的,也是冷戰,只不過主角變了,變成了,以德國為首的歐美和以日本以首的亞太。那麼結局會怎麼樣,我個人的推測是:無論納粹德國還是自大的日本,都會自我毀滅。他們的政策就是以毀滅對抗毀滅,那麼最終必定是一起毀滅,而剩下的只有那些不被他們涉足的偏遠地區人民繼而起來反抗,從新建立地球秩序。至於義大利.相對於德國和日本來說他的野心、實力、都太小了,頂多跟保加利亞一樣成為德國的附庸國...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畢竟是人類社會,一切毀滅的事很多人是不願意乾的,那麼就有了新的可能,在德國和日本最終火拚之前,他們國內有民主正義人士會可能推翻納粹和軍國分子,將德國和日本都改成如現在這樣的民主人道的國家,雖然不會比現實里現在的要好...然後從新建立地球秩序....
個人結論:不過二戰軸心國勝利和失敗,最最最最終結局都會是圓滿的,因為人類文明不在是象歐洲中世紀那樣無知和愚昧,也不象我前朝那麼自大而狂妄,在全人類生存和毀滅的思考下,大家會知道只有和平人類才有明天。(要加一句的是如果軸心國勝利,很多民族會消失,這其中就有可能包括我們華夏族!)
以上是個人的短淺之見,有不同意見的看了呵呵就好,別噴。謝謝...
Ⅶ 推薦些以二戰軸心國勝利為前提的架空歷史/科幻作品
我分享一下,有部作品是一部日本的YY小說,作者是unkao yixiong。它講述了一些日本高級將領的故事,他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在死後死亡。也有漫畫和動畫(J.C. STAFF)在這個故事中,日本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轟炸了美國,殺死了羅斯福,迫使美國和美國之間的和平談判。之後,他又回到了曾佔領非洲和南亞的納粹德國,以及流亡的隆美爾,組建了「自由的德國政府」。
Ⅷ 有沒有一個電影,講述的是二戰結果軸心國贏了,美國被日本人佔了。求解答🙏ԅ
電影《赤色黎明》
是朝鮮人入侵了美國,本來設定是我國的。。。老美的這想像力真是讓人醉了,有被迫害妄想症
Ⅸ 如果二戰軸心國打贏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應該是日本和義大利的佔領地區最多。
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是包含東南亞和太平洋與中南半島,三分之一的中國領土的,按照那個時代的想法,佔領區域,必須有之前百分之0.5的本土國人口。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是希望重現羅馬時代的輝煌,所以他會盡可能的爭取過多的版圖
德國就不可能了,希特勒在全盛時期就多次要求回到1912的德國版圖,可是被英國人民群眾知道,英國本來就打了一場失敗的戰爭,議會的議員們內心非常想和解,英國政治法西斯派的領袖,雖然被丘吉爾關起來了,可是生活的可好了,有陽光,有紅茶,桌子,什麼的,吃的飯都不一樣,只是名義上的囚禁,二戰勝利以後,把那個領袖給殺死了。偷偷和解還行,但是被公民們知道,打著為自己的子女報仇的名義拚死反對。
希特勒的夢想是重現德意志神聖羅馬第一帝國的光輝,所以進攻蘇聯的計劃命名為巴巴羅薩,但是版圖希望重回一戰前。他的夢想和拿破崙一樣,以本國為中心,引領歐洲,但他倆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他們希望分裂俄羅斯,莫斯科保衛戰開始之前,希特勒以及德國軍事將領們籌備著,佔領莫斯科以後,部隊回國路線,他們才不要西伯利亞等地區,
如果問希特勒為什麼沒答應蘇德戰爭爆發的和解因為他們都把對方看做最大的敵人,因為斯大林和希特勒知道,除了他倆以外其他人都是靠背景,成為首相總統的,只有他倆是當時社會最底層的擦鞋匠與乞丐,一步一步上台的。
其實希特勒不覺得日耳曼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否則怎麼可能把大和與義大利人跟自己平等,簽訂三國軸心條約呢,希特勒一直不怎麼提倡把部隊派往北非,覺得浪費資源,所以隆美爾打起來總是處於劣勢,希特勒從沒想過把北非本土化,如果希特勒希望佔領世界,那肯定是他的附屬國佔領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