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電影女服裝設計師

二戰電影女服裝設計師

發布時間:2023-04-13 15:02:13

『壹』 求一部外國電影的名字,講兩女一男的之間的友情、愛情,有英國風景的唯美,二戰的慘烈,很大氣

是的樓主,這是好萊塢二戰影片《巴黎煙雲》,也翻譯成《亂世三人行》,這是介紹: http://movie.mtime.com/14988/

『貳』 求電影名字。 有一部貌似美國電影,女主是一個服裝設計師,他有一個女兒,一開始她的人生很失意,

《佩特拉的苦淚》
裴特拉·馮·康特是一個35歲女畫家,服裝設計師,她已經有了一個上中學的女兒,因不能再忍受夫妻之間的冷漠和虛偽與丈夫剛離了婚。好友西多尼從澳大利亞回來,裴特拉向她訴說對男人的看法,西多尼的婚姻幸福,她不認同裴特拉的看法。西多尼向裴特拉解紹她在奧大利亞認識的美國女子卡琳,精神苦悶的裴特拉對漂亮的卡琳一見鍾情,兩人不久開始同居。裴特拉給卡琳提供富裕的生活,並把卡琳當時裝模特竭力向外界推出,但卡琳並不願意被裴特拉左右,得知丈夫也到德國後,就立即離去了……

『叄』 有哪些服裝設計特別棒的電影

《茜茜公主》的服裝設計其實帶有很鮮明的時代特色,50年代的New Look廓形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多款女性人物的服裝,尤其是茜茜的裙子,都採用了50年代非常流行的New Look設計:肩部稍寬,腰部緊收,下擺自然開放,形成「X」型。

這種廓型柔和、優美,特別能體現女性的優雅氣質,突出茜茜不盈一握的細腰。

很多人誇贊《茜茜公主》的服裝設計尊重歷史,因為大量戲服參考真實人物的服裝,但其實影片的服裝設計也相當與時俱進。

在裙子廓形設計上,設計師參考了當時很流行的New Look輪廓。50年代,Charles James和Christian Dior等高級定製設計師創造了超女性化的沙漏花朵形狀廓形。這種New Look旨在復興二戰後的幻想、奢華和「永恆之美」的經典形象,這正是茜茜公主禮服的效果。

《茜茜公主》的服裝甚至引入了1950年代的時尚色彩,如柔和的粉彩(淡粉色、海藍寶石、淺藍色、橙色和紫色)​​,以及波點、白色長手套、珍珠項鏈和寬邊碟子形狀帽子。

『肆』 巴爾曼的生平簡歷

1914年Pierre Balmain先生誕生於法國阿爾卑斯區山腳下一個美麗的小城鎮里—— 聖貞莫里安(Saint-Jean-de-Maurienne) Saint-Jean-de-Maurienne,昔日幽靜的小鎮如今已是環法自行車賽的必經路線
Pierre Balmain從小生長在一個父慈母愛的家庭環境中,整個大家族經驗著服裝面料批發生意,保證了他的衣食無憂。可是,在Pierre Balmain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與世長辭,他的母親為了撐起整個家庭,開了一家時裝精品屋,經營的有理有條。
起初,年少的Pierre Balmain對時裝設計並不感興趣,而是對生活和藝術表現出極高的熱謹液情,因此選擇了久負盛名的法國美術學院(Ecole des Beaux Arts)學習建築。那段時期,PierreBalmain對於線條與結構有了全新的思考,相比固定的建築,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讓時裝看似移動中的建築?這也是他那句名言的出處:dressmaking is the architecture of movement。
於是,那些進出家中時裝精品店的時髦女性畫面在他腦海中反復出現,產生激盪。1934年,PierreBalmain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英國設計師Edward Molyneux在巴黎的時裝屋(當時EdwardMolyneux在時裝界的地位先於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開創了20世紀30年代簡約時裝風格)。在為Edward Molyneux工作的6年間,Pierre Balmain從Molyneux深得簡約主義之精髓,為其日後的設計風格留下了烙印,加之本身有過建築方面的學習經歷,使得Pierre Balmain的設計與Molyneux相比,更加大器、歷練,更具時代感。這也是為什麼後人稱Edward Molyneux對於時裝界最大的貢獻是:發掘並培養了一代時裝設計大師Pierre Balmain。
Edward Molyneux在時裝界的地位先於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開創了20世紀30年代簡約時裝風格
1939年,戰火蔓延,1940年巴黎淪陷,Edward Molyneux早早逃回英國,而Pierre Balmain則轉投當時巴黎另一家著名時裝屋Lucien Lelong,在那裡他與Chrisitian Dior成為同事,關系密切。久而久備讓之,兩人對於公司過於商業化的設計感到厭煩。
Lucien Lelong的香水風靡一時,然而,Lucien Lelong怎麼可能容得下兩位劃時代的時裝設計大師?Pierre Balmain與Christian Dior曾計劃合創一個時裝品牌,但是對於品牌名稱是叫「Balmain Dior」或是「Dior Balmain」沒有達成一致仿晌局,二者商量還是各自創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
1945年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Pierre Balmain先行離開,於同年創立自己的同名品牌。Christian Dior比Pierre Balmain晚離開Lucien Lelong,於1947年創立Dior品牌。Lucien Lelong時裝屋在兩位天才離去後土崩瓦解,最有經驗的版師和車工紛紛轉投Pierre Balmain和Christian Dior。
Pierre Balmain創立品牌的資金來源於他的母親和兩位朋友,1945年10月12日,他的第一家門店在巴黎RueFrancois-1er 45號開業(現仍舊是總店地址),當天Pierre Balmain發布了45套成衣,獲得媒體和顧客的一致好評,為日後其作品被瘋狂追捧揭開了序幕。
到了1948年,Balmain品牌已經雇有352名員工(包括23名服務主管、12名首席銷售員、8名二級銷售員及20名試衣模特),並且擁有位於巴黎Avenue George-V和Rue Francois-1er的九間設計工作室和三間門店。當時只有Cristobal Balenciaga、Christian Dior等少數幾家時裝屋才具備如此規模。
Pierre Balmain、Balenciaga、Dior被稱為「歐洲高定三傑」
1946年在Paul Racine的資助下,Pierre Balmain進軍香水領域,首款香水名為「Elysee 6483」,名字來源於Pierre Balmain的電話號碼。
Élysées64/83,1946年Pierre Balmain設計的第一款香水
1947年,Pierre Balmain「Vent Vert」香水問世,被公認為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最成功的一款香水,其受追捧程度只有上世紀20年代香奈兒的No.5香水能與之媲美,而Chrisitian Dior同年推出的「Miss Dior」香水與「Vent Vert」相比,並未獲得如後者般的成功。次年,Pierre Balmain又推出以檸檬馬鞭草為香味的「Verveine Gitronnelle」,1953年「Jolie Madame」香水面世,此時Pierre Balmain香水公司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多款暢銷香水的品牌。
Pierre Balmain總是能找到最佳時機推出最適合市場口味的香水,這受到了Revlon公司的注意和青睞,1960年,Pierre Balmain將自己的香水公司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Revlon公司。1964年,Revlon推出了一款以Pierre Balmain命名的香水「Monsieur Balmain」,它的香型與1948年推出的「Verveine Gitronnelle」竟然一模一樣,這也引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說這是對Pierre Balmain先生的致敬,也有人說這顯然是Revlon公司的一種欺詐行為。
1966年,「Miss Balmain」香水問世,這款香水被視作「Jolie Madame」香水的年輕版,引來了更多年輕女士的喜愛。1979年,「Ivoire」香水問世,這款中文翻譯為「象牙」的香水,被世人公認為世界十大香水之一。
回顧這段歷史,不難發現香水在Pierre Balmain的生意中佔了很大的比重,這其實也是當時時裝設計師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所在。
值得慶幸的是,在Pierre Balmain開創了二戰後女性新優雅時代後,加之像 Hubert de Givenchy、Yves Sanit Laurent等傑出後輩們的誕生,巴黎時裝界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繁榮。
Pierre Balmain設計的時裝不僅被好萊塢明星,如奧黛麗赫本、費雯麗等追崇,更是皇室私人設計的典範。
因此也會有了後來的Pierre Balmain新加坡航空制服的經典之作。
Pierre Balmain為新加坡航空設計的空姐制服,已成為穿梭全球的美麗風景線
此外,他對家居裝飾也有超凡的品位,他曾經位於Elbe島上的豪宅就是最好的例證。PierreBalmain從出生到立業似乎從未受到過資金的困擾,因此出手大方,格外慷慨,事實上,據記載,他還是相當不錯的業余美聲歌手,唱起威爾第的詠嘆調來,像模像樣。
法國人與生俱來的優雅、建築美學上的冷靜線條,以及從Edward Molyneux得來的簡約精髓,構成了Balmain的時裝設計風格,因此,能將簡約、冷靜、優雅同時做到的設計師,恐怕只有Pierre Balmain一人。
在經歷了華麗一生後,Pierre Balmain於1982年6月29日去世。1990年終於由LVMH集團前任主席Alain Chevalier組織的一個聯合銀行集團買下,1995年被 Pierre Balmain現在的擁有者Alain Hivelin收購。
Pierre Balmain是摩登與知性、優雅相互融合的產物,即「Luxury Fashion」。2010年這個系列即將重新亮相,熟悉的「Pierre Balmain」標志也重回人們視線。
巴爾曼 Balmain,Pierre(-Alexandre-Claudius)
(1914.5.18,法國聖尚德莫列訥~1982.6.29,巴黎)
法國時裝設計師。他放棄學習建築,而於1934年成為一時裝設計師。曾與克麗斯汀·迪奧爾共事一段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人在時裝界成為彼此最強勁之對手。巴爾曼的設計,特別是晚禮服,以質優見長,特別是糅合了女性的嬌柔與高雅;他的客戶包括了電影明星和皇室貴族。他還在紐約市與加拉加斯市開設分店,並開始出售香水及飾物配件。
皮埃爾·巴爾曼 (Pierre Balmain) 先生的自傳《我的年代和時裝》(My Years and Seasons) 1964年發表。1982年6月29日,皮埃爾·巴爾曼 (Pierre Balmain) 於巴黎辭世。
皮埃爾·巴爾曼 (Pierre Balmain) 辭世之後,巴爾曼 (Balmain) 品牌的火炬先後傳給了著名設計師Erik Mortensen 和年輕的 Herve Pierre。

『伍』 黑白魔女庫伊拉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黑白魔女庫伊拉講述的是一個反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看過101斑點狗,在這部動畫片里主角是兩只斑點狗,這部動畫片中的反派正是黑白魔女庫伊拉。褲純經典的反派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庫伊拉的人氣非常之高。這一次迪士尼將她搬上了熒幕,為大家講述庫伊拉背後的故事。

3、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雖然說黑白魔女庫伊拉是改編自小說,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按照原著來演繹,反而添加了很多導演的個人因素。而且性格方面也將庫伊拉從那個殘暴的黑白魔女轉化成了一個有愛心的人,但是雖然說導演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變,我們依舊可以在黑白魔女庫伊拉中看到不少經典故事的影子。庫伊拉黑白兩色的頭發,正暗示著他亦正亦邪的性格,他即使懷著夢想的都市女孩兒也是殘暴的復仇者。

『陸』 誰是希區柯克電影中最難忘的美人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代表作:《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1945)

《美人計》Notorious (1946)

《歷劫佳人》Under Capricorn (1949)

她說他:「我知道希區喜歡和我合作,我能感覺得出,我對他也有著相同的想法。有些演員說他是並非善於指導演員的那種導演,那肯定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他十分具有同情心,從不對我提出的問題感到厭煩,他總是耐心傾聽,他是個我可以傾訴一切人。」

大名鼎鼎的英格麗-褒曼之所以對希區評價如此之高,是因為希區對她完全是「區別對待」。盡管沒有充足證據表明希區的內心早對褒曼的身體吹響了沖鋒號,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合作,以及電影最後呈現的驚人效果,都印證了希區對褒曼的嚴重偏愛。在《愛德華大夫》拍攝過程中,希區故意放棄了拍女明星慣用的低亮度照明法,而是用強光把褒曼的臉蛋清晰地放到銀幕中央,他的解釋是:「褒曼完全不需要燈光的幫助(掩蓋)」。
在《美人計》里,希區又第一次邀請了超級服裝設計師伊迪絲-海德為褒曼設計服裝,電影中褒曼握著鑰匙與克勞德-瑞恩斯擁抱時穿的那件大露背,至今是褒曼粉絲的最愛。盡管三年之後的《歷劫佳人》逐漸褪去了希區與褒曼特有的火花,但兩人的友誼並未隨著亂七八糟的謠言產生絲毫破壞,希區曾不止一次地品味褒曼的味道:「她熱情、善良,十分年輕,有一種清新的氣質。她比我更有自信,這一點也不奇怪。她很漂亮,真人比在銀幕上更加漂亮!在我感到自己被忽視的時候,她一直給我很多的鼓勵……」

金-諾瓦克 Kim Novak
代表作:《迷魂記》Vertigo (1958)

她說他:「有一次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我這個角色的動機問了希區一個問題,他嚴肅地看著我說:『金,我們不要在這些問題上挖得太深,這只是一部電影!』」

金-諾瓦克原本只是希區心目中的第二人選,臨開拍時因為薇拉-邁爾斯懷孕而含恨放棄。不過,金-諾瓦克一人分飾瑪德琳和朱迪兩個角色,並不顯得吃力,他與詹姆斯-斯圖爾特的混搭效果也絲毫不遜色於《後窗》里的格蕾斯。
盡管當時部分觀眾並沒弄清《迷魂記》的故事核心究竟是什麼,但男性觀眾都無一不被諾瓦克的性感裝扮所迷倒——除了伊迪絲-海德為她設計的白色大衣外,朱迪鬆散的頭發和瑪德琳的旋渦型秀發都讓希區在片場里浮想聯翩,最明顯的證據是——直到《迷魂記》殺青之後,希區還耿耿於懷:「我更希望當初能把斯圖爾特脫她衣服的畫面更清晰地表達出來,並不是拍出來的,而是用更加清楚的內衣畫面來表現——這兒晾著一副胸罩,那兒曬著一條褲頭,不過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諾瓦克演藝事業最輝煌的頂峰是《迷魂記》帶來的,這個曾被視為胸大無腦的女人,總算被公認為最經典的「希區柯克女郎」之一。

格雷絲-凱麗 Grace Kelly

代表作:《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
《後窗》Rear Window (1954)
《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1955)

這個未來的摩納哥王妃有著精緻到無敵的面容,每一縷卷發都不自覺地刮擦著老希的心——他深知自己迷戀她,所以窮凶極惡地用彩色膠片堆砌她的特寫,即便是《電話qs案》那個快被勒死的女人,也要刻意延長她的窒息瞬間;他確信自己得不到她,所以挖空心思讓《後窗》里的窺私狂變成一個手無搏雞之力的殘腿男,以療救心理上無法規避的欲求落差。

蒂琵-海德倫 Tippi Hedren
代表作:《群鳥》The Birds (1963)
《艷賊》Marnie (1964)

她說他:「這是一段我不願再想起的痛苦經歷,我為希區柯克先生感到遺憾。」
身材高挑、皓齒殷唇的海德倫,幾乎成了希區心目中「後格蕾絲-凱麗時代的替代解葯」,然而這顆解葯對雙方來說都成了毒葯。海德倫60年代初並不為人所知,然而希區柯克的「慧眼」卻把她看了個真真切切——他在一個廣告中看中了她,並讓她出演了風靡一時的災難片《群鳥》。《群鳥》是一部特技驚人的高成本電影,海德倫瘦削的面龐和藍色的眼睛讓人覺得格外清新。然而,她的演技非常平庸。《群鳥》的成功使海德倫名氣大增,第二年又出演了《艷賊》,與「007」肖恩-康納利演起了對手戲。這是一部描述心理障礙的影片,海德倫飾演的是一位冷酷無情、帶有神經質、又對男人充滿憎恨的女子,藉著偷竊行為所帶來的刺激,掩飾內心對性的挫折感。該片在影評人看來乏善可陳:落伍的拍攝手法、冗長的演員對白,再加上海德倫的平庸表現,導致票房不佳。
事實上,電影的幕後事端遠比電影更精彩——傳說希區曾直接向海德倫提出性要求,還送給她6歲的女兒梅蘭妮-格里菲斯(後來成為大明星)玩具娃娃。但冰冷的海德倫拒絕了希區,電影拍攝後期兩人關系陷入僵局,幾乎沒有任何有效性的對話。至於希區與海德倫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糟糕的事,從梅蘭妮長大後對希區的評價可見一斑——「他是個不要臉的混帳東西,你可以講這話是我說的!」

馬琳-奧哈拉 Maureen O'Hara
代表作:《牙買加客棧》Jamaica Inn (1939)

她說他:「希區對這部電影和我都毫無興趣,也許是我當時太年輕了。」
現年89歲的愛爾蘭女演員馬琳-奧哈拉,曾是好萊塢40年代的一線女星,主演過奧斯卡最佳影片《青山翠谷》,就大眾審美角度而言,奧哈拉可能是希區柯克前15年拍片史上,使用的最漂亮的女演員,其奔放絕俗的氣質後來迷倒了好萊塢。奈何接拍《牙買加客棧》卻不是一次愉快經歷——1939年,希區正處於從英國轉戰美國的臨界點,個人創作熱情並不高漲,這部電影的拍攝幾乎是希區在應付電影公司的差使。奧哈拉當年絕非看在希區的面子上接演該片,而是由於此片男主角——奧斯卡影帝查爾斯-勞頓的竭力敦促使然。在《牙買加客棧》中,奧哈拉扮演了一個周旋於卧底警察與海盜破壞分子之間的女人,在表演上並無突出光彩。至今,奧哈拉仍不覺得自己從《牙買加客棧》里學到了什麼,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回憶,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名字會被名目繁多的希區柯克傳記書無數次提起。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代表作:《蝴蝶夢》Rebecca (1940)
《深閨疑雲》Suspicion (1941)

她說他:「我起初覺得希區柯克為人相當冷淡,不過熟悉了之後就不這樣了,我很害羞。在拍攝現場,他會在別人聽不見的地方說他們的壞話,因此我覺得他一定也這么說過我。」
《蝴蝶夢》至今仍不被視為典型的希區柯克電影,因為作為其闖入好萊塢的第一部戲,電影大部分導向性的決定都出自製片人大衛-謝爾茲尼克,因此希區的郁悶可想而知。至於瓊-芳登,這個女演員的確定也頗費周折,畢竟男主角的來頭太大——勞倫斯-奧立弗曾堅決要求希區邀請自己的愛人費雯麗來扮演女主角。芳登當時的知名度不高,對自己很不自信,她既不敢與希區過度搭訕,又時刻懷疑奧立弗看不起她,使得整個拍攝過程對她來說更像噩夢。
好在,當時自稱瘦到死的芳登,最終成就了《蝴蝶夢》的經典地位,她也因此成為與姐姐奧麗維亞-德-哈維蘭旗鼓相當的女星。顯然,希區是在《蝴蝶夢》之後愛上了芳登,在拍攝《深閨疑雲》時,再度想到了那個「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自信」的芳登。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深閨疑雲》是部虎頭蛇尾、匠氣濃厚的懸疑片,但芳登必須一輩子感激希區——是該片讓她成為了唯一一位憑希區電影摘取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人,同時,她也搶先姐姐一步拿到了小金人,在很大程度上出了一口惡氣。

珍妮特-李 Janet Leigh
代表作:《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

她說他:「他是一個頑童、愛惡作劇的精靈、一個天才,希區說,『觀眾看到你就會想到《精神病患者》,這對那部新片或是對你的新角色來說都是件不公平的事。」
珍妮特-李是希區一早就確定的人選,在珍妮特-李接下劇本時,希區甚至承諾可以為她增加戲份,已達到「女主角中途突然死去所帶來的強烈震撼。」珍妮特-李一輩子演過的戲,也不及在它在《精神病患者》中淋浴時被殺的45秒鍾。影片完成之後,由於珍妮特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希區不再邀請她出演女主角。希區夫婦與珍妮特夫婦的私交甚篤,常在一起看戲喝茶。珍妮特之後的事業相對平庸,最大貢獻是生了個女兒傑米-李-科蒂斯——沒錯,就是《真實的謊言》女主角

卡洛爾-倫巴德 Carole Lombard
代表作:《諜網情鴛》 Mr. & Mrs. Smith (1941)

她說他:「希區柯克是個帶有孩子氣的人,許多人都很難發現這點。」
希區曾說,他一輩子只有兩次是因為一個美麗女人的強烈要求要拍電影,一次是十幾年後英格麗-褒曼的《歷劫佳人》,另一次便是卡洛爾-倫巴德的《諜網情鴛》。當然,與前者不同的是,希區對倫巴德並無非分之想,因為倫巴德當時已與30年代的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成婚。希區同時也非常感激克拉克夫婦,因為在他買房之前的過渡期內,他租借過克拉克夫婦的房子。倫巴德在看過《蝴蝶夢》後十分傾慕希區的才華,要求與之拍片。盡管《諜網情鴛》的口碑與票房均相當平庸,但希區對倫巴德女士的評價極高:「我很喜歡她,因為她愛說葷笑話,說起話來用的詞語都是男人常用的那些,我之前從沒聽到過女人這么講話的,她個性很強,在我看來是超過蓋博的。」然而不幸的是,紅顏命薄的倫巴德後來在二戰募捐活動中因飛機失事而香消玉隕,悲痛欲絕的除了蓋博之外,還有神情黯淡的希區。

伊娃-瑪麗-聖 Eva Marie Saint
代表作:《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

她說他:「人人都相處得很愉快,我們中間沒有愛甩大牌的人,希區柯克當然也不會這樣。最後的追逐戲里,我的披肩被樹枝掛住那純屬意外,但我堅持演了下去。」
在今年2月的第8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為最佳女配角頒獎的五人中,站在左邊第一位的白衣老太婆就是親愛的伊娃-瑪麗-聖——是的,她還活著。1954年,她因《碼頭風雲》而摘取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當時的實力紅星,1958年希區邀請她出演《西北偏北》時,她已算是個大牌明星。在本片中,伊娃扮演的多重身份的坎度小姐,帶著一種罕見的病怏怏的美感,她與加里-格蘭特第一次在列車里相遇時,滿頭金發和白皙的臉蛋十分驚艷,最後總統山一場動作戲也表現得極為優秀。不過,伊娃與希區的關系卻並不友好,在片場,伊娃因為站在一邊喝咖啡而惹怒希區:「我不希望我女主角穿著一套3500美元的漂亮外衣,喝得卻是泡沫塑料杯里的咖啡。」並讓伊娃換一套瓷杯。據說後來伊娃因心情不佳而耍起大牌,迫使希區在動作戲中讓她吃盡苦頭——顯然,伊娃在檯面上對希區的肯定都是虛的。

瑪德琳-卡羅爾 Madeleine Carroll
代表作:《三十九級台階》The 39 Steps (1935)
《秘密間諜》 Secret Agent (1936)

她說他:「希區是一個傲慢卻不自大的導演,對女人說話的語氣很具吸引力。」
瑪德琳-卡羅爾參演希區柯克電影,堪稱一大著名現象的里程碑——希區偏愛金發冷艷美女的嗜好,從《三十九級台階》開始正式確立。更奇怪的是,這項偏好居然是希區的愛人阿爾瑪促成的——希區原先根本不打算讓卡羅爾扮演這個角色,因為他認為此女之前的角色都過於冷峻,毫無幽默感,但卡羅爾最終的表現卻讓希區刮目相看:「她的喜劇細胞很濃厚。」自從在《三十九級台階》里與一個帥男拴在同一副手銬、在《秘密間諜》中扮演了一個職業殺手的冒牌老婆後,卡羅爾的人氣爆增,1938年,她以250000美元的天價,成為當時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明星,希區看在眼裡笑在心裡,畢竟,這是他第一次造星成功。不過,卡羅爾的人際關系比較糟糕,據《秘密間諜》另一大牌主演約翰-吉爾古德回憶,卡羅爾是個兩面派,在希區面前笑得燦爛無比,但轉過臉去就變成另一副模樣,很少有人喜歡她。

『柒』 介紹服裝設計大師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品牌Christian Dior(簡稱CD)的創始人,CD自1947年創始後,在時裝與時尚界始終處於金字塔的頂端,是法國高級女裝的代表,是華麗與高雅的代名詞,這一切與克里斯汀·迪奧密不可分。

成長足跡
1905年克里斯汀·迪奧出生在法國的格蘭維爾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父親從事肥料生意,母親瑪德林(Madeleine)是一個溫柔典雅、氣質高貴的婦人,母親美麗的形像一直是迪奧源源不斷創作靈感的源泉。
1910年迪奧隨家人遷往巴黎,巴黎濃厚的藝術氛圍,盧浮宮精美的藝術真品對迪奧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使迪奧對美學有了極高的興趣。
1920年—1925年迪奧聽從家人的意願進入科學政治學院,攻讀政治學,以便將來成為外交家或繼承父業。
1927年對藝術充滿熱情的克里斯汀。迪奧與友人合力開辦了一個小型藝術畫廊,出售先鋒派作品,然而在1929年開始的襲卷歐美的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畫廊很快倒閉。
1934年迪奧因病離開了巴黎,帆激經過數月的體息,迪奧重返巴黎後又與友人合辦了一家小型百貨商店繼續出售藝術品,這一年是迪奧很關鍵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迪奧在友人的指點下開始涉足學習服裝素描與色彩搭配,並將其作品以每張20法朗的價位在巴黎後街和東站叫賣。
1935年是迪奧事業發展中的黎明前的黑暗,這一階段,迪奧沒有工作,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生活最終讓迪奧患上了肺結核,然而這一切並沒有讓迪奧放棄對藝術的熱愛。也就在這一年深陷無工作苦惱中的迪奧聽從一位時裝界朋友的建議畫了一些時裝設計圖,這些圖紙讓迪奧橫溢的才華躍然紙上。
1938年,克里斯汀·迪奧的才華得到時裝界巨頭羅伯特。皮凱的賞識,成為「Pignet」公司的時裝設計師,後迪奧又進入當時著名的盧西恩·勒隆(lucien lelong)時裝公司,在這兩家公司期間,迪奧掌握了鑒別衣料及裁剪設計服裝 的一系列技巧,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坎坷再次降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巴黎的淪陷讓迪奧不得不離開巴黎與家人團聚。
二戰結束後,克里斯汀·迪奧重又回到巴黎,可「pignet」公司時裝設計師的位置已被他人代替,迪奧只好成為一位助理,年過40的迪奧經過多年的磨練已清醒的意識到自已是一個天生的時裝設計師,具備一個優秀的時裝設計師具備的才能----對比例的感覺極為敏感,對裁剪概念瞭然於胸,迪奧明白自已應大幹一場了。
1946年,迪奧在棉花大王馬賽爾·布薩克的資助下開辦了自已的設計室,從此,迪奧輝煌的事業拉開了序幕。
1947年2月12日對迪奧及整個歐洲時裝界來說是個輝煌的日子,迪奧開辦了他的第一個高級時裝展,時裝系列名為「新風貌」,當身著圓桌擺大長裙的模特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人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纖細的腰肢、高聳的胸脯及斜斜遮住半隻眼睛的帽子,這一切完全打破了二戰後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轟動了巴黎及西方時裝界,迪奧在時裝界名聲鵲起。不久,迪奧憑借「新風貌」成功地將事業發展到美國,並在紐約第七街(紐約市一條著名商業街)紮下根。在以後的時間里迪奧逐步將事業發展到古巴、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迪奧在短短幾年裡在世界各國建立起龐大的時裝商業帝國。
1947年迪奧涉足香水領域,成功推出第一瓶香水「迪奧小姐」,它不僅是迪奧的第一瓶香水,同時是世界上第一種把橙花、鼠尾草、梔子花等清新香氣作為初調,沉香、岩薔薇等濃香作為基調的香水,一清一濃,典雅脫俗。隨後推出「Diorama」、「Diorissmo」等香水,紛紛出名,受到女性的喜愛。拿汪
1952年迪奧開始放鬆腰部曲線,將裙子下擺提高消轎仔。
1953年迪奧大膽地將裙下擺提至離地40厘米的位置,這一創舉引起時裝界的轟動。同年迪奧推出「鬱金香」造型,主要是強調胸部及腰部的線條。
1954年迪奧推出「垂直造型」表現寬松直線條的形態,這一款與1953年推出的「鬱金香」造型都是迪奧提倡時裝女性化這一設計理念的表現。
1955年因迪奧在時裝界的特殊成就,迪奧赴美國達拉斯領取雷門。馬可斯獎,這是法國設計師首次榮獲此殊榮。
1956年迪奧設計第一件直筒裝,雙排扣、纖細感窄裙,長度在小腿中部。
1957年推出「free line」毛料的直線條人字形織紋,水手領窄裙,長度剛好過膝。
1957年10月是讓法蘭西悲傷的日子,克里斯汀、迪奧因心臟病突發在其事業如日中天時辭世,留給時裝界無盡的遺憾。

『捌』 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去世,他究竟是怎麼去世的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於12月29日去世,終年98歲。報道稱,據皮爾卡丹的家人確認,皮爾卡丹在巴黎西部的一家醫院內去世。

2020年已至歲尾,皮爾·卡丹此時的離去,是時尚界的一大損失,但他的才華與思想,還將延續下去。他的家人表示:“我們都為他一生中頑強的雄心鋒培和勇敢,而感到驕傲。”

『玖』 可可·香奈兒的電影劇情

Chanel品牌創辦人Coco Chanel,原名 「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 ,中文名: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兒,1883年出生於法國的Auvergne。香奈兒有一段很不愉快的童年。她的父親是兜售雜貨的小販,母親是個村婦。1883年香奈兒出世時,父母尚未正式結婚,她對自己是個私生女這件事始終耿耿於懷她六歲時母親離世,父親更丟下她和4個兄弟姐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媽撫養成人,兒時入讀修女院學校 (Convent School),並在那兒學得一手針線技巧。這殘酷的事實,使她在以後的日子裡,總要極力的掩飾那段悲慘的童年生活。之後她在修道院的收容所里,度過了暗淡的少女歲月。在她廿二歲那年,即1905年,她當上「咖啡廳歌手」(Cafe singer),並起了藝名 「Coco」,在不同的歌廳和咖啡廳賣唱維生。在這段歌女生涯中,Coco先後結交了兩名老主顧,成為他們的情人知己,一名是英國工業家,另一名是富有的軍官。結交達官貴人,令Coco有經濟能力開設自己的店子。
1910年,Coco在巴黎開設了一家女裝帽店子 (millinery shop),憑著非凡的針線技巧,縫制出一頂又一頂款式簡潔耐看的帽子。她的兩名知己為她介紹了不少名流客人。當時女士們已厭倦了花巧的飾邊,所以 Chanel簡潔的帽子對她們來說猶如甘泉一般清涼。短短一年內,生意節節上升,Coco把她的店子搬到氣質更時尚 (fashionable)的Rue Cambon,至今這區仍是Chanel總部的根據地。做帽子絕不能滿足Coco對時裝事業的雄心,所以她進軍高級訂制服 (Haute Couture)的領域。1914年,Coco開設了兩家時裝店,影響後世深遠的時裝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誕生。
CHANEL這個單詞沒有特殊的含義,只不過是這個品牌的創始人Gabrielle Bonheur Chanel的名字,Chanel也有幾款香水會用Coco來命名,比如COCO小姐淡香水。
電影也簡介的反映了歐洲社會的變革。香奈兒的品牌價值和其吸引人之處將通過本片得到更好的解讀--性格決定作品.

『拾』 皮爾卡丹的標志與英文全稱

1、皮爾卡丹的標志:

2、皮爾卡丹的英文全稱:Pierre Cardin。

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1922年7月2日出生於義大利,是一位知名的服裝設計師。1950年自己獨立開設了服裝設計公司,1954年開始跨入時裝領域。並開設了精品褲敏店名為EVE。

皮爾·卡丹除了設計時裝外,還設計傢具、燈具、裝飾品、日常用品,甚至還有汽車和飛機造型。

(10)二戰電影女服裝設計師擴展閱讀:

皮爾卡丹的中國情結:

1、皮爾·卡丹時裝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早在20世紀70年代,當卡丹預見到這個文明古國蘊藏的商機時,其他的法國同行多是持懷疑的態度觀望著他。

2、為中國女孩試衣服塌大。皮爾·卡丹與中國的淵源要追溯到1978年。那時,他團純豎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的歐洲設計師。

3、在此之後,卡丹在中國參觀了紡織廠、絲綢加工廠,還在北京地區作了調研,看是否能夠建立工廠。從那時開始,他在中國有了生意上的夥伴。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女服裝設計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