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沉靜如海好看嗎
《沉靜如海》是一部由Pierre Boutron執導的法國愛情電影,2004年10月25日正式上映,導演皮埃爾·布特龍。
該片是一部平靜中略帶傷感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 在法國一個小城,進駐了一批德國納粹軍團,全城一片激憤。戰爭的陰影籠罩在這個本不平靜的小城上空,對德國人,法國人是極其仇視的。 一位德國軍官入住在一個法國家庭,這引來不歡迎。原本和睦的家庭,因這位德國人的到來而憂心忡忡。
中文名
沉靜如海
外文名
Le Silence de la Mer/Silence de la Mer, Le
出品時間
2004年
發行公司
Yleisradio
製片地區
法國 比利時
導演
皮埃爾·布特龍
編劇
安娜·吉亞菲利 ,韋科爾
製片人
Alain Bordiec、Paul Fonteyn
類型
劇情 愛情 戰爭
主演
朱莉·德拉姆,邁克爾·加拉布魯
片長
100 min
上映時間
2004年10月25日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430594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2. 沉靜如海的劇情簡介
沉靜如海講述了二戰期間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侄女與一個德國軍官愛與恨的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EEl2PeD9jg4h4UL3XoF_Tg
在戰爭期間,一個來自德國的軍官和法國少女珍妮之間註定悲劇的愛情。珍妮和爺爺相依為命,在亂世中憑借教鋼琴為生,此時她所居住的法國已經徹底淪陷,街上到處都是德國的軍官,而在某一天,德國人來告訴他們,珍妮逝去的父母的房間將要被德軍徵用,為一位德國軍官提供住處,雖然珍妮十分排斥,但也沒有辦法拒絕。
這位德國軍官第一次進入到這個家的時候,看到的就是珍妮給爺爺彈奏鋼琴的場面,並且軍官的禮貌和修養讓原本對德國人充滿了仇恨的珍妮逐漸丟掉了有色眼鏡,她開始了解這位軍官的內心,知道他內心是非常孤獨的,如同沉靜無聲的大海,但即使如此珍妮和爺爺始終都在保持沉默,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軍官開始主動向珍妮吐露自己的內心,兩人也在一天天的相處中互生情愫,但畢竟他們屬於不同的階級和國家,即使明知互相深愛,最終卻無法走到一起。
3. 電影《沉靜如海》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孫女Jeanne平靜的生活被二戰德軍對法國的侵佔打破,Jeanne也在參與法國地下反抗德軍的組織活動,但漸漸地敵對雙方的年輕男女間的情感有了變化的故事
輕輕彈奏的曲子從鋼琴鍵下緩緩溢出,似溪水般清澈而寧靜,徐徐訴說,似戀人在耳邊輕輕低語,又點名主題為後面的故事展開鋪墊沉靜如水,情深似海
女主從德國軍官男主強入住家後,就不再彈奏鋼琴,每到晚上,爺爺,孫女(女主)在卧室,男主總是會從門口打招呼,雖然老人和女孩從來只是沉默以對,因為他們的國家是敵對的狀態。所以男主總是在老人和女孩面前獨白
電影里有個情節:
女主在晚上無意中發現了同胞在男主的汽車上安裝炸彈,她既不想同胞的事被發現又不想看到男主失去生命。焦慮不安,心急如焚的跑到男主門口想去扣響房門告訴真相,卻又縮回了手,翻江倒海的內心使她晝夜不寧守了一夜。天亮後被汽車的開門聲驚醒,時間緊迫,男主開始走下樓梯,像門口走去,外面的汽車就是死門。霎時凌亂的音樂聲響起,男主的腳步被拉回被吸引而停留轉身。女主焦急慌亂的眼神里讓男主詫異不解,音樂暫停,眼神中蓄滿淚水透露著無盡的耽憂。第一次正視著彼此的眼睛,男主迷惑的眼睛正轉身,突然窗外爆炸聲響起,男主轉身回頭的恍然大悟。明白了女主是在用雜亂彈奏的音樂在挽留他的生命。
還有從始至終兩人的台詞交流就只有一句,女主跑出去,面對男主說了一句
是道別,是祝福,是不舍,是原諒(他德軍身份),也是愛意的表達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沒有國與國之間敵對的身份,這回是一對兩情相悅的戀人,愛人,然而面臨戰亂,私人的感情只能藏在深海里一樣,波濤洶涌卻也只能平靜如水
既已許國,難再許卿
4. 天花板級的戰爭愛情電影——《沉靜如海》
推薦電影《沉靜如海 Le silence de la mer》
這是一部2004年公映的二戰電影。
爺爺與孫女(鋼琴教師)Jeanne平靜地生活在法國的小鎮上。
二戰的到來,他們的房子被軍隊徵用,並安排給德國軍官Werner居住。他們一直對這個敵軍的軍官非常冷漠,尤其是女主Jeanne,她從來不和軍官說話,即使是在他向他們禮貌地問好。
沒想到,英俊有禮的年輕軍官在一天夜晚回家的時候,不自覺地自言自語與爺孫倆談論起自己的家、以前的生活、音樂等,還透露出他納粹軍服下隱秘的內心世界。
一日,Jeanne發現軍官坐的汽車底部被安裝了炸彈。她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救軍官,不得不彈奏一曲巴赫的鋼琴曲,Werner很驚訝女主一早彈奏他喜歡的曲子,但曲子是那麼急促。
軍官Werner從音樂中發現了異樣,駐足聆聽,也耽誤了出發的時間……當Werner聽到門口的一聲巨響,這才明白為什麼女主要選擇在一早彈奏這首曲子。。。。。。
此時,兩個來自敵對雙方的年輕男女間早已暗生情愫。
這部片子,因為戰爭與家國仇恨,女主之前一直沒有和男主說過任何一句話,知道影片最後男主要赴俄國前線時,才向男主說了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話:「永別了!」
眼淚早已濕透女主的臉頰,戰爭的殘酷與人生的離別無處不在,這一切就如沉靜的大海,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內里早就波濤洶涌,早就隱藏著神秘……
本片根據法國作家Vercors寫於1941的同名小說改編,極好,推薦。
5. 《沉靜如海》那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電影是改編自發表於41年的法國短篇小說《海的沉默》,曾經在處於德國法西斯壓迫之下的法人民之間引起了強烈反應。在看完電影之後筆者也匆忙的看了原著,一篇約為一萬六千字的小說。小說是以簡妮的叔父,也就是那位老人的第一人稱描寫的。與電影不同,小說中更側重的是民族尊嚴與愛國情懷的描寫。原著中並沒有電影中諸多對兩人愛情強化的刻畫,比如在聖誕夜兩人獨處凡爾奈為簡妮彈奏巴赫的情節,以及英雄救美的橋段等等。而電影中也刪去了原著中的一些對支線的描述。這篇短篇小說發表之時,更多的是被作為一個表現了民族尊嚴的作品來接受與解讀的,愛情的蛛絲馬跡難以尋覓。閱讀完原著之後,也更能體會到電影中人物內心的矛盾:戰爭時期的敵我,涇渭分明,不容越界,卻不能抵抗本性滋生出的愛與情懷。大概也像原著中簡妮的叔父說的:「但是在我的心中,也許還有另一種感情與這個意願攙雜在一起,那便是我不能傷害一個人而不感到不舒服的,即使他是我的敵人。」總體上說,電影完整的刻畫出了凡爾奈彬彬有禮與簡妮隱忍克制的形象。無奈本人的文學素養仍然頗低,也頗不精通歷史,無法從原著以及歷史背景中分析更多。但是看完原著也解答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在凡爾奈奔赴前線後簡妮也加入到了民主運動中去。大概就是因為感受到了凡爾奈對和平與文明的嚮往,所以即使往不同的方向努力,也一同相信,陽光終將照耀這片土地。
6. 影評 | 《沉靜如海》: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文:阿開
圖:網路
趁著疫情還不算太緊張,7天小長假和先生自駕回了老家和姐姐團聚。在如今的日子裡,幾家人能聚在一起也算是一件較為奢侈的事情。客廳里家人們在熱鬧地打著麻將,只能作為替補隊員的我便躲在房間里捧著平板看電影。
隨意地翻著影片列表,猛然間看到了《沉靜如海》這幾個字,大致看了看影片簡介,瞬間便喜歡上了這部片子。許是這個世界太過的紛擾、嘈雜,人們便分外喜歡靜謐的事物,希望它能給自己的內心帶來幾分寧靜,哪怕只是片刻。
《沉靜如海》是由皮埃爾·布特龍執導,朱莉·德拉姆、邁克爾·加拉布魯、托馬斯·儒阿特主演的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影片於2004年10月在法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二戰期間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孫女與一個德國軍官之間的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波濤洶涌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41年法國的一個美麗的小鎮,小鎮瀕臨大海,風光迤邐。一排排石頭建築的房子,以及室內高貴典雅的裝飾更是增添了幾分古樸的氣息。
恰如片名《沉靜如海》,影片對白不多,三位主人公全程幾乎無交流,老人對軍官只說了一句話:先生,請進。女主只對軍官說了一句話:再見。
雖對白極少,卻絲毫沒有影響影片的節奏,觀者依然可以感受到兩人之間愛的波濤洶涌。這是一部讓人倍感糾結和壓抑的影片,但並不影響觀者的觀影熱情,就像許多網友所說的那樣,雖受虐,卻還是想再次觀看。
他是一名德國軍官,入伍前曾是一名作曲家,喜歡音樂、愛好文學,厭惡戰爭,只是由於某種原因被迫入伍。
他被安排住到女孩家中,他彬彬有禮、紳士風范,從未表現出勝利者的姿態。他說,「如果我能選擇,我是不會來的,我是被要求住在這里的。」
他踏著核肆晌巴赫的琴聲走進了這座有靈魂的房子。也許都是雹消愛好音樂的人,故而心靈相通;也許真的存在一見鍾情,就在踏入這個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注意到了這個沉默寡言、美麗端莊的女孩子。
他每天「早安」、「晚安」,每天都要尋找各種借口圍坐在火爐旁和祖孫倆聊天,雖然都是他一個人在說。他從天氣談到大海、從音樂講到文學、從稱贊法國是個偉大的民族到表明尊重祖孫兩人,「我很高興能見到一位有尊嚴的老人,還有一位默默無語的小姐。」
他分明是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兒,但他控制著自己,從未說過什麼,只是想默默地關注著她,想要幫助他、保護她。
聖誕節的那天夜晚,他為女孩兒彈奏了一曲,女兒背對著他,陶醉在琴聲之中,內心早已波濤洶涌。彈奏完畢,他走向女孩兒,看著她那秀美的脖頸,他的手抬了又抬,但最後還是落在了椅背上。
不知從何時起她便愛上了他,眼中最初的仇恨、驚恐被慌亂、關心、惦記所替代。趁他不在家,她偷偷地跑進他的房間里,聞著他的圍巾,想感受他的氣息;蜷縮在床上,想像著他在擁抱著自己。
她的眼睛自他踏進家門的那一刻起便再也無處安放;聽到他回來的車響,她的耳朵便處於警覺狀態,聽著他推開房門走進來的腳步。
她深知,這種愛註定沒有結局,因為他穿著敵人的軍裝,是他的敵人。有幾次她的嘴張了又張想說些什麼,卻都沒有說出口。在得知軍官要去蘇聯前線時(那是人盡皆知的死亡之旅),她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縱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化作兩個字——「再見」。
作為一部愛情影片,它是干凈的、唯美的,不僅沒有肢體上的接觸,甚至都沒有對白,彼此的愛意只能通過眼神來交流。
他曾站在她的門前,不過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了離去,而此改鋒時的她就站在門後,聽著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卻又最終離去。
兩人之間雖然只隔著一扇門,但實際上這扇門的距離卻要跨越萬水千山,橫亘著戰爭、國家、民族、責任,以及忠誠。
平靜的海面下,卻是波濤洶涌。
《沉靜如海》故事情節簡單,對白不多,主人公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靠眼睛來完成,貌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
片中的幾個鏡頭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便是德國軍官那雙抬起又放下的手,完美地詮釋了「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這是一種怎樣的煎熬呢?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彼此相遇在一個錯誤的年代裡,這種愛情註定沒有開始,也不會有結局。
看過二戰歷史或是二戰影片的人都知道,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能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影片《莫斯科保衛戰》對這場戰爭有比較詳細的描寫。
軍官即使是能夠返回德國,這場愛情也是不被祝福。影片《戰地情人》里一個女孩兒只是因為吻了一下納粹軍官便被人懸在樹上弔死,罪名為間諜。
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在法國宣告勝利後就開始清算與德國納粹有染的女孩子,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她們除了被剃頭,還要在女人臉上用油漆畫上納粹標志在街上遊行,圍觀的人群會向她們扔石子和臭雞蛋。
也許是那個納粹軍官深知這場愛情的後果,於是便把這份感情深埋於心;女孩縱然對軍官萌生愛意,但也只能向現實低頭。
「我想你們是對的,做一個忠誠的人。忠誠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軍官如是說,他也這樣去做了。
在其它的幾部愛情影片里也曾涉及責任感這個話題。《廊橋遺夢》里女主說的一句話,"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是,如果放棄責任,愛情的魔力就會消失,就會蒙上一層陰影。"
雖然弗朗西斯卡深深愛著金凱,但是為了家庭、為了責任,她選擇留了下來,以至於她用了整個後半生來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
在影片《第六感生死緣》里,死神不可救葯地愛上了蘇珊,意欲帶著蘇珊一起離開,但是到了最後關頭,死神終於明白了愛的真諦並不只是佔有,還有責任、承諾,最重要的是不去傷害她。
無論怎樣轟轟烈烈的愛情,如果沒有責任感來保駕護航,終究不會長久,也不會得到他人的祝福。
「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適時的放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獨特的美。
7. 沉靜如海的影片評價
1、這是一個由「沉默」與「獨白」撞擊出的動人愛情故事,這也是一個被戰爭綁架,繼而被戰爭俘虜的愛情故事。總之,它蘊含的愛,左右著故事裡所有可見、可觸、可感的線索,為人性與愛情在戰爭的黑暗底色中,留下了可存在,可明媚的幻想之色。
2、軍官在彈奏bach的平律時可以看到兩個人對彼此感情上細微的變化,當女孩為了留住軍官救其命彈奏鋼琴時及最後說出adieu的時候,可以看到兩個人復雜的感情。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音樂而起。有頭無尾的愛情這樣的結果才是耐人回味是值得想念一生的。當回憶時總會想起那段美妙純凈的樂章。
3、音樂、戰爭、愛情;幾近完美的殘缺,一句「再見」卸掉了所有對持。
4、《沉靜如海》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電影里的女主人公可以代表一個典型的戰爭家庭,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母親隨之早逝,現在和她相依為命的是爺爺,他們清苦而平靜地生活在一幢父母生前遺留的老式別墅里,室內修繕得精美而朴實,從女主人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力圖保持父母生前的家庭氛圍,她去郊外采來一束野花,就是在去父母的墓地之後,故事的開頭場景,是女主人公為母親過生日。所有這一天的快樂,隨著德國軍官的到來,變得愁雲慘霧。女主人公是一個年紀不到20歲的小姑娘,從她的表情中處處透出一種堅定的決心。她將花扔進壁爐,她想母親一定不會責怪她的。這種敵視一直延續到深夜德國軍官的正式來到。影片中小姑娘的話語,到此減少,隨著影片的展開,話語幾乎為零。她不想和一個侵犯她祖國的敵人講話。她的爺爺是她的同盟軍,他們兩個人的家就是陣地,他們堅定地要把這一場沉默為武器的戰爭打下去。經過一番焦躁的等待,德國軍官出現在客廳的門旁。在這之前,鏡頭的處理始終在調動觀眾的好奇心,我們都想知道這個德國軍官長得什麼樣子?鏡頭由遠及近,從打開的車門開始,好奇心就一直隨著鏡頭,進入我們視野的首先是那一隻從車廂里邁出的蹬著軍靴的腳,隨著鏡頭上移,看到寬大的披風,而最後出現的只是夜色里軍官揚起的側臉,似乎並不咄咄逼人。直到鏡頭轉向客廳,我們才看到軍官的正面,他友好地行了軍禮。一場友好的見面,很快在一場無聲的窘境里結束。尷尬的是軍官的房間被強行指定在小姑娘母親的卧室(所以我們在影片開始看到小姑娘怒氣沖沖地將獻給母親的花丟到壁爐),影片里通過舉手投足,表現出小姑娘的憤怒和不情願。其間沒有一句對白,只有軍官的自問自答,這是對彼此耐心考驗的初始,似乎小姑娘佔了上風,她狠狠地關上了門。軍官當然明白自己不受歡迎,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軍官的身份是什麼?很清楚是敵人。而小姑娘和爺爺的身份是什麼?他們是法國反抗德國侵略的縮影。單就這一點,影片完全可以是一部戰爭片。你以為沉默不能產生感情?戰爭里的感情卻是最令人感動的。帶著疑問繼續看,德國軍官試圖保持起初的友好,小姑娘則逐漸讓步,但兩人的界限是時刻存在的,小姑娘不可能逾越。這些都沒有躲過爺爺的觀察,他當然明白,小姑娘喜歡上了德國軍官。很難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愛,甚至對於這種畸形的愛,都很難歸於真正的愛情。因為至始至終,小姑娘沒有吐露過一句情話。她怎麼讓德國軍官知道,這個法國姑娘喜歡他?小姑娘有個表哥,兩人很是般配,但小姑娘在處理兄妹倆間的愛慕上顯得過於青澀和生硬。她冷冷地拒絕了表哥的愛意,在一路顛簸的卡車里,表哥的朋友說她很難對付。聖誕節那天,表哥送來禮物,一隻新鮮的雞,小姑娘表示謝意之後,便上樓去,這中間表哥感到很話不投機,他悻悻然地走了,他覺得表妹最近很奇怪,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下一幕,爺爺出去拜訪老友,小姑娘一個人在家過聖誕節。她坐下打毛衣時,軍官進來,依然是彬彬有禮,他說他今晚軍團有盛大的晚會,他是來祝她聖誕快樂的。一個異鄉人跟一個當地人說聖誕祝福,需要多大的肚量,一個德國人跟一個敵國的女孩說聖誕祝福,真是不可思議,這一幕戲是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它令人落淚。兩個人中,誰情願離開誰?誰這個聖誕節更寂寞?只有沉默,打破沉默的只有軍官坐在鋼琴旁彈奏的巴哈的聖母頌,誰能說這不是德國軍官滿含誠意地獻給這個素昧平生的法國小姑娘一件最美麗的愛的禮物?小姑娘始終低著頭坐著,背對著軍官,但她在顫抖,在哭泣,而且非常厲害,她喜歡他,可他是敵人,她絕不能被他迷惑,真正的感情就是這樣被戰爭的存在生生壓制下去。鏡頭里的特寫是德國軍官伸出的手,在干澀的鏡頭里停留,卻沒有放到小姑娘的肩上,他的表情是隱忍的,他也愛她的。電影里,德國軍官伸出手只有兩個特寫鏡頭,一幕是天冷蹲在壁爐邊取暖,另一幕就是試圖觸摸小姑娘的鏡頭。在法國他感到寒冷,聖誕節他感到寂寞,壁爐的火只能叫人忘記身體的寒冷,可是心靈的寒冷,只有小姑娘可以慰藉,可這是萬萬不可心存幻想的。戰爭時期的男女互相渴慕,本是正常不過,但這樣兩個敵對國家之間的男女之間容不得半點切實的浪漫,有就是叛國。還是那個聖誕夜裡,隨著軍官去參加軍團的晚宴,小姑娘哭著走上樓梯,鏡頭似乎捕捉到了她的心跳,直到跟隨這顆跳動的心打開軍官卧室的門。她在門旁站著,環視著房間的一切,試圖去感受軍官的氣息,這是她喜歡的這個男子的卧室,那些個無眠之夜她猜想他在做著什麼?她拿起他的衣服,放到鼻子前,她大口呼吸著衣服里他留下的氣息。她走到他的床前,一切都那麼整潔,透過小姑娘的眼睛,電影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有著嚴格條理的軍人。小姑娘都不知所措了,她擔心弄亂了眼前軍官布置的一切,而這一切彷彿都是早已備好為著她的光臨默默等待的。小姑娘將身體伏在床上,把臉深深地埋在枕頭里,淚水在流著。這一幕,我們放下了所有的猜忌,小姑娘不僅是喜歡德國軍官的,而且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她愛上了這個德國軍官。這個鏡頭里的小姑娘是張開手臂將胸口貼在被單上的,是全身心的接觸,不禁令人想到現實里不可能發生的小姑娘與軍官身體的親和。愛情不總是這么明顯的,影片里大部分鏡頭下,小姑娘始終是拒絕的姿態,她拒絕因腳疼軍官讓她搭車的好意。她一直謹慎掩藏著自己的愛意。戰爭是慘烈的,小姑娘的學生一家是猶太人,被德國納粹抓走了,他們只留下一輛單車。接下來,小姑娘的朋友,法國地下組織的成員一家也被逮捕了。小姑娘滿懷傷痛的收養了這對夫妻年幼的兒子。她不顧爺爺的勸阻,冒著生命危險去為這對勇敢的夫婦申辯,但德國納粹的冷酷讓她希望破滅。她望著車里的德國軍官,露出懇求他在死刑前為他們說情的神情。德國軍官明白她想主持正義的要求,可小姑娘看到的只是軍官透過模糊的車窗隱隱而逝的無能為力。沉默的戰爭不總是沉默的,軍官的幾個戰友被軍車下法國地下組織埋下的炸葯炸死。雙方都受到劇烈的重創。即便是失去摯友,他和她也沒有宣洩過一句痛苦的話語,隱忍與屈辱,一切沉默都按壓著一觸即發的激情。本來就很微妙的愛情會不會就此熄火?我們知道這個法國普通的家庭經受著突如其來的考驗,盡管其本身——爺爺和小姑娘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我想與這位德國軍官本人的性格有關),換成另一個納粹軍官,也許小姑娘和爺爺的命運會是另一回事,沉迷在戰爭里的人是殘忍的,兒女私情不過是他們上槍膛的炮灰。就在失去戰友的瞬間,這名德國軍官得救了,熊熊大火吞噬著眼前慘不忍睹的一切。在小姑娘有意設置的一場鋼琴演奏里,影片里她第一次在一個敵人面前彈一首完整的曲子,這是別有深意的。她知道軍官曾經是一位音樂家,喜歡音樂,更喜歡法國文化。而在軍官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小姑娘只能將自己的愛國之心豁出去一次,用節奏相當起伏緊張的鋼琴曲暫時讓正在車廂內戰友催促下,快步離開房間的德國軍官停下腳步。軍官被小姑娘的舉動震驚了,他停在門口半響沒動,她為什麼一大早要彈琴?為什麼沒有任何拒絕不停地彈著,眼神里飽含愛憐?心理疑惑延緩了死亡的腳步。但對於小姑娘,就算心愛的人要被炸死,她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音樂里堅守沉默的陣地,她多想發出「車下有炸葯,別過去呀」的叫喊。不過,若非僅僅只是導演的苦心安排(為了劇情能發展下去),而非兩人內心有某種情感的溝通,愛情怎麼會戰勝敵國之間那道界限分明的桎梏?怎麼會這么湊巧讓一個德國納粹免於一死?既然沒有任何言語的交流,能夠達到這樣讓人長噓一口氣的結果,那唯一可能的只能是倆人長時間情感交流奠立了無需言語就能心領神會的基礎,如果軍官不是一直心存靜靜欣賞小姑娘演奏的心願,他完全可以轉身就走,理都不理一個小姑娘早上的癲狂。影片的設置非常巧妙,早已埋下了伏筆。恨與愛在電影里交織,讓人從冷酷的戰爭里稍微體會到一點點溫情。影片里小姑娘與兩個小演員之間的摩擦折射出對戰爭中的人事愛與恨的無處不在。拒絕了搭乘德國軍官便車的小姑娘,托著磨起泡的雙腳來到那戶富有的猶太人家,在教一首新的鋼琴曲時,她無緣無故地沖著女學生發火,責怪她彈得糟糕,這裡面藏著她之前路上被德國軍官撞見腳受傷的復雜心情,愛與恨互相抵觸,一股無名之火投到與事情毫無關系的其他人身上,怒氣很快消失,小姑娘覺得失禮地告別了學生一家,沒想到這竟是影片里第一次永訣。在海邊小姑娘朋友的兒子在石頭上磕破了膝蓋,血流不止,在為這個小男孩清理傷口時,她忍不住問小男孩知不知道早晨把他救起送到他家的德國軍官的名字,小男孩說出了軍官的名字。這名德國軍官對當地人是友好的,這裡面與戰爭並無關系,而更近於人的本能,那個摔倒的小男孩曾靠在德國軍官的懷里,之後又蹲在小姑娘的身邊,他成了一個愛與恨的紐帶,戰爭帶來的深仇大恨在這些畫面里沖淡得似陰天的海邊輕拂的咸風。小姑娘與小男孩的互相關切,好似一對母子,這也預示了影片里第二次永訣。生離死別本是戰爭時期最尋常不過的事。但在那個德國軍官離開的夜晚,仍有一種揪心的力量牽動著人心。德國軍官收到前方的急電,將遠赴俄國前線,這在普通人聽來無非是一道指令,戰爭仍在繼續,甚至更加慘烈的前奏。而在小姑娘聽來卻無疑是一次永訣,意義亦絕非別離可以承負。影片臨到結束,讓人印象很深的不僅僅只是小姑娘在影片中唯一對德國軍官說的那個「再見。」還在於那是德國軍官聽到的唯一一個沒有敵意的聲音,這聲音像落在地上的槍彈,像一聲輕輕的嘆息,沒能沖破戰爭間國與國的尊嚴,卻抵達了心靈。又是一個晴朗的清晨,小姑娘放下單車,來到一戶人家,窗子打開,一盆白色的天竺葵臨窗放著,這是法國地下反戰組織間的信號。至此,在那大朵大朵的白花的襯托下影片結束了。我想起杜拉小說中的一行短句:「恨之所在,就是沉默據以開始的門檻。」1949年Jean-Pierre Melville根據Vercors的小說《海的沉默》拍攝同名電影,黑白影像有著彩色影像無法比擬的洗練。本文討論的是2004年Pierre Boutron重拍的版本,畫面中沒有直接的戰爭場面,有的只是深入人心的沉默,和伴隨沉默至始至終的人物心理的劇烈沖突。優美的法國鄉村風光與恬淡的配樂,給這部確已二戰為題材的影片營造了恍如隔世的浪漫氣氛,它像是一種呼應,不禁使我想到導演這些看似與主題無關的苦心安排,是否正是為了在沒有這場戰爭的干預下,對德國軍官與小姑娘之間自然會產生的結局的一種遙想。那些陷入劇情而無法擺脫那一絲傷感的觀眾,不妨這樣思索一下。假使沒有戰爭,德國軍官與法國小姑娘是很難相遇的,也就不會發生感情,也許,對於那些喜歡浪漫的人,戰爭只是一種奇妙的酵素,在恨的同時等待著不可能的事情發生,其中最吸引人的不正是愛情嗎?
8. 沉靜如海的介紹
《沉靜如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DWEwEfR5GmVxQwpxpyBz2Q
《沉靜如海》是由皮埃爾·布特龍執導,朱莉·德拉姆、邁克爾·加拉布魯、托馬斯·儒阿特主演的戰爭片,影片於2004年10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二戰期間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侄女與一個德國軍官愛與恨的故事。
9. 沉靜如海劇情解析
沉靜如海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 在法國一個小城,進駐了一批德國納粹軍團,全城一片激憤。戰爭的陰影籠罩在這個本不平靜的小城上空,對德國人,法國人是極其仇視的。 一位德國軍官入住在一個法國家庭,這引來不歡迎。原本和睦的家庭,因這位德國人的到來而憂心忡忡。
這部影片雋永如詩,美麗精緻的畫面,動聽優雅的音樂,細膩、真實、感人的場面,以及演員精彩絕倫的演技。鏡頭舒緩的移動,顯現出動人的詩意。
導演不是再現有戰火的戰爭場面,而是展現給大家一個安靜的海邊之家,一個無比沉靜的冬季。以靜襯動,以小勝大,從這個角度記錄下戰爭帶給一代人的情感創傷。別具一格地表現了一個超越國界、超越敵友的愛情。
然而這個愛卻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沒有性慾,只有道義和責任的愛。一個大愛希言,埋藏心底的愛。
10. 電影《沉靜如海》
這是一部當時會讓人激動不已的電影,演員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它的背景是二戰期間,在已經淪陷的法蘭西。年輕的德國軍官愛上了年輕的法國姑娘。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上尉維爾納是在妮安娜彈奏的鋼琴聲里第一次踏進了她的家門。這是編劇善意的安排,因為後來我們得知在戰爭以前,維爾納原本是個作曲家。這樣,作為鋼琴教師的妮安娜最終幾乎是原諒了他,這就是音樂在兩人之間發揮的源橘巨大作用。
一開始,妮安娜和爺爺抱著巨大的仇恨來面對維爾納。對於房主人的敵意,我們覺察到維爾納的內疚和同情。這是一個敏感而多情的人。他對老人和妮安娜纖裂毀的第一番話這樣說道:「我是被上級命令住在這里的。如果我能夠選擇,我不會來到這里。」我想,每個觀眾都感到了他的善意。上尉每晚都會准時回到他的房間。
毀備 確認妮安娜愛上上尉的證據是在聖誕節的夜裡發生的。這時候,整個房間里只剩下兩個年輕人。維爾納坐在鋼琴前,深情的彈起影片開頭時妮安娜彈給爺爺的這首巴赫的《平均律》,在音樂聲中,鏡頭給我們看到的是妮安娜眼睛裡若隱若現的眼淚。這個姑娘已經愛上了他。是音樂讓相互理解和同情成為可能。
這是電影最可貴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由。我記得有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道:「人的很多不幸往往都是出於誤會」,的確,人和人的理解是如此的困難。所以,《沉靜如海》更像是一個童話,因為,關於二戰人們無法不想到奧斯維辛這個血腥的名字。《沉靜如海》著重的是希望,我想重申這一點。
最後,維爾納被遣往俄羅斯。在汽車發動之前,妮安娜終於在影片中對他道出了那句傷感並且也是唯一的一句話:
「再見。」
整部影片中壓抑的情感都在這句話里得到釋放。如果僅僅如此,恐怕是不夠的,真正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維爾納走後,妮安娜成了抵抗侵略者的一員。其實,只有戰爭本身是罪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