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啥中國的二戰電影口碑越來越爛
中國是個電影弱國,即便是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代表的作品也沒有走出國門,再者觀眾也對國產電影也徹底失去了信心,特別是二戰題材電影,口碑一直沒有進步,沒有一個導演願意拍這類題材的電影,畢竟投資大風險自然大,才導致了二戰題材電影在中國是越來越少,反觀國外的,自然是口碑好,形成鮮明的對比
2.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
3. 為什麼二戰影片多以科幻色彩拍攝
樓主的想法我也有同感!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我覺得
1.二戰時期,很多人都渴望有人能制止納粹的殘暴行為;於是後來的人創作處有什麼美國隊長啊,什麼的
2.是二戰時期,納粹確實有隱秘的研究什麼東西,但究竟是什麼,沒人知道,給人很神秘的色彩,於是人們開始開始不斷想像以科幻色彩。
下面是我在其他網站瀏覽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去年2010年是二戰勝利65周年,在前後這幾年間,關於二戰或者以之為背景的影片形成了一個高潮:波蘭的《卡廷慘案》、法國的《罪惡部隊》、《莎拉的鑰匙》、俄羅斯的《布列斯特要塞》、丹麥的《弗萊蒙和希特倫》、德國與奧地利合拍的《偽鈔製造者》、美國拍的《反抗軍》、《刺殺希特勒》、挪威的《馬克思·馬努斯》、荷蘭的《戰時冬天》等等。這些以二戰為背景的影片與五六十年代的二戰電影,甚至十幾年前的《辛德勒的名單》(1993)、十年前的《鋼琴家》(2002)等都有所不同,不再堅持宏大敘事,不再僅僅是對苦難和悲劇的傾訴;角度往往獨特細致,意識形態及探討的問題也更多元化和深入。
枯洞喊2.還有一類影片走得更遠,它們乾脆拿歷史搞起了諧謔——在這種電影的另類歷史里,邪惡納粹發明了隱形戰機、克隆技術、僵屍病毒甚至飛碟!這些身著卐字元、鐵十字勛章、骷髏頭、馬靴和灰色制服的傢伙帶著與時代不協調的「高科技」、巫術、黑魔法,走進了恐怖片、科幻片、奇幻片,以一種邪惡幻想的形象成為銀幕上的黑暗新勢力——既然冷戰已經過去,恐怖分子也不再猖獗,誰還能比陰魂不散的二戰魔頭更適合做電影中的邪惡Boss呢?
3. 納粹已經成為了一個特定時期的文化符號:他們曾經是不可一世的權威、力量的象徵,也展現了人性能被扭曲和瘋狂到什麼地步,如今卻更多被拿來戲仿和消解,以製造出強烈的、或諷刺可笑,或新奇荒誕的藝術效果。當年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伯格就曾在《奪寶奇兵》系列裡把沒野第三帝國的壞顫陸蛋們與聖經中的神物、巫術、超自然力量聯系起來,極盡誇張、幻想、諷刺之能事。法國B級片名導讓·洛林的《魔鬼湖》和1977年的《沖擊波》開創了納粹僵屍片的一番新天地。
4. 為什麼二戰期間電影那麼多,而一戰卻很少
因為道理沒法說。二戰你可以說反法西斯,打納粹。那是民族民主國家的正義戰爭。
但是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的非正義戰爭,一撥兒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另一撥兒要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這個戰爭的噱頭不好。你說誰是大反派,大家都有錯。而且戰後你們是怎麼做的?
況且,在英國發明坦克之前日子裡,因為見識到了機槍和大炮的威力。尤其是馬克沁機關槍跟割草機似的,所以大家都是鐵絲網、架機槍、挖戰壕,以守為主,誰進攻誰找死。所以看點不多,不需要宏大的進攻場面。
5. 為何中國拍攝地關於二戰題材地電影很少
仔細想想,中國大陸拍攝的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是很少的!也許有人會說《地道戰》、《地雷戰》、《狼牙山五壯士》、《血戰台兒庄》》、《回民支隊》、《遠東特遣隊》、《敵後武工隊》、《野火春風斗古城》、《51號兵站》、《永不消逝的電波》、《趙一曼》、《雞毛信》、《八千里路雲和月》等影片不都是二戰題材的嗎?不錯這些電影都是二戰題材的,而且都是經典的影片。但是我們沒有一部大製作的電影,沒有一部能像《兄弟連》、《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電影。近年來,大把大把的人民幣都花在那些古裝片,說實在的看上去有些惡心,這些影片的投資動輒就是幾個億,而且這些古裝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裡面的女人要脫衣服,而且穿的越少越好,最好要有一段或幾段激情戲,那就更有賣點了,花大把大把的錢看幾個女人脫衣服,這么多的錢可以建多少所希望小學,可以做多少更有意義的事!這樣的大製作不看也罷,不拍也罷!也許有人會問中國人不都是在國內進行了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嗎,哪能像美國人那樣打太平洋,大西洋、非洲、歐洲那樣!其實這不是事實,中國軍隊參與了遠征緬甸的大戰,而且打的相當漂亮!這場戰爭是在「日不落帝國」在緬甸不敵日軍,羅斯福建議丘吉爾向中國求助的情況下,蔣介石派遣軍隊遠征緬甸,在緬甸同小鬼子進行的一場大戰(這算是走出國門了吧)!其實關於這方面的題材很多很,如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等,尤其是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同小鬼子進行的空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珍珠港的空戰,這場空戰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這場會戰粉碎了小鬼子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打擊了小鬼子的囂張氣焰!為什麼我們在那些「大導演」、「大製片人」就不能多拍些這方面的片子呢?
6. 二戰時期電影的看後感
(最後的橋)這是一部讓人反思的戰爭電影.當德國父輩們從輝惶走到沒落的時候,這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報護祖國而進行的戰斗.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裝滿受傷德國士兵的戰車從孩子們身邊路過,我們可以想到德國父輩們都不能打贏的戰爭,這群孩子又能幹什摸了. (從海底出擊)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德國海軍.從一戰潛艇到二戰潛艇的發展,才知道德國潛艇真是一等貨.盡管比不上美國和日本的韓空母艦,但德國人的軍事素質卻比美國日本英國要高的多.影片反應了德國人極傲慢,自負,外冷內熱,勇敢,嚴肅,勤奮的精神品質. (帝國的毀滅)真實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為,希特勒是人!他並非地獄魔王派到人間來搗亂的使者,而是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化而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希特勒……現實中的惡魔往往並非面目猙獰、形象猥瑣的,相反他們常常是外表漂亮,穿著得體,舉止很有教養,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人,但他們正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親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說「平民的性命無關緊要」、溫柔的母親把毒葯塞進孩子們的口中、和藹的父親拉開手榴彈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會使一個人變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權力和武力,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種例子太多了。禽獸固然可怕,可衣冠禽獸更可怕。希特勒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 (中途島之戰)雖然日本的地位和戰績,人員素質還遠遠比不上德國,但他門擁有強大的海軍,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殺飛機,那種被激起的武士道靜神.那些從韓空母艦起飛的一排排日本戰斗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戰術確實敵不過美軍.美國的後勤保章強,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韓母. (鋼鐵師團)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國後期發動的阿登戰役,德國後期缺乏石油,連許多戰斗車和飛機無法發動.物資跟不上,許多德國軍官雖然知道戰役的艱難.但還是滿懷信心的去接受戰斗. 就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7. 二戰以後電影藝術發展迅速的原因
二戰對於世界人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創傷,民眾需要娛樂來解脫心理創傷,同時政府需要通過文化手段進行宣傳,藝術家需要進行反思,這些都是推動二戰後電影藝術發展迅速的原因。
8. 為什麼二戰的電影那麼多
看了電影《黑皮書》後發現,自己看的電影中好像有很多關於二戰的,就順手整理了一下,發現確實有很多:
這些或者以二戰為背景或者為題材,或多或少都和二戰有些關系。並且這些只是自己看過的,沒看過的其實更多。去網上搜一下關於二戰的電影,隨便打開一個網頁就會看到幾十部。所以我很好奇為什麼關於二戰的電影這么多?
我想了想,想出了四點:
其實戰爭一直是影視劇中受歡迎的一個主題,因為其場面壯觀、情節驚險刺激,對觀眾有很大吸引力。加上二戰時期大國的軍事實力強大,武器先進,也有很多看點。以一戰、美國南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越南戰爭等戰爭為主題的模胡電影也有不少,但因其性質在主旋律上就輸二戰一籌,很多沒有引進來。二戰是世界指唯人民反法西斯的戰爭,是正義性的戰爭,主旋律要更好。
二戰持續八年,跨亞、唯碼培歐等大陸,涉及到十幾個國家,其影響力可想而知。我想每個國家拍幾部電影來紀念一下,加起來也挺多的了。
最後一點,我認為戰爭更能引出人性中惡的一面,也更能放大人性的光芒。在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困惑、恐懼、徘徊、掙扎,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在戰爭中,人類的感情、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因為戰爭的考驗更有分量,電影也因此更有深度。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個人想法,請勿輕易相信。
9. ...二戰的電影這么多,而關於一戰的電影卻很少
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1、二戰的戰術和武器更先進,用作電影題材更吸簡碰察引觀眾。
2、一戰的實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劃分殖民地等引發的戰爭,雙方都是非正吵腔義的。而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對邪惡的。主旋律比一戰攔茄好很多
10. 為什麼描寫二戰的電影,電視劇非常多。而描寫一戰的幾乎沒有。同樣是世界大戰,同樣精彩紛呈。。。
首先,一戰就是單純的消耗戰、拉鋸戰,僅僅是機槍、戰壕、地堡、鐵絲網的配合,然後進行大屠殺,出現了少量的新式武器,但無法改變這種單調戰法,相比之下,二戰出現了閃電戰、運動戰等先進的戰法,出現大量新式武器,而且二戰成就了大批大批名垂青史的將領,而一戰據我所知比較出名的是貝當、小毛奇、興登堡、潘興。比二戰少很多,一戰幾乎沒有精彩的戰役,而二戰比比皆是。一戰牽扯的國家沒二戰多,破壞性沒二戰強,一戰的戰後格局也沒有太多變化,僅僅是帝國主義國家再一次瓜分全世界,四大帝國毀滅而已,二戰則嚴重削弱歐洲的實力,美國蘇聯的國力大增,形成美蘇爭霸的格局。而且二戰有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細菌戰,這些更能激發讀者的興趣。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二戰的看點比一戰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