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古與俄國的戰爭,蒙古人是怎樣打敗俄國的誰有那些歷史資料
蒙哥和俄羅斯打過?還是和蘇聯打過?沒有吧?
難道是指的是成吉思汗時的蒙古。。那時候,還沒沙皇俄國,那是叫梁贊公國。梁贊大公也是很行的。率領軍民抵抗蒙古軍隊,而且是莫斯科公國在古羅斯地區的主要對手。雖然在抵抗蒙古中失敗了,但是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很值得敬佩的。攻打古羅斯地區的蒙古軍隊,主要是拔都可汗,拔都在擊敗古羅斯地區主要公國後建立了金帳汗國。後來莫斯科公國在14世紀初起,陸續合並四周王公領地,國勢漸強。14世紀20年代後,接受金帳汗國冊封,取得代征全俄貢納的權力。到四十年代成為全羅斯最強的公國。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金帳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十六世紀三十年代,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懂了吧,鮮為人知的歷時。
⑵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如下:
1.《伊凡的童年》(1962)
《太陽灼人》中的事件發生在193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整個國家都在慶祝飛艇建造計劃的周年紀念日,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了一位功勛軍官平靜的生活。
這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俄語電影。電影製作者斷言,這部電影不是譴責性的,而是沉浸在蘇聯人民生活方式的高級戲劇中。歷史、愛情、悲劇、激情、懷舊、階級仇恨——在《被太陽灼傷》中有大量的高戲劇。
⑶ 俄羅斯電影《金帳汗國》抵禦蒙古人,為什麼
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後,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次子,拔都在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俄羅斯東部,南至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線,北到北極圈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當時的還沒有俄羅斯這個國家,俄羅斯東南部都在蒙古人統治之下
蒙古人的統治一向帶有草原傳統,非常寬松
俄羅斯北部的莫斯科大公國得以崛起,在伊凡四世率領進攻蒙古統治,金帳汗國也隨之分裂
⑷ 俄羅斯史詩大片《大蒙古國》好看嗎
俄羅斯2012年巨作《大蒙古國》,導演安德烈·普羅什金,耗資1200萬美元。影片開始的場景在金帳汗國首都薩萊的宮殿,金帳汗締尼別克(Tinibek Khan)接待兩位羅馬教皇的特使,聲稱要派軍隊把羅馬夷為平地。但締尼別克汗很快被他的弟弟賈尼別克(Dzhanibek)所殺,賈尼別克繼而成為新一任的大汗。莫斯科大主教亞歷克修斯治癒了泰杜拉(Taila,賈尼別克的母親)失明的雙目。影片最後賈尼別克被他的兒子別爾締別克(Berdibek)所殺。很快2年後別爾締別克也被殺死了。如此瘋狂的內斗很快使金帳汗國衰敗,最後分裂成眾多小汗國。
該影片在俄羅斯引起爭議,有人說汗國和俄羅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也有人認為蒙古游牧民族和俄羅斯之間是共生關系,兩者密不可分。在俄羅斯歐亞主義者的史評中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人不是從蒙古人的統治下解脫出來,而是蒙古人創建這個強大的歐亞帝國後,把領導權轉交給了俄羅斯人。
蒙古人與蘇俄之間的直接聯系,說明了俄羅斯人為什麼對蒙古人感興趣,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在全球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夢想,通過建立一個偉大的多民族歷史體系,可以恢復這種夢想。不過這種藉助蒙古人幫助俄羅斯完成帝國大業的想法卻遭到俄羅斯眾多少數民族的強烈反對,他們對蒙古人有自己的看法。西伯利亞北部的雅庫特人就正在拍攝一部成吉思汗的影片。該電影製片人明確表示,成吉思汗及其遺產與俄羅斯族人沒有相同之處,而雅庫特人及其它突厥人,倒跟蒙古人有很多共同點,突厥/蒙古自古也是一體的。
但俄羅斯的精英,卻強烈抗議對成吉思汗的這種解讀。《消息報》(Izvestia)一名評論員譏諷雅庫特對成吉思汗的解讀,嘲笑雅庫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
⑸ 我知道蒙古人不能關在籠子里它會死的是哪部電影
《蒙古王》。俄羅斯著名電影導演謝爾蓋·博德羅夫指導的有關講述成吉思汗生平的電影《蒙古王》。《蒙古王》拍攝歷時4年,分別棚握在中國、蒙古和哈薩晌和弊克斯坦取景,一共耗資宴族1500萬。
⑹ 被蒙古人統治260年,給俄羅斯到底帶來了什麼
蒙古人統治俄羅斯260餘年,帶來了彪悍的戰斗民族血統,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以及先進的戰爭技術。正是這三個方面的影響,讓俄羅斯從無名小國崛起成為軍事大國,迅速擴張發展,在後來為自己打下了廣闊的江山。
除了制度和血統,蒙古人帶來的戰鬥技術也是讓俄羅斯迅速強大的關鍵。蒙古人對戰爭的痴迷眾所周知,在對俄羅斯長期的統治中,將戰鬥技術和思想滲透到這個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⑺ 庫利科沃戰役:俄羅斯人打破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14世紀中葉的術赤兀魯思風光不再,前文提到的月即別汗是最後一位可以駕馭局面的統治者,也是兀魯思政權的巔峰時代。月即別汗死後,經過血腥的內斗,次子札尼別(Jani Beg)在1342年即大汗之位。
札尼別汗在歐洲的主要政策是支持莫斯科壓制快速崛起的波蘭與立陶宛,立陶宛自不必說,波蘭此時在「偉大的」卡齊米日三世統治下也基本統一。
札尼別汗向波蘭發動了一次失敗的入侵,又經過十年的爭斗,波蘭成功吞並加利西亞-利沃尼亞王國,術赤兀魯思的勢力范圍完全縮回克里米亞。這段 歷史 我們以後會講。
但札尼別汗在西亞的擴張還是成功的,他在1356年征服了亞塞拜然與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滅亡旭烈兀兀魯思(伊爾汗國)。
結果就在他回國的路上被自己兒子別爾迪別(Berdi Beg)毒殺,別爾迪別無力掌控局勢,在1359年又被他的弟弟忽里納殺死,一年之後忽里納又被他的弟弟納兀魯斯刺殺。
「黃金家族」後裔的自相殘殺讓術赤兀魯思在幾年時間內迅速衰落,1359至1381年被稱為「大衰落時期」,二十年時間里就有18個可汗輪番出現,而且都不得善終。
忽里納刺殺別爾迪別後,術赤兀魯思瞬間分裂,各個汗、萬人長、將軍、權臣和貴族劃分了地盤互相攻打,爭奪大汗寶座。
但其中實力最強的人名叫馬邁(Mamai),他是出身於藍帳汗國萬戶長的克里米亞總督。按照漢語語境,馬邁是一位大權臣和最強的軍閥,術赤兀魯思名義上暫時被他統治,但他不是汗。
在講本期視頻的主角「頓河王」迪米特里之前,且讓我先敘述一下術赤兀魯思是如何衰落的,以及之後克里米亞汗國和它的聯系。
當我們打開維基網路,赫然寫著術赤兀魯思「亡於」1502年,即末代大汗謝赫阿合馬(Sheikh Ahmed 又稱謝赫·艾哈邁德)兵敗蘇拉河,流亡立陶宛的那年。
可是這個說法有誤,因為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認為大兀魯思滅亡了,這樣的內斗發生了太多次。至於大兀魯思衰落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韃靼的政治文化里根本就什麼統一的趨向,甚至分裂才是常態,統一反而是少數,月即別汗死後的長期內訌等於加速了大兀魯思解體的過程。
所以1502年的解體 ,不過是謝赫阿合馬的汗位被克里米亞吉拉依家族的孟格里奪取了而已。硬要給1502年加上什麼意義,只能說這年以後,不再有以薩萊城為中心的韃靼政權了。
而之前早已分裂出來的各個韃靼政權,如克里米亞、阿斯特拉罕、喀山等各個都宣稱自己是大兀魯斯正統,只是最後沒有人再能完成統一而已。
最後再提一下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系。說白了,留在大兀魯思的純種蒙古人只有幾萬人,不可能成為主體民族。再加上欽察突厥人西遷,這個由多種游牧民族融合的產物就是韃靼人。
好,我們回到14世紀末的時間點。
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衰落不堪的羅斯人重新團結了起來,吹響反擊號角的 歷史 使命交給了迪米特里。此時大兀魯思已經分裂,其賴以為生的貿易路線隨著旭烈兀兀魯思的分裂而受到削弱。
雪上加霜的是,黑死病從克里米亞蔓延到薩萊,嚴重打擊了大兀魯思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立陶宛又把韃靼人的勢力從基輔一帶趕走。這還沒完,東面斡爾達兀魯思,博爾濟吉特家族(Borjigin 孛兒只斤)的脫脫迷失(Tokhtamysh)在跛豪帖木兒(Timur)的幫助下在1378年奪取汗位。
而後准備效仿祖先統一分裂的術赤兀魯思,重新建立對羅斯的全面控制,他第一個要解決的人正是馬邁。短短四十年,大兀魯思的力量受到腰斬。
馬邁急需最強大的羅斯王公迪米特里的效忠和貢賦,然而,韃靼人養了一個世紀的蠱終於玩火自焚。幾年前還親自來到馬邁面前賠禮效忠的迪米特里已非池中之物。在擊退立陶宛的入侵後,迪米特里終於可以騰出手全力對付韃靼人。
畢竟是曾經的強敵,迪米特里沒有選擇對韃靼人直接開戰,而是通過製造僭越之舉來觀察他們的反映。從1371年到1376年,迪米特里高調地四處派兵征戰,迫使喀山與梁贊向他繳納貢稅。
馬邁當然不會允許莫斯科如此我行我素,在1378年派出五個萬人隊對莫斯科進行懲罰式入侵,8月11日,德米特里親率35,000人與其在付扎河相遇,伏扎河之戰(Battle of the Vozha River)打響。
莫軍依河堅守,也有一種說法是故意放棄河灘陣地固守山坡。蒙軍不再僵持,發起渡河進攻。韃靼人引以為豪的箭雨和重騎兵沖鋒全都被羅斯步兵堅固的半圓形盾牆擋住,莫軍擋住了最猛烈的攻勢後,發現蒙軍後勁不足,便主動發起有序的反擊。
事實證明,如果韃靼騎兵無法在硬碰硬的戰斗中獲勝,所謂的誘敵深入戰術也就沒有意義了。蒙軍在混亂中潰退,大批士兵落水淹死,主將貝吉奇被陣斬,莫軍取得完勝。
伏扎河的意義並不在消滅了多少蒙軍,而是讓全羅斯都清清楚楚地看見,韃靼人不是無敵的,也會流血,也會戰敗!一個世紀以來,羅斯軍隊首次正面打敗韃靼人,伏扎河的勝利鼓舞了迪米特里發動更大規模的戰役。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一書中如此寫道:「羅斯奮起了。對壓迫著和掠奪者,對韃靼汗和韃靼貴族,對「韃靼魔怪」的無盡無休的熾烈仇恨迸發出來了。羅斯人進行殊死的可怕戰斗,他們為家鄉的土地而戰,為自己的遼闊牧場,濃密森林,為家庭和田地,為自己的自由和榮譽而浴血奮戰!」
馬邁的計劃是攻破莫軍的左翼,將其包抄而後在沼澤里全殲對手。迪米特里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得逞,正面打垮他們。
迪米特里在科洛姆納集結軍隊,在9月6日抵達頓河,考慮到要在立陶宛軍抵達之前開戰,於是冒險渡過了頓河。這是一次豪賭,因為如果戰斗失利,莫軍將無路可退。
俄羅斯的各種編年史中對迪米特里軍隊的數量做出了各種誇大的描寫,經過後世史學家的合理推測,大致確定莫斯科軍隊不會超過50,000人。韃靼軍隊的數量更加難以考證,估計在10萬人左右。
迪米特里認真分析了戰場情況,河對岸的庫利科沃原野局促狹窄,兩側不是河流就是茂密的樹林,嚴重的阻礙了蒙古人最擅長的兩翼包抄戰術,地形迫使蒙古人只能發動正面進攻,狹窄的戰場寬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蒙古人的數量優勢。
彷彿上天在眷顧飽受苦難的東斯拉夫人民,迪米特里在晚上下令搭建浮橋渡河的時候,正巧下起了大霧,等到他大部分軍隊都渡過河流的時候馬邁才反應過來。9月8日,在清晨的霧靄中,雙方在庫利科沃的原野上排兵布陣。
布置戰術之後,迪米特里將自己的戰馬和盔甲給了一位新人的博伊爾,而後身穿普通的盔甲到前線督戰。臨近中午,第一次戰斗爆發了,准確地說,這是一次勇士的決斗。莫斯科軍隊派出亞歷山大·佩列斯韋特,韃靼人派出了帖木兒,兩位勇士捨身搏鬥,最後竟然同歸於盡。
馬邁的計劃是攻破莫軍的左翼,將其包抄而後在沼澤里全殲對手。迪米特里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得逞,正面打垮他們。
韃靼人的沖鋒還是讓羅斯人體會到了當年蒙古鐵騎的餘威,迪米特里的前鋒被迅速擊潰,韃靼人開始向莫軍全線突擊。戰斗的慘烈無需多說,由於人數眾多而且戰場太狹窄,導致有些戰士死了竟然還被擠到「站立」。
在《馬馬耶夫的屠殺》一書中描述道:「鍍金的頭盔叮鈴作響,深紅色的盾咚咚隆響。寶劍呼嘯,銳利的軍刀在好漢們的頭顱旁邊閃爍,勇士的獻血沿著包鐵皮的馬鞍留下,頭盔在馬蹄旁滾動。」
到下午三點,韃靼人成功撕開了莫軍的左翼防線,為防止被包圍,莫軍被迫全軍緩步向頓河後撤。局勢非常危險,因為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後撤極易變成崩潰,但迪米特里維持了穩定的陣線。
戰斗到現在已經變成耐力的比拼,韃靼人發起無數次沖鋒,莫軍在箭雨和長矛的雙重打擊下堅持了很久,仍然死戰不退。
就在韃靼人對莫軍形成半包圍之時,早已埋伏好的羅斯騎兵軍團對韃靼人的側翼發起突襲,韃靼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激戰導致的疲勞,根本無力抵抗莫斯科生力軍的反擊。莫斯科軍隊全軍反攻,韃靼人肝膽俱裂全軍潰散,莫軍追擊50公里到克拉西瓦河才返回主戰場。
由於局勢混亂,迪米特里不知所蹤,士兵最後在附近一棵樹下找到了昏睡的統帥。一身的淤青和外傷以及幾乎破爛不堪的鎧甲證明了莫斯科大公像普通士兵一樣在最前線廝殺。
雙方都蒙受了巨大傷亡,羅斯聯軍500多位波雅爾戰死,總損失接近三分之一,韃靼人幾乎全軍覆沒。庫利科沃之戰,作為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載入史冊,迪米特里一戰封神,得到了「頓斯科伊」的稱號,意思是頓河上的英雄。
補充一下,立陶宛軍隊在約蓋拉的指揮下早就抵達了戰場,但他選擇在一旁觀戰,坐視馬邁被擊敗而沒有出兵支援。約蓋拉也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如果他從背後進攻羅斯聯軍,之後的事情就難以預料了。
但我要指出的是,就算迪米特里戰敗,充其量也只是延緩兀魯思政權滅亡的時間,羅斯的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庫利科沃戰役的偉大勝利,意味著兀魯思政權正逐漸失去對羅斯各國的控制,其徹底解體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如果拋棄俄羅斯民族視角來看,庫利科沃戰役在當時並沒有給羅斯諸國或是莫斯科的地位帶來立竿見影的改變。就在迪米特里返回莫斯科重整軍備時,庫利科沃戰役的勝利果實已經被脫脫迷失奪走了。
他在跛豪帖木兒的幫助下,於1380年的第二次卡爾卡河戰役中徹底擊敗馬邁,奪取了馬邁的斡耳朵與兀魯思,名義上成了術赤兀魯思的大汗。面對桀驁不馴的迪米特里,脫脫迷失在1382年8月23率軍圍攻莫斯科城。
圍攻的韃靼人受到慘重損失,脫脫迷失玩了一手陰的,他去把蘇茲達爾與下諾夫哥羅德的兩位大公請來,說服守軍開城,並承諾絕對秋毫無犯。結果等莫斯科人開城之後,韃靼人馬上沖進去搶劫、屠殺和焚燒他們看見的一切。這次屠城幾乎把繁榮的莫斯科夷為平地,造成約24,000人喪命。
莫斯科王公迪米特里兩年前在庫利科沃昂起的頭,這次又低了下去。他被迫重新向脫脫迷失宣誓效忠,但還是保住了「全俄大公」的地位,1389年,迪米特里去世。
下一期的時間跨度是100多年,會簡單講述迪米特里到伊凡三世之間的 歷史 ,會詳細講述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興衰史以及伊凡三世的統一大業,還有術赤兀魯思對俄羅斯的 歷史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