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萌芽的誕生過程
《萌芽》無疑是個奇跡。如今的「《萌芽》」已經從一本文學刊物發展為龐大的《萌芽》航空母艦:《萌芽》雜志是權威又暢銷的原創青春文學大本營,發行量過50萬。《萌芽》書系是中國青春文學圖書毋庸置疑的第一品牌,旗下出版物達50多種,總銷量過百萬。《萌芽》網站注冊了近60萬會員,日流量逾百萬,論壇平均每天新發帖數超過15000。目前活躍的80後寫手,幾乎無一例外是從《萌芽》開始「萌芽」的。
今年是《萌芽》創刊50周年,《萌芽》給自己過生日很簡單。總編輯趙長天介紹說,6月底的座談會已經開了,7月的紀念特大號刊也已經發了,他們還開展了「走進50所中學」的活動,並准備出一套50年文選,都正在進行中。
其實,《萌芽》真正關注的,並不是如何開「生日party」,而是回首反思,他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未來的路又在哪裡。
過去的欣慰:屬於純文學的光榮
在趙長天之前,《萌芽》是「完全屬於文學的」。1956年7月,上海市作家協會創辦了這中國第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因為魯迅在1930年代曾在上海創辦《萌芽》雜志,創刊號便沿用魯迅的刊名和手跡至今,創刊號的封面用的是黃永玉的木刻作品《我們的幼芽》,巴金在創刊號的祝詞中寫到:「任何美麗的花朵,任何參天的大樹都是由《萌芽》長成的。」
創刊號印了3萬多冊。一年後,發行達到20萬冊。跟趙長天同齡的那一代文化人,幾乎無人不知《萌芽》。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陸文夫在內的很多人,當年都是從《萌芽》起步跨上文壇的。1960年,《萌芽》曾因紙張供應緊張而被迫停刊,直至1964年國家挺過三年困難時期,經濟形勢好轉才復刊。文革期間又停了15年,1981年二度復刊。
這之後的《萌芽》在文學道路上穩步前進,1988年獲中國作協的「莊重文文學獎」。當時的《萌芽》最高發行量突破了30萬份,還舉辦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學獎,「《萌芽》叢書」的出版也初具規模。他們推出的名人包括湖南的彭見明,他1983年發表的《那山那人那狗》獲全國短篇小說獎,後來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屢獲殊榮。
但是,經歷了1985年前後輝煌的文學熱後,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整個文學界開始萎縮並邊緣化,悲觀情緒隨著文學的低落而彌漫,《萌芽》也難逃厄運。
現在的驕傲:成功的文化產業
1995年,趙長天接任《萌芽》主編,上任伊始,一項調查結果就驚醒了夢中人:雜志發行量僅一萬多份,訂戶基本上都是從中學起開始看《萌芽》看習慣了的中年人,中學生幾乎沒人知道、更別說訂《萌芽》來讀了。這可是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啊。趙長天意識到,文學雜志必須走上市場路,要讓閱讀《萌芽》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從1996年初的改版開始了。分設小說家族、青春心事、校園掃描、異域傳真、社團之頁等欄目,預示著《萌芽》的辦刊目的不再限於培養作家這一小眾圈子,而著眼於提高廣大青年讀者的文學素養。讀者群定位以大學生為主,向下輻射到高中生,向上輻射到工作一兩年的青年讀者。「用一本雜志來體驗青春,用一本雜志來感受文學」成為新《萌芽》的辦刊口號,它既是一本青年文學刊物又是一種青年文學修養性讀物。《萌芽》新人獎也曾推出張磊、周潔茹等一批文學新人。但《萌芽》奇跡的真正起點,是新概念大賽。
從1997年開始,中國教育界、輿論界開始對中學語文教育進行反思,因為語文學科本應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可陷入應試和語法的泥淖里,語文的人文性和審美性被嚴重損耗。《萌芽》「嗅」到一場作文革命即將爆發,率先引領時代之風,劃時代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誕生了!
這場掀起作文革命的大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褒之者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語文教學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貶之者怒斥其「胡鬧」。其實,新概念的真正成功,並非他們自己標榜的「給視作文為畏途的孩子們帶來全新的作文理念,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新思維」,也不是發現優秀中學生,而是切實給他們以人生的出路。中學生中從來不乏好的寫作苗子,他們也不是沒有獲過獎,但獲獎只是榮譽,沉重的高考現實卻不可逾越。新概念的不同,在於它聯合北大、復旦、華東師大、南開、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7所高校共同主辦,請動大學校長們當評委,等於打通了一條逾越高考、從中學到大學的康莊大道。1999年,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7位一等獎獲得者得到了保送聯合主辦高校的破格錄取資格。中國大陸恢復高考以來,第一次有人因為作文比賽獲獎保送入大學。中學生們奔走相告:重文輕理的孩子們也有出頭之日了,而中學開始反思:為什麼大學願意收這樣的學生?如果高考是一切問題的症結,那麼中學教育的改革就可以從大學錄取的角度下手。新概念的成功,在於這樣的思路和現實操作。
又因為大眾媒體的關注和圖書的暢銷,中學生如韓寒,更有了一條越過高等教育,從中學直接進入公眾視野和市場運作的道路。作文寫得好的,可以通過《萌芽》讀好大學,即使不能進大學的,也可以進入市場成名、賺取。高考的擁堵太久,一旦這條分流的河道打通,《萌芽》的洪流和熱潮就成了理所當然。它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而善於利用輿論、利用現行不完善制度的空隙,從這一點說,新概念和超級女聲在市場運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賽已歷時7年8屆,參賽人數從最初的4千增至7萬多,合作高校擴大為13所,清華、浙大、中山、北師大、武漢大學、人大也先後加入。許多潛在的年輕作者被發掘,起步於新概念的「80後」寫手成為如今文壇最活躍的文化偶像,《萌芽》是當之無愧的「文化明星夢工廠」,翻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獲獎名單,就等於翻開了當代著名青春暢銷書作家和文學新銳的名錄。現在,新一屆新概念大賽報名正在進行中,又一個新的青春偶像正在蠢蠢欲動的萌芽中……
因為有了穩定的消費群和可靠的公信力,「《萌芽》」品牌在文化市場上成功確立,以後的一切文章,就都圍繞它來做了。
其一,鞏固刊物的權威性。《萌芽》雜志幾度調整:恢復一年2期的「中長篇小說專號」增刊,作為「《萌芽》書系」新書的預熱;嘗試過出下半月刊,後因為考慮到銷售狀況而沒有做自身重復;推出由學生自己編輯的刊中刊(AMAZING);設立學園Q彈、愛上男主角、大牌檔、眾議院等參與性互動性強的欄目。文學雜志不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沙龍,而成了大眾參與的集體狂歡活動,牢牢吸引和團結了廣大的市場消費群。市場追捧的同時,《萌芽》也獲得了官方的認可,2001年作為「雙效」期刊入選「中國期刊方陣」。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被列為百種重點期刊之一。
其二,從雜志到圖書。不僅大賽衍生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和《特色作品選》賣得紅火,而且「《萌芽》書系」也成為國內青春文學暢銷書的品牌。依託青少年心目中的權威刊物,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稿源優勢和「群眾基礎」,打造《萌芽》書系這一衍生品牌,推出青春讀物,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如今的《萌芽》書系有長篇紀實、長篇小說、中短篇集、作品合集、年選等各個種類,誕生了蔡駿、那多、李海洋、馬中才、朱婧等有實力的暢銷書作者。在圖書市場普遍低迷的今天,《萌芽》書系的每種圖書都最低以10000冊起印,其勇氣、信心和實力可見一斑。接力出版社是《萌芽》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之一,《萌芽》書系佔到了接力出版品種和銷售碼洋的10-15%,勢頭極好。接力的老總白冰強調,《萌芽》是明星的製作培養基地,而青少文學和青春時尚讀物正是接力的重要出版板塊。他們將繼續合作下去。據悉,《萌芽》書系最近又將有冬安居的《永遠是什麼意思》等幾個新成員在文匯出版社問世。
其三,擴大在中學語文教學領域的戰果,作足中學的文章。這次「走進50所中學」,趙長天跑遍了各大城市的重點中學:成都的石師中學據說前身是漢代文翁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官學,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李宇春的母校四川新都二中是所有中學中最熱情的,還有北京二中、四中、北師大二附中……活動中感觸最深的,是現在的中學語文老師不那麼排斥和反感《萌芽》了。老師們普遍承認,新概念作文確實很好看。雖然中學生作文和新概念作文不是一回事,前者作為基礎教育,更強調規范和工具性功用,而後者傾向文學,更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但兩者可以彼此啟發和互動。
對於趙長天來說,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條件一直是他的目標。他曾致力於創辦「上海市《萌芽》實驗中學」,希望辦成最好的文科中學,可辦了5年,終於還是難以為繼。困難之一是教育制度所限,不允許中學全國招生。他曾認識一個東北孩子,高中就把二十五史都讀完了,「如果他在上海,我肯定能給他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趙長天說。
同樣,趙長天對年輕作者也一直保留一種長者的寬厚和呵護的態度,對於他們的部分「丑聞」和「劣跡」,無論是韓寒的出言不遜,還是郭敬明的抄襲,趙長天在不同的場合都以辯解和保護為主,只是擔心他們成名太早、太易、太快,承受打擊的能力弱。但他也明確表示,郭敬明的原創力不行,韓寒、郭敬明並不是從《萌芽》中出來的最好的寫手,他們只不過是更多地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成名是有很多各種因素決定的。有些人沒那麼火,其實他們在文學上更好。
未來的隱憂:紙質媒體的一損俱損
《萌芽》的讀者和作者的流動性很大,他們從中學開始走進《萌芽》的世界,慢慢長大,最終必然會離《萌芽》而去。造成的後果是,《萌芽》似乎是整個文學市場和其他出版社的培訓班,為他們輸送和提供文學人才,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覺得《萌芽》這樣很虧,也據此擔心《萌芽》以後將難以為繼。對此趙長天不以為意。《萌芽》是長不大的,總停留在青春的青澀年代,不斷地出新作品、新人、新書。這是雜志定位決定的,《萌芽》的目的就是在中學生中培養和形成對文學的愛好。事實上,這個定位使得《萌芽》在中國期刊中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對手,這也是《萌芽》在文學和市場交合的領域里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趙長天掌舵《萌芽》11年,他最驕傲的,不是讓《萌芽》的發行創歷史最高,而是讓年輕人重新喜歡文學,又關心文學、又想當作家了。另一個驕傲,則是他們對中學語文教育有了一定的影響,促進了教育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審視與反思。他最期待的,則是《萌芽》能保持今天的勢頭,再創佳績。他把自己創立的《萌芽》世界總結為「一本刊物、一個比賽、一套書系、一個網站」,而網站,是他們目前最大的隱憂,也是他們以後的方向。
平心而論,較之光芒四射的《萌芽》雜志和《萌芽》書系,《萌芽》網站並不出彩。趙長天一語道破天機,「我們不敢做成很好的青春文學網站」。他最擔心的,正是網路的興盛、紙質媒體的衰落,這將構成對《萌芽》的毀滅性打擊,因為他們的主要讀者是年輕人,年輕人接受新事物是最快的。《萌芽》完全有條件辦成國內最好的青春文學網站,但那樣就意味著自己吃自己。而在中國,付費閱讀還不成氣候。這是最大的危機。為此,《萌芽》一直在謹慎地作,一方面控制好網站,不要搶了雜志的勢頭,另一方面堅決占據網路空間,一旦形勢有所變化,他們能比較快地轉型。事實上,盡管不敢放手去經營,《萌芽》網站目前仍然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熱門青春文學文化家園。
《萌芽》在未雨綢繆,中國的文學界和文化市場都有理由關注《萌芽》在以後的半個世紀,續寫它的傳奇。
⑵ 法國電影發展史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⑶ 誰能告訴我法國電影發展史及獨特風格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⑷ 法國電影《大鼻子情聖》的主演叫什麼很喜歡他的電影,哪下得到
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出生日期 1948-12-27
出生地 Châteauroux, Indre, France
人 物 簡 介
傑拉爾·德帕迪約(Gérard Depardieu)可謂當今法國最具實力的男影星之一。不管是他演的歷史劇還是喜劇,都能吸引來各個階層的觀眾為他拍手叫好。
身高1.80米,出生於1948年12月27日的德帕迪約曾經是一個失足少年,整日在大街上遊逛。後來,他參加了一個名為「火車站咖啡館」的劇團的巡迴演出,同帕特瑞克·德瓦爾和一個藝名為「喵喵」的演員合作,從而走上了演藝的道路。
在幾部電影中飾演了一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之後,德帕迪約終於憑藉由貝特朗·伯列爾(Bertrand Belier)執導的《華爾茲舞女》一片獲得了滿堂喝彩,從而成為影壇上一顆引人注目的新星。在這部影片中,德帕迪約為法國電影開創了一種新的英雄形象,這也使得他在觀眾中的人氣陡增起來。在此之後,德帕迪約不斷地探索、嘗試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銀幕形象,由於他對角色有著高度的塑造力,因而成為大家公認的法國80與90年代最受歡迎的男影星。
作為德帕迪約在電影上所獲得的成就的肯定,愷撒獎的最佳男演員獎項曾兩次頒發給他,一次是因為他與卡特琳娜·德納芙(Cathrine DENEUVE)合作拍攝的《最後一班地鐵》(1980年),一次是因為電影《貝爾熱拉克》(1990年)。此外,德帕爾迪約還曾因第二部片子獲得過奧斯卡獎提名。他長期以來塑造的一系列角色也為他帶來了許多國際電影節上頒發的大獎。
1996年, 德帕迪約終於作為一名碩果累累的演藝界巨星獲得了由法國政府頒發、代表法國最高榮譽的"騎士勛位勛章"。
傑拉爾·德帕迪約的妻子是伊麗莎白·德帕迪約,兩人曾在電影《Jean de Florette》中合作。他們擁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紀堯姆·德帕迪約也是一名演員。
作 品 年 表
演 出
1 Astérix aux jeux olympiques 亞歷和奧運會 【2007】
2 Vie en rose, La 【2006】
3 Amici miei '400 【2006】
4 Quand j'étais chanteur 當我還是歌手時 【2006】
When I was a Singer
5 Knights of Manhattan 【2006】
6 Michou d'Auber 【2006】
7 Combien tu gagnes? 愛我多深 【2005】
8 Last Holiday 最後的假期 【2005】
9 Bou 布杜 【2005】
10 Je préfère qu'on reste amis 求偶二人組 【2005】
11 La Vie de Michel Muller est plus belle que la vôtre 【2005】
12 Olé 【2005】
13 RRRrrrr!!! 天啊ㄚㄚㄚ!!! 【2004】
森林羅賓漢
14 36 Quai des Orf 36總局 【2004】
二捕曲/犯罪河岸
15 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 【2004】
16 Temps qui changent, Les 時光流轉 【2004】
17 "La Femme Musketeer" 火槍女英雄 【2004】
18 Nouvelle-France 【2004】
19 Pacte silence, Le 沉默的條約 【2003】
沉默的約定
20 Tais-toi! 越獄瘋雲 【2003】
請你閉嘴/你丫閉嘴/閉嘴(其他)/搞笑雙雄
21 Bon voyage 一路順風 【2003】
22 Crime Spree 黑道追殺令 【2003】
23 Volpone 【2003】
24 Clefs de bagnole, Les 車鑰匙 【2003】
25 Nathalie... 娜塔莉 【2003】
26 Asterix and Obelix Mission Cleopatra 美麗新世界2:埃及任務 【2002】
美麗新世界續集:女王任務/埃及艷後的任務/女王任務(其他)
27 City of Ghosts 幽靈城市 【2002】
魅影危程(港)/幽靈城市
28 Between Strangers 陌生人之間 【2002】
29 Ruy Blas 【2002】
30 I Am Dina 我是迪娜 【2002】
31 Blanche 復仇 【2002】
32 Aime ton père 愛你的父親 【2002】
33 "Napoléon" 拿破崙 【2002】
34 The Closet 下崗風波 【2001】
下崗風波(中)/攣工游戲(港)
35 CQ 完美女人 【2001】
完美女人(台)
36 Vidocq 奪面解碼 【2001】
奪面解碼(港)
37 Unfair Competition 非公平競賽 【2001】
38 Streghe verso nord 【2001】
39 102 Dalmatians 102斑點狗 【2000】
102真狗(台)/102斑點狗(港)
40 Vatel 慾望巴黎 【2000】
慾望巴黎(台)/烈愛灼身(其他)
41 Actors 男演員 【2000】
男演員(其他)
42 Les Misérables (mini) 悲慘世界 【2000】
悲慘世界(其他)
43 Mirka 異國尋母 【2000】
米卡
44 Bérénice 【2000】
45 Zavist bogov 神仙也羨慕 【2000】
46 Tutto l'amore che c'è 【2000】
47 The Bridge 橋 【1999】
48 Asterix and Obelix Take On Caesar 美麗新世界 【1999】
美麗新世界:阿斯泰里克斯與歐拜力克斯對愷撒
49 Balzac (TV) 巴爾扎克 【1999】
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其他)
50 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鐵面王子 【1998】
鐵面人(台)/鐵面王子(港)/鬼哭神嚎(其他)
51 Bimboland 賓伯地 【1998】
52 "Comte de Monte Cristo, Le" 基督山伯爵 【1998】
53 Parola amore esiste, La 【1998】
54 XXL 【1997】
55 Unhook the Stars 代溝 【1996】
代媾(台)/摘星之女/我有我天地(港)/摘下滿天星
56 Bogus 媽咪也瘋狂 【1996】
媽咪也瘋狂(台)/茶煲小鬼頭(港)
57 Hamlet 哈姆雷特 【1996】
哈姆雷特(台)/王子復仇記(港)
58 Plus beau métier monde, Le 【1996】
59 The Secret Agent 【1996】
60 Guardian Angels 天使保鏢 【1995】
天使保鑣(台)
61 A Hundred and One Nights 一百零一夜 【1995】
101夜(台)
62 Garçu, Le 難為了老爸 【1995】
難為了爸爸(港)
63 élisa 伊麗莎 【1995】
64 Pure Formality 幽國車站 【1994】
幽國車站(港)
65 My Father the Hero 我的爸爸是英雄 【1994】
情聖保膘(台)/寶貝俏佳人(港)/我的爸爸是英雄/親親壞情人/我父英雄(其他)
66 The Machine 機器 【1994】
67 Colonel Chabert 夏伯特上校 【1994】
夏蓓爾上校/夏伯特中尉
68 Germinal 萌芽 【1993】
萌芽(台)/萌芽(港)
69 Alas for Me 悲哀於我 【1993】
悲哀於我(其他)/算我倒霉/我真倒霉/悲哀與我
70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哥倫布傳 【1992】
1492哥倫布(台)/哥倫布傳(港)/1492(其他)
71 From Time to Time 時過境遷 【1992】
72 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1991】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台)/世界上所有的早晨(其他)
73 Thank You, Life 感謝你生活 【1991】
感謝你生活(其他)
74 Mon père, ce héros. 【1991】
75 Green Card 綠卡 【1990】
綠卡(台)/綠卡情緣/綠咭情緣
76 Cyrano de Bergerac 大鼻子情聖 【1990】
大鼻子情聖(台)/大鼻子情聖(港)
77 Uranus 天王星 【1990】
78 Too Beautiful for You 怪你過分美麗 【1989】
你不配她(台)/美得過火(港)/對你來說她太美了!(其他)/對我來說,你太美了/怪你過分美麗/對你來說更美麗
79 I Want to Go Home 我要回家 【1989】
80 Deux 【1989】
81 Camille Claudel 羅丹的情人 【1988】
羅丹與卡蜜兒(台)/羅丹的情人(港)/卡米耶克勞代爾(其他)
82 Strange Place for an Encounter 遇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1988】
83 Under Satan's Sun 撒旦陽光下 【1987】
84 Jean de Florette 戀戀山城 【1986】
男人的野心(台)/戀戀山城(港)/讓·德·弗羅萊特(其他)
85 Evening Dress 晚禮服 【1986】
晚禮服(其他)
86 Rue départ 【1986】
87 Fugitifs, Les 難兄難弟 【1986】
88 Je hais les acteurs 【1986】
89 Police 警察的故事 【1985】
警察(台)/末路刑警(港)
90 A Woman or Two 別說你懂得女人 【1985】
別說你懂得女人(台)/一或兩個女人
91 Fort Saganne 沙崗堡 【1984】
沙崗堡(台)/薩根堡(港)/薩卡納要塞
92 Rive droite, rive gauche 【1984】
93 Tartuffe, Le 【1984】
94 The Moon in the Gutter 冷月迷情 【1983】
明月照溝渠(港)
95 Compères, Les 【1983】
96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馬丁·蓋爾歸來 【1982】
馬丁從戰爭中歸來
97 Danton 丹頓 【1982】
丹頓(台)/革命之後(港)/丹東
98 Grand frère, Le 【1982】
99 The Woman Next Door 隔牆花 【1981】
隔牆花(港)/鄰家女(其他)/隔牆的女人
100 Choice of Arms 武器的選擇 【1981】
制 片
1 Aime ton père 愛你的父親 【2002】
2 "Napoléon" 拿破崙 【2002】
3 Les Misérables (mini) 悲慘世界 【2000】
悲慘世界(其他)
4 The Bridge 橋 【1999】
5 She's So Lovely 戀戀風暴 【1997】
戀戀風暴(台)/可人兒(港)/她是如此可愛(其他)
6 The Visitor 不速之客 【1991】
不速之客(其他)
7 Shakha Proshakha 【1990】
導 演
1 Paris, je t'aime 巴黎我愛你 【2006】
巴黎戀曲
2 The Bridge 橋 【1999】
3 Tartuffe, Le 【1984】
獲 獎 資 料
時 間 類 別 獎 項
奧斯卡獎 Oscar
1991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金球獎 GG
1991 獲獎 最佳男演員(喜劇/音樂類)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Green Card (1990) 綠卡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92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1988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Jean de Florette (1986) 戀戀山城
歐洲電影獎 EFA
1998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1998) 鐵面王子
戛納電影節 Cannes
1990 獲獎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威尼斯電影節 Venice
1997 獲獎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1985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Police (1985) 警察的故事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NSFC
1984 獲獎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Danton (1982) 丹頓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1982) 馬丁·蓋爾歸來
法國愷撒獎 CAF
1995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Colonel Chabert (1994) 夏伯特上校
1991 獲獎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1990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Too Beautiful for You (1989) 怪你過分美麗
1989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Camille Claudel (1988) 羅丹的情人
1988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Under Satan's Sun (1987) 撒旦陽光下
1986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Police (1985) 警察的故事
1981 獲獎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The Last Metro (1980) 最後一班地鐵
1979 提名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Sucre, Le (1978)
1978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This Sweet Sickness (1977) 告訴他我愛他
1977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The Last Woman (1976) 最後的女人
1976 最佳男演員 (Best Actor (Meilleur acteur)) Bestial Quartet (1975) 七次判處死刑
⑸ 法國著名的作家是誰
讓.喬諾(1895~1970),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後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獲得法國榮譽勛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獲得摩納哥王子獎,次年,入選為龔古爾學院成員。
讓•喬諾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為背景。馬諾斯克的居民至今還為讓•喬諾感到驕傲,當地建有紀念他的讓•喬諾中心,還有一條街名叫讓•喬諾街。
(5)萌芽法國電影擴展閱讀:
法國旁者作家讓·喬諾(也譯為尚·喬諾)作品有《強力友人》、《屋頂上的輕騎兵》、《種樹的人》、《麵包師的老婆》、《Les cavaliers de l'orage》、《追捕》、《收獲》、《安吉兒》、《L'eau vive》等。
1、《強力友人》
《強力友人》是一部影視作品,是由Raoul Ruiz導演,John Malkovich、Nathalie Boutefeu、Frédéric Diefenthal等參演的攔啟判愛情/劇情片。
2、《屋頂上的輕騎兵》
《屋頂上的輕騎兵》,另一個名字叫《愛在天涯蒼茫時》,是一部小語種電影1995年在美國首映,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義大利革命青年安傑羅和寶琳娜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一段傳奇般的經歷。
3、《種樹的人》
《種樹的人》講述了普羅旺斯荒地上一位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簡改死去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一生投入造林的故事。
4、《麵包師的老婆》
《麵包師的老婆》講述了一個普羅旺斯的麵包師傅,手藝出色,頗受村民歡迎。不料他妻子紅杏出牆,跟一個帥氣的牧羊人跑了。麵包師不願面對現實,只能用罷工來填補內心的冤屈。村民們缺不了他的美味麵包,於是合計把他妻子給找回來,讓他們破鏡重圓。
5、《追捕》
《追捕》是由弗朗索瓦·萊特瑞爾導演,讓·喬諾(也譯為尚·喬諾)編劇,Claude Giraud、Colette Renard等參演,由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公司發行的法國電影。
⑹ 《萌芽》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萌芽》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93 彩色片 136分鍾
法國蘭斯電影製片廠攝制
編導:克洛德·貝里(根據左拉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帕特里克·鮑迪葉 主要演員:繆妙(飾馬厄妻) 讓·雷諾(飾朗蒂葉) 讓·卡爾邁(飾蘇瓦林) 於迪特·亨利(飾迦特琳娜陪塌) 讓—羅瑞·米羅 (飾馬厄之父) 傑拉爾·德帕迪厄 (飾馬厄)
【劇情簡介】
1863年,朗蒂葉因其思想激進,被裡爾市鐵路公司解僱,來到迦萊省礦區尋找工作。
他首先見到一位咳嗽不停的老人,這位在煤礦工作了40年的礦工,因三次大難不死,綽號叫「死不了」,他的肺里凈是粉塵,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他就是馬厄的父親。經他指點,朗蒂葉來到坑口。纜車不停地把成千上萬的礦工通過罐籠送到井底。
天還沒亮,馬厄的女兒迦特琳娜叫醒家裡人去上工。馬厄的妻子生了7個孩子,她又抱怨家中已經沒錢買麵包了。
渾身烏黑的礦工們在工作面用手鎬挖著煤,再用雙手將煤塊裝入礦車,由人或馬拉出斜井。工程師發現巷道支護很不安全,以罰款威脅馬厄,馬厄怒不敢言。
下工後,馬厄一家爭先恐後地在一隻盛滿熱水的大木桶里輪流洗澡,大兒子洗完澡急忙出去和管礦燈的女工約會,馬厄剛出浴桶就要和妻子親熱。
朗蒂葉頂替了一個死去女工的位置,在一家小店裡安頓下來。他坐在露天咖啡館看著迦特琳娜被一個男人拉入小樹林,心中頗感不快。集市上熱鬧非凡,馬厄在看斗雞,他請朗蒂葉吃了當地的烤香腸,又在廣場上加入了跳舞的行列。
朗蒂葉在小店裡結識了無 *** 主義者蘇瓦林。朗蒂葉認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必須團結起來,成立互助會,向資方進行說理斗爭。蘇瓦林認為只有用暴力砸爛這個世界才有出路。兩個人辯論得面紅耳赤,雖觀點相左,但畢竟是同路人。
因資方降低工資,聚集在廣場上的工人憤憤不平,在朗蒂葉的鼓動下,工人開始罷工。煤礦總經理格雷古瓦在吃過豐盛的午餐之後,站在他那所豪華住宅里噼啪作響的壁爐旁邊,傲慢地接見了罷工工人代表。雙方談判毫無結果。工人們到河邊釣魚,只有極個別的人仍去上工,其中包括迦特琳娜和她的丈夫。罷工群眾罵他們是叛徒,並在坑口攔住他們廝打。婦女們到麵包店去搶食品,並把商店搗毀。麵包店老闆因經常勾搭女人,被人趕到房頂上,慌亂中失足摔死。
罷工延續月余,資方從比利時召來工人,罷工者試圖攔住這群破壞罷工的外國人,但軍警接踵而至。馬厄率領工人與軍警對峙,工人開始扔石塊時,軍警開了槍。馬厄和數十名工人當場斃命。馬厄的妻子抱屍痛哭。
罷工失敗了,工人只得仍去上工。朗蒂葉懷著滿腔怒火也下了井。蘇瓦林半夜裡搗毀了排水設備,地下水向井中傾瀉。井下工人發現涌水,迅速逃向罐籠,但升降梯只把部分工人救出,罐籠的纜繩被折斷了。井下工人只得奔向緊急出口,但安全巷道坍方,不少工人被困井下。朗蒂葉攙扶著迦特琳娜尋找出路,但四處碰壁,只得在一塊無水處躺下,等待救援。迦特琳娜的丈夫早對朗蒂葉鍾情自己的妻子懷恨在心,這時也被困井底。他看到朗蒂葉和妻子躺在一起,妒火頓生。他要 *** 精疲力竭的迦特琳娜,被朗蒂葉用石塊砸死。迦特琳娜幸衫汪福地倒在朗蒂葉懷中。
救援的人終於聽到了朗蒂葉敲擊棚柱的聲音,但把他救上來時,美麗的迦特琳娜已經停止了呼吸。
礦井被淹後,又發生或亂仔了瓦斯爆炸,馬厄的兩個兒子雙雙死去,馬厄的妻子痛不欲生。出於憐恤之心,礦山經理的妻子帶著女兒去看望馬厄一家,馬厄的父親「死不了」因災難接踵而至,神經幾乎失常,他用雙手掐死了總經理的女兒賽西兒。
這次罷工使每個家庭都蒙受了苦難,因此人們對罷工的組織者朗蒂葉深惡痛絕,有人向他臉上吐唾沫,有人拉住他的衣領打他。他知道啟發工人覺悟絕非一日之功。他決定先到其他地方去發動群眾。
臨行前,他來到坑口和工人們道別。馬厄的妻子因家中不再有男勞力,只得自己下井幹活。蘇瓦林在破壞礦井之後,已逃離礦區,馬厄之父因神經失常未被判刑,在家中苟延殘喘。
踏上新征途的朗蒂葉知道,罷工雖然暫時失敗了,但復仇的種子已經埋下,在工人鮮血浸潤的大地上,不久就會有新的斗爭萌芽,它一旦破土而出,將會有無限生機。
【鑒賞】
愛彌爾·左拉是19世紀後半期法國最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之一,也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的主要倡導者。原籍義大利人的父親在他7歲時去世,撇下的孤兒寡母過著貧困的生活,這對左拉後來描寫社會底層的生活影響很大。1885年發表的《萌芽》,是左拉的現實主義達到最高成就的一部傑作。它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產業無產者的形象。它不僅描寫了礦工的貧窮和苦難,而且指出這種非人生活條件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惡果。《萌芽》,是工人運動的一首沉鬱的史詩,一曲熱情的禮贊。
為紀念《萌芽》這部作品發表一百周年,法國著名導演克洛德·貝里再次把它搬上銀幕。早在1913年,法國導演阿貝爾·卡佩拉尼就把《萌芽》拍成140分鍾的黑白默片。盡管這部影片像話劇一樣,只有八個場景,它的社會沖擊力仍造成了極大影響。應該指出的是,這部影片以勞資握手言和結尾,不僅背叛了原作精神,也降低了它的社會意義。1962年,法國導演伊夫·阿雷格萊再次拍成110分鍾的黑白片,該片敘事清晰,畫面考究,但社會沖擊力不足。雖然忠實地再現了小說中的主要章節,但左拉生動描寫的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即勞資雙方你死我活的斗爭,在影片中尚不突出。作者刻意描寫的「工資僱傭勞動的崛起」和 「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沒能成為影片的主線。
克洛德·貝里新近拍成的《萌芽》,與前兩部同名影片大不相同,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首工人運動悲壯的史詩,我們聽到了工人階級正義的呼聲。我們看到一百多年來,從祖輩到父輩,一直受著殘酷剝削的礦工怒吼著要麵包,憤怒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摧毀著一切,掃盪著一切,狂流的力量愈來愈增長,滾滾朝前而去。在與荷槍實彈的軍警抗爭那場戲里,我們看到成千上萬的礦工,怒吼著向前沖去,前面的人倒下去,後面的人湧上來。在初步覺悟的工人身上,一代代累積的憤怒和仇恨爆發了。他們像大海的波濤,席捲而來,鎖閉了全部礦井。面對軍警的刺刀,罷工者毫無畏懼。罷工後斷絕了經濟來源,朗蒂葉倡導的互助會起了作用,產業工人的組織性和堅定性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產階級作為整體力量站到了歷史的前台,這個主題第一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貝里的這部影片鮮明地突出了原作的社會意義。
這部影片在結構上和原作十分貼近,像一部氣勢宏偉的交響樂一樣,可分為7個部分。開頭4個部分是引子、開場、發展、深入,脈絡清晰地講述礦工反抗情緒的產生、擴大和高漲,引子是充滿革命思想的朗蒂葉隻身來到礦區,以他的宣傳鼓動工作為主線貫穿全部影片。導演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勞資雙方的對立:工人沒麵包吃,資產者卻大吃山珍海味,經理的女兒賽西兒日上三竿依然慵倦不起,而迦特琳娜半夜起來就得上工。隱伏著的深刻矛盾和危機,遲早要爆發。第5部分是影片的 *** ——罷工,後兩部分描寫罷工的失敗經過和尾聲。影片從主人公朗蒂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從田間小道走到礦區開始,到他最後懷著希望離開礦區,在曙光就要到來之前,踏上新的征途結束,全片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萌芽」這個孕育希望和前途的象徵在影片中時隱時現,貫穿始終。朗蒂葉在礦工中宣傳革命斗爭的道理,在這片肥沃的黑色大地上,播下種子之後,隨著春天的到來,這個象徵出現了,主人公望著生機勃勃的麥浪,畫外音說道:「當人們在地下為受苦受累而悲嘆的時候,一片生機正在地面上萌芽和進發。」在深夜聊天時,隨著朗蒂葉望著窗外星光點點的夜空那深邃的目光,觀眾又聽到他的心聲:「如今礦工們徹底覺悟了,他們像埋在地下的一顆良種,開始萌芽了。」在罷工開始後,表面上一片死寂,纜車不再滾動,人們無言地在河邊垂釣,但觀眾感到此時無聲勝有聲,連覺悟不高的馬厄的父親都意識到「在礦井深處,一支大軍正在成長,這代新人就像是正在萌芽的種子,不久將在溫暖的陽光下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影片結尾處,隨著主人公邁向遠方輕快的步子,畫外音說:「隊伍一天一天壯大,黑色的復仇大軍正在田野里慢慢地生長,他們要使未來的歲月獲得豐收。這支隊伍的萌芽就要沖破大地活躍於世界之上了。」左拉的作品幾乎全部以悲劇告終,情調相當低沉;導演貝里處理的《萌芽》一片雖然也以悲劇結尾,但情調卻是樂觀輕快的。這種帶有預示性的樂觀情調賦予這場罷工斗爭以高昂的戰斗氣息,使影片具有史詩般的悲壯氣勢,畫面雄渾而又富有浪漫的抒情意味。由此可見,本片導演深刻理解了左拉對社會遠景抱有充分信心的心態,反映出原作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對普通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概括提煉和升華,抓住了事物本質的結果。所以,可以說影片擺脫了左拉在現實之上爬行的自然主義描寫方法,使作品回到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原則之上。
但是,編導克洛德·貝里為了忠實原作,在描寫馬厄和他妻子的私生活時,在描寫迦特琳娜與情人幽會時,在揭露麵包店老闆利用婦女們的貧窮強佔便宜時,仍然遵循了原作的自然主義筆法。這種實景生活的描寫往往既不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徵,又不能表現多少社會內容,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左拉對描寫對象的錯誤看法。左拉認為,礦工的無知、粗魯和不文明使他們必然縱欲和喜歡做下流動作。左拉的這種看法使他筆下的工人形象也許更貼近真實,但實際上減色不少。另外,左拉對資產者仍抱有幻想,這在影片中也多有體現。他認為老闆們追求利潤,但不乏人性,甚至有善良的感情,所以他以責備的態度描寫罷工中出現的砸商店、四處破壞的混亂行動:經理之女心地善良的賽西兒被不明真相的馬厄之父扼死就是例子。影片多處流露出左拉的改良主義思想。
這部影片雖是彩色的,但光線和色調幾近黑色。煤礦地區的特點就是一片黑色。礦區的外景是黑色的煤炭和煤灰,礦井裡面更是黑洞洞的,礦工渾身是黑乎乎的「煤黑子」,他們吐出的痰和被殺死時流出的血都是黑的。只有在下雪時,村莊才變成白色,但「像包裹在屍布里一樣」。如果說白色是死寂、虛無的標志的話,黑色便是憂郁、恐懼、壓迫的象徵。這黑沉沉的天地就是礦工們生活著的現實世界。這富有象徵意義的景色描繪像版畫一樣嚴峻、蒼涼,賦予影片大量的悲壯色彩。影片的亮點經常集中在繆妙演的馬厄之妻身上。她原是推煤車女工,為了維持10口之家,她在家中日夜操勞。在生了7個孩子之後,她對 *** 已無興趣,當丈夫沐浴後企圖尋歡時,她高聲喊女兒的名字,生怕再懷胎生育。罷工前她領孩子去經理家乞討,罷工開始後家中一無所有,她仍然鼓動礦工們堅持下去。丈夫死後,她不得不頂替丈夫的工作,下到礦井,干10小時的累活,掙30個蘇來養家糊口。她經歷的一切,使她逐漸明白,復仇的一天總會到來,這個善良的婦女在生活的逼迫下終於爆發出憤怒的呼喊。在朗蒂葉即將走上新的征途,來到礦井邊與她告別時,她對他說:「我們挨了兩個月的餓,把家當都賣光了,孩子們也病了,難道就這樣白白地算了?還要叫我們過那不合理的日子嗎?」繆妙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平凡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形象。
國際影星傑拉爾·德帕迪厄在這部影片中,塑造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正直礦工,他在朗蒂葉的啟發下參加了工人互助會,罷工中帶領工人去請願,直對軍警面無懼色,終於飲彈而亡。他在影片開頭,演職員表打出之前,鄭重宣告:「針對法國當前日益嚴重的失業現象,我倡導成立一個《萌芽聯合會》,旨在解決演藝界人士生活困難問題,熱誠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這個組織將於1995年開始活動。我號召全國各地都成立這類聯合會。因為這不是一個慈善機構,而是一個團結互助的組織。」一個多世紀以前誕生的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是已經產生出深刻久遠的歷史影響並展示出它那不朽的生命力了嗎?
⑺ 求外國經典名著翻拍的電影
嘉莉妹妹(電影沒什麼名)
歌劇院幽靈(大愛,絕對經典)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小說不喜歡看,但是承認看的時候認為是一個好劇本)
細雪(大愛,日本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喪鍾為誰耳鳴(好劇本)
山泉(電影叫瑪儂姑娘,小說本身就是為電影而寫的)
黑鬱金香(電影和小說沒關系)
法國中尉的女人(我的最愛啊……看的時候就覺得裡面的女主角太有挑戰性了)
遠大前程(大愛,被拍過很多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烈火一般的革命)
萌芽(法語片,好像不太有名)
苔絲(讓我很傷感的作品,也被拍過多次)
道連·格雷的畫像(青春的哀歌)
哈姆雷特(還是勞倫斯演得最好,雖然是黑白的)
李爾王(電影好像不怎麼樣)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被拍過多次,但本人不喜歡畸戀的作品)
彼得·潘(兒童電影的經典)
愛麗絲夢游奇境(同上)
地心游記(被拍過N次……)
大戰火星人(星球大戰第一部,絕對科幻巨制)
時間機器(應該被拍過吧)
霧都孤兒(被拍過多次猜昌)
埃及艷後(泰勒雖然演技不出色,但是演埃穗氏及艷後確實完美)
圓桌武士(有一部叫王者之心的電影取材於此,但是只是小說的一小部分)
悲慘世界(太有名的巨著拍出來的難度很大)
飄(這個大家肯定都知道,不過猜兆散我並不喜歡亂世佳人這個譯名,覺得還是飄更有味道)
簡·愛(電影不怎麼樣)
八十天環游世界(翻拍多次……)
其實應該還有很多作品我不知道被拍出來的作品。
⑻ 請介紹一下法國電影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
傑拉爾·德帕爾迪約(Gérard Depardieu)可謂當今法國最具實力的男影星之一。不管是他演的歷史劇還是喜劇,都能吸引來各個階層的觀眾為他拍手叫好。
身高1.80米,出生於1948年12月27日的德帕爾迪約曾經是一個失足少年,整日在大街上遊逛。後來,他參加了一個名為"火車站咖啡館"的劇團的巡迴演出,同帕特瑞克·德瓦爾和一個藝名為"喵喵"的演員合作,從而走上了演藝的道路。
在幾部電影中飾演了一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之後,德帕爾迪約終於憑藉由貝特朗·伯列爾(Bertrand Belier)執導的《華爾茲舞女》一片獲得了滿堂喝彩,從而成為影壇上一顆引人注目的新星。在這部影片中,德帕爾迪約為法國電影開創了一種新的英雄形象,這也使得他在觀眾中的人氣陡增起來。在此之後,德帕爾迪約不斷地探索、嘗試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銀幕形象,由於他對角色有著高度的塑造力,因而成為大家公認的法國80與90年代最受歡迎的男影星。
作為德帕爾迪約在電影上所獲得的成就的肯定,愷撒獎的最佳男演員獎項曾兩次頒發給他,一次是因為他與卡特琳娜·德納芙(Cathrine DENEUVE)(點擊可得此人介紹)合作拍攝的《最後一班地鐵》(1980年),一次是因為電影《貝爾熱拉克》(1990年)。此外,德帕爾迪約還曾因第二部片子獲得過奧斯卡獎提名。他長期以來塑造的一系列角色也為他帶來了許多國際電影節上頒發的大獎。
1996年, 德帕爾迪約終於作為一名碩果累累的演藝界巨星獲得了由法國政府頒發、代表法國最高榮譽的"騎士勛位勛章"。
傑拉爾·德帕爾迪約的妻子是伊麗莎白·德帕爾迪約,兩人曾在電影《Jean de Florette》中合作。他們擁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紀堯姆·德帕爾迪約也是一名演員。
以下是他曾經參演的影片
《玫瑰人生 Môme, La 》 (2007) ...Louis Leplée
《最後的假日 Last Holiday 》 (2006) ...Chef Didier
《求偶二人組 Je préfère qu'on reste amis 》 (2005) ...Serge
《愛我多深 Combien tu m'aimes? 》 (2005) ...Charly
《36總局/犯罪河岸 36 Quai des Orfèvres 》 (2004) ...Denis Klein
《森林魯賓遜/天啊ㄚㄚ RRRrrrr!!! 》 (2004) ...Le chef des Cheveux Sales
《時光流轉 Temps qui changent, Les 》 (2004) ...Antoine Lavau
《一路順風 Bon voyage 》 (2003) ...Jean-Étienne Beaufort
《請你閉嘴 Tais-toi! 》 (2003) ...Quentin
《魅影危程 City of Ghosts 》 (2002) ...Emile
《埃及艷後的任務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 (2002) ...Obélix
《陌生人之間 Between Strangers 》 (2002) ...Max
《完美女人 CQ 》 (2001) ...Andrezej
《奪面解碼 Vidocq 》 (2001) ...Vidocq
《下崗風波 Placard, Le 》 (2001) ...Félix Santini
《102隻斑點狗 102 Dalmatians 》 (2000) ...Jean-Pierre Le Pelt
《悲慘世界 "Misérables, Les" 》 (2000) ...Jean Valjean
《悲慘世界 "Misérables, Les" 》 (2000) ...procer
《男演員 Acteurs, Les 》 (2000) ...Gérard Depardieu
《慾望巴黎 Vatel 》 (2000) ...François Vatel
《美麗新世界/勇士斗愷撒/阿斯泰里克斯與歐拜力克斯對愷撒 Astérix et Obélix contre César 》 (1999) ...Obélix
《巴爾扎克激情的一生 Balzac 》 (1999) ...Honoré de Balzac
《鐵面王子 Man in the Iron Mask, The 》 (1998) ...Porthos
《戀戀風暴 She's So Lovely 》 (1997) ...executive procer
《哈姆雷特 Hamlet 》 (1996) ...Reynaldo (long version)
《媽咪也瘋狂 Bogus 》 (1996) ...Bogus
《代媾 Unhook the Stars 》 (1996) ...presenter
《代媾 Unhook the Stars 》 (1996) ...Big Tommy
《101夜 Cent et une nuits de Simon Cinéma, Les 》 (1995) ...Gérard Depardieu, en visite
《屋頂上的騎兵 Hussard sur le toit, Le 》 (1995) ...thanks
《天使保鑣 Anges gardiens, Les 》 (1995) ...Antoine Carco (and his 'guardian angels')
《幽國車站 Pura formalità, Una 》 (1994) ...Onoff
《情聖保膘 My Father the Hero 》 (1994) ...Andre
《萌芽 Germinal 》 (1993) ...Toussaint Maheu
《悲哀於我 Hélas pour moi 》 (1993) ...Simon Donnadieu
《哥倫布傳/1492:天堂征服者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 (1992) ...Christopher Columbus
《不速之客 Agantuk 》 (1991) ...executive procer
《感謝你生活 'Merci la vie' 》 (1991) ...Doctor Marc Antoine Worms
《大鼻子情聖 Cyrano de Bergerac 》 (1990) ...Cyrano De Bergerac
《綠卡 Green Card 》 (1990) ...Georges Faure
《你不配她 Trop belle pour toi 》 (1989) ...Bernard Barthélémy
《羅丹的情人 Camille Claudel 》 (1988) ...Auguste Rodin
《晚禮服 Tenue de soirée 》 (1986) ...Bob
《戀戀山城 Jean de Florette 》 (1986) ...Jean de Florette
《別說你懂得女人 Une femme ou deux 》 (1985) ...Julien Chayssac
《警察 Police 》 (1985) ...Mangin
《沙崗堡 Fort Saganne 》 (1984) ...Charles Saganne
《明月照溝渠 Lune dans le caniveau, La 》 (1983) ...Gerard
《丹頓 Danton 》 (1983) ...Danton
《隔牆花 Femme d'à côté, La 》 (1981) ...Bernard Coudray
《最後一班地鐵 Dernier métro, Le 》 (1980) ...Bernard Granger
《我的美國舅舅 Mon oncle d'Amérique 》 (1980) ...René Ragueneau
《巴菲特.弗依德 Buffet froid 》 (1979) ...Alphonse Tram
《掏出你的手帕 Préparez vos mouchoirs 》 (1978) ...Raoul
《猴子再見 Ciao maschio 》 (1978) ...Gerard Lafayette
《告訴他我愛他 Dites-lui que je l'aime 》 (1977) ...David Martinaud
《巴洛可 Barocco 》 (1976) ...Samson/Samson's Killer
《最後的女人 Dernière femme, La 》 (1976) ...Gerard
《一九零零 1900 》 (1976) ...Olmo Dalco
《七次判處死刑 Sept morts sur ordonnance 》 (1975) ...Doctor Jean-Pierre Berg
《遠行他方 Valseuses, Les 》 (1974) ...Jean-Claude
《史塔維斯基 Stavisky... 》 (1974) ...Le jeune inventeur
《養老金 Viager, Le 》 (1972) ...Le complice de 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