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1000字影評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1000字影評

發布時間:2023-05-12 00:10:57

❶ 調音師分析

《調音師》和《刷車》分析

《調音師》和《刷車》兩部作品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懸疑片,卻展現了不一樣的風格,影迷們會更喜歡那一部佳作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兩部作品的特點。

影片《調音師》是印度的懸疑作品之一,憑借著強勁的口碑成為了影迷最期待的電影之一,原因就是畫面場景很酷,每一個劇情都緊密相連,音樂的場景很合適宜,讓人瞬間燃起雞皮疙瘩,很燒腦。

而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討論,尤其在《調音師》劇情場景中,每隔幾分鍾的一個反轉和幾分鍾的一個高能劇情,令觀眾大飽眼福,觀眾帶著疑惑看畫面,主角阿卡什是不是真的眼盲,他對前女友是不是撒謊,就在主角帥氣地用拐杖帥氣挑起一個易拉罐的時候,反轉表明阿卡什的眼睛並沒有瞎,由此推動了故事劇情的高潮。

阿卡什不斷地編制著謊言,一環扣一環,分不清楚是真的還是假的,阿卡什描述的謊言里有真有假,讓人迷惑,影片的開頭情節和結尾情景,如果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情節里能找到蛛絲馬跡。

就這樣,細心的觀眾反復地尋找事實的真相,雖然是同一個場景,還是會隱藏了細微的差別。電影中反復跳動的劇情場景,讓這部懸疑劇燒腦爆棚,層層的遞進下,被影片呈現的「全員皆惡」給震撼到,才發現,印度影片大膽燒腦,又真情實感,常常有點睛之筆,給足觀眾想像的空間,我想,這就是觀眾喜愛它的原因。

而《刷車》則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警匪微電影,設計環節也動人心弦,在那個時候,微電影的出現勢頭猛進,發展很快的情況下,這種行為藝術的電影,也同樣深受網友的喜愛。

《刷車》這部影片情節設計的很短,卻巧妙地結合了驚悚、懸疑、犯罪、情感等的不一樣的情緒,留下了故事的懸念。

劇情裡面:「不速之客」的闖入,在密閉的空間里,不斷地有被害人慘遭毒手,最後留下的主人公有沒有成功逃脫,吊足了觀眾的期待。

如果微電影是小人物的話,短短的劇情里,看透人生百味,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電影是難得的表現藝術的一種手段。

《調音師》和《刷車》兩部短片中,設計的電影情節頗具匠心,精彩懸念設計,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跌宕起伏引人,很多的時候,鏡頭里很難表述出書中寫的形象和意境,但是這《調音師》和《刷車》展示的場景,讓人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或許某一個瞬間直擊內心的喜和悲,都是十分耐人尋味的佳作。

作品展示了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新的審美訴求,懸疑的視覺效果背景與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觀眾看到了結尾,又猜不到結尾,成為了渲染氣氛的一種方式,一種匪夷所思的詭異感。

影片中的一系列內心特寫,首尾相應,從畫面來看,調音師摁響門鈴隨婦人進門後,鏡頭並沒有切換,反而導演運動推鏡頭,越來越靠近大門,影片從這里製造了懸念。有一段是婦人的奇同時鏡頭拍攝到婦人在翻上衣影子投射到牆上,這里將事情發展推到最高潮,使得觀眾跟隨調音師達到最恐懼狀態。短片最後,又彷彿回到了片首,無縫連接,才是這部影片的完美之處。

如果兩部微電影同時比較起來的話,我想《調音師》這部作品,會更受觀眾的喜愛,因為它的影片內容,故事情節緊湊,攝影師拍攝的手法也很成熟,短短的13分鍾就像一場大片製作,最點睛之筆就是開放式的結局,獨具風格,所以,你會更喜歡那一部作品呢?

❷ 調音師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調音師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調音師觀後感 篇1

昨天在舞房跳舞,中間休息的時候一直在前台看隊員在看的微電影。其中一部就是調音師。

平靜而又略有悲傷的音樂,樸素卻帶有感染力的畫面,一點一點將我們帶進男角的生活里。鋼琴大賽失敗的經歷讓他曾對生活失信心,後來他又通過裝成盲人做調音師這種方式「復活」了。然後跟隨他新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覺得他不靠譜,擔心他這樣做影響了自己卻又為了更多的生意而默許他的老闆,不情不願的內心骯臟的服務生,還有在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就卸下自己的偽裝和提防的人們……

個人覺得導演的剪切手法風格鮮明而又獨特,大部分都是靜止不動的鏡頭畫面,和短促卻不突兀的剪切,給人微微震撼而又意猶未盡的感覺,妙不可言。在敘述一個女顧客練舞的時候分了幾個鏡頭,運用了拉遠景深位置的手法,凸顯了男角「盲人」的眼神和和其明明享受其中卻又不表現出來的面部神情。

電影開始不久後,優美的鋼琴聲隨著鏡頭的切換戛然而止,並且每到重要的鏡頭切換是音樂也隨之停下或響起,自然不做作,像是在控制電影的節奏,帶著我們一點一點深入。一開始我以為開始那聲響是關門聲,看到結尾我深知我錯了,那是導演宣告結束的聲響,他用倒敘讓我們入戲,真是一個大玩笑。

故事就從那個撒謊的婦人開始。男角為了多賺一份生意,執意要進行工作,他的執意也改變了他的命運。發生了意外的狀況,於是暴露了身份。

有人問我覺得男角死了么,我說我希望沒有可是又不可能。調音師算是一個聰明的偷窺狂,但是也許罪不及此。他為什麼不反抗呢,我想也許是怕沒了未來或是絕望了。那婦人的心裡素質不是一般的強,個人認為搞不好還會把鄰居也搞了。

有必要提的是,電影里的很多細節。比如泰姬陵故事的穿插,走在街上時的男角的開心和滿足,還有鄰居開門的眼神質疑,最重要的是他的日程本。另外,作為配樂和主題鋼琴曲選得很到位。

調音師是一部十三分鍾的微電影,可以說是一部很棒的片子,情節敘述得乾脆利落沒有冗餘,人物心理刻畫深刻而又動人。總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片子,好片總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調音師觀後感 篇2

調音師的上司說了一句話:這社會不是偷窺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對門鄰居就在門眼後面偷窺了調音師,直接識破了調音師假扮盲人,所以她才會滿臉疑惑的開門。而調音師並沒看到鄰居的滿臉疑惑,女主人卻看到了,女主人以為是自己說丈夫不在家的謊言引起了鄰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讓調音師進去。也正是鄰居這個舉動,間接的將調音師推向了地獄。

影片剛開始調音師就是因為緊張過度在伯恩斯坦鋼琴大賽失敗,說明調音師的心理素質並不好,這也為後面買下伏筆:調音師看到屍體以後非常緊張,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誤不斷。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發上的老頭)的死狀過於平靜,他在臨死前也沒發覺有人用釘槍指著他的太陽穴?這是因為他是個真正的盲人。這也同時說明女主人對盲人非常了解,識破調音師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為什麼鄰居識破了調音師卻沒有揭穿他,這是因為她發現女主人也在扯謊。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還一把年紀,照理說不會單獨出門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說他丈夫不在家,這也引起了鄰居的懷疑,所以鄰居開門時的困惑表情是來自於兩個人的,鄰居發現兩個人都在扯謊,所以她不知道說什麼。

很多人對老頭死在地上還是沙發上有爭論,為什麼我覺得老頭是死在沙發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為我想不到一個理由兇手把老頭殺死在地上還扶到沙發上坐好,血跡會弄臟沙發和枕頭,會加大處理屍體和血跡的工作量,個人意見。

寓意什麼的就不揭示了,觀眾也應該是各有各的理解和體會。

調音師觀後感 篇3

反轉發生在演員普拉默德的出現,普拉默德是這家餐館的常客,他看到阿卡什彈琴這么好聽,正好他和妻子3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於是邀請阿卡什去他們家演奏。卻沒想到是悲劇的開始。

有幾幕我至今回想起來,仍然驚魂未定,就是假扮盲人的男主阿卡什受著演員普拉德邀請,去他家為他的妻子彈奏鋼琴。

男主阿卡什如約而至,敲門之後,開門的確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他進入房間之後,彈琴沒多久,就瞥見有屍體出現在客廳拐角處,伴隨著一攤血。這時他借口上廁所舒緩情緒,進入廁所後,男主阿卡什開始小便,此時鏡頭拉長,角落裡出現一個男人,手上緊握一把槍,屏住呼吸盯著男主,看到這里,我和身邊的觀眾不禁吸了口冷氣。

還有一幕也很驚悚,事後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事後懷疑男主阿卡什不是盲人,他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普拉默德的屍體,也看到了自己的情人將丈夫的屍體塞進行李箱,然後運出房間,因此來到了他家試探,阿卡什給她倒咖啡(仍然假裝是盲人),等阿卡什回過頭來,一個骷髏赫然出現在眼前,在座的不少人都嚇出聲來,緩和過來才發現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帶著骷髏面積嚇唬阿卡什。

除了這些驚悚的畫面讓人影響深刻,開放式的結局也塑造得很成功。結局時功成名就的阿卡什和蘇菲在歐洲相遇,蘇菲嘲諷阿卡什裝盲人騙人都騙到歐洲了,阿卡什卻回答說來話長,找了家咖啡店,向蘇菲娓娓道來他的遭遇。

說自己後來確實被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被弄瞎了。但是在蘇菲離開之後,阿卡什拄著拐杖,走在街頭,面前有一個易拉罐,砰地一聲,易拉罐被阿卡什用拐杖踢飛出去,電影就此結束,留下一個意味伸長的結局。

調音師觀後感 篇4

(一)

昨晚看完後,做了一個晚上的噩夢,不是因為有多恐怖,而是帶著緊張、復雜、不安、思索進入睡眠,一夜未眠。所以保持一顆平和的心,給你一個平穩的夢,才重要。

(二)

我一直在思索著主人公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說不上是好人,也談不上是壞人。也許可以歸類於灰色人。在我們的評判意識里,存在二元對立:好與壞、對與錯、黑與白、是與非然而確確實實存在二元對立中的灰色地段。所以,好人未必盡好,壞人未必盡惡。你是好人中的壞人,還是壞人中的好人?自知。

(三)

影片沒有一個結果,而是留下一個懸而不得,由觀眾去臆想。這是我們凡事喜歡追求結果的一個大逆轉。這也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有結果,又涉及到二元對立:始對末,始並非一定有末。

(四)

以前最愛看西方片,描寫浪漫愛情、英雄情結、科幻未來但是現在獨愛印度片。因為感受到印度電影都有一種表達,它表達人所思考的,社會所存在的

小乘佛教本來還帶有濃濃的印度教基礎,到了大乘佛教,已經徹底否定印度教聯系了,是無本無根(靠篡改道教)的篡改邪教了。

片里結尾如果是阿卡什幻想的,壞人不殺,壞醫生該死,蛇蠍女人不應該虐殺,而是瞬間死亡,那種輪回,在現實中是被天意否定的。

以壞滅惡,是天道輪回的本意,也符合人民的心意。蛇蠍女人被賣掉各種器官,然後慘死,阿卡什也拿到錢換了眼角膜,這才是真正的輪回。

片中演了有錢人的公寓和窮人也能用得起電熱水壺和天然氣做飯,這一點很好。

調音師觀後感 篇5

看了很多對影片字斟句酌的評論後,我突然有了這種想法,也許導演拍的時候編劇寫的時候都沒有我們解讀的時候想得多。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是導演,我為什麼會安排這么拍?

感覺有點像構思一部小說,最初決定提筆寫或許只是因為突發奇想覺得這個構架很新穎,而並非意在表達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回到這部短片,老人為什麼死相如此平靜?因為片子採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調也很平淡,這么做的目的就在於為後面的變故作反襯,讓人覺得意想不到,這便是這部短篇最具創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靜的死相放置在片頭,才不會讓人察覺他已是一具屍體。

為什麼要安排鄰居的出場?其實用意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促成男主進入老女人的家中。至於說鄰居是因為在門眼後面窺探到了男主的喬裝才露面,又說鄰居知道對門老女人撒謊的,我個人覺得有點過度解讀。試想,如果鄰居從對話中聽出老女人在撒謊,她為何要開門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開門能怎樣,反而不利於她把兩人後面的對話聽完,正是因為她的開門,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兩人不得不進屋交談。如果鄰居單純只是喜歡偷窺,那就更沒可能開門走出來了。

鄰居不過是在聽到外面門鈴聲不斷對話不止的情況下才開門一探究竟,而鄰居出場的時間也是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領進家門而刻意為之的,如果鄰居在老女人未開門前就出現,那麼老女人便不會有開門這一出了。

我認為導演全部的安排都是為了促成最後男主進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殺的這一情景,並沒有那麼深度的詮釋。

至於男主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評講得很好,就是因為性格所致,從男主比賽失敗卻依然選擇扮盲人從事與鋼琴相關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習慣趨於安穩趨於自己熟悉且相對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險的意識,所以即使在面對目睹了老人屍體的情況時,他還是在心情稍微平靜後選擇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繼續偽裝,誰知道一邊自我安慰說修完琴就走一邊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記事簿,但已經為時已晚。

最後男主反復念叨琴不彈完自己不會被殺也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僥幸心理,那時他已經沒得選擇,只剩下繼續演下這一條路可走,所以他必須彈下,與此同時又不能表現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經意識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槍對著自己了,他還是心存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許能逃過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鎮定自我,所以才會反復默念那句話。

導演安排這樣一句台詞,也只是為了製造最後的開放式結局,我個人就是這么看的。

調音師觀後感 篇6

丘比特射箭必須蒙上眼睛,正義女神必須瞎。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的,他們的眼睛必須看不見,他們得用心看!正如《調音師》這部電影。

電影裡面說,什麼是生命,取決於肝臟?我想不僅如此吧,應該更是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世界是美好的,讓人溫暖,讓人快樂,讓人看到希望;但世界的本質是殘酷的,讓人迷茫,讓人痛苦,讓人走向深淵。然後,我們在深淵中歌唱希望的美好,用痛苦的心去表演生活的快樂。

為了籌錢而假裝眼瞎的阿卡什,在撞見西米和情夫殺人清理屍體的時候,保持了冷靜,沒有當場揭穿假象,而是事後前往報警,這時候的他,內心的良知尚在,道德猶在。但是殺人的人就是警長,你能怎麼辦,而且你報警的舉動,明顯引起了對方的懷疑,你已經被對方盯上了,阿卡什做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做的選擇,面對強權,明哲保身。

於是,即便是在死者痛苦的女兒面前,他依舊做了假證詞,事情的真相,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大義凜然,然後立刻被警長抓起來,後面的事,他想都不敢想了。看似懦弱,卻很現實,這是身為動物的天性使然,但是即便如此,他內心的善念還在,是非對錯還看得清楚,只是少了勇氣。

但最後,他和醫生合力幹掉西米,換錢治眼睛,被西米毒瞎了的眼睛是治療好了,但是他的心卻瞎了,甚至是連勇氣都回來了,只是勇氣,沒有用在道德的一面。第一感覺和許多評論一樣,覺得他好腹黑,不是個好人,但是設身處地的想想,其實他一系列的選擇之中,對於他個人而言,或許,又是最好的選擇。

那些把疑點說出的證人,哪個不是被西米和警長對付,即便是自己不敢站出來,西米都要毒瞎自己的眼睛,若是自己真的想找警長的`上級去報案,只怕自己連這城都出不去。而最後,有報復的機會,有完成自己裝瞎賺錢目標的機會,有讓自己眼睛恢復視力的機會,而且犧牲的不過是自己仇敵罷了,雖然仇敵不是被法律所制裁,但她也確實罪有應得。若是你異地處之,你怎麼選?我想大多人都會和阿卡什相同吧,人性使然,無所謂腹黑之說,我們是人,不是神,這個世界,我們是用眼睛看的,不是心。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在電影中,也對睜著眼睛卻什麼都看不到的冷漠之人進行的藝術的諷刺,靠竊取他人器官謀利的計程車司機,死後家人被勸說捐獻器官,很多人都看到這個諷刺,而我卻以為這不僅僅是諷刺,更是對男主未來命運的暗示。選擇了閉上心眼,只看錶面不看內在的人啊,終究會在人生的黑暗中自食惡果,就如同在黑暗中開槍打死自己的警長。

而整部影片讓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的細節,是電影的最後,阿卡什和單純的蘇菲重逢,當年初遇的時候,蘇菲看不出他是裝瞎嗎,我以為若是有心留意,觀察細節,一定可以看出端倪,但是蘇菲沒有發現,因為善良的蘇菲自己選擇了願意相信他,電影中人性的溫暖,似乎就在蘇菲這個人物身上。但是蘇菲卻在最後對男主說,你應該挖掉西米的眼角膜來治療自己,這份狠勁,還是當年那個傻白甜嗎?

單純的蘇菲甚至想要體驗阿卡什的生活只怕這些年,蘇菲也經歷了許多,也不再是那個站在窗下的單純女孩了。而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無奈的生存之道,看似光鮮的外在背後,都有個人的陰暗。

一部《調音師》,展現了人性的懦弱,貪婪,自私,讓人很壓抑,卻又那麼的真實。想要從這個真實的牢籠中沖出去,想要吶喊,我們不僅僅要用眼睛看世界,我們更要用心看,我們要把我們的勇敢放在正確的位置。但是我自己都覺得這樣的吶喊,有些空洞,無力,沒有感召力。因為我自己,只怕和大多數人一樣,以一個睜眼瞎的身份,游盪人間。

從前有人倒了,大家會扶起來,但現在,能打電話呼救求援的人,我都會給他點贊。不是心盲,而是這個世界,真的只有一個規則:適者生存。

調音師觀後感 篇7

電影顯然值得一看,但個人覺得沒有達到排山倒海的好評那個水準,大致是一個足夠消遣的商業佳片,要說是黑馬神作、年度奇片啥的,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好感和遺憾都很明確。

好的部分是滿足了多年心願。作為在中文網人氣超高的國外短片(豆瓣有超過15萬評分,吊打許多爆米花大片),2010年的《調音師》被公認滿是長片潛質。

雖然長片由印度電影人來完成,氣質上總是跟原版有出入,但作為一個全民心願的光榮達成,非常值得捧場,而且整體來說執行並不弱,沒有給原短片丟臉。

不好的部分,主要來自將近140分鍾的片長。

調音師這個點子,比較適合加一些前因後果、感情沖突和人性諷喻,擴展成一個90來分鍾的短小精乾的驚悚片。但是就像之前寫過的,由於印度觀眾的特殊需求,他們的編劇早就習慣了把故事寫到2小時以上。

這讓影片出現了一種基調分裂的狀態。前半個小時,懸念極淡,驚悚寥寥,你幾乎會覺得這是一部盲人音樂家的勵志愛情片。其實很多印度片都有把前戲狠狠擴充的做法,但好歹情緒是統一的,而這個開頭卻像是男女主角演的平行宇宙外傳。

進入盲人彈琴目擊謀殺的主線,驚悚指數急劇上升,構成全片最精彩的部分。這一段充分擴展了短片的概念,不動聲色中如履薄冰的脫險,千鈞一發的試探和反試探,都十足扣人心弦,雖有小瑕疵,但在導演嫻熟的節奏掌控下,維持了足夠的緊張感。

再往後畫風再次突變,搖身變成蓋里奇式的荒誕犯罪片,已經完全脫離原短片再創作。一群局外人加入游戲,幾路人馬圍繞一筆巨款你來我往互相殺,大爆人性醜陋不堪。

平心而論這一段拍得很是刺激,各種算計利用背叛出賣,動作戲也有亮點,但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嚴肅鬥智氛圍,步步為營的驚心動魄,都一掃而空。只有一群自帶黑色笑點的亡命徒,你追我我殺他玩得熱鬧。

等殺戮終於告一段落,電影的最後部分回歸了一開頭的溫情文藝范兒,彷彿《愛樂之城》的寶萊塢翻拍,最後猛然冒出一個十分《非常嫌疑犯》的驚天大逆轉,劇情戛然而止。

有人吐槽電影的缺點是反轉過多影響了邏輯,其實這倒不算大問題,尤其是結局看似下了定論,細琢磨還是個開放式,那麼前面的許多細節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邏輯問題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導演還非常聰明地懸置了一些角色的下場,把出bug的幾率進一步降低,無疑也是值得同行借鑒的策略。

但這一切還是無法解決對我而言最大的那個問題,整部電影完全就像是幾部不同電影縫在一起的產物,雖然高潮的某個片段被提到了開頭,竭力製造這是一個完整故事的錯覺,還是無法掩飾拼湊的意味。

所以看的時候不斷在想,這個故事的地域特徵並不強,咱們國家啥時候也翻拍一次,彌補遺憾,超越它?

不過呢,多半是想多了。

調音師觀後感 篇8

影片開頭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個天才,但是不擅長在眾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敗,於是只好作為調音師。

但是他卻偽裝成盲人,主人自己說過:人們對於盲人會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憐,他不僅會有小費。更重要的事,由於他是盲人,認為失會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無與倫比,所以其實人們對於他的調音技巧的好壞就不會很在意(同情心理會讓人無意識產生這樣的心理:盲人能當調音師都已經很不錯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鬆心態沒有壓力的調音,於是能調得能使自我滿意,發揮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們就會在於他調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於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彈琴的壓力,但這畢竟是逃避,但是問題一直存在,前幾次他很順利,包括過馬路,面對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當最後一次生命受到威脅時,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偽裝的像,雖然他不斷告訴自己就是盲人調音師,但是潛在內心的久違的不安情緒再次浮現,因為他一直在逃避這種感覺,並沒有真正的面對和試圖克服,當這次不得不面對的時候,雖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這里還有一個可能的現象,男主人公其實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過是個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實不必非要裝盲人,只不過男主人公由於被意外的兇殺案給震到了,此時他的「逃避」性格再次顯露,他寧願放棄和女主人搏鬥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選擇,也要選擇偽裝成盲人調音師,「逃避」的性格,讓上天決定,他沒有細想過在這種壓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過關,其實我覺得他能夠想明白自己這種情況下他多半會失敗,明智的選擇是應該和女主搏鬥,但是他沒敢這么細想,沒敢承認自己多半會失敗,把命運交給上天,實屬掩耳盜鈴,「逃避」的性格再次顯露,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他依然還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對的時候才面對,那時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吧,克服長時間養成的心理情緒的條件反射的慣性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主人公應該是掛了,電影開篇一個場景「屏幕一黑,一聲響」,可以感覺男主人公掛了。

調音師觀後感 篇9

這部印度電影調音師是由法國微電影《調音師》改編而來,法國的這部微電影豆瓣評分9分以上,只有短短10多分鍾,讓人印象深刻,但是結局的戛然而止,讓人很不過癮。

而這部印度電影結束的那一刻,我慶幸:這2個小時沒有白花。

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把一個微電影改編得如此成功,不僅做到很好地還原,還讓劇情變得更加跌宕起伏、懸疑和幽默。

男主阿卡什是一個優秀的鋼琴家,為了獲得藝術靈感,嘗試假扮盲人,對比於正常人,盲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有一天他在路邊被一個叫蘇菲的女孩騎車撞到,兩人因此結緣。蘇菲得知阿卡什是個鋼琴家,而蘇菲的爸爸剛好開著一家餐館,為了表示歉意,蘇菲邀請阿卡什去餐館彈鋼琴,而阿卡什一彈成名,在餐館很受歡迎,同時他和蘇菲也產生了微妙的感情。電影演到這里,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

❸ 影評《調音師》

懸疑片《調音師》是部只有13分鍾微電影,對於短片來說,濃縮的必須是精華,本片成功的做到了這點。

故事一開頭以主人公阿德里安的倒敘:「這個男人是誰,我不認識他,我是一個盲人。我不是在為面前的人彈琴,而是在為身後的人演奏。」來設置懸念。緊接著介紹阿德里安是個才華橫溢的鋼琴家,但由於心理素質不好,導致他在一次音樂鋼琴比賽失誤,使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為影片最後同樣由於他的心理素質不好而死埋下伏筆。調音師上司的一句話:這社會不是偷窺癖就是暴露狂。是整部影片的主線。調音師假扮成盲人在墨鏡的背後偷窺這個世界。人們對他照顧有加沒有什麼戒備心,小費也給的額外多,還幫他介紹客戶,而且在「盲人」面前,不需要迴避,芭蕾舞女孩在他面前脫下衣服練習跳舞。一位男顧客放心地在家裡當著阿德里安的面穿著短褲走來走去,他們是暴露者。直到有一天,偷窺癖與暴露狂的角色被到過來,調音師成為暴露者,殺人者與殺人者的鄰居成為偷窺者,這就導致阿德里安處於被殺的危險中。雖然他極力假裝盲人,努力的鎮定的彈著鋼琴,但在殺人者面前是那麼的無力,因為她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真正的盲人——被殺者,她的老公。她一眼就能察覺阿德里安不是盲人,而是偽裝盲人。於是演片結尾就又出現演片的開頭一位老太太舉著槍站在他的身後……

影片做得很棒,內容情節很緊湊,連貫性很強,情節扣人心弦,緊張而細膩。使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內容中來。影片的結局暗設在不起眼的片頭旁白了,方法很新穎,讓觀眾從莫名其妙到恍然大悟,從被戲耍到由衷鼓掌稱贊,很是獨特!

❹ 深度影評:《調音師》的背後

調音師的前世:

《調音師》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導演,於2010年2月21日在法國上映,獲得凱撒獎-最佳短片的獎項。

《調音師》的今生:

《調音師》(電影)2019年4月3日上映,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法國高分懸疑短片。

沒錯,今天我們要解讀的是《調音師》。

這是一個復雜的故事。故事講述了鋼琴家阿卡什(阿尤斯曼·庫拉納飾)為了去倫敦參加國際音樂大賽,通過扮演雙目失明的方式感受不同的生活,事實上他的眼睛完全正常。因為一場意外,阿卡什認識了美麗的姑娘蘇菲(拉迪卡·愛普特飾),他憑借出色的演奏,在蘇菲父親經營的西餐廳賺取參加比賽的經費。他的演奏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也俘獲了蘇菲的芳心。

本來一切都向著好的一面發展。但是,某天,阿卡什接受過氣的影星普拉默(安爾·德霍萬飾)的邀請,登門為其妻子西米(塔布飾)的生日演奏,誰知依次為開端,阿卡什先親眼目睹了普拉默被西米及其情夫殺害的場面,後又撞到西米殺害鄰居的場面,驚慌失措的阿卡什假裝鎮定,但最終還是被西米及其情夫發現是假盲,甚至真的被西米弄瞎了,還一度差點被滅口。

逃脫了的阿卡什被兩個教徒、一名醫生所救,沒想到他們靠賣器官掙錢,在一系列鬥智斗勇後,阿卡什保住了命,甚至開始利用教徒和醫生報復勒索西米及其情夫。鏡頭一轉直到兩年後,蘇菲在倫敦看到了已經組建樂隊的阿卡什,阿卡什向蘇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原本醫生打算把西米的肝臟賣給別人賺一筆錢,並與阿卡什平分,結果醫生被西米反殺,西米開車撞到了片頭的那隻兔子,車禍身亡,阿卡什成了這些人中唯一活下來的人。

一位為了逃避無妄之災假裝盲人卻被真的弄瞎的鋼琴師,一對偷情但理所應當的偷情者,一位從事救人行業卻倒賣器官的醫生,兩個信教但心狠手辣、見錢眼開的教徒。整部影片故事波折驚奇,反轉不斷,十分精彩。

說完內容,接下來就來探索電影背後的人性與社會。

影片的人物主要分為三部分:

①亦正亦邪的偽盲者

②處心積慮的殺人者

③冷漠無言的旁觀者

先來說說其中的偽盲者-阿卡什,他的本心是黑暗的嗎,這並不好說,作為一名音樂家,通過偽裝成盲人來提升對聽覺的敏感,這完全說的過去,但是他卻利用盲人的身份欺騙了不少人,甚至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利息,這就是他步入黑暗一面的開始。但在影片中,親眼目睹殺人過程的他也沒有選擇逃避,而是走向了警局報案,從中得知在他心中仍有善念。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阿卡什一直處於亦正亦邪的狀態,或許這並不是阿卡什的意志不堅定,而是因為過多的挫傷使迷失方向,說到底還是這個無情的社會惹得禍。

阿卡什雖然欺騙他人,但是也不如西米極其情夫的心狠手辣,畢竟他們在活生生的埋葬生命。說到底,社會中的這類人真是不少,社會一旦平穩安定久了,難免會滋生出害群之鳥,影片以這種深沉玄奧而又簡單粗暴的方式表達出社會的隱疾,何嘗又不是在警醒社會和當下的我們呢?如何「看病」成了當務之急,對於這種深層次的問題,自然要留給領導者們好好的探究探究。

最後是冷漠無言的旁觀者,其中大致分為兩派,其一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冷眼相對不施援手」,另一為「圍坐火旁觀望火勢,煙火將息煽風點火」。前者說的是大多數人的做法,雖沒做什麼好事但也不至於淪為惡人。後者那就不得了了,正所謂「唯恐天下不亂者,小人也」大致指的就是這類人,在影片中就是阿卡什鄰居家小孩,在我們身邊就是眾多的媒體,仔細想想,那個媒體不是爭相爆料,希望拔得頭籌。但是,在他們這樣的窮追猛打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此而走上絕路,反觀他們,卻在事後談笑風生,而那些他們手中的「爆料」,卻在事後淪為第一類人的飯後談資,在社會中這種人卻數不勝數,想想都可怕。

觀看完電影,對於人性與社會的一幕又有了所思所想。通篇下來,影片五分鍾一轉折,其精妙的布局令人沉迷其中。如果感性趣的朋友們可以去觀賞一番。

                                                ————紙飛機

❺ 只有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調音師》,具有很高評價的原因是什麼

《調音師》是一部短短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由導演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電影內容短小精悍,十分抓人眼球,結尾有一種戛然而止的精彩。講述的是一個失意鋼琴家,為了生存裝成盲人為客戶調琴,並以此獲得了盲人才擁有的特權,而最終他也正因此而陷入死亡困境的故事。

正如盧卡契《敘述與描寫》文中所說:事物只有通過他們對於人的命運關系,才能獲得詩的生命。《調音師》中的每個畫面的生成有具有十分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導演通過大量的畫面留白與劇情留白將審美意象的藝術載體特定化,產生的聯想使出現在畫面中的每一個具體物象都有了出現的不可缺的意義,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審美領悟。看完這部影片,我內心震撼而忘懷其中,思考人物的命運。

❻ 《調音師》: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與魔鬼戰斗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魔鬼。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尼采

這是看完《調音師》後,給予內心最大的感悟。其實一共有兩部《調音師》,一部是2010年來自法國的短片,後一部是在2018年,由印度懸疑大師斯里蘭姆·拉格萬改編拍攝,改編後的電影不僅沒有失去原有短片的味道,在此基礎上更是將電影的立意、層次提高了一個台階。整部電影處處都透著對人性的諷刺,對罪惡的批判,但其中更不乏對美好的嚮往,對夢想的追求,家庭,婚姻,社會,人性,愛情,罪惡一切都很好的被斯里蘭姆很好的雜糅在一起,百般的滋味,需慢慢細品。

在電影的片頭就跳出一段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一句話: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生命是什麼?生命離不開肝臟。)如果你帶著這句話去看,在臨近結尾之前,可能都無法理解這句話有什麼意義。你搞不清,這跟肝臟有什麼關系,難不成是一部講述販賣器官的電影?而電影開頭的場景設置更是在一開始就為整場電影鋪下極高的懸疑基調:一個菜農在自己的菜田裡獵殺一隻誤闖進來的瞎眼的,又極為敏捷的兔子。隨著一聲槍響,和汽車翻倒的碎裂聲,電影進入一段黑幕里,讓人的思維還繼續停留在其中,思索著這只兔子到底有沒有被打死,還是說獵槍打偏了,擊中了車子,導致車禍,這個暗示接下來什麼樣的劇情。隨著,在一陣敲擊心臟的鋼琴聲中,電影正式開始了。

男主人公阿卡什是個即將去紐約參加鋼琴比賽的鋼琴師,為了捕獲創作靈感,他選擇體驗盲人的生活,就像他說的:對於藝術家而言,專注更重要。在這期間,阿卡什邂逅了酒吧老闆的女兒蘇珊,愛情的火花碰撞,燃燒。阿卡什在蘇珊家的酒吧里的演奏得到前明星普拉默的欣賞和為其獨奏的邀請,阿卡什接受了普拉默的邀請,表示願意在普拉默的結婚紀念日為他們的愛情獨奏一曲,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決定讓阿卡什卷進了一場意外的謀殺中,隨其的命運也即將面臨轉折。西米是個漂亮性感的女人,為了金錢地位,她選擇嫁給年長自己很多的普拉默。在與情夫偷情時,被普拉默發現,三人爭執下,普拉默意外中槍身亡,而這一切都被裝做盲人的阿卡什發現,此後阿卡什便陷入無盡的風波中,難以自拔。

【電影的人物刻畫細致,層層深入,所帶有的情感復雜而又荒誕。】

在電影中男主人公阿卡什的一步步墮落與西米的惡毒是及其讓人回味無窮的。剛開始的阿卡什是個沉著(從普拉默被殺現場從容脫身,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沉著冷靜的人。),睿智(在西米一次又一次的逼迫下脫身,看出阿卡什有著不俗的應變能力。),執著(為了鋼琴,為了夢想,身處險境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去參加鋼琴比賽的事。),並且富有強烈的正義感,在從普拉默被殺現場脫身後,並沒有置身事外,而是緊急去警局報案,再被迫簽下證詞時,阿卡什的內心的憤怒的,恐懼的,他在咆哮,咆哮著事情的真相,但他還是選擇沉默了,因為他害怕。內心的正義,憤怒以及小人物的無能為力與妥協,這一矛盾讓阿卡什這個角色更加的鮮明,更具有立體感,將一個小人物的正義與軟弱的對立體現的淋漓盡致,也為最後阿卡什的黑化埋下伏筆。其實整部電影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推動阿卡什這個小人物一步步走向深淵,在被警察情夫盤查過後,阿卡什也想從中脫離出來,但命運好似與他開了一個玩笑,他又再次撞破西米將鄰居老太太推下樓的場景。這時候,阿卡什才意識到他逃不開了,接著被西米毒瞎,被女友蘇珊誤解,被警察情夫追殺,被人綁架割器官,這一切的一切,將阿卡什逼瘋了。他選擇主動出擊,哄騙綁匪幫忙,綁架西米敲詐錢財,借刀殺了警察情夫和綁匪,成功笑道了最後。

電影里最出彩的女性莫過於毒婦西米,其實西米是個復雜而又矛盾的女人,人前的虛偽與人後的歹毒,對丈夫普拉默的愛,依賴,厭棄;對情夫的渴望,不屑和鄙夷。很難想像,塔布(西米的扮演者)可以將這一切完美體現在一個人物身上。電影中西米為了金錢與地位嫁給了比她年長很多的普拉默,在生活與事業上依賴著這個曾今的大明星,但西米這般風情萬種,性感迷人的美婦自不甘心與一個老頭一直這樣平淡地過下去,所以她出軌了身強體壯,有權有勢的警察局局長。電影有一幕,是值得咀嚼的:在與情夫清理現場,拋屍後,西米如是大赦,在阿卡什的幽幽的鋼琴聲中緩緩坐下,然後潸然淚下。這里的流淚既是對於普拉默多年的關愛,對於普拉默細心准備結婚驚喜的愧疚,與內心的自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試探阿卡什盲人身份的真假。對於情夫,西米其實是談不上愛的,也許只是去圖一時的刺激和彌補婚姻中的不足,她從沒想過離開丈夫去投入情人的懷抱。電影中,西米與情夫合計掩蓋事實基本都是親力親為,對於情夫的辦事能力以及「妻管嚴」的生活狀態是持以不屑與鄙夷。在與阿卡什一起被囚禁中,阿卡什以情夫會拋棄她,去掩蓋事實真相的話語恐嚇,打擊她。西米只是表示不屑一顧,她從沒想過情夫會為了救她而冒險,殺了她只會成為情理之中的事。雖然整部電影處處在表現西米的惡毒,虛偽,但同時又不無時無刻提醒著我們,她也是個可憐的女人。

【電影中的配樂往往起到畫龍點睛之效】

在電影中,配樂往往起到烘托氣氛,映襯人物內心的作用,毫不誇張的說,有時候,電影的高潮大多由配樂烘托,沒有配樂的高潮是不完美的,這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而在這部《調音師》中,配樂的運用更是達到巔峰造極的地步。

電影里,序章結束後,就是男主人公阿卡什在房間的獨奏,悠緩的曲調中夾著幾分急促的節奏,沉重的大調抨擊人心,暗示著這即將開始的故事是多麼的曲折,奇秒,充滿荒誕。

一部電影中,愛情的浪漫往往都是在舒緩和較強的旋律中,慢慢萌發。電影里,阿卡什與蘇珊從相識,到相愛在歡快的節奏中發展的是那樣讓人感覺一切都是冥冥中的註定。在整部電影懸疑,沉重的氛圍里,這顯得是那樣的突兀而又合情合理,讓人即使預感接下來可能並不是那麼美好,也願意沉浸這一時的輕松,浪漫的氣氛中。並且阿卡什在酒吧大廳里演奏得到昔日大明星普拉默的認可以及得到他誠摯的邀請時,電影的音樂忽地歡快起來,充滿著陽光與喜悅。這兩段配樂雖然占據篇幅很少,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整部電影壓抑,沉重,荒誕的氛圍感,讓人感官不會在長時間的壓抑下感到不適。這也是這部電影配樂值得稱贊的地方。

其實電影眾多配樂中有一個小高潮,那就是,在阿卡什再次撞破西米謀殺鄰居老婦人時,那直擊心臟的《命運》。《命運》沉重的音符響起的時候讓人瞬間汗毛豎起,好似一陣陰森的風從後背掠過。其實正如配樂的名字——《命運》,在音樂響起的那一刻,阿卡什的命運就徹底改變了,他已經無法再與這起意外的謀殺脫離干係,也揭開了後面阿卡什逐漸黑化的序幕,為整部電影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反轉,反轉,又見反轉】

評價一部懸疑荒誕電影最好的標准就是出其不意,而電影的結尾堪稱懸疑的經典,二十分鍾不到的時間里,被殺與反殺幾經轉折。在阿卡什與西米一起被綁架的時候,西米哄騙阿卡什,借住剪刀順利脫困,然後錘擊阿卡什欲制其於死地,而後無良醫生的出現,吸引了西米的注意,然後被西米用針攻擊,危機時刻,阿卡什反反應過來,阻止了西米,與醫生合力迷暈西米。在醫生帶著阿卡什與西米逃往孟買的途中,醫生又一次被西米反殺。西米開車想要撞死阿卡什,最後又因為一隻瞎眼的兔子的闖入和突兀的槍聲,驚恐之下翻車,結束了著罪惡的一聲。

而這一切都只是阿卡什在兩年之後,與蘇珊講述的故事。當時發生了什麼,無人得知。

在與蘇珊道別後,阿卡什一個人走在街道,拄著兔頭拐杖,一腳踢開眼前的易拉罐。電影在易拉罐的聲響中落下帷幕。

很奇妙,一個微小的動作,將故事的結局再次反轉。留下無盡的懸念,讓人遐想。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這樣,那一百二多分鍾的故事結束了,而看故事的人還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讓人回味無窮。

❼ 看微電影《調音師》有感

這兩天搜到一部法國微電影叫《調音師》,很有意思的一個小故事,看過之後內心很有一番感觸。

說的是一個叫阿德里安的年輕人和鋼琴之間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場事故。

阿德里安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鋼琴天才,然而在一次重要的鋼琴比賽時卻失敗了,這樣的打擊對他來說無疑是高昂而痛苦的,彷彿一夜之間人生變得不再有盼頭,昔日女友頭也不回地走掉,對於自己的人生,男主除了沮喪、無奈似乎想不到任何辦法去扭轉。

然而很快,鏡頭忽地一個切換,從沮喪無奈的阿德里安,切換至餐廳里一個身著西裝、帶著墨鏡,還蓄有一點胡須的阿德里安,原來他鬼使神差地扮起了一個盲人,並且做了一名鋼琴調音師。

接下來觀者很快會發現,之前那個彷彿還有些青澀的阿德里安不見了,他沉著、自信地向他的經理人解釋著為什麼他的客戶一下子多了起來,全是因為他樂意以一個盲人的姿態與他們接觸,人們對待一個殘疾人的時候會放鬆戒備,甚至還能博取同情和贏取多一點的小費諸如種種……然而誰能想到,凡事都無絕對,這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獲利法則,當阿德里安的「盲人調音師」之路似乎越走越順的時候,他的這點小聰明竟讓他在渾然不覺中跌入了地獄——

他闖進了一個不該執意闖入的兇殺現場,做丈夫的被自己的妻子殺死了,當然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就在這里(因為之前這家男主人與阿德里安約好讓他來幫助鋼琴的調音),人說常在河邊走,難免會濕鞋;在老婦人拒絕給他開門,讓他改天再來的時候,他本可以躲過一劫;或許是男主的裝盲經歷過於順遂讓他放鬆了警惕,又或許是他很篤定任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會去為難一個殘疾人吧。

總而言之,這的確是一部神奇的微電影,整個故事過程不到一刻鍾,然而當影片結束時,你會覺得自己看了一個很長的故事,從男主對演奏鋼琴的熱愛,到夢想的破碎;從他跌入人生谷底萬念俱灰的潦倒,到靈光一閃,用一點小聰明為自己的職業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與好處;再到誤入險地,命懸一線……

其實這也是一部差不多十年以前的老電影了, 影片看完後我還讀了一些網上的精彩點評,人們對男主最後能否裝盲到底,以糊弄老婦人相信他是個盲人而放他離開十分感興趣;而這的確也很玄,影片的結尾也給了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極力壓制住內心恐懼、一直裝盲調音的阿德里安,和身後手持射釘槍的老婦人……

不過我的感受是,男主最終能否順利離開並不是最重要的,值得思索的是人們在面對命運時那種人算不如天算的微妙,就像片中的阿德里安,當他以為扮弱不會有任何閃失和意外的時候,命運恰恰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黑色玩笑。所以無論何時,勇於面對真正的自己總是好的,即便這個自己沒有什麼閃亮之處;也唯有平靜地接受真實的自己,行走的腳步才能變得輕松、坦盪,不是嗎?

❽ 2019《調音師》觀後感影評精選3篇

阿卡什在歷經那場變故後還是從前的自己嗎,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寂靜的街頭,被他敲飛的飲料罐聲音好突兀啊,除了能感受到一絲怒氣,一定有還什麼被他一起推遠了。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2019《調音師》觀後感影評精選3篇,歡迎借鑒參考。

《調音師》觀後感

《調音師》是由斯里蘭姆·拉格萬執導,故事靈感來自於2010年的同名法國短片,講述了一個假扮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在意外成為一起兇案的“目擊證人”後,所遭遇的種種出其不意的經歷的故事。導演在短片的基礎上又做出了許多獨特又突破腦洞的擴充。在片中每一個可能很不起眼的一個人,很不起眼的一件事或者物品都對整部電影有所影響,此片有多達50餘處的反轉,無時無刻不在扣動你的心弦,你不仔細去看不仔細去觀察,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部電影在看完確實是讓人回味無窮,在電影院里看著的時候也真的扣人心弦,仔細回想其中的細節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這部電影一開頭的一句話:什麼是生命,這取決於肝臟。這句話也貫穿了整部電影,從開頭這句話的出現到結尾也沒有離開“肝臟”生活是什麼,這取決於生活者本身。這句話確實是這部電影的關鍵,電影裡面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很自私的,配角的自私讓人看著瞠目結舌,但是主人公也同樣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只不過都表現在很多細節當中而已,主人公在開始說是為了藝術而裝成盲人,但是最後結尾兔頭權杖的特寫以及踢開易拉罐的這些細節,也可以知道主人公最後還是參與在肝臟的交易當中,並且拿走了眼角膜,變成了一個道德上的盲人。其實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能發現,主人公就是那一類用謊言來營造自己是個很善良的人,其實也只是會為自己著想。蘇菲就是愛心泛濫的傻白甜,不能說她不善良,她只是不具備基本的分析判斷能力,只被自己的情緒左右,對聽到或者看到的表象深信不疑,而從不在意真相是什麼。當她明白為人所騙後情緒失控,卻又輕易地相信了新的謊言。男孩則代表了揭人隱私為樂和唯利是圖的狗仔,只關心偷拍視頻賣錢,而在看到男主被毒瞎了之後卻冷漠地離去,所以他的結局是偷拍的視頻被西米刪掉卻沒有掙到一分錢。

《調音師》中充滿了隱喻和反諷,也說明了人往往一旦突破底線,便極易墜入沒有底線的萬劫不復的深淵,也諷刺了現實生活中自私的人還是很多,有些人也都是披著善良的外套罷了。

總的來說這真的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情節緊湊刺激,結尾也能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調音師》觀後感

自信,自己愛自己,愛得別人也會愛上你。當調音師阿德敞開心扉在餐廳彈琴唱歌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被他感染,他能夠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愛自己,愛得深刻愛的徹底,這種情緒是可以傳染給別人的。那些看起來別人非常喜歡的人,其實他們也非常深刻地愛著自己,是自己的忠實粉絲。

資本可以做很多事情。調音師後來到了倫敦,在強大資本的運作下,他開啟了他的演奏會。資本是一個非常強大非常好用的東西,有了資本,不斷地投資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跟優秀的人接觸,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自信,越來越優秀。

影片剛開始看的時候以為是一個勵志片愛情片,一個盲人鋼琴家的勵志故事愛情故事,上了僱主家的女兒。後來才發現是個懸疑片劇情片,一個不瞎卻假裝瞎的人,不僅是眼睛瞎,而是看到假裝沒看到,知道假裝不知道的那種瞎。

多看電影也有好處,你可以見識各種優秀的人看待生活的方式,體驗他們的生活。體驗退休演員的生活,體驗調音師的生活,體驗警察局長的生活,體驗退休演員女兒的生活。優秀的人其實也跟正常人一樣,只不過比正常人放得更開,更能深切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不管是美好的還是其他的。

《調音師》觀後感影評

提起印度電影,你會想到啥?第一時間恐怕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神秘巨星》《起跑線》《嗝嗝老師》等等。

一言不合就跳舞,載歌載舞大團圓,油滑滑啊華麗麗……這些就是印度電影、寶萊塢的全部風格和套路了嗎?除非你看了這個——

看這海報就知道了,充滿了007式的強烈暗示。事實上,要想拍出一部高質驚悚片、懸疑片,就必須學會寫文章的一招——"文似看山不喜平"。

事實勝於雄辯,盡管"地球是平的",但在這個由斯里蘭姆·拉格萬執導,阿尤斯曼·庫拉納、塔布等人主演的影片中,整體劇情節奏足可用"三點式"形容:輕松與刺激齊飛,人性復雜與軟弱交織,幾乎每3分鍾就有一次劇情反轉——路見不"平"一聲吼啊!

該片自去年10月在印度本土公映後,不僅一舉摘得IMDb年度十佳印度片榜首,而且斬獲包括有著"印度奧斯卡"之稱的"印度電影觀眾獎"等多座大獎。

都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在印度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熱度逐漸退燒、退潮之際,《調音師》作為"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印度懸疑黑色喜劇"(斯里蘭姆·拉格萬),著實讓中國觀眾耳目為之一新、耳目為之一驚。

《調音師》的印度原名為"Andhadhun",意思就是"激烈、放縱的盲調",由此來看,這名字還真不是蓋的。因此140多分鍾的觀影時間,並沒讓觀眾覺得"注水"多少。

好了,閑言少敘,書歸正傳。在正式開啟評劇之前,咱們還是先理下該片的人物關系吧。

與攝影的光影藝術不同的是,電影這種藝術品,除了光影藝術,還有形影不離的人物關系。有了關系,才能具備沖突、糾結與矛盾的基礎。《調音師》的"人物關系圖譜"如下——

《調音師》的男主阿卡什是位身材勻稱、帥氣富有內涵的鋼琴家。但此鋼琴家非比尋常——為尋找靈感和謀求生活便利,這位仁兄靈機一動,居然決定假扮盲人,還因此結識了女友蘇菲。按常理說,這小子是賺大發了。但"福禍相依","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危險隨之而來,哪怕第三者相當無辜。影星普拉莫盛邀其來家為老婆西米演出時,卻被老婆和老婆的情夫曼諾拉錯手殺害。不過這個過程,都盡收阿卡什眼底。

劉慈欣認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

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很不幸,西米與情夫雙雙暴露於"第三者"阿卡什眼中——一副墨鏡引發的血案就此形成並展開。

西米作為一個高智商的犯罪嫌犯,總覺得男主是個"潛行的獵人",所以她對男主是否真的致盲並不完全放心,如在阿卡什泡咖啡時,她就故意戴了個鬼臉面具來試探男主……

按理說,這樣的情節很容易"拍老",但導演似乎格外擅長駕馭這樣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劇情,他常常在一個看似輕松的時刻,給觀眾以意想不到的刺激;讓你在來不及抽離的情況下,驟然遭遇他製造出的查特圖斯特拉如是說式的緊迫感甚至暴擊。

再回頭說阿卡什,也許他的初心只是一時興起、一時好玩,就皮了那麼一下,戴上了本不屬於他的墨鏡。不料在目睹殺人現場後,摘不摘鏡、如何摘就不是一道簡單的YES/NO的選擇題了。

尤其是當其在警局發現行凶者曼諾拉為警察局長後,一心想報案、替天行道的阿卡什就此沉默了,自此就像那位穿上了紅舞鞋的小姑娘,在通往墮落的道路上,想停下摘鏡也身不由己了。

德國著名神學家馬丁·尼莫拉寫了這么一首詩: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的時候,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那時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阿卡什就是這樣的一個悲劇人物。他的善與惡、價值觀並不堅定,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這一點,在他和西米被關在倉庫里的那一段劇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兩人相互幫助找到了出口,他卻一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終於回頭"表白"——"辛哈太太,你能跟我一起去警局嗎",可以說,這是他人性復甦的高光時刻。但達到頂點之後,他就整個人急轉直下,判若兩人了,甚至開始替這個罪惡累累的蛇蠍女人向醫生求情,彷彿忘了"我本善良"一樣。但導演之所以這么安排,才使得阿卡什更像一個人,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肉眼凡胎的世俗之人。

太陽底下無新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阿卡什小心翼翼,竭力自我保全,但他的一個本能還是露出了破綻。歹毒者對此心知肚明,他們從不會憐憫任何一個可能威脅自己的人的。

於是,阿卡什中計吃下了西米提供的、含有毒葯的食物後,他的眼角膜就受到了損傷,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盲人。

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此時此刻失去了光明的阿卡什究竟是怎樣的心緒,反正他已成為一個充滿黑暗的失明者,一個無足輕重的弱勢群體了。

當然,後面劇情繼續沿襲九曲十八彎的套路,如原想報復西米的男主險被曼諾拉殺害;才出狼谷,又入虎穴,他誤入人體器官販子圈套中的劇情,更是讓人看得欲罷不能、驚心動魄……

"天不殺啞巴,雷不打傻瓜",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就在男主差點被西米撞死之時,他的命運卻被一隻神奇的盲兔奇跡般地翻轉;"多行不義必自斃",西米最後也罪有應得地被燒死在了車里。

電影即將終結時,鏡頭轉向兩年後已在歐洲繼續著音樂夢想的阿卡什,他向偶遇的蘇菲講述了當初這段可怕的"暗黑史",不過卻又耍了個花招兒——刻意隱瞞了自己與黑市醫生奪取西米器官和眼角膜的合謀。

之所以特意提到這段,是因為作為一名曾經的眼科醫院工作者,我好奇的是,阿卡什即便出於報仇,使用了西米的眼角膜,難道就一下子配型成功了?

影片中的另一BUG,就是阿卡什的女友蘇菲究竟有無存在的必要?難道僅僅是為了便於男主在"痛說革命家史"時,提供一個依託點?她的出現,算不算導演的畫蛇添足?

另外,蘇菲似乎還"傻白甜"得不合邏輯,如早在兩人看電影時,她對男主能准確地伸手吃爆米花的動作一直毫無察覺;也沒有對男主角摸都不摸,就斷定服務生拿來的兔子拐杖是自己的這樣的細節而疑惑……太不可思議了。

告別了蘇菲,依舊戴著墨鏡的阿卡什精準無比地用拐杖打走了擋道的易拉罐,說明其視力已恢復良好。那麼,作為"人類靈魂的窗戶",眼睛的復明,是否意味著男主將脫胎換骨、告別過去、重新做人?不得而知。

畢竟,影片有句台詞說得好:"it depends on the liver"(這取決於肝臟),千人千面,毀譽參半,人性復雜,才使得電影內外氣象萬千。

"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襯。"《調音師》還刻畫、樹立了一系列小人物,如身為警察局局長的西米情夫、見利忘義的普通民眾、百無聊賴的少年等等,但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每個人的角色、特色都被導演不動聲色又極其犀利地進行了定位與解剖;在"人從眾"的關系構建模型中,虛與實、善與惡、罪與罰、美與丑的交鋒,貫穿始終。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跟前,在利益的驅使下,在看不見的潛規則里,映射出的是整個印度……不,應該是我們這個社會的陰翳。

閱讀全文

與法國微電影調音師1000字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