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伸冤人》個人解讀
今日周六,休息;上午未起床,打開電腦看了兩個電影;分別是《紳士們》、《伸冤人》。
《伸冤人》由丹尼爾華盛頓主演,整部電影沒有浮誇的台詞,全場動作酣暢淋漓。
主角是一個homemarket超市理貨員,每天的時間安排是家——超市——咖啡店,形象總是衣冠整潔,一臉疲憊的樣子,除了同事之外,沒有業余交純晌際。
唯一的愛好是在傍晚時分,帶著書到咖啡店閱讀。有一天,像平時一樣來到咖啡店,叫了一杯咖啡,拿出自帶的書-《老人與海》,開啟了當天的靜謐時光。
故事發展到現在,一般來說女孩與主角成為了平行的兩條線,各自的生活不會再有交集。
主角在一個平淡的晚上來到咖啡店,進門後,店主說女孩被打成重傷住進了醫院。第二天主角去了醫院,在門外看到女孩滿臉傷痕躺在病床上,她的朋友在邊上照顧晌褲攔她。這個朋友也是被團伙控制之一,
主角借機在病房外和她的朋友聊天,了解到女孩被要求接客,客人打了女孩,女孩還手打了客人。團伙負責人藉此又重重的打了女孩,來警示團伙中其他的女孩。
主角拿著自己全部積蓄9800美元,到這個團伙的窩點,要把這個女孩贖出來;團伙負責人嗤之以鼻,譏諷男主。最終協議沒有達成。
故事敘述到這里,主角開始變身了,赤手空拳19秒擊殺犯罪團伙窩點五人,然後安然離去;卻不知這個團伙是俄羅斯寡頭在美國當地的一個據點,負責當地的黑色業務;俄羅斯總部認為這是其他勢力的挑釁,派出清理人來調查此事;俄羅斯寡頭每年對於當地政府要員和警察輸送大量利益;黑色白色兩股勢力開始聯合絞殺主角。
劇情延展,慢慢的知道了主角以前是FBI特工,在一次任務中製造了假死的意外現場,然後換個身份,從此脫身生死諜戰生涯,欲平淡生活,但對於黑暗、暴力仍然不願忽視。
故事的結尾總是正義戰勝邪惡,主角憑一己之力粉碎犯罪團宴胡伙;但此片傳遞出來的內容確實值得令人回味。
B. 18年講俄羅斯寡頭的美劇有哪些
好看的俄羅斯電視劇都在這里,最火爆的俄劇,學習俄語必看
Tom古月
2018-11-22 15:14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下最熱門的俄劇,戰斗民族的電視劇大家有沒有心動呀,小編整理了10部最近幾年最精彩的俄劇獻給大家:
一、《背叛》-《Измена》(都市情感劇)
為什麼第一部推薦《背叛》,這是一部神劇,豆瓣評分9.1。本劇講述一個有丈夫的的年輕女子同時擁有3個情人,整部劇情高潮不斷,高能頻出,建議單獨觀看不要外放。女主和男主都是非常有名的俄羅斯演員,全程演技在線。本劇一共16集。
小編特別喜歡這個小鮮肉,長得特別帥氣,同時也是女主的情人之一。
二、《戰斗民族養成記》-《Как я стал русским》(喜劇)
想了解戰斗民族的日常一定要看這部劇。這部劇講述傻白甜美國記者歷克斯·威爾遜被「流放」到俄羅斯分社時發生的各種搞笑經歷。一共20集,豆瓣評分9.3,是一部能夠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之餘對俄羅斯這個國家產生深刻認知的電視劇。
小編特別喜歡劇中的一位寡頭大叔,整部劇笑點滿滿,還可以了解到一些俄羅斯生活的基本常識和風俗習慣。
俄羅斯美女,劇中的女主角,這顏值,小編心癢癢呀.
三、《實習醫生》-《Интерны》(喜劇)
這是一個內科主任帶著四個實習生在醫院發生的爆笑故事,表面看起來一臉正經的內科主任,內在分分鍾爆冷笑話。毒舌大魔王內科主任貝科夫,情感指導大師的性病科主任,同時也是一位摳門的猶太人,沒有白蘭地不能活的酒鬼,八卦大媽的護士長,開路虎的富二代院長兒子,蠢萌萌的小姐姐,以及典型的俄羅斯大漢。
雖然基本的框架還是我們熟悉的單元劇+情景劇,但是有俄羅斯濃烈的民族味道,特有的俄式冷笑話,隨處可見的伏特加,金眼碧發的長腿妹子,俄劇特有的古典交響樂BGM。豆瓣評分9.3。
最後附上蠢萌萌的美麗小姐姐。
四、切爾諾貝利-《Чернобыль》(科幻驚悚片)
劇情講述的是男主角父母放在家中的800萬盧布貝小偷偷走,在追逐小偷的過程中闖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鬼城普里皮亞季,出現了各種神秘事件。
看第一集以為是無聊的青春片,看兩集變靈異事件,三集槍戰四集科幻,後來...他們穿越了。目前一共有2季,共16集。前兩集沒啥意思,越往後越有意思,觀看本劇的小夥伴一定要有耐性,會越來越精彩的。最後附上帥氣的男主角巴沙。
五、《青年冰球賽》-《Молодежка》(體育,喜劇)
《青年冰球賽》是一部講述俄羅斯青年冰球隊「熊隊」命運的電視劇。雖然劇情很狗血,但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塑造和故事線,冰球部分非常的熱血,喜歡冰球的朋友可以看看,學習俄語的小夥伴可以生肉看,對話比較簡單。
附上幾張帥哥圖片。
這部劇已經完結,一共六季,建議大家觀看第一季,後面劇情比較狗血且拖沓。
六、《體育老師》-《Физирук》(喜劇)
主人公福馬曾一直是黑道大富商瑪瑪伊的左膀右臂。為了重新回到老闆身邊,福馬來到老闆孩子所在的學校當體育老師的故事。
作為專注冷門喜劇一百萬年的專業人士,滿臉橫肉的大叔腰上系著皮衣撐著膀子擰著脖子一出場就想笑。附加戰斗種族的妹子夠靚,鮮肉夠騷,可惜編劇暗搓搓地整了個悲劇結尾讓人笑中帶淚。附上主人公福馬曾的帥照。
七、福爾摩斯探案-《Шерлок Холмс》(偵探)
俄羅斯版的福爾摩斯,一共8集。每集的製作都能達到電影水平,細節一個不漏,大部分的場景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對應。雖然是在俄羅斯拍的,19世紀倫敦的布景做得非常到位,每一細節都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當時倫敦的場景。
附上福華二人組的帥氣照片。
八、《飯店迷情》-《Кухня》(美食,喜劇)
俄羅斯目前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也是史上拍攝費用最昂貴的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莫斯科一家餐廳的有趣故事。
劇中每一個角色的塑造得非常好,編劇腦洞清奇,劇組預算不差錢,演員各種表演風格切換自如。霸道又可愛的主廚,小編看的時候被主廚圈粉了,最後附上劇中帥哥美女圖。
九、《紈絝子弟》-《Мажор》(懸疑,犯罪)
講述一個經常出沒於夜店的富家少年如何變成一個令人尊敬的警察的故事。該劇共12集,榮獲「2014年俄羅斯最受歡迎的迷你劇」,主角巴維爾榮獲「2014年最佳電視劇演員獎」。
色調美,劇情不錯,男主又帥又萌,女主眼睛美翻天,片頭很贊。
十、犯罪演繹法-《Метод》(偵探,驚悚,犯罪)
小編覺得這部劇可以和美劇《犯罪心理》相媲美。官方發布的年齡限制是18+。
對於那些喜歡偵探,有比較重口味的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俄劇的尺度真的很大。
本劇唯一缺點就是太變態了,導演的思路別具一格,配樂也很棒,附上美麗的小姐姐。
總體而言,俄劇並不比美日韓劇差,尤其是小編推薦的這十部俄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當然還有很多優秀的俄劇小編還沒有提到。然後如果大家感興趣,請點個贊。
搜索
俄羅斯電視劇
俄劇第一季
適合學俄語的電視劇
俄羅斯電視劇背叛豆瓣
俄45部二戰連續劇
戰斗民族養成記
C. 求一部俄羅斯電影
哥們,就是《生死倒計時》,不信你再看一遍!~
D. 這是啥電影有點像楚門的世界
俄羅斯電影:《富二代》
上映年代:2019
主演:Sergey,Abroskin,米洛斯·比柯維奇,Aleksandra,Bortich,瑪麗亞·米羅諾娃,Aleksandr,Oblasov
導演:克利姆·希片科
劇情:年輕的格里出生在一個寡頭家庭,他沉迷於自己嬌生慣養的生活方式,認為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事都會如願以償當他越軌太遠,面臨牢獄之災時,他的父親採取了激進的措施。在他以前的一位心理學家朋友的幫助下,他想出了一個計劃,為他不守規矩的兒子「平反」。他們找到了一個廢棄的村莊,按照19世紀的風格對它進行了重建。在那之後不久,格里經歷了一場精心安排的,虛構的車禍,並「回到了過去」。於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實驗開始了,一個被寵壞的富家子弟「轉世」成為了農奴,住在主人庄園的谷倉里。他在那裡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僱傭的演員,他們的工作就是影響格里的性格,從而改變他的生活。「庄園」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監控攝像頭,一組心理學家監視著格里的一舉一動。他必須學會如何恰當地與人溝通,學會欣賞生活中簡單的樂趣,學會誠實地工作。他會發現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愛。
E. 你怎麼看待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
我覺得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這部劇非常棒。
浪漫喜劇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自昨日上映以來,一直受到各年齡段觀眾的高度評價,如「瘋狂」、「歡樂」、「幽默」、「堅韌」、「溫馨」等。觀眾不僅稱贊這部電影的實用性:「我學會了一些參觀岳父家的絕妙方法,今年我可以自信地走進岳父家。」。許多觀眾被影片中的各種「俄羅斯測試」深深吸引,如「冰穹」、「桑拿」、「雪地摩托」等元素,並評論道:「作戰民族的運作太風騷了」,「開眼了,戰爭」打起來多好玩!
就更別提劇中各種刻意的「玩梗」,和不僅不好笑而且顯得十分低俗,充斥著對女性物化的各類暗示。至於所謂的「想成為俄羅斯人必須經歷的幾種挑戰」,無一不是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對斯拉夫文化完全沒有了解的人一定會看得一頭霧水。
F. 哪裡能看到戰斗民族養成記電影版或者第二季
《戰斗民族養成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MyIB3px0vYKkhq627kqw
《戰斗民族養成記》是由阿卡季·薩何拉什維利、夏昊共同執導,雷光林、安德烈·佐洛塔廖夫共同編劇,董暢、維塔利·哈耶夫、伊莉莎維塔·科諾諾娃、謝爾蓋·切爾科夫等主演的愛情喜劇片。
於2019年1月17日在俄羅斯上映,2019年1月24日在中國上映。該片根據俄羅斯同名劇集改編,講述了中國小伙在外國岳父的重重考驗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G. 為什麼俄劇里總有個負責搞笑的寡頭
俄羅斯電視劇里,似乎總有個搞笑又重要的「寡頭」。
經典的俄羅斯電視劇《爸爸的女兒們》超長待機,播了20季370集。最開頭就讓男主角謝爾蓋各種悲劇,老婆跟冰球運動員跑了,留下五個女兒,心理醫生門診常年沒人來掛號,還攤上一個幫不上忙的資深逗比女秘書。此時美麗的寡頭夫人出現了,謝爾蓋在老江湖牙醫朋友的掩護下,連哄帶騙讓寡頭夫人做心理咨詢,保證能讓她丈夫同意要孩子。之後謝爾蓋又蒙中了寡頭不想要孩子的原因(童年陰影,擔心孩子的出現會分散妻子的愛),徹底坐實了這二位衣食父母。
從此,小扣子一家揭不開鍋的生活泛起了漣漪,終於有戲可以演下去啦。而這位寡頭,除了幾乎一手承包了謝爾蓋一家開銷,也對劇中笑點做出了傑出貢獻。這個霸道總裁生得一副王祖藍樣,一身西裝筆挺打造出滿屏的中二氣息,不苟言笑,出手闊綽,佔有欲很強,看準了謝爾蓋,就把買斷他不讓他給別人咨詢,妻子一生育就包下整棟產房。雖然看起來冷酷有原則,其實也是萌萌噠。
另一部俄羅斯喜劇《體育老師》中,劇情的開展也離不開寡頭——體育老師就是為了吸引前任寡頭boss的注意力,才跑去寡頭孩子所在的中學做體育老師,試圖挽回寡頭對他的愛……
魚子醬字幕組最近翻譯的一部2015年俄羅斯喜劇《戰斗民族養成記》中,又出現了一位自帶笑點的寡頭,外型很符合俄羅斯大叔設定,禿腦袋大肚子,喝酒如飲水,一言不合就舉獵槍。生活方式很暴發戶,住著超大精裝house,餐桌長兩米,還圍著狐狸披著雕靠著兩只狼,讓畫家給他畫像,出行標配是一對雙胞胎保鏢,外加一身米色高級西裝。日常就是睡睡美女,跟其他暴發戶打打牌,看了十來集了,除了討債啊(恐嚇對方)危機公關啊(跑到寫了他負面報道的報社去鬧事)之外,並沒有看到他干什麼正事。
然而,這位有一隻威武雄壯肚子的寡頭同志內心,竟可能居住著一個小公舉!追起心儀的女人(女主編)來,先派自己的情人去接受采訪,讓她在主編面前大誇自己一通,沒想到女人惺惺相惜,主編沒說兩句話,情人倒把寡頭的經年黑歷史全供出來了,被寡頭朋友看到,反目成仇。又演了好大一出「英雄救美」的戲,卻被一眼看破。種種失意之下,我們可愛的寡頭小公舉,非但不怨恨,反而越來越喜愛女主編,求而不得,憂郁得先發酒瘋,然後要自殺……編劇啊,看您筆法清奇,是不是信過點瑪麗蘇教?
電視劇把寡頭塑造得很有「煙火氣」。他們大多傻里傻氣,很好騙,渾身散發著中二的暴發戶氣息,承擔了影片不少笑點,很多時候還要負責推動關鍵情節。而現實中的俄羅斯寡頭看起來就精明多了。他們是商人,本身並不從政,但是對政治有一定把控,一些寡頭也曾經或正在躋身政界。
上世紀90年代的寡頭資產至少有一億美元,那時的七個寡頭(聯合銀行總裁別列佐夫斯基、大橋銀行總裁古辛斯基、國際商業銀行總裁維諾格拉多夫、首都儲蓄銀行總裁斯摩棱斯基、阿爾法銀行總裁弗里德曼、梅納捷普銀行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俄羅斯信貸商業銀行總裁馬爾金)給不少半真半假的有趣故事提供了素材,按網路的說法,俄羅斯人對寡頭深惡痛絕。普京一上台,就表示不剝奪寡頭已有的財產,但寡頭要合法經營,不得干政。當年的七大寡頭如今風雨飄搖,古辛斯基不敢回國,別列佐夫斯基慘死寓所,霍多爾科夫斯基繼續與普京相愛相殺。
而寡頭卻如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到了21世紀,寡頭的資產一般達到十億歐元以上。他們的產業遍布石油、金融、醫療、文化傳媒等行業,名下有影響力的媒體和大型基金。寡頭的排名和資產浮動較大,2014年的排名是這樣的:
《戰斗民族養成記》中,寡頭為了追女人收購出版社,因為睡了別的寡頭的女人,事情敗露而與其斷交。現實中,寡頭們也會收購文化傳媒,也會好友反目,原因嘛,應該比女人復雜點。
以排名前十的著名寡頭Михаил Прохоров經歷來看,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莫斯科一所金融學院畢業,進入國際經濟銀行做了個領導職位,期間認識了Владимир Потанин(2015年其財富位居首位),做了МФК銀行行長,又去聯合進出口銀行做了頭兒,開啟財富積累之路。現在,其名下還有能源公司,保險公司,出版社,媒體集團,持有醫葯公司股份。2011年,米哈伊爾開始希望跨足政治領域,加入Правое дело政黨並成為其領袖。號稱要把它打造成在人數上僅次於「統一俄羅斯黨」的第二大黨派。不過此舉引來黨內不滿,米哈伊爾不久就下台了。此次失敗後,米哈伊爾准備參與總統競選,為了專心政治,2012年時將自己的部分財富交給了信託公司代管,這次嘗試也沒能成功,選舉排名第三,支持率7,98 %。
說了那麼久,還是沒能回答「為什麼俄劇里總有個負責搞笑的寡頭?」,嗯,這個問題,依舊是一個好問題……
可能是,寡頭和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雖然距離遠,卻存在感很強,勢力較大,時不時弄出個大新聞,讓人覺得他們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寡頭的生活看起來豐富多彩,有話題性,能給觀眾製造新鮮感,異於常人的生活模式也容易出笑點。
所以,這么喜歡在電視劇電影里黑寡頭,可能就跟「全北京都打過大張偉」一樣吧?
H. 俄羅斯電影主要特點是什麼 急需哦 要長點點的 作業啊
簡述俄羅斯類型電影的探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然而,在沒有做好預測的情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療法」及私有化,不僅沒有創造出市場經濟,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們期待的潘朵拉盒蓋打開了,然而釋放出來的卻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從1991年到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了49.4%,可以說是喪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俄經濟幾乎跌到崩潰的邊緣。
在全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中,俄羅斯生產滑坡,物價飛漲,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整個社會混亂無序,這給經濟市場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場經濟在俄羅斯依然只是一個誘人的「期待」。而在這種期待中,俄羅斯的電影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幾乎全線崩潰。不過,熱愛藝術的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電影,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在好萊塢高科技和純娛樂性緊緊吸引著人們眼球的壓力中,俄羅斯電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緩慢地鋪延著
1、「類好萊塢」電影:舶來品,找不到落腳點
俄羅斯取消對進口影片的限額規定後,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國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蜂擁而至。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快餐」,美國電影及時有效地佔領了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俄本土電影的創作者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對好萊塢電影進行借鑒或仿造。這其中,許多影片粗製濫造,少有藝術價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既能吸引觀眾,也不失藝術水準。
愛情是電影永恆的表現主題。俄羅斯電影創作者在「移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時,雖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觀眾眼球點擊率的純娛樂性場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藝術品位,印帶著俄羅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維·納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導演1991)是一個現代版的希臘神話。影片讓年輕的女音樂工作者和歸國的中年音樂家在未解的謎團中相識、相愛,直到謎團解開。影片繼承了希臘神話的傳統,流露出一種人受不可知命運擺布的痛苦。1998年,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的《愛情三重唱》放棄了對時代的思考,把表現的觸角伸向了當時時髦的三角戀愛上。作者雖然調用了俄羅斯式的懸念、諷刺、幽默、抒情等各種手法,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卻遠遠不及作者以前的《戰地浪漫曲》,以致「不知為什麼,觀眾對影片沒有反應」。[1]影片《12月的音樂》(德霍維奇內依導演1996)同樣出於商業考慮,描寫了一個出國僑居的男子回國後同一對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糾纏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後的悲劇結局似乎從一個側面透露出了俄羅斯人當前的陰郁情緒,但陳俗的愛情模式卻把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觀眾給趕走了。
黑社會勢力是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表現素材。在俄羅斯,影片審查制度解構後,一大批表現俄社會動盪的黑社會片開始興起。1992年,導演甫·普洛特金拍攝的影片《為了活下來》,講述了一個退伍軍人在擔任登山營主任期間同黑社會勢力斗爭的故事。影片既借鑒了好萊塢影片驚險緊張的打鬥場面,也繼承了俄羅斯電影細致地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優良傳統。雖然情節簡單,但影片表達手法多樣化,既有紀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運用,也有兒童電影的特徵,發行情況比較好。1997年,阿列克賽·巴利班諾夫的《兄弟》同樣以復員軍人同黑社會的斗爭為背景。影片主人公達尼拉為了救哥哥同黑社會勢力展開生死之戰,最後達尼拉幹掉了黑社會分子,拿了他們的錢,分給他認為需要的人,然後便坐車離開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達尼拉由一個朴實無華的小夥子變為冷酷的殺手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幫匪題材同表現黑社會勢力的影片緊緊結合在一起,但在俄羅斯,這一類效仿好萊塢模式的電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羅斯輪盤賭》把美國電影《邦尼和克萊德》的情節模式借鑒過來,真實准確地表現了俄現實社會動盪、混亂的情狀。影片中許多格鬥、槍戰的場面驚心動魄,極近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風格。難怪有些俄羅斯影評人稱它為「當代俄羅斯的邦尼和克萊德」。1998年,瓦·托多羅夫斯基的《聾人之國》通過兩個女孩的前途命運再次觸及到了俄羅斯當時的社會現實。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但情節設置上運用了現代電影的諸多元素:愛情、友誼、金錢等等。敘事方式上,黑社會、毒品、脫衣舞等調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盡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現實的嫌疑,但卻典型地代表了俄羅斯「第二浪潮」電影創作者的風格和趨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煉金術電影公司」推出豪華電影《黑幕》。該片在普通的偵探、幫匪情節中加入了隕石墜落、日蝕等宇宙的天災的自然現象,以適應美國大片培養起來的新的消費群體,不過影片在藝術上沒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導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該片可以劃歸到恐怖片的范疇中去。創作者想以一個移植人體器官的秘密場所的殺人行徑來製造恐怖氣氛,但影片因為過於暴露的商業目的和迎合傾向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導演的最新影片《綴滿鑽石的天空》比較受歡迎,但整體上處理的略顯粗陋平庸。2000年,亞歷山大·澤利多維奇對昆延·塔倫蒂諾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較好,但同真正的美國商業片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總體看來,俄羅斯的「類好萊塢」電影在樣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觀眾方面,卻不盡人意。除了還沒有掌握樣式電影的特點和規律之外,或許根本問題在於,好萊塢模式化的電影在俄羅斯的傳統中根本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好萊塢模式要確立自己在俄羅斯的牢固地位,還需要真正的時間。
2、喜劇片:本土品,讓人笑不起來
據調查,目前在俄羅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喜劇片,這或許契合了俄羅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點,也或許是因為沉重的現實生活使人們對喜劇樣式有所鍾愛。但是,現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中卻少有純粹的喜劇片,導演們每當涉足喜劇時,總會流露出一種陰暗的底色或是含淚的笑。
1991年,艾利達爾·梁贊諾夫自編自導的《天堂》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了一群被時代遺忘的藝術家和不幸的老人們的艱難生活。影片最後,在外星人的幫助下,這群人乘坐一輛奇特的火車飛上了天。影片獲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獎。但導演失去了他一貫的幽默感,影片中醜陋荒誕的環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讓觀眾產生厭惡感。1996年,梁贊諾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當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卻給人一種沒有生活根基的感覺。看來,有才華的梁贊諾夫面對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沒有了笑的慾望。
1995年,亞歷山大·羅果日金的《民族狩獵的特別之處》很是吸引觀眾,電影票房以及錄相帶發行的收入都達到了與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羅斯的傳統愛好:喝酒與狩獵融為一體,通過狩獵過程中的各種奇遇製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著輕松歡笑聲的《特別之處》同樣不是純粹的喜劇,影片透著尖銳的諷刺意味對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進行戲謔。1998年,羅果日金的《民族垂釣的特別之處》則把意猶未盡的伊沃爾金將軍一幹人帶上了更加熱鬧的垂釣之旅。影片大膽杜撰了一些離奇的情節,讓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軍事演習中的軍艦上和非法侵入鄰國水域的潛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顯,影片向純喜劇的方向進了一大步。
1994年,俄羅斯第二浪潮的中堅人物謝爾蓋·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鐮刀與錘子》。該片講述了通過改變性別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時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誕故事。影片是對斯大林時期文化與政治的滑稽調侃,充滿了尖刻與機智,但卻極端陰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劇才華的尤里·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現了俄羅斯人在出國大潮中的心態。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探索了一種能夠表現俄羅斯人對國外生活復雜心態的藝術結構:通過在牆上開個窗戶,讓夢想去巴黎的人開開眼界,再回到現實中的俄羅斯來。該片獲得當年「震盪」電影節導演獎。不過,牽強附會的情境和並不可笑的打鬧卻使影片質量大大受損。1995年至1996年奧塔爾·約謝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傳》。其中《匪徒列傳,第七章》是一部結構很好、充滿憤怒和嘲諷的電影。影片敘述自中世紀以來到蘇維埃政權時代直到今日這個槍械泛濫、黑幫橫行的污濁社會中人類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發笑的東西,但這種笑是板著面孔咬牙切齒的笑。
此外,一些本來很好的喜劇或情節劇由於過分沉溺於鬧劇手法而遭到損害。比如巴德爾·隆金敘述一個礦工小鎮里好人與壞人「斗爭」的《婚禮》(2000),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描寫1983年莫斯科的《眾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爾·福金講述一座房子里住過幾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當前的俄羅斯,喜劇電影的創作還沒有真正步入到純喜劇樣式的軌道上來,許多影片無論是揭露過去蘇聯時期的風習或是譏諷當前的社會現實,創作者不是要我們發笑,而是使我們感到一種刺痛。而且當前俄國人對荒誕美學的熱衷太過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劇越來越趨向概念化。可能是現實太沉重了,電影工作者高興不起來,廣大的人民也同樣不能純粹地「喜劇」一回。目前,俄羅斯喜劇樣式的電影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3、「新俄羅斯人」電影:新生兒,長大還需時間
「新俄羅斯人」電影是在俄羅斯新貴現象產生之後應運而生的。所謂「新貴」,就是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利用種種渠道迅速發家、過上優裕奢華生活的商人,他們多居住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羅斯人」影片以他們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及其經歷折射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狀況。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達澤導演的《一個乘客的劇本》,比較類似於「新貴電影」。該片虛構了兩個社會形象:法官和被審判者。年輕人在蘇解體前被牽連入獄,蘇解體後,他出獄並躋身於新貴之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看到了曾經審判過他的法官(現在成為列車員)。於是他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報復行動 然而最後,死去的卻是年輕人。影片主要表現了一種報復心理。雖然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銀熊獎,但在國內卻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虛構太過於一廂情願,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會好的》給人們編織了一個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話:一個發了財的俄羅斯新貴回到故鄉要建設一座娛樂中心;他的兒子獲諾貝爾獎並回國,還愛上了一個將要結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幾對年老、年輕的戀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影片是應時之作,因為過分地迎合「新貴」老闆的心思,過分地美化他們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藝術質量大打折扣。雖然影片比較好看,但卻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沒有迎合「新貴」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鋒芒對准了他們。在影片中,「可愛的」新貴們無聊空虛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羅斯》可以劃歸到「新貴」影片中去。該片意在描寫俄羅斯經濟寡頭別列佐夫斯基。
美國神話找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來表現自己200年的歷史,銀幕上出現了誠實的行政長官與狂暴的匪徒鬥法。而俄羅斯的電影創作者們在探索中也試圖打造自己的類型品牌——俄羅斯新貴電影。美國的西部神話通過善與惡的沖突,迸發出了民族文明和社會規范的火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成為美國電影的標識。而俄羅斯新貴影片卻全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他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時候,不自覺地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把「新貴」們美化得一塌糊塗;要麼把他們醜化得面目全非。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情狀,但卻由於缺乏客觀的描寫、冷靜的思索以及足夠的耐心,整體質量不高,「生長」還需呵護。
4、等待「後蘇聯」類型電影神話
在俄羅斯,除了30年代的喜劇電影以及60年代蓋達爾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沒有類型電影的傳統。因此,「以那種魅力四射的壞蛋為主人公的類型電影及恐怖電影在我們的電影中沒有根基。近年來有人企圖嘗試這些類型,但多以失敗告終。」[2]俄羅斯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似乎不太贊成民族電影走類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卻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別捷夫(1991年推出處女作《蛇泉》)說,「在今天的情勢下,類型電影的製作應該從零開始」。[3]對此,教師А·米塔似乎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俄羅斯觀眾變化很大。十年前只有專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現在每天都在電視上放映。 從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們的觀眾已接近歐洲觀眾。 年輕人喜歡美國電影,他們偏愛不具俄羅斯特色的槍戰片、恐怖片。興趣愛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因此,「俄羅斯電影必須先達到世界電影的質量和水平,掌握嚴格區分電影的類型原則,然後才能考慮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羅斯電影「國家定貨」的時代已經消亡,「蘇聯電影」以及它的「貢獻」也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遺產和復雜無序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態狀中,俄羅斯電影能否走上類型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繹前蘇聯電影的神話,我們不做預測,只有等待。
I. 前幾天央6播放的電影,俄羅斯的,普京提議拍攝的,展示當地特警的電影是哪部
生死倒計時/死亡倒計時
英文名: Lichnyy nomer
中文名: 生死倒計時
別 名: | 死神倒計時 | 倒計時
導 演: ( Yevgeni Lavrentyev )
主 演: ( Aleksei Makarov) ( Louise Lombard) ( Vyacheslav Razbegayev) ( Yegor Pozenko) ( Yuri Tsurilo) ( Viktor Verzbitsky)
俄羅斯2004年普京總統下令拍攝的一部間諜動作片,這部被稱為「俄版007」的影片在去年秋天上映,是接著《守夜人》的棒,目的就是要取得《守夜人》的輝煌成績,俄羅斯電影明星阿列克謝·馬卡羅夫在《倒計時》中扮演男主角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少校斯莫林。影片描寫的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特工和車臣恐怖份子周旋的故事,由於影片是以政府投資作為後盾(700萬美元),因此,影片中許多飛機大炮都是真刀真槍(8架直升機,兩架Su-27戰機,4架Il-76飛機等等),務求動作場面真實。
影片講述了斯莫林被車臣恐怖分子俘獲的故事。斯莫林在由英國女演員路易絲·朗姆伯德所扮演的西方記者的幫助下逃出敵人的巢穴。車臣恐怖分子對斯莫林的逃走非常憤怒,便與流亡海外的莫斯科寡頭政治家和恐怖分子相勾結。他們要潛入一個馬戲團劫持人質。而斯莫林的女兒和她的同學正好要去那個馬戲團看錶演……在這起事件中,車臣恐怖分子綁架了800多名觀眾。在斯莫林的帶領下,聯邦安全局的特種部隊對恐怖分子發起進攻,打死多名恐怖分子,沒有一名人質傷亡。在影片高潮部分,接受恐怖頭子指揮的幾名頑匪逃出重圍,竊取了大量鈈,企圖在一架飛往羅馬參加北約領導人會議的飛機上將它們引爆。經過殊死搏鬥,斯莫林消滅了這幫恐怖分子,拯救了整個世界。
J.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