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知道這是希臘神話哪部電影
「奧德賽」的意思是:「關於俄底修斯的故事」。描寫了希臘軍英雄俄底修斯獻計攻破特洛伊城後還鄉的故事。這個故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鄉後復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戰爭結束後,俄底修斯帶領部下離開特洛伊後,在海上遇到風暴,飄到了伊斯瑪洛斯,他們殺死了當地的居民,掠奪了無數的錢財女子,正在飲酒作樂時,被喀孔涅斯人包圍。
俄底修斯率部突圍後,又飄到了食蓮國。這個國家有一種蓮花,人吃了後就不想回故鄉了。俄底修斯有部下有兩人吃了這種蓮花,趕緊開船擺脫這種誘惑。可是隨即又闖進獨眼巨人的島上,有兩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裡。他想出一條計策,用燒紅的樹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終於逃回船上。
不料想,這巨人是海神的兒子,於是與海神結下了仇,海神興風做浪,處處阻撓俄底修斯的航行。俄底修斯終於到過埃俄羅斯居住的島上,埃俄羅斯送他一隻口袋,裡面裝了各路風,但把西風留下來助俄底修斯回鄉。航行了9天,已經可以看到故鄉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為口袋裡裝的是財寶,私下打開後狂風大作又將他們吹回原路。途中又遇巨人族,損失了全部船隻,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條船。
後來,他們又經歷了種種危險,千辛萬苦到了太陽神島上。同伴們因為宰殺神牛,觸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擊沉船隻,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沒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條命來。俄底修斯飄到俄古癸亞島後,被美麗的仙女卡呂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年來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鄉。
俄底修斯在離開特洛伊10年後,才飄流到斯刻里厄島。這個島上的國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後,送給他很多禮物並派快船送他回國。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離開故鄉20年,國內已生意外。許多貴族少年想奪取他的財產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羅珀求婚,並天天在宮里胡鬧,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產幾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國後,受女神雅典娜的指點,自己化裝成乞丐,採取各種辦法試探了妻子、兒子和僕人對他的忠心,懲罰了那班無賴的求婚者,夫妻最後團圓。
『貳』 斯人已逝,沒有了保羅·沃克,接下來的電影還有看頭嗎
《速度與激情8》是《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第八部,是由美國環球影業發行,由F·加里·格雷執導,范·迪塞爾、道恩·強森、傑森·斯坦森、查理茲·塞隆聯合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神秘冷艷的黑科技高手賽弗的出現,導致多米尼克心裡叛變,直接使整個飛車家族陷入危險境地的故事。
『叄』 斯字組詞
以此開頭的詞
斯文 斯里蘭卡 斯人 斯德哥爾摩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斯巴達 斯斯文文 史瓦濟蘭 斯拉夫人 斯文掃地 斯螽 斯榆 斯役 斯養 斯鞅 斯顏 斯須之報 斯須 斯箱 斯文一派 斯文一脈 斯文委地 斯文人 斯瓦希里人 斯圖亞特王朝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 斯抬斯敬 斯事體大 斯世 斯人獨憔悴 斯琴塔日哈 斯琴高娃 斯模大樣 斯民 斯彌 斯洛維尼亞人 斯洛伐克人 斯羅 斯琅琅 斯濫 斯拉夫字母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斯禁 斯夾巴 斯翚 斯高 斯干之夢 斯干 斯芬克司 斯德哥爾摩大學 斯大林選集 斯大林全集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 斯纏 斯冰 斯巴達克同盟 斯巴達克思 斯巴達克起義
--------------------------------------------------------------------------------
以此居中的詞
莫斯科 巴勒斯坦 巴基斯坦 穆斯林 俄羅斯人 伊斯蘭教 南斯拉夫 哈薩克 曼徹斯特 歇斯底里 里斯本 慢條斯理 烏茲別克 迪斯科 阿姆斯特丹 布宜諾斯艾利斯 福斯特 伊斯坦布爾 哥斯大黎加 奧斯陸 布加勒斯特 伊斯蘭堡 吉爾吉斯斯坦 波斯灣 迪斯尼樂園 阿爾卑斯山 托爾斯泰 塔吉克 土庫曼 馬達加斯加 亞的斯亞貝巴 薩克斯管 波斯人 明斯克 巴斯德 愛斯基摩人 法西斯主義 阿爾卑斯山脈 波斯貓 伊斯蘭會議 達累斯薩拉姆 俄羅斯族 漫條斯理 麥克斯韋 凱恩斯主義 波斯菊 億萬斯年 朝斯夕斯 耳鬢斯磨 歌於斯,哭於斯 如應斯響 三復斯言 中俄布連斯奇界約 印度斯坦人 印度巴基斯坦戰爭 伊斯蘭教歷 伊斯蘭國家 癢斯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新托馬斯主義 新馬爾薩斯主義 歇斯特里 歇斯的里亞 西斯廷聖母 西爾斯大廈 烏斯懷亞 烏斯藏 烏古斯傳 委拉斯開茲 維斯瓦河 威斯敏斯特法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瓦斯爆炸 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托馬斯主義 托雷斯海峽 提丟斯波得定則 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 塔斯馬尼亞島 瑣羅亞斯德教 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 塞盧斯野生動物保護區 軟斯金 如斯而已 普林斯頓大學 朴茨茅斯和約 潘帕斯草原 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理 聶斯脫利派 牟比烏斯帶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地下鐵道 莫斯科大學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莫斯科保衛戰 摩斯硬度計 摩爾曼斯克 密斯脫 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梅內勞斯定理 慢條斯禮 慢騰斯禮 曼儂·萊斯戈 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馬斯特里赫特 馬斯喀特 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馬斯頓荒原戰役 馬爾維納斯群島 馬爾薩斯主義 馬達加斯加暖流 馬達加斯加島 羅斯陸緣冰 羅斯海 李斯狗枷 拉賈斯坦人 庫斯科 庫爾斯克戰役 康斯坦察 卡斯特橋市長 喀斯特高原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 佳木斯市 加拉帕戈斯群島 吉爾吉斯人 惠斯通電橋 痕都斯坦 赫斯之威 赫斯之怒 賀拉斯兄弟之誓 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河漢斯言 哈布斯堡王朝 光斯欣 岡底斯山脈 負乘斯奪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符拉迪沃斯托克 否終斯泰 佛蘭德斯美術 風斯在下 方斯蔑如 泛斯拉夫主義 反法西斯戰爭 法西斯細菌 法西斯蒂 法西斯黨 恩斯特 鄂爾多斯高原 額爾齊斯河 俄通社塔斯社 俄瑞斯忒斯 俄羅斯語 俄羅斯研究會 底格里斯河 道瓊斯平均指數 大俄羅斯主義 布列斯特和約 布拉迪斯拉發 布加勒斯特大學 博斯騰湖 博斯普魯斯海峽 伯恩斯坦主義 波斯棗 波斯眼 波斯細密畫 波斯托伊納溶洞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波斯胡 波斯館 波斯店 波斯帝國 波斯邸 波斯草 別林斯高晉海 比斯開灣 比利牛斯山脈 貝斯開灣 鮑里斯·戈東諾夫 白俄羅斯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特實驗 奧斯特洛夫斯基 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斯忒 奧斯曼帝國 奧斯卡獎 奧利弗爾·退斯特 奧古斯都 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 愛克斯射線 愛克斯光 埃涅阿斯紀 阿特拉斯山脈 阿斯旺 阿—斯氏綜合症 阿里斯托芬
--------------------------------------------------------------------------------
以此結尾的詞
俄羅斯 密斯 波斯 瓦斯 威尼斯 維納斯 白俄羅斯 突尼西亞 塞普勒斯 如斯 布達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 佳木斯 法西斯 宏都拉斯 托拉斯 模里西斯 李斯 鄂爾多斯 高斯 巴貝多 繆斯 恩格斯 加拉加斯 通古斯 逝者如斯 吉里巴斯 阿喀琉斯 朝斯夕斯 歌於斯,哭於斯 螽斯 於斯 一至於斯 癢斯斯 鞅儀韋斯 鞅斯 黠戛斯 奚斯 烏爾賓諾的維納斯 卧著的維納斯 維倫道夫的維納斯 銅生斯 特克斯 粟斯 竦斯 數斯 施特勞斯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賽因斯 若斯 普洛美修斯 珀爾修斯 那不勒斯 麥克佩斯 馬恩列斯 劉易斯 栗斯 勒克斯 勞倫斯 拉各斯 拉巴斯 庫茲巴斯 克洛諾斯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堅紐斯 極口項斯 基輔羅斯 雞斯 豁然確斯 惠更斯 斛斯 赫斯 赫拉克勒斯 赫耳墨斯 和必斯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岡比西斯 嘎斯 厄洛斯 厄里倪厄斯 俄瑞斯忒斯 頓巴斯 毒瓦斯 底比斯 狄俄尼索斯 波剌斯 冰斯 畢達哥拉斯 彼何人斯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奧吉亞斯 奧德修斯 阿特拉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耳忒彌斯
『肆』 誰知道這個老頭的名字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出生地:Courbevoie, Hauts-de-Seine, ?le-de-France, France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1936-1942)
逝世於1983年1月27日
逝世細節:Nantes, Loire-Atlantique, France. (heart attack)
其他名:Louis De Funes / De Funès / de Funès
那個禿頭吝嗇的可愛小老頭
--------Louis de Funès 路易·德·菲耐斯
一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無論怎麼看,這樣一個時代,對一個腦袋已經謝頂的靠跑龍套出身的喜劇演員來說,都是生不逢時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喜劇天賦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的《虎口脫險》,在法國新浪潮電影沉重的現實主題與左岸派晦澀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為歷史上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影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以計數的笑聲。
二
從影40年的菲奈斯,因為跑過太多龍套以致於無法統計他到底演過多少部電影,在第一部電影中他演一個天堂的看門人,接著是酒吧服務生,銀行職員……,他在成名前60多部電影中演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配角,最終他在最輝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種「激進的諷刺」風格彌補了喜劇青黃不接的電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費奈斯式人物譜」。
芳托馬斯是法國最有名的江洋大盜,他在電影中的出鏡率比「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都高,默片時代著名導演路易·菲亞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間,用5部電影講述了記者方道爾(Fandor)和警察局長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盜芳托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馬斯是一個善於喬裝改扮殘忍狡猾的罪犯,從事暗殺、詐騙和搶劫,警官吉弗(Juve)則是芳托馬斯的剋星,他冷靜,足智多謀,幾次將芳托馬斯送進監獄。後來有很多人先後翻拍芳托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導演安德烈·胡奈貝爾(André Hunebelle)決定讓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馬斯的故事甩掉了「驚悚現實主義」的陳舊路數,重新給這個傳奇故事點燃了爆笑的喜劇氣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馬斯故事裡,他把吉弗演成了一個自負刁蠻的小老頭,使他比傳說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這個願意打口哨招呼下屬,絲毫不具備當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局長,對芳托馬斯憎恨不已,卻總成為芳托馬斯耍來耍去的活寶。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群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復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三
今天的喜劇已經容納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戲仿,特效和漫畫,菲奈斯喜劇中雖然也有懸疑情節和動作場景做陪襯,但主要還還是在於演員的表演。他把舞台戲劇的喜劇手段搬上了銀幕:誇張的手勢,各種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言的運用以及對白的表情化。
與過去那些喜劇演員的重要區別在於,他成功地表現了喜劇中被諷刺的對象,並使一群可氣、可恨的人物成為喜劇主角,抓住了這些人的本質特徵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處,因而他的諷刺是激進的,從市儈到名人,從小氣鬼到大資本家,從知識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質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鏡效果,人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獨斷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菲奈斯平時非常謙遜,也經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劇風格,他說:「在剛開始時,從未,我從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載,我們卻還對著屏幕愣愣地以為他仍活著。今年1月各大雜志的封面以及書店電影專架上都刊登這個人的笑臉,算是對一種永恆笑聲的紀念,從法國國慶之夜開始,每周六在法國電視6台輪回播放菲奈斯電影,我們發現與菲奈斯同活躍銀屏上的還有別的知名喜劇演員,布爾維爾,考呂什,他們也同樣的優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臉給淹沒了,菲奈斯製造了一個時代。
Louis de Funès 路易·德·菲耐斯
性別:男
生於1914年7月31日
出生地:Courbevoie, Hauts-de-Seine, Île-de-France, France
逝世於1983年1月27日
逝世細節:Nantes, Loire-Atlantique, France. (heart attack)
其他名:Louis De Funes / De Funès / de Funès
1. 老爸的煩惱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tes, Le (1982) Maré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2. 天外來客 Soupe aux choux, La (1981) Claude Ratinier (Le Glaude)
3. 吝嗇鬼 Avare, L' (1980) Harpagon
4. 警察智斗外星人 Gendarme et les extra-terrestres, Le (1979) Maré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5. 夫妻市長 Zizanie, La (1978) Guillaume Daubray-Lacaze
6. 美食家 Aile ou la cuisse, L' (1976) Charles Duchemin
7. 真假大法師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 Les (1973) Victor Pivert/Rabbi Jacob
8. 瘋狂的貴族 Folie des grandeurs, La (1971) Don Salluste de Bazan
9. 落在樹梢 Sur un arbre perché (1971) Henri Roubier
10. 退休警察 Gendarme en balade, Le (1970) Maré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11. 憲兵情緣 Gendarme se marie, Le (1968) Mare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12. 名畫追蹤 Tatoué, Le (1968) Félicien Mézeray
13. Fantômas contre Scotland Yard (1967) Le commissaire Juve
14. 奧斯卡 Oscar (1967) Bertrand Barnier
15. 小泳者 Petit gneur, Le (1967) Louis-Philippe Fourchaume
16. 虎口脫險 Grande vadrouille, La (1966) Stanislas LeFort
17. 暗渡陳倉 Corniaud, Le (1965) Leopold Saroyan
18. Fantômas se déchaîne (1965) Commissaire Juve
19. 警察在紐約 Gendarme à New York, Le (1965) Maré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20. 芳托馬斯 Fantômas (1964) Commissaire Juve
21. 聖特魯佩斯的警察 Gendarme de St. Tropez, Le (1964) Maréchal des logis-chef Ludovic Cruchot
22. Carambolages (1963) Norbert Charolais
23. 直搗黃龍府 Faites sauter la banque! (1963) Victor Garnier
24. 關關雎鳩 Pouic-Pouic (1963) Léonard Monestier
25. 惡魔的十個指揮 Diable et les dix commandements, Le (1962) Vaillant (episode "Bien d'autrui ne prendras")
26. Capitaine Fracasse, Le (1961) Scapin
27. 穿越巴黎 Traversée de Paris, La (1956) Jambier, l'épicier
28. 羊有五條腿 Mouton à cinq pattes, Le (1954) Pilate
29. 瑪爾戈王後 Reine Margot, La (1954) René (uncredited)
30. 羅威萊將軍 Sept péchés capitaux, Les (1952) Martin Gaston, le Français (segment "Paresse, La/Sloth")
31. Boniface somnambule (1951) Anatole, le mari soupçonneux
32. 沒有留下地址 Sans laisser d'adresse (1951) Un futur papa (as De Funès)
33. 幸福的設計 Antoine et Antoinette (1947) Un garçon épicier/Un invité à la noce (uncredited)
路易斯.德.費耐斯小傳:
http://bbs.sukcn.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1393&page=1
永遠的《虎口脫險》 永遠的路易·德·費內斯
http://gb.chinabroadcast.cn/7383/2005/03/30/[email protected]
去年,正值法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路易·德·費內斯去世22周年之際,他的兩個兒子合作出書,向人們講述自己父親的故事。
最可愛的法國小老頭 永遠的《鴛鴦茶》
據俄羅斯新聞網3月29日報道,路易·德·費內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著名的喜劇明星,他因主演以二戰為背景的喜劇片《虎口脫險》而被觀眾所熟知。說到這部影片,每個看過的人都能立刻回憶起這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以及他在影片中表現的歇斯底里、在土耳其浴室里唱《鴛鴦茶》等等讓人過目不忘經典的鏡頭和搞笑的台詞。他的喜劇天賦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脫險》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並使他本人也成為公認的法國頭號喜劇演員。
1973年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費內斯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在自己兒子們的眼裡,路易·德·費內斯是什麼樣子的呢?他的兩個兒子帕特里克姆和奧利維耶在合作的回憶錄《孩子們,不要講我太多》中詳細地講述了生活中的路易·德·費內斯,以及發生在他身上許多好笑又怪誕的事情。
書中詳盡地講述了這位法國傳奇式的喜劇大師表演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了內容更加充實、可信,帕特里克姆和奧利維耶特地請自己的母親、演員扎娜參加回憶錄的創作工作。現在,法國的各大書店裡都擺上了這本名叫《孩子們,不要講我太多》的書。
對自己的孩子們來說,父親不僅在電影和舞台上扮演著搞怪的角色,生活中的他,同樣表現得不同尋常。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路易·德·費內斯平時在自家的院子里散步時,都不忘在腰間別一把裝好子彈的手槍,每每如此,從不例外。
1964年,《聖特羅佩的警察》,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電影,該系列前後共拍攝了6部。
書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講的是在兒子們眼裡,父親其實是個"小心眼又記仇"的人,他曾經拒絕當時美國著名的電影明星格雷斯·凱利邀請他,參加慈善演出。而那次演出的酬金是相當高的。事後,帕特里克姆和奧利維耶才知道父親拒絕邀請的原因。原來,有一次格雷斯·凱利正巧經過費內斯正在排戲的現場,卻沒有和費內斯打招呼就離開了,為此,費內斯一直耿耿於懷,就借演出事件為格雷斯·凱利對自己的不"恭敬"小小出了口氣。
演出時的費內斯還有個怪癖,就是同自己合作的工作人員一定是固定的,從導演到攝影師,甚至是普通負責技術部門的工作人員也不能輕易更換。因此,觀眾經常在他出演的電影中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
豐富的生活經歷 生動的喜劇表演
1946年,《巴比松的誘惑》,菲奈斯的第一部電影。
費內斯生於1914年,年輕時干過手工匠、會計之類的工作,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劇中擔任喜劇配角,又為他磨練演技創造了機會。
雖然從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壇,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是那個"法國小老頭"的模樣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時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卻始終如一。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出了法國市民階層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情卻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幹卻又狡猾多變。
費內斯表演過的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角色便是《虎口脫險》中的指揮家,那個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禿頂法國小老頭,即便是穿起寬大的德國軍裝、戴上蓋到眼
《虎口脫險》
睛的鋼盔,也還是那副模樣。《虎口脫險》在我國公映已經是10多年前的事了。多年來觀眾通過電視一遍遍重溫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對白直到現在還會時時在耳邊響起。
除了《虎口脫險》部片子外,費內斯還有幾部電影曾在我國公映:在《總統失蹤記》中他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I》中他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而在《好漢還是孬種II》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該片末尾時失去了味覺,僅能靠眼睛來品評一杯酒,表演時費內斯表情嚴肅,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絕地說出酒的質量、產地,臉上不時閃過一絲滑稽的自負,絕好地展現了他的表演功力。
他的名作還有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片,從第1集《聖·特魯佩斯的警察》到最後的《警察與女兵》共拍了6集。聖·特魯佩斯本來就是法國的旅遊區,被當作片中外景的那個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遊景點。
『伍』 影片里有巴剃薘斯人名是什麼電影
摘要 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陸』 關於《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合稱。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一位叫荷馬的盲詩人所作。
荷馬史詩被稱為歐洲文學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藝技巧高度發展的結晶。三千多年來,許多學者研究這兩部史詩,單就研究結果印成的書,就可以自成一個小圖書館。
(一)荷馬史詩的形成過程。
荷馬史詩寫的是公元前12世紀希臘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形成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在小亞細亞一帶就有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流傳,這些短歌的流傳過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強了這次戰爭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經過荷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紀和七世紀,逐漸定型成為一部宏大的戰爭傳說,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到公元前三世紀和二世紀,又經亞里山大里亞學者編訂,各部為24卷。這部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摻雜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臘人的全民性創作。
(二)《伊利亞特》故事梗概
《伊利亞特》的意思是:「關於伊利昂的史詩」。希臘人稱「特洛伊」為「伊利昂」。特洛伊是小亞細亞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峽(現稱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的一個城市,商業繁榮、土地肥沃,富遮而美麗。特洛伊戰爭的是起因,相傳是因為「不和的金蘋果」。
傳說,狄薩亞利王珀琉斯與海神的女兒結婚時,邀請了所有的神來參加婚禮,但是唯一沒有邀請不和女神厄利斯,她一氣之下來到宴席上報復,扔下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面寫著「贈給最美麗的女人」。
於是,有三位女神開始爭這個蘋果。這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但是三位女神爭執不下,就要求主神宙斯裁判。宙斯卻讓她們去找特洛伊王子巴里斯裁決。三位女神找到巴里斯,分別向王子作了許願意:赫拉許願巴里斯成為最偉大的君主;雅典娜許願巴里斯成為最勇敢的戰士;阿佛洛狄忒許願巴里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最後,巴里斯決定接受阿佛洛狄忒的許願,把金蘋果判給了她,讓她成為最美的女人。
隨後,巴里斯到斯巴達作客,果然迷惑了國王的美麗妻子海倫,並劫走了大批財物。於是,希臘各部落推選阿伽門農為統帥,發動10萬大軍,1186條戰船,渡海攻打特洛伊,以報仇雪恨並奪回海倫。特洛伊方面也聯合各部落進行抵抗,就爆發了這場戰爭。因特洛伊易守難攻,希臘軍隊攻打了9年卻沒有攻下城池,雙方傷亡重大。
第10年間,希臘軍由足智多謀的俄底修斯獻計,部隊假作退兵,卻留下一個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將木馬拖回城裡,不想木馬中藏著20名希臘士兵。夜裡,特洛伊人還在祝賀時,木馬中希臘士兵殺出,里應外合打開城門,雙方經過激戰,希臘軍佔領了特洛伊城。
希臘軍各部入城後,殺死全部男子,燒毀城池,帶著女俘和其他戰利品返回本土。
(三)《奧德賽》故事梗概
「奧德賽」的意思是:「關於俄底修斯的故事」。描寫了希臘軍英雄俄底修斯獻計攻破特洛伊城後還鄉的故事。這個故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鄉後復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戰爭結束後,俄底修斯帶領部下離開特洛伊後,在海上遇到風暴,飄到了伊斯瑪洛斯,他們殺死了當地的居民,掠奪了無數的錢財女子,正在飲酒作樂時,被喀孔涅斯人包圍。
俄底修斯率部突圍後,又飄到了食蓮國。這個國家有一種蓮花,人吃了後就不想回故鄉了。俄底修斯有部下有兩人吃了這種蓮花,趕緊開船擺脫這種誘惑。可是隨即又闖進獨眼巨人的島上,有兩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裡。他想出一條計策,用燒紅的樹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終於逃回船上。
不料想,這巨人是海神的兒子,於是與海神結下了仇,海神興風做浪,處處阻撓俄底修斯的航行。俄底修斯終於到過埃俄羅斯居住的島上,埃俄羅斯送他一隻口袋,裡面裝了各路風,但把西風留下來助俄底修斯回鄉。航行了9天,已經可以看到故鄉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為口袋裡裝的是財寶,私下打開後狂風大作又將他們吹回原路。途中又遇巨人族,損失了全部船隻,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條船。
後來,他們又經歷了種種危險,千辛萬苦到了太陽神島上。同伴們因為宰殺神牛,觸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擊沉船隻,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沒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條命來。俄底修斯飄到俄古癸亞島後,被美麗的仙女卡呂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年來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鄉。
俄底修斯在離開特洛伊10年後,才飄流到斯刻里厄島。這個島上的國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後,送給他很多禮物並派快船送他回國。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離開故鄉20年,國內已生意外。許多貴族少年想奪取他的財產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羅珀求婚,並天天在宮里胡鬧,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產幾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國後,受女神雅典娜的指點,自己化裝成乞丐,採取各種辦法試探了妻子、兒子和僕人對他的忠心,懲罰了那班無賴的求婚者,夫妻最後團圓。
(四)荷馬史詩的主題思想
史詩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屬於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與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通過英雄們的凄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斗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
『柒』 堂吉訶德形象的內在矛盾和審美意義
堂吉訶德是十七世紀西班牙偉大作家米蓋爾&S226;德&S226;塞萬提斯&S226;薩阿維德拉(1547—1616)的名著《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這個堂吉訶德是一個沒落的鄉村紳士,本名叫吉哈那,年近50歲,身材瘦削,面貌清癯,體格還算強健。他閑來無事就埋頭看騎士小說,看得愛不釋手,津津有味。因為如此的痴迷,他竟變賣了好些地產,把能弄到手的騎士小說全搬回家。他讀得入了迷,竟失去理性,想入非非,「滿腦袋盡是書上讀到的什麼魔術呀、比武呀、打仗呀、挑戰呀、創傷呀、調情呀、戀愛呀、痛苦呀等等荒誕無稽的事」。(1)到後來他竟決心要做一個像小說中所說的那樣的游俠騎士,去行俠冒險,除暴安良,以便功成名就,名傳千古。他照著書中騎士的行事打扮,自已胡亂地拼湊了一副破爛不全的盔甲戴在頭上。他想了八天,為自己取了個中意的名字,叫堂吉訶德,為了替家鄉增光,又把自己家鄉的地名附加上去,自稱堂吉訶德&S226;台&S226;拉&S226;曼卻。他騎的是一匹瘦弱的馬,卻給它取了個高貴的名字叫「駑騂難得」。他又依照騎士的作法,物色了鄰村一個養豬女郎作為自己的意中人,給她取了一個貴族的名字叫「杜爾西內亞」,決心終身為她效勞盡忠。
堂吉訶德先生先後一共三次出行。第一次單槍匹馬,第二次開始帶上了鄰居桑丘,這是一位裝束粗俗、機靈樂觀的矮胖侍從,騎著一頭蒼老矮小的灰色毛驢。三次出行,他揮著長矛,挎著長劍,夢想著他美麗的夫人,做了許許多多荒唐可笑的傻事:他救了一個挨打的牧羊的孩子,以為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等他走了以後主人對出孩子打得更狠了;他把風車當成巨人,用盾牌遮隱著身體,橫托著長搶沖殺上去,一搶刺中了風車的翅膀,轉動的翅膀將長搶迸作幾段,他連人帶馬被摔得遍體鱗傷;他把修士當成了妖魔,戳著長搶便直沖上去,嚇得修士們落荒而逃;他跟比斯蓋人進行了一場惡戰,被比斯蓋人一劍砍掉了半邊鎧甲;他和二十幾個楊維斯人進行了一場搏鬥,結果是大吃苦頭;他以為店主的女兒便是城堡長官的小姐,並認為小姐愛上了自己的高雅風度,結果遭到一群婦女的無情捉弄;他把羊群當成了敵國的軍隊,沖進去單搶亂刺一陣,當桑丘說那是一群羊的時候,他反而說那是魔法師變的;他釋放了一夥倒霉的囚犯,囚犯不但不感激他,反而揀起石子把他亂打一頓……總之,他的這些行動不但給別人造成傷害,也往往弄得自己頭破血流,遍體鱗傷。在一系列冒險經歷中,他被打掉牙齒,削掉手指,丟了耳朵,弄斷肋骨,但他執迷不悟,一直鬧到險些丟掉性命,才被親友送回家。臨終前,他終於醒悟過來,不許他唯一的親人侄女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人,否則就剝奪她的遺產繼承權。
塞萬提斯塑造的這個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史上非常成功的一個藝術典型,在西方,人們把他和哈姆雷特、浮士德並稱為三個最傑出的典型。《堂吉訶德》之所以被世人評為世界最佳,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對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巨大成功。
二、堂吉訶德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哪些典型的特徵?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實、耽於幻想、行動盲目的這樣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無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時代,企圖以自己的游俠行為來復活過時的騎士制度,把單搶匹馬打抱不平當做主持正義、改造社會的途徑。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喪失了對現實的感覺和判斷:他把窮旅店當作城堡,把妓女當成貴婦,把理發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把皮酒囊當作巨人的頭顱,把羊群當作魔法師的軍隊。在他眼裡,處處有妖魔為害,事事有魔法師搗亂,因此他到處不分青紅皂白,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橫沖直撞,亂劈亂刺。結果呢?雖然他是出於善良的動機,懷著滿腔的真誠,但卻只能是四處碰壁,受盡嘲弄和傷害,使自己成為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
最令我們為堂吉訶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愛情夢幻。《堂吉訶德》中寫了許多的愛情故事,但這樣的愛情故事沒有一件是發生在堂吉訶德的身上。他夢幻中的心上人杜爾西內亞,可以說是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但我們又看到她無時不在堂吉訶德的左右――他成功時夢到她,失意時想到她,寂寞時想到她,熱鬧時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別人對杜爾西內亞美貌的懷疑; 他在冒險途中遇到過無數個美女,但他認為沒有人能和他的杜爾西內亞相比。直到最終他被擊敗,他還在為杜爾西內亞的美麗辯護――為此,他不惜放棄自己的榮譽和生命。堂吉訶德在最後一次返鄉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經被毀掉的名聲,而是愛情給他造成的傷害――這種傷害當然只有他想像中的杜爾西內亞給得了他。堂吉訶德沒有愛情,有的只是一個愛情夢幻,至多算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但他為此卻受盡了磨難,嘗盡了屈辱,這又是多麼的可笑、可悲、可嘆!
其次,我們又可以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著,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變成偏執;而且這種偏執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經是全部了。因偏執而行為變得瘋狂,於是大家都把他當瘋子,覺得他可笑。但他從不怕人們議論與譏笑,更不怕侮辱和打擊,雖然四處碰壁,但卻百折不悔,一片赤誠,無論什麼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對於他來說,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說,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無非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活著是為別人,為自己的弟兄,為了鏟除邪惡,為了反抗魔術家和巨人等壓迫人類的勢力。他堅信自己的理想,願意一片摯情地為這個理想而盡忠。
再有,我們可以這樣說,堂吉訶德為實現理想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令我們折服,他是一個永不妥協的鬥士。堂吉訶德敢於為主持正義、清除罪惡而忘我斗爭,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敵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縮。他把磨坊的風車當作巨人,毫不猶豫地挺槍拍馬沖過去;他把皮酒囊當作巨人的頭顱,不顧一切的提矛殺去;他把羊群當作魔法師的軍隊,縱馬大加殺戳。他跟比斯蓋人進行惡戰,跟楊維斯人進行搏鬥; 他為一個被曾經誘騙她的人無情拋棄的女人,而和拋棄她的人進行決斗;他甚至敢單槍匹馬面對一頭兇猛的獅子而毫無畏懼之心。
總之,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大多數情況下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總結以上幾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 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 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
三、堂吉訶德形象的主要意義是什麼呢?
我們可從兩方面來看:
(一)、堂吉訶德的形象徹底完成了作者賦予其的打倒騎士文學和騎士制度的使命。
13世紀,騎士小說在歐洲頗為流行。到了16世紀後,歐洲大部分國家已經沒有它的市場了,可是在西班牙仍然大量兜售,而且泛濫成災。這種小說結構千篇一律,情節荒誕離奇,都是虛構一個英勇無比的騎士,經歷數不清的驚險遭遇,遇上說不清的愛情糾葛,為國王、貴族去拚命,而最後總能大獲全勝。宮廷和教會利用這種文學,鼓吹騎士的榮譽與驕傲,鼓勵人們發揚騎士精神,維護封建統治,去建立世界霸權,而許多人也沉湎在這種小說中不能自拔。
一直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塞萬提斯親身體會了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給西班牙帶來的痛苦與災難,因此他憎恨騎士制度和美化這一制度的騎士文學。他要喚醒人們不再吸食這種麻醉人的鴉片,從脫離現實的夢幻中解放出來。塞萬提斯曾一再宣告自己的創作動機是要「攻擊騎士小說」,「要掃除騎士小說在社會上、在群眾中的聲望和影響」,「把騎士小說那一套掃除干凈」。
作者正是通過塑造堂吉訶德這一典型形象,通過描寫堂吉訶德的荒唐行徑,以及他屢屢碰壁、事事失敗的遭遇,生動地說明了騎士的長矛、甲胄已經進了歷史陳列館,逆時代車輪而行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作者利用堂吉訶德這一形象無情地嘲笑和抨擊了腐朽荒唐的騎士制度和流行的騎士小說,指出它對人的毒害,從而給騎士小說以致命的打擊。實際上,它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自《堂吉訶德》問世以後,西班牙的騎士小說便銷聲匿跡了。
(二)、堂吉訶德身上寄託了作者人文主義的理想,體現出了其時代意義。
《堂吉訶德》這部小說產生在「文藝復興」這一新舊交替的轉折時代里,它表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思想。作者把這些人文主義思想通過主人公堂吉訶德的行為、或借了他的口傳達出來,也就是說,作者把這些人文主義思想灌注到主人公堂吉訶德身上了。
1、作者的這種人文主義思想首先表現為反對封建騎士制度和騎士小說。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作家,基本上都是人文主義者。他們的代表作品都表現出反封建反教會的主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也是這樣。反對騎士制度和騎士小說,實質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反對貴族特權,反對那些倒行逆施、不合時代潮流的行為。塞萬提斯通過塑造堂吉訶德這個形象,無情地嘲弄和抨擊了這些行徑,掃盪了這些毒害人們的思想,加速了騎士小說的消滅。正是堂吉訶德形象的巨大成功,才取得甚至超出作者預想的效果。
2、作者的這種人文主義思想還表現為反對專橫殘暴,追求自由平等。堂吉訶德同情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痛恨專制殘暴,嚮往自由,把維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消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理想。他詛咒他的時代是「萬惡的時代」,「世風日下,邪惡橫行」; 他主張「一切東西都平等」,認為「自由是天賜的無價之寶」,他放走苦役犯是因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當奴隸未免殘酷」; 他還認為人的社會地位的尊卑是暫時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貴。他尊敬婦女,主張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自由; 他贊揚巴西琉追求愛情的勇敢和機智。這些都表達了人文主義者的心聲。
堂吉訶德對自由、對平等、對愛情、對司法制度,甚至對文學藝術都有新的人文主義見解。在他的荒唐行為中潛藏著高貴合理的因素,使人覺得他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也正是讀者所喜歡他,同情他的重要原因。
3、作者的這種人文主義思想還表現為小說所採用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中世紀,封建階級和教會別有用心地漠視文學與現實的關系,他們的作品濫用夢幻、象徵等神秘主義手法,歌頌上帝和天堂。由於「人的發現」和「自然的發現」,人文主義作家否定了中世紀不重視活生生的現實而重視虛無的天國的荒謬。他們熱愛現實生活,深入現實生活,表現現實生活。人文主義文學表現了豐富多彩的人間生活,揭示了錯綜復雜的現實矛盾。塞萬提斯認為文學應是「人生的鏡鑒」,「只是摹仿自然,自然便是它唯一的範本」。(2)《堂吉訶德》是歐洲近代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
小說圍繞堂吉訶德的三次出遊,隨著他的行蹤所及,以及他的所見、所聞和所思,真實地反映了16至17世紀初西班牙廣闊的社會生活,暴露了封建制度下各種丑惡與腐朽,表現了作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小說出現過店老闆、妓女、囚犯、公爵、閨秀、農婦、商販、僕人、牧師、公差、理發匠和牧童等各式人物。從田野到森林,從農村到城市,從客店到城堡,從陸地到海島,我們可以飽覽西班牙的城鄉風光和人民的風俗習慣。作家把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進行對比:一方面是統治者的豪華奢侈,貴族子弟倚仗權勢,強占民女; 另一方面是千千萬萬的農民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從而批判了迫害人的封建制度。《堂吉訶德》通過具體,生動的描繪,真實地反映了西班牙王國已經百孔千瘡,不可救葯的政治局面。
堂吉訶德游俠冒險的思想基礎是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他希望出現一個理想的「黃金時代」,但現實社會卻是「多災多難的時世」。所以他立志改變這種丑惡的現實,決心「解救一切苦難,經歷一切危險」,於是我們見到了這個充滿人文主義理想的堂吉訶德。
四、最後,談談關於對堂吉訶德形象的不同認識與理解的問題。
堂吉訶德的性格是如此的復雜,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讀者對他可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堂吉訶德》剛出版時,人們只把它看作一個逗人發笑的滑稽故事,一個小販叫賣的通俗讀物。它最早受到重視是在17世紀的英國,英國小說家菲爾丁強調了堂吉訶德的正面品質,他指出,這個人物雖然可笑,但同時又叫人同情和尊敬;到了18世紀,法國人則把這個西班牙騎士改裝成一位有理性、講道德的法國紳士。到了19世紀,在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堂吉訶德又變成一個悲劇性的角色,既可笑又可悲。(3)
一些文學大師對《堂吉訶德》的評價也不盡相同。英國的拜倫慨嘆堂吉訶德成了笑柄;法國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訶德的傷感;德國的希雷格爾把堂吉訶德精神稱為「悲劇性的荒謬」或「悲劇性的傻氣」;而海涅對堂吉訶德精神則「傷心落淚」和「震驚傾倒」。(4)
這里讓我們來看看近一個世紀以來「堂吉訶德」在中國的一些遭遇。
20世紀初,周氏兄弟(魯迅和周作人)把堂吉訶德帶進中國,不久,創造社和太陽社的有關同仁就指魯迅為中國的堂吉訶德。於是,引發了關於「中國的堂吉訶德」的爭論。堂吉訶德成了左翼作家討論中國革命之目標與任務的一個切入點。魯迅曾公開辯誣,並藉西歐、俄羅斯等外國作家的解讀,謂哈姆雷特「一生冥想、懷疑,以致什麼事也不能做」;堂吉訶德則「毫無煩悶,專憑理想勇往直前去做事」。魯迅在《解放了的堂吉訶德》的「後記」中說,「堂吉訶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說他錯誤的;不自量力,也並非錯誤。錯誤是在他的打法。因為糊塗的思想,引出了錯誤的打法」。
魯迅創作的「阿Q」的形象(《阿Q正傳》發表於1924年)被認為有堂吉訶德的影子,但前者顯然只是後者的一個反襯,是一個失卻了靈魂的影子。也就是說,魯迅用阿Q創造了一個反堂吉訶德。
無論怎樣,堂吉訶德有純粹的理想主義在當時已成為普遍的共識了。
如果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堂吉訶德》在中國的接受具有文學和政治的雙重色彩,那麼八九十年代的探討就顯得十分的形而上學了。「文革」前後,楊絳先生首次依從馬林校勘本從西班牙語原文翻譯了《堂吉訶德》(首版於197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由於中國社會逐步進入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時代,物質主義的膨脹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精神的錯位、理想的失落。於是堂吉訶德又一次成為人文學者關注的對象。以錢理群《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1993)為代表,堂吉訶德的沖動在中國逐漸轉化為形而上學的思考。錢理群在這一著作中把堂吉訶德精神放大為民族借鏡,提出了「集體堂吉訶德」等概念。也許,中國又到了急需堂吉訶德的時候。也許,錢理群從中國現代歷史的某種集體盲動性看到了發動新啟蒙運動的可能性。但是,一如水落進水裡,他的意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倒是受出版市場的驅動,又有十餘個譯本在神州大地上相繼問世,從而使《堂吉訶德》這塊精神畫餅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繼續貌似風光地孤獨著。於是,堂吉訶德式的理想主義企圖在當下現實洪流中猶如一滴渺不可見的水珠,旋即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再讓我們回到2002年諾貝爾文學院的那一次民意評選上,就一些人對評選結果的解釋來看人們對堂吉訶德形象的理解與爭論。
2002年6月21日《文匯讀書周報》登載了楊正潤先生的文章《如果沒有堂吉訶德》,其中說到:英國著名女作家多麗絲&S226;萊辛說作家們之所以投下這一票,是為了激起「應當被稱之為受過教育的野蠻人」,「迷戀於電視和游戲機的年輕一代讀書的渴望」。這個說法就涉及到了這次評選活動的文化意義和文學的社會作用問題。具體地說,這次評選活動的主旨是對於堂吉訶德精神的呼喚,也就是對於英雄和英雄時代的呼喚。正如楊先生在文章的結尾處所說:「我想,這恐怕也是反映了作家們的一種共同願望:在一個英雄被淡忘、崇高被消解、理想被蔑視的時代,一個物慾和金錢帶來『野蠻』的世界,讓年輕人也分得一點堂吉訶德的精神吧。如果沒有了『堂吉訶德』,這個世界將會是怎樣一種情景?」
如果評選活動的主旨確如楊先生所說,那麼我認為:楊先生和那「100位作家」對於堂吉訶德精神的呼喚雖無可厚非,而且令人感動,然而,這當中似乎又有許多東西值得懷疑與探討。
首先,用這等「高雅」的方式去喚醒那些迷戀電視和游戲機的「野蠻人」,可能嗎?他們自有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從現實生活中的搖滾歌星、影視新星、體育明星、時裝模特兒……直到虛擬世界的「伊妹兒」高手、黑客殺手、聊天室至尊、游戲冠軍……那裡看得上什麼「諾貝爾學會」或「著名作家」?別說是這種「空手套白狼」式的呼喚,便是用高額獎金去加以利誘,恐怕上鉤者也寥寥。而且,只要獎金一到手,十之八九還會接著「野蠻」下去,而絕不會從此便改弦更張。
其次,那些「野蠻人」哪裡是在追求「物慾」的滿足和「金錢」的貪婪?難道他們那種「賠本賺吆喝」的迷狂,不也正是「堂吉訶德精神」的一種體現嗎?難道這不也是一種理想和信仰?如果說不是,那麼,所謂「堂吉訶德精神」的標准又是什麼?誰說了算?「著名作家」嗎?楊正潤先生說:在屠格涅夫看來,堂吉訶德性格最大的特點是「對某種永恆的不可動搖的事物的信仰,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信仰」。倘以此為標准來衡量那些「野蠻人」,他們的理想和信仰自然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所謂「真理」或「信仰」的標准又何在呢?真有「對某種永恆的不可動搖的事物的信仰」嗎?而且這是可以強求的嗎?
如果真理與信仰的標準是可以與時俱進,因時而變的話,那麼,在以小康為奮斗目標的信息化時代,追星與上網又何嘗不是一種理想與信仰?至少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如何地厭惡它、詛咒它或千方百計地抑制它、引導它,恐怕都無濟於事。
堂吉訶德的確是一個忠實於理想與信仰的實踐者,說他是「一位充滿熱情的戰士」並不過分。但是,如果不問他忠實的是什麼樣的理想和信仰,而一味地贊美和推崇所謂的「堂吉訶德精神」,那麼第三帝國的納粹或大日本帝國的神風敢死隊,又何嘗不是高揚「堂吉訶德精神」的「充滿熱情的戰士」呢?在那些死硬的納粹分子和日本右派的心目中,第三帝國和大日本帝國,又何嘗不是他們的英雄時代?
如果說,只有忠實於正確的理想與信仰的戰士,才算是「堂吉訶德精神」,那麼,堂吉訶德本人是否具備真正的「堂吉訶德精神」,可就成了問題。堂吉訶德就是一個沒落的紳士地主和迷戀騎士制度的沒落騎士。那麼,所謂「堂吉訶德精神」究竟是在美化沒落的騎士制度,為衰敗的英雄時代唱輓歌;還是在嘲諷騎士制度和騎士小說,借題發揮地為「反抗一切敵視人類的力量」唱贊歌呢?當然,這是個見仁見智,大約永遠不會有統一答案的問題。而且,正如巴爾扎克出於保皇和為貴族時代唱輓歌的目的去創作《人間喜劇》,卻絲毫無損《人間喜劇》的偉大歷史價值一樣;無論塞萬提斯的創作動機究竟是什麼,同樣不會影響《堂吉訶德》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
所以,關於堂吉訶德的形象,既有它的矛盾復雜性,又有它的模糊性。對它的解讀,總會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異。對它可以進行引申,但不可絕對化。
總之,堂吉訶德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他身上各種突出而又錯綜復雜的品質給了人們太多的解讀與聯想,人們可從不同的視角賦予其形象獨特的意義,從而,堂吉訶德的形象也就有了恆久的價值與魅力!
五、從堂吉訶德這個形象身上我們看到了塞萬提斯的什麼?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看到,堂吉訶德的行為荒唐可笑,完全是因為受騎士小說的毒害,他所乾的事也多是騎士的作為。但堂吉訶德奉行的原則又並不全是騎士制度那套虛偽的東西,他外出遊俠,既建立騎士的榮譽,也除暴安良,救世濟人,主持正義,清除罪惡。堂吉訶德的同情心是在那些受壓迫、受欺負者的一邊的。他的騎士道精神的外衣下,包含著許多人文主義思想的內容。這就是堂吉訶德性格中的矛盾,而堂吉訶德的矛盾就是作者塞萬提斯本人世界觀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人文主義理想與西班牙社會現實之間矛盾的反映。
塞萬提斯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矛盾和變數的復雜的時代,這也決定了塞萬提斯的矛盾與復雜。塞萬提斯以歌頌女王的十四行詩步入文壇,卻以貧病交加了卻一生(雖竭盡全力,仍不能躋身於宮廷詩人行列,於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藉小說聊以自慰。當時,小說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裁尚未得到上流社會的承認,處在巴洛克鼎盛時期的詩歌界和戲劇界大都視小說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劣等藝術)。他參加過抗擊土耳其海盜的戰斗、也曾隨軍駐防那不勒斯,卻總是懷才不遇,以致多次上書國王請求職位(或到新大陸效命)未果。他曾被海盜虜至阿爾及爾並先後遭受5次牢獄之災。他在阿爾及爾被關5年,回到祖國後又接連被捕入獄(第一次是在擔任軍需期間,被告非法徵收穀物;第二次是在擔任稅吏期間,因儲存稅款的銀行倒閉而涉嫌侵吞稅款;第三次是無力為女兒准備足夠嫁妝;第四次是門前有人被殺)。這就是塞萬提斯坎坷的一生,這坎坷的經歷形成了塞萬提斯矛盾復雜的世界觀,再加上塞萬提斯本身博覽群書後那理想化的書生氣質,以及16世紀由盛轉衰的西班牙現狀,這必然地催生出了這樣一個堂吉訶德。
所以後人讀《唐吉訶德》,總是自然地以為唐吉訶德說的正是塞萬提斯自己,這就不足為奇了。可以這樣說,堂吉訶德既是作者諷刺的對象,同時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這真是文學史上少有的景象!
『捌』 電影武訓轉事件始末以及相關評論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當時已有九十高齡的夏衍老人,針對《武訓傳》問題對此後中國文化教育界以至整個知識界產生深遠的負面作用,發了長長的、深深的感慨:
從上海解放到1955年7月我調到北京,在上海工作了六年,在華東局和市委,我都分管宣傳、文教。所以我接觸最多的是知識分子,最使我感動的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後來我被攻擊得最厲害的也就是我對知識分子的態度問題。我青年時代到過日本,解放後訪問過印度、緬甸、東南亞、東歐各國和古巴,就我親身經歷,直到現在我還以為世界上最愛國、最擁護共產黨的是中國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愛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國,這在全世界都是很普遍的,但像中國知識分子那樣真心實意地擁護中國共產黨,這就很不尋常了。十月革命之後,大批俄羅斯作家、藝術家跑到歐洲和美國。我記得很清楚,1951年我訪問民主德國,當時的總統皮克單獨接見我的時候,他就說:德國有最優秀的思想家、藝術家,但現在由於他們不了解共產黨,所以許多作家、演員還在西歐和美國,他真誠地希望他們能早日回到他們的祖國。我五十年代兩次去捷克斯洛伐克,情況大概和德國相似,捷克斯洛伐克人熱愛自己的民族,有自豪感,但在集會或單獨會見的時候,很少談到政治,幾乎沒有人敢談到當時的執政黨。在東歐,各國都有黨領導的文化部門,但許多作家和藝術家都不關心政治。在羅馬尼亞,有一位曾在中國讀過大學的文藝評論家公開對我說,作家的任務就是寫作,不寫作而去當官,他就失去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這一切都和中國很不相同。十月革命之後,俄國的大作家如蒲寧、小托爾斯泰,以及不少的演員都跑到西歐和美國,連高爾基也在國外呆了十年。而中國呢,1949年新中國成立,不僅沒有文藝工作者外流,連當時正在美國講學的老舍、曹禺,也很快回到了剛解放的祖國。當然,還不只限於文藝界,科學家也是如此。被美國人扣住了的大科學家錢學森,不是經過艱難的斗爭,而回到了祖國么?在上海解放初期,我接觸過許多國內外有聲譽的專家、學者,如吳有訓、周予同、徐森玉、傅雷、錢鍾書、茅以升、馮德培,以及梅蘭芳、周信芳、袁雪芬等等,不僅拒絕了國民黨的拉攏,不去台灣,堅守崗位,而且真心實意地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他在文章結束處說:「寫到這里,不免有一點兒感慨,中國知識分子這樣真心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而四十多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遭遇又如何呢?眾所周知,1957年的反右派,1959年的反右傾、拔白旗,1964年的文化部整風,以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當其沖的恰恰是知識分子。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但找不到順理成章的回答,只能說這是民族的悲劇吧。」
這場民族悲劇從五十年代初一直延續二三十年!那句「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的結論性語句,從此幾乎成為某些領導人的基本思維定勢,也成為文化界人士頭上的一道緊箍咒,使他們時時處於提心吊膽的狀態,誰也不敢預測什麼時候又會突然來一場風暴。
1985年9月6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上,刊登了一條消息,標題是《胡喬木說: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非常片面、極端和粗暴》,全文如下:
本報訊 記者畢全忠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9月5日在談到武訓這個有爭議歷史人物時說,武訓這個人物應該如何評價,這是一個歷史學的問題,需要不抱任何成見加以重新研究。胡喬木是在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陶行知基金會成立大會上談這個問題的。
胡喬木說:解放初期,也就是1951年,曾經發生過電影《武訓傳》的批判。這個批判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我們現在不對武訓本人和這個電影進行全面的評價,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明,當時這種批判,是非常片面、極端和粗暴的。因此,這個批判不但不能認為完全正確,甚至也不能說它基本正確。
4
同一天,新華社以同樣內容向全國發了通稿。電影《武訓傳》在「被片面、極端和粗暴」地批判三十四年之後,終於得到平反昭雪。話雖然說得平和委婉,字斟句酌,但是意思十分明白: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搞錯了,是一場大冤案!這個事實再一次證明:凡是歪曲事實、不得人心的任何批判、任何決定,遲早總是要平反昭雪、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魯迅早就說過:「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延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自《武訓傳》批判起,從九天落下的狂飈,從此在中國知識界、文化人頭上,時松時緊,時高時低,時密時疏,連綿不斷,落了多少年,傷了多少人,誰能忘記?誰又能知道?
走筆至此,我不禁又一次想起1980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部長的胡耀邦同志在全國劇本創作座談會作長篇講話的最後場面,他又一次強調要愛護文藝隊伍,忽然激動地站起來,舉起攥緊的拳頭,高聲說:「我們的黨要發誓:堅決不許對文藝作品妄加罪名,無限上綱,因而把作家打成反革命!」(見《劇本創作座談會文集》第35頁,四川人民出版社。)
會場上頓時響起長時間的春雷,人們忘情地不停鼓掌,一任從內心湧出來的熱淚淌滿雙頰。二十多年過去,斯人斯語,此景此情,恍如昨日,不禁百感交集,愴然於懷。
『玖』 《CSI犯罪現場調查紐約篇第一季》和《CSI犯罪現場調查第一季》
csi 分好幾個版本,ny(紐約),lv(拉斯維加斯),miami(邁阿密)
【版本】
1.拉斯韋加斯 (Las Vegas)
2.邁阿密 (MiaMi)
3.紐約 (New York)
CSI:Las Vegas
【導演】
Richard Lewis Duane Clark
【主演】
吉爾伯特·葛瑞森(Gilbert Grissom) 威廉·彼德森(William Petersen) 夜班主管
凱薩琳·韋羅斯(Catherine Willows) 瑪格·海根柏格(Marg Helgenberger) 前夜班副主管後午班主管
華瑞克·布朗(Warrick Brown)蓋瑞·杜爾登(Gary Dourdan) 毛發纖維分析師
尼克·史多克斯(Nick Stokes)喬治·艾德斯(George Eads) 影音分析師
莎拉·賽道爾(Sara Sidle) 喬佳·福克斯(JORJA FOX)
葛瑞格·山德斯(Greg Sanders) 艾瑞克·蘇曼達(Eric Szmanda) 實驗室技師
艾爾·羅賓斯博士(Al Robbins M.D.) 羅伯·大衛·霍爾(Robert David Hall)法醫、驗屍官
大衛·哈奇斯(David Hodges) 華勒斯·蘭漢(Wallace Langham) 實驗室技師
吉姆·布瑞斯(Jim Brass) 保羅·加法葉(Paul Guilfoyle) 重案組隊長
* 吉爾伯特·亞瑟·葛瑞森:拉斯維加斯CSI部門的夜班主管,也是一位鑒識昆蟲學家,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生物學學位。有個綽號叫「昆蟲人」。葛瑞森通曉手語,也遺傳了他媽媽的耳硬化疾病(otosclerosis),這個疾病讓他逐漸耳聾,這件事也發展成第三季主要的劇情線之一。在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間他進行了治療耳硬化症狀所需的手術(以及之後的恢復療程),不過這段劇情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播出。他的嗜好包括他的工作、賽蟑螂、閱讀古典文學(包括拼字游戲)、與過山車。他的團隊是由四個主要的CSI干員所組成,加上一組技術人員從旁協助。在前四季里,他的團隊成員有:凱薩琳·韋羅斯、尼克·史多克斯、華瑞克·布朗、和莎拉·賽德爾。在第五季中期因為副局長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調查因證據出現瑕疵,使葛瑞森被迫重開調查的刑案,將原始夜班所有人馬拆散後,他的團隊現在由莎拉·賽德爾、葛瑞格·山德斯、以及蘇菲亞·寇蒂絲(Sofia Curtis)所組成,而在第五季最後尼克史多克斯身陷葬身危機(Grave Danger)後,向艾克利要求他的人馬全部回到夜班,第六季後所有主角便回到夜班出勤,而蘇菲亞則調職為警探,首先在其他地方服勤,後來調回拉斯維加斯警局刑案組繼續和CSI合作。
* 凱薩琳·韋羅斯:入職前曾任脫衣舞女郎,在前四季是夜班的副主管,當葛瑞森出城或是因為其他理由休假時,由她來代理主管職務。第五季開始,她向行政單位申請升遷為日班組長,並請葛瑞森推薦,中期她奉命調到新成立的午班擔任主管,尼克·史多克斯與華瑞克·布朗也調至午班協助。第六季後則回到夜班重作葛瑞森副手。韋羅斯是一個血液飛濺分析師,出生於蒙大拿州波茲曼市(Bozeman)。為了支付在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LV)修習醫工學程的學費,曾經當過脫衣舞者。有一個小女兒,名叫琳茜(Lindsey)。很不幸的是,在前夫慘遭謀殺後,她無法找到足以將殺人兇手定罪的證據。在第三季最後一集「失控」(Inside the Box),凱薩琳發現她的生父是聲名狼藉的賭場所有人以及謀殺嫌疑犯山姆·布朗(Sam Braun)。
* 華瑞克·布朗:土生土長的拉斯維加斯人,在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LV)主修化學,是一位語音與影像分析師。在第一季(尤其是首集)有一個主題就是以他的賭癮及之後他的戒賭過程為主。他是葛瑞森夜班團隊的一員,不過在第五季中期轉到了韋羅斯的午班團隊。因為見到同伴尼克在第五季最後兩集的事件,感嘆世事無常,便與交往不久,在醫院擔任醫生的新女友蒂娜(Tina)閃電結婚,在第六季回到葛瑞森團隊,出場時便戴上婚戒,讓凱薩琳為之震驚,並在後來凱撒琳向他解釋她對他有好感,他結婚了讓凱薩琳有夢想幻滅的惆悵。
* 尼克·史多克斯:隨和友善的前兄弟會成員,具有刑事審判學位,是一位毛發與纖維分析師,來自德州達拉斯。在他9歲的時候,遭到一個臨時女保姆的性侵害。他在前四季是葛瑞森團隊的一員,在第五季中期轉到了韋羅斯的午班團隊,後期則在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所受邀執導的特輯「葬身」兩集中成為事件受害者,獲救後,也藉此讓CSI團隊在第六季中全部重返夜班。尼克的父親是法官,父子關系親密,平時以乳名稱呼(尼克的乳名是蹦裘)(Pancho),因為他除了對犯罪證據的研究細心外,更重視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在第四季中期他重開與葛瑞森曾共同辦案的事件中,獲得新的事證進而與葛瑞森意見不同時,獲得葛瑞森賞識拔升為CSI小組長,但卻因為局內預算將其職位取消的關系未能晉升。第五季最後兩集,被迷昏成為受害者,並慘遭活埋,最後在CSI全體出動下順利救出。第六季後回到夜班。
* 葛瑞格·山德斯:年輕的實驗室技師,非常崇拜葛瑞森,因為厭倦枯燥繁瑣的DNA實驗室鑒識,嚮往與其他CSI夥伴共同前往現場采證在第四季向葛瑞森申請轉調為CSI組員,經過幾次考驗,在第五季鑒識福爾摩斯懸案(511)時的細心查案,終於通過考驗,成為CSI組員,並且加入了葛瑞森的夜班團隊。葛瑞格是資優生,對生物化學非常在行,同時與年輕的大學男生一樣,喜歡玩電玩(還常與尼克討論電玩),喜歡看色情雜志,更喜歡在實驗室搞怪、講冷笑話,雖然討厭文學,但只要有談到屍體與謀殺的小說他也會看。
* 艾爾·羅賓斯:驗屍官,已婚,有三個小孩,經常只有他了解葛瑞森。其中現實世界的Robert David Hall雙腳因為1978年車禍而截肢,因此雙腳是義肢,興趣是在搖滾樂團演奏。
* 大衛·哈奇斯(David Hodges):華勒斯·蘭漢(Wallace Langham)飾演,實驗室跡證組(Trace Unit)技師。
* 吉姆·布瑞斯:原來是CSI部門的主管,不過在首集最後因新組員荷莉吉布斯(Holly Gribbs)在犯罪現場遭兇手殺害,被局長調任重案組。他現在是重案組的隊長,也常常和CSI團隊合作。角色設定為多年前在紐澤西作重案組干員,因妻子與同組收賄干員麥可歐圖(Mike O'Toole)有染,且反過來指控他不忠,布瑞斯因而離婚,並舉發其收賄情事,有個叫做艾莉(Ellie)的女兒,不過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在第六季集數編號607、608因在槍戰中誤殺同袍,在他內心裡留下了難以釋懷的過去。在第六季23、24中,差點命喪黃泉。是一位出色,負責地警探。保羅·蓋佛爾本人曾經出演過一些電影,例如《洛城機密》(LA Confidential)及《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等。
電視系列劇中的其他常客
* 阿奇·強森(Archie Johnson):阿奇·高(Archie Kao)飾演,電腦與技術專家。(Archie Kao曾參與多個台灣大哥大廣告男主角演出。)
* 大衛·菲利普(David Phillips):大衛·博曼(David Berman)飾演,助理驗屍官。
* 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馬克·凡(Marc Vann)飾演,前任早班主管,後為犯罪實驗室副局長。
* 海瑟夫人(Lady Heather):美琳達·克拉克(Melinda Clarke)飾演,因旗下的員工遭到謀殺,而認識葛瑞森,原本與葛瑞森可能會發展感情,但是葛瑞森在查案時,發覺兇手有使用注射劑,恰好海瑟夫人有糖尿病問題,需要使用注射劑,而引起葛瑞森懷疑,事後證明兇手不是海瑟夫人,但是兩人再也沒聯絡,直到第六季615集,海瑟夫人女兒死亡,兩人才再度見面。到第七季723集時,海瑟夫人又再一次成為一單兇殺案的疑疑犯之一。
【首播】 2000年10月6日
【劇情】
圍繞在形同長輩的組長格雷森周圍的,是由幾個偵探專家組成的拉斯維加斯犯罪現場調查小組,他們的主要日常任務是研究犯罪現場,發現的蛛絲馬跡,以追蹤罪犯。影片往往從最初犯罪現場的一幅幅靜態畫面開始,伴隨著調查層層深入,困惑和混亂也隨之而來。直到所有線條一一理開,這幅靜態畫面的再次出現,人們對其中的暗示才恍然大悟,一個故事也即告終結。
CSI:Miami
【導演】
安-多拿赫 (Ann Donahue)
卡羅-麥迪遜 (Carol Mendelsohn)
安東尼-蘇克(Anthony Zuiker)
【主演】
David Caruso .... Lieutenant Horatio Caine
Emily Procter .... Calleigh Duquesne
Adam Rodriguez .... Eric Delko
Khandi Alexander .... Chief Medical Examiner Alexx Woods
Jonathan Togo .... Ryan Wolfe (2004至今)
Rory Cochrane .... Timothy Speedle (2002-2004)
Kim Delaney .... Megan Donner (2002)
Eva LaRue Callahan .... Natalia Boa Vista (2005-2007)
Rex Linn .... Detective Frank Tripp (2003-2007)
Lieutenant Horatio Caine
生長在60年代的邁阿密,16歲的Horatio Caine已經經歷了很多:公民權利的、古巴自由斗爭、種族暴亂以及毒品的日益泛濫。他的媽媽,在當時作為一名單身母親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家庭」的關愛。她教導Caine力量存在於心,並不在手。盡管她對兒子要求嚴格,但她的母愛卻一直呵護著他成長,直到她因抵抗毒販而被害。17歲的時候,當同齡人開始學跳迪士科,Horatio已經開始協助警察尋找殺害母親的兇手。在兇手最終被判終身監禁時,Horatio明白自己已找到了人生目標,那就是:保衛他的城市。
Horatio高中畢業後進入警校就讀,但很快發現那裡所學的東西讓他覺得很無趣。當他認識到搜集證據的CSI們才是真正解決犯罪的人,他申請進入大學,四年之後獲得了化學學位,並成為邁阿密—戴德警察局初級刑事專家。隨著迅速的升職,Horatio開始對部門之間的官僚作風感到失望,並揚言要辭職。Al Humphries(第一季中排彈時被炸死)的出現拯救了他,並培養他成為炸彈小組的副指揮。Humphries也因此成為Horatio從未體驗過的父親的化身。當Megan Donner辭去了犯罪實驗室主任一職後,警察局長要求Horatio回來接任。盡管成為炸彈小組的一員使他成長不少,但Horatio仍非常想念那個最初吸引他成為警察的地方:用科學的手段將壞人繩之於法。他接受了主任一職。作為思考全面的專家,Horatio很快就掌握如何尋找揭開謎題的線索
他知道科學史從根本上提供了解決的方法,但他也知道除了濺落的血跡及DNA之外還有很多用以解決犯罪。 當提到保衛他的城市,Horatio並不僅僅相信科學,他還相信他的勇氣。
Calleigh Duquesne
在她父母的強制婚姻不久後,Calleigh Duquesne出生在路易斯安那郊區一個破舊的小木屋。她母親來自於一個已經沒落了的但曾有盛名的尊貴家族。而她父親是一個年輕的干勁十足的公共辯護律師。不幸的是,他們並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Calleigh從小就看到她父母各種各樣的不滿。她母親陷入了對她家已經不再的富裕的幻想。對於他們經濟條件上的缺乏,她母親用酒精刺激幻想來彌補,而她父親花光他們僅有的錢去喝酒,刺激的不是他的幻想而是他的暴躁。為了躲避父親的皮帶,Calleigh和她的兄弟們很多個晚上都逃離家中。
可是在她父親沒有喝醉的時候,Calleigh是父親掌心裡的寶貝。他將自己的才智全都傳授給女兒,而Calleigh很渴望得到父親的重視。她學會用槍,這說明女生可以做任何男生能做的事。她還懂得伸張正義是所有事情中最崇高的使命。像所有酗酒者的孩子一樣,她只看到她父親最美好的一面,她希望自己可以成長為一個像父親那樣的人。
作為她們家第一個念大學的人,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Calleigh獲得了Tulane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重塑形象的她用了她媽媽的名字Duquesne,從此她通過她自己的個人魅力過上了她母親一直夢想的生活。她選擇了自然科學方面的專業,這遠遠偏離了她當初狹隘的想法。可是大學畢業以後的那段空閑時間,她始終忘不了她父親教她的一切。申張正義成為了她人生的使命。
在為新奧爾良警察局巡邏的那段時間,她因為對槍炮的熟知而獲得了「子彈女孩」的美譽。因此她立刻被邀請加入他們的犯罪實驗室。不久以後,她的上司接到了一個老朋友Horatio Caine的電話,Miami-Dade需要一個彈道專家。
Eric Delko
Eric Delko的父親Pavel Delektorsky是一個俄羅斯工程師,最初於1970年被派往古巴。他在古巴遇到了一個古巴女子Clorinda並和她結婚了。Clorinda是一個有著3個女兒的母親。當Delektorsky發現下一個孩子是個男孩時,就開始考慮著兒子的未來,Delektorsky在一次機會中帶著家人穿越Florida海峽當他們到達時,Delektorsky對美國充滿夢想,擁抱一切,為每個家庭成員改姓為Delko,並為兒子取了個美國名字Eric。隨著時間的過去,他開的一家小工程公司發展成一個大企業,他希望Eric會繼承他的位置.當Pavel做著美國夢的時,Clorinda投身於邁亞密古巴慈善團體。她向孩子們灌輸要記得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此時,Eric學習到美國夢的另外一面:互相幫助是生存的唯一方法。
在他的學習教育上,Eric的父親要他學習理科,這是他喜愛並取得了成就。但在中學時Eric發現了真愛:游泳,他投身於運動,所有東西他都置之不理。他畢業時拿到了游泳獎學金到邁阿密讀大學。
Eric拿了個理科學位了安撫他的父親,他父親仍然向他唯一兒子灌輸著要他踏他的後塵。但Eric卻一心想拿到金牌。當他開始年長些,他意識到他的未來不可能有獎牌。非常失望地,他放棄了奧林匹克的榮譽的夢想。他同時也意識到,和建築安全規則打一輩子交道並不適合他,所以他告訴爸爸他不會在公司工作。至今,他爸爸還沒真正原諒他。
他母親在慈善團體工作在他心中播下了種子。Eric意識到幫助別人會使生活變得不一樣,所以他加入了邁亞密戴德警察部(MDPD)警察專科學院,作為一個游泳隊員為MDPD水底發現部提供技術支援.他成為警察精英隊的一分子,但激怒了他的父親,他父親覺得這生活會使兒子活在「底層」。
然而不止只有他父親一人覺得有更適合Eric的工作。在一次炸彈恐嚇的案件中遇到了Horatio Caine,Eric的本性和對科學的好奇心給Horatio留下了深刻印象.當Horatio接管犯罪實驗室時,Eric是他的第一個新成員。
Alexx Woods
Alexx Woods出生於8口人的家庭,她是家中的長女,父母每天都工作很長時間,為的是讓整個家庭有個溫飽的生活,因此Alexx就負起了照顧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職責。這個照顧家庭的重任讓Alexx幾乎沒有什麼社交生活,不過這對Alexx不是問題,因為她的朋友都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她唯一的抱怨就是房子的整潔問題。由於有潔癖,她需要房子隨時都保持一塵不染,整潔無暇,甚至還因為亂扔衣服而埋怨父母。也正是因為生來就有的照顧別人的熱情和對細節的專注,所以當她宣布她將來要做醫生的時候,家人也沒有感到驚奇,雖然她那時只有12歲。
在攻讀醫學學位的時候,Alexx非常勤奮,這使得她在畢業時成為班中的翹楚。Alexx一直都非常喜歡呆在家裡,但是當她在實習期間遇到她未來的丈夫,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在實習期接近結束的時候,Alexx結婚了,同時也拿到了一份在畢業後很有發展前途的職位。一切事情都是那麼順利,直到有一件事情打亂了這一切。她看到了一個病人的病歷,發現有一個手術錯誤。那個醫生本來是城市中最有名的醫生之一,所以她想他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雖然她已經告訴上級醫生那個錯誤,並試圖改正,但是她並沒有向外界說明。病人也因此最終死在了手術台上,外科醫生協會認定Alexx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Alexx本來可以拿到她的學位,但是外科醫生協會卻不允許她在她成家的城市繼續實習。盡管她的家人和她的新婚丈夫都支持她,但是,生平第一次,她懷疑了她自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職位,Alexx就在紐約驗屍官辦公室做兼職。起先的時候,她以為這份工作只是一個邁向未來的踏腳板,但是很快她就發現這份工作非常適合她。她可以單獨工作,可以將雜亂無章的東西按順序排列好,並且更重要的是,她漸漸發現這些死亡的受害者需要她來為他們伸冤。
當邁阿密戴德警察局找到她,希望她來做他們新的首席驗屍官的時候,對她來說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因為這意味著她要離開家人。而她的丈夫和孩子,Janie和Bryan,和她的父母,弟弟妹妹都支持她,認為邁阿密需要她。人們對她整天面對死人的生活感到困惑,不可思議,但是對Alexx來說這些死亡的受害者都是她的病人,他們來到她這里是因為他們仍然有話要說。
Ryan Wolfe
作為一次車禍事件的第一回復警官, 巡警Ryan Wolfe的表現令Horatio Caine如此刮目相看, 以至於他本人被吸收進了CSI小組。在時間和運氣的共同作用下,Ryan的第一個案子關聯的就不是外人,是Calleigh Duquesne的爸爸,正是那企撞車兇殺案的嫌疑人。Ryan的表現很快讓大家了解到他對於事實的興趣遠遠大於表現他自己。憑著其個性中已有的機智,干勁和好奇與探索的精神,他成功地將科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中,破了他的第一個案子。作為一名CSI新人, Ryan不僅僅要證明他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他還要彌補由Tim Speedle的死在CSI原本親密無間的小組中造成的空缺。
【首播】 2002年09月23日
【劇情】
故事在佛羅里達炎熱的天氣和交錯的文化背景中展開。調查小組的組長是霍拉托·凱恩。凱恩以前是炸彈組的偵探,他對案件的本能判斷常與DNA專家梅根·多納不一致。梅根是這個小組的前任組長,丈夫去世後在家休假六個月,其職位便由凱恩接任。
小組的其他成員還包括:卡琳·杜奎斯,會說兩種語言,彈道專業;蒂姆·斯比德,自信有餘經驗不足,社會關系廣泛;埃里克·戴爾科,水下打撈專家,對佛羅里達沿海水域了如指掌。經常與小組打交道的還有知識豐富的屍檢專家阿列克斯·伍茲。
這些人密切配合,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尋找、分析各種證據,替受害人申張正義。
CSI;New York
【導演】: Alex Zakrzewski
【演員】: Gary Sinise .... Detective Mac Taylor
Melina Kanakaredes .... Detective Stella Bonasera
Carmine Giovinazzo .... Detective Danny Messer
Anna Belknap .... Detective Lindsay Monroe (2005- )
Hill Harper .... Dr. Sheldon Hawkes
Eddie Cahill .... Detective Don Flack
Vanessa Ferlito .... Detective Aiden Burn (2004-2005)
Gary Sinise as Detective Mac Taylor
警探Mac Taylor是紐約市立犯罪調查實驗室的主管。該實驗室將Veneziano量子物理學原理——任何事物都是相關聯的——貫穿於調查始終。
最早在芝加哥,Mac作為海軍陸戰隊的官員為他的國家服務,他在軍事生涯中對戰爭攝影也有所涉獵。在這之後,Mac搬到了紐約。由於他軍事生涯中所表現出的英雄品質,他在紐約警界成功的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NYPD晉升的過程中,他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犯罪學者之一。
與此同時,他的妻子在911事件中生死未卜。
Melina Kanakaredes as Detective Stella Bonasera
警探Stella Bonasera是希臘和義大利混血,出生、成長並生活在紐約這個都市之中。她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毫不畏懼對抗。
Stella無比渴望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找尋公正,這也是由於她自身的某些經歷。她是一個孤兒,曾在並不美好的孤兒福利保障系統中頑強的生存下來。她所知道的所有關於希臘的文化、語言以及社會環境,都是源自她幼年時讀到的一本書。她的雙親究竟是誰,身世背景又是如何,這些終究是個謎團。
Stella出眾的自主能力和堅定不移的頑強個性促使她加入了NYPD。對於與她共事的警官來說,她就是自由女神——一位昂著頭高高矗立著的美好女性。這些優秀品質,加上她的聰慧、穩重、果斷,使得她受到Mac Taylor的垂青,從而踏上CSI之路。
Eddie Cahill as Detective Don Flack
警探Don Flack對於紐約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這個出生於警察世家的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從沒有質疑過自己的未來。
作為老式NYPD和新一代CSI之間的橋梁,Flack與Mac Taylor以及他的小組合作無間。
秉承著嫉惡如仇的天性,Flack致力於除暴安良,並常在查案時使用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卻十分有效的非常方法。
Carmine Giovinazzo as Detective Danny Messer
警探Danny Messer將自己骨子裡的Staten Island(NYC五大區之一)精神帶進了紐約市立犯罪調查實驗室。
成長於受監督家庭的Danny制定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混合道德倫理邏輯——執法者亦違法,違法者亦執法。
Mac親自挑選Danny進入自己的小組,對於Danny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正因為如此,每天Danny都以此為信念投入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Hill Harper as Dr. Sheldon Hawkes
作為首席法醫,Sheldon Hawkes醫生可以在停屍間內得到充分的身心放鬆。
Hawkes醫生成長於紐約Harlem區(黑人聚居地),他十八歲就從大學畢業,是一個神童。
二十四歲時,Hawkes成為了一名普通外科醫生。然而由於他年輕且缺乏社會經驗,他所受的教育也無法使他從與死神爭奪生命的壓力中緩解。兩年之後,Hawkes離開手術室,退到了相對壓力較小的法醫處工作。
經過多年驗屍官工作的磨練,Hawkes決定再次更換他的職業——加入Mac Taylor的CSI小組。
Anna Belknap as Detective Lindsay Monroe
在來到紐約之前,Lindsay Monroe從事CSI工作已經有三年。那時她在蒙大拿,並一直嚮往前去一個大城市工作,就像紐約。
Lindsay擁有中西部特有的職業道德素養,她不怕吃苦,樂於接活兒。這些使她收到Mac的邀請函,並且很快通過了Mac在他們第一次合作時為她設置的新人考核。
勤奮好學的Linz為實驗室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如陽光般溫暖的她誓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CSI事業。
【首播】 2004年09月22日
【劇情】
CSI系列的第二部衍生劇集『CSI: NY』將各色案件的發生地移到了大都市New York。NY篇首次出現是在第一部衍生劇集『CSI: MIAMI』第二季第23集,並在第二季第7集與當時進行到第四季第7集的『CSI: MIAMI』合作辦案。
『CSI: NY』通篇彌散著大都市所特有的高貴氣息,由Mac Taylor率隊的NY犯罪現場調查組以一種溫馨、真摯、內斂和人性化的氣質征服了一批人數眾多的電視擁躉。
本人最喜歡ny 第四季的 你可以去看看
『拾』 名人作品簡介
荷馬《荷馬史詩》
蘇格拉底
柏拉圖《理想國》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
荷馬史詩是《伊利亞特》與《奧德賽》的合稱。相傳是公元前九世紀一位叫荷馬的盲詩人所作。
荷馬史詩被稱為歐洲文學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藝技巧高度發展的結晶。三千多年來,許多學者研究這兩部史詩,單就研究結果印成的書,就可以自成一個小圖書館。
(一)荷馬史詩的形成過程。
荷馬史詩寫的是公元前12世紀希臘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形成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在小亞細亞一帶就有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流傳,這些短歌的流傳過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強了這次戰爭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經過荷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紀和七世紀,逐漸定型成為一部宏大的戰爭傳說,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到公元前三世紀和二世紀,又經亞里山大里亞學者編訂,各部為24卷。這部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摻雜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臘人的全民性創作。
(二)《伊利亞特》故事梗概
《伊利亞特》的意思是:「關於伊利昂的史詩」。希臘人稱「特洛伊」為「伊利昂」。特洛伊是小亞細亞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峽(現稱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的一個城市,商業繁榮、土地肥沃,富遮而美麗。特洛伊戰爭的是起因,相傳是因為「不和的金蘋果」。
傳說,狄薩亞利王珀琉斯與海神的女兒結婚時,邀請了所有的神來參加婚禮,但是唯一沒有邀請不和女神厄利斯,她一氣之下來到宴席上報復,扔下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面寫著「贈給最美麗的女人」。
於是,有三位女神開始爭這個蘋果。這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但是三位女神爭執不下,就要求主神宙斯裁判。宙斯卻讓她們去找特洛伊王子巴里斯裁決。三位女神找到巴里斯,分別向王子作了許願意:赫拉許願巴里斯成為最偉大的君主;雅典娜許願巴里斯成為最勇敢的戰士;阿佛洛狄忒許願巴里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最後,巴里斯決定接受阿佛洛狄忒的許願,把金蘋果判給了她,讓她成為最美的女人。
隨後,巴里斯到斯巴達作客,果然迷惑了國王的美麗妻子海倫,並劫走了大批財物。於是,希臘各部落推選阿伽門農為統帥,發動10萬大軍,1186條戰船,渡海攻打特洛伊,以報仇雪恨並奪回海倫。特洛伊方面也聯合各部落進行抵抗,就爆發了這場戰爭。因特洛伊易守難攻,希臘軍隊攻打了9年卻沒有攻下城池,雙方傷亡重大。
第10年間,希臘軍由足智多謀的俄底修斯獻計,部隊假作退兵,卻留下一個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將木馬拖回城裡,不想木馬中藏著20名希臘士兵。夜裡,特洛伊人還在祝賀時,木馬中希臘士兵殺出,里應外合打開城門,雙方經過激戰,希臘軍佔領了特洛伊城。
希臘軍各部入城後,殺死全部男子,燒毀城池,帶著女俘和其他戰利品返回本土。
(三)《奧德賽》故事梗概
「奧德賽」的意思是:「關於俄底修斯的故事」。描寫了希臘軍英雄俄底修斯獻計攻破特洛伊城後還鄉的故事。這個故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鄉後復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戰爭結束後,俄底修斯帶領部下離開特洛伊後,在海上遇到風暴,飄到了伊斯瑪洛斯,他們殺死了當地的居民,掠奪了無數的錢財女子,正在飲酒作樂時,被喀孔涅斯人包圍。
俄底修斯率部突圍後,又飄到了食蓮國。這個國家有一種蓮花,人吃了後就不想回故鄉了。俄底修斯有部下有兩人吃了這種蓮花,趕緊開船擺脫這種誘惑。可是隨即又闖進獨眼巨人的島上,有兩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裡。他想出一條計策,用燒紅的樹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終於逃回船上。
不料想,這巨人是海神的兒子,於是與海神結下了仇,海神興風做浪,處處阻撓俄底修斯的航行。俄底修斯終於到過埃俄羅斯居住的島上,埃俄羅斯送他一隻口袋,裡面裝了各路風,但把西風留下來助俄底修斯回鄉。航行了9天,已經可以看到故鄉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為口袋裡裝的是財寶,私下打開後狂風大作又將他們吹回原路。途中又遇巨人族,損失了全部船隻,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條船。
後來,他們又經歷了種種危險,千辛萬苦到了太陽神島上。同伴們因為宰殺神牛,觸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擊沉船隻,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沒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條命來。俄底修斯飄到俄古癸亞島後,被美麗的仙女卡呂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年來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鄉。
俄底修斯在離開特洛伊10年後,才飄流到斯刻里厄島。這個島上的國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後,送給他很多禮物並派快船送他回國。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離開故鄉20年,國內已生意外。許多貴族少年想奪取他的財產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羅珀求婚,並天天在宮里胡鬧,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產幾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國後,受女神雅典娜的指點,自己化裝成乞丐,採取各種辦法試探了妻子、兒子和僕人對他的忠心,懲罰了那班無賴的求婚者,夫妻最後團圓。
(四)荷馬史詩的主題思想
史詩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屬於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與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通過英雄們的凄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斗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