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電影觀後感怎麼寫(2)
看到這四個人,我的心中總會不要自主地激動起來,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一幅中土世界的畫面。我對那裡充滿嚮往,但我內心的狂熱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之上的,並不是因為感性的喜歡而喜歡。
故事從夏爾的袋底洞開始,比爾博。巴金斯受甘道夫的邀請,與矮人國王索林。橡木盾簽署了一份聘用合同,與其他十一個矮人一起踏上去孤山戰巨龍的征途。這么介紹有點兒土,並且有點兒像孫悟空一行人西天取經的感覺。但事實上,這絕不是打怪殺怪那麼簡單。比爾博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良,雖然他也怕麻煩,但仍然蓋不住冒險的誘惑;索林是個天生的王者,有魄力,且勇敢無畏,雖然陷入阿肯寶石的陷阱中迷失了自我,好在最後醒悟過來,承擔起臘薯頃身為矮人國王的責任,拿起武器同半獸人廝殺,最終竟犧牲了生命。但他自始至終都認為比爾博這個霍比特人是他最好的朋友。
所以,整部影片告訴我們勇敢、善良、友誼這幾個詞,或許還不僅僅指這些。我認為,整部影片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當你陷入迷茫、不安、悲傷的境遇中時,想到它,心中的某塊角落就會馬上溫暖而且明亮起來,自己也就可以暫時寄居在那兒,使心靈回歸平靜而安詳。
實際上,《霍比特人》的結束代表著中土世界在向我們告別。從魔戒到霍比特人,有許多觀眾可能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少年變為心智成熟的成人了。數十年的時間,手姿當再返回中土世界時,心中定會有幾分激動吧!雖然時間間隔很長,但依然能夠喚醒身上的熱血分子。如今,十幾年過去,中土世界告別了我們,並不代表我們會忘記它,忘記托爾金老人家給予我們的世界。
正如《魔戒》書中所說,在這個正邪難分的時代中,分辨真正的善惡很難,但《魔戒》和《哈比人》的`故事卻永遠都可以帶給我們在這樣的世界中生活下去的力量;永遠都是那些純真的、渺小的事物,因著他們的信念和堅持,改變了整個世界。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吃驚,一個智商測試只有七十五分的男孩竟會做出那麼多了不起的事!
被眾人認為是一個低智商的孩子甘·福斯特,從小就只有媽媽與他相依為命,雖然家中有許多住宿的旅客,但沒有人與他說話。他的母親總告訴他“蠢人就應該做蠢事”,也正是因為這句話,阿甘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生活著。
阿甘由於智商達不到正常學校所要求的最低標准而拒絕他報名,校長也曾一度建議他去特殊學校讀書,母親卻堅持要讓自己的兒子與其他孩子過上一樣平靜的生活,終於阿甘可以上學了,但在上學的第一天,當阿甘走上校車,看到明明有許多空座位,可同學們卻以各種借口不讓他坐,阿甘失落地站在車中央,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如此地排斥他,並稱他為白痴、蠢貨。正當他迷惑不解時,一個甜美的聲音呼喚他,阿甘驚異了,一個女孩叫他過去坐在自己的旁邊,除了他母親外,這是第一個跟他說話的人,在阿甘眼中,珍妮是那麼美,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然而,我們的阿甘在學校過得並不快樂,因為怪異打扮和低智商使得其他同學總是欺負他。起初他逃跑,但跑得十分慢,漸漸的,阿甘擺脫了自己殘疾的雙腿上的鐵架的束縛,他覺得自己跑得那樣快,似乎已經飛起來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跑步成了阿甘的特長,在他驚人地考上大學後,運動場上的飛奔令他十分快樂,他堅定地完成了學業。
後來阿甘又參軍入伍了,他在隊伍中認識了一個黑人,由於他家曾以打魚為生,所以他對阿甘說,待他回國後,要買一艘捕蝦船,自己當船長,阿甘當船員。可是,這個美夢還沒來得及實現,他就犧牲了,而阿甘則因表現優秀回到祖國,甚至得到了總統的接見。阿甘回國後,沒有忘記與黑人朋友的約定,我看到這里時難以想像,世間竟有這么愚蠢的老實人,要知道在一個進步的時代,光憑一張網就想生存簡直是無稽之談,而我們的阿甘卻不顧他人的勸說,執著地向前走著。終於有一天,一場大浪幾乎摧毀了所有的漁船,只有他這個幸運兒安全歸來。從此,周圍人的海貨都只輪陸能從阿甘那買,很快他便擁有了一大筆財產。
就在阿甘沉醉於最初的成功的快樂中時,母親患上了重病,一周後,母親永遠地離開了他的傻兒子。我很佩服阿甘在面對生與死時的勇敢,以及執著的生活態度。看著阿甘的經歷,我有點懷疑,他真的是低能兒么?人們總說上帝如果把你的一扇門關閉了,那麼一定會在別處為你打開一扇窗戶。阿甘正是如此,他有他的特長,例如:跑步,難以想像,他竟然幾次穿越美國,跑了三年多的時間,也許老天被他感動了,終於讓阿甘找到了珍妮和他聰明伶俐的兒子——他一生的最愛。
我體會到無論智商如何,只要誠心做事做人,生活同樣會十分美好。
剛剛看完電影《瘋狂外星人》,竟然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看,和之前看過的卡通電影不一樣,電影中的情節極富特色,一會讓人大笑,一會讓人感動,處處透露出親情和友情的強大力量。
啵啵星人們的船長史麥克帶著啵啵星人在地球的法國巴黎登陸,並將人類居民轉移到了澳大利亞。
聽說啵啵星人的目的不是佔領地球,而是逃脫瓜星人的追捕。瓜星人的目的也不一樣,他們的目的是拿回他們和啵啵星人船長史麥克和平交談時拿走的被啵啵星人稱為“閉嘴石”的石頭,因為裡面有許多瓜星人的後代。
啵啵星人小歐在發送派對邀請時,不小心把信息發送到了整個星系的所有生命的手機上,暴露了啵啵星人的所在地,這讓小歐成了所有啵啵星人的通緝目標。
他在逃跑途中偶遇了地球女孩小費,她的願望是與被轉移的媽媽團聚。於是他們倆開始了一段令人捧腹的路途。在這段路途中,小費讓小歐感受到了真正的友情,並激發了小歐的冒險精神,讓小歐變得富有感情和勇敢,正是這兩點讓小歐成為了啵啵星人的領袖,並成功解救了啵啵星人和地球的危機。
② 高分!!!!!!!!求好的影評!!!!!
五個影評總有一個適合你
影評1
童年童話夢!
每個孩子,和每個曾經是孩子的成腔蠢年人,都做過童話夢。在夢里,我們生活在糖果世界裡,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糖果和巧克力做的,這個世界是所有孩子的天堂。今晚,蒂姆波頓讓我見到了我童年時的糖果夢想。
什麼是視覺盛宴?大爆炸還是馬路大追車?那乾巴巴的視覺刺激?只有非凡的想像力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視覺盛宴。從電影開始,我的嘴巴就幾乎沒有合攏過。 我沒有想到,我真的能夠看到我夢想中的童話世界。那巧克力瀑布,巧克力巧鬧河流,糖果樹,奶油花,神奇的口香糖,可愛的松鼠,還有那奇怪的小矮人,都讓我沉浸在想像的天堂。這種被感動的驚奇我只感受過兩次,第一次是看哈利波特的小說,第二次就是看這部電影。我很喜歡魔幻題材的作品,但能在魔幻里找到自己童年夢想的影子,真是很讓我開心。
約翰德普的造型的確有夠奇怪,很喜歡他打結巴時拿出小卡片朗讀的樣子,很緊張很靦腆。有時他很聰明,有時他卻笨的像個小孩,多可愛啊,象極了我們童年心中的科學怪人。這種形象讓童年時的我總是又愛又怕的。當他第二次被會飛的電梯撞到頭的時候,我忍不住笑出了聲,笑得很響亮,象電視里快樂的查理。
電影里的內涵,我已經不記得了,對我來說那不是重點,那是給孩子看的。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喚起了我內心深處對童話世界的幻想,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世界太蒼白,需要絢麗的色彩來點綴。想像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許它無法讓我們更加富有,更加有權勢,但卻可以讓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激揚。也許,我們已經被日復一日的文件和excel表格折磨的忘記了想像力是什麼,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部電影,讓它來喚回我們的想像力。
打開夢想之門,彷佛看到一個人,笑盈盈的,那正是童年時的自己,拿著一個彩色棉花糖,幸福的手足無措。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絢爛的旅程
加菲貓曾經說,巧克力最大的壞處就是吃完了就沒有了。那麼,巧克力瀑布奶油山呢?還有一邊跳舞一邊做出天底下最好吃的巧克力的小人呢?還有會剝果仁的小松鼠呢?這樣一個世界是不是完美無缺?
那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創造的一個世界。我們沒辦法想像,這部電影由另外一個人來拍會是怎樣。只有蒂姆·波頓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會創造出很多男孩女孩夢中的糖果宮殿又不讓人覺得太幼稚太甜膩,在甜蜜之外,他還能讓人覺得驚悚!
蒂姆·波頓和編劇約翰·奧古斯特(《大魚》的編劇)非常忠實於原著,但是他們也在原書的基礎上做了改進,還加入了閃回,展現威利·沃卡的童年。當問題變成在銀幕上創造一個另類的宇宙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敢挑戰蒂姆·波頓的想像力。
空盪盪的工廠
和很多兒童讀物一樣,《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也會給孩子們一個教訓,但那是在故事講完之後。
故事並沒有確定的城市和時間。威利·旺卡,一個超級古怪的男人,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巧克力工廠,製作全世界最可口的糖果。當他的競爭對手開始偷竊他的秘方,他突然關閉了工廠,解散了所有工人。孝圓罩
很多年以來,那間工廠一直空盪盪地站在那裡,從來沒有人進出過那裡。
沒有人比年幼的查理·巴克特對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廠更感興趣了。他和他的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間荒廢多年、狹窄的房子里。他最愛的爺爺喬,曾經為旺卡工作過,會給他講述巧克力工廠當年的故事。這時候的查理看著街角那個棄兒一般的建築,會有一些感慨,一些嚮往,那間巧克力工廠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秘密揭曉的時候終於到來。一天,沒有任何理由,威利·旺卡宣布要重開他的工廠———僅僅是一天———對五個幸運的孩子。每個幸運的孩子可以有一位家長陪同。每個幸運小孩都可以得到終身免費供應的巧克力,他們其中的一個還會得到巨額獎勵。所有的孩子們必須要做的只是在巧克力堆里找到五張金券。
這個宣布引起了巧克力銷售的瘋狂熱潮,也導致了五位幸運觀眾的產生———整天胡吃海塞的奧古斯特斯,吃掉了如山的巧克力之後終於靠著「勤奮努力」得到了那張獎券;被寵壞的薇露卡讓爸爸的手下買到所有的巧克力為她尋找那張獎券終於如願以償;整天嚼口香糖的薇爾萊特和沉謎於游戲的邁克也得到了黃金券,得意洋洋,還有最後一位———查理。查理的爺爺給了他零錢,只夠買一塊巧克力,而那塊巧克力里就有那張獎券。他們都將出發去參觀這個大工廠並見到神秘的旺卡先生。
絢爛的旅程
他們———也是我們第一眼見到旺卡的時候都大吃一驚。這是一個面孔白白、聲調高高、奇裝異服,留著華倫王子發型的怪人———這時候的強尼·戴普像極了邁克爾·傑克遜。
巧克力工廠的內部設計是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大展拳腳的舞台。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個世外桃源,有奶油山,又巧克力瀑布。這些只在童話里出現過,這些攝魂奪魄的場景真的讓人嘆為觀止。
在工廠里,孩子們知道了旺卡管理這個工廠的秘密。這個巧克力大亨從遙遠的地方請來一些小人,他們有著超凡的技術、充足的耐心和高科技的幫助,能夠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巧克力。這個小人一邊跳舞一邊做工,滿廠飛,那可真是了不起的工作。
還必須提到的一個非凡的場景就是在「堅果房間」里。神通廣大的蒂姆找到人,成功地訓練了20隻松鼠給胡桃剝殼。其它更多的動物則是用電腦設計出來。不管怎麼說,松鼠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聽懂人的話,要訓練它們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相信我,這種場景你在別的地方看不到。
那些熟悉這個故事的人們會知道下一步發生了什麼———孩子們被一個又一個地分散了,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貪婪、調皮的小孩都受到了懲罰,那是旺卡早已知道的結局。
這部電影講述歷險,也講述愛與家庭,是今年這個夏天最適合一家人看的電影。
影評2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久違的童話……
蒂姆·波頓:我更傾向於拍攝色情片或其他的什麼片子而不是製造兒童電影。
我一直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他的無間。
這個將哥特文化塞滿了電影他電影的各個角落之後,就算玩弄恐怖,也難以舍棄他的那份令人叫絕又充滿童趣的想像。就好比我們小時候的想像一樣,從來都是天馬行空。而當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想像卻更多地被「理性」所束縛,以至於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大魚》,竟然有種難以理解的感覺。
關於「哥特」風格的童話
成年人已經漸漸的淡忘了童話。
當十年前蒂姆·波頓折騰出偶片《聖誕夜驚魂》的時候,就幾乎確定了他後來大部分電影所走的風格,詭異而不失童趣,甚至是浪漫。因此,詭異和浪漫往往在蒂姆·波頓的電影中並存。比如骷髏王子和他的聖誕派對、剪刀手愛德華和他的雕塑、蝙蝠俠中那幾乎天馬行空的城市、斷頭谷中的小幽默……
而這種詭異和浪漫並存的風格,卻往往就是我們幼年所熟悉的那種歐式童話。
然而在電腦特技越發發達的今天,我們卻難以在熒幕上看到一部純粹的童話作品,就連迪斯尼也將童話逐漸塵封在那些年代久遠的膠片中,一個尚有童話味道的《哈里·波特》系列也逐漸開始更多的完弄特技甚至將恐怖元素塞滿了影片的各個角落,我們幾乎很難想像還可以從熒幕上看到色彩艷麗鮮明的童話故事了。
因此這不得不感謝還有蒂姆·波頓這樣一個孤獨的偏執狂的存在。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故事簡單到老套,無非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最後得到了意外的財富,而影片也如傳統的童話一樣,對貪婪、自大、好強、任性這些童話里所不喜歡的性格一一做出了不大不小的懲罰,最後當然是最完美的結局,無非也就是告訴大家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只有善良,幸運之神才會關顧我們。
關於影片的色彩
做為一部童話色彩極濃的影片,色彩無疑是很重要的。影片的色彩方面是公認的優秀,裡面的幾個橋段都是對如我這樣對色彩敏感的人來說是一場盛宴,比如剛剛開始的巧克力草地,還有那間白色的,都是松鼠的房間,以及在電梯里看到的漫天的煙花……而與這幾乎滿工廠絢麗的色彩相比,主角威利旺卡的臉確是慘白的,整個工廠的周圍也是白茫茫陰沉的灰色。因此,與那「快樂」的巧克力相比,威利旺卡的慘白立刻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孤獨;本應該比那神秘的巧克力工廠更有活力的城市卻因為色彩的「缺失」反而顯得有點詭異恐怖——蒂姆·波頓用簡單的顏色對比,便將他在此片中所隱藏的憂郁和孤獨顯露無疑。
關於影片中的父親
在蒂姆·波頓的代表作中,總是不難找到其「父親」這個角色的身影,較為我們熟悉的便是剪刀手中那個去世的科學家、大魚中那個充滿幻想的父親、以及現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牙醫。對於蒂姆·波頓為何喜歡在影片中表現「父親」這個角色,我想,用他的訪談最能體現:我的父母都已經死了,所以我也找不到答案。那些事情深入到你的生活里,你的電影里,你試著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你意識到,那些創傷會永遠伴隨著你,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些事情重復發生。不管我多麼努力地想把這些想法從我腦子裡面趕出去,他們始終在那兒。
關於強尼·蓋普
好萊塢一直有幾個我非常喜歡的「導」+「演」的組合,斯皮爾博格和湯姆·漢克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馬蘭·白蘭度、再者就是蒂姆·波頓和強尼蓋普,蒂姆·波頓似乎是最能挖掘強尼·蓋普那種天生「如詩人般憂郁」般的氣質。這部片子從客觀上來看,強尼·蓋普的角色相對比他和蒂姆·波頓合作的顛峰之作《剪刀手愛德華》中的表演是無法比的,但如果說強尼·蓋普沒有給人多少出彩之處甚至於僅僅是本色演出的話那也過了。強尼·蓋普在影片中除了一如既往的表現其憂郁和孤獨的氣質之外,我們還可以更多的去注意他對那些孩子的厭惡,懲罰時的無辜表情以及那種隱隱的幸災樂禍,都讓我們覺得這個擁有大巧克力工廠的傢伙其實還是象個孩子,當那些倒霉的孩子一個個在小矮人們同樣幸災樂禍的歌曲後一個個被拉進加工廠恢復時,我宛如從強尼·蓋普的臉上看到我們小時候偷偷在沙地挖了個小坑後看到自己討厭的人一腳踩進去後的那種興奮。而這種表情出現在強尼·蓋普那張白皙的臉上時,他的那種近乎於封閉的孤獨越發顯得明顯。
關於結尾
文章的結尾和電影結尾的看法,還是有蒂姆·波頓的原話來詮釋吧:純凈和簡單讓人逃脫命運的懲罰……
因此,巧克力工廠比廠外的城市來更為得美麗。
影評3
尋找生命里遺失的美好
剛剛看完《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廠》。最後一句話說威力·旺卡得到了最好的禮物,那就是家人,甜美人生莫過於此。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一部親情大片。若是知道,一定不會下下來看了。
我抱著上好佳玉米花對著電腦細細欣賞,看著看著就流淚了。看著小查理,看著小查理的爸爸媽媽提前買好生日禮物巧克力給查理驚喜,看著全家人一起滿懷希望的拆開巧克力,看著查理與家人分享甜美又奢侈巧克力,看著小查理的爺爺拿出最後的私房錢給查理買最後一塊巧克力,看著小查理跟爺爺的希望再次破滅,看著查理最後拿著獎票從商店奔跑回家分享快樂,看著查理想出賣彩票換錢讓家裡過的好一點,看著全家6人集體堅持讓查理去巧克力工廠,看著其它個4的得獎的孩子每一個都有家人的疼愛與支持,看著別人的熱鬧,電影里寒冷的冬天就寒冷到了我心裡,淚就嘩嘩流下來.
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都無時無刻的與家人緊密聯系在一起,親人永遠感同身受。但是沒有親人來與我感同深受。每個人都有心裡那塊柔軟的地方,一觸碰,就隱隱的疼。那種童年的心情又回到了腦海里,像威力一樣,那些記不得的感受就那樣又間歇性地侵襲你的大腦。有些溫暖,你永遠也沒有。親情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感情吧?可惜那不屬於我。電影里說的甜美人生我享受不了,是遺憾還是痛?現在對親情這個詞也麻木了,我更相信友情愛情。但是我現在也的確認可與接受此乃人生之缺口,不可彌補之缺口。我有的只有自由,除了自由可以供我揮霍以外,我想,我還擁有孤單,飄零的孤單。每個人都是這樣不完整,我想是吧。
查理的奶奶在與查理擁抱的時候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查理。
結果當天晚上奇跡就發生了。
是的,人生也是這樣,本來就很不容易了,甚至是有些悲哀,但是必須心中有美好的憧憬,懷有那麼一點或大或小的希望,才會變得更有意義一些。哪怕希望之後是更大的失望,但是沒關系,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希望。希望與失望交織,生命才更豐富多姿。
得到獎票之後,全家人興奮的時候,查理說,有個阿姨要買他的彩票,我們需要的是錢,而不是巧克力。查理寧願放棄自己的夢想為家人解決眼前的經濟問題。全家人開始沮喪,我想除了沮喪之餘,更多的是那種家人之間的關愛與對查理的感動吧。這時外公說了一句相當經典的話:外頭錢多的是,每天都有新鈔在印。但這張獎卷,全世界僅有五張而已。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只有傻瓜才會放棄獎卷要前那種俗氣的東西。你是傻瓜嗎?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家人的繼續興奮。背景音樂可開始激昂。
現實社會中,大家都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積極或者是不得已的盲目追求金錢。我一向不欣賞拜金主義者,由此帶來的比較極端的結果就是我沒有什麼積蓄。因為我覺得賺錢是為了花出去。花錢比賺錢更開心。鈔票,世界上到處都是。但是有些東西,世上僅此一件,所以我們應該加倍珍惜。不要把錢看的那麼重要,就算你看的再重,那些錢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去忽視金錢的重要性,把焦點轉到那些你需要並且值得你珍惜的東西上吧。哪怕是一個玩偶,一張老照片,一幅字畫,一件古玩,一雙鞋,一本書,某個有特殊意義的物件更或者一個人。
威力是個很成功的人,擁有夢想,擁有事業,擁有成功。但是起初他並不快樂,因為他沒有擁有他努力去迴避的親情。威力最後回去看望了老牙醫父親,父親通過威力完美的牙齒認出了兒子。威力的人生開始變的完整。因為威力彌補,把握,擁有了他不小心遺失的美好。
你呢?你遺失的美好在哪裡?你能找回來嗎?這需要勇氣,相當相當大的勇氣。
影評4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滿是糖果
糖果,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是快樂時光。輕輕剝開彩色的紙,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裡,身心頓時愉快了起來,笑臉也綻放開來。記得小時候,媽媽把裝糖果的罐子放得很高,每次踩著椅子,踮起腳尖也夠不到。 所以,身高變成了我最大的障礙,很想自己的個頭一夜之間長高,能像媽媽似的伸手就夠到了糖果罐,可總也長不高。等到有天身高達到觸手可及糖果罐的時候,那個罐兒已經失去了光彩,沒有了吸引力,也許為了兒時的夢想,會象徵性的拿出一顆,勉強舔舔就丟進垃圾桶了。
很難想像孩子要是吃不到糖果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看著其他小朋友都有糖果吃,而自己手裡的糖果卻被爸爸丟進了火堆,五內俱焚還是撕心裂肺。有句俗語「大人嘴饞時,咽口唾沫;孩子嘴饞時,咽口血」,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慾望也是單一的,所以就會很巨大,如果連唯一的慾望也被遏制了,會很可憐。所以威利·旺卡就將糖果的慾望堅持了很久,直到自己生出了白發。
這部電影是以孩子的視角去感受的,所以人性的善惡都是直觀和明了的,而濃重的色彩差異和時而出現的歌舞場面,也很符合兒童片的格調。故事從一座神秘而受歡迎的巧克力工廠發出的五張幸運金券開始,這張金券是邀請券,得到這張金券的孩子可以在周二去巧克力工廠參觀遊玩,而且還會有一項神秘的大獎。孩子的慾望唄刺激了,瘋狂地期望得到金券,整個城市都圍繞著金券歸屬津津樂道。查理只是這座城市裡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孩子,破爛的衣服、露著大洞的房子、上街幫人擦皮鞋賺錢,可上帝偏偏眷顧好人,他得到了一張金券。
電影里有兩個主要場面,一個是查理的家,破爛、灰暗,卻其樂融融,充滿愛和歡樂,第一次看這個家我就很喜歡,溫馨彌漫在每一個角落,鏡頭也運用得很柔和。另一個場面是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五顏六色、奇特龐大,是孩子們的天堂,工廠里的所有東西都是用糖果做成的。五個家庭的五個孩子有各自的家長陪同下,走進了這個夢想工廠,在這里功利的爸爸培養的蠻橫的女兒,為她的張揚跋扈付出了代價,還有溺愛的媽媽培養的貪婪的兒子,虛榮的母親培養的好勝的女兒和呆板的爸爸的憤怒的兒子,這些人在查理的考驗下,統統受到了懲罰。而善良的爺爺和懂事的查理通過了各種考驗,卻放棄了大獎,因為大獎和親情發生了矛盾。而威利 旺卡也在查理的幫助下,找回了屬於自己的親情。
我們很多時候因為自己的慾望而隨手丟棄了親情,以為那根本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因為親情得來太容易,所以就不會珍惜,可哪有一個人能失去親情而不會感到難過的,親情才是我們快樂的根本,只是我們很少注意。
影評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鬼才導演的可口童話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是一部充滿絢麗色彩與美妙音樂的可口電影,在聲色和表演等多方面都表現的很出色。如果非要把這部電影與1971年版本的《威利旺卡與巧克力工廠》做比較的話,就如同拿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做比較。同樣的美味,但又各有其自己的特色。
因為被認為是1971年經典的重拍片,導演Tim Burton在遭受了並不理想的首影票房和影評之後逐漸的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性反饋。其實整部電影並非是重拍,而是成功的回歸原作小說。原作小說的作者Roald Dahl曾經參與了1971年影片的製作,但迫與製作方的壓力,電影被拍攝成歌舞劇並偏離了小說的本意思。作家一氣之下拒絕了製片方對故事結尾的拍攝權,所以在1971年的影片中我們沒有看到神奇的玻璃電梯。
Tim的這部巧克力工廠。影片不僅忠實於原作,同時整部影片都蓋滿了Tim Burton這位鬼才導演的印章:離奇古怪,黑色又不失幽默。在不偏失小說原本意圖的前提下,將故事重新挖掘和發展。
故事圍繞著主人公查理,一個生活在貧窮但充滿關愛家庭中的孩童。當神秘的巧克力工廠主Willy Wonka向全世界宣布:將邀請五位從巧克力中獲得黃金門票的幸運兒童參觀他工廠的消息時,查理沒有報很大的希望,因為他每年只能在生日那天受到一份Wonka牌的巧克力。當然作為一部兒童電影,他最終極其幸運的獲得了參觀工廠的門票…….
一個仿若童話故事般的開場。同時一起參觀工廠的還有其他四個孩子:好吃的德國小胖子,有錢人家的小公主,好鬥的嚼口香糖冠軍以及一個電視迷小子。在一起參觀Wonka漂亮而奇特的工廠過程中,她們一個接一個的因自身的缺點而受到了教訓。於此同時,Oompa-Loompas(工廠中的小矮人工人)則表演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舞台劇。每個有缺點的孩子都得到一首屬於他們自己的MTV。可以說只有Tim Burton才能想到這樣的點子,也只有他才可以做出這樣絢麗的效果。
小說原作者的遺孀說如果他丈夫在世的話一定會喜歡Johnny Depp (剪刀手愛德華 加勒比海盜)扮演的Wonka。 Depp絕對是扮演Wonka 的不二人選,在外型上優雅而詭異。又如同一個並未完全成人化的大男孩,不同於常人的表情和感情。Depp在片中將小說里Wonka的不善交際表演的更深一層,變的性情更加古怪。也許是因為導演Burton給Wonka虛構了一段童年經歷,一個太多專業精神的牙醫父親和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大牙套。這些原作所沒有的背景使Depp所要表現的Wonka非常的孩子氣,有時很自我而略顯幼稚。雖與原作小說中的Wonka相比相差不遠,只是多了一份適當的神經質,一份缺陷,但卻讓角色在片尾的感悟時變的更加充分恰當。
影片的主人公,最後幫助Wonka領會到親情含義的查理是由現年13歲的Freddy Highmore(Five children and it 2004)扮演的。Kate Winslett(泰坦尼克)曾經在同樣有Depp的電影《Finding Neverland》中與其合作過,是她推薦Highmor出演的查理這個角色的。不得不說Highmor是一名很有天賦的童星,他的表演實在是很吸引人,演繹出一個甜而不膩的,不需要過多討好就可以打動觀眾的查理。這個清純的小孩子完美的平衡了Depp怪異的Wonka. 讓觀眾被刺激的夠戧時可以平靜一下心情。
對於想看Depp帥氣扮相的觀眾恐怕會失望了,片中的Wonka不僅脾氣古怪,頭型也讓人不敢說出「可愛」二字來。本片也並不同與一般童話電影般那麼的溫馨美麗,片中的演員和場景有時讓人覺得冷的很。這也是本片與1971年版本暖色調的一個區別,沒有表現太多的溫馨浪漫和甜美。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並不是每個人都美麗,美麗的同時也就預示著危險。片中的幾段音樂都很精彩,而結局鏡頭則又提醒我:這是部Tim Burton的童話,不是迪斯尼的。
③ 這三重世界分別是真實的世界,灰色世界(裡面充滿了霧氣),黑暗的世界,這部電影是游戲改編的電影。
◎片 名:Silent Hill
◎譯 名:寂靜嶺
◎導 演:克里斯多夫·甘斯(Christophe Gans)
◎主 演:萊阿·米歇爾(Radha Mitchell)
肖恩·賓(Sean Bean)
勞瑞·霍登(Laurie Holden)
黛博拉·卡拉·烏格爾(Deborah Kara Unger)
◎類 型:劇情(Drama) 奇幻(Fantasy) 恐怖(Horror) 神秘(Mystery) 驚悚(Thriller)
◎級 別:R級
◎上映日期:2006年4月21日(全球范圍上映)
◎官方網站: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silenthill/
◎IMDB評分: 6.6/10 (16,885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384537
◎國家地區:美國
◎語 言:English
◎製作公司 三星(TriStar)
◎發行公司 索尼(Sony)
◎製作成本: + (單位:百萬美元)
◎首映票房:,152,598.00 (單位:美元)
◎全美票房:,490,566.00 (單位:美元)
◎片 長:127分鍾
◎劇情簡介
故事開始於一位普通的母親Rose崩潰的選擇。Rose疼愛的女兒Sharon患了原因未明的致命疾病,出於女性的母愛本能,她不想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為了解除女兒的疾病,她不顧丈夫的反對,決定去為女兒找尋更好的醫生。於是她就帶著Sharon離家出走,不知是命中註定,還是機緣巧合,當她穿過一個入口的時候,她瞬間踏入了一個毫無人氣的陰暗小鎮——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寂靜嶺。
母女二人踏入這片土地不久,Sharon就突然失蹤了,這片充滿迷霧的小鎮吞噬了這個小小的身影,Rose跟隨著一個類似女兒的幻象在城鎮之中搜索著自己心愛的女兒,但是卻遇到了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她遇到了很多本應該只在想像小說中出現的各種怪物,而這些怪物擁有將所傷害的人類變成怪物的能力,這點令她驚慌不已,她擔心女兒會被它們所傷害。其實就在她們母女到達寂靜嶺時,警方就派出了一名叫Cybil的警察來搜尋她們,不過似乎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成效。雖然Rose並沒有找到女兒,但是在尋找女兒的過程中她了解了寂靜嶺的歷史,發現Sharon只是這場游戲中的一名人質,而這背後有一個驚天大陰謀。突然出現在她面前的小女孩兒外形的惡魔告訴她:「要想讓你女兒回到你身邊,你就要讓暗黑力量占據這個小鎮並殺死所有想消滅這些怪物的人類。」
出於強烈的母愛,Rose答應了她的要求。最後,Rose救出了她的女兒,但是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真實劇情家住俄亥俄的莎倫患有夢游症,在夢游時總是提到「家」、「寂靜嶺」,她的養父克里斯托弗(全名:克里斯•達•希爾瓦)主張用葯品為她治療,而養母羅斯則希望帶她到她所說的寂靜嶺去一探究竟。
母女二人在沒有預先通知克里斯托弗和警方的情況下擅自前往寂靜嶺,一個「地下火燃燒至今的不潔之鎮」,這個小鎮在西弗吉尼亞,而莎倫也恰恰來自於這個州。途中她們看到了莎倫在夢中畫的寂靜嶺的恐怖圖畫,遇到了恰巧在這里執勤的女警官西比爾•伯納特,還獲悉銀行卡被意圖阻止她們的克里斯托弗所凍結。
而後母女二人穿過了封鎖崗進入了寂靜嶺的外圍地區,並因一個不明人物的出現而發生車禍,在羅斯醒來時,發現女兒不見了,天空中飄著灰燼。
另一方面,克里斯托弗在追尋母女時被告知一些關於寂靜嶺的情況:「煤礦起火,小鎮被關閉了,地下仍有餘火燃燒……」
在這里她遇到了莎倫的前身阿蕾莎的親生母親達利亞,達說她也再找女兒,「寂靜嶺的入口為黑暗力量所掌控」。一張圖畫的出現引導羅斯准備向School走,這時女警官西比爾•伯納特出現了,
克里斯托弗來到封鎖崗,見到探長托馬斯•古奇。
圖畫引導羅斯來到Midwich小學,她初次見到了邪教標志。
探長和克里斯托弗也進入了寂靜嶺,在車上,探長向克里斯托弗透露了一點消息:1974年11月寂靜嶺發生一場大火,被燒死的大部分是好人,也有的人的死算是罪有應得。
在學校里,羅斯受到了邪教人物們的跟蹤,並且出現了學校里的學生們圍住阿蕾莎•格雷斯彼,要求「燒死巫女」的畫面。在小鳥做出預警後,邪教人物們離開了,響起了警報(解釋一下,電影中出現的鬼狀物們是在火中被燒死的與審判事件沒有直接關系的人們,拿著刀的人代表邪惡,長著人臉的小甲蟲代表仇恨)。在這里羅斯第一次看到阿蕾莎。
羅斯找到了一個標志,告訴她在Grand Hotel有線索。當她們來到Grand Hotel時,見到了安娜,第一個朝阿蕾莎扔石頭的人。新的線索引導她們去111號房間,也就是阿蕾莎被燒的地點。
克里斯托弗去調查檔案,查到了阿蕾莎。他來到了托盧卡郡立孤兒院,想要查到莎倫的「生身母親」阿蕾莎的情況,卻因事件牽涉到秘密而被阻止。根據目前情況我們可以大概推斷,阿蕾莎如果活到現在應當是40歲,理論上她被燒死的時候是9歲,所以她才要誘導9歲的莎倫和羅斯來到寂靜嶺。集會,也就是燒死阿蕾莎的時間,是1974年11月,所以當前時間應當是2004年或2005年。
邪惡世界中,黑暗再次到來,羅斯和女警官逃往教堂,這里安娜被邪惡所殺,進入教堂後,她們見到邪教首領克里斯貝拉。克里斯貝拉同意讓她們去見阿蕾莎,但當她發現莎倫就是阿蕾莎的幻形時,抓起了女警官。
真相被揭開:阿蕾莎沒有父親,除了母親,家裡人都不愛她,。邪教人們常在Grand Hotel集會,為了防止世界末日「天啟」的到來,他們要消滅邪惡,認為阿蕾莎就是巫女。結果在「審判」時,栓烤阿蕾莎的籠狀物的鏈子斷裂,擊翻了炭火盆,引起大火,燒死了邪教人物的肉身(但沒燒死他們的靈魂和邪惡的信仰,這就是阿蕾莎要引導主人公進入寂靜嶺的原因,用以幫助她完成徹底消滅邪教信徒的計劃)。當時阿蕾莎的皮膚都烤焦了,其狀慘不忍睹。探長托馬斯•古奇參與了救助(在孤兒院的情節中我們看到他的手心受過傷,就是在解開籠子的時候燙傷的)。受到解救的阿蕾莎怨恨逐步積累,甚至連累到護士。這時阿蕾莎心中的怨恨化作人形出現,阿蕾莎和她達成協議,開始復仇。阿蕾莎用她僅存的善良幻化出那個小女孩(就是莎倫),放到郡立孤兒院的門口。
畫面上在病床上躺著的那個阿蕾莎是四十歲的阿蕾莎。羅斯准備幫助阿蕾莎的黑暗面進入教堂。
一下情節同時進行:莎倫在阿蕾莎的家中睡覺時被捉到,被帶到教堂,在這里,女警官西比爾•伯納特被燒死。
羅斯攜帶邪惡進入邪教教堂。在勸眾人未果後,阿蕾莎出現,開始復仇,克里斯貝拉和其他邪教信徒們被用鐵絲絞爛死亡。
羅斯和莎倫驅車離開寂靜嶺,看到倒在路邊的女警官的摩托車,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開過了沒有路的山谷,回到家中,卻和克里斯托弗不能互相見到,因為他們已經在兩個世界中。
實際上女警官西比爾•伯納特、羅斯和阿雷斯在進入寂靜嶺時就已經都死亡了,但具體在哪一環節中死亡的,我不甚明了,大概都是死在那場車禍中,或者靈魂和肉身在穿越寂靜嶺的外圍時被引導進入了邪惡世界。後者比較可信,因為探長他們並沒有找到她們的屍體。探長還說:「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人受傷。」
證明她們已經死亡的證據有:
女警官在呼叫總部時無人回應。頭破了,順著眼角向下淌血。
探長和克里斯托弗進入了寂靜嶺,和羅斯出現在相同的地方,卻互相看不到對方,克里斯托弗說:「我能聞到她的香水味」,「我能感覺得到她的存在」。而且兩個畫面明顯是不同的色調。
在女警官拷起羅斯准備往原路返回時看到路的斷裂,而她明明剛才是從這里走過來的。
母女在開車離開時看到發生車禍的摩托車(但是前面並沒有告送我們女警官的車禍是怎麼發生的)。
◎影片分析
我個人理解,這是一部社會批判的影片,雖然是一部恐怖片,但我覺得更應該從藝術片的角度去看待它。在這部影片中,主要討論了什麼是邪惡和正義的問題,以批判邪教的形式出現。這里需要我們探究一下究竟哪一方是邪惡,哪一方是正義。邪教認為,阿蕾莎是不潔的,是邪惡的巫女,他們為避免世界末日的到來要審判巫女。這種依據主觀信仰沒有依據地決定他人命運,基於完全盲目個人思想世界的決定的想法和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造成的結果與邪惡別無二致。阿蕾莎作為邪教的犧牲品,本身是清白的,而自己因怨恨,與邪惡合作,開始了同樣邪惡的報復,和一般的報復不同的是,她的報復指向了邪惡。不過我個人認為用邪惡對抗邪惡是無可非議的。只是在這一場報復中很多無辜的人也成了受害者,包括主人公羅斯,克里斯托弗,莎倫,當然還包括大火中死去的很多人。邪教的信仰者,同樣是邪教的受害者。當然鏈子為什麼會斷,值得探討一下。從精神內涵上說,我覺得可能是完全的正義在幫助阿蕾莎,也可能是邪惡在幫助她,因為邪惡總是要有幫手的,就像在阿蕾莎在受救治時邪惡和她打成的協議,在羅斯得知真相時邪惡說:我有很多名字,現在,我是阿蕾莎的黑暗面。探長托馬斯•古奇也說,正義的形式有很多種,人類的,上帝的,甚至是惡魔的。到底哪一種,不由你說了算。在這里,我們可以認為探長托馬斯•古奇實際上對阿蕾莎的復仇持支持態度的。在這里顛覆了正義與邪惡的絕對對立:邪惡可能做正義的事,標榜正義的人們也做出了邪惡的事。人,出於正義的目的做出了邪惡的事,又出於邪惡的目的做出了正義的事。
◎標志性語言:
在孩子的眼裡,母親就是上帝。
你手裡的武器可能會回過頭來要你的命。
正義的形式有很多種,人類的,上帝的,甚至是惡魔的。到底哪一種,不由你說了算。
◎影片背景
本電影完全改編自游戲,也有原創的劇情。作為一部廣受玩家歡迎的,已經出到第4版的恐怖游戲,這個時候才將《寂靜嶺》改編為電影,讓人感覺頗有些意外。要知道《血腥萊恩》游戲的第二版是跟電影同時出爐的,當年的《生化危機》和《古墓麗影》的電影版本也沒有等到那麼久,不知道是不是近年游戲改編電影的慘敗現狀讓投資方都分外謹慎,越是名氣大的游戲越是不敢輕易下手。不過改編的消息一出,玩家們都相當振奮,奔走相告。從各個階段的劇照到預告片,都在各大游戲論壇上四處轉載,而且普遍反響都還不錯,一片期待之聲。
從預告片可以看得出來,如今好萊塢恐怖片日化的相當嚴重,全片處處可見大量日式橋段,在氣氛營造方面更是深得日本陰森詭異派的真傳,跑來跑去若隱若現的藍衣小孩也不過是《咒怨》里小白孩的外國女生版,就連海報也跟《咒怨》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日式恐怖片確實已經達到了宗師境界,好萊塢直接原版翻拍都能大賣,只要模仿的成功,票房應該不會太差。遙想2005年的游戲改編電影,不僅票房顆粒無收,還拖了不少當紅明星下水,惹得一身騷,實在讓人扼腕嘆息。無論如何,作為06年唯一的頂樑柱,《寂靜嶺》讓我們看到了游戲改編電影在2006年逃脫失敗詛咒的一絲希望。
◎主創陣容
導演克里斯多夫·甘斯執導過《狼族盟約》(《Brotherhood Of The Wolf Helmer》)和《哭泣殺神》(《Crying Freeman》),奇幻動作類影片是他的強項。甘斯有個習慣,但凡他導演的影片,自己一定要參與劇本編寫,但本片的編劇他卻沒有插手。原因是本片的編劇是執筆《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劇本的羅傑·艾弗里(Roger Avery),這絕對是令人放心的。
影片中女主角,崩潰母親Rose扮演者萊阿·米歇爾是個全才,當過編劇,導演和演員,不過只有演員相對比較成功。她出演過的片子有很多,例如《狙擊電話亭》(《Phone Booth》),《火線救援》(《Man On Fire》),2004年她被選中主演伍迪·艾倫的《雙生美蓮達》(《Melinda And Melinda》),演技大受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甘斯從一開始就宣稱,他是游戲《寂靜嶺》的超級粉絲,能親自把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讓他感覺到異常興奮。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彼得·傑克遜,這個怪才導演在改編《金剛》時就說,他從9歲開始就已經希望能夠拍自己的金剛。希望甘斯拍出的影片既是他自己想像中的寂靜嶺,同時也是廣大翹首以盼的游戲迷心中的寂靜嶺。
◎影評&幕後
春季最後一趟驚悚之旅
二三月美國影院不斷地上演血流成河驚悚嚇人的片子,高唱著恐怖與游戲改編兩大主旋律的《寂靜嶺》也趕在4月底借最後一抹春光,擺脫這兩年來游戲改編類電影和恐怖電影惹的一身晦氣。
改編自同名著名死亡生存游戲的《寂靜嶺》弱化了原作中的宗教話題,著力講述幽閉環境下的親情故事,只是「尖叫並溫馨著」的題材已被《鬼水怪談》、《空中危機》之流上天下水的演傷了,光憑故事,似乎難逃拾人牙慧的質疑。
不過,該片以「名導+名編+名製作人」鐵三角組合取了大牌演員的策略占盡了游戲素材、動作場面與精湛劇本三張王牌,編劇羅傑·艾弗瑞與導演克里斯托弗·甘斯又玩起「純女性電影」的噱頭,全片僅一個男性角色,名號最響的男一號肖恩·賓也只能在《國家寶藏》後繼續甘草,分量被精簡得剛好配合劇情而已;出演母親角色的拉達·米歇爾雖然星味尚淺,氣質卻沉穩獨立,淺金短發、瘦削柔韌的形象與游戲原角色的設定幾乎如出一轍。
除了精準的人物造型,創作力求高度忠於原著的甘斯把故事發生的環境也完整地從顯示器重現到銀幕上,為了保持寂靜嶺游離在現實和幻境之間的詭異感,小鎮的建築全是以游戲設定為基礎搭建的實景,而此類影片常用的CG特效只集中運用於塑造整個氣氛的牽引因素-彌漫的濃霧上。與大多恐怖片中的處處伴有血色的濃郁色調相比,霧靄重鎖的《寂靜嶺》顯得陰冷凝重,彌漫原作中與情節絲絲入扣的邪教色彩,恐懼也因這異樣的含蓄更加無所不在。所以在預告片推出後,游戲迷和恐怖片迷都表現出強烈的期待。
步《生化》後塵還是游戲改編電影之救星?
接連著遭如潮惡評的《古墓麗影2》、《生化危機2》和更多如《死亡之屋2》的粗糙之作,讓游戲改編風潮墮入了「火則必改、改則必爛」的怪圈,風頭火勢下挺身而出的《寂靜嶺》要逃過必死魔咒,首先要打破近年恐怖電影和游戲改編電影情節薄弱、創意匱乏,與原作形似神散等死穴。
經過《哭泣殺神》和《狼族盟約》的鍛煉,克里斯托弗·甘斯已表現出把動作、驚悚等娛樂元素運用於角色塑造與故事構建的成熟功力,而且作為一名游戲死忠分子,他有對游戲與電影之關系更讓人信服的詮釋能力,也因此,甘斯把游戲情節與電影片段剪接成草稿,寄給游戲商Konami毛遂自薦,Konami看後當即拍板:導演非他莫屬!
甘斯隨即把同名游戲搬上銀幕的構思告訴了密友-羅傑·艾弗瑞,並邀其出任編劇。既是憑《低俗小說》劇本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金牌編劇,又是《寂靜嶺》系列的忠實游戲迷,艾弗瑞深諳此類電影的成敗關鍵,在游戲主乾情節上重新創作,使其結構和語言更符合電影的表現手法。《寂靜嶺》中很大分量的劇情是在迷宮般的靜默中推進,艾弗瑞也一改「話癆」本色,以富有張力的大段留白和簡練對話,配合甘斯對環境語言的調動,通過層層因果關系來推動故事發展並促使角色與觀眾的心理與環境互動,把被動、強加的電影背景轉化為銀幕內外人物共同主動探索的情節,創造出此類電影前所未有的敘事特色。
游戲和電影在彼此深入對方領域,可流行風刮過卻是精品寥寥。展露出些微新意的《寂靜嶺》雖然還不能說是樹立了標志游戲改編類電影咸魚翻生的旗幟,但或許為同行和後來者提供一個榜樣。
附:
還有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寂靜嶺電影要出續集了。
以下出自sina
電影《寂靜嶺》的導演Christophe Gans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稱,他可能會執導《寂靜嶺》的續集,並給出故事的大結局。
Christophe Gans表示,《寂靜嶺2》正在籌劃中,原劇本作者Roger Avary(《低俗小說》編劇)也會再次執筆。Christophe Gans表示,他拍攝第二部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糾正原來犯下的錯誤,避免再次無緣浪費精力。
不過,由於還要拍攝電影版《鬼武者》(導演加編劇),所以Christophe Gans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時間和精力導演《寂靜嶺2》。他說,如果他分不開身,製片人也同意在第二部中保留他的風格,比如小鎮的設計絕對不會變動,而且他還會推薦一位來自歐洲的導演,更確切地說可能是他的法國老鄉。
電影《寂靜嶺》於2006年4月21日上映,雖然反響有褒有貶,但票房收入大獲成功,在排行榜上僅次於《電鋸驚魂3》和《美國怪談》。按照慣例,續集也是很自然的了。
④ 電影課9部電影觀後感鑒賞
電影課9部電影觀後感
這學期,老師一共放了9部電影,列舉如下:《猜火車》、《天生殺人狂》、《飛越瘋人院》、《搏擊俱樂部》、《謀殺綠腳趾》、《破碎之花》、《精神病患者》、《駭客帝國》、《盲井》,電影課9部電影觀後感。其中有些片我已經看過,而且不止一遍,有些事第一次看,但不關怎麼樣,在看完影片後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感悟和收獲。可以說在以上9部電影中,每一部都有其特別之處,就好像葫蘆娃個個有神通,也這里是電影個包含了自己的主題和立足於個子的立場。
《猜火車》講的是主人公從吸毒到重新生活的一個蛻變,影片中一些虛幻畫面的運用很好的描繪了吸毒後人所經歷的那種快感和釋然,而在主人公戒毒過程中,其被關在房子里毒癮發作時的瘋狂的,又極其脆弱的一面讓人不寒而立,導演此處描寫也極具誇張的將主人公腦中四溢的幻想展現給觀眾。有些讓人收不了,但如果不這樣來處理情節畫面,我想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的最後主人公自首去報案,算是給觀眾一個可接受的交代,也就是再罪惡的東西,總是有盡頭,似乎也在說明,人是有智慧的,好壞在分辯清楚後,還是得回到正常的生活。另外還可以看到,父母在片中對主人公給予了最大的容忍和關懷,而社會的力量對主人公的影響,感覺上是戒毒所和正常工作的成就感以及穩定感(如果當時有現在所謂的戒毒者聯誼會,我想應該會對吸毒的反復的現象有一定的幫助)。
《天生殺人狂》是一部很瘋狂的片子,每一個情節都透露著人的本性,和無韁的自由。片中也不止一個鏡頭的放出野馬等動物,簡單的說就是說明片子是在講殺人是人的天性這一簡單的道理。另外影片還很深刻的揭露了媒體和政權的這兩者密布可分的關系。可以說,政權在很大的程度上控制了媒體,而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是如此。媒體為政權服務,於是群眾中一些立場不穩的容易被新聞所歪曲,思想也就被控制。輿論的壓力對於政府是很巨大的,於是控制輿論是政府能力好壞的標准,而這一點法國政府有些失敗。影片最後帶著打到政權,打到媒體,暴露本性的態度,將監獄弄了個底朝天,而在獄中采訪,兇手的那一段獨白也是精髓所在。看完全片後人會有一種不舒適的感覺,一方面原因是影片畫面的快節奏和血腥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一些社會黑暗現象的反思。作為年輕一代,我想一味的去抵制這些罪惡已不是可行的了,更應該的是怎麼樣從平民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理想的看待,如果再進一步,就是如何來解決這樣的矛盾。
《飛越瘋人院》這也是人不自由,社會歪曲了,然後在某時某地出現一個英雄,帶領人們反抗,但最後失敗了。片中的主人公很具有理想元素。首先他很有理想,有幻想;其次他為自己目標去奮斗,並感染周圍的人;再次是富有愛心,有責任感。這樣的一個人在壓抑的環境中,在集權的制度中是被打壓的主要目標,到最後也就是他被做腦部手術,而另一個因他被激起自由慾望的男人沖出了圍牆的束縛。對於影片中的一些細節我就不詳細說了,要說的是我對這樣一個影片所出生的時代的猜想,1975年就有這樣的片子,並且被社會廣度的認可,是不是有些暗示對社會主義的粉刺,畢竟在西方人眼裡社會主義都是壓迫人自由的。而這樣的英雄影片也是很符合美國的英雄主義主導世界的理論。
《搏擊俱樂部》。這部影片我已經看了好多遍,並且買了碟(總共只買過兩張碟)。可以說影片中的演員有一位是我最愛的,就是EN--Edward Norton。他優良的個人形象和精湛的演技確確實實贏得了很多像我這樣影迷的贊賞和追崇。撇開片子的明星效應,《搏擊》所要帶給人們的也就是個人原始慾望的覺醒。無非是說,在物慾的直接,情慾都已經阻擋不了這越來越沒個性的世界。人們都是金錢的努力,而那些所謂的`興趣愛好都是無聊的自己我鑒賞。社會所需要的是一群人一起實施的解放,於是醞釀了最後的大爆炸,瞬時打垮了數幢大樓,就好像打斷這個社會的經濟的支柱一樣,人都會到原始,找回丟失的野性。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沒有影片中所描述的那麼極端,我覺得個人應該在客觀世界種實現價值,並且同時保留底線的純真和原則。可以很不世俗,但關鍵是必須要很世俗後不世俗的超然才行,最反感無責任,無壓力,無邊際的三無主義瞎扯。
《謀殺綠腳趾》這是一部反應人無所謂性格的電影。也就是描繪了一類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沒有目標,沒有慾望,就那麼簡單的按自己的軌跡活著。而片中越戰退休的那一類人也很有象徵性,就是有慾望,有目標,但同時有那麼安穩的和前一類人廝混。不過我想,到老他們那年紀也無所謂要求不要求,理想不理想。能有原則就成了極端分子,沒有原則就成了社會底層殘渣。另外片中隱藏的一些人的秘密陰謀和一些新興人群的奇怪想法也是看點。總之科恩兄弟的電影是講不出所以然的。《破碎之花》這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雖然也有些受不了很沉悶的情節,但影片給人默然的感覺很適用於這個浮躁的環境和人。我想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看待這個電影所要給人的東西。首先是逝去愛情的和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相對孤獨感。
我曾看到過一篇影評是這么描述《破碎》中對愛的理解。"…她們不管大方還是局促、冷漠、拒絕,都比不上那個安靜的躺在地底的更容易傾訴:傾訴對於一路走來的失望,傾訴回頭後的憂傷,傾訴失去那麼多次曾經擁在懷中的美好,傾訴無法驅散的疲憊和孤清…我感到了很多,愛的流失,歲月的變遷,人事的更迭,人與人之間冷漠疏離,然而最讓人沉到底的是深入骨髓的孤獨。無論如何,竟然驅不走那種對生活深深的倦意,而時間,似乎永遠侵蝕一切,而你坐看無能為力…電影取名破碎之花,源於男主人公的好友提醒他去見這些舊日情人時必須准備的粉紅色玫瑰花。為什麼是粉紅色?相信每個經過青春和愛情的女孩子都曾經喜歡過淡淡的粉紅,一種嬌弱纖柔異常的顏色,一種最承受不起骯臟的顏色,代表所有曾經的美好…如果人生果真是一朵花,那麼優美的姿態終究會萎謝。男主人公回到家中,爐台上粉紅色的玫瑰花瓣飄零,憔悴不堪。當他在路上去見每一個舊時女友的時候,始終惦記著送出手中粉紅色的花束,盡管似乎並沒有人真正在乎那些花。破碎了,終於破碎了,不僅是花,還有失去的時間和愛,永恆孤獨的人生本身。"其次,也是這次看完電影後才明白的一個現象,就是當人把什麼什麼當一回事,那看什麼都成那東西了。就像影片中粉紅色的象徵意義,什麼粉紅色的東西對主人公來說都好像是種暗示,而對於男孩也是,看大街上流浪的男孩好像都是他那未重逢的孩子;最後是一種生活的反差和生活的滿足尺度。簡單的說就是片中兩隔壁的家庭狀況。一個家裡滿是小孩,但不富裕,而另一戶家中就一人,富裕。
《精神病患者》這是一部極具挑釁手法的電影。具體的就不詳細說了,愛電影愛希區柯克的人造把它分析透了。而全片中我最喜歡的幾個鏡頭就是化身上帝的我們從頭頂上看下面故事發生的進程,很具挑戰性和諷刺性,感覺上帝就是偷窺王。
《盲井》這是部反應農民階級和山西煤礦的電影。裡面通過細節刻畫了農民們的一些特性,和作為父母的一種特性。還有封建文化在農民里的表現,還有是良知的表現。最後結局是害人的人死了,被害的人得了錢。算是種輪回報應。這部電影看完後確實非常壓抑,人性和社會的這般黑暗對於我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看完後沉默了好幾天。
《駭客帝國》是一部很不錯的科幻大片。在老師的指點下看完感覺美國編劇還真是厲害,能把那麼多東西能糅合在以部電影里,而且是科幻電影。電影中詮釋的理念有很多,如虛擬和現實,救世主和先知,命運,自由等等。我也在思考,就是人們處於一個相對自由的情況下,是不是該努力去求得全自由。這個在當下的社會很值得考慮,很容易類比。而我想出的結論是值得,但得看時候。用發展觀看問題。社會是在發展的,樂觀的說會越來越健全。而作為不甘淪陷世俗的人來說,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先淌過這渾水,然後有成就的走自己的路,這我前面也提過。而對於命運什麼的,倒真的覺得有點個人主宰的味道,什麼通關系啊,將套路啊,也都自己去著手做才會有。
⑤ 有哪些好看的法國電影
兩小無猜
愛情片,是講述兩個人從小玩到老的一個游戲,深度倒是談不上,但是在愛情片中還是有點小想法的,我給很多人都推薦過,但似乎總被忽略。
http://www.mdbchina.cn/movies/11079/
給你這個介紹的網頁,不過劇情介紹這種東西很難真是反映影片本身的精彩。
此外還有
超市夜未眠
很有創意的一個片子,整部影片全部發生在超市裡。
http://www.mdbchina.cn/movies/54209/
一時想不起法國的片子了,有的記不起名字,反正法國片很多都很晦澀
給你個鏈接,是中國影視庫的法國影片區,你有空自己翻翻好了
http://www.mdbchina.cn/sections/countries/france/
再給你一個法國電影的論壇
http://www.suninmind.cn/index.php
⑥ 求!!!寂靜嶺電影的深刻分析
寂靜嶺之正解【原創】
首先一點,想要搞清楚寂靜嶺世界就得明白它的「三元」世界觀。。。也就是說,寂靜嶺在某些神秘力量(後面再說)的促使下,已經有了3個平行的世界。分別是:正常世界(就是你天天呆著的世界,影片中那個所謂「黃澄澄」的、都是正常人的世界)、表世界(那個大霧彌漫、都是廢墟的世界)、里世界(那個黑乎乎的、都是鐵絲和血跡、有很多兇猛怪物、電影中警報響後的世界)。這個「三元」世界觀組成的寂靜嶺概念是這個游戲的基礎,但在游戲中表現得比較晦澀、難懂,但在多年的SH游戲玩家的交流和官方的認證下,以初步定性~
記得好萊屋的影評看後都說這片子相當的晦澀、世界觀相當的新穎~其實這只是把游戲中的概念照版過來而已,而且電影中大量的三個世界的穿插、交織,和那個男的在真實世界裡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妻子的存在(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懂平行世界的都知道,平行世界間只是時間軸相同,並不會有交點的),我個人覺得這已經褻瀆了寂靜嶺的晦澀風格,但為了照顧大部分連黑客帝國這種「二元」世界觀都不懂的影迷,這還是可以接受的。
應大部分小白白們不懂結尾是什麼意思,想先了解結尾的意思,我就先解釋結尾吧。
首先露絲帶著她的女兒(其實這里也有很多蹊蹺的東西,後面講)飛出懸崖,走上回家的路,有沒有發現這里有很多細節是在暗示你,這里依然是表世界:路上依然都是大霧,來時的那個熱鬧的加油站凄涼無人,另一面丈夫的世界卻還「黃澄澄」的、還下著雨。。。你可能會問了,寂靜嶺表世界不也有人嗎?那些人其實是被神秘力量(也就是艾麗絲與她的黑暗搭檔「簽約」後所得到的力量)拉進表世界的。同理:艾麗絲感受到露絲的到來(與她的女兒一起),所以防出能量把她們拉了進來,因為這種能量是區域性的,所以那個女警也被拉了進來。。。。也就是說表世界來回就這么幾個人(後面還被艾麗絲趕盡殺絕了=。=)而已。。。。。。轉回話題:她們回到了家裡,其實那也只是空無一人的表世界之家罷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結局呢?其實這都是艾麗絲的意願罷了。。。。。前面說過,露絲在孤兒院收養的女兒莎仁其實是艾麗絲的善良一面的誕生體,而結尾時露絲讓女兒閉上眼睛,但她還是睜開了,也就這一刻,她與黑暗體對視力的這一刻,善良體(莎仁)與黑暗體結合了,重新成為了艾麗絲。。。這也是為什麼後面黑暗體和艾麗絲都未出現的原因了。。。。而艾麗絲覺得她的母親達琳當年並沒有完全盡了母親的職責、自己也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母愛,而相較之下,露絲的強大的母愛更讓艾麗絲欣賞,所以後來莎仁的表情和行為都有些怪,這才是真正的艾麗絲。。。。她為了獨享母愛就把表世界延伸了出去,直到家中~這一切就是結局形成的原因。。。。。。。。。但仍然有比較激進的人懶得聽這些所謂的「胡扯」,只問一句話:到底死沒死呀???要問這個問題的話,只能說明你層次太低了,但你非要得到個答案的話,我只能說:即沒有死,也不能說是活著的。。。。(1)要說她死了,在真實世界卻沒有她的屍體,而她也確實在表世界活著的。(2)要說她活著,她也永遠回不到真實世界(除非艾麗絲願意這樣做)。(3)她在教堂里被那個可惡的女教主一刀桶穿了左鎖骨處(離心臟比較近,看她的出血情況應該是桶到了大動脈),而因為艾麗絲的力量又活了過來,從這一點說,她的命其實已經是艾麗絲的了~
【1號補充】廁所里的怪物
有人不明白女主角在學校廁所裡面看到的那個所謂的"獻祭者"是什麼意思...其實,他就是那個在後面艾麗絲回憶中被眾多學生追趕到廁所後,廁所中那個把她弓雖女幹了的清潔工(=.=在門口有N多學生的情況下)...所以艾麗絲對他的怨恨由為突出,在她擁有了力量(黑暗搭檔)之後,第一個就把他給殘忍地殺掉了,就在那個回憶中的那個廁所里.....而在表世界中他屍體所擺的姿勢也比較像在XX..里世界裡,他行進(爬行..)中在不停的"吐舌頭",這一點更好理解,因為這是標準的"性暗示"動作(在學術中和各種H中都得到公認的)~至於實在這方面不懂的,只能說明你太純潔了,就不支持你進行深挖了..
還有的人問:女主角怎麼知道他嘴裡面有那塊刻著"酒店"(本人不怎麼會英文,就直接翻譯了哦~)的石頭呢?本人覺得:(1)那個藍衣服的小孩(其實是艾麗絲所釋放的幻影,用來給女主角提供線索的,所以忽隱忽現的,是艾麗絲小時侯的形象)把她指引到這來,肯定有原因,所以女主角要查看一下(2)可能是後面的話有什麼暗示(再次重聲:英語不太好..) (3)游戲中的人物也都喜歡沒事亂翻的,說不定有什麼好東東等我呢~不過要去翻死人嘴裡嘛,那就......=.=
【2號補充】經典台詞
"這是你的選擇..."黑暗體對露絲提出"WHY ME?"(為什麼是我?)的問題時,一句短而經典的回答..."It's your chooes!"(好象拼錯了...=.=~)
對,這確實是露絲的選擇,她在教堂里曾經對那個女警說:"當我第一眼看到莎仁(善良體)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她."...露絲選擇了莎仁,也就等同於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因為莎認總會有這么一天要回到SILENT HILL,這是無法阻止和更改的~是露絲自己選擇的命運.....
"媽媽是孩子眼中的上帝."在艾麗絲完成了復仇之後,沒有被殺死的達琳默默的提問:"為什麼我沒有被殺死?"露死輕聲地這么回答~.....當年在教會要將僅因為沒有父親就被裁決為惡魔艾麗絲"凈化"(就是一把火燒掉而已)時,達琳親手把艾麗絲交給了他們,這讓艾麗絲後來很是憤慨~盡管在執行"凈化"時達琳也沖出來想要阻止,但她的行動根本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最後還是上天幫助了艾麗絲,鐵架給塌了)....但最後艾麗絲還是沒有將她生母達琳殺死,也許達琳此時也覺得自己該死,因為她沒有意識到,艾麗絲對自己還是有"愛"的;這也是為什麼達琳在前面從來沒進教堂也不會被裡世界的怪物殺掉的原因,因為艾麗絲不想讓她的母親達琳死,至少不是被自己親手殺死~....
【3號補充】怪物內涵
再次重聲:寂靜嶺是一個很有人文內涵的有血有肉的地方,並非一般歐美的暴力美學....它的每一個設置.每一個細節.都不是憑空而出(大部分其他的血腥恐怖片都是這樣),而是有其道理的.....在此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凡是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黑格爾
三角頭:寂靜嶺游戲中被公認的最具代表性怪物.肌肉身材,手拿大刀,三角鐵頭(有槍也沒法打暴頭了..)~這個形象就已經代表了艾麗絲心中最陰暗\冷酷\暴力和極度的怨恨的一面.....而它那最富個性的三角頭卻不能被眾人所理解,所以我來簡單解釋一下:(1)學過心理學的人應該知道,三角形代表著暴力(或暴力傾向),而又把三角形作為它的頭就說明了這個怪物的頭腦中是充滿了暴力\別無他物...(2)三角頭又代表了神秘(如金字塔等),在游戲中也確實這樣.每次它的出現就會暗示些東西或者代表著某段劇情的高潮的到來....所以它的出現總是背負著很多"重大"任務的~
護士怪:艾麗絲燒傷後,"她極度的恐懼漸漸轉變為巨大的怨恨."(引用電影中的一段話)所以她燒傷後對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敵意,而此時可憐的護士是離她最近的人,所以護士的形象也自然而然的出現為可怖的形態(也就是怪物)...具體可以參考電影中LISA(那個紅衣護士)"白眼"成因~
聖甲蟲:這個嘛...不太好說,不過我覺得應該是艾麗絲燒傷後在不能動彈的情況下,被某種甲蟲所咬傷,所以也被物質化(依附寂靜嶺或者說是黑暗體的力量把某種意念中或潛意識中的東西具體化,成為可見體)了~
【4號補充】(再不補第①面就沒位置啦~)邪教的力量?
有的人提問:為什麼艾麗絲的黑暗力量(里世界)波及不到教堂內呢?
這個問題嘛~我自己也想了一段時間~如果游戲中這么問還好回答些,因為其中的大部分疑問已得到解答(有SH3的功勞)~而在宗教這方面,電影已經把游戲中的原本改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只能從新推理~
(本推理純屬個人推理,如有雷同實屬→抄襲)
(1)屋外就是里世界,而屋內卻一點也不受影響,而且在教主(不是里教主...)的帶領下進行祈禱後就恢復了表世界,可能這種邪教確實有某種力量在保護著(個人覺得這種可能不太大)~(2)根據信仰的力量(並非專指這種邪教)一說,與寂靜嶺心魔論~因為眾信徒虔誠地堅貞地信任著這種邪教的力量能夠保護他們,而且這種信仰的中心點就在教堂內,所以堅定的信仰動搖了里世界的力量,而虔誠的禱告便暫時性的驅逐了里世界~...這種觀點的可能性比較大,也很符合游戲中的觀點~(3)因為電影中表裡世界都是艾麗絲所創造的~所以教堂這個僻護點艾麗絲也應該是可以控制的(就類似於她可以控制里世界不傷害達琳一樣),而一次性把這些仇人殺掉的話,艾麗絲還覺得有點不爽(BT了=.=...).所以搞出這么個地方來慢慢玩弄這些人,讓他們天天陷入死亡的巨大恐懼中,讓他們身心具疲,心理崩潰(不過因為有信仰,才沒有太快崩潰)...這樣會讓艾麗絲得到更大的"滿足"~
幾次分析中,惟有這次的個人觀點比較濃重,所以錯誤可能存在,若有意見,敬請提出~~有三個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問題上面還未定性,不過定性後也不會超出這個范圍的吧?~呵呵!
【5號補充】邪教教主--克雷絲
這個人物嘛~個人覺得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這是電影改編後新加上的.所以就完全沒有游戲中那個教主達麗娜(艾麗絲的母親)那麼神秘,擁有強大的力量(游戲中表世界是教主製造的,里世界才是艾麗絲創造用來躲避母親)~所以這么說來,電影把宗教這方面就不止是"一筆帶過"了..而是大幅度削弱了~由主動轉變為被動了~
而這個教主本人呢,可以這么說吧~是一點能力也沒有滴,他只能像我們國內滴一位著名邪教教主李某人(簡稱李教主~...=.=?里教主?...)一樣,搞些神神秘秘的東西來迷惑眾人....根據我4號補充"宗教力量的"第(2)種說法,她的所有能力也就是聚攏人心罷了~並無真正實力...
正像露絲大聲對克雷絲說的那樣:"你只是把所有你所害怕的人都燒死而已."
⑦ 世界十大黑幫電影 讓你熱血沸騰的黑幫生活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看那些黑社會的電影總有中熱血沸騰的感覺,那麼你知道有哪些黑幫電影嗎?下面本站為您介紹世界十大黑幫電影,一起熱血沸騰吧!
No.1黑幫電影經典派:《教父》第一、二部
1992,1974(美國)《教父》(三部曲)是黑幫電影無法超越的金字塔,也是男人的聖經。所獲獎項: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
No.2黑幫電影史詩派:《上帝之城》(巴西)
世人都知道巴西足球、巴西狂歡節和熱情的巴西女郎,卻對巴西這個國家的電影和歷史人文了解甚少。2002年一部《上帝之城》橫空出世,電影中凌厲的畫面風格和殘酷的社會描述讓巴西黑幫電影震憾了世界影壇洞虧。導演用群像式的電影敘事把一群在里約內盧貧民窟出生的黑幫少年從成長到毀滅整個過程展現在世界面前,這無疑開創了黑幫電影的史詩流派。所獲獎項:電影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也成為巴西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No.3黑幫電影浪漫派:《預言者》(法國)
法國的黑色電影一直以來都有優良的傳統,但自從阿蘭德龍時代漸漸遠去以後,法國黑色電影在世界影壇就不太為人所知了。2009年一部被譽為教父的法國黑幫電影《預言者》橫掃歐洲各大獎項,法國黑幫電影終於在卷土重來。電影通過非常寫實的鏡頭語言描寫了一個在監獄中通過個人奮斗最終走向黑幫教父地位的年輕人。雖然在電影中到處是殘酷的監獄黑幫斗爭,導演卻用略帶贊許甚至是浪漫抒情的方式展現了他的奮斗歷程,這也是法國電影始終有別於好萊塢的獨特之處。所獲獎項:電影榮獲當年戛納電影節了評委會大獎,法國凱撒獎9項大獎。
No.4黑幫電影救贖派:《黑幫暴徒》(南非)
南非這個國家對於中國人即陌生又熟悉,因為它盛產黃金、鑽石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因為它有人類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現在已經廢除的種族隔離制度和與之斗爭了幾十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黑人領袖曼德拉。當然今年的足球世界盃也是在南非舉辦。但是南非對我們來說又是遙遠而陌生的。南非的電影我們更是很少聽說,2005年一部極其震撼心靈的黑幫電影《黑幫暴徒》被次年的奧斯卡評為最佳外語片獎。這才讓世界對南非的電影和南非解除種族隔離制度以後的社會有了清晰的認識。其實電影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心本善還是本惡,導演通過發生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黑人貧民區的黑幫故事完美的表達了人性本善的觀點,很多影評都說這是一個有關人類心靈救贖的史詩,喜歡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部黑色電影。所獲獎項:電影榮獲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No.5黑幫電影搖滾派:《搖滾黑幫》(英國)
俗話說流氓會武術擋也擋不住,當蓋里奇迷上了搖滾世界將會怎樣?那當然就是搖滾黑幫魅力擋不住!不論蓋里奇的黑幫電影怎麼變,永遠都不會變的就是成名立萬的黑色多線性交插敘事。幾路人馬你搶我奪人物眾多來回穿插再加上蓋里奇式的黑色幽默這就是蓋里奇的電影。到了2008年的倫敦故事也開始國際化再加團團上迷人的黑色搖滾,一部黑幫搖滾電影就這樣創造出來了!
No.6黑幫電影深思派:《奪獄困獸》(西班牙)
西班牙電影一直以熱烈奔放吸引人的眼球,2009年一部劇情懸疑、畫面刺激對社會體制進行強烈抨擊的監獄黑幫電影《奪獄困獸塌顫橘》橫掃西班牙戈雅獎。電影風格即借鑒了好萊塢電影的良好劇情鋪墊又保持了西班牙人一貫的熱烈氣質,同時開創性的對監獄黑幫電影進行了創新。電影不再是僅僅關注監獄內的黑暗和無序更加關注的是體制對人本身的壓制和改變。在這里好人和壞人沒有界限,監獄外和監獄內沒有本質的區別,一切都是黑暗,一切都是圈套。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暗黑的體制陰影中,這就是所謂的社會就是黑幫,黑幫就是社會!所獲獎項:在被譽為西班牙奧斯卡的西班牙最高電影獎戈雅獎影片《奪獄困獸》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達尼埃爾蒙松憑借這部反映警囚沖突的影片獲得最佳導演獎,主人公胡安的飾演者路易斯托薩爾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No.7黑幫電影溫柔派:《艋舺》(中國台灣)
這部今年大紅大紫的中國台灣黑幫電影一經推出就票房暴棚,被稱作中國台灣電影復甦的又一力作。中國台灣小朋友生來就比較細皮嫩肉,所以黑幫電影也就拍得溫柔細致,雖然黑人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是看到N多的影評都在說好那我也就說好吧。不過說實在的如果黑幫電影加上GAY情節不溫柔不煽情那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女影迷們千萬不要錯過這部極具花痴氣質開創GAY片新世代中國台灣黑幫電影.所獲獎項:電影榮獲2012大中華花痴聯盟溫柔美男獎。
No.8黑幫電影殘酷寫實派:《格莫拉》(義大利)
義大利黑手黨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黑幫組織,但我們一般都是通過美國電影才略知一二,而且美國電影中黑手黨大都已經從義大利西西里島移民到美國大陸。作為黑手黨的起源地義大利本土黑惡勢力始終是這個國家不能消除的陰影,從貧民窟到政壇從西西里島到義大利本土,黑幫幾乎滲透了這個國家的每個神經。《格莫拉》這部幾乎是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的黑幫電影把那不勒斯這個義大利中部城市的罪惡近乎真實的表現在觀眾面前,電影鏡頭不加修飾的貼近罪惡展現血腥,無論如何這都是最真實的黑幫電影,在這里罪惡就在眼前一天天的經過。所獲獎項:在61屆戛納影展上獲得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No.9黑幫電影懷舊派:《下流人生》(韓國)
韓國電影進步神速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黑幫片也是銀幕的主流之一,韓國影壇教父林權澤導演的第99部作品《下流人生》講述了一段殘酷的韓國黑幫斷代史,似乎是導演晚年對自己一生的一次總結。即是電影中黑幫歷史的回顧也有對導演人生和韓國電影歷史的回顧,所以也這是一部另類的韓式黑幫電影。
No.10黑幫電影復仇派:《東方的承諾》(美國)
美國黑幫電影自從《教父》之後長盛不衰,已經成為商業電影的一個主流派系,但是想超越《教父》的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美國個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開創黑幫電影新局面,以極其暴力而血腥的場面和維果莫里森的赤身肉搏吸引觀眾眼球,無疑《東方的承諾》是一部的另類美國黑幫電影。當然我認為最吸引人的還是在澡堂的那一段肌肉和血漿撐暴屏幕的暴力場景。這樣的電影絕對能讓男人瘋狂使女人痴迷。
⑧ 《觸不可及》觀後感
《觸不可及》觀後感7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觸不可及》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觸不可及》剛剛開始的鏡頭很有畫面感,周圍出現的許許多多的人群,手裡撐著傘,男主出現在鏡頭中央。男主這里的出現方式上特別有趣,先是出現了他的黑色的傘,接著下個鏡頭接他的腳步走的動作,再試整個全景,然後有過度到特寫。影片對於男主的出場運用了多個鏡頭來描述,塑造了自己的風格。
在拷問寧待的部分鏡頭的切換和人物的內心世界相呼應,緊張的氣氛讓觀眾也手裡捏了一把汗。同樣的切換鏡頭出現在刺殺日本軍官那部分,男主傅經年為了保護寧待一直苦思冥想,力求保護好寧待的安全,在和寧待跳舞時候他想像了N種刺殺方案,刺殺進行時刻鏡頭的切換描寫他的狀態,包括上司對他的責問以及兩次由手下為其擦汗。 另外影片中幾次探戈舞蹈的出現始終作為故事的轉折點來出現。
第一次的出現是寧待安全後。
第二次出現是預演刺殺日本軍官也是為解救寧待兩人見面時候的舞蹈。
第三次雖然和這個舞蹈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算是對前兩次總得一個回顧。傅經年再次回到那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恰巧遇了尋找記憶的寧待。後來由跳起了這段舞蹈。
第四次出現是和高官女兒之間進行是對故事的轉折。 第五次兩人相遇後在戰火中跳了他兩的最後一段舞蹈,也是影片的最高潮。
第六次已經是陰陽兩不見,傅經年在寧待的墓碑前獨自起舞。
關於影片聲音的處理也是十分的講究,影片開始的前兩分鍾沒有人物的對白,只有環境音,而對於環境音的選擇影片環境音效做的十分出色,如前邊的雨水滴在雨傘上的聲音我們可以清晰的感知到,在音頻部分背景音樂的選擇上,每一次的聲音的選擇都很好的詮釋了人物的內情情感世界的微妙變化,由此可見其製作的精心程度。
對於一部電影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會選擇這部影片來做分析和分享,是因為至少他打動了我。結合故事的發生背景,給人一種凄美的感覺,他把戰爭年代軍人的命運及其相關人員的命運詮釋的有血又肉。所以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這部影片的。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版本集結了笑星凱文·哈特、「毒師」布萊恩·克蘭斯頓和女神妮可·基德曼的電影《觸不可及》,奢華的演員陣容是吸引老靑見的最大理由,且凱文·哈特飾演陪護的角色,顯然是想向喜劇靠攏了。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有犯罪前科的戴爾始終找不到工作,但又要在社區工作人員那裡交差,於是他拿著那張需要簽名好證明他面試過的名單,一家家去面試,只為能填上表格完成任務。為什麼他在面試時都表現得不想要這份工作呢?
其實他不是不想要工作,是他的自尊心讓他抵觸、下意識的拒絕啊!這種敏感又脆弱的內心,和坐在輪椅上的菲利普太像了!於是當菲利普看到他對這份工作完全不抱希望,用粗暴的要簽名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時,他知道兩個人其實是一類人,這才選擇了戴爾。
還有一個方面,是電影帶給我的共情。一個因癱瘓陷入困境的富人,和一個被現實逼到死角的窮人牽扯到一起,他們從困境中突圍,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在戴爾的影響下,菲利普的每一處變化都很讓人振奮,他終於敢給通信一年多的筆友打電話;不再抗拒過生日,和那些喜歡及不喜歡的來賓打成一片;滑翔傘是他永遠的痛,但他再一次坐上滑翔傘翱翔在天空。而戴爾呢?在菲利普的影響下他重新找回了自尊,終於能支付兒子的贍養費,用賣畫的錢給前妻買了一棟房子。他還陪著菲利普去聽歌劇《魔笛》並且聽的聚精會神……
看到最後很讓人感慨,我們該用怎樣的生活態度面對這個世界?該用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去和朋友交往?
戴爾知道菲利普是社會名流,卻沒屈服權貴,菲利普知道戴爾需要錢,但並沒有施捨他,反倒是想辦法把他的畫賣掉,給了他「第一桶金」,這是他們對對方最大的尊重吧!不管我們遭遇到怎樣的變故,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應該對生活絕望,因為上天確實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在故事中他們都在成長,不管是發自內心的主動改變,還是因為有了摯友的幫助才順理成章的被動改變。我羨慕他們的友情,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的推一把,我也期盼這樣的友情,但可遇而不可求。
我們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認真的看仔細一些。因為有些觸不可及的奢望或許並不是真的遙不可及,也許成長就近在咫尺,正按照它的方式,陪伴著你左右。
在戰爭里一個人的命運開始變得無關緊要,我們的親人只是那麼幾個。想要珍重,卻被歲月無情打散。你去了哪裡?我在窗前守候。過往街道的人能有幾次你的身影,想要等你在這個時代,是最遠的距離,彷彿遙不可及的戀愛。
一點一滴的珍重明白了你在我生命中的觸動,我想著去喜歡你,卻在喜歡後,喜歡上了一場遙不可及的等待。音樂中還殘留著上次你和我跳過的舞蹈,我被攬在你的懷中,等著時間靜默,等著歲月長久。想要等到白頭到老,等到的不過是一次次告別。你給過我滿心歡喜,卻總是有所改變。我知道你職能所在,以國家為重,或許在這不該有的時間遇到你是我應該嘗過的苦澀。可是我想停下來,不想去很空的等待,我回到了舞蹈教室,我找到了重慶,我一次次的尋找一次次的等待,想要留住你。你還是在矛盾中離去,埋下了太多的記憶傷感。在最後一次去找你的那個時間,我終於不用在等你了,那或許會是我最漫長的等待。這次我走了,幸好你並不知道,少了更多的牽掛,才能繼續你的事情吧!
國家戰爭,我們不過是在其中的最小的一個,我們在這個目標中選擇相信的是當初自己的選擇。那時是放棄一切的決定,背負著理想的人,只能是一個埋頭苦乾的鬥士。當你在一個位置站的越久的時候,你的一點偏差,都會讓別人無所適從。作為一個軍人,其實早就沒有了自己的性格,那一點感情的放縱,不過像是一種自我傷害一樣,多少次從中走過才能明白。當你帶著雙重身份生活的時候,註定了你的情感會被兩個世界所湮滅。那是一個只能一個人活著的世界,不敢去觸碰別人。你所有的意動都會成為你自己最大的破綻。撕裂的傷口從來都沒有給別人看過。
時間慢慢在走,新中國成立後,過往的彷彿都在被煙消雲散。人生不過幾十年的歷程,誰能真正得到自己的生活,或許有一天我們只能用自己曾經認真的生活過來安慰自己了。最後來到了你最終等待的地方,你在秋葉里寧靜,我在秋葉里舞蹈,我還在回憶當初和你的記憶。沒有消散的,再次品味著你的快樂。
法國電影看過《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蘇菲瑪索演的幾部電影,感覺都很文藝溫情的,這些可能和法國人浪漫情感細膩,追求生活品質有關,電影《觸不可及》一樣也是一部浪漫主義人文氣息的.電影。
電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來,優美的音樂,漂亮唯美的畫面攝影,輕松幽默的對白,歡笑不斷且暖暖感動。兩個演員表演很精彩。
這部電影來源於真實的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白人貴族富翁菲利普在跳傘中意外受傷,造成四肢癱瘓,脖子一下毫無知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護理工來照顧自己的飲食生活,生活在貧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魯的舉止意外被菲利普選中,原來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給出的答案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的對待,沒有歧視。
於是兩個背景迥異的人,有著主僕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合,午夜他們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上同享一根煙,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在德希斯的幫助下,菲利普逐漸從自閉和自卑中走了出來,他變得開朗自信,學會了重新擁抱生活,獲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過和菲利普的相處,自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菲利普的幫助下,擺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時也受到了菲利普藝術愛好的熏陶,學會了處理和家人緊張的關系,成長為一個穩重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兩個可以說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的人,從沖突走向理解,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個人也不約而同的發掘出另一個自己。
看過電影的一點感觸:我們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著,並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電影開始,他因為身體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願同外人接觸,放著豪車不敢做,遠離自己喜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願拿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可以說他們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但是在相處的時光里,他們互相影響著對方,他快樂隨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如何放聲大笑,如何大膽去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歡樂,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順,很多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就會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
付出總能點燃生活,帶來溫暖。
在愛好、性格甚至整個世界都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只因人性的尊重和那些略帶邪惡的笑容,就足以成就一份難以割捨的友情。看完後才察覺片名之意,現實所能觸及的大都是那些自私的、吹噓的、功利的……而那種難以觸及的真誠,吾將繼續虔誠信仰。其實聯系太多並不一定是最糟的原因,關鍵是聯系的動機。當你不想從他身上獲取任何東西(包括驅趕寂寞),卻還是願意跟他保持聯系時,那應該才是真的朋友吧。
知心,不是只有他知你,或者只有你知他,而是彼此互相知心,交談之間不必害怕會說錯什麼話會傷害對方,而能知道對方真正需要些什麼,人生得一如此知己,足矣!
但是,這都是有條件的。條件非常苛刻。既然要知心便沒有任何障礙,不涉及觸及底線的領域,彼此之間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觸不可及,多恰到好處的名字。德瑞克和菲利普在身邊都沒有自己的知己,反而是兩個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為了好夥伴。
德瑞克所成長的環境非奸即盜,他的生存原則那麼消極的,而菲利普所在社會圈矯揉造作,規矩繁多,他需要的是一個不理會這些世俗眼光的朋友。就像他的台詞那樣:「我不需要他的同情心,德瑞克把電話遞給我,因為他時常忘了我不能動,我只要他身體強壯,有手有腳,正常思考,不必在乎他的過去。」但其實德瑞克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責任心,對於自己血緣關系不高的弟弟,他知道他有責任,對於過繼自己的「媽媽」他也知道他有責任心,而對於菲利普,他同樣有責任心,這就是他們互相信任的條件,復雜而又簡單。
這部電影就像收到的一封私人的小詩,有些粗劣的文筆,卻浸潤著滿滿的深情,字里行間訴說著,我曾如此信任依賴的你。
它說的是友情,是剛開始或多或少的某種吸引,到後來的淚和笑,到慢慢的熟悉、理解、信任,以及最後的無條件的愛。
這是一部很純粹的電影,說的也很簡單:單純的友誼。但電影的妙處卻在於故事動人、感情真摯,毫不過分和做作。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個小笑點,都那麼純粹干凈自然,卻真真正正能讓人笑得出來。
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么一個摯友,你和他/她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嘆於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ta會將心比心,為你的哀傷扼腕,為你的快慰擊節,更會在ta的心裡,為你留下那麼一塊永恆的位置,任白雲蒼狗,風雲變幻。
只嘆今生,得緣遇見你。
關於這部電影,與其把它歸類為諜戰片,不如說是文藝片、愛情片更為合適。將近兩個小時的片長,貌似就是在講述著地下工作者傅經年與搭檔影子的義妹寧待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以舞蹈傳情,或激烈,或纏綿。不過話說回來,他們兩個到底是怎麼一下子就彼此愛上了,影片中雖然給出了解釋,但我還是多少有些不是很理解,一見鍾情?惺惺相惜?不管怎樣,我也是一股腦的自我催眠:反正就是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推動故事進展的不是感情,而是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兩人的感情超越時空,跨越了將近70年。在特定的事件中,導演趙寶剛弱化了其它一切元素,諜戰、歷史、情節通通被壓縮甚至忽略,跳舞成了最重要的事兒,雖是唯美,但總覺有些脫離現實的烏托邦主義。
於是,接下來的劇情就自然而然地被我料想到了:不管兩人愛的到底有多深,為了國家大義,男主角不出意外的繼續潛伏,女主角也是不出意外的一等再等,甚至最後不出意外的以悲劇結尾。或許在我看來,只有是悲劇的結局似乎才符合戰爭的精神,才能襯托出戰爭年代我黨大無畏的無私精神,同時也營造出這段愛情一步之遙的遺憾感,進而升華主題。
但若細想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為何如此拍攝?我想每個看過的人大抵都能感受到導演想要傳達的情緒,抑或態度。雖說在這部影片中,正面人物沒有走在刀鋒邊緣,製造緊張情節;反面人物也沒有多大的狡猾陰險,步步緊逼。但它著實也帶給觀者一個意料之外,就是對地下工作者愛情的刻畫,兩人因舞生愛,因舞離別,用舞蹈來傳達戰爭年代的不易與殘酷。也就是說,與其用暴力的方式展現特殊年代的故事,倒不如演一出那個時代的浪漫愛情,讓觀眾去感知這無法觸及的愛情甚至比戰爭本身還要殘酷。
至於這種敘述能不能被大眾所接受,豆瓣影評5、1這個分數,我想大概也代表它在觀眾心中的地位。當大眾對趙寶剛的處女電影滿懷期待時,他以這種過於文藝的手法來拍攝多數人期待的驚險懸疑諜戰片時,是有別出心裁,但是過於冗長,甚至有些狗血的情節,難免會引起一番吐槽,播出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部電影,有所舍棄,必定會有所側重。導演選擇用一種浪漫主義的方法來展現時代、歌頌愛情,構思可以點個贊。但若問效果,那便是:成也愛情,敗也愛情!
01
友人之前推薦了一部電影《觸不可及》,直到最近才想起,找到網上的視頻安靜的看完了這部電影。當我看到影片介紹「法國電影」四個字時,其實內心是對這部影片有點抗拒的。這好像是一種本能反應,似乎「法國電影」就是文藝小眾的代名詞,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本土幽默和諱莫如深的人文影射,而我是從來不敢高估自己在文藝片上的欣賞能力的。但是本著對開挖自我品味的無畏精神,我想總該有一次不同的嘗試。
02
這部電影來源於真實的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在跳傘中意外受傷,造成四肢癱瘓,脖子一下毫無知覺。從此,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他需要招聘一名護理工來照顧自己的飲食生活。生活在貧民窟的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魯的舉止,意外被菲利普選中。原來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給出的答案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的對待,沒有歧視。
03
這樣兩個背景迥異的人,窮富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洽。午夜他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頭同享一根煙,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歸。
其實,整個電影只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兩個男人之間友誼的故事。這樣一個老套的故事,被拍的有趣、真實、自然、動人。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搬上熒幕,成為當年法國票房冠軍。我想,假使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不是法國,情況或許就是這樣:衣不解帶的服侍、犧牲自我、容忍病人的一切壞毛病和壞脾氣。也許人們字典里的感動,常常就是這樣被定義的,變成一種超越人性、超脫世俗的大無畏。
04
我們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著,並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電影開始,他因為身體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願同外人接觸,遠離自己喜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願拿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可以說他們都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但是在相處的時光里,他們互相影響著對方。他快樂隨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如何放聲大笑,如何大膽去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歡樂。生活中的不順,很多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就會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我想這就是電影傳達給我最簡單的收獲!願我們都能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出路,找回快樂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