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二戰經典電影推薦
最後的前線,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T,,34坦克
Ⅱ 俄羅斯最新電影《天空》播出,畫面有多硬核
電影《天空》的畫面超級刺激,尤其是戰爭時期的打鬥畫面基本上都運用到了現實中的真實武器,打鬥畫面非常逼真,讓人熱血沸騰。
電影除了展現現代空戰的火爆精彩,還首次展示俄羅斯“SSO”特種部隊次異地作戰,作戰技術和風格也完全西方化,在武器上,配備有斯捷奇金全自動手槍、AKM步槍、AWP狙擊槍和MP5沖鋒槍等。
和平和發展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主題,所以很多觀眾對於戰爭現場的殘酷性缺乏正確認知,關於戰爭中如何捕捉敵方信息、如何安排戰術、如何沖擊敵方陣營以及如何救治傷兵都是陌生的知識。
電影中不僅在道具上花費了巨大資金,更是模擬建立了真實的戰爭現場,人員配比以及戰術攻擊都是依據真實歷史來體現,給觀眾的沖擊感非常強烈。
俄羅斯也不愧被稱為戰斗民族,電影畫面的硬核體現能夠反映出俄羅斯民族的強悍感覺。
Ⅲ 蘇聯士兵研發AK47是什麼電影
電影《卡拉什尼科夫》
是由Konstantin Buslov執導,Yuriy Borisov、Olga Lerman、Artur Smolyaninov等主演的傳記片。該片講述了AK-47突擊步槍發明者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的傳記和生活故事。
Ⅳ 俄羅斯拍攝的二戰女阻擊手的電影
蘇聯二戰巨片《女狙擊手》[上、下合集]
故事梗概:年輕的哈薩克姑娘阿麗婭從軍事學校畢業了,她和維特基娜、科
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學一起,唱著歌列隊行進在通往前線的道路上。途中經過一個小湖,姑娘們被清涼的湖水吸引,脫去軍裝在水中嬉戲。突然,敵機出現
了,在炸彈的巨響和機槍子彈的尖嘯聲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戰士們畢業後開的第一槍竟然是為犧牲的戰友誌哀……
團部首長要求女戰士們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麗婭和她的夥伴們堅決要求上前線。在前沿陣地,她們在老戰
士的幫助下漸漸學會了戰斗。這時,德軍狙擊手用冷槍打死了不少紅軍戰士,一個叫作克留格的德軍狙擊手最為狡猾殘忍,為此,前線指揮員馬特維也夫給女狙擊手
們下達了消滅德軍狙擊手的命令。老戰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轉移射擊點的計策,但他還沒來得及使用這個方法就犧牲在克留格的槍下。阿麗婭發誓要為斯捷
潘報仇,她獨自一人拚命挖掘暗壕,失敗了又重頭再來。暗壕終於挖好了,阿麗婭用紗布纏好鮮血淋漓的雙手,端起了狙擊步槍。暗壕幫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
留格無法捕捉目標,他惱羞成怒開槍射擊陣地上的一隻小貓(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養的),——狡猾的敵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麗婭在這一瞬間射出了復仇的子彈,
打死了這個窮凶極惡的劊子手。
紅軍大反攻開始了,阿麗婭在指揮員的帶領下和戰士們一起沖鋒;指揮員倒下了,阿麗婭擔負起他的責任,
高喊著口號繼續向前沖;最後,阿麗婭自己也倒下了,然而,紅軍的隊伍踏著烈士的鮮血繼續前進……當初一起上戰場的四個女狙擊手只剩下了維特基娜一個人,她
在給後方的人們寫信,寫下了這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姑娘的故事。影片的結尾,銀幕上出現了一幅幅黑白照片,觀眾在照片上看到的,是那些在戰爭年代親身經歷了本
片故事的紅軍女狙擊手們——這種「真實的還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Ⅳ 電影《兵臨城下》中蘇聯有哪些厲害的武器
2001年一部非常精彩的狙擊手對決電影《兵臨城下》,電影里的很多武器都是來自真實的二戰東部戰線武器。
從電影發布以來就成為了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影片圍繞著東部戰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而拍攝,其中兩名狙擊手的對戰更是此片最經典的部分;蘇聯的瓦西里·扎伊采夫(裘德·洛)和德國軍隊的埃爾溫·科尼格(Ed Harris)進行遠距離決斗,當看到這一部分無數軍迷們都熱血噴張。
電影精彩的不止是劇情,片中的武器才是槍謎們最想看到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一部號稱「蘇德武器盛宴」的電影中究竟有哪些蘇聯武器?
莫辛納甘1891/30栓動步槍
毫無疑問,莫辛納甘1891/30是蘇聯有史以來最「出名」的步槍之一,根據記載,莫辛納甘M91-30自推出以來生產數量超過了370萬支,成為了全世界生產量最大的步槍之一。
這支步槍是「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和比利時設計師「李昂·納甘」兩種步槍的集合體,該槍使用的是7.62×54mmR的子彈,有一個5發的彈倉容量,通常情況下使用彈夾或者手動填裝子彈。
莫辛納甘1891/30步槍在使用了長達39年後已經不能滿足蘇聯軍隊的要求,後來經過一系列改進,比如:延長的瞄具的底座,並將瞄具中的arshins改為米,原來的槍管也被縮短了3英寸。
由裘德洛飾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和由羅恩·帕爾曼扮演的庫利沃夫是電影中兩位主要的狙擊手,他們使用的正是莫辛納甘1891/30步槍,配備了PU瞄準鏡,而 歷史 中這個瞄具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一年之後才使用的,在電影出現有點不合時宜,如果想要還原的更真實,那麼莫辛納甘1891/30步槍應該裝配的是PEM瞄準鏡才最合適。
莫辛納甘M38 栓動卡賓槍
莫辛納甘M38和莫辛納甘1891使用相同的口徑彈葯,《兵臨城下》電影中雷切爾威斯飾演的Tania Chernova攜帶的正是莫辛納甘M38卡賓槍。該槍其實就是一支短管的1891/30步槍,它的槍管縮短到了8.5英寸,主要目的是為了士兵能在前線戰斗中方便攜帶。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取代M1895左輪手槍,雖然,TT-33半自動手槍未能完全取代M1895手槍,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支非常優秀武器,而且它還是中國54式手槍的前身。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使用的是7.62x25mm子彈,不僅尺寸非常緊湊,而且根據子彈的重量,它的初速也可以達到1200和1600 fps之間。
托卡列夫TT-33手槍的第一個版本是基於勃朗寧FN M1903和M1911手槍而設計的,經過改進後第二個版本的TT-33手槍也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一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廣泛的手槍之一。
後翹鋸齒(在下愚鈍,不知道具體名字)是辨別TT-33手槍是在1947年之前還是之後最直觀的方式;1947年之前的TT-33手槍鋸齒高低參差不齊,而那些大小均勻高低一樣的鋸齒都是在1947年之後製造的,在電影《兵臨城下》中兩個版本的TT-33手槍都有出現過。
納甘 M1895左輪手槍
納甘M1895是一款非常獨特的左輪手槍,該槍的彈巢可以容納7發7.62×38mmR子彈,納甘M1895採用氣體密封式設計,在射擊完後自動封閉槍管和彈倉之間的間隙,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加了手槍的威力也提高了子彈的初速。
PPSh-41(波波沙)沖鋒槍
蘇聯的PPSh-41沖鋒槍是1941年推出,目的是取代PPD沖鋒槍。PPD沖鋒槍由機加工零件製成,這些零件非常耗時而且生產成本很高。蘇聯當時急需製造成本低、速度快的武器,所以就有了Georgy Shpagin製造的PPSh-41沖鋒槍。
該槍仍然使用相同的7.62x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葯,由於該槍已經使用沖壓金屬部件製成,所有蘇聯在戰時可以更快的製造很多輕武器,且只需要使用相同口徑的彈葯,這樣能更快的為前線部隊提供武器支援。
捷格加廖夫DP-27或DPM輕機槍
俄羅斯工程師捷格加廖夫在20世紀20年代發明了DP-27機槍,該槍使用和莫辛納甘步槍相同的7.62x54mmR彈,彈匣在扳機的上方,由於像一個「大盤子」所有被很多吃雞玩家戲稱為「大盤雞」。
後來進行改進的版本為DPM機槍,它修復了DP-27的一些缺點,比如:容易受損的兩支腳架,並且增強了槍內的反沖彈簧,以防止機槍過熱導致啞火。
即使進行了諸多改進,該槍的效率仍然沒有提高,因為它使用了一個「盤式彈匣」要比德國的MG34和MG42慢很多。DPM的射速為每分鍾550發,而德國MG的射速為每分鍾800-1200發。
如上述所說,反沖彈簧改進後需要在槍身添加一個握把,但是在電影《兵臨城下》中並沒有看到任何握把的存在,所以電影中出現的應該是DP-27機槍而非DPM。
馬克沁M1910 / 30重機槍
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於1910年被蘇聯軍方所採用,它發射7.62x54mmR的蘇聯標准彈葯。1930年蘇聯對該槍進行了一系列升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在槍管重增加了水冷擋板。
馬克沁重機槍安裝在輪式支架上,便於移動,有些地方甚至使用升降式支架,除了方便射擊以外還擁有更堅固的底部支撐。
1941年馬克沁重機槍再次被改進,它使用了來自拖拉機的散熱片,所以被人們稱為「拖拉機蓋」。
重型火炮
電影中我們看到很多大型的種武器,但是它們大多數都是固定的,而且在影片中也幾乎是一閃而過,沒有太多的鏡頭讓我們體驗到它們的威力。
DShK重機槍發射了一個12.7×108毫米的彈葯,於1938年進入蘇聯服役,正是由上文所提到的Vasily Degtyarev和Georgy Shpagin共同設計,在電影中可以看到DShK重機槍安裝在蘇聯的火車上。
M1940式25毫米防空炮安裝在一個4輪的支架上,從1941年12月開始該炮被安裝在裝甲列車上當作防禦武器使用,電影中M1940 25毫米防空炮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使用。
M1942型76毫米加農炮於1940年開始生產,該炮使用57毫米的反坦克炮支架和76毫米的加農炮炮管,每分鍾可以發射25發,有效射程超過8英里。
M1939式85毫米防空炮,M1939式一般用於射擊中空高度目標或者特殊情況下當作是反坦克武器使用。
那麼《兵臨城下》電影中的蘇聯武器基本上就這些,如果還有遺漏的歡迎大家補充,想看《兵臨城下:德國武器》的敬請等待,我們明日再續。
Ⅵ 俄羅斯抗戰電影 一個男的另一群女兵保衛家園 其中劇中還有個白色的高塔, 不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望解答
狙擊手 1987 1943年秋天,剛剛走出中央女子狙擊學校校門的阿利婭和她的好姐妹們一起被派往與德軍對峙的前沿陣地。考慮到都是一群不滿二十歲的可愛姑娘,又是剛剛走出校門,沒有任何戰斗經驗,司令部上校指揮官分配給阿利婭和她的姐妹們的工作就是在司令部機關中做衛生勤務工作。阿利婭是一個在保育院長大的孩子。從小被法西斯奪去親人的她時刻想著能早一天被派往前線,用手中的狙擊步槍消滅德軍鬼子。在阿利婭的一再請戰下,上校指揮官把阿利婭派往駐守在距德軍不足百米的四營三連。在摸黑前往四營陣地的路上,阿利婭與同樣被派往四營任指導員的巴爾曼中尉走到了一起。在四營和斯傑番大叔一起戰斗的日子裡,阿利婭開始嘗到了親手擊斃德軍狙擊手的欣喜滋味,而斯傑番大叔的犧牲更是激起了阿利婭仇恨法西斯的怒火。1944年新年剛過,圍殲德軍最後一個軍事工地的戰鬥打響了。
Ⅶ 前幾年演的一部關於蘇聯二戰狙擊手的電影叫什麼啊
《兵臨城下 》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歷史上確有瓦西里和女友塔妮婭其人。在60年前二戰期間,瓦西里個人殲滅敵軍400餘人的驚人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他的英雄形象還活在俄羅斯人民心中。本片由英國俊朗小生裘迪勞演繹這位戰爭英雄,滿臉的塵灰也掩蓋不住他高貴的氣質:一位天生的明星!他是崛起的新一代偶像之星,演技也頗受贊賞。瓦西里女友塔妮婭的飾演者是娛樂猛片《盜墓迷城》(The Mummy)中的女主角蕾切爾韋茲(Rachel Weisz),她成熟漂亮的臉龐頗能適應不同角色要求,可塑性比較大。瓦西里的情敵黨代表丹尼洛夫由性格小生約瑟夫范恩斯(Joseph Fiennes)飾演。而本片最生動的角色還是身板硬朗的老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飾演的德國阻擊手,他深藏不露的演技和隨意的一個眼神,任何主角的鋒芒都會相形失色。
Ⅷ 電影《湄公河行動》中涉及了哪些武器
有很多武器,簡單介紹幾種:
1、T5000狙擊步槍:ORSIS步槍廠位於莫斯科市,專門生產精確狩獵、靶槍和精密狙擊步槍,據說該廠的產品在300米可保證sub MOA的水平。在2011年,俄羅斯軍方選中ORSIS的T-5000狙擊步槍作為新一代的狙擊步槍。
在《湄公河行動》中,穿插敘事很好的展現出了黨中央對這一事件的重視,以及給泰國、緬甸施壓所帶來的高壓態勢,同時也不乏在金三角地區作戰的驚險、刺激。《湄公河行動》主創還去到西雙版納州局觀看公安民警武裝護航的影像視頻,州局禁毒支隊、特警支隊准備了禁毒查緝車、特警防護裝備、武器和破拆裝備等器材向主創人員展示,方便今後電影拍攝期間的道具製作。
Ⅸ 俄羅斯新出的電影 天空 誰有資源
電影根據俄軍蘇-24戰斗轟炸機被土耳其F-16戰機擊落事件改編,2015年11月24日,俄空天軍飛行員奧列格·佩什科夫中校與領航員康斯坦丁·穆拉赫金大尉駕駛蘇-24戰機在土敘邊境上空執行任務,被土耳其空軍F-16戰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擊中。兩名飛行員隨即跳傘逃生,佩什科夫被地面上的反政府武裝分子開槍擊中,穆拉赫金則在俄敘兩國特種部隊的救援下脫險。佩什科夫是一位擁有2000小時飛行經驗的俄羅斯頂尖飛行員。在他犧牲的第二天,俄總統普京親自簽發命令,授予其「俄聯邦英雄」稱號,並授予穆拉赫金英勇勛章。
電影除了展現現代空戰的火爆精彩,還首次展示俄羅斯「SSO」特種部隊次異地作戰,這支2013年才建立的俄羅斯特種部隊,作戰技術和風格也完全西方化,在武器上,配備有斯捷奇金全自動手槍、AKM步槍、AWP狙擊槍和MP5沖鋒槍等。電影再現敘利亞戰場的真實戰例:SSO一支16人的特戰分隊捕恐怖分子首領,遭遇300餘名恐怖分子,並輕松將其擊潰成功撤離。電影精彩火爆,是一部非常震撼現代戰爭片,視頻正在剪輯整理,近日即將發布,感謝大家支持!歡迎評論區留言。
蘇-24戰斗轟炸機被土耳其F-16戰機擊落
SSO特種部隊
SSO特種部隊
SSO特種部隊
恐怖分子總部被炸毀
Ⅹ 二戰中俄國都用的是些什麼步槍
M1891莫辛-納甘步槍(俄文Мосин-Наган,英文Mosin-Nagant)
在俄國被稱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槍),是在俄國政府委託下在188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製的步槍,並由俄國軍隊在1891年正式採用,定型為1891型3線口徑步槍。
[編輯本段]研製歷史
M1891步槍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了爭議,有兩個設計能夠進入官方評審的最後階段,一個是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樣槍,另一個是比利時的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設計的樣槍。
莫辛出生於1849年5月5日,12歲時進入一家軍事學院並在那裡參了軍,在1867年他進入莫斯科Alexandrovskoye軍事中學(Alexandrovskoye Military High School),在1870年離開軍事中學時,他為了能夠調去炮兵部門而轉入開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學院(Mikhailovskoye Artillery Academy)。他在1875年畢業後被調到圖拉兵工廠。莫辛當上武器設計師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對伯丹II步槍的改進,莫辛-納甘步槍算是他的第二個設計,雖然定型的莫辛-納甘步槍並沒有完全採用他的設計。莫辛是在1883年開始設計連發步槍的設計工作,他在1884年和1885年分別提供了幾種內置彈倉供彈的步槍設計給負責招標的委員會,最初的設計是10.6mm口徑。但莫辛的努力成果沒有受到俄羅斯軍隊的重視。
在1886年法國採用8mm口徑M1886勒貝爾步槍後(這是第一種採用無煙火葯的小口徑槍彈的軍用武器),此舉在世界各國引起了一場使用無煙發射葯小口徑槍彈(相對之前的彈葯)的輕武器軍備變革,在1887年至1889年間,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軍隊都採用了類似的武器,俄國政府也決定採用一種類似的新型連發步槍,代替現役的伯丹步槍(類似於英國馬蒂尼-享利步槍的黑火葯槍彈單發後裝槍)。為此俄羅斯政府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從現有的毛瑟、勒貝爾、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魯賓和克拉格-約根森等設計中進行選擇。莫辛也接受委託設計了一種5發單排彈倉的7.62mm口徑步槍參與招標。根據古老的俄羅斯度量衡稱為3線口徑【註:liniya,英文為line,舊俄羅斯度量衡,1線等於0.1英寸或2.54mm,因此,3線等於7.62mm或.30英寸】。而比利時武器設計師李昂·納甘則向俄羅斯軍隊提交了一種3.5線口徑(8.89mm)步槍和500發槍彈進行測試。
所有參與投標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間由俄羅斯軍隊進行測試,俄羅斯軍隊偏愛納甘的設計。原本對納甘的設計有利,但出於俄羅斯國家尊嚴的考慮,政府對莫辛的步槍很感興趣。由於政府和軍隊的意見分歧,互不相讓,最後委員會用了折衷的方法:把這兩種設計合並在一種步槍上,結果是把納甘兄弟設計的供彈系統裝在莫辛設計的步槍上,因此這種步槍系統被稱為莫辛-納甘步槍。而參與競爭的雙方都獲得補償:納甘兄弟得到酬金(後來納甘兄弟設計的M1895手槍也被俄羅斯軍隊採用),而莫辛則晉升成上校並被任命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的主管,繼續改進和生產這種步槍,莫辛上校於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圖拉。在1960年,蘇聯設立了一個S.I.莫辛特別獎,獎勵各個防務企業系統內的專家。
莫辛-納甘步槍被採用時俄國的輕武器企業還沒有做好生產准備,所以第一批M1891莫辛-納甘步槍是法國的夏特羅輕武器廠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軍隊的主要裝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國的承包商再一次被用來生產這種步槍,當時俄國非常缺乏步槍,所以與兩家美國公司簽訂生產合同,但這批步槍由於1917年的十月革命而沒有交給後來的蘇維埃政權,在美國用於訓練和民間銷售。
M1891步槍最初有三種型號:步兵步槍、龍騎兵步槍和哥薩克步槍,步兵步槍就是標准型長步槍,後兩種是配發給騎兵部隊使用的騎槍(卡賓槍)。
[編輯本段]改進型號
蘇聯時期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進,1924年,以龍騎兵步槍為基礎開始著手改進M1891步槍。1930年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最大的一次改進被命名為M1891/30式步槍,由圖拉和伊熱夫斯克生產,M1891/30步槍與M1891龍騎兵步槍的長度相同,因此比M1891步槍短。在M1891/30步槍上進行的改進並不多,主要的改進項目是安裝了新的瞄準具,最初的M1891/30步槍仍然採用M1891步槍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機匣,這是因為原有的M1891步槍的備件(槍管、機匣、槍托等)非常多,直到1938年後生產的步槍全部採用剖面呈圓形的機匣。在其他方面M1891/30步槍與M1891步槍基本相同。六角形機匣的一般稱為第1型,圓形機匣一般稱為第2型。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Mosin-Nagant Model 1891/30)於1930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1938年為騎兵部隊改進了38式步騎槍。M1938卡賓槍是M1891/30步槍的一種縮短型。1941和1943年又進一步改進為41/43式步騎槍。到了1943年,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使用機械瞄準具時的有效戰斗距離為400米,使用瞄準鏡時可達800米。
[編輯本段]退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隨著步兵武器的不斷發展,莫辛-納甘步槍開始顯得過時,蘇聯最終決定用使用中間威力型槍彈的SKS半自動步槍代替莫辛-納甘步槍。大概在1948年左右,莫辛-納甘步槍在前蘇聯停產,後來機器設備被賣到波蘭。
多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作為俄國軍隊和蘇聯紅軍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長達60年,並被中國、芬蘭、匈牙利、波蘭、朝鮮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該槍在二十世紀幾乎每一場戰爭中都能看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格瑞那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莫辛-納甘」步槍生產數量超過1700萬支。
蘇聯政府曾先後向中國援助過莫辛-納甘步槍。例如在抗日戰爭期間1939年中國就訂購了5萬支步槍,裝備國民黨軍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朝鮮戰爭爆發後,緊急向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槍。國內兵工廠也開始仿製蘇聯槍械,此時蘇軍正撤裝莫辛-納甘步槍,於是將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資料賣給中國,在中國定型為1953式步騎槍。
雖然在其他國家,這種過時的步槍也逐步被AK步槍所代替,但直到今天,莫辛-納甘步槍仍然可在民間收藏領域或狩獵用途方面見到蹤影。因為這種槍相對便宜,而所配用的槍彈也很便宜很容易搞到,相比之下,其他同時代武器所配用的彈葯早已經不是制式彈葯(如.30-06或7.92mm毛瑟彈等),因此產量低價格也昂貴。
[編輯本段]結構特點
莫辛-納甘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葯軍用步槍之一,莫辛-納甘系列步槍與毛瑟步槍系列、李-恩菲爾德步槍系列等其他同時代同類軍用步槍相比,其槍機設計顯得較為復雜,它的設計粗糙而且過時,整體的操作感覺也比這些步槍笨拙。但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可靠——這相對於工業基礎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蘇/俄軍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惡劣的戰爭時期包需提高武器產量以滿足前線需要,而大量補充的戰斗人員往往訓練時間不足。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葯步槍。它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彈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打開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回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步槍是擊針式擊發,擊針在打開槍機的過程中進入待發狀態。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脫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從步槍上分解出槍機時不需要專門工具,只要拉開槍機,然後扣下板機就能取出槍機。在沒有工具的條件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其他幾個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為矩形,後改為一字螺絲起子形,並在分解步槍時充當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棱刺刀通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為不可卸的折疊式,而且刺刀座兼作準星座。槍托通常用樺木。
[編輯本段]彈葯
與M1891步槍一起還有一種新的小口徑槍彈被採用(確實是那個年代裡的小口徑槍彈),直到今天,7.62×54mm R槍彈在俄國軍隊服役已經超過了一個世紀。該槍彈採用突底緣錐形彈殼,突底緣彈殼的設計在19世紀未也已經開始顯得開始過時了,但卻適合基礎較低的俄羅斯輕武器工業,因為突底緣彈殼對彈膛尺寸的要求相對寬松一點,這樣在機器加工時允許有較大的生產公差,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M1891式槍彈的彈頭是重210格令、銅鎳合金被甲、鉛芯的鈍圓頭形彈頭,在德國採用了尖頭彈後,俄羅斯也開始研製尖頭彈,經過廣泛測試後,在1908年採用了一種重148格令、銅鎳被甲的鉛芯尖頭彈(戰爭時期採用覆銅鋼被甲)。在二戰結束後,蘇聯的制式步槍先後採用了中間威力型槍彈和5.45mm小口徑步槍彈,但直到現在M1908式槍彈系列仍然被用作機槍和狙擊步槍的彈葯。
[編輯本段]莫辛-納甘步槍主要型號
M1891步兵步槍:生產年份1891-1928,全槍長1306mm,帶刺刀全長1738mm,空槍重4.22kg,槍管長800mm,槍口初速615m/s
M1891哥薩克步槍:生產年份1893-1917,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9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615m/s
M1891龍騎兵步槍:生產年份1910-1932,全槍長1234mm,空槍重3.9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615m/s
M1907卡賓槍:生產年份1910-1917,全槍長1015mm,空槍重3.3kg,槍管長508mm,槍口初速560m/s
M1891/30步槍I型:生產年份1927-1932,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8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860m/s
M1891/30步槍II型:生產年份1933-1944,全槍長1234mm,帶刺刀全長1666mm,空槍重3.8kg,槍管長730mm,槍口初速860m/s
M1938卡賓槍:生產年份1938-1944,全槍長1020mm,空槍重3.45kg,槍管長510mm,槍口初速820m/s
M1944卡賓槍:生產年份1943-1948,全槍長1020mm,帶刺刀全長1327mm,空槍重3.9kg,槍管長517mm,槍口初速820m/s
M91/59卡賓槍:生產年份1959,全槍長1010mm,空槍重3.8kg,槍管長517mm,槍口初速820m/s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0年投產的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拉機柄加長並由直形改成向下彎曲的形狀,在槍的左側安裝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將機匣外形改成了圓形,使安裝瞄具座更加結實。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物鏡直徑30毫米。配用PE型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重4.6千克,而配用結構較簡單、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PU型瞄準鏡時,全槍重4.27千克。電影《兵臨城下》中主角瓦西里使用的就是「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