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評價前蘇聯電影鬼戰車t34
作為我個人來說,印象最深的俄羅斯電影就是2015年上映的《他是龍》。當時真沒想到外表粗獷的戰斗民族,竟然能拍出這么小清新的愛情電影。所以從這以後便開始關注俄羅斯電影,包括2018年上映的《T-34坦克》。而這部《T-34坦克》恰好就是根據前蘇聯電影《鬼戰車T-34》改編的,所以我去把《鬼戰車T-34》看了一遍。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年代久遠,畫面模糊,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特別是蘇軍俘虜逃生的時候,你的心跳也不跟著鏡頭不自覺的加快,喜歡戰爭題材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Ⅱ 關於格林卡的雲雀
俄國作曲家格林卡作曲,庫科爾尼克作詞。作於1840年。
該曲是聲樂套曲《告別彼得堡》中第9首。全曲以簡單、含蓄的筆法描繪出大自然清新的畫面,具有純朴的俄國民歌風味。
鋼琴伴奏模仿雲雀清脆的啼鳴、旋律中"b(?)"音的出現增添了作品的色彩和魅力。
歌曲開始由鋼琴奏出婉轉的鳥鳴,最後也結束在雲雀清亮的歌聲,前後完整統一,形象鮮明生動。
格林卡(Gelinka , Michail lvanovith Glinka , 1804--1857):俄國作曲家。出生於俄國西部斯摩梭斯克省葉爾寧縣諾沃斯帕斯鎮一個普遍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音樂環境的熏陶。從小學鋼琴、小提琴,並喜愛、熟悉當地民歌。1817年到彼得堡高等師范附屬貴族寄宿學校讀書,在校期間,跟夜曲形式創造者、在俄國樂壇頗負盛名的英國著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約翰·費爾德學鋼琴、跟義大利人戈第學聲樂,跟約瑟夫·貝姆學小提琴。1822年畢業。1823年,去高加索旅行,回到家鄉後,他一面指揮他叔父的私人管弦樂團,一面潛心學習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及凱魯比尼等大師的作品,掌握了一些管弦樂方面的知識。
1824年,遵從父親去彼得堡運輸部供職,業余從事音樂活動。
1828年,辭退公職。1830年,經由德國赴義大利的米蘭,師從巴吉里學作曲。後又到那不勒斯、羅馬、波倫亞等地師從唐尼采蒂、貝里尼學寫歌劇。1833年回國途中,他經維也納到柏林,向S·M·德思學習五個月復調音樂。回國後,立即創作《伊凡·蘇薩寧》,接著創作了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留德米拉》,他還為悲劇《赫爾姆斯基公爵》寫了伴奏音樂。
1845年,經由法國去西班牙,創作了《阿拉貢霍塔》和《馬德里之夜》以及《華麗隨想曲》,1847年回國,1848年創作了《回憶馬格里的夏夜》,和管弦樂幻想曲《卡瑪琳斯卡亞》。1857年客死於柏林。
作品除上述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著名作品,如;《幻想圓舞曲》、《bE大調弦樂六重奏曲》、《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歌曲《林聲喧嘩》、《雲雀》等。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父。
1840年,格林卡寫成了一部由十二首抒情歌曲組成的聲樂套曲《向彼得堡告別Parting With Petersburg》。在這部由格林卡的摯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庫科爾尼亞作詞的聲樂套曲中,格林卡不但靈活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聲樂體裁(船歌、西班牙民間舞曲、搖籃曲、日常生活歌曲等),而且還精心地創造出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因而這一套曲曾被稱為「格林卡時代俄國抒情歌曲的網路全書」。俄國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斯塔索夫也認為:這一套曲是格林卡走向創作《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的「最後一階」。
《雲雀》是這一套曲中的第九首,它並不是套曲中最重要的曲子,但流傳程度卻不亞於其他重要篇章。這大概是由於它惹人喜愛的簡單、純朴和使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俄羅斯大自然清新的氣息吧。鋼琴的引子模仿雲雀清脆的啼囀,在歌手流暢、從容而生動的歌吟中,富有俄羅斯民歌風味的4/4節拍的E小調降二級音的出現,豐富了音樂的色彩,使旋律更顯得深情、動人。第二節歌詞由第一節贊美雲雀的歌聲後,最後雲雀找不著知心伴侶,轉而落到在大自然懷抱里的歌手本人身上:「我的歌聲,你飛去吧,帶著甜蜜的希望,有個人會想起我,她將輕輕嘆息。」這樣,兩節歌詞的結句,便有了有機的聯系——前者成為後者的反襯。樂曲終止在鋼琴上雲雀清亮的歌聲中。
這首曲子由保加利亞男低音歌唱家鮑里斯.克利斯多夫Boris Christoff演唱。而俄國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改編了格林卡的《雲雀》,由基辛演奏。
http://artfan.inetradio.cn/program/54171.aspx
這里是在線試聽
Ⅲ 關於電影(消失的子彈),來個懂的。
我覺得你說得還是有點道理,畢竟之前他試的時候裡面有子彈。但是他沒敢打自己而是往天上放了槍。 估計也是能辨別了,自己能從系在自己脖子上的繩子裡面逃出來,也不是一般人。但是也存在賭的成分。
Ⅳ 杜琪峰電影《雲雀》下載!
不是雲雀 是文雀 你找文雀就有了
Ⅳ 雲雀 是什麼獨奏
《雲雀》,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的聲樂套曲《告別彼得堡》中的第九首,由俄羅斯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把它改編成了鋼琴曲,由鋼琴獨奏。
Ⅵ 急求格林卡《雲雀》的鑒賞。
俄國作曲家格林卡作曲,庫科爾尼克作詞。作於1840年。
該曲是聲樂套曲《告別彼得堡》中第9首。全曲以簡單、含蓄的筆法描繪出大自然清新的畫面,具有純朴的俄國民歌風味。
鋼琴伴奏模仿雲雀清脆的啼鳴、旋律中"b(?)"音的出現增添了作品的色彩和魅力。
歌曲開始由鋼琴奏出婉轉的鳥鳴,最後也結束在雲雀清亮的歌聲,前後完整統一,形象鮮明生動。
格林卡(Gelinka , Michail lvanovith Glinka , 1804--1857):俄國作曲家。出生於俄國西部斯摩梭斯克省葉爾寧縣諾沃斯帕斯鎮一個普遍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音樂環境的熏陶。從小學鋼琴、小提琴,並喜愛、熟悉當地民歌。1817年到彼得堡高等師范附屬貴族寄宿學校讀書,在校期間,跟夜曲形式創造者、在俄國樂壇頗負盛名的英國著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約翰·費爾德學鋼琴、跟義大利人戈第學聲樂,跟約瑟夫·貝姆學小提琴。1822年畢業。1823年,去高加索旅行,回到家鄉後,他一面指揮他叔父的私人管弦樂團,一面潛心學習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及凱魯比尼等大師的作品,掌握了一些管弦樂方面的知識。
1824年,遵從父親去彼得堡運輸部供職,業余從事音樂活動。
1828年,辭退公職。1830年,經由德國赴義大利的米蘭,師從巴吉里學作曲。後又到那不勒斯、羅馬、波倫亞等地師從唐尼采蒂、貝里尼學寫歌劇。1833年回國途中,他經維也納到柏林,向S·M·德思學習五個月復調音樂。回國後,立即創作《伊凡·蘇薩寧》,接著創作了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留德米拉》,他還為悲劇《赫爾姆斯基公爵》寫了伴奏音樂。
1845年,經由法國去西班牙,創作了《阿拉貢霍塔》和《馬德里之夜》以及《華麗隨想曲》,1847年回國,1848年創作了《回憶馬格里的夏夜》,和管弦樂幻想曲《卡瑪琳斯卡亞》。1857年客死於柏林。
作品除上述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著名作品,如;《幻想圓舞曲》、《bE大調弦樂六重奏曲》、《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歌曲《林聲喧嘩》、《雲雀》等。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父。
Ⅶ 電影《雲雀》主要講的是什麼
《雲雀》主演丁海峰(飾田瀚文)、劉孜(飾劉麗)、范明(飾范宣儒)、盧勇(飾田仁遠)等,在發布會之前也接受了媒體采訪,關於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和自己想如何詮釋人物故事,向媒體們表達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雲雀》項目負責人田如東在接受采訪時說,該片主要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教育的逐步完善,農村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堅守。他說,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似曾相識的自己。
Ⅷ 為什麼俄羅斯人要烤"雲雀"呢
因為俄羅斯人,他們的烹調手段比較單一,烤比較常用的一種手段,他們也用的很熟練,所以俄羅斯人要烤雲雀。
Ⅸ 《故鄉》俄羅斯民歌的歌詞
看那天地看那原野,一片美麗好風光,俄羅斯的大自然啊,這是我的故鄉。
看那高山看那平地,無邊草原和牧場,俄羅斯的遼闊地方,這是我的故鄉。
聽那雲雀聲音嘹亮,林中夜鶯在歌唱,俄羅斯親愛的地方,這是我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