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倫·里克曼在理智與情感中的角色
《理智與情感》是1995年上映的好萊塢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拍攝的電影。由李安執導, 艾瑪·湯普森、凱特·溫絲萊特、休·格蘭特、艾倫·里克曼等主演,改編自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的愛情電影。
⑵ 電影《被禁止的游戲》
電影是1952年的 這個下載非常難找
翻閱了一些資料貼出來你看看吧
《愛的羅曼斯》的作者,是已故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師納西索·耶佩斯,然而它原本是出自一部五十年代的電影配樂。1952年,法國導演讓·克雷芒(Rene Clement)根據同名小說拍攝了《被禁止的游戲》(JEUX INTERDITS),導演邀請到當時名聲鵲起的年輕吉他手耶佩斯為該片負責配樂。這是一部反映二戰給人們心靈帶來創傷的影片,它通過兩個兒童獨特的視角,深刻揭示了戰爭的無情、死亡的殘酷,深刻發掘出人性中善良與丑惡、真誠與虛偽的沖突、天真和成長的矛盾。而這部電影的配樂只用到一把吉他的獨奏,耶佩斯根據西班牙的一支傳統民謠的旋律改編成《愛的羅曼斯》這首吉他曲,該曲在整部電影中貫穿始終,吉他美妙而略帶傷感的琴音使人的心靈為之震撼。樂曲採用了優美的三連音結構,它的副部伴奏也非常美,和主旋律的一樣簡潔;和聲也只分別使用了e小調和E大調的正三和弦,然而卻絲毫沒有單調之感,相反和主旋律自然相融起來,天衣無縫。雖然在片中耶佩斯還演奏了拉摩(Rameau)、維塞(Visee)等名家的音樂,但這首動人的主題曲無可替代地成為了整部電影的靈魂。凡是吉他演奏者對於這首名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樂曲幾乎等於是吉他的代名詞,只要你稍微了解一點吉他,不管你彈古典、爵士、民謠、流行還是搖滾電吉他,很多人在初學伊始都會選擇先彈這首樂曲。原因無他,這首技術性難度不高同時又旋律優美的樂曲,最容易讓初學者獲得成就感,再則它完美地展現了吉他的音色效果與和聲效果,讓聽者不禁為吉他這種樂器而傾倒。
然而長期以來對該曲的內容本意和曲情表現有著各種理解和認識,眾說紛紜,莫衷—是。那就讓我們看看法國電影《被禁止的游戲》。這部電影是由法國新思想的電影導演——讓·克雷芒導演的影片。克雷芒試圖在每部影片都有所革新,在《禁止的游戲》中他達到了這一目的,這部影片系根據法朗索瓦·布瓦葉的一篇短篇小說由波斯特和奧朗基改編成劇本,它強烈地譴責戰爭的恐怖和在兩個兒童身上造成的創傷。這部影片獲得全球的聲譽,使克雷芒列名於法國電影大師之中。這部超凡脫俗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1940年,小女孩在逃難時遇到義大利飛機的轟炸,失去了雙親,被一個農民家庭收留。她成了這個家中兒子游戲的「禁止游戲」的夥伴,並與之產生了純潔的友誼。兩個孩子在嚴酷的形勢教會他們的游戲中發現了生與死的奧秘。影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心靈造成的嚴重創傷。《愛的羅曼斯》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當然要反映電影的主題內容。因此這首吉他曲的演奏風格始終帶有一種令人憂傷的感情色彩。《愛的羅曼史》的真正藝術價值和旋律情調並不是表現男女之間的「愛戀」表白和情感,其中在由李迎雷編譯的《吉他革新的旗手——記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納西索·耶佩斯》一文中的介紹最為正確。即「1952年,法國電影導演讓·克雷芒請這位青年西班牙人為他的影片《禁止的游戲》作曲,並演奏背景音樂。耶佩斯同意了。後來,《禁止的游戲》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和其他國際電影獎。影片中用吉他演奏的令人難忘的主題,實際上是耶佩斯十八年前為獻給母親而創作的。現在則受到了眾口一致的贊賞,認為它是「使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另據資料介紹「耶佩斯以西班牙一首傳統民謠為題材,成功地創作了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從樂曲的創作到公開面世經歷了十八個年頭。根據上述依據論證,足以明確曲作者的創作年代背景和動機情感。有三點應該肯定:一、取材於西班牙民謠。二、作者為獻給母親的一片愛心而創作。三、於十八年後以此曲為法國電影《禁止的游戲》背景配樂。然而該影片也並非表現愛情故事,而是一部反戰題材——表現了人們熱愛和平、熱愛美好生活的願望和追求。所以曲情中應蘊藏著對母親的愛,對和平的愛,對美好生活的愛,這種「愛」顯示崇高而偉大! 如果僅理解為只用來表現青年人那種「愛戀之情」那就有些太輕視這部作品了!
沒有彈奏過《愛的羅曼斯》的當代吉他演奏家少之又少,因此它的錄音版本也是多如牛毛。但是假如要擇其一作為推薦,想必大多數人都自然會選擇它的原作者也是原奏者耶佩斯的錄音版本。耶佩斯1971年為DG公司灌錄的該曲版本,是受到普遍好評的一個名演。這一版本耗時2分27秒,採用的是A-B-A單三部曲的曲式結構。其演奏的感情豐富,內涵飽滿,中心思想突出個性鮮明。而現在網上存在不少贗品是模仿的演奏mp3下載,但其讓人聽後感到失去原有的品味和意境,因為真正的音樂思想不是什麼人都能仿造出來的,那裡面缺少了音樂的靈魂!
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 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當聽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首先給我的感覺是溫暖的,在春天這個溫暖的季節發生的故事自然會讓人覺得溫暖。可是當影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我發現這影片的感覺並不是我開始想像的那樣,背景音樂總是略帶著一些憂傷,把整部電影的氣氛映襯的有些憂傷。
但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覺,頑皮的孩子和馬修總是會發生些什麼,這些事卻顯得那麼自然,並且想想這也是為什麼馬修會和這群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同個愛好——音樂,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合唱的歌聲是那麼動聽、美妙。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眾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當光明滑坡灰暗的塵埃,彩虹般旋旎的風光綻放出偉大的樂章,來自天堂階梯的童聲沉寂在復甦的沼澤,當黑夜沖破所有的銍鋯,奔向蔚藍的長窮,那令人人感動的力量,迴旋,飄離在人世間最溫暖的色澤中
馬修篇:我是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我帶著我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這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那些本應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的孩子,在這里用銳利的目關,殘忍的惡作劇收拾他們所有他們要報復的人,他們在痛斥社會,在不滿生存中曲折,他們的心靈在腐化,在扭曲,這里如同一個深淵,有著讓人窒息的恐怖,這里是壞孩子的看守所,校長總拿至高無尚權威去痛斥或懲罰這些孩子,當校長的憤怒爆發,每個人都可能會遭殃,包括我在內,因為我從即日起將成為他們的老師。當我走進教室,我被這場面所震驚,他們是一個個不安分的獅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鬧,有的則慵懶的睡覺,我一不留神,被雜物所絆倒,我的公文包在這時被孩子搶奪,哎,看得出來,這不但是幫淘氣的小鬼同時也是難以對付的,但我並不放棄,因為我懂,他們不是生來的胚子,他們是一群無助而寂寞的孩子,我決定教他們音樂 ,用動人的音韻教會他們成長,用愛的真諦去感動他們內心的春節,因為我相信,音樂是令人嚮往的,音樂是浸化人心的,我發現了他們的好音質,即使會走音,但我看出他們的用心是無可替代的,每一個孩子在這時刻,多麼像一個精靈舞動著那輕薄如翼的翅膀,這時,我發現了他,一個音樂的奇跡。
莫杭治篇:我市莫杭治,哈,一個壞小孩,壞到令母親絕望,壞到自己都無法承受,我偷竊搗亂,被私立學校開除,我擁有天使的臉蛋,可是我的內心是躁動的,我討厭被人拋棄的感覺,就像母親把我留在這里,雖然,我知道她是不情願的,這里的空氣令我作嘔,這里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離著懸崖,就像我希望光明會劃破黎明的面紗,這希望紮下種子,直到這個老師復甦了我所有溫暖的記憶,馬修--這個特別的導師,他是我的生命散發了異彩,使我有了快樂的感覺,我加入了合唱團,我優質的嗓音以我對音樂的靈感,讓我散出了奪目的芬香。
馬修篇:我的合唱團,出現了靈動的色彩,莫行知那純凈,綿緩的聲音,感動了我,在這里我尋求到了真實的音樂,孩子們個個都是神采奕奕,駛入天使一般真摯的孩子,我相信,當他們被愛所喚醒,被他人所理解珍惜時,他們會安撫生命中的魔鬼,會變為純潔美好的水晶,就像佩皮諾一般,他是個善良的孩子,他應該得到更多的愛,只是他是個孤兒,他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他會單純的以為父母在星期六回來接他,佩皮諾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願望實現,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是令人聯系的,我要保護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疼愛這里每一個小生命,因為他們是如此的孤單,需要我不眠的朗照。
歌詞:黑夜中的方向,是希望之光,是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
尾聲:這里的一切在馬修到來之後發生了改變,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出之時,孩子們折起紙飛機,送他離別,他們便成了有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溶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他們離開了這里,展開新的人生,而馬修他所做的一切成為了自己的秘密,而卻牢記著每一個孩子稚嫩的童心,他們展開褶皺的眉梢,揚起動人的微笑,如春的到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輯成篇篇樂章,馬修不朽的軌跡,鋪滿金燦的歲月中,他存活在真實而豐富的聲韻中,存活在至尊至愛的感動中。
上個星期,我們有幸觀摩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法國藝術片。飛逝的歡笑和無法抑制的淚水都已成為過去,卻永遠不能忘懷。如果是由一段音樂,一首歌或是一組合唱連接起這遙遠的回聲,那麼它們所打下的烙印就更加深刻。可能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我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學校的孩子們被召集在一個合唱團里,譜寫出他們動人的孩提樂章時,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孩童時代的面孔,連同內心深處的情感對我們是如此珍貴。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時期的記憶永遠無法磨滅。
故事敘述了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他對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深感驚訝,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的管教像警察對待犯人一樣對待孩子們的沖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易受傷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沒有特技,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幾乎沒有什麼出眾之處。簡單和平和就是一種奇跡,一種理想。我們難以祈求生活的完美,但卻可以這里找到溫暖,並且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愛的呼喚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
用心靈贏得心靈---《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 2007-8-25 11:02:00 | By: 微藍 ]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馬修老師的特別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0年的記憶。這位優雅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系在了一起,音樂家原來曾經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老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調皮得無可救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工作的第一天馬修老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老師因為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為學生的哄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老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群從來不知道理解與同情的學生,第一次沒有因為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望。馬修老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老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著祝福與感謝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為老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那麼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老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老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不完美中的完美---《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原以為成功的教育者就應該無所不能,就應該讓他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成功的,帶著這樣的評判標准,我對自己的工作成績一直很不滿意,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後,我終於悟出了原來自己可以不要這么沉重的生活在教育中。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教育不必要求立竿見影。
片中的主人公馬修,這是一個其貌不揚(甚至學生稱他光頭佬)的傢伙,沒有很大的脾氣,也不是很能侃的,但是他富有愛心,同情學生,且有音樂特長,終於在他的感化下,這個靠懲罰、靠暴力制服不了的頑童學校的學生被他折服了。這個片我看了之後非常喜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是個教師個緣故。如果有想看的,網上如果沒有種子可以下載,通知我一聲,我可以上傳。
馬修極富同情心,在前任呆不下去的老師對他「有過錯就要懲罰」的提醒下,他仍然幫助犯錯的學生使他免於校長的體力懲罰,而是引導他去照顧因他而受傷的守門人,使他接受心靈上的教育,這遠比體力、言語責備的懲罰要高明上千倍。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覺得馬修是在用他的善良來感化學生。
馬修不張揚,有音樂才能、繪畫才能,但是他沒有很張揚,出場是個不善言語、不苟言笑。但是在該表現時他也不示弱,莫朗畫他的像,回來後他也在黑板上畫莫朗,展示他的繪畫才能,最後還不忘幽默,在莫朗頭像鼻子上架上大圓圈。這一表現就讓學生覺得這老師不簡單,在讓他們寫姓名、愛好、理想時,剛才還亂成一團的教室安靜了,每個人都寫了。
馬修理解學生,雖然可能是在音樂上受過打擊,但是他覺得孩子們應該要有娛樂,於是他開始組織合唱團,歌聲對孩子們的影響很大,我似乎能理解在全然沒有娛樂,只有鎮壓的生活中,突然有人教唱歌,這對於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茫然中找到信仰一般的重要,後來雖然有壓力,但是馬修能偷偷的堅持合唱團,從學生的角度來開展活動,馬修是真正的愛孩子們。因為愛,他成功了。
馬修在盡力,但是他也不苛求,新來的孟丹是個壞小子,馬修也想幫助他(從最後為了他的名譽公平和校長的爭執來看,他是想幫助他的,他想幫助任何的人,他是一個很高尚、讓人崇敬的人的),但是沒有效果,最後也就放棄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對馬修是個好老師的評價。這時我也猛然發現,我一直在苛求我自己,不敢地自己有所肯定,班級管理中,只要有點問題,我就覺得我很失敗,這樣給自己多大的壓力,讓自己走得很艱辛,我因該像瓊英老師說的那樣:要時時自我鼓勵一下。呵呵,當然必要的壓力還是要給自己的。
在這部影片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但是我想起最多的還是:「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要多用成績來肯定、激勵自己,讓自己在愉悅中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風靡全球溫馨而感人的法國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雖然平庸,但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之底」寄宿學校當學監的日子。正是這一天這名中年男子的到來改變了這個寄宿學校一班孩子的命運;正是這一天這名中年男子的到來為我們鋪開了一段美妙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克設置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學監並沒有讓他去承受校長的一頓毒打,只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抗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在每天放學後來到教室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 開小灶」,當問題少年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他反而不時去教育、開導他……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的執著追求最後開出了幸福的花朵!
馬修用音樂召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已舊的心,也召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愛!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抗治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很難想像這婉轉的歌聲竟出自一群問題少年之口。這都是馬修給予他們的信心和愛的結果。從小受到哈珊校長虐待的孩子,從來沒有快樂而言,而馬修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聞所未聞的音樂以及父親般的關愛,讓這些麻木不仁的心靈真正感受到了溫暖,學會了去愛。哈珊校長與馬修學監的強烈反差,也證明了打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讓學生的心田註上一劑強心針。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克雷芒馬修就是最好的撥弦人!
結局是美好的,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們也從這部朴實的影片中懂得了愛與尊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來自法國的清新之風,故事的前半部分壓抑且憂郁,幾乎是看不到希望的絕望,自暴自棄的孩子,殘暴的教育條理,犯錯,處罰。
後半部分的輕快,明朗和結尾的半團圓式的結局不能不說是點睛之處。
貝比諾每逢星期六就會在柵欄的裡面等著已經在二戰中亡故的雙親來接他,最終在故事的最後,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星期六等到了他的收養許可。
莫夫的悲劇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當他被處罰時,馬修老師的台詞是:「我的男中音」語調可惜而憂郁。
皮埃爾作為故事的主角,他的戲份最多,犯錯,處罰一直都在他的前半個故事中占據了大量的內容,單親家庭的他被老師們稱為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腸。馬修老師一上任就被他弄的人仰馬翻。(題外話:演員選的真帥啊,雖然只有十四五歲。-_-哈喇子ing)
主旋律<夜>出現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童聲合唱清越悠揚,很難想像竟是出自一群被世人稱為問題兒童的男孩口中.其中皮埃爾的獨唱部分只能用天籟可以形容.區別與男聲與女聲之間的少年嗓音,超越了性別界限的溫柔嫵媚,彷彿是初出生的嬌嫩的貓兒一般的惹人憐愛.高貴的讓人只能仰視.
是音樂改變了這群孩子的後半生.
感化院的一場大火將院長的勛章和馬修老師的飯碗一並燒了個精光.
當馬修老師提著行李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學生出來送行。這是讓讓人沮喪的事情,當他將要走出院子的,一架紙飛機從被反鎖的教室里透過狹窄的窗口飛了出來,輕盈的,飄滑過馬修老師的胸前,彷彿是有生命般的停在他的身前有錯別字的是貝比諾的。上面有簽名的是皮埃爾。還有這是各可亥克的。還有這個和那個。
夜的曲子再次在上年們口中,心中響起。
這一刻,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從濃重的暴戾氣氛到最終的溫情洋溢,雖然是結束在雨天的出殯場景,卻是暖入了人的心裡。
想起心靈雞湯中的故事,200位貧民區的孩子在20年前接受了調查,調查者的結論是他們沒有任何出頭的機會,然而,20年後,當年的調查者心血來潮的再度回到那裡,除了幾位夭折或者是離開的孩子,剩下的孩子們無一例外的都事業有成,其中律師,醫生,法官比比皆是,詢問他們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句話:「我有一好老師。」
調查者找到老師的時候,老人笑著說:「這沒有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愛,是人類發明出來的,多麼有力量的詞語啊。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當聽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首先給我的感覺是溫暖的,在春天這個溫暖的季節發生的故事自然會讓人覺得溫暖。可是當影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我發現這影片的感覺並不是我開始想像的那樣,背景音樂總是略帶著一些憂傷,把整部電影的氣氛映襯的有些憂傷。
但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覺,頑皮的孩子和馬修總是會發生些什麼,這些事卻顯得那麼自然,並且想想這也是為什麼馬修會和這群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同個愛好——音樂,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合唱的歌聲是那麼動聽、美妙。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眾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⑷ Romance De Amor的納西索.耶佩斯的《Romance De Amor》
那西索·葉佩斯 (Narciso Yepes,1927-1997),西班牙吉它演奏家。四歲學吉它。十二歲入巴倫西亞市音樂學院,二十歲赴馬德里,在西班牙國立管弦樂團協奏下演奏羅德里戈《阿蘭胡埃斯協奏曲》,引起很大反響。後以獨奏家身份從事演出活動,並在巴黎求教於作曲家、小提琴家艾奈斯庫和鋼琴家基賽金,1952年為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配樂,其中《愛的羅曼斯》流傳最廣。擅長演奏西班牙近現代作品。其演奏技巧高超而洗練,樂曲處理富有層次。
據說《愛的羅曼史》本是一首西班牙民間練習曲目.幾乎每位演奏家都曾練習過。
演奏這首曲目時葉佩斯使用得是十弦琴,但是這位大師在把位變換過程中,可以聽到明顯得中斷。
如今葉佩斯已經過世,除了古典吉他教材,有關吉他音樂的歷史材料,很少見人提起。他為之配樂的電影《禁忌的游戲》如今似乎也默默無聞,而插曲《愛的羅曼史》卻聞名世界..... 《Romance De Amor》(愛的羅曼史) 這首樂曲,主旋律取材於西班牙傳統民謠。作者是已故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師納西索.耶佩斯,它出自一部五十年代的電影配樂。
1952年,法國導演讓.克雷芒(Rene Clement)根據同名小說拍攝了《被禁止的游戲》(JEUX INTERDITS),導演邀請到當時名聲鵲起的年輕吉他手耶佩斯為該片負責配樂。這是一部反映二戰給人們心靈帶來創傷的影片,它通過兩個兒童獨特的視角,深刻揭示了戰爭的無情、死亡的殘酷,深刻發掘出人性中善良與丑惡、真誠與虛偽的沖突、天真和成長的矛盾。
葉佩斯別出心裁,只採用一把吉他為整部影片配曲,並且由他一人獨奏。該影片的主題音樂就是這首《愛的羅曼史》,是葉佩斯根據西班牙民歌改編的。 該曲在整部電影中貫穿始終,吉他美妙而略帶傷感的琴音使人的心靈為之震撼。樂曲採用了優美的三連音結構,它的副部伴奏也非常美,和主旋律的一樣簡潔;和聲也只分別使用了e小調和E大調的正三和弦,然而卻絲毫沒有單調之感,相反和主旋律自然相融起來,天衣無縫。 然而長期以來對該曲的內容本意和曲情表現有著各種理解和認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就讓我們看看法國電影《被禁止的游戲》。這部電影是由法國新思想的電影導演——讓.克雷芒導演的影片。克雷芒試圖在每部影片都有所革新,在《禁止的游戲》中他達到了這一目的,這部影片系根據法朗索瓦.布瓦葉的一篇短篇小說由波斯特和奧朗基改編成劇本,它強烈地譴責戰爭的恐怖和在兩個兒童身上造成的創傷。這部影片獲得全球的聲譽,使克雷芒列名於法國電影大師之中。 雖然在片中耶佩斯還演奏了拉摩(Rameau)、維塞(Visee)等名家的音樂,但這首動人的主題曲無可替代地成為了整部電影的靈魂。 影片《被禁止的游戲》上映以後,《愛的羅曼史》廣為流傳,並成為所有知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樂曲優美純朴的旋律與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溶為一體,充滿溫柔和浪漫的氣息 。凡是吉他演奏者對於這首名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樂曲幾乎等於是吉他的代名詞,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只要你稍微了解一點吉他,不管你彈古典、爵士、民謠、流行還是搖滾電吉他,很多人在初學伊始都會選擇先彈這首樂曲。原因無他,這首技術性難度不高同時又旋律優美的樂曲,最容易讓初學者獲得成就感,再則它完美地展現了吉他的音色效果與和聲效果,讓聽者不禁為吉他這種樂器而傾倒。
這部超凡脫俗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1940年,小女孩在逃難時遇到義大利飛機的轟炸,失去了雙親,被一個農民家庭收留。她成了這個家中兒子游戲的「禁止游戲」的夥伴,並與之產生了純潔的友誼。兩個孩子在嚴酷的形勢教會他們的游戲中發現了生與死的奧秘。
影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心靈造成的嚴重創傷。《愛的羅曼斯》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當然要反映電影的主題內容。因此這首吉他曲的演奏風格始終帶有一種令人憂傷的感情色彩。《愛的羅曼史》的真正藝術價值和旋律情調並不是表現男女之間的「愛戀」表白和情感,其中在由李迎雷編譯的《吉他革新的旗手——記西班牙吉他演奏家納西索.耶佩斯》一文中的介紹最為正確。即「1952年,法國電影導演讓.克雷芒請這位青年西班牙人為他的影片《禁止的游戲》作曲,並演奏背景音樂。耶佩斯同意了。後來,《禁止的游戲》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和其他國際電影獎。影片中用吉他演奏的令人難忘的主題,實際上是耶佩斯十八年前為獻給母親而創作的。現在則受到了眾口一致的贊賞,認為它是「使影片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另據資料介紹「耶佩斯以西班牙一首傳統民謠為題材,成功地創作了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從樂曲的創作到公開面世經歷了十八個年頭。 專 輯:Romance De Amor
歌 手:楊雪霏
語 言:國語專輯1CD
公 司:百代唱片
日 期:2006.04.04
國際古典及跨界音樂結他手楊雪霏,以技驚四座的結他音樂震撼全球樂壇,隆重推出首張錄音大碟《Romance De Amor》,以高技巧演繹全新改編17首古典及流行動聽作品,感動樂迷。 著名監制 (歐丁玉) 全力製作。首批原裝德國壓碟進口發燒版,精美禮盒包裝,限量發行。特別版隨碟附送阿Fei音樂特輯 Bonus DVD。
這張平易近人的古典結它專輯,並請來《李克勤演奏廳》監制歐丁玉負責製作。為了讓樂迷更易投入,她在碟內特意演奏了《Spring Breez》及《Sakura》這兩首中、日傳統歌曲,還有披頭士名作《Michelle》、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主題音樂等,甚至連當年《我的野蠻女友》大熱主題曲《Ill Believe》也包括在內呢。樂曲換上楊雪霏的古典結它演奏後,雖然一般普通樂迷未必聽得出她的高超指法及深厚的古典音樂造詣,但專輯內處處彌漫著一片輕盈、悠然氣息,卻是人人皆可感受得到的。 十三歲獲得由北京市長頒發的銀帆獎,同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中國第一個主修古典吉他演奏專業的學生。在中學期間楊雪霏已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及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及地區演出,亦多次出現在各地電視台及電台節目中。少年時期的她,已經具備驚人的技術及鮮明的音樂個性與感染力,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著名作曲家羅德里哥(Joaquin Rodrigo)出席她的馬德理演奏會後說「 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年輕人的演奏」。1995年,吉他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Williams)聽了她的演奏後,感動之餘,把他自己的斯摩曼吉他留下給她作演出之用。
2000年她的首張獨奏專輯面世,獲得世界各地的高度好評,同年6月於中央音樂學院畢業,成為中國第一個取得學士學位的吉他本科畢業生,9月作為第一個中國學生,也是第一個吉他學生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校聯盟的全額獎學金,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隨米高盧因(Michael Lewin)及約翰米爾斯(John Mills)修讀研究生課程。
2002年以罕有的高分成績畢業,獲得由英國皇室成員頒授學院最高的 DipRAM 演奏家文憑,每年只提名一人的院長獎,以及多個其它獎項,在畢業前已被國際著名的經理人公司Askonas Holt邀請加入。2005年以傑出成就,獲得皇家音樂學院頒授院士榮譽,為當年獲得這殊榮中最年輕的被提名者。 楊雪霏的演奏不僅具有東方人特有的細膩與詩情,並且具備女性演奏家所罕有的魄力與激情,加以對樂曲深刻的理解和超群的技巧,使她在負笈英國的短短四年中,以驚人的速度建立了她的國際演奏事業,演出和訪談經常出現在不同國家的各種媒體上,在許多國家和重要音樂節演出獨奏、協奏曲及室內樂音樂會,其中包括英國、美國、新加坡、泰國、香港、中國、日本、德國、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前南斯拉夫)、芬蘭、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等;重要場地有英國的威閣莫音樂廳, 國家人像畫廊、菲爾菲德音樂廳、皮卡迪利教堂、柏林愛樂音樂廳、汗堡音樂廳、阿拇斯特丹音樂廳、新加坡濱海音樂廳、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台灣「國家」音樂廳與舊金山赫伯斯特劇院等;在依莉莎白女皇音樂廳她與BBC交響樂團演出羅德里戈的貴紳協奏曲,在公爵音樂廳與RAM交響樂團演出阿蘭胡艾斯協奏曲,紀念羅德里戈誕生百周年,在普賽爾音樂廳,世界首演著名的PLG集團(Park Plane Group)委約添姆士索特(Timothy Salter)為她創作的<平衡>(Equipoise),在英國BBC Proms(世界最大規模的音樂節)上,BBC電台3現場直播了她的成功演奏,2003年底作為唯一的獨奏演員參與逍遙之夜音樂會(Night of the Proms),於歐洲多國巡演54場,觀眾合共約80萬人,實況演出在歐洲電視播出,而錄音由BMG作世界發行。
她極具個性和出類拔萃的演奏,曾啟發很多作曲家為她而創作樂曲,或把作品題獻予她,由美國GSP公司錄制,有關中國題材的專輯將於 2005 年二月發行,內容包括由她本人改編自中國音樂的吉他獨奏曲,以及多位不同國籍的作曲家,專誠為她而創作或編寫的作品,CD中的大部份曲目將會是世界首次錄音。
2005 年底她簽約百代(EMI)公司,新唱片將於2006年3/4月份作國際發行。 01 Asturias
02 Romance De Amor
03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04 Zapateado
05 Michelle
06 Cavatina
07 Schindler』s List
08 El Colibri
09 El Condor Pasa
10 Seis Por Derecho
11 Un Sueno En La Floresta
12 Etude No. 7
13 La Cumparsita
14 I Believe
15 Sakura
16 Spring Breeze
17 An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