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電影中蘇聯人的沖鋒與現實是一樣的嗎
你說的場景我在《兵臨城下》里也見過,那是電影要求的效果,斯大林保衛戰(城內)以巷戰為主,打游擊呢,不會像電影里那樣使用人海戰術。但並不是說蘇就不使用人海戰術,守城的時候應該用的是人海戰,為了增強斯大林格勒守軍的鬥志,斯大林於7月28日發布了第227號命令,凡是不服從命令而離開戰斗崗位或者撤退的軍人都將被槍斃,並嚴厲要求蘇軍部隊「絕對不許後退一步!」,前後都是死。有時候後方供給不足,經常出現缺槍的情況,以庫爾斯克戰役為例 進攻方的德軍兵力23萬 坦克2700 火炮1萬 飛機1700
而防守方的蘇軍兵員123萬 坦克4500 火炮2萬 飛機2650 又是一人海戰
『貳』 電影和現實的區別為什麼大
因為電影不僅有劇本,而且還有排練的機會,還有一大堆人協助完成任務。
而現實沒有劇本,不能提前排練,更是大概率不會有人幫助。
人生在世,靠得住的只有家人和自己。
『叄』 為什麼描寫二戰的電影,電視劇非常多。而描寫一戰的幾乎沒有。同樣是世界大戰,同樣精彩紛呈。。。
首先,一戰就是單純的消耗戰、拉鋸戰,僅僅是機槍、戰壕、地堡、鐵絲網的配合,然後進行大屠殺,出現了少量的新式武器,但無法改變這種單調戰法,相比之下,二戰出現了閃電戰、運動戰等先進的戰法,出現大量新式武器,而且二戰成就了大批大批名垂青史的將領,而一戰據我所知比較出名的是貝當、小毛奇、興登堡、潘興。比二戰少很多,一戰幾乎沒有精彩的戰役,而二戰比比皆是。一戰牽扯的國家沒二戰多,破壞性沒二戰強,一戰的戰後格局也沒有太多變化,僅僅是帝國主義國家再一次瓜分全世界,四大帝國毀滅而已,二戰則嚴重削弱歐洲的實力,美國蘇聯的國力大增,形成美蘇爭霸的格局。而且二戰有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細菌戰,這些更能激發讀者的興趣。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二戰的看點比一戰要多很多
『肆』 很多人都特別愛看電影,那電影和現實有什麼區別
電影虛幻,現實真實;電影美好,現實殘酷;電影很短,現實很長。
『伍』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