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上的戀人的影片評價
這部愛情電影將給觀眾帶來一種純真愛情感受,將對人們現代的愛情生活產生極大的沖擊。
《天上的戀人》中國第一位在日本獲得電影碩士學位的青年導演蔣欽民執導,該片在日本大受歡迎,被日本觀眾譽為「最美麗的愛情故事」。此片不同於中國以往幾部打入國際市場的農村片,沒有籠罩著一種愚昧的氛圍,而是充溢著濃艷的浪漫與美麗,片中主人公雖然大多是殘疾人,但卻表達一種美好向上的精神,這使該片既有一種清新不流俗的外貌,又具備了更深切的人文思想。這部電影可以歸入詩意電影一類。農村題材,廣西山區的天成景色,竹樓石徑暮歸的老牛,「代仔求親」唱山歌的古老風習,劉三姐傳下來的「樹纏藤」民謠,這些都美麗得很實在。人物的時髦著裝則不屬於山裡人,陶虹一轉身就一套絕色的裙子,董潔素凈得像個小仙子,這些則美麗得很虛幻。故事是這樣的:山裡人瞎子爹和聾兒劉燁留宿了尋親的啞巴董潔,不識字的劉燁深愛著鄰家鳳凰陶虹,求獸醫站的張站長代筆寫求愛信,比《周漁的火車》里那個獸醫還花的張站長狸貓換太子,以自己的名義寫了情書,山裡妹子陶虹自然經不起「文化人」的勾搭,二人背著劉燁就成了好事。
後來不知情的劉燁父子擺開陣勢唱歌求親,結果自然是未果。張站長回城,拋棄了懷孕的陶虹,陶虹乘氣球而去,一直暗懷情愫的董潔與劉燁牽了手。整個故事洋溢著一種簡約的美麗。人們常說「盲婚啞嫁」誤會多,這片子正是借用各種人的生理死角,盪出了故事的層層波瀾。這固然有些戲劇化,好在人物的內心活動是真實無欺的。
全片沒有一個壞人,張站長也不過是個軟弱自私的人。也沒有以道德的名義評判什麼,只是一味地展示,展示田園牧歌,展示淳樸心靈,展示山裡人的某種生存狀態。當然,勞苦困窘那個側面全然從略,留下的只是一片淺淺的美麗。
《那山那人那狗》則在美麗的山水之間從容勾畫了一個平凡的郵遞員,他的美麗心靈還有掙扎與痛。講故事全然不動聲色,只是走過了一村又一庄,父親與兒子隔閡層層消融,而父親平凡敬業的形象一步步走向觀眾。這樣的片子沒有刺激性的視覺效果,當然遠不如商業片叫座,我甚至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上映的,只是它拿了金雞獎後偶然在電影頻道看見。這當然不是什麼廟堂之作,也絕非農村面貌的典型展現,這就是城裡人的溢美想像加上鄉村的真實表面,合成一首輕歌曼舞中略帶愁苦的散文詩。它不同於同樣可以歸入詩意電影的《那時花開》、《那山那人那狗》。《那時花開》表述青春的感傷,有恍惚迷離的情緒而無完整故事,感同身受的則情難自已,更多的人是老虎吃天。據說,《天上的戀人》在東京被譽為「最美麗的愛情故事」,2000觀眾為之把巴掌都拍腫了,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單獨約見董潔,影片最終得了最佳藝術貢獻獎。這個獎項的具體含義我搞不清楚,但顯然從規格上來說低於「最佳影片」,我就想,假如它在美麗而外還能有些捶打人心窩子的東西,也許就真的最佳了。《那山那人那狗》在美得不遑多讓的同時,直達了人們心靈深處的隱痛,其「蠱惑」人心的力量自然更加醇厚而綿長———那應該是詩意電影的更高境界。
這部片子反映了兩位聾、啞青年男女用獨特生活語匯演繹的愛情故事。董潔依然是那副平靜的表情,她的一招一式都是那麼矜持而有分寸,沒有絲毫的誇張與張揚,而陶虹卻簇滿一臉的笑容。她二人的性格反差,正好與這部即電影里人物的性格反差相吻合。製片方稱:「她倆搭配很適合。尤其董潔,不說話的時候更有味道。」本片在第十五屆東京電影節上大放異彩,被日本觀眾譽為「最美麗的愛情故事」。 作為惟一一部入圍的華語電影,《天上的戀人》有幸成為東京電影節上第一部與觀眾見面的影片,2000個座位的觀賞券在電影節開幕10天前便全部售磬。放映當天連平常很少有人光顧的二層都座無虛席。主演劉燁、董潔在這次盛典上成為萬眾矚目的偶像,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影片放映結束後,全場掌聲雷動,2000名觀眾無人離去,都參加了舞台見面會,觀眾的提問十分踴躍,限制在30分鍾的見面時間一拖再拖,這在電影節上也是很少見到的。該片的日本製片人佐佐木亞西子在廣西天峨縣看樣片後說:「在以往的愛情電影中還沒有過這樣的環境,一個啞巴、一個聾子、一個瞎子和其他正常人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而且他們當中發生了一段純真浪漫的愛情故事,很難得。這部片子在日本市場會受到歡迎。」
第十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會對《天》片在演員、音樂及導演手法藝術上的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對青年攝影邵丹的個人才能給予了高度評價,評價影片就如一幅充滿詩意的中國畫畫卷。
藝術風格
《天上的戀人》,是根據東西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的作品《沒有語言的生活》改編而成。無論是在人物形象上、情節發展上、敘事風格上,原著和電影都有很大不同。經過從寫實到寫意,從現實到浪漫,從敘事到抒情的轉換,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是一部由兩位聾、啞青年男女用獨特生活語匯演繹的愛情故事影片。劇本的視角與表達手段極端獨特,在廣西如歌如訴的優美景色里,有聾人對愛情的熾熱傾訴,有啞女對情愛的歡呼高歌,構成了青春、健康、純美而朴實的愛情畫卷。故事的主角是殘疾人,他們在積極的生活,健康的愛,但它不是一部殘疾人題材的影片,這就是本片最大的特色。
電影畫面本身提供了一些更寬闊的背景,可以使人有更大的空間添加各種元素的音樂。在創作《湘雨瀟瀟》時,基本上還是出什麼樣的畫面就配出什麼音樂,而《天上的戀人》則將有些音樂游離於畫面之外,把聲音與畫面按照立體的狀態處理的。
因為他內涵比較大,他的文化含量也很大,這部影片把歷史、文化、地域全都折射出來了。
應該說為這個詩意的電影加了一層彩,音樂使影片的詩意更加明顯,使影片在思想上更有厚度,使觀眾看到影片後有更深刻的思索。給了觀眾更多的信息量。
主線有一條,就是那個女孩子的那條(音樂)主線,她非常的溫柔善良,雖然她的情緒從總體上說很平靜,但也有波瀾壯闊的。在表現她的善良、她內心美好時用了很多廣西民歌。
另外一個就是那個聾子,描寫他的音樂動態比較大,音樂中有些煩躁不安的東西,就是這些煩躁不安的東西構成了這個電影音樂中比較現代化的那些元素。這些現代元素的電影音樂正好與當地這種未經雕琢、淳樸的自然環境很吻合。
在音響效果的處理上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如果一部情節性很強的影片它的線條肯定是單一的,但由於這部電影線條並不單一,所以在音樂上我可能會處理的風格更多樣化,會與畫面的情緒反著走。比如在家寬(劉燁飾)理發這一段落,用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節奏,和理發的那個動作以及當時的情緒都不搭調的,但是組合在一起特別新鮮。
民樂的運用是很重要的,因為民族音樂的音色對於這部片子的勾畫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這個民族樂器的音色變成西洋樂器可能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所以這個音色起了絕對性的作用。至於(用)弦樂隊是因為這個電影是立體聲的電影,需要強烈的感情沖擊時光用幾個民族樂器是不夠的,還需要弦樂隊給予強烈的聽覺沖擊,所以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比如劉燁在懸崖上跳舞這段音樂,長笛和竹笛混合在一起就是要突出一種比較詭異的風格,這時音樂充滿了想像力。這兩種音色的組合會造成一種新的視聽感覺,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另外,在影片最後我還加入了童聲合唱,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表現畫面上沒體現出的那種感情強烈沖動。
在該影片中用了很多廣西民歌,比如說劉燁唱的那首歌以及那個女孩子搖著櫓去找她哥哥時,這些唱段都是當地的一些音調,這些都是典型的廣西音調。廣西的民族音樂風格是很重要的,別的地方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旋律,這是相當具有地域化的。
因為這個電影其實最後還是很傷感的,它是一個能令人靜下來沉思的故事。所以音樂盡量去符合。去營造電影的氣氛,使觀眾在離開電影院時能若有所思。
董潔這個演員選得非常合適,她的形象、氣質特別符合這個角色,非常的質朴。所以在音樂上主要突出她善良的品質,所以等到最後陶紅演的那個角色飛走以後,用了一些童聲表達這個女孩子的心情,在音樂創作上給予這個女孩子很大的同情。如果這個電影音樂中有抒情部分的話,那很大的成分都是給這個女孩子的。
她的令人同情在於她喜歡家寬,但是家寬又是喜歡另外一個人,她目睹了很多很多事情,她的心情非常復雜。我覺得我很能理解她的這種心情,所以一旦有這個機會我絕對不會放過去渲染她一下。比如有一段畫面是玉珍對著鏡子梳頭,然後家寬來送桂花,那一段是玉珍顧影自憐的一段音樂,充滿了對他充滿了同情,特別希望人家觀眾看到這能掉眼淚,說:「這個女孩多可憐」!這種藝術上的渲染是必要的。
結尾是很傷感的,感情其實是很強烈的它只是表現的比較含蓄,他們兩個人目睹她的氣球遠飛。關於氣球遠飛這種處理要是放在生活中它很可能就掉下去了對,可能就是自殺。電影只是將其做了一個唯美的處理,所以這個遠走高飛其實是很慘的,令人震驚的一種結尾,所以音樂到最後是很煽情的,情緒也比較悲。到最後上字幕時音樂也一直在延續,要把情緒做足了,這樣也能增強音樂的感染力。
電影所講述的故事雖然是比較個別的現象,但是它或多或少的折射了一些社會發展脈絡。另外它表現了當代農村年輕人的思想狀況,他們也不是說兩眼只看到黃土,像陶紅演的那個角色她不甘於在鄉村裡呆著,她願意跟外面的人好,恐怕有這方面的精神追求在裡面,這是無可指責的。那麼這部影片把這個社會發展的那種思想狀況以及社會狀況表現出來了,還是有一定意義的。那麼他們三個人在表達愛情時,也是非常含蓄、不可言狀的,這恰如其分的表現這個年齡層當地人的生活狀況。
不同於中國以往幾部打入國際市場的農村片,《天上的戀人》不再籠罩於一種愚昧的氛圍中,反倒處處洋溢著濃艷的浪漫與美麗,即便主人公大多是殘疾人,它依然在傳達著美好向上的精神。這不僅使本片有了一種清新不流俗的外貌,更使它具備了更深切的人文思想。(新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