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沉靜如海》那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電影是改編自發表於41年的法國短篇小說《海的沉默》,曾經在處於德國法西斯壓迫之下的法人民之間引起了強烈反應。在看完電影之後筆者也匆忙的看了原著,一篇約為一萬六千字的小說。小說是以簡妮的叔父,也就是那位老人的第一人稱描寫的。與電影不同,小說中更側重的是民族尊嚴與愛國情懷的描寫。原著中並沒有電影中諸多對兩人愛情強化的刻畫,比如在聖誕夜兩人獨處凡爾奈為簡妮彈奏巴赫的情節,以及英雄救美的橋段等等。而電影中也刪去了原著中的一些對支線的描述。這篇短篇小說發表之時,更多的是被作為一個表現了民族尊嚴的作品來接受與解讀的,愛情的蛛絲馬跡難以尋覓。閱讀完原著之後,也更能體會到電影中人物內心的矛盾:戰爭時期的敵我,涇渭分明,不容越界,卻不能抵抗本性滋生出的愛與情懷。大概也像原著中簡妮的叔父說的:「但是在我的心中,也許還有另一種感情與這個意願攙雜在一起,那便是我不能傷害一個人而不感到不舒服的,即使他是我的敵人。」總體上說,電影完整的刻畫出了凡爾奈彬彬有禮與簡妮隱忍克制的形象。無奈本人的文學素養仍然頗低,也頗不精通歷史,無法從原著以及歷史背景中分析更多。但是看完原著也解答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在凡爾奈奔赴前線後簡妮也加入到了民主運動中去。大概就是因為感受到了凡爾奈對和平與文明的嚮往,所以即使往不同的方向努力,也一同相信,陽光終將照耀這片土地。
⑵ 鋼琴教師的影片評價
《鋼琴教師》(ThePianoTeacher)是我2001年看的幾部最好的電影之一。因為它是改編自奧地利女作家艾爾芙蕾茲·耶利內克(ElfriedeJelinek)1983年半自傳式的原著小說,使這部著重細膩的心理、人性刻畫的電影更具震撼力。
女教授的行為符合醫學上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症」(CompulsiveObsessiveDisorder)的臨床解釋:(病患)不斷地為了重復的想法與行為所苦,他們知道這些想法或行為是過度的,是不合理的,但又無法有效地抗拒它們的出現…。常見的症狀包括:…一再出現無法自主的意念…不由自主地偷竊、偷窺行為,強制性地秉持特殊規則及儀式、過度講究對稱及准確、強迫性的搜集等。…患者還有一些特殊的焦慮,其中包括擔心自己重復的想法及行為被旁人察覺,…對於是否能做到「准確」的不確定性焦慮,…這個病症的患者在「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s)和受過最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以及貴族中有很大的比例。艾莉卡上色情商店觀賞重口味(hard-core)色情片並嗅著別人用過的、充滿精液的衛生紙、蹲在車旁偷窺車內人做愛、割裂自己的私處…都是重復自己認知的可以得到慾望滿足(或者出口)的「儀式」。而她嚴苛要求學生彈鋼琴時表現出她認為的、對舒伯特音樂表達的准確性和感覺,則可看成是「過度講究准確」的明證。艾莉卡強迫咀嚼著這些日常生活中一成不變的秩序和理性。當男學生華特闖入她的世界,她更試圖用同一套她膜拜的「規則」,企圖控制他,在女生公廁里,命令熱烈追求自己的他在被口交時看著自己、要求他照著她信中的規則內容對她施暴。直到這位勢均力敵、操縱伎倆上甚至更勝一籌的男學生逐漸燃起艾莉卡更激烈的慾望和妒忌心,她一手建構的井然有序的世界才因此崩塌瓦解。跟隨著攝影機,我們掉入了影片魔咒般的情境,被親情的血緣暴力所驅騁,也被愛情的慾望暴力所激動,本是人與人的針鋒相鬥,過了理性的臨界點便成了人性的殘酷劇場,就是這個好看,影片喚醒了我們道貌岸然的面相下,也許淺睡也許沉睡的那隻野獸。觀者在倫理道德的天平上失衡摔跤,彷佛是電影害他們掉入人性齷齪的深淵,但正是人人心中都有齷齪的深淵,才會跟影片所剖開的齷齪人性連結。平時你不欲面對的黑暗面,在一間黑暗的映演廳里讓你親眼面對,你很難不被這股沉重的力量所壓迫、吞噬。更深一層的是,導演並沒有因為著墨在女主角身上,而忘了賦予男主角華特應有的深度和復雜性。在片中公廁的那場戲中,華特求愛受挫後,說出了他希望有公平的「游戲規則」。而在最後音樂廳里華特詭異的笑,和他走出公廁時則如出一轍。這樣曖昧的面部表情揭示的是他痛苦的勝利?愉悅的挫敗?還是寡情的不屑?艾莉卡怪異的性癖好和傷害女學生安娜的行為固然讓人錯愕,但是華特用」游戲」的態度處理這段關系似乎也違背了一個真誠愛慕者的形象,讓人非常懷疑他當初的追求是否只是為了征服一個「不可征服」的女人。而這個女人早已經發出了緊急得求救呼聲。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不再明確了,甚至互換了位置。華特也不再單純是誤入」歧途」的羔羊。在《鋼》片的結尾,導演讓我們看到了男主角的微笑,看到自己曾經(也許依然)愛著的老師的整個理性世界分崩離析之後、眼神渙散、倉皇失措的模樣,所漾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伊莎貝Huppert不愧是傑出的演員。艾莉卡這樣受爭議的角色,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演成浮面的、膚淺的反派。在細節上,她禁慾的著裝帶著極強烈的自虐象徵。其他細微的零碎動作,比如說,在與人群不經意的擦撞後,深怕被細菌傳染般、趕緊不屑地撥撥肩頭的肢體語言,或是在自己房間里被自己心愛學生擁抱時僵硬的手部動作,以及局促不安的臉部表情,精細地傳達了艾莉卡割裂的內心世界,以及猥瑣與高貴、冷漠與熱情、失落與滿足、騷動與安詳並存的狀態,讓人嘆為觀止。也因為這樣充滿層次的演出,觀眾也加入了這個受虐和施虐的集團。更令人欣慰的是,此片並沒有淪為Huppert的個人秀。如果導演在其他方面著墨不夠,或者力有未逮,電影的整體成績就會大打折扣。難得的是,《鋼琴教師》不但是Huppert的電影,也是導演麥克漢內克的電影。因為導演一方面讓觀眾見識到了Huppert的超水準演出,一方面卻也兼顧了電影本身其他方面的精緻肌理,比如說,角色方面的平行對照(母女間的操縱、男女間的操縱、師生間的操縱),男主角心理層面的復雜曖昧。最好檢視《鋼》片導演功力的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用影像「牢籠「來象徵劇中人面臨的困境。《鋼》片從頭至尾十分一致地以空間呈現和構圖強調了因艾莉卡自己的意念、文明禮教、以及周遭環境局限所產生的無形牢籠。在第一次艾莉卡跟蹤華特至球場的戲中,我們看到艾莉卡停在圍桿前看著他遠去;最後一幕,艾莉卡疾行走出音樂廳,一個遠景,觀眾猛然察覺艾莉卡走在街道上的欄桿之內。她是否想掙脫這個封閉的牢籠?因為影片中沒有主角的旁白,所以觀眾一眼似乎看不出來。但是仔細回想,影片前半部,每當艾莉卡教琴時,窗外陽光異常地刺眼,她卻總是望向窗外;在口交嘔吐後,艾莉卡更急著奔出門外,導演掌握了用影像說話的精髓,高明地暗示了她急欲掙脫的慾望。這些主題沉重得讓人透不過來氣,但影片在描述性沖突時,也有超然的幽默。對比所謂正常人與變態者之間的意外沖突常常令我捧腹大笑。在一個從未有過性生活的老處女的封閉的意識里,所有的性概念是從粗俗色情映像里獲得的,她為男人進行口交,雖然是個「愛的表現」但用的卻是命令的語言。她認為這才是正常的性行為。當然相對於她視為正常的行為,則剛好等於男主角的反常,因為男主角所謂的正常應該是先有接吻,愛撫,性交,而後才是更富變化的口交或是game,性虐待…等等,這就是一種沖突,認知沖突……沖突的劇烈程度不亞於當年的西班牙人見到了崇拜異教的印第安人。
⑶ 10部必看的經典法國電影
10部必看的經典法國電影有《觸不可及》、《愛》、《鋼琴教師》、《戲夢巴黎》、《藍白紅》、《天使愛美麗》、《阿黛爾的生活》、《這個殺手不太冷》、《情人》和《白晝美人》。
一、《觸不可及》
法國電影一直給人過於「文藝」的感覺,但這部獲得無數好評的《觸不可及》卻用法式幽默講述了一段超越膚色、階級與價值觀的友情。細膩、動人又風趣,實屬近幾年來法國影壇的一部佳作。
⑷ 電影《鋼琴教師》二十分鍾時那段鋼琴協奏曲的名字
法國影片《鋼琴教師》原聲唱片,古典音樂。
曲目:
01 Rachmaninov-- Prelude Opus 23 N° 5 -Lugansky
02 Schubert-- Sonate En La Majeur D.959 -- Andantino -Dalberto
03 Schubert-- Im Dorfe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Voix)
04 Schubert-- Trio En Mi Bemol Majeur Opus 100 D. 929 -- Andante Con Moto -Trio Fontenay
05 Chopin-- Fantaisie En Fa Mineur, Opus 49 -Lubimov
06 Schubert-- Der Wegweiser -Lubimov (Piano), Pregardien (Voix)
07 Schubert-- Sonate En La Majeur D. 959 -- Scherzo-Allegro-Vivace -Dalberto
08 Bach-- Concerto Brandebourgeois N° 4 En Sol Majeur -- Allegro -Il Giardino Armonico
09 Bach--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Prelude BWV 847 En Ut Mineur -Koopman
10 Bach-- Le Clavier Bien Tempere. Livre 1- Fugue BWV 847 En Ut Mineur -Koopman
11 Beethoven-- Sonata N° 3 En Ut Majeur, Opus 2 N° 3 -- Scherzo (Allegro) -Dalberto
12 Bach-- Concerto N° 2 Pour 2 Claviers BWV 1061. Fugue -Richter
13 Schubert-- Der Sturmische Morgen -Staier (Piano), Pregardien (Voix)
⑸ 有哪些以鋼琴為主題的電影,例如《海上鋼琴師》《不能說的秘密》
《鋼琴課》(澳大利亞 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
《鋼琴師》(法國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神童》 (日本 神童Shindô (2007))
《森林中的鋼琴師》 日本 Piano no mori (2007)
《鋼琴教師》法國 La Pianiste (2001)
《四分鍾/情鍵四分鍾/琴鍵四分》法國 Vier Minuten (2006)
《布達佩斯之戀》 德國 Gloomy Sunday (1999)
《翻曲譜的女子》 法國 Tourneuse de pages, La (2006)
《維達斯》 瑞士 Vitus (2006)
《閃亮的風采》 澳大利亞 Shine (1996)
《顧爾德的32短篇》 加拿大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⑹ 電影鋼琴教師(一部驚世駭俗的經典電影作品)
《鋼琴教師》是邁克爾·哈內克導演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的半自傳同名小說。
故事講述知名維也納鋼琴老師愛莉卡(伊莎貝爾·於佩爾 飾),從小受到虎媽教育,成了一位難以親近的女藝術家。
但她的謎樣生活與卓越才華以及美貌都對一位年輕男學生華特(伯努瓦·馬吉梅 飾)產生了致命吸引力,男學生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攻勢,愛莉卡原本走在鋼索上的怪異生活平衡於是招致了全面性的毀滅。
《鋼琴教師》是第54屆戛納電影節的大贏家,當年獲得評審團大獎、伊莎貝爾·於佩爾奪最佳女主角獎而伯努瓦·馬吉梅拿最佳男主角獎。
20年再看,這部片在21世紀以來,電影形式與題材全面腥膻化後的現在依然強烈而挺傲,以至於能完勝市面上所有驚世駭俗的電影作品,尤其在全球電影這一年來的表現又特缺大師之作,使我有一種今年光是觀看這部就可抵十部全年上映新片的暢快。
經典片看似離一般觀眾較遠,但其實從中總能找到通俗元素,例如《鋼琴教師》的姐弟戀元素極強,伊莎貝爾·於佩爾又美又會演,而當初的伯努瓦·馬吉梅也帥得夠撐起一個天才王子般形象的角色。
這很重要,因為當我們以為王子就應該解救公主,並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時,艾爾芙蕾德·耶利內克與邁克爾·哈內克卻不這么認為,反而是讓公主悲劇式宿命般無止境的黑洞引力將王子拖入深淵,陷入故事裡的受眾這時才會驚覺,所看的並非是充滿著高雅音樂陪襯的美麗愛情故事,而是一場上流人物久悶待爆發的下流故事。
《鋼琴教師》也體現出一般人以為努力就能翻轉階級或改變命運的想法過於樂觀,當一個人(或說一家人)拚死拼活將孩子栽培成為社會精英,其背後所需付出的代價其毀滅性之大讓人無法想像。
電影片頭用一場愛莉卡晚歸造成母女打架的片段,精準利落講完母親黏膩不透氣的控制狂病以及女兒用冷漠掩飾瀕臨瘋狂的壓抑病,也是描述一家兩代如何用盡一切養出一個擁有體面職業的小孩,卻又是如何讓這位掙得一份好工作卻失去一切的女兒隨時准備崩潰的預告篇。
《鋼琴教師》讓愛莉卡作為一位擅長舒伯特音樂的專業權威,一方面用傳奇人物的苦練與才華以及悲劇式命運等已知歷史,讓女鋼琴師的過往與未來不用電影額外註解便能讓觀眾略知一二,並做好心理准備。
同時也增加了我們在看完這故事之後擁有延伸閱讀的深度空間,如此一來,當電影專心聚焦在鋼琴教師與男學生師生戀的劇情中時,不至讓片子流於一般愛情電影的空虛浪漫描述。
於是當愛莉卡冷漠地不斷拒絕帥氣學生,並說出「何況愛情本來就很平凡」的時候,你會幾乎完全相信,她毫不在乎這份讓女性觀眾融化不知幾遍的戀愛氛圍,並硬是要搞砸它。
後來了解到這位女教師不是不愛而是愛無能的時候,也更加能感受到這位受過高壓教育而出人頭地的鋼琴師的堅強部分,其實是脆弱得一碰就碎。
另,對於潛力股女學生的嫉妒與怕被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和怕被取代的內心恐懼,在母親的引導之下也讓愛莉卡面不改色地搞出一些小動作,例如不讓學生有機會獨奏表演,甚至在才華與情感嫉妒之下,做出放玻璃碎片傷害藝術家肉體的地步。
愛莉卡自小被母親壓抑慣了,壓抑成為她外在行為的所有表情。為了釋放這份壓抑,她流連於錄像帶店,對於男女間的事情充滿憧憬。
一個男人要愛她?可以,請盡情地虐待她,因為一般的情愛太平凡,平凡到會讓她想吐,愛莉卡的快感點高不可攀,需要男人極端的行為才能讓她滿足,但那也只是「她以為」,畢竟她從來沒有經歷過。
於是當一個小鮮肉闖入她生活,並從一個陽光男孩逐漸被改造成陰郁變態男時,他由愛生恨,恨到真的很想佔有她,反正一切看來如她所願。
愛莉卡終於迎來一場人生中想望已久的被虐待蹂躪,但現實並不如她所想那般具有快感,這位鋼琴教師面無表情地在自家地板上「享受著」男人瘋狂的對待,成就了影史上最無感卻最經典的影像,也為伊莎貝爾·於佩爾贏得她人生中第二次戴上戛納影後的桂冠。
男人後來告訴她,「反正愛的傷痕死不了人的」,從此翻臉不認人。伊莎貝爾·於佩爾在《鋼琴教師》全片的表演質感與張力都很高,但也有人認為伊莎貝爾·於佩爾之所以能再度奪得戛納影後寶座,是在最後一場戲時有夠狠的那一刺,而那的確可作為影史上最經典的驚悚畫面之一。
⑺ 鋼琴教師是哪國的電影說的什麼意思
法國的。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Michael Haneke
劇情:年屆四十姿色漸衰的未婚老女人的女鋼琴教師艾麗卡在維也納音樂學校任教,她與專橫霸道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在這個封閉保守、幾乎與世隔絕的殘缺家庭中,沒有男人的位置,甚至影子都沒有。艾麗卡感到異常的壓抑苦悶,這種畸形的環境導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窺和自我虐待來發泄性慾望。導致了她嚴重的變態性心理,有意無意的自虐、施虐、受虐已經成了她內心綳的最緊的一根弦,連變態都變的那麼變態,人性的陰性的張力可見之大,令人不寒而慄。她的人生因為一個學生的引誘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