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片《冰河世紀》
■劇情
《冰河世紀》的故事圍繞著三隻冰河時期的史前動物和一個人類棄嬰展開。
冰河期使得動物們紛紛遷移尋找食物。心地善良的長毛象--曼菲德、嗜食的樹獺--希德、狡猾的劍齒虎--迭哥,這三隻性格迥異的動物為了使一個人類的小孩重返家園,竟然聚在了一起,組成了一隻臨時護送隊,踏上了漫漫尋親路。一路上這三隻動物矛盾重生,迭哥心生毒計,想誘領隊伍踏入自己族類設下的致命伏擊,但在他們共同經歷了雪崩、飢荒等無數險境之後,這些與嚴酷環境抗爭的經歷使迭哥開始對自己的計劃動搖了……
■製作幕後
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上一部卡通電影,是2000年投資7500萬美金的動畫片《冰凍星球》(Titan A.E)。這部影片敗在了死板地玩弄陳腐的舊式神話英雄主義套路上,無論是劇本劇情或是畫面風格,《冰凍星球》都沒能跟上新的時代,票房只有凄凄慘慘的2千餘萬。這幾乎使得福克斯公司被同時期一批採用新風格大製作的卡通電影發行公司,例如迪斯尼、夢工廠和SONY等,徹底逐出了千禧年卡通電影市場。
不過福克斯也決不是省油的燈。精心策劃兩年的《冰河世紀》即將在2002年3月重返龍蟠虎踞的卡通電影市場。為了不再重蹈《冰凍星球》的覆轍,同時又要避免流於浮濫的特技特效,福克斯大刀闊斧的裁減了在《冰凍星球》中表現欠佳的福克斯CG製作組,轉而啟用榮獲99年的奧斯卡最佳卡通短片獎的導演克里斯·偉基(Chris Wedge),及其旗下的優秀製作隊伍--藍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如此大舉裁撤自己的子公司,福克斯這次可謂是「破釜沉舟,志在必得」。
2000年7月,《冰河世紀》的主要動畫製作在紐約的工作室內展開。2001年7月份《冰河世紀》預告片的發布使這部影片成為了好萊塢影評人的焦點。在這支短短數秒的預告畫面中,呈現一隻長相賤到不行的怪松鼠為了在冰原上藏匿一顆松果,竟釀成大雪崩慘劇,在面臨冰柱炮轟及冰陣夾殺等驚險場面下,怪松鼠居然不忘帶好它的松果逃命,好不容易安然落地,卻突如其然地被一隻長毛象的巨腳壓頂!盡管這預告片與片中的主線劇情毫無瓜葛,但是其中的卡通形象誇張生動,受到了極大好評。預告片的成功,證明了導演克里斯·偉基與藍天製作組組合的成功,也讓福克斯公司再次成為觀察家的焦點,堅定了他們回歸卡通市場的信心。整合後的這套製作班底,其實力絕不可小噓。
■導演
克里斯·偉基(Chris Wedge)是一位極度敬業、力求完美的導演。他帶領藍天工作室率先採用輻射通量渲染技術(Radiosity)完成的代表作--片長僅有7分鍾的電腦動畫電影短片--《邦尼兔》(Bunny),實際上卻是苦心琢摩長達8年之久的精誠之作。7分鍾的短片耗費8年的時光,這份耐心與追求可並不多見。當然,不凡的努力終有回報:片中的主角,那隻抑鬱寡居的兔子使不少人感同身受,獲得了觀眾與評審的共鳴與嘉許,令他榮獲1999年第71屆奧斯卡最佳卡通片獎以及多個獨立製片獎和國際獎項。相信克里斯·偉基的挎刀出馬,有望讓《冰河世紀》這部影片在科技與藝術成就上相得益彰。
■評論
動畫大片製作成本高昂,製作過程費時且繁重,但它的受眾人群廣泛,獲益豐厚。近幾年迪斯尼和夢工廠均在動畫大片上狠賺了一把。夢工廠獲得巨大成功的動畫片《怪物史萊克》的上映,使得20世紀福克斯公司更加堅定信心,要在這日益紅火的3D動畫影片市場分一杯羹。《冰河世紀》中啟用了克里斯著實讓人期待,他那誇張新穎的動畫風格,顯然並不會落入俗套。
不過也有個問題不得不說,《冰河世紀》這樣的故事情節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一系列的同類型動畫片--《人猿泰山》、《恐龍》、《怪物公司》中棄子歸鄉的模式。好萊塢一而再再而三地選擇這樣的題材,是否映射了現實生活中社會對兒童的冷漠,需要從影片中獲得某種慰籍或是心理補償?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邊的孩子能像影片中的主角一樣,總會左右逢源地獲得各種真誠的幫助,最後也都能有皆大歡喜的結局。至於別人的孩子會怎麼樣,或許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加菲貓》
◆劇情◆
從前,加菲貓(比爾·墨瑞配音)的生活是完美的,它幸福地沉浸在自己最喜愛的三樣東西之中:高熱量食物、長時間昏睡和主人,喬恩·阿布庫(Jon Arbuckle,Meyer扮演)無限的寵愛,可是阿布庫剛剛領養的小狗奧迪(Odie)把這一切全部破壞了,現在它們要一同分享食物和寵愛,而更過分的是,這只精力旺盛的小狗讓加菲貓酣睡的美夢也化為泡影。現在,在加菲貓每個殘破的夢中,他都在幻想著能夠將這個討厭的傢伙趕出自己的生活。
也許是加菲的心靈感應作用,這只小狗真的在一個夜晚失蹤了,可是從它真的從身邊消失的時候,加菲貓看到了主人了落寞,同時也有生第一次地感受到孤獨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通過調查,它知道奧迪是被一個卑鄙的馴獸師綁架了,現在加菲要暫別電視機和美食,為了營救自己的夥伴而一展肥胖的身手了……
--------------------------------------------------------------------------------
◆幕後◆
今年是加菲貓的25歲生日,自從1978年6月19日問世以來,它就以四格漫畫的形式登上了全世界2600種報紙,關於它的漫畫共售出了1300萬冊,並且在全世界擁有2億6千萬名熱心讀者。大概是因為它看破紅塵,語出驚人的獨特魅力和人性化的自由享樂主義,這個一臉傲氣表情的貓,這只完全自由的貓,這只愛說風涼話、貪睡午覺、牛飲咖啡、大嚼千層面、見蜘蛛就扁、見郵差就窮追猛打的貓,這只世界上最懶惰的貓卻同時能夠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貓。
就像它的"父親",漫畫家吉姆·戴維斯所評價的那樣:"大家愛加菲貓是因為它說出來的話與做出來的事,人們也想說,也想做,卻因為環境所限不能完成。"我們從加菲身上看到很多平凡人身上的品質,同時又能夠在它身上實現他們無法達到的隨心所欲。
經過25年漫長的等待,這只全世界最著名的貓科動物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銀幕處女電影,但加菲登上銀幕的路程還是充滿波折的,本來,福克斯公司的計劃是在2003年12月17日發行這部家庭喜,但為了使它的復雜的CGI後期製作更加完美,居然決定推後6個月,在2004年6月4日上映,然而,這個日子隨後就被哈利·波特盯上了,於是福克斯不得不再次變卦,在哈利·波特的一周之後正式推出。
◆點評◆
繼在漫畫中和卡通片中出盡風頭,25歲的老加菲終於走進了大銀幕。20世紀福克斯公司投資拍攝電影版《加菲貓》,加菲貓是由電腦動畫設計,網羅了《玩具總動員》、《貓狗大戰》、《史酷比》、《一家之鼠》等動畫影片的特效製作公司的工作人員。對今年的動畫電影來說,最值得期待的當然還是這部即將推出的福克斯公司的《Garfield》,電影的吸引力不僅僅來自於動畫真人電影的形式,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電影的主角,作為全世界認知度最高的貓,卻從來沒有在銀幕上出現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當然這個遺憾馬上就要消失了,唯一令人感覺美中不足的是電影中的動畫角色只有加菲貓一個,而其他形象都由真人或動物扮演,這會稍稍影響一些影片的魅力。
《辛普森一家》
在電影動輒以「3D技術」作為宣傳噱頭的時代,一部二維動畫片卻打敗了《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等一眾特效大片,奪取了上周北美票房冠軍的寶座,不能不說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這部名為《辛普森一家》的動畫電影的前身是美國電視史上播放時間最長的動畫片,曾被美國《時代》周刊提名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視節目」,個中人物在美國家喻戶曉,電影版票房告捷其實也是意料中事。
自1989年第一集完整長度的《辛普森一家》在福克斯電視台播出後,這個家庭就被美國觀眾逐漸熟悉和喜歡,今年已經播出了第18季。美國《時代》周刊將其提名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視節目」。電視劇《辛普森一家》喜歡請名人配音,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哈利·波特》作者羅琳,還有我國的籃球運動員姚明都曾在動畫片中客串配音。電影版 《辛普森一家》由曾執導過《怪物公司》和《冰河世紀》的導演大衛·西爾弗曼掌鏡,主要配音演員都沿用了電視劇的陣容。
電影版《辛普森一家》在美國上映後,不僅票房大賣,還贏得了一致的好評。《時代》周刊認為,電影版《辛普森一家》證明了觀眾的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華盛頓郵報》乾脆稱二維的動畫電影《辛普森一家》是本年度「最好的電影之一」
和電視劇相同,電影版《辛普森一家》的主角依然是個性鮮明的辛普森一家。父親荷莫·辛普森是個挺著啤酒肚頭發稀疏的中年人,在春田鎮一個工廠擔任安全檢查員,總的來說是個善意的小丑;母親瑪琦曾經很有抱負,但如今她把所有的理想和抱負都寄託在兒女身上;巴特是辛普森家的長子,永遠有惹不完的麻煩;妹妹麗莎是一個聰明乖巧的學生,被認為是一家人未來的希望;最小的家庭成員瑪吉則一直叼著奶嘴,好像永遠也長不大。生活在春田鎮的這個五口之家用他們的荒誕經歷諷刺當代美國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形態。
《艾爾文和花栗鼠》
片名:Alvin and the Chipmunks
譯名:艾爾文和花栗鼠/鼠來寶
導演:蒂姆·希爾 Tim Hill
主演:傑森·李 Jason Lee
賈斯汀·朗 Justin Long
馬修·格雷·庫伯勒 Matthew Gray Gubler
傑西·麥卡尼 Jesse McCartney
類型:喜劇/家庭
片長:--
級別:PG級(一些粗俗的小幽默)
發行: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上映日期:2007年12月14日(美國)
官網:www.alvinandthechipmunksmovie.com
劇情介紹:
繼那隻脾氣壞又好吃懶作的加菲貓搞出了一大堆是是非非之後,大銀幕上的新一代寵兒由三隻古靈精怪的花栗鼠接手……故事開始於一個生活在洛杉磯、雄心勃勃卻又懷才不遇的詞曲作家大衛·塞維爾所面對的一系列窘境,他的製作人伊恩對於他的作品和女友克萊爾似乎都不甚滿意,也缺乏耐心,所以乾脆「冷藏」了他,對他不聞不問。就在大衛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希望之時,卻突然在自家的廚房聽到了輕快的節奏,循著聲音,他找到了艾爾文、西奧多和西蒙--三隻在廚房偷吃、卻絕對擁有著與眾不同的才能的花栗鼠。
讓大衛差點驚掉了下巴的是,這些厚顏無恥跑到他家找能吃的東西的花栗鼠,不但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竟然還會唱歌,而且頗有音樂天賦……它們自顧自地在大衛的住所安了家,成了這個冷清的屋子裡的新寵物,吃飽住好的同時,順便幫助大衛創作了幾首全新的聖誕歌曲,共同演奏給伊恩聽。
不幸的是,同樣覺得花栗鼠會唱歌很神奇的伊恩,還看到一條財源滾滾的致富之路,他為三隻花栗鼠進行了最有效的包裝和宣傳,然後展開了世界范圍內的巡演,給它們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心中盤算的是要如何奴役它們,才能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經濟效應。為了讓自己心中的計劃一路暢通無阻,伊恩借故成功地將一直保護著花栗鼠的大衛趕出門外,讓他沒辦法再度參與進來。那麼,我們可愛的花栗鼠能在人類的貪婪中生存下來嗎?大衛又能否拯救這三隻幫他趕走了孤獨的夥伴,趕在金錢至上的伊恩造成永久的傷害之前?其實答案,早在我們走進電影院之前,就已經非常明確了。
幕後製作:
【永遠找不對出路的真人動畫電影】
人,總要有點擅長的地方,才有可能在自己所專注的那個小環境里站得住腳,如今看來,導演蒂姆·希爾肯定是找到了,他發現自己最拿手的電影領域,就是將動畫角色,與呆滯無趣的真人結合在一起。這一次他看中的是那個已經有49年歷史的經典動畫角色,可是卻製作了一部仍然像50年前那般粗俗的作品。
回溯到1958年,唱作人出身的羅斯·巴達塞里安(Ross Bagdasarian)創造了三隻名叫艾爾文、西奧多和西蒙的花栗鼠,由它們衍生出來的一個又一個電視動畫故事,伴隨了整整兩代人的成長……說到這里,不難發現的是,這三個非常有群眾基礎的動畫角色,本身就是一個招呼大家蜂擁進電影院的最好賣點,即使是在將近50年後的今天--我們甚至仍然可以預計,它們所帶來的影響至少還能夠持續個十幾年。說到這里,忍不住提個建議,只是建議,下部以這三個花栗鼠為主角的電影,能不能製作成純粹的CGI動畫?而無需真人在這里攪和?蒂姆·希爾之前已經執導過一部讓人頭疼的《加菲貓2之雙貓記》了,然而他顯然並沒有從上一次的「敗筆」中吸取教訓。
其實影片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太過依賴於真人演員了,似乎忘記了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那三隻能夠載歌載舞的花栗鼠。於是乎,《艾爾文與花栗鼠》非常不幸地掉入了專門吸引小孩子的類型「怪圈」當中,首先它不是《美食總動員》,也沒辦法與《怪物史萊克3》和《蜜蜂總動員》相媲美,因為它似乎只能討得3-7歲孩子的歡心,他們也許會在電影院大聲嚷嚷,無論備受他們喜愛的花栗鼠受到了什麼樣不公平的待遇,都會引起這些小觀眾的憤恨情緒……三隻花栗鼠經歷了現代電影技術CGI的重新著色和更新之後,顯得更加可愛了,尤其是西奧多,你簡單有一種想將它帶回家的沖動,如果發行商夠聰明,就應該多生產一些影片的周邊產品,肯定熱銷。至於那些成年觀眾,這里就只能說抱歉了,因為你之前可能看過太多類似的尋找家庭溫暖或利用影射音樂工業的黑暗來取樂的作品了,不難發現每一部都比這部強--《艾爾文與花栗鼠》基本上沒有絲毫新意和創造力而言。
好在影片並非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一致對影片撇嘴的觀眾們,不約而同地都對其中所營造的音樂力量繳械投降了。所以影片中最具娛樂效應的部分,就是那些可愛的花栗鼠的歌舞表演,它們隨著音樂扭動身體,韻律感十足,而且賞心悅目,尤其是跟隨著音樂《巫醫》(Witch Doctor)響起時的那部分場景,甚至讓你產生了一種讓這三隻小花栗鼠在我們的流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想法。
【一直處在夢游狀態的真人演員們】
《艾爾文與花栗鼠》里包含了太多耳熟能詳的節日歌曲,而且是以一種如此新穎且尖銳的嗓音唱出來的,讓你多多少少產生了一種想笑的愉快心情,而且你也不會因為被逗樂而覺得感情受到了傷害……由於影片改編自一部曾經非常流行的卡通動畫電視劇,即使講述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文化底蘊還是有些的。自從有了之前同樣擁有「群眾基礎」的電影版《加菲貓》之後,這部《艾爾文與花栗鼠》會獲得怎麼樣的結局,你多多少少也能預料得到--反正就是普普通通,沒啥新意,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在電影浪潮中退卻。
其實最讓人難以理解的,還屬傑森·李的選片標准,曾經在電影行業中輾轉了幾個年頭的他,因為找不到出路而轉投了電視領域的腳下,通過一部《愚人善事》大放異彩之後,殺了個回馬槍,重回大銀幕……也許這是對他之前演了那麼多糟糕角色的一種懲罰吧,如果他真的聰明到像比爾·默瑞一樣,就應該懂得什麼時候把自己的臉遮起來,藏身幕後,只是提供聲音而已,就像他之前為《超狗任務》中的那隻比格酷狗配音。
傑森·李在影片中飾演大衛·塞維爾,一個失敗的詞曲作家,他那壓抑的生活在遇到了三隻花栗鼠後得到了改善。因為它們能唱能跳,大衛專門為它們創作了一首《聖誕節,別遲到了》,立刻就引起了一連串轟動的反應。大衛以前的朋友伊恩是一個自私貪婪的權勢人物,他通過許諾讓花栗鼠們成為百萬富翁,而引誘走了它們……事業上稍稍有點起色的傑森·李,本來是影片中受到期待的支撐點之一,而他那種相對帶有諷刺調調的漫畫式的表演風格,也成了觀眾走進電影院之前的嚮往。然而不幸的是,大衛這個角色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夢游狀態,無趣到讓人抓狂--也許你可以將此歸罪於,與傑森·李演對手戲的,是三個「看不見」、需要後期合成進去的花栗鼠,所以他的表現才會有失水準。即使創造花栗鼠的幕後數碼製作團隊中有一些是來自於《冰河世紀》的動畫師,他們的辛勤勞作與才能,使得《艾爾文與花栗鼠》在真人與動畫結合的質感上,要比《加菲貓》好得多,可是這一切都沒辦法阻止過於受到重視的真人演員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也許這時候你可能要慶幸了,好在影片只有短短的90分鍾,還不算那麼難以忍受,就算故事單薄到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就算支撐它的都是那種最為廉價、一點都不好笑的笑話……這樣一部稍嫌愚蠢的作品竟然是由三位編劇喬恩·維蒂(Jon Vitti)、威爾·麥克羅伯(Will McRobb)和克里斯·威斯卡迪(Chris Viscardi)組成的創作團隊共同完成的,確實有那麼點說不過去了,就連高潮部分都是草草帶過,完全沒有說服力--三隻小花栗鼠不想繼續進行世界巡演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太累了?
大衛·克羅斯在影片中飾演的是那個邪惡的經紀人伊恩,也是一個非常不盡責的反面角色,從頭到尾都在嘗試著露出虛情假意的笑容,僅此而已,感覺上克羅斯似乎一直在尋找編劇顯然忘了賦予給他的角色的那種邪惡感。至於傑森·李,前面已經說得很多了,他在這部影片中惟一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扯著脖子無數次地喊:「艾--爾--文!」
『貳』 找電影(經典,好看,有深度,震撼,感人,隨便佔一樣就行)
有一本書叫「一生中必看得一千部電影」,裡面七十年代後的電影我幾乎都看過,有一些電影太追求藝術造詣,未必很多人喜歡看(我是硬撐著看完的)實際上每年世界各國能出的即叫座又叫好的片子,不會超過七八部。而且大部分都不是美國片,美國電影太商業化,光知道迎合觀眾的胃口。根據我個人的感受給你介紹幾部電影,也許你會喜歡。
1. City of God 這是一部巴西電影,講青少年在罪惡中成長的,非常震撼。另外巴西出的還有: central station, the house of sand 都是很好的電影。
2. Kolya 是捷克電影,其情節和藝術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流的。捷克電影很少受到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的約束,(看了捷克作家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的書就會感受到)捷克出的電影還有:Zelary, Up and down, Divided we fall...都是很值得看的電影。
3. The shore (Bereg) 蘇聯電影,國內翻譯是「岸」這絕對是和「走出非洲」「齊瓦格醫生」「魂斷藍橋」等經典電影齊名的好片子。其導演還出過「Teheran 43」(德黑蘭 43年)也是非常好的。 此外,蘇聯近期出的還有:The Italian, Burnt by the sun...。 The return 藝術手法很好,但情節有點晦澀。
4. Les Destinees, A very long engagement 都是法國片,場面大,值得看,但算不上是一流的,My wife is an actress 是喜劇片,也不錯。 Baise Moi, Irreversible 國內稱為色情片,其實這兩部片子,都是以女子被侮辱作為平台,來表達電影拍攝技巧和藝術展現手法的,很值得一看。
5. The ekators 德國片,故事情節和藝術水平都是一流的。
6. Turtles can fly 土耳其電影,是一部了解庫德族生活的好片子。其導演可能和李安一樣人,在美國,拍的外國事。另外還有一部土耳其電影:Distant 也不錯。
7. Fireworks wednesday, Kandahar, Crimson gold 都是伊朗電影,雖不是一流的,但很清爽,值得回味。
8. 英國和美國這幾年還真沒有出幾部像樣的片子,就不在這里啰嗦了。
『叄』 Hello!樹先生 這部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我怎麼看不懂求高人給解釋一下
該片講述一個叫「樹」的人,他的村莊異常寒冷,積雪難化。「樹」還是單身,在村裡的汽修鋪工作。他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一起長大的夥伴,有人開著好車成了煤老闆,有人遠在省城辦私立學校,有人還在種地。聚會的時候,如果沒有被人取笑,「樹」就沉默著,像曠野里被人忘記的一棵樹。
村裡有個單身男青年叫做「樹先生」(王寶強),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在村裡閑晃。「樹先生」在汽修鋪受工傷後,在醫院被解僱,心生悲戚,竟無所事事調戲護士(何潔)。一起長大的夥伴,有人開著好車成了煤老闆,有人遠在省城辦私立學校。
村子裡的煤礦日夜開采,地面下沉,整個村莊不得不遷往別處。常被取笑被漠視的「樹」乾脆遠走省城在學校打工,孩子們讓他想起自己的童年。父親和哥哥在「樹」小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他常夢到自己的父親,卻從來夢不到哥哥。
與聾啞女孩小梅(譚卓)一見鍾情,相愛過程頗富戲劇性,婚禮前夜,「樹」終於夢到了哥哥一一在寒冷冬天,在「樹」的婚禮上,哥哥帶著女友為他唱了一首詭異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裡的一把火》。從此,「樹」意識到自己能夠通靈。村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
(3)法國電影冰凍人皮鞋哥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Hello!樹先生》是2011年11月4日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博納影業集團、上海電影集團、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賈樟柯監制、青年導演韓傑執導。由王寶強、譚卓、何潔等人參演。
《樹先生》前日在漢試映後,王寶強的預言兌現了:盡管有觀眾表示難以接受該片的荒誕魔幻范兒,卻能一致認可王寶強確實脫胎換骨了。
看過此片的觀眾幾乎都在說,很難用短短兩三字去定義它的氣質血脈,魔幻,神經質,黑色,幽默,鄉村異人志,這些真的能概括樹先生么?還不如用文藝片里的"重口味"這樣霸道的說法,蓋住它特立獨行的站姿、坐相。
『肆』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什麼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第1部1966年的《蝙蝠俠》這部電影是最早期《蝙蝠俠》的大電影,老實說伯光也沒有看過,因為電影實在太老了。伯光最開始得知時也試著打算看看,結果全網都找不到資源,偶爾找到的資源下載半天沒有動靜。而同期美國還有《蝙蝠俠》系列的美劇,從居照和片段來看,當年的技術實在有限。
第2部1989年蒂姆波頓版《蝙蝠俠》
這版蝙蝠俠主演是後來演過過氣超級英雄《鳥人》的邁克爾·基頓,但是並不重要,這版《蝙蝠俠》不得不提的人是導演蒂姆波頓。蒂姆波頓是與斯皮爾伯格,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一輩的美國大導演。
第3部1992年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
這部電影仍是蒂姆波頓導演,既然是同一個導演,那麼風格便是一致的。從整體上看,本片除了因為前作成功,投資上升對於製作上面升級,和反派角色的變化之外,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電影還是充斥著怪誕,暗黑的哥特風格。而反派則由第一部的小丑,變成了企鵝人和貓女。
第4部1995年的《永遠的蝙蝠俠》
這部電影導演換成了喬舒馬赫,大家別看上一部《蝙蝠俠歸來》口碑質量還不錯,但當時上映票房不行。資本就是這么現實,當時背後的華納兄弟不想放棄這個ip,又想要票房,於是就更換了導演,這部《蝙蝠俠歸來》是部剛剛合格的爆米花商業大片。
第5部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
這部電影主演過的演員,如演布魯斯韋恩的演員喬治克魯尼,都將這部電影列為自己的生涯之恥。這部電影爛得也情有可原,比前作更浮誇的特效和製作水平。比如蝙蝠俠和羅賓等人的制服,塑膠感十足,胸部的處理還凸了點,一堆人吐槽像是情趣制服,故事劇情完全無腦,特效場面浮誇虛假。
而本片的兩名反派,後來的州長施瓦辛格飾演的冰凍人,和烏瑪·瑟曼飾演的毒藤女,沒有任何魅力便不說了,整個塑造得像是智障,反正非常無腦無聊。這部電影的口誅筆伐,徹底斷送了《蝙蝠俠》這個大ip近十年之久。
第6部2005年的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之俠影之謎》
這部電影從《蝙蝠俠》電影系列故事,應該時間最早的一部電影,因為講述的是起源的故事。這也是大多數國內觀眾都看過,了解過甚至是喜歡的《蝙蝠俠》電影。當時諾蘭已經是知名導演,但還算不是大導演,是他自己想拍《蝙蝠俠》。
諾蘭的《蝙蝠俠》與其它超級英雄電影不同,最主要就是他是按犯罪片和警匪片的模式拍的,而不是爆米花商業大片。電影當中夾雜大量歐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再到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思考和表現。
第7部2008年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
這部電影相信都不用多作介紹,應該有不少人都會把這部電影,放到最具深度,兼具最具娛樂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甚至都沒有之一。這部電影對於上面說的那些,總而言之就是深度,是現在任何一部大賣的漫威宇宙電影,都無法比擬的高峰。
第8部2012年的《黑暗騎士的崛起》
這部是諾蘭導演《蝙蝠俠》的完結之作,表面最強大的敵人是湯老師飾演的貝恩,實際背後的敵人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米蘭達。中間夾雜著一個安妮·海瑟薇飾演的亦正亦邪的貓女,最後結束時甚至和布魯斯韋恩可能雙雙歸隱的暗示。
第9和10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
這個正是因為同時代,漫威宇宙的形成,在全世界商業上攻城略地。dc和華納看著十分眼紅,但因為沒有每年幾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漫威電影的穩扎穩打。華納和dc迫不及待就推出dc宇宙,結果這兩部電影口碑質量都不算太成功。
這兩部電影嚴格說來,也並不是單獨的《蝙蝠俠》電影,而是英雄聯合的超級英雄電影,便不再分析了。而華納宣傳的再重啟的《蝙蝠俠》電影,一直在鬧各種幺蛾子,到現在都沒有開機的跡象,便不再分析了。
『伍』 有哪些讓你影響深刻的小眾電影
《小鞋子》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電影,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
《小鞋子》獲獎情況:第23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獎第11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亞洲最佳故事片獎」第23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獎」——摘網路
個人感觸:
1.最純真的莫過於孩子間的承諾:因為家裡太窮了,買雙鞋子都困難,丟了鞋子的哥哥讓妹妹別告訴爸爸,並承諾會幫她找回鞋子。妹妹遵守哥哥的承諾,未告發哥哥。
2.最善良的莫過於孩子的童心:當妹妹發現自己的鞋子出現在另一個同學的腳上,於是跟蹤同學,找到她家的住處。然後拉上哥哥,想要回自己的鞋子,正准備出手時,發現同學拉著盲父出門,於是放棄要回自己的鞋子。
3.與其責備不如贊美:從正面管教的角度來看,肯定孩子正面的行為會讓他/她更正向的成長。妹妹放學回家要照顧小嬰兒,要幫忙做家務。而在父母的交流中,也由衷的表示對妹妹的贊賞。妹妹也更加懂事。
4.可以貧窮但要勇敢:爸爸在休息日帶著哥哥去市區打零工——當園丁,一開始爸爸很慫,按開門鈴後,話都表達不清楚,要不就是逃跑,最後還是哥哥鼓起勇氣,幫爸爸找到一份園丁的臨時散工。For 父母們or即將成為父母的你:可以貧窮,但不能人窮志短。
5.窮人思維:爸爸和哥哥打完零工回家的路上,因為收到的零工錢還不錯,所以就描繪未來賺大錢,買各種必需品……可卻不注意吃飯工具——自行車剎車失靈,兩個人都受傷跌倒,賺的錢都花在打車回家、住院上面……這個片段,讓我想起了古古的《窮人缺什麼 》,提取了一段摘抄: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只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裡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里混。
『陸』 一部電影
中文片名
小鞋子
英文片名
The Children Of Heaven
更多中文片名
天堂的孩子
年 代
1997
國 家
伊朗
類 別
劇情
語 言
波斯語
IMDB評分
7.6/10 (1,572 votes)
片 長
89 Min
顏 色
彩色
類 型
劇情片 喜劇片
分 級
智利:TE 法國:U 阿根廷:Atp 澳大利亞:PG 美國:PG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成本
$180,000 (estimated)
導 演
馬吉德 馬吉迪 (Majid Majidi)
編劇
馬基德·馬基迪 Majid Majidi
主 演
Mohammad Amir Naji
Amir Farrokh Hashemian
Bahare Seddiqi
Nafise Jafar-Mohammadi
Fereshte Sarabandi
Kamal Mirkarimi
Behzad Rafi
製作人
Amir Esfandiari
Mohammad Esfandiari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The Institute for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Young Alts
發行公司
Arthaus Filmverleih [德國]
Asmik Ace Entertainment [日本] ..... (Japan)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 (Argentina)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美國] ..... (Argentina)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EDKO Film Ltd. [香港] ..... (Hong Kong)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Mars Distribution [法國] ..... (2006) (France) (theatrical)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Miramax Films [美國] ..... (1999) (USA) (subtitled)
New Films International [愛沙尼亞] ..... (1999) (USA) (subtitled)
Paris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Belgium)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比起「小鞋子」的中文翻譯,我更喜歡「The Children Of Heaven」的電影原名。當看整部片子的時候,聽著片子背景中時時傳來轟炸機的聲音,突然想起來高三的時候看過的一本書《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書的內容都已經記不太清楚,這是中國女記者描寫她在中東采訪的一兩年中的經歷。書中有一段提到她去耶路撒冷的經歷,這個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以色列首都,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如果耶路撒冷真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我相信那裡離地獄也不太遠了。當看完整本書,心中有一種難以平復的情緒,我突然有一剎那明白了那書名的含義。直到今天再看到「小鞋子」這部伊朗電影,突然發現,戰火紛飛,人民窮苦的地獄中,有人們傾聽上帝教誨的純潔心靈。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後,在買馬鈴薯的時候,把小鞋子放在塑料袋裡,藏在了菜攤中。但是卻被收垃圾的人誤拿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當時,片中兄妹兩個人當著父母的面,用一個筆記本「交談」。他們小心翼翼,唯恐秘密被發現。就像阿里說的:「爸爸會打我,也會打你,因為他沒錢給你買新鞋。」就這樣,阿里用一隻新鉛筆換來了妹妹的妥協,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
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妹妹看著別的女孩漂亮的小皮鞋,羨慕而無奈;哥哥每天在妹妹跑回家後,拚命地跑去學校仍然會遲到。如果不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很好,差點因為遲到被主任開除。這樣的孩子,令人心疼的兩個孩子,當發現穿著那雙小粉鞋的女孩家庭窮苦的時候,放棄了要回鞋子的念頭。他們躲在角落,看著小女孩拉著失明的爸爸,出去奔命;他們善良的目光裡面寫滿了理解。也許妹妹要比阿理更希望找回自己的小鞋子,因為她不喜歡哥哥骯臟的球鞋。當兄妹兩個在庭院洗球鞋的時候,兩個孩子珍惜地捧著球鞋,輕輕地吹走上面潔白的泡沫;慢慢地,泡沫變成了透明的肥皂泡,在陽光下,在小兄妹的歡笑中,飛揚。那在陽光下彩色的肥皂泡,就像他們的童年,動盪而美麗,脆弱而堅強。這段在我眼中,確實是電影最「浪漫」的畫面,整部片子看完,我腦子里迴旋的都是他們的笑容,讓我感覺,上帝正從天堂慈愛地俯視他們,他們是天堂的孩子,純凈而勇敢。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當阿里坐著父親破舊的自行車,在伊朗城市裡面的高速公路上看風景的時候,我有些震驚。我查資料才發現片子拍攝於1997年,我以為在幾十年前。我沒想到阿理生活的破舊小巷的外面,就是如此發達的城市。當那輛破舊的自行車與呼嘯而過的機動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那對身影那麼單薄而膽怯。在富人區,小阿里用流利的介紹「我們是園丁」解了木訥的爸爸的圍。當他們問了很多別墅以後,終於被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爺爺請進了豪華的別墅。站在別墅的花園中,爸爸和阿理目瞪口呆。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國家。阿理在電影中從頭到尾,沒有換過一身衣服;而身邊的小男孩衣著光鮮;爸爸拚命地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媽媽重病;而身邊的別墅主人穿著絲綢睡衣,誇贊自己的樹。在爸爸整理花園的那幾個小時,阿理和別墅小主人快樂地玩耍,他們盪鞦韆,玩蹺蹺板。那段電影中,運用了相當多的慢鏡頭,兩個不過9歲的孩子,在陽光下的花園洋房裡面盡情歡笑,雖然他們的生活天差地別。當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阿里把足球輕輕放回睡著的小男孩手裡,戀戀不舍地走開。那一刻,我心裡很疼。他們都是孩子,本不該經歷太多的磨難。阿里本應該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享受上帝的恩寵,但是現實奪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一雙破舊的小鞋子。
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比賽開始前,眾多的參賽選手為不同的目的而來。有的孩子身著名牌運動服,穿著合腳的運動鞋;而阿里穿著老師發的運動服,默默看著腳下馬上就要破爛的球鞋。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當無數的閃光燈在眼前閃耀時,阿里第一次抬起低垂的頭,眼睛裡充滿自責的淚水!只因為他得了冠軍,而不是季軍,他失去了他送給妹妹的小鞋子!電影中,阿里經常落淚;這個瘦弱的小男孩,堅強,寬容;而當他此時眼睛晶瑩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刺痛了。
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泡在涼水裡的這雙堅強的小腳丫,因為疼痛而失去孩童的稚嫩;魚兒在腳邊輕輕地游,一片紅色的金魚圍繞著阿里的小腳。我看不到他的小臉,也許還有淚水的失望的小臉,但是我知道,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雙潔白的球鞋和一雙妹妹夢寐以求的粉色小皮鞋……
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不光在耶路撒冷。阿里和妹妹是天堂的孩子,他們用純真而勇敢的笑容,戰勝著現實的殘酷和冰冷。電影的結局,沒有出現小兄妹拿到鞋子的狂歡場面,只結束於池塘中的那一抹紅色。而我,這個遠在電腦屏幕前面的旁觀者,淚流滿面。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導演馬吉德·馬吉迪是演員出身,在《手足情深》和《繼父》之後,推出了這部引起世界關注的《天堂的孩子》。影片的成就是勿庸置疑的,它不僅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囊括了11項國際大獎,更取得了絕好的票房成績。從劇情上講,它非常簡單,僅僅圍繞著兩個孩子對「一雙鞋子」的渴望;從技術上講,更缺乏可圈可點之處,除了哥哥賽跑一段用了慢鏡以及旋轉搖移等多種拍攝手法以渲染緊張氣氛之外,平實的攝影風格貫穿始終。之所以它讓人難以忘懷,是作品中所彌漫的濃濃溫情,孩子百折不撓的追求以及導演對社會底層的人文關懷,使觀眾忽略了略顯粗糙的影像,從而被影片最核心的部分擊中。結尾金魚親吻孩子雙腳的畫面,以其美感和創意備受推崇,可以想像,如果把它放在一部通篇華麗的影片中,湮沒的命運不可避免,正是伊朗電影質朴內斂的底板,使它宛如神來之筆。
『柒』 《天堂的孩子》觀後感
看了《天堂的孩子》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我不禁思潮起伏……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影片中的孩子出身於貧苦家庭,一次購物中,稍不留神丟了妹妹莎拉的紅鞋。從此,哥哥和妹妹只得合用一雙球鞋。偶然,在學校里,莎拉找回了自己的紅鞋,跟蹤到家時,卻發現女孩的爸爸是個盲人,兄妹倆走了……學校離家遠,當我看到莎拉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我的鞋子琳琅滿目:高貴孫神大的公主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兩個多麼善良、純潔、可愛的孩子啊,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們可以以慢了一秒就會遲到的速度飛跑……
一天,他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田徑賽。三等獎是一雙鞋子,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臃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是多麼好呀,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用想!
整部電影一直圍繞著阿里丟失了妹妹的鞋子所展開,懂事的兄妹兩個為了不給已經窮困的家庭再造成負擔,決定輪穿阿里的球鞋。小阿里為了再給妹妹買一雙球鞋將功補過,於是他與爸爸一同到郊區做園丁,賺到前後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球鞋,可是,失敗了。但最後,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小阿里一不留神拿了第一名。失望的阿里脫掉他那雙早已泡爛的球鞋,把自己滿是血泡的腳浸在了水池裡……
同樣是一雙鞋,可它帶給人們不同的命運。我對兄妹倆的遭遇感到同情,更被他們的執著打動、欣慰的是,父親給妹妹買了一雙新球鞋。或許有些人還體會不到其中的辛酸,但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妹妹的鞋子是美麗的,我們能感受到貧困生活中用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
看完《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讓我也希望可以有一個和影片中阿里一樣的哥哥。
雖然薩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裡,但她非常的懂事,不抱怨家裡窮,不抱怨要干許多家務,雖然很生氣哥哥把她的鞋弄丟了,可依舊為哥哥著想,不和爸媽說,為哥哥提前交卷,薩拉是個善良的孩子,當發現穿自己鞋子的孩子的父親是個盲人時,便放棄了要回鞋的想法,繼續穿著哥哥的大球鞋。
薩拉是幸福的,因為她有一個愛她的哥哥,她哥哥為了讓他可以上學,冒著上學遲到的風險讓她瞎衡穿他的鞋先去上學,而且還不能去踢足球。阿里為了能給妹妹弄一雙漂亮的鞋,他陪爸爸一塊進城打工,賺了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求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可沒想到卻發生意外自行車不受控制撞了大樹,錢支付了醫葯費和車費。後來他發現跑步比賽季軍的獎品是雙鞋子,他想妹妹保證一定得季軍,跑步的路程是很長的,可阿里心裡一直想的妹妹,竟跑了第一名,鞋跑破了,腳磨出血了,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沒得到鞋子。從阿里的點點滴滴都能看出來,阿里是愛妹妹的,所以薩拉是幸福的,不僅哥哥愛她,爸爸也愛她,片尾她爸爸給她和她哥哥一人買了一雙鞋。
整片文章都充滿了濃濃的愛,薩拉爸爸對她媽媽的愛,以及對她和哥哥的愛,她哥哥對她的愛,她對她哥哥和媽媽的愛。看完這片影片後,我覺得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了愛,只要有愛,一切的事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薩拉則豎和阿里真的是天堂的孩子,因為他們倆都是天使,都是充滿愛的天使,他們在的地方就是存在愛的天堂!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天堂的孩子》,並有所感動。
這部電影是圍繞一雙破了的球鞋展開的,這部電影中的孩子出身於一個貧困家庭,但是哥哥阿里稍不留神丟失了妹妹莎拉的鞋。但是買鞋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也是個負擔,所以兄妹倆決定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於是他倆輪流穿一雙球鞋。妹妹莎拉一放學就第一個沖出學校,跑到一條沒人的小巷裡,這時哥哥已經在小巷等候了。哥哥立馬和妹妹換鞋,之後妹妹穿著拖鞋回家去。(以前在伊朗,都是上午女生上學,下午男生上學)。
一次機會,讓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得到第三名的同學可以得到一雙球鞋,於是阿里為了妹妹,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已經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然而沒能得到那雙鞋。
當我看到莎拉每次害怕哥哥下午遲到而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而且他們家媽媽病了,爸爸每天出去賺錢,所有的家務都是阿里和莎拉承擔,而且他們毫無怨言。我被他們的善良和純潔而感動。
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不是一般的好,我們一個人就有好幾雙鞋:高貴的高跟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而且我們一雙鞋還沒穿多久就又買新鞋,不懂得珍惜。我們只要給父母說什麼,他們就給我們買回來什麼,有時我們還跟父母發脾氣,甚至不聽話,而阿里和妹妹莎拉什麼都為父母著想,更何況他們的年齡比我們小幾歲。
所以為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而知足吧。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家庭里一對兄妹圍繞一雙鞋展開的故事。
哥哥阿里在放學途中取回妹妹薩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丟失,而這雙鞋卻是妹妹唯一的一雙,為了免於父親的責罰,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將自己告發,並說服妹妹穿著自己也破爛不堪的球鞋去上學。兄妹倆的上學時間不同,妹妹下課時剛好是哥哥上課的時間,於是他們約定每天在一條巷子里換好鞋,然後各自回家或者去學校。
阿里為了不遲到,每天都拚命奔跑,結果還是經常遲到被教育主任抓住並要被開除,幸而平時學習刻苦,數學老師為其求情才沒有被開除。但妹妹還是覺得穿他的鞋上學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進水溝里,要將此事告訴父親,這是阿里才告訴妹妹,如果告訴了父親,父親不僅要責罰他,重要的是父親還要借錢給妹妹買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親的負擔。
父親通過朋友的消息想去城裡給別人整理院子賺些補貼,阿里為了能幫父親多賺些錢也跟著父親進了城,並通過自己的智慧幫父親找到了第一份活兒。
學校里通知有聯校的越野賽,獎品十分豐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獎品有一雙運動鞋,於是為了妹妹,他決定參加比賽。到了比賽那天,他就抱著得第三名的念頭一直堅持了下來,卻不想快到終點時,始終在第三的他被另一個男生故意絆倒,落後了幾個名次,掙紮起來後他也顧不上什麼只管拼勁全力沖向了終點,最終超越了所有的男生。當體育老師跑過來扶起癱在地上的他時,他問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當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時,他無奈地低頭不語,傷心地哭了起來。影片最後是父親在集市采購的鏡頭,父親的自行車後座上明顯放著一雙女童鞋……
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節,電影的主要鏡頭集中在兩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貧困家庭生長的孩子,除了兒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質之外,更多了一層對貧困生活的安然,對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質上貧困,他們的內心卻富有,他們的童年在物質缺失的同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豐滿和充實。
這就是天堂的孩子,從來不因物質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純與歡樂。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並不精彩,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沒有離奇古怪的事件,這是一部一句話就能把事情說透的電影,但是這些並不能代表這部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的節奏非常舒緩,就像一名老者給孩子們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委婉的敘事,節奏淺淺流淌,不時在某個時刻用一個片段一個細節撓動觀眾的心。就像小時候在看一本兒童故事,簡單,但是好像永遠也看不夠。哥哥弄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逃避責罰,兩個人約定了一個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做的類似「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只屬於兩個人的秘密。我們感覺這部電影溫馨,可能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在電影中的片段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是同他們相比,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畢竟要幸福太多。貫穿著整部電影的線索就是奔跑,他們上課在奔跑,下課在奔跑,出門打工在奔跑,參加比賽還是在奔跑。如果說,一開始他們的奔跑是為了趕時間「被奔跑」,那麼後來哥哥為了贏得鞋子而參加比賽則是「主動奔跑」。但他們的確過早承擔了生活的壓力,奔跑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此我不想上綱上線扯什麼孩子長大了成熟了懂得承擔了之類的套話。這樣的行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非常熟悉,小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是簡單,單純而直接,一旦真心期待某件事或者某樣東西,不遺餘力去爭取是正常的。可我們還是會感動。哥哥畢竟不是為了自己。他的奔跑他的拼搏,腦海中回想的,正是他跟妹妹的約定。而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則是點在了妹妹身上。之前我們已經了解了,妹妹因為沒有鞋子,受了多少委屈。可當她知道自己的鞋子穿在了一個盲人小姑娘的時候,卻悄悄跑開了。那雙渴望、不舍,但是毅然決然的眼睛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或許這部電影最為獨特的地方,就是用這樣的鏡頭語言而不是台詞,來打動觀眾。
結尾依然是無聲的。諷刺的黑色幽默,哥哥那到了第一,卻沒有帶來鞋子。妹妹因為嬰兒的哭聲轉身而去,沒有說一句話。下午的陽光依舊明媚,疲憊不堪的哥哥坐在水池旁邊,脫下了那雙已經磨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將兩只紅腫的腳放在了水池裡。俯拍的鏡頭中,哥哥同圓形的水池融為一體。魚兒圍在他的腳邊,盪起微微的水波,哥哥默默低著頭,小小的臉龐上依舊掛著失望和愧疚。
淡淡的憂傷,完美的意境,詩意的結尾。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合乎邏輯,真實,而美麗。
今天上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伊朗電影《小鞋子》。觀看的過程中,心中充滿了感動,感覺到我們的確有太多的細節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被忽略了。
電影的內容大致是: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玻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小哈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他是一個具有男孩的堅強和女孩的善良或溫情的雙面人,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妹妹責怪他弄丟了她的鞋子的時候,小哈里似乎無情地把責任推開,而當妹妹離開後,他又總是在內心自責以及對妹妹深感愧疚,他是多麼的疼愛他的妹妹,以致於他只要獲得比賽的第三名……
妹妹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因為哥哥把自己的鞋子弄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但是除了她僅有的孩子氣,更多的是她對哥哥的寬容和家庭的理解。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的眼淚幾次徘徊在眼眶,這樣的電影,難道還不夠優秀嗎?我認為對於真正的好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而這樣的感動,這樣細膩的情感,才是世界最美麗的風景。
沒有懸念的情節,沒有華美的拍攝手法或場景,卻很感動。這是一部清新、質朴的伊朗電影,它真誠地描摹了伊朗人的真實生活,表現了窘迫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人性的善良,帶領著觀眾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
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阿里不慎把妹妹僅有的鞋子弄丟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減輕父母的負擔,他與妹妹薩拉每天上學時換著鞋穿,在承受著種種壓力的換鞋中,兩個小孩強烈渴望著一雙鞋子,阿里參加了長跑比賽,一次次換鞋的情景和妹妹渴望的聲音促使疲憊不堪的他在長跑中贏得了冠軍,然而,被采訪時,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影片的最後是父親自行車上的新鞋和失望著走開的妹妹、被磨爛的球鞋和被金魚親吻著阿里的雙腳。
這部影片對自身文化進行了充分肯定和贊美。伊朗是一個長久經歷戰火的國家,然而他們並沒有在電影中辛酸地描述這些悲苦與創傷,那種對生活苦難隱忍對抗的精神和伊朗民族豁達的樂觀主義精神使影片沒有沉溺在感傷和悲觀的論調中,而是執著地尋找生活中的美好與希望。
影片里有不因貧窮而褪色的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病重的媽媽不忘叫阿里送湯去關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鄰居;影片里有未因時間社會而改變的人最原始的純凈善良:萍水相逢的老爺爺主動為哭泣的薩拉撿回鞋子,阿里和薩拉再看見穿著薩拉丟失的鞋子的小女孩的爸爸是盲人後,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想法;影片里有不因生活困頓而丟棄的誠實與信仰:在昏暗擁擠的房子里,爸爸堅持不吃為教會准備的糖;影片里有孩子內心深處最自然的體貼:阿里對抱怨他,吵著要把事情告訴媽媽的妹妹說:「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訴他他也沒錢給你買鞋,他得去借錢。我以為你會明白!」而妹妹也一直沒告訴父母,而是忍著淚水穿著比自己腳大的球鞋、帶著艷羨的目光在下課後的街道上飛奔著……陽光下,有孩子與父親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有哥哥和妹妹在肥皂泡沫中的歡欣笑臉,有一雙總對未來抱著希望的美麗雙眼……這些零散的影像如同微弱的火苗,照亮我們的心。
在這里,很貧窮,但這里的人很乾凈。貧困是一種不幸,但那些貧困的人們,卻不曾因貧困而丟失善良、誠實和體貼以及相互之間的溫情,這部影片讓人感受到貧困生活中仍存在著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正如影片中生活得富裕的小孩,卻很寂寞,請求著阿里與他玩,而阿里的妹妹卻會因一支筆而欣喜異常,鄰居會因一碗湯而會心微笑。
我們也應如影片中的人們一樣,面對苦難,不退縮,不絕望,抱著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執著夢想,相信有一天,美好也如金魚一樣,會向我們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