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讓雷諾主演的電影
《票子
Cash》
(2008)
《瑪格麗特
Margaret
》
(2007)
《飛行小將/空戰英豪
Flyboys
》
(2006)
《沖走小老鼠
FlushedAway》
(2006)
《達芬奇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2006)
《新粉紅豹
The
Pink
Panther
》(2006)
《老虎與雪
Tigre
e
la
neve,
La》
(2005)
《豺狼帝國
Empire
des
loups,
L『
》(2005)
《暗流2:天使啟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鬼武者3
Onimusha
3》
(2004)
《這個警察不太冷
Enquête
corse,
L『
》(2004)
《請你閉嘴
Tais-toi!
》(2003)
《時差
Jet
Lag
》(2002)
《極速風暴
Rollerball》
(2002)
《綠芥刑警/極速追殺令
Wasabi
》(2001)
《時光隧道
Just
Visiting
》(2001)
《暗流
Crimson
Rivers,
The》
(2000)
《時空急轉彎
2
Couloirs
temps:
Les
visiteurs
2,
Les》
(1998)
《浪人
Ronin
》(1998)
《哥斯拉
Godzilla
》(1998)
《魔戀
Un
amour
de
sorcière
》(1997)
《排隊上天堂
Roseanna『s
Grave
》(1997)
《諜中諜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1996)
《Vis,
La
》(1996)
《豹神
Jaguar,
Le》
(1996)
《雲上的日子
Al
di
là
delle
nuvole》
(1995)
《情定巴黎
French
Kiss
》(1995)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時空急轉彎
Visiteurs,
Les
》(1993)
《Opération
Corned-Beef,
L『
》(1991)
《碧海情天
Grand
bleu,
Le
》(1988)
《魔戀
I
love
you
》(1986)
《Strictement
personnel
》(1985)
《地下鐵
Subway》(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La
Passante
Sans-Souci》
(1982)
《追夢人dreamcatcher》
㈡ <天使與魔鬼>電影的完整劇情介紹
基本信息
電影名稱: 天使與魔鬼 ( Angels & Demons)
所屬分類:劇情
播出時間:2009年5月15日
上映時間:
中國 China 2009年5月15日 日本 Japan 2009年5月7日......(Tokyo) (premiere) 芬蘭 Finland 2009年5月13日 德國 Germany 2009年5月13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9年5月13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9年5月13日 義大利 Italy 2009年5月13日 南非 South Africa 2009年5月13日 瑞典 Sweden 2009年5月13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9年5月13日 希臘 Greece 2009年5月13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9年5月13日 丹麥 Denmark 2009年5月13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9年5月13日 冰島 Iceland 2009年5月13日 烏克蘭 Ukraine 2009年5月13日 法國 France 2009年5月13日 哈薩克 Kazakhstan 2009年5月14日
主要演員: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阿耶萊特·祖里爾
伊萬·麥格雷戈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皮爾佛朗西斯科·法維諾
托爾·林德哈特
導演: 朗·霍華德
國家/地區: 美國
片長:140 min
分級: USA:PG-13
製作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Imagine Entertainment [美國]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 [美國]
Sony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美國] (2009) (US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美國] (2009) (worldwide) (theatrical)
Buena Vista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BVSPR) (2009) (Russi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荷蘭] (2009)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udio Visual Enterprises [希臘] (2009) (Greec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2009) (Japan)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2009) (UK)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新加坡] (2009) (Singapore) (theatrical)
Falcon [捷克] (2009)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ITA Film (2009) (Slovaki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2009) (Argentina)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Finland (2009) (Finland) (all media)
特技製作公司:CIS Vancouver (visual effects)
The Senate Visual Effects Limited [英國] (visual effects)
Moving Picture Company [英國] (visual effects)
Plowman Craven & Associates (3D Cyber & LIDAR scanning and digital modelling)
丹·布朗的一部小說,寫在《達芬奇密碼》之前,中國引進的第三部丹·布朗小說。前兩部分別是《達芬奇密碼》《數字城堡》,之後還引進了《騙局》。
丹·布朗的小說以精彩的懸疑著名,本小說也不例外。以反物質為題材描寫的人物之間的故事。
《天使與魔鬼》是美國知名作家丹布朗在2000年出版的作品,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之一,也是達芬奇密碼的前傳,內容描述劇照《達芬奇密碼》的主角-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在教廷意外被捲入一場圍繞古老神秘的會社-光明會(映射現實里的共濟會)與梵蒂岡天主教教廷之間的紛爭當中,而其背後隱藏的是一連串科學與宗教的沖突,蘭登是否能救出四位離奇失蹤的教宗候選人,攸關到擁有10億信徒的天主教的生死存亡,然而他只有6個小時拯救這個即將被毀滅的宗教,因為教廷坐落在一顆定時炸彈上...本書內容曲折離奇,劇情緊湊懸疑,讓人非把他一口氣看完不可,其精彩及內容深度更甚"達芬奇密碼",結局令人拍案叫絕,不到最後關頭,絕對不會讓你知道主謀者是誰.作者清晰而內斂,爐火純青的筆法及其豐富多元的知識,精彩刺激的故事,構築成一個龐大且錯綜復雜的體系,讓人讀來余韻悠長,久久難以自拔,時為難得一見的"有深度小說".本書繁體中譯本由尤傳莉翻譯,已於2006年出版,喜愛推理懸疑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虔誠的上帝信徒――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的傑出科學家列奧納多・維特勒畢生致力於以科學的手段證明神的存在。他和劇照其養女、神秘嫵媚的科學家維特多利亞在實驗室里進行高度機密的試驗,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極其強大的能量――「反物質」。
在這個重大發現尚未對外公布時,列奧納多在實驗室里慘遭殺害,一顆眼珠被兇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著一個神秘的標記――「光照派」!更令人震驚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質不翼而飛。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應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首領之邀,前來調查這個神秘的符號。就在他到達的當天,失蹤的反物質在梵蒂岡城地下某處被人發現。離開了實驗室的反物質,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後因為缺電而爆炸。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選舉日。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領會聚在梵蒂岡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質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如不能及時找到,整個梵蒂岡城便會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形勢刻不容緩,蘭登與維特多利亞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岡的冒險之旅……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丹・布朗(Dan Brown)出生於1964年,是當今美國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現在仍然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的《達・芬奇密碼》,這本書也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之一。2004年初的某一周,丹・布朗的四部小說同時出現在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他的小說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丹・布朗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畢業之後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教授英語。1996年,對密碼破譯和秘密政府組織的興趣促使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城堡》,這本書很快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暢銷電子書。小說中寫到了國安局,對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界限進行了探討。丹・布朗在這之後的另一部小說《圈套》也延續了政治、國家安全與高科技的主題。
丹・布朗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的數學教授,曾榮獲總統數學獎,母親是一位宗教音樂家。這樣一個科學與宗教相沖突的家庭環境,後來成為他創作《天使與魔鬼》的靈感之源。這部以科學與宗教的關系為主題的懸疑驚悚小說既寫到了一個位於瑞士的歐洲核物理研究中心,又寫到了梵蒂岡,他的備受歡迎的男主角,哈佛大學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在他接下去的小說中還將現身於巴黎、倫敦、華盛頓……
電影《天使與魔鬼》劇照:
《天使與魔鬼》劇照
譯者簡介
朱振武,外語教授,博士後,主要致力於英美小說美學研究和小說翻譯,其著作有《在心理美學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納小說創作論》,主要譯著有《達・芬奇密碼》、《數字城堡》和《破解・〈達・芬奇密碼〉》等。
《天使與魔鬼》是丹·布朗在《達·芬奇密碼》之前創作的暢銷小說,在2004年全美圖書銷量排行榜中,僅次於《達·芬奇密碼》和一本食譜。與《達·芬奇密碼》一樣,小說主人公也是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伯特·蘭登。該書秉承作者一貫風格,在跌宕起伏的情節背後探討嚴肅的主題,即人性與神性、宗教與科學的碰撞與融合
86年電影《天使與魔鬼》
導演凌奇偉
演員名單:
陳寶國飾演鄭天
李 芸飾演白雲
[編輯本段]充滿宗教爭議的電影
2006年,一部《達芬奇密碼》電影下載以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暢銷原著做打底,營造了一種極大的宣傳與轟動,這部電影在劇照宗教方面觸碰了大量的禁忌,而使得大家對三年後這部前傳性質的續集也抱有同樣的疑問。影片還未上映,威廉·多諾霍負責的天主教聯盟已經正式向《天使與魔鬼》的導演朗·霍華德發起了詰難,宣稱朗·霍華德是在抹黑宗教所賦予的神聖使命。關於這一點,朗·霍華德說:「我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無論是我本人還是《天使與魔鬼》,都沒有站在反天主教的立場上。我認為天主教徒以及跟它類似的教會,都應該抱著一種純粹欣賞電影的姿態來看《天使與魔鬼》。」
對於有人提出丹·布朗的原著小說是一部充滿了謊言的作品,朗·霍華德說:「 電影工作以外的事情我並不關心,它是不是謊言並不重要,我的工作任務是拍一部好看的電影,我想讓觀眾,尤其是閱讀過原著小說的讀者有一個公正的評判,不僅僅是針對這個故事,還有演員們辛勤的努力,以及我們對電影做出的適當改編。我已經預計到了梵蒂岡教廷會不喜歡這部電影,但這並不妨礙我的拍攝,我並不會希望教會的人會喜歡我,但我希望他們可以為了聽到另一種聲音而去看《天使與魔鬼》。」
對於這部充滿了宗教爭議的作品,朗·霍華德坦言了拍攝《天使與魔鬼》前前後後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拍攝《達芬奇密碼》的時候,我遇到了職業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拍攝阻力,我知道動搖很多人腦海里根深蒂固的信仰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但我想到,丹·布朗都能寫出原著小說來,我頂著的這點壓力又算什麼呢?對我而言,最大的難題其實是搭建電影需要的場景,因為那些教會並不肯提供場地來給我們進行拍攝,而為了追求電影的嚴謹,我們只好自己重新完全的搭建一模一樣的場景,這需要很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我們為這件事忙了很久,我很害怕中間出現什麼紕漏,一些可笑的細節錯誤,這些會讓觀眾覺得我們不夠專業。所以影片的每一個部分我都檢查了很久,確保不會出現這些問題。至於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阻力,比起三年前已經好了不少。」
[編輯本段]王牌陣容再度合作
《天使與魔鬼》的製作陣容同《達芬奇密碼》一樣,導演朗·霍華德、主演湯姆·漢克斯等人悉數參與,而其中大家的焦點自然在湯姆·漢克斯身上。再次出演密碼學教授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說:「我在拍攝完《達芬奇密碼》之後,並沒有想過還會繼續這個角色,因為那部電影的劇情是很完整的,看上去並沒有存在續集的意義。但製片方認為丹·布朗的小說都有改編的可能性,而《達芬奇密碼》在商業上的確是很成功的作品,觀眾們也都希望看到羅伯特·蘭登過去的故事,所以《天使與魔鬼》的拍攝計劃也進入了議題之中。我喜歡這種充滿著智慧型的角色,他身上有很多故事。」
對於《天使與魔鬼》的劇情,湯姆·漢克斯說:「比起《達芬奇密碼》而言,《天使與魔鬼》要更加純粹一點,他的宗教色彩並不像《達芬奇密碼》那麼強烈,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驚悚懸疑電影。我覺得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們其實是非常尊敬宗教的。」
[編輯本段]《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
《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有很多相同點,比如主演都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導演都是朗·霍華德(Ron Howard),同時又都有些爭議。不過不同點也蠻多,觀眾一眼能看出的就是湯姆·漢克斯的發型。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Brian Grazer)說:「湯姆的發型這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全部向後梳的,這次要好些。」同時他還透露漢克斯這次還將有一場穿著泳褲的戲,身材保持的也很好。
之所以他如此強調湯姆·漢克斯的發型和身材,是因為《天使與魔鬼》是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的首次登場,按理說他應當比《達芬奇密碼》中的蘭登更年輕。和《達芬奇密碼》中挖掘歷史謎團不同,在《天使與魔鬼》中蘭登教授要解開刻在屍體身上的神秘符號背後的秘密,而且他將和一位漂亮的義大利女物理學家合作,粉碎使用「反物質」炸毀梵蒂岡的陰謀。
《達芬奇密碼》在全球取得了7億5800萬美元的票房,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原著所引發的廣泛爭議,《天使與魔鬼》盡管也有科學與宗教信仰之爭,但總體來說影響力不及《達芬奇密碼》。因此電影如果要超越前作必須在影片質量上下功夫,和《達芬奇密碼》過於拘泥原著相比,《天使與魔鬼》更注重電影的表現力,很多原著中蘭登的喋喋不休在電影中都是伴隨著一些行動,這樣既可以把事情說清楚又不至於拖慢影片的節奏。
《天使與魔鬼》最主要的場景都在梵蒂岡,可惜的是由於教廷方面的反對,影片沒能在梵蒂岡實景拍攝,很多梵蒂岡內部的場景其實是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前卡塞塔皇宮里拍得。教廷如此抵制《天使與魔鬼》相信不光是因為影片中恐怖分子要炸毀梵蒂岡的情節,更多是上一部影片《達芬奇密碼》留下的後遺症,羅馬教區發言人菲比神父就曾說:「通常我們會先看劇本再作決定(抵制),但這次不用這樣做,光是丹·布朗的名字就足夠了。」
[編輯本段]花絮
·本片里出現的聖伯多祿廣場是劇組完全搭建的場景,因為梵蒂岡教會不允許本片的攝制組進入真實的聖伯多祿廣場進行電影的拍攝。
·雖然《天使與魔鬼》的小說早在《達芬奇密碼》之前便已創作完畢,但電影的拍攝計劃卻是定在《達芬奇密碼》電影版的完成之後。名義上《天使與魔鬼》是《達芬奇密碼》的續集,實際從故事內容來看,稱為「前傳」更加合適。
·娜奧米·沃茨最初曾計劃在片中飾演維托里亞。
·在《達芬奇密碼》里扮演反派角色的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在這一集里的預告片僅以聲音出演,並沒有正面亮相。
因罷工而停止拍攝
·本片的籌拍始於2007年,但當時正值好萊塢編劇罷工,而本片編劇阿齊瓦·高斯曼也參與了罷工,致使寫到一半的劇本不得不中途停下,而電影的開拍時間也因此推遲。
《達芬奇密碼》(The Da Vinci Code)的姐妹篇《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成為罷工期間受害最嚴重的電影之一。隨著罷工進行到第三個星期,索尼發表了一份聲明宣布哥倫比亞製作公司決定推遲《天使與魔鬼》的拍攝計劃。在小說中《天使與魔鬼》的主角也是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所以電影版中的主角還是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出演,電影版的導演也是執導過《達芬奇密碼》的羅恩-豪沃德(Ron Howard)。電影版的劇本將根據丹-布朗(Dan Brown)的原作改編,但是負責編寫劇本的阿克瓦-戈登史密斯(Akiva Goldsman)拒絕工作,所以這部影片被迫推遲拍攝。
索尼的發言人史蒂夫-艾勒澤(Steve Elzer)說:「因為製片人和工作室對這部電影的劇本要求相當高,他們也這部電影的計劃充滿了野心,我們認為目前就急著開拍已經完工的劇本草稿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我們不希望任何我們2008年的電影項目收到罷工的影響。」
㈢ 《聞香識女人》|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這是一部劇情非常簡單,甚至有些套路化的電影。主要講述了高中生查理和中校弗蘭克都遭到了一些人生困境,通過相互的陪伴與幫助,最終成為了忘年交,各自獲得成長的故事。劇情聽起來有點像法國影片《觸不可及》。
可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卻獲得了豆瓣8.9的高分,好於97%的劇情片,還獲得第六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三項奧斯卡提名。我想,這當然不會是簡單的一部勵志成長片能獲得的好評,更多的是影片中傳達出來的那種價值觀——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才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地方。
影片的男主角查理是一個來自俄勒岡州的窮小子,父母離異,母親後來再婚,生活在一個破碎的家庭里,依靠助學金和獎學金才到波士頓的貴族學校——博德中學讀書。
一次無意中,查理和喬治目睹了一次惡作劇的過程,校長讓他們說出實施惡作劇同學的名字。
他們拒絕了。接著校長又單獨找查理談話,表明只要查理願意告密,他就把查理推薦到哈佛大學讀書。哈佛大學作為美國一流的頂尖大學,就如同北大清華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一樣,換做平常人也許立馬就會供出同學的名字。
首先,查理跟那三個搞惡作劇的同學關系並不好。在討論感恩節的安排時,哈利還假意邀請查理一起去滑雪,來刺激他,哈利他們明明知道查理來這里讀書有多麼不容易。在後面弗蘭克中校說:「以後你會跟他們(博德高中的同學們)一起打高爾夫。」查理說:「不會。因為我不喜歡他們。」
其次,博德高中里的學生家庭大多都很富裕,崇尚精英主義。這從影片開頭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一邊是富家子弟哈利、喬治、吉米和特倫特討論著復活節去滑雪場滑冰,一次就要花費五千美金;一邊是窮小子查理在兼職欄里看感恩節兼職信息,准備用感恩節兼職的錢購買聖誕節回家的機票。當他們在討論的時候,查理還回頭看了他們一眼。他也想在感恩節的假期盡情去玩,可是,他不能。對於這樣一個家庭,去哈佛讀書可以說是他鯉躍龍門的唯一出路了,查理不會不明白。
基於這樣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揭發哈利他們的罪行,從而獲得保送哈佛的機會。在巨大的利益和原則面前,查理很掙扎,不知道該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影片中安排一個人物來集中探討——喬治。
之後查理去給弗蘭克做周末陪護,這裡面有三次電話微妙地體現了喬治的轉變。
第一次電話里,喬治正在享受生活,語氣淡定地對查理說:「現在的策略就是維持現狀,看不到聽不到!」查理憂心忡忡地掛了電話,老於世故的中校當然知道這對於查理將會是個大麻煩,勸他放棄無畏的掙扎,說出他們想要知道的,不然你以後只會是一個在俄勒岡鄉下理貨的,再也沒有機會進入上層社會。
在第二次電話里,喬治明顯語氣焦急了許多。他把事情告訴了他爸爸。查理反問道:「你不是說不告訴家長嗎?」喬治咒罵校長是個大混蛋,安慰查理說他爸是學校的主要捐贈人,他會幫我們擺平這一切的。
在第三次電話里,喬治乾脆連面都不露了,查理被通知:喬治暫時不能和學校的人聯系。
這下子,查理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斷了,再也沒有人會來幫他,他的身後已經空無一人。
在學校的審判大會上,喬治最終被逼說出了惡作劇同學的名字。
喬治本來信誓旦旦地跟查理說要守口如瓶,不告訴家長,但最後自己卻找了家長,告發了同學。這番對比,真是諷刺不已。甚至他還跟校長說查理離得更近些,你應該問問查理。
面對這樣的情況,查理依然選擇堅持自己的原則。
校長見他一直不說,便責令查理退學。
這時陪著查理一起來的弗蘭克站起來反駁。他聲稱校長這時鼓勵同學們告發他人以求自保,真正作惡的人沒有得到懲罰,而有勇氣堅守原則的窮小子則受到了勒令退學的懲罰。
當然,最後中校勝利了,作惡的人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在影片的最後,學生們為查理的勝利而歡呼著,而台下的大人們面面相覷,他們可能也想不明白,他們一直奉行的規則為什麼就不管用了呢?
而另一邊,弗蘭克也遭遇著自己的人生困境。他曾經是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總統的幕僚,經歷過戰爭和許多挫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眼被炸瞎。他性格怪異,嘴裡盡是臟話,與家人關系緊張,沒有人喜歡。
在臨死前去看他的哥哥,卻遭到家人的冷遇,侄子無情的嘲諷。走的時候,弗蘭克落寞地跟他哥哥說:「我什麼都干不好!」
他覺得自己像個廢物,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所以他反抗所有人、所有事,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但到頭來,所有人都討厭他。可能就算是死了,也不會有人為他掉眼淚所以他精心地策劃了一次赴死計劃:坐一等艙,住豪華酒店,吃五星級大餐,與一個極品女郎做愛,再與哥哥見一面,然後就一槍崩了自己。
這個計劃被查理知道了,他當然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弗蘭克去死,於是收走了弗蘭克手槍里的子彈,帶他去飆車兜風來喚起他的求生慾望。
可一個真正下定決心要去死的人,怎麼可能那麼輕易就放棄?
弗蘭克並沒有把子彈全部交給查理。在飆車回來後,他把查理支出去買雪茄。查理走到一半,發現,不對勁,就折回來了。果然,弗蘭克穿上軍裝准備自殺,他一把奪去弗蘭克的槍。
弗蘭克對查理大聲吼:「信不信我一槍崩了你的腦袋?滾出去!」
查理又吼了回來:「你是搞砸了那又怎樣?大家都一樣,好好過日子不行嗎?」
弗蘭克大聲叫道:「什麼日子,我沒日子可過。我活在一片黑暗裡!你知道嗎?一片漆黑!」
查理見勸說無望,乾脆說:「你不是想放棄嗎?那就放棄好了。反正我也放棄了。你不是說我完蛋了嗎?我是完蛋了!我們都完蛋了,沒希望了!那就來啊!一起死吧!」
他在賭,賭弗蘭克不會殺了他,最後他也確實賭贏了。弗蘭克問他以後該怎麼辦,查理說步子亂成一團,繼續跳好了。
如果說之前的堅守原則讓我只是讓我感到驚奇,而在槍指著腦袋下,還能大叫著讓別人開槍的勇氣就是令我佩服了。
這種能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去成全別人的精神,很難得。 而支撐著查理的就是良知耳,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不是以自身的利益為准,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雖然通往正義的路很難走,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和那個拋棄了哈桑的阿米爾一樣,寧願以後承受著良心的譴責,也不會不顧自己,挺身而出。因為理性告訴我們,要以自己為先。
最後就像弗蘭克在電影中所說的:「變得和美國人民一樣渾渾噩噩。」也就是變成了一個識時務的大人。所以影片巧妙的將這種價值觀在一個高中生的身上展現,而不是大人。
我比較好奇的是,作為看電影的大人們,看到這種只分對錯,而不考慮利弊的價值觀會怎麼想?這種有些近乎於天真的價值觀,之於我們這個時代,到底還有沒有必要?
㈣ 求好電影推薦,急 有好的追加分,最好有簡介說明
1、友情:《牛仔褲的夏天》
寫女性友情的電影真的太少,很多影視劇也有涉及到,比如《香樟樹》、《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電影有《末路狂花》、《刀馬旦》、《花與愛麗絲》,但第一部大家關注的是女性與男權社會的較量,第二部還是女權,第三部的友情本來很單純但冒出個男同學就把局面弄得很復雜。難道女人一聚會就是女權?女性之間的友誼比異性有誼還難?還是真的缺少這樣的題材?最後選定的這部比較滿意。
推薦理由:女生之間的友誼也是有力量的。女性友誼的深厚和默契也能讓人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2、初戀:《情書》
很多電影講初戀,但《情書》的敘述方式與含情脈脈的溫婉卻讓人記憶深刻。初戀總是很巧合,很純粹,很深刻,又無法挽回。初戀的情書不一定就是文字,就是誓言,就是愛,也可以是可以交流的符號、圖片和纖纖細發或者指紋。總之初戀的青澀和溫情流淌不盡,細膩唯美典雅是《情書》的特色。
推薦理由:女生對於初戀都抱著美好的幻想。如果期待初戀或正在初戀,看看別人怎麼玩初戀,珍惜眼前人以防後悔,初戀不如意的只好羨慕一下別人美好的初戀了。對於正當的愛情,情書總是有益的催化劑。
3、孤獨:《天使愛美麗》
天使似乎是個完美的稱呼,正是這種完美的風格里預示著某種殘缺。當然,生活原本就沒有完美。影片用一種浪漫詩意又誇張的方式敘述一切,漂亮的女主角,明快的色調,放大的細節,其實隱含著小憂傷。人的孤獨感無孔不入,即使富足的物質亦不能填補。
推薦理由:片中的法國式幽默、創意以及敏銳洞察力,都是女生們喜歡和容易理解的。生活現實又充滿理想。人人都會經歷孤獨,女生青春期的孤獨更加明顯,如何利用孤獨,享受孤獨?如果女生們像艾美麗一樣掌握了孤獨,不就是掌握了幸福嗎?
4、堅強:《隱形的翅膀》
2008年我們說了太多的「堅強」,《隱形的翅膀》唱了千遍。無論是奧運開幕式上的芭蕾女孩,還是各種原因致殘的同胞,他們承受比常人更多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但他們的堅強總讓常人動容。電影《隱形的翅膀》的女主角也是如此,當她在電視節目中用腳趾夾住毛筆在紙上寫出挺拔方潤的楷書時,沒有人不贊嘆的。有這部由真人事跡改編的電影去詮釋堅強,或許更有說服力。
推薦理由:看看身體殘缺但精神健全的女生如何自強不息、與生命抗爭。不要只是感動。
5、成長:《千與千尋》
相信大多數女孩都是一邊看動畫片一邊成長的。歷數全世界的動畫片,為女生量身定做的動畫片真的不多,而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們一定不會認為這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千與千尋》可以說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叫千尋的9歲城市女孩與父母迷失在一個神隱的國度,父母被魔法變成了豬,女孩便一個人開始在這個奇幻國獨立成長之旅……您一定會折服他的想像力和奇幻程度。
推薦理由:獨生女的優越感可能讓女生們成長遲緩。但如今的現實社會使得女生不會比男生得到更多好處。她跟男生同樣會遭遇困難和逆境,甚至女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得到相應的好結果。這部片可以給女生信心和勇氣,鼓勵女生在面對陌生環境發揮潛能贏得挑戰。女生的潛能無限。
6、自我:《穿普拉達的女王》
講述了一個職場新人怎樣打敗世界時尚一姐——超級難纏的女上司。有自我的女主角最終讓女魔頭欽佩,因為她知道什麼屬於自己,什麼不屬於。輕松詼諧的影片也讓人清醒。
推薦理由:對初出大學初入職場的女生有些用處。人品、智慧和態度很重要,不論身份高低,有錢與否,在面對跟自己界限清楚的人,也會被人類共通某些品質有所觸發,並拋出理解和同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虛榮不攀高,或許會更幸福。
7、尊嚴:《成為簡奧斯汀》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寫了不少名著,《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等都拍成了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片。作者本人卻終身未婚。影片陣容強大,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優雅高貴,很符合人物角色氣質。
推薦理由:漂亮、高學歷、有思想、獨立、有品位、清高、理性但是單身的女生,即剩女。財產與愛情,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如此糾結的東西,簡奧斯汀理清楚了,她的高尚、執著、真誠、熱情和信念讓她穿越了真愛。不是人人都應效仿這種選擇,是不迫於生活的態度讓她守護了愛情的尊嚴和女性的尊嚴。
8、母愛:《黑暗中的舞者》
歌頌母愛的影片我們自己就有很多優秀作品,比如風靡一時的《媽媽再愛我一次》、《漂亮媽媽》等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黑暗中的舞者》也講母愛,豐厚的母愛,塑造出一位有愛好有理想有目標執著勇敢的卓越母親形象,她朴實但不灰色,她堅韌但不強悍,她的真實讓你不得不思考沉甸甸的現實。一切因母愛而起,引入其中,黑暗生活與藝術理想的對立彰顯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信念。女主角不漂亮但演技高超,加上音樂劇演唱,就是一部另類而極富感染力的作品了。
推薦理由:女生遲早有一天會成為母親,生活的軌跡也會隨之變化。有人說,有孩子的女人生活會更有目標,生命會有新的意義。不過沒有孩子的女生,趁自己沒有孩子還是多陪陪自己的母親吧。
9、自由:《藍》
選自《藍白紅》三部曲之一,藍色是自由的象徵。影片一開始就讓一位幸福的女性失去丈夫和女兒成為單身,朱麗葉比諾什演得很到位,失去家人的打擊讓她想自殺。影片用了幾個黑屏鏡頭表達著她的創傷和絕望,在游泳池裡痛苦的徘徊和宣洩……藍色的物品讓她一次次陷入回憶和掙扎,一個人的自由無所依託也分外沉重。她拒絕在聯名趕走的單子上簽名,顯示了她對自由的尊重。
推薦理由:當女生成長為女人,會結婚會被家庭所縛,自由消失殆盡;但沒有家庭,就真的自由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估計不太現實,而如何在家庭束縛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10、智慧:《律政俏佳人》
最後以一部輕松勵志的喜劇片結尾吧。女主人公金發碧眼,俏皮可愛,卻被男友拋棄,但這位小女生並不服氣,努力考上了男友所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可能你會說這樣一個率直喜歡時尚打扮的女生看來膚淺虛榮,但她也有著珍貴的品質,最後憑借自己的聰明才乾和智慧征服了前男友,成為美國觀眾心中的新一代美國甜心。
推薦理由:漂亮、聰敏、智慧、勤奮、正義、善良。女生自會掂量這些詞對自己的意義和分量
㈤ 《逃出克隆島》的女主角是誰
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Johansson
姓名:ScarlettJohansson
原名:ScarlettI.Johansson
中文譯名:斯嘉麗-約翰遜
出生地:美國紐約
生日:1984年11月22日
星座:射手座
身高:163cm
體重:51kg
影視作品
Amazon(2010)(announced)
《其實你不懂他的心》He'sJustNotThatIntoYou(2009)
《鬼魂》TheSpirit(2008)....SilkenFloss....Anna
《午夜巴塞羅那》VickyCristinaBarcelona(2008)....Cristina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又譯:《鳩占鵲巢》)TheOtherBoleynGirl....MaryBoleyn(2008)
《保姆日記》TheNannyDiaries....AnnieBraddock(2007)
《致命魔術》ThePrestige(2006)....OliviaWenscombe
《機器雞》"RobotChicken"....Amy/...(4episodes,2005-2006)
《獨家新聞》Scoop....SondraPransky(2006)
《逃出克隆島》TheIsland....JordanTwoDelta/SarahJordan(2005)
《黑色大麗花》TheBlackDahlia(2006)....KayLake
《好女人》AGoodWoman(2004)....MegWindermere
《賽點》MatchPoint(2005)....NolaRice(2005)
《給鮑比·朗的情歌》ALoveSongforBobbyLong....PursyWill(2004)
《大公司小老闆》InGoodCompany(2004)....AlexForeman
《超完美奪分》ThePerfectScore....FrancescaCurtis(2004)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withaPearlEarring....Griet(2003)
《迷失東京》LostinTranslation....Charlotte(2003)
《八腳怪》EightLeggedFreaks....AshleyParker(2002)
《美國天堂》AnAmericanRhapsody....Suzanne-at15(2001)
《綠帽離奇勒索》(2001)
《幽靈世界》GhostWorld(2001)....Rebecca
《缺席的人》TheManWhoWasn'tThere(2001)....BirdyAbundas
《他不笨它是我的心肝寶貝》MyBrotherthePig....KathyCaldwell(1999)
.《馬語者》TheHorseWhisperer....GraceMacLean(1998)
《小鬼當家3》:智擒四大癲王HomeAlone3....MollyPruitt(1997)
《秋天》Fall....LittleGirl(1997)
《曼妮姐妹》Manny&Lo....Amanda(1996)
IfLucyFell(1996)....Emily
"TheClient"....Jenna(1episode,1995)
JustCause(1995)....KatieArmstrong
North(1994)....LauraNelson
《午夜巴塞羅那》(2008)
[編輯本段]演藝經歷
斯嘉麗-約翰遜,早在12歲時,就獲得過美國獨立精神獎的褒獎,1998年斯嘉麗出演《馬語者》(HorseWhisperer,The)時也不過14歲,這部影片讓她獲得了新星獎。
她在2000年轟動歐美的獨立影片《幽靈世界》中的演也又讓我們看到一位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可愛,次年在科恩兄弟的偉大影片《缺席的人》中逆轉而成一個「洛麗塔」式的femmefatale角色。當然,使她被大部分影迷認識的,還是去年那部《八腳怪》(EightLeggedFreaks)。
到目前為止,斯嘉麗·瓊森已榮獲過10多個重大的表演獎賞,2003年,她和老牌影星比爾墨瑞合演的《迷失東京》贏盡口碑,而斯嘉麗也獲得棕櫚泉國際電影節「年度最佳新星」獎,真可謂是「前途不可限量」!生於1984年的斯嘉麗-約翰松是當今好萊塢最具潛力的少女明星之一。斯嘉麗出生在紐約市,和她的弟弟是一對龍鳳胎。她從8歲開始就從事專業表演,9歲開始拍電視,10歲演電影。而她對演戲的興趣,三歲時就顯露了出來。長大後斯嘉麗進入了一家專門培養年輕演員的演藝學校學習,畢業後很快就登上小劇場舞台。她的舞台處女作的搭檔是伊桑-霍克。1994年,斯嘉麗出演了她第一部影片——《北》。她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隨後又演了兩部名氣不大的影片——《合適的理由》和《如果露西倒掉》。
1996年,斯嘉麗在影片《曼尼和羅》中扮演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她的表演大獲好評,不僅獲得了當年的「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提名。1997年,不滿13歲的約翰遜在《曼妮姐妹》(Manny&Lo)中扮演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她的表演大獲好評,並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98年,她得到大導演羅伯特-雷德福的青睞,請她在其新片《馬語者》中扮演女主角克麗思汀-司科特-托馬斯的女兒——一個失去一條腿的女孩。盡管這部影片毀譽參半,斯嘉麗的表演卻受到廣泛的贊譽,獲得「票房炸彈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和多項「希望之星」頭銜。。
2000年,斯嘉麗接連出演了《幽靈世界》、《美國狂想曲》等影片,大多是獨立製片的作品。不過她的出色表現還是吸引了好萊塢的大片商,於是2002年,她出演了一步科幻恐怖片《八腳怪》。同年,她主演了女導演索非亞-科波拉的新片《迷失東京》,並獲得廣泛好評。緊接著,她又主演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這兩部影片讓她同時入圍2004年金球獎的劇情片和喜劇片最佳女主角。這一成績使她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新人。因出演迷失東京而獲奧斯卡提名
獨立製作《迷失東京》(LostinTranslation)和《戴珍珠耳環的女孩》(GirlwithaPearlEarring)獲得眾多提名和獎項而聲名鵲起,而這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是19歲的斯嘉麗·約翰遜,她本人在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金球獎提名中,都同時獲得了兩項提名,並最終因《迷失東京》摘下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後桂冠。年輕的斯嘉麗·約翰遜成功登上《名利場》雜志2004年「美人圖」,在《電影評論》最有潛力女星的評選中僅次於凱拉·奈特利名列第二,可謂前途無量。
[編輯本段]情感生活
斯嘉麗·約翰遜將訂婚,前男友喬什仍保存其照片。性感女星斯嘉麗·約翰遜與男友瑞恩·雷諾茲傳出訂婚消息,盡管斯嘉麗的發言人否認此事,但是有美國媒體認為,他們應該在不久後就會公開宣布訂婚。
據報道,斯嘉麗與瑞恩交往將近一年,兩人感情漸入佳境,加上男方已到了適婚年齡,因此傳出他們准備在最近訂婚,消息來源還透露,大家很快就會聽到他們的好消息。
瑞恩·雷諾茲在去年2月和前未婚妻加拿大歌手艾拉妮絲·莫莉塞特解除婚約,到了4月他就被發現與斯嘉麗一起看電影,態度親昵。至於金發美眉斯嘉麗緋聞始終不斷,她的上一任男友即是男星喬許·哈奈特。盡管斯嘉麗與喬許已分手,但在喬許的手機里仍有一張斯嘉麗裝成殺人狂,對烤火雞揮刀的搞笑照片。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保姆日記》上映媒體驚呼好萊塢進入斯嘉麗時代
她美艷不可方物,性感雙唇,嬌嫩肌膚、清澈眼眸、誘惑曲線,連好萊塢最知性的導演伍迪·艾倫也忍不住贊她是夢露化身。她對男人的「殺傷力」可謂老少通吃。最重要的是,她今年不過22歲。她就是好萊塢新一代性感女神斯嘉麗·約翰遜。
這位美貌與才華兼備的女星早早成名,主演的作品非常拿得出手,《迷失東京》、《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如今,斯嘉麗正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拍攝伍迪·艾倫的新片《巴塞羅那午夜》,而她主演的另一部電影《保姆日記》在美國上映。所有人對她如此期待,以至於主流大報都要驚呼,好萊塢進入了斯嘉麗的時代。
片商眼裡她最搶手
斯嘉麗是眼下紅得發紫的新生代女星,搶手程度可想而知,除了即將上映的根據2002年暢銷作品改編的《保姆日記》。她和娜塔莉·波特曼聯袂主演的《波琳家的女孩》明年就要推出。結束伍迪·艾倫的片子後,還有3部新片等她開機,包括喜劇片《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演對手戲的是珍妮弗·安妮斯頓及德魯·巴里摩爾;根據《罪惡之城》原著漫畫家弗蘭克·米勒的作品《幽靈》改編的同名影片,斯嘉麗將飾演一位蛇蠍美人,還有一部古裝電影《蘇格蘭的瑪麗女王》則在今年冬天開拍。
雖然日程表排得如此滿滿當當,不過,「超女」斯嘉麗還有很多電影以外的計劃。在最新的LV廣告中,斯嘉麗以上世紀50年代的銀幕經典形象出鏡,既有格蕾絲·凱莉的優雅,又不失簡·拉塞爾的妖嬈。斯嘉麗承認,接拍大品牌廣告的確名利雙收,免費獲得不少LV鞋子和包包。斯嘉麗還灌錄了一張歌唱專輯,演繹了湯姆·韋茨不同風格的作品,今年10月發行。此外,斯嘉麗還計劃今年和聯合國勞軍聯合組織去伊拉克訪問駐伊美軍。「我收到他們給我寄來的信,我想在10月去。」屆時,斯嘉麗還有意登台為年輕的美軍粉絲唱幾首歌曲。
男人眼裡她最性感
在即將公映的《保姆日記》中,斯嘉麗飾演一個在紐約念兒童教育的大學生,為曼哈頓一家有錢人家當4歲男孩保姆的故事,劇情數盡紐約市有錢人的嘴臉。在真實生活中,斯嘉麗說:「我很喜歡孩子,也許將來會生一到兩個,而且我也非常願意領養,我肯定對孩子非常溫柔。在片場我就和小演員尼古拉斯相處得非常好。這使我感覺年輕,好像自己也回到了9歲。」
在片中,斯嘉麗和一位哈佛高材生有一段羅曼史,在生活中,斯嘉麗卻不願公開自己的感情世界,以至成為各種緋聞的女主角。「我沒和喬什·哈奈特約會,雖然他的確是大眾的夢中情人,我和賈斯汀也根本沒什麼。我比較注重個人生活的隱私,雖然我也渴望愛了就說出來,但狗仔實在太干擾人了。我能列出長長一串名單,上面的人我保證都和我沒關系,但我還是不會說出他是誰。」
斯嘉麗擁有如此傲人的資本,大導演伍迪·艾倫對她寵愛有加,成為其多部電影的女主角,斯嘉麗也被冠以伍迪的「繆斯」女神。斯嘉麗並不否認自己對很多男性都具有「誘惑力」。「我很崇拜伍迪,我們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紐約人,猶太族,因此我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家人一樣親切隨意。對於成為他的『繆斯』一說,我看到了報道。沒錯,我的確凌晨2點去看過他,給他送去我親手做的乳酪蛋糕和三明治,這給他創作帶來了靈感,但只是輕松的朋友間友誼。像我這個年齡的女孩,大多會以很單純的方式喜歡像父親一樣的年長男子,待他就像待自己父親一樣,我和爸爸就非常親密。」而談到伍迪將斯嘉麗比作性感女星夢露的化身,斯嘉麗打趣說:「可能是他被我淺金色的頭發閃得眼睛發花,或者就是我的身材緣故吧。坦白說,我到現在都不明白這種比較。雖然我非常喜愛夢露,但我畢竟沒有看到過她本人。」
女星眼裡她太聰明
在《波琳家的女孩》中,斯嘉麗和娜塔莉·波特曼這兩位好萊塢最有前途的女星首次演對手戲,這次難忘的合作經歷,也讓兩人成為閨中密友。斯嘉麗說:「和她一起工作美妙極了,她是個了不起的演員,我們也有很多共同點,都在紐約長大,有很多人都認識,也有相同的生活方式。」雖然她們在片中明爭暗鬥,在戲外,卻是一對好姐妹。波特曼也曾談及過與斯嘉麗的合作是「一次終極性的經歷」。「我有機會領教一個人是如何難以置信地工作的。斯嘉麗對待工作非常認真嚴肅,她也非常懂得享受時光。她總是准備充分,十分專業。閑暇之時,她又很搞笑,逗得大家又笑又唱的。她真是個辣妹,有充沛的精力,而且的確非常非常聰明,總能夠很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事實上,在好萊塢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幾乎不可能,但斯嘉麗很幸運找到了。想起自己獨自一人初到好萊塢闖盪的經歷,斯嘉麗坦言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我適應得很辛苦。剛來時才19歲,不會駕駛,根本沒辦法交朋友。只有一個高中時最要好、來自新澤西的女孩開車來看我。等我考出了駕照,才出去逛逛動物園。」也有一些好萊塢的同行並不友好,關心八卦的人,一定略知琳賽·洛韓對斯嘉麗惡毒的評價,這位負面新聞纏身的同齡人曾諷刺斯嘉麗「又肥又丑」。不過,斯嘉麗很聰明地避開了這些傳言,她輕描淡寫地說:「這話不見得是她說的。」
㈥ 《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那個超酷的小女孩是誰演的啊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扮演的13歲小女孩馬蒂爾達Mathilda
◆ 姓 名: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
妮妲莉·寶雯
娜塔莉·波曼
◆ 出生日期:1981年6月9日
◆ 出 生 地:Jerusalem, Israel
◆ 國家地區:美國/USA
◆ 主要身份:Actress
◆ 人物簡介:
娜塔莉1981年6月9日生於以色列耶路薩冷,3歲後隨全家搬到紐約。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是名醫生。一天,她正在長島的大街上閑逛的時候,幸運悄然降臨——一個星探看中了她,把她推薦給導演魯卡·貝森。魯卡當時正在為即將開鏡的《殺手雷昂》招聘女主角。雖說娜塔莉當時年齡太小,但最後她還是幸運地贏得了這個角色。結果從未涉足表演的她自此一鳴驚人,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
娜塔莉好象總能與好萊塢大腕們同台演出。接下來1995年她在麥克爾曼的《盜火線》中做了艾爾帕西諾的繼女,96年在《火星人攻擊地球》中出演傑克尼科爾森的女兒。同年她又出現在伍迪·艾倫的音樂喜劇《人人都說我愛你》里。娜塔莉在劇中的輕松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96年娜塔莉在電影《美麗女孩》中的演出又一次獲得好評如潮。在劇中她扮演的女孩叫馬蒂,那可是個頗有心計的早熟女孩,一心一意想把心上人從他的未婚妻手中奪走。評論家對娜塔莉在劇中的演技評價甚高,有一點絕不可否認:她是整部劇中最出色的亮點。
1997年娜塔莉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她竟然推掉《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莉葉》兩部巨片,心甘情願地登上舞台出演《安妮·弗蘭克的日記》。這個舉動曾讓眾人大惑不解,但是從《安妮》一劇每次結束後長達近一個小時的謝幕中,我們就明白她演的有多麼出色。娜塔莉在舞台演了整整1年,直到1998年才離開《安妮》劇組。
世紀末娜塔莉出演了她最為廣泛議論的角色——在風靡全球的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前傳:幽靈的威脅》中飾演高貴而美麗的阿米達拉女王。盡管毀譽皆有,這部影片創下了全球巨額票房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娜塔莉的美麗形象也如同當年的赫本世人皆知。
從最初站在鎂光燈下到今天,昔日的女孩如今已長大,純真依舊,但是卻多了份成熟女人的自信與風情。娜塔莉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她是好萊塢新一代演員中最具實力,最有前途的女星。
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與眾多渴望成名、成名之後更渴望成大名的演員不同的是,雖然「星球大戰」前傳之《幽靈的威脅》(The Phantom Menace)使得娜塔麗-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明星,但這位被譽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第二」的19歲女孩卻在好來塢與哈佛的較量中選擇了後者,甚至可能因為臨床心理學而放棄其前途不可限量的演藝事業。
娜塔麗-波特曼在紐約長島的一家比薩餅店被星探相中時年僅9歲,她出演有讓-雷諾(Jean Reno)及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等大牌明星加盟的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時才12歲,而在出演真正能夠證明其表演才能的百老匯戲劇《安妮的日記》時,娜塔麗- 波特曼也才17歲。
但問題卻在於,娜塔麗-波特曼似乎將表演看作是僅比好玩的意義稍多一點的一件事,當然也是她一項有利可圖的副業,而她對表演的興趣能否長久維持卻大有疑問。她說:「我現在仍然不知道表演是否是我願意一輩子去做的事,因為其它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仍然熱愛表演,但我將來也完全可能從事其它職業。」
波特曼並不缺乏選擇。除了目前在哈佛大學主修的心理學之外,她還精通法語、西伯來語和日語。雖然她還年輕得有些害羞,但她的頭腦已足以常常讓導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現困惑。她有些纖弱,年齡看起來也不足19歲,說起話來充滿了青春少女的氣息,但她的表達能力已遠遠超出其實際年齡。在充斥著粗魯且剛剛邁出高中校門的准明星的好來塢,娜塔麗-波特曼的存在無疑是個異數。
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才能在其最新影片《我心何處?》(Where the Heart Is?)中再次得到體現。在該片中,波特曼飾演一位名叫諾瓦麗-雷辛(Novalee Nation)的17歲女孩。雷辛在離開已生活多年的位於田納西的拖車式房屋後,准備去加利福尼亞尋找新生活。但在俄克拉荷馬,懷孕多時的雷辛卻遭到男友無情的拋棄。
由於沒有錢,雷辛只好躲在當地一家沃爾瑪商店裡生下了孩子,並因此成了當地的「名人」。她決定把這一給了她新生命的地方當作新的家,並與一點陣圖書管理員產生了真摯的戀情。
影片中諾瓦麗的生活與紐約市郊Syosset的模範學生的波特曼的生活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娜塔麗-波特曼生於耶路撒冷,父親是醫生,母親則是一名藝術家。3歲時,波特曼舉家遷居美國。至今,波特曼在感情上對父母依然十分依戀,其父母對女兒也極盡保護之責。在「露華濃」公司(Revlon)發掘出娜塔麗-波特曼後,她卻決定不入為多少少女艷羨的模特這一行。波特曼的父母為其雇了一位經紀人,小小年紀的她在一個夏令營里開始了演藝生涯。
她在大銀幕上正式露面始於《這個殺手不太冷》。波特曼在該片中飾演一個被職業殺手(讓-雷諾飾演)收養的孤兒。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哄騙這個當時才12歲的小姑娘作了一些後來頗受非議的表演。但自此以後,波特曼便遠離了一切可能引起爭議的東西。她拒絕出演《冰風暴》 (The Ice Storm)里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的角色,理由是影片「太暗」;之後她又拒絕了阿德里安-萊恩(Adrian Lyne)的《洛麗塔》(Lolita),理由是影片太「低劣」。去年,波特曼答應與蘇珊-薩蘭敦(Susan Sarandon)一起主演《管到太平洋》(Everywhere But Here)一片,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刪除劇本中的一段性描寫。
波特曼稱,她是自己決定做什麼以及不做什麼,「我總是自行選擇我要做的事。父母會給我一些意見與建議,但最終決定總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認,她不會接受出演可能讓父母產生不安的影片。「因為,對我而言,讓父母感到快樂與驕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們,我會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讓自己生氣。」
為了避免受到追星族的干擾,波特曼將她祖母的姓氏用作她的藝名。但她試圖避免公開所上大學的名字的做法卻不太成功。盡管人人都知道她選擇了哈佛,她自己還是拒絕說出它的名字。她為此辯解說:「我不想影迷來訪。我聽說當年波姬-小絲在普林斯頓時,每年有好幾百人去探訪。我不想也落得這種下場,因為我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樣做不太禮貌,但我確實不需要這樣的交往。」
即使波特曼的影迷能夠更進一步去接近她,他們與她也沒有多少相同之處。
波特曼是典型的能力超群者,她喜歡與她差不多的人交往,這也是她為什麼要選擇哈佛的一個原因。她說:「我身邊的人都非常出色。就拿我宿舍的人來說,她們中有一位曾經與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同台演出,另一位則出過詩集。另外,我也認識一些參加過奧運會的同學。他們簡直是太棒了!」
波特曼是一位認真而敏感的女孩,一提起男朋友的話題還禁不住臉紅。據傳,她與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演員海登-克里斯藤森(Hayden Christensen,將在下一部「星戰前傳」影片中出演天行者阿那金-Anakin)有些交往。
我們還能夠繼續在銀幕上看到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嗎?我們還能看多久?這一切都是未定之數。娜塔麗-波特曼談起臨床心理學時的興奮之情遠大於表演話題,盡管她也知道她的知名度很快將妨礙她從事一份「正常」的職業。她說:「我從前作演員的經歷將不利於我去從事臨床心理學的職業,但我仍然可以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稱: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發行時間:1994年
電影導演:呂克 貝松 (Luc Besson)
電影演員: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導演: 盧 貝松 (Luc Besson)
編劇: 盧 貝松 (Luc Besson)
主演: 尚 雷諾 (Jean Reno)
加里 奧爾德曼 (Gary Oldman)
內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國家:法國/美國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殺手裡昂》的讀解
《殺手裡昂》一片無疑是呂克貝松轉向的一部重要作品,即由作者電影向商業電影的轉向。影片延續了《霹靂煞》的殺手主題,講述一個職業殺手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一個13歲小女孩的故事。
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呂克貝松在這部影片里向好萊塢證明了自己拍商業電影的能力。呂克貝松絕對是一個對電影流程及其技巧以及好賴塢電影運作模式極為熟悉的導演,以至於在這部電影里的視聽語言運用的極其純熟。
影片的開始,也就是在字幕的部分,運用了幾個航拍的鏡頭就簡約地向觀眾介紹了這個電影發生的地點:海洋--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後是漸隱,黑屏。注意!這是黑色電影的標志--黑色,地下。我們看到的城市是被切割得很分散的街景,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影片由一個黑色鏡頭引出了主角。
但導演並不想這么快就讓我們知道LEON的正面形象,而是同過一系列的超級大特寫來營造人物的神秘感。一雙放在桌子上的手,兩只手中間有一杯牛奶。就是這杯牛奶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暗下了伏筆,以便後面揭示人物特性之用。最精練的對白,LEON的鏡片反射出對面坐著的他的老闆點煙的形象--鏡片節省了反打的鏡頭!在這場戲里那個胖子的照片出現了兩次,給了我們足夠的暗示,那是轉場的標志。
下一個鏡頭就是照片上的胖子氣勢洶洶地走來。看門的那個老頭臉部不斷被走過的人的陰影所遮擋,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事情和這些人的身份--沒有一句多餘的台詞,完全是運用了光影的變化揭示人物的身份特徵。待胖子一幹人等進入了房間,當胖子看見那個妓女的時候改變了行動時間,只說了一句話:一小時。--潛台詞是昭然若揭的。語言的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LEON的出場更是令人叫絕!胖子的五個手下在被LEON殺的時候,鏡頭里幾乎沒有LEON的正面的特寫形象:幾聲槍響,帶血的電話聽筒掉在地上;站在走廊里的人象樓下張望,鏡頭從他背後慢慢推進,這讓觀眾以為殺手在其背後,但這人最終卻是被來自上方的繩索勒死的,等等等等。從這短短的幾個鏡頭里就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的製作風格--一定會讓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但運用的方式是你永遠想像不到的!
最後胖子發現自己的手下都死於LEON之手後,畫面里是他慌亂地在房間里尋找能逃跑的各種途徑,聲音是他急促的喘息。就當胖子撥通警察局的電話時,一把刀子從他身後伸出來架在他的脖子上--音樂,音響(胖子的喘息)都停止了,畫面里除了打在胖子和LEON身上的一束側光之外是一片漆黑。導演只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
妓女的的出現給這個場景增色不少。之前LEON和胖子的對峙相當緊張,這時候剛才的那個妓女出現了,看著這兩個人尷尬的笑了笑,然後走開了。導演用了很少的幾個鏡頭就勾勒出了一個典型的物質女孩。這是好賴塢的又一大特點--人物的出現必須擔負一定的使命,否則就乾脆不讓他出現。在這個故事裡,妓女起到了緩和氣氛使觀眾放輕松的作用。因為前面一場戲的氣憤過於緊張,妓女和之後在殺戮那個小女孩一家人的那場戲里那個老太太調節了整個片段的節奏。
還是LEON和胖子對峙的這場戲。最後胖子嚇的求饒,畫外的警笛大作。從聲音上提示我們--該轉場了。
生活中的LEON只用了短短的幾個鏡頭:在雜貨店裡買牛奶;在浴室里痛苦的洗澡,在房間里燙衣服;在窗前細心地擦拭他心愛的那盆花的每一片葉子。LEON 對待這盆花是一個伏筆,為之後他救助那個小女孩在作鋪墊。對待一盆花都這么細心,那怎麼能不去救那個個女孩呢?
在小女孩瑪替塔一家人被殺之前,我們可以通過她在這一早上的言行看出編劇的一點點痕跡:整場戲的目的是把瑪替塔支走。那麼家裡的這些人就必須有留在家裡的充分理由。媽媽在上班前被爸爸纏住了--衛生間里做愛的鏡頭和媽媽在浴缸里洗澡的鏡頭;爸爸就不用說了,他沒有正式的工作;姐姐在對著電視做健身操;唯一讓瑪替塔喜愛的小弟弟因為太小,沒有出去的理由。只有瑪替塔這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在與姐姐發生了爭執之後被媽媽逼著上街去買東西。這就為接下來的屠殺和瑪替塔以後決定復仇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她不愛她的父母,不愛她的姐姐,但她最喜歡的弟弟被那些警察殺了。
瑪替塔在走廊里遇見了LEON,並說要幫LEON買牛奶。瑪替塔對LEON的觀察如此細致入微,以至於她知道LEON所要的牛奶是兩誇脫!這就讓我們對之後瑪替塔和LEON的傳奇故事一點也不奇怪了。
在瑪替塔購物回來發現自己的家人都被殺害了之後,她竟徑直走向LEON的房間並祈求LEON把門打開。在瑪替塔行走過程中是升格(慢動作)拍攝的。因為她在這行走的時候要完成發現自己的家人被殺--忍住悲傷--決定走過自己的家門去尋求LEON的保護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如果換成正常的拍攝時間,這些心理活動是很難通過鏡頭表現完全的。這里運用的升格拍攝是假定了時間被延長了,從而讓觀眾能夠在這個假定被延長的時間里完成對瑪替塔心理活動的重建。
LEON的舉動很讓我們著急--他一直在對著鑰匙孔觀察外邊的屠殺,我們都知道LEON一定會給瑪替塔開門的。於是最後門終於打開了,溫暖的象徵生命的陽光照在小女孩的臉上--瑪替塔獲救了!
影片安排了瑪替塔和LEON的戀情。並且安排了一個變態的警察形象,這在好萊塢電影和西方的主流社會里是不可能出現的!但該片的結尾處給了觀眾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LEON和那個警察同歸於盡了。盡管影片給我們展示里一個極為有人情味極為可愛的殺手,但殺手畢竟是殺手,是不被整個主流社會所允許生存的人物。 但是這個電影如果讓我們的國內導演來拍,一定是:最後LEON死了,小女孩帶著悲憤的心情從事發現場離開,向遠處走去,鏡頭從近景升為大全景--結束。如果這么拍就不是商業電影了!
呂克貝松聰明在讓整個影片有兩個結尾--一是讓LEON死掉,二是讓小女孩瑪替塔重返校園。結尾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基調--面對的是絕大多數人,換句話說也就是影片的商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