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追殺布魯克

法國電影追殺布魯克

發布時間:2023-07-22 18:46:19

❶ 凱莉,布魯克電影有哪幾部

《Patrick Kielty... Almost Live!》(1999年)

《Sorted

Kelly Brook(12張)
》(2000年)

《到底誰是魔鬼》 (2001年)

《超人前傳》(2001年)

《偷天換日》(2003年)

《一級病毒》(2003年)

《誘惑學校》(2004年)

《荒島驚魂》(2005年)

《九人禁閉室》(2005年)

《阿珠與阿花前傳》(2005年)

《哈拉猛男秀2》(2005年)

《魔手》(2006年)

《人魚傳說》(2007年)

《加州旅館》(2008年)

《食人魚3D》(2010年)

《歷代記 金屬》(2011年)

❷ 跪求與 騎兵之歌 類似的拿破崙時代戰爭電影

  1. 《拿破崙》( Napoléon,1927)早期默片經典,長達三個多小時,從拿破崙童年一直講到他帶領在北義大利的法軍走出困境。2.《征服》(conquest,1937)關於拿破崙與他第二任妻子Marie Walewska的愛情故事

3.《馬賽曲》( La Marseillaise ,1938)真實反映法國革命早期的史詩電影,從個人視角來看馬賽的公民、德國的流放者和國王路易十六
4.《盛大的離婚》(A Royal Divorce ,1938)講述拿破崙與其首任妻子約瑟芬的分分合合
5.《庫圖佐夫將軍》( Кутузов ,1944)講述沙俄庫圖佐夫將軍如何將法軍逐出莫斯科地區
6.《士海蛟龍 》(Captain Horatio Hornblower R.N. ,1951)根據英國流行小說改編,霍恩布洛爾船長就是這個戲的主人公
7.《Lola la piconera》(1951)主人公是法西戰爭當地涌現出來的抗法女英雄。
8.《拿破崙情史 》(Desirée,1954)一部虛構利歷史片,講他的一個前女友如何影響其若干決策。
9.《拿破崙傳》( Napoléon ,1955)一部明星雲集的歷史巨作,通過Talleyrand口述還原拿破崙一生
10.《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1956)美國好萊塢版,根據托爾斯泰1812戰爭題材巨著改編
11.《氣壯山河 》(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 ,1957)講述法軍入侵西班牙期間,當地抵抗軍把政府軍丟失的巨炮搶回家。
12.《拿破崙光榮史/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 ,1960)當年《拿破崙》的導演阿貝爾暮年之作,講述法奧俄三國奧斯特里茨大戰
13.《驃騎兵之歌》(Gusarskaya ballada,1962) 1812戰爭中一名沙俄女英雄的故事,她女扮男裝加入沙俄近衛騎兵隊,屢立戰功
14.《灰燼》(Popioly,1965) 講述1812戰爭中拿破崙的炮灰——波蘭軍團的征戰故事,四小時巨制
15.《薩拉戈薩手稿》( Rekopis znaleziony w Saragossie ,1965)一部拿破崙戰爭為背景的奇幻影片
16.《Eine Handvoll Helden》(1967)1806年戰爭中一小隊普魯士軍隊斷後全部犧牲
17.《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1968)蘇聯版長篇巨制,戰爭場面更宏大,對俄國社會描寫更多
18.《滑鐵盧》(Waterloo,1970)一樣是蘇聯出品的大場面戰爭電影,講述拿破崙軍事生涯最後一戰
19.《愛與死》(Love and Death,1975) 一個俄國猶太人在1812戰爭中幸運成為英雄,卻捲入刺殺拿破崙的陰謀中
20.《Avisa a Curro Jiménez》(1978)主人公是法西戰爭時期當地抵抗軍的傳奇領導者
21.《擊鼓少年》(La leyenda del tambor,1982)根西班牙當地傳說改變,擊鼓少年的出現造成了布魯克山口阻擊戰法軍的大潰敗。
22.《丹東》(Danton,1983)丹東是法國大革法命時期執政羅伯斯庇爾的弟弟,因為批評哥哥而被處決
23.《別了,波拿巴特 》(Adieu Bonaparte,1985)埃及電影,講述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是一個當地人與一位法軍將軍的友誼
24.《巴格拉季昂》(Bagrationi,1985)巴格拉季昂公爵是蘇沃洛夫學生,在莫斯科戰役中在左翼陣亡
25.《雪琳娘》(Chouans!,1988)改編自巴爾扎克小說《朱安黨人》,反映大革命時期老貴族與新革命青年的沖突
26.《察伯上校》( Le Colonel Chabert,1994)主人公是一名法軍上校,在1812戰爭中生還,十年後返回巴黎時卻被妻子背叛。
27.《沙漠豹人》(Passion in the Desert ,1997)講述1798遠征埃及失敗後一名法國軍官長途跋涉沙漠回到故鄉
28.《紅色緊身衣》(The Scarlet Tunic,1998)幾名在英國受訓的反法國家士兵試圖帶著女人返回大陸,結果被抓後槍斃
29.《塔杜斯先生》(Pan Tadeusz,1999)根據波蘭詩歌改編,講述1812戰爭背景下波蘭-立陶宛地區兩大家族的興衰
30.《國王的新衣》(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2001) 講述拿破崙被放逐期間與一平民互換身份,希望藉此潛入法國
31.《拿破崙戰爭/拿破崙回憶錄》( Napoléon ,2002)四集電視電影,分別展現拿破崙人生的四個階段,歷史課必播影視教材
32.《自由之鷹》(1809 Andreas Hofer - Die Freiheit des Adlers,2002)講述1809年德意志南部和奧地利山區的農民們英勇抗擊法國侵略的故事
33.《怒海爭鋒:極地遠征》(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2003)講述這一時期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名英國船長帶艦單獨追擊並俘獲另一艘法國軍艦
34.《拿破崙先生》( Monsieur N,2003)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的最後時光
35.《1805征戰法蘭西》(1805,2005)又一部反映奧斯特里茨大戰的影片,較文藝,群眾演員也都是軍事愛好者而非軍隊
36.《我與拿破崙》(Io e Napoleone,2006)講述1814年拿破崙被放逐厄爾巴島時一個年輕人逐漸被他影響
37.《戰爭與和平》( Война и мир,2007)名著改編07義大利版,劇情重點依然是社交和愛情
38.《兩種可能》(Sangre de mayo ,2008)拿破崙1808年入侵西班牙後,一對戀人起來加入抵抗者的死亡行列
39.《布魯克 》(Bruc,2010)拿破崙派出一隊人馬在西班牙山區追殺西班牙抵抗軍的擊鼓少年
40.《血色山丘》(Bergblut ,2010)拿破崙入侵德國期間,主人公與丈夫從巴伐利亞一路逃入羅蒂爾的故事
41.《1812:騎兵之歌》( 1812: Lancers Ballad,2012)講述1812冬季決戰前,法軍間諜盜走了俄軍的作戰計劃,主人公等被迫離開
42.《威靈頓之線》(Linhas de Wellington ,2012)法西戰爭中夾雜生存在法軍與西軍至今的平民百姓
43.《拿破崙美人關》(Rzhevskiy protiv Napoleona,2012)搞笑片,一名法國中尉男扮女裝去行宮刺殺拿破崙
44.《瓦西里撒》(Vasilisa,2014)1812戰爭中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地區一位反抗法軍燒殺搶掠的女英雄的故事

❸ 觀經典影片,尋人生真義

       

      電影,是另一個了解世界的途徑。同時也是學歷史人文、風土人情、品世間百味,尋人生真義的另一種捷徑。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影視劇正鋪天蓋地向我們襲來,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千萬別讓那些毫無價值、意義的娛樂低俗影視劇吞噬了你 寶貴的時間!而是要有選擇的去欣賞。經典的影片能使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

    就我個人而言,是比較偏好於國外電影的,下面我把自己曾經欣賞過的認為非常經典、值得一看的影片分類並逐一賞析! 

         

關於人生的勵志片:

1、《當幸福來敲門》做好准備,等待幸福來敲門

影片介紹: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主人公克里斯•迦納用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就算他多努力都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妻兒,最終選擇離開家。從此他帶著兒子克里斯托夫相依為命。

      克里斯好不容易爭取回來一個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斗,兒子是他的力量。他受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里的公共廁所里,住在教堂的收容所里,他始終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觀後感:當時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感慨良多啊!首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克里斯對他兒子說的一番話:「不要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有夢想,就得保護,他人做不成什麼事情,就跟你 說你也做不成,如果你想要什麼,就要去爭取」是的,他內心始終有一個目標,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了夢想之後即便遭遇挫折也能夠堅持不懈,努力奮斗!有夢就不怕痛!

            在那些平時在我們看起來表面光鮮亮麗、功成名就的人生,你可知道他們背後曾付出了多少努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甚至痛哭過多少回?那麼,是什麼支撐他們一步步堅持過來 的?也是因為夢想,因為目標!是始終如一的信念!

        有了信念、有了夢想,就算再不如意也能夠咬牙挺過來的!結合我個人的經歷來講,不論在工作還是個人生活上,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 挫折。比如業績遇到瓶頸,感情不順啊、家長里短一些瑣事啊等等,因此經常半夜痛哭,偶爾也會失眠,當時就覺得老天為何對自己如此不公平,即便如此,但我性格倔強,不肯輕易認輸, 天無絕人之路,我始終相信只要努力命運會有轉機。

    痛哭過後擦乾眼淚,我還是我,人生繼續向前看!繼續努力奮斗,想各種辦法困難最終得以解決,其實上天是公平的,在逆境中仍然積極向 上、奮斗拼搏的時候老天也會眷顧你的!即便沒有功成名就,但當時遇到各種挫折的時候就那麼放棄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一點進步和成長感悟!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再也站不起來!這 也是我看完該片之後感觸比較深的一點!

      為何有人失敗,有人卻成功呢?因為最終失敗的人一遭遇低谷就開始抱怨,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困難本身上了,悲觀消極,自暴自棄,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而那些一開始不如意最終卻成功 了的人,就像該影片的主人公一樣,在遭遇困難之時態度積極樂觀,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擺脫困難上,只要有一個機會,就算沒有報酬,仍然努力奮斗!在逆境中崛起,最終獲得成功! 做好准備,等待幸福來敲門!

  2、《辛德勒的名單》它是一部電影,是一部史詩,是一段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創傷與心靈。

影片介紹: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納粹與猶太人之間的真實故事!二戰期間,德國投機商人、納粹黨員辛德勒,開廠生產軍需用品,大發戰爭財,他的工廠只使用最便宜的勞工 猶太人, 他的工廠也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為這些猶太人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 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保護盡可能多的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威脅。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1000人的工人名單,通 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 威辛時,他還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里幹活的倖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下著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 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

        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甚至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製成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在戒指上刻著 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深感痛苦,盡管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挽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 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觀後感:看完這部影片之後第一感覺:非常震撼!一個納粹黨員竟然能夠冒著生命危險救下1000名猶太人的性命,這件事從當時那段殘酷的歷史角度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其實這也是在探尋特殊的歷史環境之下人性的發展軌跡的。人性是多面 的,首先第一面,人性本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各處奔波,像辛德勒最初為了賺更多的錢,而開設工廠。

    那麼賺到錢之後要走向何處?這就說到第二面,辛德勒賺到 錢之後為了救人又把錢全部花光。他的那份善舉被世人所銘記,這也是辛德勒賺那麼多錢的價值及意義所在!人性本貪與人性本善,後者占據的多一些,一份名單,人間至善!人性還原到本 質是善良的!不論種族、性別,還是特殊的歷史環境。也包括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善良的好人,歸根到底,一句話,世上還是好人多。

3、《勇敢的心》男人的勵志片!好萊塢特有的英雄主義,單槍匹馬拯救世界!

影片介紹: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斗爭的故事。1995年5月該片在美國上映。

一直被視為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片,在影片中,人們不僅為蘇格蘭的山脈、凄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凄厲呼號所感動,也為華萊士一往無前的精神所鼓舞。 威廉·華萊士的精神就如同一面旗幟,指引著蘇格蘭人民爭取到了最後的自由。 

      觀後感:看完影片最深刻的印象是:最後行刑的時候他用僅有的力氣嘶吼出的「Freedom」震撼人心。讓我看到了男兒本色一個鐵骨柔情、血氣方剛的鮮活形象。

  在歐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為了自由,揭竿而起 ,為了自由,浴血奮戰 ,為了自由,拚死沙場 ,為了自由,以命相抵 !這讓我想起裴多菲的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 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他的這首詩來形容華萊士的舉動再恰當不過了!

    華萊士是改變蘇格蘭歷史的英雄,而他的背後一直有美倫的靈魂相伴,或者說是美倫促使華萊士成為了一名英雄。所以,在我看來,男人改變歷史,而女人,則促使男人改變歷史。不得不說 ,《勇敢的心》真的很感人,不僅僅是華萊士對美倫的愛,更是他對蘇格蘭以及蘇格蘭人民的愛。在刀光劍影鐵血戰爭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讓人體會到英雄的鐵骨柔情。值得一看!   

  4、《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曲歌頌美國自我中心主義的贊歌!

影片介紹:這部影片是通過小說改編過來的,背景是上個世紀30年代,那時,「美國的政治腐敗已經遲到 了商人面前」,甚至波及到了監獄。

    故事中,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 被殺而被判無期徒刑,由於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摧殘。然而,安迪並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毀掉,他經過20 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重獲自由,在墨西哥海邊過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肖申克監獄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里暗無天日的長期精神摧殘把每一個犯人都制度化了。瑞德的一番話發人深省:「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 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鴿子和囚犯布魯克的故事聽後叫人毛骨悚然。一個囚犯入獄時養了一隻鴿子,放風時老愛帶著鴿子在運動場的一個角落晃來晃去,8年後,他刑 滿釋放,出獄的前一天他放飛了養了8年的鴿子,鴿子立刻姿態漂亮地飛走了,可是,一個星期後,安迪在運動場的那個角落又看到了那隻鴿子,鴿子像糞土一樣躺在那裡,鴿子已經被監獄的 生活制度化了,運動場的角落成了它全部的生存空間,放飛後它又回到那裡,沒有無人喂養的鴿子活活餓死在那個地方。

    還有囚犯布魯克,他在肖申克監獄呆了幾十年,肖申克已經變成了他 的整個世界,在布魯克眼中,牆外的世界實在太可怕了,他不知道出去以後怎樣生活,當他獲得假釋時,他一手拿著假釋文件,一手拿著汽車車票,邊走邊哭,不到一年就死於貧苦老人之家 。肖申克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變成了行屍走肉,更別奢談什麼保持人性了。

    觀後感:肖申克象徵著黑暗與惡,主人公安迪沒有等待上帝對他的救贖,而是憑著自己對善良人性的堅守,自救救人,贏得了自由,實現了重生!人,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要堅守善良,並奮 發向上!自我拯救!

5、《阿甘正傳》傻人有傻福!

影片介紹:講述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觀後感:看了阿甘的故事,讓我意識到一個家庭當中女性、母親智慧修養的重要性!

    因為,阿甘的成功最初得益於他性格堅強的母親,如果沒有他的母親,可能就不會有他後來的成就!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

    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跟他從小受到的家庭環境、教育,以及父母的性格有著巨大的聯系。尤其是母親的性格,母親的智慧,修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孩子有可能是未來祖國的棟梁之才,歌德一句話說的好,光輝的女性是能夠指引人類升華的!所以,作為女孩子的我們,應該更加註重自身品德智慧的修養,內外兼修,努力充實自己。

  借用董卿的一句話,將來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個什麼樣的人!

 

6、《甘地傳》該影片記錄了印度聖雄甘地史詩般傳奇偉大的一生!

影片介紹:講述了聖雄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贏得貧苦人民的信任和愛戴,雖然屢遭挫折,他還是堅持用絕食等手段迫使英國政府同意印度獨立的故事。

觀後感:記得影片中甘地說的一句話:當我絕望的時候,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獲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惡棍,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終究會失敗的。好好想想,永遠是這樣。

    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手段倡導印度人民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他最終勝利了,英國人的國旗從印度上空降落了。這一刻,標志著印度人結束了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印度可以自治了。

    正因如此,在印度人眼中甘地就是他們的國父。所以,他甚至可以用絕食來喚醒民族的覺醒。可見其他在國人心目中是多麼的舉足輕重。

      甘地一生幾乎都在為民族奔走,但是他到死都一無所有。因為他是一個平民,他沒有任何官爵,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但是,他卻讓億萬的人民如此的擁戴他,這著實讓人想到了偉大。偉 大,是的我用「偉大」一詞來形容甘地絕不為過。

經典愛情片:

1、《泰坦尼克號》永恆的心!

影片介紹:該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 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1、我們是女人,我們的選擇從來就不易。

2、我覺得生命是一份禮物,我不想浪費它,你不會知道下一手牌會是什麼,要學會接受生活。

3、上帝擦去他們所有的眼淚。死亡不再有,也不再有悲傷和生死離別,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

觀後感:這部經典影片我只看過一遍,看到結尾時已泣不成聲!非常感人的愛情片!她無非是贊揚愛情,可是沒有一篇能夠和它相媲美!無論哪個角度。非常值得一看!

  泰坦尼克號上演繹的 經典愛情傳奇。豪華的客輪;精美的內飾;壯觀的場面;富有時代感的色彩渲染;恰如其分的音樂烘托;傳奇的愛情故事,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出卡梅隆的匠心獨具。影片的戀愛故事雖然通俗 ,演員的動情演繹讓觀眾久久不能忘懷,導演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將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演繹到如此完美之境界,不能不佩服導演對真善美這一永恆主題拿捏有度。

同時也推薦一下,該片主題曲《我心永恆》太好聽了!!

2、《羅馬假日》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之處,令人難忘。這很難說,羅馬!不管怎麼說,就是羅馬。我將會永生永世珍惜我訪問此地留下的回憶。

影片介紹:該片講述了皇室公主安妮訪問羅馬時私自出遊,與美國記者喬邂逅。喬起先是為了偷拍公主,最終卻愛上了她。安妮起先厭倦皇室繁文縟節,但經過羅馬一日假期後,反而體驗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忍痛拋棄愛情返回大使館。

      觀後感:最初我主要是奔著奧黛麗.赫本去看的這部影片,我比較喜歡赫本的那種自然地,沒有也不需任何的裝扮、修飾,舉足、言行之間,深情流露出一種單純、可愛、美麗、大方的氣質美。

  任何人但見了她,都會被她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獨特氣質所感染,從而迷戀上她奧黛麗·赫本。她的這部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奧斯卡影後,並且以其清新典雅在50年代掀起了「赫本熱」。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經典作。導演懷勒融羅馬名勝風光於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派克亦與赫本十分般配,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另外再來說說愛情,愛情是這個世上永恆不變的話題,而人類本身就是愛情的產物。最為古老,也最為神秘。猜不透、摸不著,正因如此,它才有著感化心靈的無窮魅力!而赫本,就像是背負著這種使命來到人間,為世人展現出最為美麗的愛情。這位落入凡間的天使把自己的美與愛帶給這個世界,然後靜待輪回,悄然消逝。

閱讀文藝片:

1、《奧斯汀書會》

影片介紹:講述了幾個奧斯汀的書迷一起組織了一個書會,通過討論奧斯汀的作品,重新找回了自己正確的生活軌道。

觀後感:對我來講看這樣的影片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影片中你會看到不論老少都手捧著一本奧斯汀的小說沉入其中盡情的尋找那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這讓我更加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同時也始終堅信,好的閱讀會使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變得越來越美好的!可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

    咱中國人業余時間打麻將、玩手機、游戲等隨處可見,那我就在想,如果咱中國把大部分的麻將攤兒、游戲廳等之類的都換成類似的讀書會的話。那麼,國民的素質、修養也會提高一個檔次!隨著精神的豐富幸福指數應該也會提升的!

2、《與瑪格麗特的午後》關於閱讀、關於文字,也關於溫情,清新美好!

影片介紹:這是一個可以改變一個人整個生活的難以琢磨的邂逅故事:熱爾曼,一個幾乎是文盲的50多歲的男人。他遇到了一位老邁但知識淵博的女士瑪格麗特,熱爾曼住在他媽媽的花園里,平時打理他的菜園和鴿子,和他的朋友們泡小酒吧,時而和他的年輕女友阿奈特Annette在他的房車里浪漫溫存著,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他不知道他的父親是誰,他媽媽在不想要他的情況下懷上了他,並且還告訴他她本來不想要他。他在讀小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因為他的「木魚腦袋」而不喜歡他。他酒吧的哥們倒是很喜歡他,卻又常常嘲笑他。其實,熱爾曼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腦殘」,只是一塊沒有人想要去雕琢的藏有鑽石的石頭而已。如果他的腦子始終是「一片空白不開竅」的話,那是因為人們沒有去開墾。有一天,熱爾曼在公園里遇到了一邊養著鴿子一邊在大聲讀小說章節的瑪格麗特,他荒蕪的腦袋裡開始萌芽。

      農藝學家瑪格麗特退休在家,現在一個人生活,但老態龍鍾的瑪格麗特幾乎花了她一生的時間用來周遊世界和閱讀文學作品。於是,熱爾曼把午後的時間交給了瑪格麗特的閱讀,而熱爾曼也從阿貝爾·加繆以象徵手法寫出的哲理小說《鼠疫》中發現了書的魔力,讓他思考以前從來不會去想的東西。

  但是,當瑪格麗特視力下降無法再大聲朗讀的時候,出於對這個淘氣而認真的祖母的「愛」,熱爾曼將會為她大聲朗讀.

這是一個講述那些簡單而真實的人們的故事,既感人又有趣,充滿了精神食糧。它說明人們學習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想要幸福也永遠是不會太晚的。是書讓人發現愛,是愛讓人找到書。

觀後感:在明媚的午後陽光下,欣賞一部濃郁的法國文藝片就好像坐在街邊露天咖啡館品讀一篇美麗的散文。喜歡法國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法國的電影帶有法蘭西民族的個性,處處流露著浪漫的氣息和人文的思考,並永遠顯示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生至美的情感,她以花為名,活在文字中!她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

3、《死亡詩社》聽從內心的聲音」和「追求真愛」一樣,在電影史上經久不衰。

影片介紹:影片講述了1959年,內向的托德·安德森前去威爾頓預備學院讀書。他的室友尼爾陽光開朗,卻天天受父親管制。一天,他們班上迎來了新教師約翰·基廷。基廷以反傳統的教育方法,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提倡自由發散式思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把握自己的人生。

  之前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而恰好梭羅的句子也寫在詩社的扉頁 :

「我到林中去,因為我希望謹慎地生活,只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否學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現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度過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那樣的可愛;我卻也不願意去修行過隱逸的生活,除非是萬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穩穩當當,生活得斯巴達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東西,劃出一塊刈割的面積來,細細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壓縮到一個角隅里去,把它縮小到最低的條件中,如果它被證明是卑微的,那麼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認識到,並把它的卑微之處公布於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經歷來體會它,在我下一次遠游時,也可以作出一個真實的報道。因為,我看,大多數人還確定不了他們的生活是屬於魔鬼的,還是屬於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點輕率地下了判斷,認為人生的主要目標是「歸榮耀於神,並永遠從神那裡得到喜悅」。   

  經典台詞分享:

1、 當你閱讀時, 不要只考慮作者的想法... 從自己的方式思考。

      以上就是我看過的認為最經典的影片,看了這些電影之後會對人生、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一個全新多角度的思考,也會從思考中了解到了人生的真義!

             

❹ 海戰電影聖典——《從海底出擊》

      在DVD時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熱捧的海戰片《特種任務》,一時風頭無兩。我也好奇地查閱資料,哦,原來還有個名字叫《從海底出擊》,趕緊買來碟欣賞。看著看著就覺得眼熟,直看到那個嘲笑命運的結局時才猛然想起,原來自己十幾年前就在大院的閉路電視里看過。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麼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從此我特體諒那些喜歡《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歡《細細的紅線》,喜歡《U-571》而不喜歡本片的影(too)迷(young)。

      《從海底出擊》根據作家洛塔爾·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二戰時期的布赫海姆是隨軍記者,他於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潛艇生活了數周,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獵殺荷蘭商船,也見證了U-96和U-572在暴風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將這次經歷整理成報告文學《海洋中的獵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戰結束後,他致力於海戰研究,積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傳體小說《船》(Das Boot),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圖集《 潛艇戰》(U-Boat Krieg,1976)和幾部中短篇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1977年的時候,他想把《船》改編成電影,找了幾位美國電影人洽談都不滿意,最後與本土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從海底出擊》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影片總造價為3200萬德國馬克(約合1850萬美元),由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投拍。預算中的大頭都用在了打造潛艇模型。現存唯一一艘IXC型潛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SI),彼得森參照它製作了兩艘VIIC型潛艇的全尺寸模型(長67米),一艘是帶有引擎的空殼艇,用於出港返港的的拍攝,後來在片尾空襲戲中被炸毀;另一艘按照原始圖紙完全復制了內部管道和機械設備,放在攝影棚內拍攝。

      另外還製作了長度分別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長的模型用於海面行駛和下潛時的拍攝,主要拍攝地在黑利戈蘭島(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製片廠後面一個15x13x3.5m的水池中,通過液壓平台可傾斜45度,也能大力搖晃,以模擬遭受深水炸彈的攻擊,潛水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一部分操控,不過有位潛水員幹了三天就辭職了,因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暈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於遠景和海戰的拍攝。

      彼得森對U型艇的結構非常著迷,盡力還原潛艇上的每一處細節。他說「模型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二戰U型艇上使用的那種真正的復製品」。布赫海姆的《 潛艇戰》圖集成為打造潛艇模型內外和重現潛艇兵生活的無價之寶,205張承載著歷史之重的珍貴照片被張貼在攝影棚中,替代了拍攝電影常見的故事板,美工依據這些照片布置了艇艙的內部場景。

      U-96真正的艇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駕駛漢斯·喬希姆·克魯格(Hans-Joachim Krug)被請來擔任軍事顧問,為劇組提供諸多艇內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戰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演員的外貌盡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們理發剃須曬太陽,影片遵照故事線拍攝,讓攝影機記錄下演員胡須、頭發的生長和他們日漸蒼白的臉。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員一樣,四十餘名演職人員接受了如何在狹窄的艇艙快速移動的強化訓練,在潛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數月。本來攝影棚內的模型為了方便拍攝外壁是可以移開的,但彼得森希望讓演員真正感受到二戰潛艇兵在那種幽閉環境中難以忍受的生活狀態,堅持在艇艙的實際范圍內拍攝。

      這些演員在拍攝期間都熟練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專業技能,比如扮演導航員的演員可以非常專業的使用六分儀測量經緯度。拍攝中也會出現意外:在U-96遭遇暴風雨的一場戲中,演員揚·費德(Jan Fedder,飾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從艦橋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員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攝影機仍在工作,彼得森沒有意識到出了狀況,他大聲回應:好主意,我們再拍一次!不過揚·費德摔成腦震盪還斷了幾根肋骨,顯然不能再拍了。

      攝影師喬斯特·瓦卡諾(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攝增強了狹窄空間內的真實感和動感,呈現出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並放大了整部電影的張力,這種真實感很多是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或未經設計的、演員本能的反應來實現的。影片拍攝的時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攝影機穩定器),為了在U型艇上獲得穩定的快速跟拍鏡頭,瓦卡諾專門設計定製了一台阿萊弗萊克斯(Arriflex)攝影機,並和他父親共同研發了一套陀螺儀系統,使攝影機在穿過艇艙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即便如此,當他不得不使用攝影機的觀景窗時,仍然需要戴好頭盔,因為會經常碰頭。

      作曲家克勞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為影片譜寫出具有瓦格納風格的旋律,無論是伴隨著U-96在大西洋游弋還是遍體鱗傷地返航,都表現得格外悲壯與激昂,讓觀眾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他特意將「呯」「呯」「呯」的聲音融入到配樂中,即使對潛艇戰一無所知的人也會知道,「呯」的聲音意味著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潛艇被發現!

        U型艇的船員大多是渴望冒險的年輕人,他們被納粹強大的戰爭宣傳所吸引,准備挑戰殘酷的大自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一開始他們沒有戰斗經驗,尚未了解戰爭的恐怖,他們表現得既不寂寞也不絕望,會為擊沉敵艦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暴風雨、飛機轟炸、軍艦追逐、深水炸彈的洗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海底戰爭的煉獄中,選擇是嚴峻的: 要麼存活,要麼滅亡——在海底,沒有傷員 。

      穿越英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全片的高潮戲,U-96被戰斗機、驅逐艦重創後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壓使艙壁變形,海水倒灌,設備失靈,動力衰竭,船員們經歷16小時的漫長等待,氧氣即將耗盡,眼中充滿絕望。彼德森說:「我對影片的願景始終是展示戰爭的悲慘和可怕,並將精彩的故事和快節奏的動作場面相結合,將觀眾帶入到這些年輕士兵的體驗中」。而這個段落,則讓觀眾充分體驗到「當獵人淪為獵物時」(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懼。

      二戰時期U-96的基地其實在法國聖納澤爾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時發現該港口早已乾涸,於是劇組改在拉羅謝爾港(La Rochelle)潛艇基地實地拍攝。有趣的是,當劇組再次抵達拉羅謝爾拍攝最後一場轟炸戲時,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殼模型,原來它被製片廠租給斯皮爾伯格拍攝《奪寶奇兵》去了。幾周後,已經破舊不堪的模型還給了劇組,還得劇組自己來修復。

      《從海底出擊》籌備用了三年,製作耗時兩年(1979-1981)。彼得森說:「光拍攝就用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又用了一年,挺煩人的。但是隨著花費的時間越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將會收獲令人贊嘆不已的畫面」。最終,經過全體劇組成員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冷峻自省的戰爭片問世。

      不過,製片方對於長達5小時(300分鍾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為90分鍾(一般電影的標准片長)。彼德森據理力爭,最終達成一致——剪輯為149分鍾的劇場版用於公映,並送去參加1982年的洛杉磯電影節;而5小時的原始未刪減版於1985年在西德電視台以6集電視劇的形式播出。

      洛杉磯電影節放映《從海底出擊》前,製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戰中的敵對國觀眾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在洛杉磯這個擁有大批猶太人的城市。隨著片頭出現文字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四萬名軍人中,有三萬人葬身海底……」,觀眾席傳來一片噓聲和叫好聲。不過等到影片放映結束,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全場沉默好一陣才爆發出掌聲,觀眾被片中寫實的影像和對戰爭的反思所震撼,他們起立鼓掌,向這部前所未見的戰爭影片和德國影人表達敬意。《從海底出擊》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發行的最成功的外語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隨後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等六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聯邦德國電影銀片帶獎。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成為第一個憑借德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人,好萊塢從此為他敞開大門。

      這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Karl Doenitz,後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發明的一種以小搏大的戰術,組建潛艇群襲擊同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其作戰方式是劃分多個作戰海域,每個區域布置數艘潛艇(3、4艘到20艘不等)進行巡航偵察,一旦發現盟軍大型船隻,「狼頭」潛艇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喚區域內和附近區域的潛艇向目標靠攏,一般是在晚上集體浮出水面進行炮擊(U型艇多裝有小口徑甲板炮,以節省魚雷)或直接魚雷攻擊,給予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狼群」戰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戰期間共擊沉同盟國2882艘商船,擊沉6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等149艘軍艦;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38艘商船,同盟國船隊因此損失巨大。當時英國人談狼色變,丘吉爾戰後談及潛艇戰時仍然心有餘悸:「戰爭中,我唯一感到的擔憂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們來說,潛艇的攻擊是最具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初期海上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卻在德國潛艇面前顏面盡失,海上四處游弋的U型艇不斷收割著獵物,盟軍運輸線遭受重創。「狼群」戰術打造出不少像奧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個月內擊沉47艘船,累計274,333噸)、沃爾夫岡·魯斯(Wolfgang Luth,擊沉46艘船,累計225,204噸)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擊沉36艘船,累計198.658噸)這樣的王牌潛艇指揮官。

      潛艇部隊的驕人戰績讓德國百姓備受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志《信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新聞記錄片里也常有報道。另外,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工資與其他軍種同軍階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區別在於一些特殊津貼,所有這些補助加起來基本等同於基本工資的兩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質量的特殊訓練使得有才能的艇員可以獲得快速提升,戰時的人員損失也能很快得以補充,而軍銜的提升則帶來更豐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

      U-96 ,於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執行過11次巡航偵查任務,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擔任艇長。威倫布魯克指揮U-96共擊沉25艘船(累計179,212噸),榮獲鐵十字勛章和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在十大王牌潛艇指揮官中排名第六。

      潛艇內部環境封閉潮濕,動力和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高溫會在潛艇內部積聚至50攝氏度,高溫加上高濕度,使得船員的衣物經常處於潮乎乎的狀態。新鮮食品也很容易腐爛發霉,比如說麵包在一、兩周後就會長滿白毛,被船員戲稱為「兔子」。但總的說來,潛艇部隊的飲食水平較其他作戰部隊確實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數周的潛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悶,娛樂活動只有打牌或讀書。狹窄密閉的環境中柴油機產生的煙氣、腐爛變質的食物、廁所里的臭味和艇員身上的汗臭摻雜在一起令人無法忍受。最惡劣的工作環境莫過於主柴油機艙,U型艇普遍裝有兩台長達6米的柴油機引擎,柴油機工作時的噪音讓人發瘋,很多長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員都患有嚴重的聽力損傷、失眠和厭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3年,隨著同盟國護航艦只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偵查搜索技術不斷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再加上盟軍破解英格瑪密碼掌握了德軍潛艇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到1943年3月後,德國潛艇部隊的進攻勢頭被成功遏制,盟軍開始主動尋求戰機,U型艇的戰果在減少,戰損卻大幅攀升,曾經的捕獵者淪為獵物。

      1943年5月,德國有41艘潛艇沉沒,鄧尼茨的兒子也在這個月里的一次戰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潛艇部隊,德國的潛艇戰完全喪失優勢。鄧尼茨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盡管大勢已去,但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卻一直苟延殘喘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真實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結束第11次巡航任務後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間總共擊沉27艘艦船(累計181,206噸),擊傷4艘(累計33,043噸)。在剩下的戰爭歲月中它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於1945年2月15日在德國威廉港退役,一個半月後,即3月30日當美國第八航空隊轟炸威廉港時,U-96在港內沉沒,殘骸在戰後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國海軍擁有57艘潛艇。

2 、從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海軍新服役的潛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國船廠新造的,10艘是從敵軍繳獲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國潛艇中,有863艘曾到過前線經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戰斗航行。

4 、在戰斗航行中潛艇共損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敵艦擊沉,20艘損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損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內因空襲和觸電共損失81艘潛艇,另有42艘因事故損失。

6 、在撤離海外基地和戰爭結束時有215艘潛艇由艇員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國撈起)。戰爭期間38艘潛艇因無法使用或陳舊而退役。11艘潛艇受傷後移交給外國海軍或被囚於外國港口。153艘潛艇在戰爭結束時被運到英國或同盟國港口。

7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累計14,408,422總噸位;擊傷264艘商船,累計1,989,703總噸位。

❺ 一部歐美電影、女兒本想殺後媽、卻誤殺父親、打官司時後媽換掉原來的律師、用一美女律師、最後打贏官司

律政俏佳人1
案情一開始,海沃斯溫德姆在家中被害,他年輕的妻子布魯克溫德姆嫌疑最大 ,因為她出現在丈夫屍體旁
艾爾伍茲(女主),到監獄探監,獲取了不在場證據(當時布魯克溫德姆在做抽脂手術),但還是為了名譽,布魯克溫德姆拒絕這一證據公開
在庭審期間,布魯克的泳池管理員被收買,說與布魯克是情人
但是艾爾伍茲巧妙地發現,被藉由律師助理揭發 管理員是gay
案情進行到最後,海沃斯的女兒作證,出現了漏洞。艾爾伍茲,抓住這一漏洞 (就是海沃斯的女兒說自己在案發時洗頭 又說自己早些時候剛剛燙了頭 與常識不符 )
海沃斯的女兒 ,脫口說出自己誤殺了父親,案情大白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追殺布魯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