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朋友們介紹幾部反映蒙古西征的影視作品,謝謝了
《成吉思汗》
蒙古軍西征
在蒙古族發展史上有一位出類拔萃的偉大軍事家和政治家,這位不得不提的民族英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鐵木真。他對蒙古族的貢獻尤大。他不但對中國領土的蒙古、西夏、西遼、金國、南宋、大理、吐蕃等進行軍事及政治的變革,為元朝定下基礎,使元朝成為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執掌中國政權,且國家版圖遠勝漢唐二朝。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大帝國花刺子模國,此次西征遠抵裏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蒙古三次西征,溝通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聯系,把中國的發明,如火葯、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等傳到西亞及歐洲等國;同時亦將西方的天文、醫學、歷算等傳入中國。由此可見,蒙古西征確實對中國史有極深遠的影響。
這份報告將會從一)蒙古族發動三次西征的原因;二)三次西征的經過;以及三)西征的影響三方面對蒙古西征作深入探討。
蒙古西征的原因
蒙古原是一個游牧民族,它進行大規模西征,是當時國內和國外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要知道蒙古民族對外征戰的原因,首先必須了解蒙古國內的情況。
蒙古帝國是新興的中央集權奴隸制君主國家。在成吉思汗統治下,開國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純朴的游牧民族。他們擁有強烈的慾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對外征戰成為了最終結果。
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薩滿教,認為「長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長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長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聽從他的命令。成吉思汗認為,統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長生天的意志」,所以蒙古便展開一系列對外的戰爭。強大的軍力亦是促成蒙古西征的重要因素。當時,成吉思汗擁有強大的武裝軍隊,軍種齊全,有騎兵、步兵、炮兵和工兵。軍隊組織嚴密,紀律性強,官兵平等,不會因為財力或勢力而有所差別,所以士兵都忠心愛國,形成一股強大的戰鬥力,為大規模的西征作好准備。
蒙古帝國有著獨特的社會環境和政府制度,促成他們有對外征戰的野心。然而,真正引發三次西征的原因卻是三件不同的事件。
成吉思汗與花刺子模帝國的決裂促成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帝國是一個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團。雖然宗主沙或算端摩訶末的統治權很脆弱,但由於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輝煌文化,國家面積廣大,故令人對她產生錯覺。成吉思汗也將花剌子模的勢力估計過高,故尋求和她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業關系。正因為這個目的,成吉思汗於1218年派一個龐大的商隊和個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幫交。可是,當這些使者和商人抵達花剌子模的管轄區訛打剌時,訛打剌守將指責他們是成吉思汗的間諜,把他們殺了。成吉思汗知道後十分忿怒並要求賠償,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絕,於是成吉思汗准備攻打花剌子模,展開了第一次西征的序幕。
第一次西征成功後,蒙古帝國又在1235年展開第二次西征。這次西征仍由花剌子模的餘孽挑起的。花剌子模國王謨罕默德之子扎剌勒丁,在蒙古滅花剌子模時從印度逃到高加索,成吉思汗認為他沒有政治能耐,因而網開一面,沒有趕盡殺絕。豈料扎剌勒丁乘蒙古軍離去後,又潛回今日伊朗,而伊朗與伊拉克境內的突厥族人竟奉他為領袖,讓他重建了花剌子模帝國。在蒙古發動減金戰爭前一年,扎剌勒丁與鄰近的回教國家作戰,國力耗虛不少,蒙古軍乘時把扎剌勒丁的軍隊打敗。扎剌勒丁遂逃到曲兒忒地方,被當地鄉民刺死,花剌子模國才真正滅亡。蒙古軍打敗花剌子模國後,乘勢推進,佔領了阿特耳佩占、大阿美尼亞、曲兒忒及谷兒只國。後再進兵中亞細亞,欲使這一地區的國家成為蒙古的外藩,為了這個目的而展開了第二次西征。
蒙古於1253年進行第三次西征。當時,位於裏海之南的木剌夷國既不肯對蒙古稱臣,也不肯朝貢。這些行為對於當時已經揚威中海的蒙古帝國是極之不尊敬的,為了懲罰這個國家,憲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擔任西征統帥,帶同將領布而嘎、不花鐵木耳、貝住等出征木剌夷國,展開史無前例的第三次西征。
<西征經過>
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由元太祖鐵木真率四個兒子御駕親征,統騎兵二十萬(一說六十萬),前後用上了八年時間,因為成吉思汗西征,主要是因滅西遼後,接著滅它鄰國花剌子模(回回族)而引起的,故西征的時間是八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殺害蒙古商隊和使臣為由,親領大軍西征,分兵四路進攻花剌子模諸城。長子術赤進攻闡河下游,得手後轉入鹹海北部;察合台、窩闊台圍攻訛答剌城,成吉思汗與其幼子拖雷越忽闡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區,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薩馬爾罕)和撒曼王朝舊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後入阿母以南、及今興都庫什山以南諸地。花剌子模國勢雖強,但立國時間不長,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加之以其統治集團在蒙古入侵面前採取守勢(作長期消耗戰),便於為機動性強的、主力作游擊戰的蒙古軍各個擊破。花剌子模雖擁兵四十萬,但在各方面如軍隊紀律、訓練等等都不及蒙古軍。蒙古軍每攻破一城,便大肆屠殺。不久,蒙古軍進其新都撒麻耳干。花剌子模沙(王)摩訶(或可譯作謨罕默德)未己先棄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別、速不合追擊。摩訶被逼入裏海西岸的阿必思昆島(atiskun)上,不久病死。1221年,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攻克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成吉思汗與拖雷分兵攻取呼羅珊各城,繼而擊敗扎闡丁(摩訶之子)的軍隊,他亦逃至印度。1223年,蒙古軍於西域設官置守後,令蒙軍退回蒙古。
哲別、速不台的軍隊在抄掠波斯各地,1223年越過大和嶺(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戰役中戰勝了(俄羅斯)羅思諸王與欽察汗的聯軍,再而進軍烏克茲抵黑海北岸,後東返蒙古。回程時並將西夏消滅,以懲其拒出軍西征。不久,於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年享71歲。待蒙軍東歸後,扎闡丁從印度回到波斯,圖謀復興。花剌子模舊將皆奉其為主。窩闊台繼位後,立即派遣(撤)綽兒馬罕去征討企圖重新興起的花剌子模國,扎闡丁從都城挑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出奔,次年為庫爾德人所殺,花剌子模國正式滅亡。綽兒馬罕的軍隊繼續留守波斯,攻打諸國。完成了第一次蒙古的大規模西征。
是次西征,蒙古佔領了今日的中亞細亞,裏海,黑海北岸,並佔領烏拉河、伏爾加河流淢。成吉思汗又佔領地分封給諸子。將裏海一帶,花剌子模國及欽察故地封給長子術赤;次察合台則封於西遼故地,改名為「察合台汗國」;二子窩闊台則封於乃蠻,改名「窩闊台汗國」;而和山林派、斡難河流淢蒙古故地,則封給四子拖雷。
第二次出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在太宗窩闊台滅金後一年,即太宗七年(1235年)開始。窩闊台會集諸王大臣,定議遣各支宗王長子統兵,是次西征以欽察汗國太祖皇孫拔都為統帥,帶領大軍十五萬(一說五十萬)大舉出征欽察、斡羅思諸國。拔都又以速不台、鄂爾達、伯勒克、蒙哥等為先鋒。
這次進軍路線,是沿著阿爾泰山山蒙古滅不里阿兒,欽察,攻入斡羅思(俄羅斯)。三年之後,蹂躪了斡羅思大部分國土,包括了莫斯科,蒙軍在莫斯科共屠殺了共27萬的俄羅斯人。1241年,拔都分兵三路,北路侵入孛烈兒(波蘭)、西路攻馬扎兒首都馬茶城(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奧大利,直達義大利的威尼斯大破波蘭及日耳曼聯軍於利格尼茲,北東歐各國震驚於蒙古韃靼軍的勇猛,大呼「黃禍」臨頭。歐洲各地紛紛組成自救聯軍,以亨利二世為指揮者,可是北歐及中歐的一抵抗也是徒勞,蒙古大軍大破聯軍及擒殺亨利二世。拔都再進而攻陷匈牙利及俄羅斯,因為當時歐洲國君多是腐敗,故此,在拔都西征的戰役中東歐各國除了捷克與俄羅一部份國家還和蒙古打了幾場硬仗外,其它怕容易攻取,俄羅斯北部盡降,列入蒙古大帝國的地圖。
由於在匈牙利蒙古軍遭受到巨大的捐失,再無力繼續進軍,加上於1242年,傳來了窩闊台的死訊,拔都遂率軍東返,經瓦剌吉亞、穆爾達維亞等地,於1243年初到達並留駐於里河(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
蒙古大軍征服羅斯,侵入波蘭、匈牙利和其它地方,在歐洲大地引起一片驚慌。在一段時間內,英國人不敢出海,中斷了與歐洲大陸的貿易活動;德國上下為之震恐,統治所征服的欽察、斡羅思等地區人民。
第三次西征
1221至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刺子模的戰爭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及呼羅珊諸地。然而,由於當時的蒙古人於該地所佔總人口比例的少數,無力控制當地的人民,使社會秩序出現一片混亂。其中,以呼羅珊地區在戰爭受害最為嚴重,甚至到達一個無法收拾的地步。元太宗窩闊台即位後,整個伊朗地區的騷亂尚未平息,更發生了札蘭丁於北印度復辟的活動。
於是窩闊台遂遺大將綽兒馬罕率軍繼續西征,消滅了花刺子模算端扎蘭丁的殘部此動亂到1226年始平息。根據《史集》和《世界征服者史》的記載,綽兒馬罕首先到呼羅珊,對叛逆者進行鎮壓,其結果反而使羅珊呈現一片混亂狀態。綽兒馬罕攻陷了一些地方,置八思鎮守,但另外一些地方尚未臣服。
於是綽兒馬罕遂派帖木兒和怯勒孛前去鎮壓,哈刺察敗走羅珊,逃往昔思田堡,後被鎮守於阿富汗西北地區的蒙古副統帥塔亦兒把阿禿八所鎮壓。窩闊台汗命成帖木兒為呼羅珊等地的總督。1235年,成帖木兒死,畏吾兒人闊里吉思繼任。綽兒馬罕自夷西行,於1230年末抵達阿塞拜強。1240年,阿美尼亞王到林拜見窩闊台,命其仍統領原故地。1241年,綽兒馬罕卒,拜住那顏繼任其職。最後,終於征服了波斯的大部份地區,並設立了管轄阿母河以西土地的行政機構。
蒙哥為了擴充拖雷家族的勢力、征服裏海以南的亦思馬因派和報答哈里發,曾命各支諸王貴戚從自己的投下屬民中抽取十分之二的人,組成一支大軍,由其同母弟旭烈兀率領征討尚未臣服的諸國,1252年八月,怯的不率領先頭部隊一萬二千人出發。次年三月,渡過阿母河,向忽餚思丹發動進攻,佔領其大部分地區。五月始圍攻亦思馬因派的據點之一—吉兒迭苦黑堡,用了兩年時間才將該堡攻克。
此外,又命塔塔兒人撒里那顏出征怯失迷兒,以配合旭烈兀的軍事行動,拚命為太宗朝時已西征至高加索地區的綽兒馬罕所部軍隊歸旭烈兀指揮。蒙哥還徵集了一千名中國拋石機手、火炮手、弓弩手和大量武器,交給旭烈兀使用。
旭烈兀的大軍長途跋涉,經別十八里、阿母河以北地區抵達波斯。當時,盤踞今伊朗馬德蘭諸山城的伊斯蘭教亦思馬因教派,被其它伊斯蘭教徒們稱之為「木刺夷(Mulahidah),意思為『異端者』」;而立國已五百餘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已經衰落,其直轄地區僅限於都城報達(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周圍地區。旭烈兀於1256年,消滅木刺夷國。並於1258年攻陷報達、殺末代哈里發。1259年,西征軍兵分三路入侵今之敘利亞地區。漢地的各種火葯武器在諸次戰斗中發揮了很大的威力。次年春,佔領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算端納昔兒被蒙古俘虜。戰事尚未結束,即傳來了元憲宗蒙哥死去的消息,旭烈兀遂退返回到波斯之地,留先鋒怯的不花卒兩萬士兵繼續作戰。1260年,怯的不花遺勸告埃及國王忽禿思投降。然他們不僅殺死了怯的不花的使者,還率兵出征,怯的不花的軍隊在阿音扎魯特被密昔兒(埃及)、算端忽禿思擊敗,怯的不花的妻子兒女和親族全被被俘虜,另一方面,各地方的蒙古官員被殺,蒙古西征的鋒芒終於被揭制住了,而留敘利亞的一般蒙古居民則退居到木地區。旭烈兀在西征結束後,一直留鎮波斯,沒有再回到東方,波斯這塊肥美的土地就這樣落到拖雷家族的手中。
蒙古西征影響
蒙古軍三次西征,是一個世界性的、空前的重大歷史事件。西征的影響,無論在時間或地域上,抑或是人們的觀念上,都是極其深遠的。
三次西征開疆拓土,建立了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台汗國及窩闊台汗國,這四大汗國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奠定了基礎。元朝的版圖之大,在地圖的西、北兩個方向上幾乎難以描繪,遠遠勝過漢唐二朝。
三次西征給被侵略的國家和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以畜牧業為生的蒙古人對農業和城市的破壞和摧毀是毫不吝嗇的。花刺子模的玉龍傑赤變成澤國,馬魯綠洲變成荒蕪地區,都是蒙古軍決堤灌城的結果,成吉思汗更因一個孫子戰死范延城下,便憤怒下令將該城徹底毀滅,變成一堆瓦礫,這些都使西域人一談起蒙古軍就為之色變。
然而,蒙古西征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極大災難同時,亦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使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於是,東、西方開始頻繁交往,距離逐漸縮短,中國的火葯、紙幣、活字印刷術也因蒙古西征而傳入歐洲;西方的天文、醫葯傳入中國,促進了東西方的陸路交通和文化交流,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不但是火葯的發明國,更是最早製造各類火器、火炮的國家。十世紀初,中國用於城市攻堅戰中的『飛火』,可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火葯和火器在中國發明後,又迅速西傳,南宋時期,首都臨安盛行『流星』、『花火』,許多僑居該地的阿拉伯人對這種騰空四濺的煙花印象深刻,並將之介紹到自己的故鄉。蒙古人在南下中原地區時,掌握了這種科技,並挾之以西征。1260年,埃及馬木路克王朝素丹拜爾斯在大馬士革一戰中,擊敗了蒙古西征軍,俘虜了一些製造火葯的匠師,繳獲了大量火器,從此,中國的火葯與火器技術更直接大規模地西傳。火葯的西傳,使歐洲中世紀王公貴族的城堡在掌握了火器武器的資產階級革命武裝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同時使歐洲殖民主義者更容易對亞洲、非洲等廣大地區進行征服及掠奪,另一方面,火葯的出現,摧毀了歐洲封建貴族的堡壘,加促了封建制度的崩潰,使歐洲出現民族國家。
在八世紀至十世紀,雕版印刷術分別由海陸二道傳入美索不達米亞及埃及。稍後,在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蒙古人興起以前,雕版印刷術經過回鶻人的媒介,傳入中亞和西亞,並進入開羅。在十三世紀時,雕版印刷術由於蒙古勢力的擴張,再度形成了一股向西傳播的浪潮,這一次,波斯顯示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並推動著印刷術傳入歐洲。蒙古統治者控制下的伊利汗國的首都大不里士曾模仿中國元朝印製紙鈔,式樣仿自至元寶鈔,印有漢文『鈔』字和阿拉伯文。但紙幣只流通了兩個月,便被迫停廢。紙鈔的發行在伊利汗國歷史上雖然成了一場笑柄,但雕版印刷術卻在信奉伊斯蘭教的蓋嘉圖汗朝廷里正式得到了使用。印刷術的西傳使書籍成本降低,學術普及化,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在中國文化西傳時,西方的天文、數學、醫葯、制炮技術傳入中國。元設回回醫局女,以阿拉伯葯物治病,又頒回回歷,以阿拉伯歷法作參考。
成吉思汗時,在大汗宮廷中服務的便有信奉景教的回回醫生。元代中亞、西亞移民既多,阿拉伯醫葯也隨之傳入,由於阿拉伯各地本來盛產各種香葯,並能配製具有奇效的良方,所以回回葯物在元代享有極大威信。
元代對回回天文十分重視,專設回回司天台,忽必烈登汗位前,已徵集回回天文學家,萬年歷便是第一部正式受政府許可、獲准使用的回回歷。
結論
蒙古三次西征,不論對中國或是西歐等地方都極具影響。成吉思汗所發動的第一次西征,是由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挑起的,同時亦是由成吉思汗那復仇和擴張野心所驅使的結果。蒙古軍三次西征,給元朝奠下了根基,亦使中西經濟及文化得以文流,東西方頻頻交往,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縮短,促使了各地的民族大融和,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有蒙古史學家認為「由於成吉思汀及其子嗣的西征行動,將我國的三大發明逐漸傳到西方,間接的影響歐洲的文藝復興,這一份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揭開現代世界的序幕,其功績則絕非亞力山大可以比擬的。」
然而,盡管西征帶給我們很多良好影響,但另一方面,我們亦應當承認蒙古軍三次西征給被侵略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害難。朱清澤在《成吉思汗評傳--一代天驕》中說:「這種野蠻殘暴行為是極不人道的,是應當受到譴責的。」西征使綠洲變成荒蕪地區、城鎮變成廢虛、數以萬計戰死沙場的士卒將領,以及無數無辜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等等都是蒙古軍三次西征帶來的惡果。
總括而言,蒙古軍三次西征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世界歷史的前進亦起了推動作用。西征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汲取的。
Ⅱ 想問一部俄羅斯的電影 戰爭時期的 求各位高手解答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絕對是,望採納
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帶領兩個班的女高射機槍手駐扎在一個小車站旁的村子裡。車站周圍是戰略要地,敵機經常來轟炸或騷擾。一天,班長麗達在鄰近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寇。於是,瓦斯柯夫帶領一支由麗達、冉妮婭、麗薩、迦爾卡、索妮婭等五個姑娘組成的小分隊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與敵人交戰中,姑娘們一個個都犧牲了。班長麗達受重傷後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託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兒子,隨即開槍自殺。瓦斯柯夫滿腔仇恨地直搗德寇在林中的扎營地,他繳了敵人的械,押著四個德國俘虜朝駐地走去。途中,他見到以少校為首的援兵迎面奔來,欣慰地因傷口流血過多而暈倒了。 許多年之後,已白發蒼蒼、左手截去後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帶著已成長為青年軍官的麗達的兒子來到當年戰斗過的樹林里,找到了當年這五個女兵的墳墓,給她們立了一塊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沒有經歷過戰爭、到當地來旅遊的歡樂的年輕人,不由自主地對著墓碑肅立致哀。
Ⅲ 庫利科沃戰役:俄羅斯人打破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
14世紀中葉的術赤兀魯思風光不再,前文提到的月即別汗是最後一位可以駕馭局面的統治者,也是兀魯思政權的巔峰時代。月即別汗死後,經過血腥的內斗,次子札尼別(Jani Beg)在1342年即大汗之位。
札尼別汗在歐洲的主要政策是支持莫斯科壓制快速崛起的波蘭與立陶宛,立陶宛自不必說,波蘭此時在「偉大的」卡齊米日三世統治下也基本統一。
札尼別汗向波蘭發動了一次失敗的入侵,又經過十年的爭斗,波蘭成功吞並加利西亞-利沃尼亞王國,術赤兀魯思的勢力范圍完全縮回克里米亞。這段 歷史 我們以後會講。
但札尼別汗在西亞的擴張還是成功的,他在1356年征服了亞塞拜然與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滅亡旭烈兀兀魯思(伊爾汗國)。
結果就在他回國的路上被自己兒子別爾迪別(Berdi Beg)毒殺,別爾迪別無力掌控局勢,在1359年又被他的弟弟忽里納殺死,一年之後忽里納又被他的弟弟納兀魯斯刺殺。
「黃金家族」後裔的自相殘殺讓術赤兀魯思在幾年時間內迅速衰落,1359至1381年被稱為「大衰落時期」,二十年時間里就有18個可汗輪番出現,而且都不得善終。
忽里納刺殺別爾迪別後,術赤兀魯思瞬間分裂,各個汗、萬人長、將軍、權臣和貴族劃分了地盤互相攻打,爭奪大汗寶座。
但其中實力最強的人名叫馬邁(Mamai),他是出身於藍帳汗國萬戶長的克里米亞總督。按照漢語語境,馬邁是一位大權臣和最強的軍閥,術赤兀魯思名義上暫時被他統治,但他不是汗。
在講本期視頻的主角「頓河王」迪米特里之前,且讓我先敘述一下術赤兀魯思是如何衰落的,以及之後克里米亞汗國和它的聯系。
當我們打開維基網路,赫然寫著術赤兀魯思「亡於」1502年,即末代大汗謝赫阿合馬(Sheikh Ahmed 又稱謝赫·艾哈邁德)兵敗蘇拉河,流亡立陶宛的那年。
可是這個說法有誤,因為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認為大兀魯思滅亡了,這樣的內斗發生了太多次。至於大兀魯思衰落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韃靼的政治文化里根本就什麼統一的趨向,甚至分裂才是常態,統一反而是少數,月即別汗死後的長期內訌等於加速了大兀魯思解體的過程。
所以1502年的解體 ,不過是謝赫阿合馬的汗位被克里米亞吉拉依家族的孟格里奪取了而已。硬要給1502年加上什麼意義,只能說這年以後,不再有以薩萊城為中心的韃靼政權了。
而之前早已分裂出來的各個韃靼政權,如克里米亞、阿斯特拉罕、喀山等各個都宣稱自己是大兀魯斯正統,只是最後沒有人再能完成統一而已。
最後再提一下韃靼人和蒙古人的關系。說白了,留在大兀魯思的純種蒙古人只有幾萬人,不可能成為主體民族。再加上欽察突厥人西遷,這個由多種游牧民族融合的產物就是韃靼人。
好,我們回到14世紀末的時間點。
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衰落不堪的羅斯人重新團結了起來,吹響反擊號角的 歷史 使命交給了迪米特里。此時大兀魯思已經分裂,其賴以為生的貿易路線隨著旭烈兀兀魯思的分裂而受到削弱。
雪上加霜的是,黑死病從克里米亞蔓延到薩萊,嚴重打擊了大兀魯思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立陶宛又把韃靼人的勢力從基輔一帶趕走。這還沒完,東面斡爾達兀魯思,博爾濟吉特家族(Borjigin 孛兒只斤)的脫脫迷失(Tokhtamysh)在跛豪帖木兒(Timur)的幫助下在1378年奪取汗位。
而後准備效仿祖先統一分裂的術赤兀魯思,重新建立對羅斯的全面控制,他第一個要解決的人正是馬邁。短短四十年,大兀魯思的力量受到腰斬。
馬邁急需最強大的羅斯王公迪米特里的效忠和貢賦,然而,韃靼人養了一個世紀的蠱終於玩火自焚。幾年前還親自來到馬邁面前賠禮效忠的迪米特里已非池中之物。在擊退立陶宛的入侵後,迪米特里終於可以騰出手全力對付韃靼人。
畢竟是曾經的強敵,迪米特里沒有選擇對韃靼人直接開戰,而是通過製造僭越之舉來觀察他們的反映。從1371年到1376年,迪米特里高調地四處派兵征戰,迫使喀山與梁贊向他繳納貢稅。
馬邁當然不會允許莫斯科如此我行我素,在1378年派出五個萬人隊對莫斯科進行懲罰式入侵,8月11日,德米特里親率35,000人與其在付扎河相遇,伏扎河之戰(Battle of the Vozha River)打響。
莫軍依河堅守,也有一種說法是故意放棄河灘陣地固守山坡。蒙軍不再僵持,發起渡河進攻。韃靼人引以為豪的箭雨和重騎兵沖鋒全都被羅斯步兵堅固的半圓形盾牆擋住,莫軍擋住了最猛烈的攻勢後,發現蒙軍後勁不足,便主動發起有序的反擊。
事實證明,如果韃靼騎兵無法在硬碰硬的戰斗中獲勝,所謂的誘敵深入戰術也就沒有意義了。蒙軍在混亂中潰退,大批士兵落水淹死,主將貝吉奇被陣斬,莫軍取得完勝。
伏扎河的意義並不在消滅了多少蒙軍,而是讓全羅斯都清清楚楚地看見,韃靼人不是無敵的,也會流血,也會戰敗!一個世紀以來,羅斯軍隊首次正面打敗韃靼人,伏扎河的勝利鼓舞了迪米特里發動更大規模的戰役。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一書中如此寫道:「羅斯奮起了。對壓迫著和掠奪者,對韃靼汗和韃靼貴族,對「韃靼魔怪」的無盡無休的熾烈仇恨迸發出來了。羅斯人進行殊死的可怕戰斗,他們為家鄉的土地而戰,為自己的遼闊牧場,濃密森林,為家庭和田地,為自己的自由和榮譽而浴血奮戰!」
馬邁的計劃是攻破莫軍的左翼,將其包抄而後在沼澤里全殲對手。迪米特里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得逞,正面打垮他們。
迪米特里在科洛姆納集結軍隊,在9月6日抵達頓河,考慮到要在立陶宛軍抵達之前開戰,於是冒險渡過了頓河。這是一次豪賭,因為如果戰斗失利,莫軍將無路可退。
俄羅斯的各種編年史中對迪米特里軍隊的數量做出了各種誇大的描寫,經過後世史學家的合理推測,大致確定莫斯科軍隊不會超過50,000人。韃靼軍隊的數量更加難以考證,估計在10萬人左右。
迪米特里認真分析了戰場情況,河對岸的庫利科沃原野局促狹窄,兩側不是河流就是茂密的樹林,嚴重的阻礙了蒙古人最擅長的兩翼包抄戰術,地形迫使蒙古人只能發動正面進攻,狹窄的戰場寬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蒙古人的數量優勢。
彷彿上天在眷顧飽受苦難的東斯拉夫人民,迪米特里在晚上下令搭建浮橋渡河的時候,正巧下起了大霧,等到他大部分軍隊都渡過河流的時候馬邁才反應過來。9月8日,在清晨的霧靄中,雙方在庫利科沃的原野上排兵布陣。
布置戰術之後,迪米特里將自己的戰馬和盔甲給了一位新人的博伊爾,而後身穿普通的盔甲到前線督戰。臨近中午,第一次戰斗爆發了,准確地說,這是一次勇士的決斗。莫斯科軍隊派出亞歷山大·佩列斯韋特,韃靼人派出了帖木兒,兩位勇士捨身搏鬥,最後竟然同歸於盡。
馬邁的計劃是攻破莫軍的左翼,將其包抄而後在沼澤里全殲對手。迪米特里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得逞,正面打垮他們。
韃靼人的沖鋒還是讓羅斯人體會到了當年蒙古鐵騎的餘威,迪米特里的前鋒被迅速擊潰,韃靼人開始向莫軍全線突擊。戰斗的慘烈無需多說,由於人數眾多而且戰場太狹窄,導致有些戰士死了竟然還被擠到「站立」。
在《馬馬耶夫的屠殺》一書中描述道:「鍍金的頭盔叮鈴作響,深紅色的盾咚咚隆響。寶劍呼嘯,銳利的軍刀在好漢們的頭顱旁邊閃爍,勇士的獻血沿著包鐵皮的馬鞍留下,頭盔在馬蹄旁滾動。」
到下午三點,韃靼人成功撕開了莫軍的左翼防線,為防止被包圍,莫軍被迫全軍緩步向頓河後撤。局勢非常危險,因為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後撤極易變成崩潰,但迪米特里維持了穩定的陣線。
戰斗到現在已經變成耐力的比拼,韃靼人發起無數次沖鋒,莫軍在箭雨和長矛的雙重打擊下堅持了很久,仍然死戰不退。
就在韃靼人對莫軍形成半包圍之時,早已埋伏好的羅斯騎兵軍團對韃靼人的側翼發起突襲,韃靼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激戰導致的疲勞,根本無力抵抗莫斯科生力軍的反擊。莫斯科軍隊全軍反攻,韃靼人肝膽俱裂全軍潰散,莫軍追擊50公里到克拉西瓦河才返回主戰場。
由於局勢混亂,迪米特里不知所蹤,士兵最後在附近一棵樹下找到了昏睡的統帥。一身的淤青和外傷以及幾乎破爛不堪的鎧甲證明了莫斯科大公像普通士兵一樣在最前線廝殺。
雙方都蒙受了巨大傷亡,羅斯聯軍500多位波雅爾戰死,總損失接近三分之一,韃靼人幾乎全軍覆沒。庫利科沃之戰,作為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載入史冊,迪米特里一戰封神,得到了「頓斯科伊」的稱號,意思是頓河上的英雄。
補充一下,立陶宛軍隊在約蓋拉的指揮下早就抵達了戰場,但他選擇在一旁觀戰,坐視馬邁被擊敗而沒有出兵支援。約蓋拉也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如果他從背後進攻羅斯聯軍,之後的事情就難以預料了。
但我要指出的是,就算迪米特里戰敗,充其量也只是延緩兀魯思政權滅亡的時間,羅斯的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庫利科沃戰役的偉大勝利,意味著兀魯思政權正逐漸失去對羅斯各國的控制,其徹底解體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如果拋棄俄羅斯民族視角來看,庫利科沃戰役在當時並沒有給羅斯諸國或是莫斯科的地位帶來立竿見影的改變。就在迪米特里返回莫斯科重整軍備時,庫利科沃戰役的勝利果實已經被脫脫迷失奪走了。
他在跛豪帖木兒的幫助下,於1380年的第二次卡爾卡河戰役中徹底擊敗馬邁,奪取了馬邁的斡耳朵與兀魯思,名義上成了術赤兀魯思的大汗。面對桀驁不馴的迪米特里,脫脫迷失在1382年8月23率軍圍攻莫斯科城。
圍攻的韃靼人受到慘重損失,脫脫迷失玩了一手陰的,他去把蘇茲達爾與下諾夫哥羅德的兩位大公請來,說服守軍開城,並承諾絕對秋毫無犯。結果等莫斯科人開城之後,韃靼人馬上沖進去搶劫、屠殺和焚燒他們看見的一切。這次屠城幾乎把繁榮的莫斯科夷為平地,造成約24,000人喪命。
莫斯科王公迪米特里兩年前在庫利科沃昂起的頭,這次又低了下去。他被迫重新向脫脫迷失宣誓效忠,但還是保住了「全俄大公」的地位,1389年,迪米特里去世。
下一期的時間跨度是100多年,會簡單講述迪米特里到伊凡三世之間的 歷史 ,會詳細講述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興衰史以及伊凡三世的統一大業,還有術赤兀魯思對俄羅斯的 歷史 影響。
Ⅳ 撥都攻打俄羅斯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電影《怒戰狂心》
13世紀成吉思汗之孫 拔都汗率領數千勇士征服歐洲大片領土。正當無敵的蒙古大軍橫掃俄時,卻遇到了一個勇敢的戰士帶領的17位勇士拚死的抵抗。本片故事源自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號稱俄版「斯巴達300勇士」。
Ⅳ 俄羅斯電影《金帳汗國》抵禦蒙古人,為什麼
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後,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次子,拔都在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俄羅斯東部,南至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線,北到北極圈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當時的還沒有俄羅斯這個國家,俄羅斯東南部都在蒙古人統治之下
蒙古人的統治一向帶有草原傳統,非常寬松
俄羅斯北部的莫斯科大公國得以崛起,在伊凡四世率領進攻蒙古統治,金帳汗國也隨之分裂
Ⅵ 蒙古鐵騎俄國屠城完整版電影是什麼名字
怒戰狂心 Легенда о Коловрате (2017)
導演: Ivan Shurkhovetskiy、賈尼克·法伊濟耶夫
編劇: Dmitriy Paltsev、Dmitriy Raevskiy
主演: Ilya Malakov
類型: 動作
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上映: 2017-11-30(俄羅斯) / 2017(美國)
片長: 120分鍾
又名: Furious / Legend of Kolovrat / Легенда о Коловрате / Legenda o Kolovrate / 科洛夫拉特傳奇
怒戰狂心 Легенда о Коловрате (2017)
導演: Ivan Shurkhovetskiy、賈尼克·法伊濟耶夫
編劇: Dmitriy Paltsev、Dmitriy Raevskiy
主演: Ilya Malakov
類型: 動作
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上映: 2017-11-30(俄羅斯) / 2017(美國)
片長: 120分鍾
又名: Furious / Legend of Kolovrat / Легенда о Коловрате / Legenda o Kolovrate / 科洛夫拉特傳奇
Ⅶ 蒙古軍打到歐洲的電影
13世紀,蒙古西征軍對俄羅斯的征服,以及之後200多年的統治,一直是被史書反復提及的著名事件。但相對而言,這個題材很少出現在影視作品中。2017年的俄羅斯電影《怒戰狂心》則終於把這個題材搬上了大熒幕。總的來說,《怒戰狂心》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來說,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爆米花片。其整體復原雖然不像《斯巴達300勇士》那樣完全架空,但是卻也並非考究,尤其是其中蒙古人的形象,雖然勉強算得上帶有一點藝術觀感,但是和實際歷史上的蒙古人形象,差別不是一星半點的小。加之整個電影場景除了人物以外都是特效製作,受限於本身俄羅斯影視特效水平,製作出的結構多少也是差強人意。
Ⅷ 俄羅斯史詩大片《大蒙古國》好看嗎
俄羅斯2012年巨作《大蒙古國》,導演安德烈·普羅什金,耗資1200萬美元。影片開始的場景在金帳汗國首都薩萊的宮殿,金帳汗締尼別克(Tinibek Khan)接待兩位羅馬教皇的特使,聲稱要派軍隊把羅馬夷為平地。但締尼別克汗很快被他的弟弟賈尼別克(Dzhanibek)所殺,賈尼別克繼而成為新一任的大汗。莫斯科大主教亞歷克修斯治癒了泰杜拉(Taila,賈尼別克的母親)失明的雙目。影片最後賈尼別克被他的兒子別爾締別克(Berdibek)所殺。很快2年後別爾締別克也被殺死了。如此瘋狂的內斗很快使金帳汗國衰敗,最後分裂成眾多小汗國。
該影片在俄羅斯引起爭議,有人說汗國和俄羅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也有人認為蒙古游牧民族和俄羅斯之間是共生關系,兩者密不可分。在俄羅斯歐亞主義者的史評中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人不是從蒙古人的統治下解脫出來,而是蒙古人創建這個強大的歐亞帝國後,把領導權轉交給了俄羅斯人。
蒙古人與蘇俄之間的直接聯系,說明了俄羅斯人為什麼對蒙古人感興趣,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在全球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夢想,通過建立一個偉大的多民族歷史體系,可以恢復這種夢想。不過這種藉助蒙古人幫助俄羅斯完成帝國大業的想法卻遭到俄羅斯眾多少數民族的強烈反對,他們對蒙古人有自己的看法。西伯利亞北部的雅庫特人就正在拍攝一部成吉思汗的影片。該電影製片人明確表示,成吉思汗及其遺產與俄羅斯族人沒有相同之處,而雅庫特人及其它突厥人,倒跟蒙古人有很多共同點,突厥/蒙古自古也是一體的。
但俄羅斯的精英,卻強烈抗議對成吉思汗的這種解讀。《消息報》(Izvestia)一名評論員譏諷雅庫特對成吉思汗的解讀,嘲笑雅庫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
Ⅸ 俄羅斯電影《金帳汗國》抵禦蒙古人,為什麼穿清龍袍能
還是沒有考察歷史,細節做的不夠,龍袍是吸收漢族文化後的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