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我控訴

法國電影我控訴

發布時間:2023-08-05 17:21:25

1. 求法國電影《我控訴J'accuse! 》1919年版或者1938年版的迅雷下載地址

《我控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76GVQ6gM5mLrDb6GJT7Fqw

提取碼:wjw3

《我控訴》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讓·杜雅爾丹、路易斯·加瑞爾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8月30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該片改編自真實案件,講述了法國軍官阿爾弗雷德·德萊弗斯身為猶太人,被軍事法庭判決為間諜,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反猶太運動浪潮,直到多年後才平反的故事

2. 如何評價電影《我控訴》

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很多觀眾都很喜歡這個電影。

幸好的是,盡管關於導演的爭議這么激烈,電影本身被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下。最終,它還是如期上映了,我們得以遇見這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

3. 阿貝爾·岡斯簡介及詳細資料

人物生平

法國電影導演、演員、詩人、作家和哲學家。早年研讀了大量哲學著作。1911年前後,選擇電影作為謀生之道,成為編劇和演員。寫過《祖父的犯罪》、《蒙娜麗莎哀史》等劇本。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以拍攝宣傳片開始其導演生涯。成名作是1919年攝制的《我控訴》,影片表現戰死的士兵從墳墓里站起來,同時使用疊印手法,表現古羅馬時期高盧名將在戰壕里出現、引導士兵走向勝利。這種天真的描寫顯示出一種真誠的魅力。1922年完成的《車輪》,證明了他是當時法國惟一的一個具有強烈表現力,並能將鮮花和泥沙一起帶到一種富於抒情味的氣氛中去的電影家。影片對人物的環境採取了一種直覺多於設計的描寫方法。社會性背景的真實表現和形式探索的成功,使他取得了從影以來的最高成就。創作《拿破崙傳》(1927)時,集中了最優秀的攝影師、美工師、演員和其他技術人員,足足進行了4年,還變革了技術,製造了一些從未見過的攝影機和鏡頭。為了將該片的某些部分擴大到像壁畫一樣的效果來放映,他使用了一種三面銀幕來打破白色長方形銀幕的單調,此時,是在寬銀幕電影出現之前的30年。影片雖然沒有獲得成功,卻為電影表現開辟了新的道路。30年代以後,他回到拍攝中小型文藝片的老路上來。直到1960年,才拍攝了一部與他的盛名相符的戰爭巨片《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在完成喜劇片《西哈諾迎戰達塔尼昂》(1962)後,他默默地離開了電影界,至多偶爾為電視台拍片。岡斯曾寫過一些探討電影藝術和技術的理論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有《畫面的時代到來了》和《棱鏡》。鑒於他在電影技術方面有過不少發明創造和對法國電影發展所做出的貢獻,1954年他榮獲"國際發明獎"和"法國電影愷撒榮譽獎"(1980) 。

1915年開始攝制故事片:《阿克爾堡的悲劇》,《司特拉斯公司》,《杜普博士的瘋狂》,《十點鍾之謎》,《美的源泉》,《清好峭壁上的狂人》,《潛望鏡》,《波濤的故事》。

1916年:《帕迪的英雄氣概》,《司特拉斯公司》,《廢墟之花》,《紅鬍子》(分集影片),《毒瓦斯》,《生活的權利》,《死亡地帶》。

1917年:《哀痛的母親》。

1918年:《第十交響樂》。

1919年:《我控訴》。

1922年:《車輪》。

1927年:《拿破崙傳》。

1931年:《世界末日》。

1932年:《哀痛的母親》。

1934年:《茶花女》。

1935年:《呂克萊斯·波爾齊亞》,《傑羅姆·貝羅》。

1936年:《貝多芬的不朽情史》。

1937年:《我控訴》,《拐騙婦女的人》,《鐵工廠老闆》。

1939年:《路易絲》。

1940年:《失樂園》。

1941年:《盲目的維納斯》。

1943年:《弗拉卡斯上尉》。

1953年:《七月十四日》("多面景"短片)。

1955年:《內斯爾炮塔》。

1957年:放映"大銀幕"電影,將《拿破崙傳》與《我控訴》以及幾部"多面景"短片改成三面銀幕的立體電影。

1960年:《奧斯特里茨戰役》。擾畝

1963年:《西拉諾迎戰達塔·尼昂緩正森》。

1966年:《瑪麗·杜多爾》(電視片)。

作品年表

作為導演

Bonaparte et la révolution (1971)

Valmy (1967)

Marie Tudor (1966)

Cyrano et d'Artagnan (1964)

決戰奧斯特里茲 (1960)

奈斯爾之塔 (1955)

Le Capitaine Fracasse (1943)

Vénus aveugle (1941)

失去的天堂 (1940)

露薏斯 (1939)

我控訴 (1938)

貝多芬傳 (1936)

Lucrèce Bia (1935)

Napoléon Bonaparte (1935)

Le roman d'un jeune homme pauvre (1935)

End of the World (1934)

Poliche (1934)

La dame aux camélias (1934)

La Fin monde (1931)

拿破崙 (1927)

救命! (1924)

鐵路的白薔薇 (1923)

我控訴 (1919)

第十交響樂 (1918)

紅鬍子 (1917)

哀痛的母親 (1917)

Les Gaz Mortels (1916)

杜普博士的瘋狂 (1915)

Strass et Compagnie (1915)

作為編劇

Bonaparte et la révolution (1971)

Marie Tudor (1966)

Cyrano et d'Artagnan (1964)

決戰奧斯特里茲 (1960)

奈斯爾之塔 (1955)

瑪戈王後 (1954)

Le Capitaine Fracasse (1943)

Vénus aveugle (1941)

失去的天堂 (1940)

露薏斯 (1939)

我控訴 (1938)

貝多芬傳 (1936)

Lucrèce Bia (1935)

Napoléon Bonaparte (1935)

Le roman d'un jeune homme pauvre (1935)

Poliche (1934)

La dame aux camélias (1934)

La Fin monde (1931)

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 (1929)

拿破崙 (1927)

救命! (1924)

鐵路的白薔薇 (1923)

我控訴 (1919)

第十交響樂 (1918)

紅鬍子 (1917)

哀痛的母親 (1917)

杜普博士的瘋狂 (1915)

Strass et Compagnie (1915)

The End of Paganini (1910)

作為演員

Napoléon Bonaparte (1935)

End of the World (1934)

La Fin monde (1931)

厄舍古廈的倒塌 (1928)

拿破崙 (1927)

作為剪輯

Bonaparte et la révolution (1971)

Napoléon Bonaparte (1935)

拿破崙 (1927)

鐵路的白薔薇 (1923)

我控訴 (1919)

作為製片

Valmy (1967)

La dame aux camélias (1934)

救命! (1924)

鐵路的白薔薇 (1923)

4. 《我控訴(1919)》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我控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0HHVTN-ZBJWyCBi3Q8dXvg

提取碼:g0i4
《我控訴》
導演: 阿貝爾·岡斯
編劇: 阿貝爾·岡斯
主演: Romuald Joubé、Séverin-Mars、Maryse Dauvray
類型: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19-04-25
片長: 166 分鍾
又名: I Accuse
第一次世界大戰敲響二十世紀的第一記警鍾,從國際布局、人文精神到文藝和電影,都深受震撼和啟發。阿貝爾岡斯透過三個人的愛情和友誼,反抗戰爭的風暴,並呈現面對國家和戰爭的思想矛盾,叩問人性和文藝的價值。悲壯的結局,飽含失落與不斷戰勝失落的願望,正是影片不衰的意義。岡斯終生熱衷於敘事和影像實驗,風格今天看來依然前衛先鋒。本片與其後的《拿破崙》(1927)同為岡斯的鉅構,技法多樣而熱情,拓展了電影的藝術語言。

5. 波蘭斯基的控訴:這就像堂吉訶德大戰風車,根本是徒勞無功的

本文作者:杜一無二

如果波蘭斯基站出來說自己是最傳奇、最有爭議的導演,估計沒有人會跟他掰扯。

畢竟能有逃出納粹難民營、慘遭曼森家族毒手、犯了案到歐洲避難、去國離鄉還能拿下奧斯卡,這樣的經歷,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拍電影獲得了各種聲譽,就連在瑞士被捕,都有一票名人站出來請願;但也因自己的黑 歷史 ,在Me Too的洶涌浪潮中,波蘭斯基再一次被推到了浪尖。

波蘭斯基2019年拍攝的電影《我控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被評審團主席盧奎西亞點名批評。影片還在法國凱撒獎上獲得最佳導演獎,在頒獎典禮上多名女性影人離場抗議,而且因為波蘭斯基,布拉德·皮特委婉拒絕了組委會屬意頒給他的終身成就獎。

一個電影至於弄成這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控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因為影片並沒有給出故事背景介紹,而且就連主演在內好多人都對這段 歷史 並不是太熟悉,所以先來普及一下 歷史 知識。

19世紀末,法國陷入了一場相當嚴重的 社會 撕裂。一方面,是由法國大革命以來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普法戰爭的後遺症。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遭遇奇恥大辱,這嚴重刺激了法國人的民族情緒,他們急於報仇雪恨,並且把希望寄託在軍隊上,就這樣,在法國人的觀念里,軍隊、國家和民族命運,這三個概念被混同起來,軍隊地位大大提高。

但這樣也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軍隊影響力的膨脹,干擾了正常的 社會 生活,並且進而給法國造成了更大紛亂和失序。這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影片所講的:1894年的德雷福斯間諜案。

法國總參謀部一個軍官把軍事機密出賣給德國,但究竟是誰乾的,卻沒查出來。這樣,炮兵上尉德雷福斯被當成頭號懷疑對象。首先,他不怎麼合群,平常沉默寡言,看著就像個間諜。而最關鍵的,他是猶太人。光憑這個身份,就讓很多人相信,他就是那個間諜叛國者。

於是軍方偽造了一系列的證據,德雷福斯叛國罪成立,被判無期徒刑,但德雷福斯本人拒絕認罪。

這起案件,讓法國陷入了兩難境地。單純從法律程序上說,它的漏洞太大,沒法服眾。這一點被許多輿論指出,要求重審。但另一方面,案子涉及軍方,如果重審、推翻原判決,那就打了軍方的臉。所以,軍方認為,不管是不是存在偽證行為,都不可能讓軍方名譽受到挑戰。

結果,軍方這樣的態度是火上澆油,更多的民眾被捲入這場爭議。法國著名作家埃米爾·佐拉在寫給一封總統的公開信中,充滿激情地將這起案件中所有的幕後黑手進行聲討,每個人前面都加上「我控訴」三個字,在當時整個歐洲引起轟動,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鬧了4年後,1898年最高法院決定重審,但是重審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德雷福斯依然被判罪名成立,但是被認為情有可原,給予減刑。整個法國再次陷入瘋狂,這個判決激怒了更多的人,顯然法官試圖兩面討好,但這種和稀泥的態度,卻讓所有人喪失了對法國司法系統的信任

這個事件真正結束是在1906年,這一次德雷福斯上尉被判無罪,得到了平反。

這個事件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猶太人從德雷福斯事件中看到了反猶情緒的不可遏制,維也納《新自由報》在巴黎的通訊員西奧多赫茨爾在追蹤報道案件時深受刺激,成立了「猶太復國主義聯盟」,正是這個聯盟催生了之後的以色列建國。

波蘭斯基說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受1937年電影《佐拉傳》的影響,他當時就為德雷福斯被侮辱的場面感到震撼,而這一幕在《我控訴》的開頭就得以體現。

影片並沒有以當事人德雷福斯的角度拍攝,因為波蘭斯基覺得如果這么拍,只能表現他如何受盡折磨,而整個事件所有的動作,角色的轉折,其實都發生在巴黎。所以,波蘭斯基選擇從奧斯卡影帝讓·杜雅爾丹飾演的皮卡爾上校的視角切入,以他為主角,為了爭取德雷福斯的平反而奔走。

軍官皮卡爾與德雷福斯上尉類似於師生關系,在皮卡爾眼中,這個猶太人總是很有個性,也很另類,與其他人也不怎麼合得來。皮卡爾曾任這起間諜案的觀察員,經歷了整個案件從頭到尾的調查和庭審,可以說是眼睜睜的看著德雷福斯一步步被引向深淵。

而他也在德雷福斯被判刑後,升任情報局統計處處長,成為最年輕的上校軍官。

皮卡爾頗受各級領導重視,因此他上任後,一改部門作風懶、效率低、保密差的面貌,想干出點成績來。可是他馬上就發現了還是有軍隊內部人員在給德國出賣情報,經過調查,最終皮卡爾發現了原來間諜另有其人,而不是被冤枉的德雷福斯。

不過,他剛剛將情況反映給上級領導,特別是他的直管領導情報局局長,就被勸說放棄對這個案件的調查,因為已經結案了,高層不想再出現給軍隊抹黑的任何行為。

而且就算德雷福斯是被冤枉的,也不能平反,他也是個猶太人!

皮卡爾上校這個角色是很復雜的,首先他年輕有為,前途光明,也是一個社交達人,自然而然地反猶,這是19世紀晚期法國人普遍的狀態。但他並不熱衷反猶,也不喜歡猶太人,這個不喜歡是來自於傳統,而不是他的信仰。所以,當他發現德雷福斯是無辜的時候,他覺得有必要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然而他的努力換來的是領導的震怒,同事的出賣。領導讓他到非洲執行危險的任務,手下的同事抄家、跟蹤收集他的隱私……

然而,越是困難,皮卡爾越是不甘心。他聯合律師、媒體、民主人士,還有德雷福斯的家人,誓要將這起冤案掀翻,這其中就包括克里蒙梭和左拉。前面說了左拉,而克里蒙梭在這件案子結束七年後當選了總統,並任命皮卡爾為戰爭部長,這是後話了。

不久,皮卡爾上校也落入了與德雷福斯類似的境地——被囚禁,被控訴為叛國罪。但皮卡爾沒有屈服,他選擇聽從自己的良心,比起服從軍隊的風氣,他更傾向於事實的真相。

電影中一段皮卡爾與下屬亨利少校的對話讓人難忘。

亨利說:「如果你命令我去殺人,我照做了。你現在告訴我這是個錯誤,不好意思,這並不是我的問題。是軍隊的。」皮卡爾回答說:「或許是你的軍隊,少校,但並不是我的。」

這段話反映了很多戰爭中或者國家軍隊的現實,士兵自有為自己國家去殺戮的責任,但如果因此構成了犯罪,他並沒有去掩蓋的責任。

對德雷福斯案經歷了兩次重審,第一次審判的結果仍然是判他有罪,只不過減了刑期。第二次是改判無罪,德雷福斯被釋放,重返軍隊任職,晉升為少校。

影片前半部分拍得有點像懸疑電影,因為情節都集中在皮卡爾如何獲取真相的過程中,其中有竊聽、跟蹤、接頭取情報、筆跡對比分析等等。一個國家情報部門,技術資源破爛得讓人感到驚訝,可以說呈現出來的東西對現代 科技 是一種沖擊。

影片後半部分略顯平淡,跟波蘭斯基以往電影還是有很大不同,非常的波瀾不驚。

本以為的庭審會精彩紛呈,結果也只是軍隊內部人員鬧哄哄的丑態百出。而且影片很大程度上只表現出反對德雷福斯的人的狂熱,比如兩次描寫反對猶太人所做的暴行。

而其實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是支持德雷福斯的,雖然他們並不是支持猶太人,只是不滿軍隊的所作所為,其中左拉就在被捕後被殺害。而這些影片並沒有體現。

很多影評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是波蘭斯基的一種 情感 宣洩,因為畢竟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和糗事,拿 歷史 故事來「控訴」這個世界對自己的不公也算正常手段。

但個人認為這就太看輕了波蘭斯基!

作為80好幾歲的導演,現在還把拍電影當成一種心理治療,有點太晚了,經歷了這么多,還糾結這些紛紛擾擾,也太執拗了。

片中確實有一些鏡頭反映了當時法國天主教對猶太人的歧視,是一種控訴,但這些只不過是導演十分熟悉的橋段,也給導演在這個故事提供了靈感。

波蘭斯基說:為了什麼?這就像堂吉訶德大戰風車,根本是徒勞無功的。

但不管導演自己怎麼看待所遭受的一切,現在依然還有人對他享受這個世界的評獎制度帶來的榮譽所不滿,依然要他接受懲罰。

那麼,導演與作品到底要不要分開來看?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我控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