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越獄題材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很經典!!!
《洞》
《勝利大逃亡》這個也是經典一類的!!!
《哈特的戰爭》
《最後的城堡》
《監獄風雲》這個是我看的第一個越獄的最經典的電影!!!經典!
《空中監獄》
《越獄二人組》韓國的
《逃出克隆島》
《你丫閉嘴(法國)》
《洞》
劇情介紹:
一群被關押的犯人計劃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越獄行動,他們決定在牢房的牆上挖一個洞,但這群犯人的空間和行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克勞德是個在押犯,因為監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號牢房,牢房裡的四個人抱怨太擠,卻不得不服從監規接受新的一員。彬彬有禮的克勞德也終於獲得了四個人的認可,這時他發現他們正在策劃一起精心謀劃的越獄。作為室友他也加入其中。他們准備掘地三尺挖個地洞逃出去,羅藍德是他們的頭,他們利用一切工具去挖地道,正當他們快要成功時吉奧卻說為了他的媽媽他不想越獄了,而克勞德的妻子妹妹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克勞德似乎可以順理成章獲得自由。面對這樣的局面,五個本來一條心的人將會怎樣選擇,那些不願等死的人會成功嗎?他們中出現的那個告密者又是誰?他的結局是什麼?
簡評:
法國犯罪片大師雅克·貝克生前最後遺作<洞>(le trou), 被譽為越獄片的經典之作。
法國犯罪片大師雅克·貝克(《金盔》、《金錢不要碰》)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榮獲法國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影片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
外語片和最佳外國男演員提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法國《電影手冊》十大佳片之一,被評論界認為是「電影史上最緊張激烈、最強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題材影片」。講述一群被關押的犯人計劃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逃獄行動,他們決定在牢房的牆上挖一個洞,影片圍繞他們挖洞的過程展開,但這群犯人的空間和行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本片是法國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黑色電影之一,犯罪片大師雅克·貝克起用了一班名氣不大的演員,將《洞》拍攝成為一部經典越獄片,不但情節豐富、引人入勝,而且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藝術傑作。
這的確是一部可以說是電影史關於逃獄的最偉大的影片。法國電影有著哲學依託,雅克·貝克的這部明顯有著存在主義的影響。囚犯需要越獄卻在關鍵的時刻一個人的因為不被起訴而面臨著危機,這種極端的境遇發人深省。導演塑造了五個個性鮮明的人,馬努的謹慎、羅藍德的狡猾、吉奧的兇悍,「閣下」的裝傻。他們出於各種目的齊心協力准備逃獄,險象環生卻鍥而不舍。法國人特別喜歡具體描繪犯罪細節,有一大半鏡頭是描寫他們鑿洞的艱辛和智慧,這些和人物特寫鏡頭的穿插形成強烈的戲劇沖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爾維爾的有些偵探片都是如此。雖然過於繁瑣,卻更加豐富了人性和觀眾心理緊張度的製造。法國影評人對他們在鑿洞和鋸鐵窗時的音效覺得過於響,其實,導演這里所表現的是觀眾對這一聲效心理反映的誇大,這是導演的高明所在。
導演的鏡頭組接也特別流暢,羅藍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電影的鬆弛相得益彰,而他們迭羅漢圍著柱子和獄警捉迷藏的鏡頭非常驚險,壓得人喘不過氣,吊足觀眾胃口。巴黎的下水道為犯罪電影提供了永恆的養料。為了知道時間他們竟然設法偷了醫務室的玻璃瓶製造沙漏,這個段落的鬥志斗勇可謂是此類影片的經典。他們打偷東西的水管維修工是促進克勞德心理轉化的一個點,這些細節的安排讓劇情的推進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動機。而典獄長的臨檢差一點讓他們前功盡棄,這些沖突點讓這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一點也不沉悶。
細節上的監方的繁瑣檢查他們的包裹其實是反證他們越獄工具的得之不易。監房間靠囚窗傳遞東西猶如雜耍。而他們在掘進地洞的時候用來觀察外部監警的動靜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塊小玻璃。這個畫面在影片里出現多次,直到最後一幕當他們為了地洞挖成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氣而興奮異常的時候,那麼小鏡子的另一面讓這部黑色電影達到了高潮。而法國電影人對於境遇和人性的認識也高於美國人,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片子兩位主要演員米歇爾·康斯坦丁和菲利普·勒魯瓦當時都是非職業演員,後來都因為演技出眾成為了巨星。這部幾乎沒有女性鏡頭甚至除了背景聲沒有音樂的室內劇影片卻能讓人津津有味,所以決定電影成敗的首先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我們中國電影最缺乏的。
《肖申克的救贖(美國)》(《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劇情簡介:
年輕有為的大銀行副總裁安迪因涉嫌槍殺妻子和與之偷情的高爾夫球教練被判處兩個無期徒刑,他將在肖申克監獄走完他的餘生。
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的瑞德被喻作「肖申克的流動商店」,他可以弄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香煙、糖果、威士忌甚至大麻,只要你付得起錢。每當有新囚報到的時候,瑞德都會和大家像賭馬一樣在自己認為第一夜會哭泣的人身上押下賭注。這次瑞德押了安迪,因此他輸掉了兩包香煙,而那個痛哭失聲央求出去的可憐鬼則被警衛隊長赫德利的亂棒送上了西天。
剛剛入獄的安迪不斷受到同性戀「姐妹幫」的鮑格斯的騷擾,每天除了在洗衣房幹活就是和鮑格斯一夥抗爭。很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說話,放風的時候他會像在花園里散步一樣悠閑自得的走來走去。一個月後,安迪在瑞德的面前開了口,不久,安迪從瑞德手中拿到了10美元買來的岩石錘,他告訴瑞德用來雕刻國際象棋以消磨時間。很快,兩人成了朋友。
1949年的春天是安迪監獄生涯的轉折。監獄要抽調10名志願者去給工廠的樓頂刷瀝青,神通廣大的瑞德再次讓自己的朋友得到了實惠,當然也包擴安迪。赫德利向同事抱怨哥哥的遺產稅太高,機靈的安迪終於在被赫德利推下樓之前讓他相信自己能幫助他合法逃脫大筆的稅金,而條件是給他的夥伴每人三瓶啤酒。於是,肖申克從未有過的一幕出現了,在溫暖的春光下,10名囚犯斜倚在樓頂,神輕氣爽的喝著冰鎮的虎牌啤酒,而安迪,卻在角落裡微笑。
不久,安迪又從瑞德那裡弄到了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到牆上。在一次同鮑格斯的糾纏中,安迪被打得半死。作為回報,一向殘暴的赫德利將鮑格斯打成了植物人。
安迪精通財稅制度的特長使他逐漸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經過典獄長諾頓的考查,安迪被派到監獄圖書館,開始為所有的獄警提供財務指導,從報稅單到申請養老金計劃,面面俱到。而最重要的是,他還是諾頓的洗錢工具。
與此同時,安迪每周都給州議會寫信,要求申請一筆用於監獄圖書館建設的經費。終於州議會忍受不了雪片一樣安迪的來信,撥給監獄二百美元和一些捐贈的圖書和物品。安迪在捐贈的物品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張唱片,稱守衛不備,用擴音器將久違的天籟之音放給肖申克的所有獄友收聽,對《費加羅的婚禮》片刻的心馳神往換來的是安迪兩周的禁閉。
已經入獄30載的瑞德再次被假釋委員會拒之門內,而此時安迪也已在肖申克呆了整整10個年頭,夢露的巨幅海報是瑞德送給他的10周年禮物。
安迪仍在鍥而不舍的給州議會寫信,這次是每周兩封。1959年,州議會答應每年給肖申克監獄圖書館撥款五百美元,很快,肖申克的圖書館被改造成最好的監獄圖書館。
一個年輕囚犯湯米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他知道誰是殺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兇手。當安迪滿懷希望的向典獄長提出重新審理案件的請求時,卻遭到斷然拒絕並受到禁閉兩個月的懲罰,唯一的知情人湯米也被典獄長陷害致死。
絕望的安迪變得消沉,一天他向瑞德提起了墨西哥的小島日哈塔尼奧,他說他要去開家小旅館,買幾只破船,他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人作他的幫手,他要瑞德出獄後一定要去巴克斯頓牧場,那是他向妻子求婚的地方,在那棵大橡樹下埋著一隻鐵盒,瑞德會從裡面得知真相。
當天夜裡雷雨交加,安迪緩緩爬過海報後面將近20年用岩石錘鑿出的隧道,帶著獄長諾頓被洗干凈的37萬美元,朝著希望奔去……
電影評論: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關於自由的故事。安迪的自由之路,也是所有人在追尋的那條路。
自由第一,這幾乎是人類的共同觀點。但是這條自由之路對於囚徒來說,卻顯得那麼艱難。首先,他們不具備擁有自由的資格。法律剝奪了他們的自由。而安迪在監獄里所做的,是讓囚徒們意識到,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們可以堅持自己的夢想,希望。體制化是可怕的腐蝕物,它讓人沒有自己的思想,成為機械的人。安迪從來沒有屈服過,他想他是自由的,那麼他就是自由的。最後,即使命運與他作對,法律毫無保障,但安迪還是主宰了自己的命運,他成為了自己的上帝。
監獄里的情形,大都是大同小異的。殘暴的毆打總是層出不窮。所以,我們看到安迪的遭遇並不感到意外,而意外的是安迪依然能夠堅持自己,依然如故的遵循自己所想走的路。他強大的精神念力和他豐富的內心世界,使他完全可以處於相對孤獨的狀態。
影片結尾處,很溫馨。陽光,海灘,小船。兩個監獄里的夥伴,在那裡相見。一切都彷彿是美好的開始。而美國影片的優點,就在於他們很照顧觀眾,他們不要求藝術,他們只要求打動觀眾。海邊見面的那一幕,讓我一陣唏噓。生命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延續下去,而他們終究還是離群索居。這個社會終究也還是沒能容納他們。他們所能回歸的,只是那片「沒有回憶的海洋」。
電影花絮:
Tommy Williams(因為偷電視而被判兩年的小夥子)這一角色本來是給布拉德彼特准備的,片中扮演Tommy的Gil Bellows,曾在1997年的當紅電視劇集《AllyMcBeal》(港譯《艾麗的異想世界》台譯《甜心俏佳人》)扮演了一個類似角色。
拍攝地是俄亥俄州的曼斯菲爾德州立管教所(Mansfield State Penitentiary),但由於監獄過於破舊,劇組不得不在拍攝前進行整修。室內戲則是在攝影棚內拍的,因為修復這所監獄的內部比搭建同樣的布景花費要高。·美國人道主義協會(The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 監督了影片中所有涉及到布魯克斯的烏鴉的拍攝。有一場戲是布魯克斯給他的烏鴉喂蛆蟲,AHA當即認為這對蛆是不「人道」的,並要求他們改用一隻自然死亡的蛆,劇組只好從命。
貼在摩根·弗里曼假釋文件上的那張照片實際上是弗里曼的小兒子,阿方索·弗里曼(Alfonso Freeman),阿方索在片中還跑了回龍套,就是喊"新囚犯!今天的新囚犯!"("Fresh fish! Fresh fish today! We
二戰電影:《勝利大逃亡》
影片介紹:
故事講述二次世紀末期,納粹在巴黎舉行一場足球賽,比賽兩方為訓練有素的國家隊和盟軍的戰俘隊。戰俘中也不乏有球好手,但無意真正比賽,只想趁機掘地道逃走。但在正式比賽時,他們在五萬法國觀眾的鼓舞下,改變逃亡計劃,在球場上大敗德軍。
該片壓軸球賽是全片焦點,氣氛控制與球技表演均十分出色,球王貝利與多名歐洲足球好手在片中扮演戰俘,為本片的一大特色。
如果不是因為54屆奧斯卡獎的評委集體打盹的話,當屆奧斯卡的小金人無疑會頒給有史以來最好的一部足球電影《勝利大逃亡》,這部由美國和英國於1981年聯合攝制的足球巨片除了由當時如日方中的硬派巨星史泰龍領銜主演之外,還囊括了球王貝利和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以及一大批上世紀80年代初紅得發紫的足球巨星們。故事取材於二戰時期一段真實的史實,講述了一群盟軍戰俘組成的足球隊挫敗納粹德國的球隊,從而粉碎其妄圖利用足球比賽挫敗盟軍士氣的陰謀。
二戰期間的法國。德軍的一座戰俘營里。傲慢的德軍為了打擊同盟國的士氣。竟不可思議地與被關押的同盟軍戰俘定了一場足球賽。比賽將在兵精馬壯的德國國家隊與贏弱不堪的戰俘隊之間進行,孰勝孰敗,似乎一目瞭然……
美國戰俘哈奇一直想借機逃跑,這場事關重大的球賽打亂了他的計劃。他的命運也鬼使神差的和比賽聯結在了一起。眾所屬目的比賽終於來臨了。中場休息時,法國抵抗組織打通了通向戰俘隊更衣室的地道。自由就在眼前了,然而,為了榮譽,他們卻毅然決定留下來繼續比賽。影片以皆大歡喜式的比賽勝利加勝利逃亡為結尾。
影片高潮迭起,驚險曲折,特別是在結尾之處,足球巨星們在綠茵場上的一個個精彩絕倫的表演鏡頭,至今仍深深留在許多球迷和影迷的夢幻中。特別是貝利在片尾那記使人熱血沸騰的倒勾勁射。那真是 力量與技巧、夢幻與現實、半人半神的無可挑剔的傑作!
《哈特的戰爭》
劇情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俘營。此地戰俘按照國籍不同分開管理。美國戰俘的最高長官是麥克拉馬拉上校(布魯斯·威利斯),職業軍人,一個神秘又受尊敬的人物。中尉湯姆·哈特(科林·法瑞爾)原是耶魯法學院的學生,應征入伍到歐洲參戰,結果在戰場上被俘,經過審訊後被分到麥克拉馬拉手下。
即使在戰俘營里也有等級制度,軍官和士兵被分開住在不同營房。湯姆本應分到軍官營,但是他和上校兩個人一見面就不愉快。上校懷疑湯姆被俘不止看上去那麼簡單。
事實是湯姆在審訊中確實說出了一些情報。他對上校隱瞞了這一事實,心知肚明的上校因此把他分到士兵營,作為懲罰。同樣被分到士兵營的還有兩個黑人飛行員,林肯·斯各特(特倫斯·霍華德)和拉馬·阿契(維斯勒·香農)。當時的美軍中仍然實行種族隔離,兩個黑人軍官受到白人的歧視與侮辱,阿契因一個白人士兵的陷害被德國人殺死。不久,一個欺侮黑人最厲害的白人種族主義軍官被人殺死,一個目擊證人指認斯各特為嫌疑人,一切證據都對他極為不利。
德國納粹頭目菲瑟爾(馬塞爾·尤里斯)同意了麥克拉馬拉上校的請求,按照日內瓦條約,開設軍事法庭對斯各特進行審判,上校擔任法官。這時法學院學生湯姆順利成章擔任了斯各特的律師,開始了調查。然而事情並不象看上去那麼簡單。哈特的深入調查與上校發生了沖突,他與斯各特之間也並未互相理解。當謀殺案的調查分開了德國人的注意力時,上校開始謀劃帶著他的士兵逃出戰俘營。
調查和分析引向更多的秘密。當一切都要被揭示出來時,哈特面臨他從未經歷的局面:在個人榮譽與國家利益,士兵的職責和自己的信念之間,湯姆·哈特必須作出改變他一生的決定。
評論
看哈特的戰爭最初的理由是因為我愛布魯斯.威利斯。從最開始的虎膽龍威,到整十碼,布總是以他不動聲色而又似乎嘲諷的眼睛,冷酷中帶有一絲溫情,堅強而有意志的男人形象徵服所有的女人。 《哈特的戰爭》也是如此。
影片在冰冷的雪地中開始,伴隨著科林-法雷爾飾演的湯米的被俘以及受審把我們帶入了那個納粹最後瘋狂的年代。冰雪,寒酷,罪惡而冷的眼神,孱弱的軀體在瑟瑟發抖。
對於威廉-麥克納馬拉上校的受刑並沒有過多的交代,而是通過影片中的另一戰俘對湯米的詰問來襯托。布魯斯出演的很到位:一位強硬的,睿智的美軍高級軍官。
湯米無疑是個不夠強硬的人,他對於生存和死亡的意志力顯然沒有能夠讓他有尊嚴的被送入俘虜營---他供出了燃料庫的地址。面對他所負擔的良心譴責,在集中營的日子中趨於淡化,直到他在為人性的平等而抗爭,以及為犧牲、為更多人的生命去奉獻自己的時候,他站出來了:為了35個兄弟的逃脫,已及為無辜犧牲的黑人軍官,他挺身而出,去死亡。
在最後時刻,上校離而復返,而被德軍利用做軍工廠的俄國鞋廠為逃離的兄弟炸毀。英雄毫無還手之力的倒地而亡,象一截沒有生命力的木頭。但是許多人致禮了,雖然舉起的右手還有些顫抖。
三個月後,戰爭結束了,很多人回到了家鄉,他們可以向他們的孩子們解釋什麼是榮譽、尊嚴、責任和犧牲。
可看點還有很多,每個演員的表演都非常足,包括集中營里的種族沖突和人性的罅隙。
最為經典的台詞是,當納粹上校對麥克納馬拉上校說:看來我失敗了,是嗎? 而麥答道: 我們都是失敗者,不是嗎?
「IT LOOKS LIKE I AM LOSE R?」
「WE ARE ALL LOSER, AREN
《最後的城堡》(The Last Castle)
影片介紹:
人生如戲,跌宕起伏」——用這句話來形容埃爾文將軍(羅伯特·雷德福)的遭遇也許再合適不過了。這位曾經參加過海灣戰爭並因出色的軍事戰略才能而顯赫一時三星將領,因為一項錯誤的指控被軍事法庭扒掉了軍銜,投入守衛極為森嚴的軍事監獄。
監獄的典獄長溫特上校(詹姆斯·甘多費尼)素以嚴酷的鐵腕政策而著稱,起初,埃爾文對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上校頗為崇敬,但在埃爾文表達出他對典獄長管理方法的不滿之後,這種崇敬就演變成了一種敵意和仇視。埃爾文與腐敗的典獄長開始了公開的對峙,日趨激烈的對峙最終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越獄行動:埃爾文指揮著自己招募起來的「新軍」——1200多名獄友,掀起了推翻典獄長統治的大戰。
一群曾被宣判為「再也不是軍人」的囚犯,在監獄里,要證明自己依然能像勇敢的士兵那樣戰斗。所以,這場越獄行動不僅關繫到他們的自由,更與他們曾視為生命的榮譽息息相關……
幕後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教雷德福怎麼行標準的軍禮,」在談到《對壘風暴》一片的拍攝時,導演羅德·勞瑞打趣地說。曾經導演過《政界風雲》(The Contender)的勞瑞是鼎鼎大名的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夢工廠挑選他來導演軍事+監獄題材的《對》片,是再合適不過了。
評論
無論發生任何的事情,就算是被錯誤的判決而入獄,就算是成為了「不再是戰士」,但是最後面對著國旗,他還是選擇尊敬,國旗就是一個國家的標志,無論如何時候任何的情況的,都不能做出對國旗不敬的行為,就像片中的那個將軍就算之前說要將國旗倒轉掛,但是最後的升旗還是一面正掛的國旗。
《監獄風雲》
劇情介紹:
年輕有為的廣告設計師盧家耀(梁家輝)在一次阻止不良分子尋釁滋事中失手傷人,被判服刑三年,在獄中,他因個性憨直得罪了黑幫老大,受近欺辱,老囚犯鍾天正(周潤發)看不過仗義相助,兩人結為患難之交。
鍾天正原本有完好家庭,只因嗜賭成性才誤殺妻子,身陷囹圄的他追憶往事時後悔不已,決心走出高牆後重新做人。然而,因為替盧家耀出頭,他得罪了狐假虎威心狠手辣的典獄長(張耀揚),自此捲入獄中惡勢力的漩渦,走投無路之際,他放棄了「能忍則忍」的處世哲學,決意以暴施暴。
評論:
多年後重新回味這部電影,發現8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愧為經典的一代。
每個演員的表演都很認真,很能打動人。導演把整部片子的主題表現得十分到位。
監獄的黑暗,等級的劃分,黑吃黑,幫派,義氣,寬容。
在這部片子里能夠看到很多人性的東西,同時影射出很多當時社會的情況,人們的思想。
發哥的瀟灑依舊是整部影片的亮點,在樂麴生中跳舞的那一幕,在草場割草的那一幕,以及最後盧家耀出獄時獄友的送別祝福都讓人感動。
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香港的電影還能打動我,真是經典。
《空中監獄》
劇情介紹:
空中監獄是美國運送全美最危險的罪犯而專設的飛機。卡麥倫(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坐上這趟飛機,不是因為他罪惡滔天,而是他為了趕在女兒生日那天,親手給女兒一份禮物而申請的一次飛行。他在獄中表現良好,典獄官答應了他這個請求。然而,卻有一個難題——在這趟飛機上,還押送著一幫殺人狂魔。
警探非常留神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但防不勝防的是,飛行過程中那幫暴徒還是挾持了飛機上全部的警察,卡麥倫也被迫幫他們完成逃脫任務。
地面的聯邦部隊決定把飛機打下,把狂徒一網打盡,身陷險境的卡麥倫該逃出這個空中監獄?
評論:
如果這年頭看了太多文藝片,大片,或者晦澀難懂片,開始對電影產生某種抵觸情緒的話,那麼<con air>毫無疑問是個解葯。
影片是輕松愉快的大團員結局(這一點對我決定看不看某部電影開始產生影響)。影帝露出的肌肉感覺像上帝,當他冷靜堅定地說:i
《你丫閉嘴(法國)》(《Tourtereaux, Les》)
劇情簡介:
鐵蛋(傑拉爾·德帕締約)是個大話癆,與人聊天不分時間、場合和對象,也因此他沒有朋友,在監獄里一個接一個的換著室友,直到他遇到總也不說話的殺手盧比。鐵蛋可以一直對盧比說下去,盧比(讓·雷諾)不說話,不生氣,腦子里總在策劃越獄。
盡管盧比的越獄計劃天衣無縫,卻不想被鐵蛋死死的黏住,可也正由於鐵蛋的幫忙,兩人在混亂中逃了出去。盧比心中還有為女友復仇的計劃,然而鐵蛋只是想永遠和盧比做朋友,開一個餐館。一個喋喋不休,一個喊著要對方閉嘴。兩個人在逃亡的途中,沖突不斷,笑料迭出。
評論:
一個典型的法國風情的幽默喜劇,感人但不誇張,從《難兄難弟》《戶口脫險》等影片中都能找到這樣溫馨、輕松的喜劇因素,似乎是同出一轍。
本片風格上依然走威柏一向的誇張型喜劇路線,兩個主角一動一靜的搭配也生動有趣,能製造火花,但比較起導演的名作,則顯得單調無聊,結尾也草草了事,笑料的堆徹也略顯粗俗生硬。雷諾的招牌式「酷型」讓人有點膩味。
《逃出克隆島》
劇情介紹:
林肯(伊萬•麥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飾)和喬丹(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飾)以為他們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社區里。據科學家說,他們是地球最後一批存活的人類。而在他們這個群體裡面,將會抽簽決定人選,派去一個世外桃源的小島上面生活。然而在沒選中之前,他們得忍受沒有自由、備受監管的生活。
當林肯和喬丹「幸運」當選後,他們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所謂的世外桃源島根本不存在,而他們本身,也只是島上居民克隆版本;他們前往小島,迎接來的不是美麗生活,而是掏出他們的鮮活的器官,用以拯救人類。而林肯親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如何在手術刀下被解剖。
於是,二人的這次當選,也成為了逃出克隆島的絕好機會。
評論:
這部電影里展現的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監獄,表面上看更像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城市。但是這里從事的是非法克隆人來提供正常人類所需的器官。當克隆人具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時,他與原型就產生了區別,或者說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而非原型的附屬品,此時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座監獄。
一項科學技術的產生必將推動人類進程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它也必將成為雙刃劍,至於如何好好的把握這項技術,使它真正為人類服務而不是成為商人獲得非法利潤的武器,至少現在看來人類在某些方面還沒有走出自己建造的「監獄」。
《越獄二人組》
劇情介紹:
朴萬秀(甘宇成飾)是一個典型的良好市民,他每天尊規守紀,安分守己,凡是「錯誤」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去做,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朴萬秀是一個連紅燈都不會闖的小人物,他只要每天能安安靜靜的過日子就可以了。
梁澈坤(金秀路飾)與良好市民朴萬秀截然相反,是一個典型的不良市民代表,身為無業遊民,犯罪是他的經常性行為,到現在未知,梁澈昆犯罪次數已經長達15次之多。在別人眼裡恐怖的監獄在他眼裡如同美好的家,因為只有在監獄里梁澈昆才能不為自己的生計奔波,監獄中免費的午餐和住宿是他的幸福,抱著這樣的心態和看法,梁澈昆只能以不停地違法亂紀來滿足自己「蹲監獄」的願望。
朴萬秀與梁澈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在造物主的捉弄下他們兩個人離奇地相遇了,這要從朴萬秀最糟糕的一天開始……這一天是朴萬秀最倒霉的一天,他的婚姻遭遇到了危機,到公司上班時又不幸被老闆炒了魷魚。好不容易挨到回家的時間,超級郁悶的他因為內急就私下在寫著「嚴禁小便」的牆下解手,就因為這一次小小的錯誤,這個超級倒霉蛋被「公正嚴明」的警察帶進了警察局,開始了他和梁澈昆的相遇……
評論:
喜劇分類的電影,從頭到尾讓人笑不出來,只有結局多少能讓人有點欣慰,然而卻代價沉重。
朴萬秀、梁澈昆,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人,但卻都是這個需要狠一點才能過得好的社會的異類。誠懇做人,卻百般坎坷,受人排擠。
兩位主人公最後的選擇,是無奈,也是期盼。他們一生遭遇的人情冷暖,似乎都縮聚到一個晚上漸次回放,最後他們毅然赴死,期盼新的生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們死之前有了朋友,沒有人理解他們,他們彼此理解。
Ⅱ 《電影手冊》2021年十佳片單公布了,都有哪些影片上榜了
《電影手冊》2021年十佳片單中包括了:《第一頭牛》、《安妮特》、《記憶》、《駕駛我的車》、《法蘭西》、《法蘭西派》、《南法撩妹記》、《女孩和蜘蛛》、《算牌人》、《聖母》。這些影片負責執導的導演有來自日本、泰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的,作品的題材和類型都不盡相同,通過《電影手冊》這本雜志,我們能挖掘很多國際上頗具水平的好作品。
每每臨近年末之際,各大電影媒體都會就一年內上映的電影選擇出自己的最佳榜單,《電影手冊》是一本來自法國的電影雜志,國內知道這本雜志的人甚少,但是這本雜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果你喜歡看國際大片,就可以看看這本雜志評選出來的優秀電影。
《電影手冊》中能夠上榜的作品每一部都很精彩,推薦給大家去觀看。
Ⅲ 怎麼看待電影手冊編輯全體辭職
「合作雙贏」不代表失去個性陣地,雖然拉鋸的過程讓雙方都不好受,但不博弈、磨合與協商,就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畢竟,巴贊在創刊時的理想是電影普及化。同一部電影,巴贊可以給《電影手冊》寫評論給資深的影迷閱讀,可以寫給一般讀者閱讀的日報,也可以寫給知識分子訂閱的《精神》雜志。
只要走出自己的陰影,我對《電影手冊》的前路是非常樂觀的,我不認為它會向產業和主流跪拜,畢竟2020年年底土木在水瓶座的合相將開啟一個開放、自由、推崇新思想的新周期,《電影手冊》會如魚得水。當然其中過程有某些陣痛(金冥四分相在2021年6月被行運天王星觸發),但當它的覺知和自我轉化完成時,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這本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雜志身上發生。
Ⅳ 求 江邊旅館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江邊旅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qU4SP9n37nRdiYYMTh_hQ
《江邊旅館》是洪尚秀執導的劇情片,由金敏喜、紀柱峰主演,於2018年8月9日在瑞士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詩人和關系疏遠的兒子,以及兩位年輕美女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Ⅳ 《電影是什麼》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9_TTqu1unhnHKpIrOh8-LQ
書名:電影是什麼?
作者:(法)安德烈·巴贊
譯者:崔君衍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7-9
頁數:396
內容簡介:
本書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巴贊發表的一系列高質量影評和電影評論的結集,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是研究巴贊和當代電影美學的必備讀物。在電影理論史上,巴贊的電影理論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現實主義美學深刻影響了世界電影的發展,他宣揚的攝影影像本體論和真實美學也形成了與蒙太奇理論不同的電影美學體系,開拓了電影研究的領域。正是由於巴贊的努力,電影才成為嚴肅的研究課題。作為巴贊電影理論的經典代表,《電影是什麼?》從問世之初就受到電影從業者和廣大影迷的好評,被譽為「電影的聖經」,也為巴贊贏得了「電影的亞里士多德」的崇高榮譽。
作者簡介:
安德烈·巴贊,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之一,著名電影批評家、理論家,提倡現實主義美學,提出了長鏡頭理論,闡述了新現實主義導演的重要價值,以及蒙太奇與景深鏡頭在電影語言中的重要性和辯證關系。因為對電影事業的重大貢獻,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巴贊在西方電影備受推崇,被譽為「法國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電影之父」「電影的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電影是什麼?》《查理·卓別林》《殘酷電影》《讓·雷諾阿》。
Ⅵ 想看波士頓市政廳2020年上映的由弗雷德里克·懷斯曼導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WjDxLxrRNkkwX0nhKT12nA
提取碼:sa6t
《波士頓市政廳CityHall》
導演: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20-09-08(威尼斯電影節)、2020-09-14(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275分鍾
又名:BostonCityHall
剛在元旦度過91歲生日的弗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Wiseman)在長達275分鍾的新作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以波士頓市政廳為起點的美國畫卷——關於市長、政府運作、民主的細節與困境。
這部被法國《電影手冊》列為「2020年度十佳影片」之首的紀錄片,拍攝於2018年秋和2019年冬,如同一顆時間膠囊,更像是部政治預言。
Ⅶ 懂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進
法國電影新浪潮 是受安德烈巴贊影響的一個流派 安德烈巴贊提出 電影應該是現實生活的漸近線 無限接近於生活 他反對導演用大量的蒙太奇將自己的認識強加給觀眾 主張用完整的段落鏡頭來呈現客觀的生活狀態(即我們所說的長鏡頭)他的學術理論影響了 法國電影新浪潮 和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誕生 法國電影新浪潮 有 手冊派(即《電影手冊》的團隊人員) 和 左岸派 最開始的開山代表之作有三部 特呂弗的《四百擊》阿倫 雷乃的《廣島之戀》和戈達爾的《筋疲力盡》 代表人物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
至於包含反傳統創作方式的 我覺得 戈達爾的《筋疲力盡》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在本片中 打破了好萊塢流水式的無縫剪輯 提倡手縫剪輯 導演使用了大量的越軸 跳軸鏡頭 比如女主角在車上的一段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 畫面是不連續的 在電影的鏡頭拍攝中 有一個三十度角原則 即兩個景別的鏡頭至少要轉三十度角拍攝 而戈達爾在跳切中 鏡頭的擺動完全在三十度角之內 打破了這一原則 導演還在屏幕前不停地暴露鏡頭的存在 當男女主角走在街上時 可以看到兩邊的路人一直在瞅向劇中人物甚至瞅向鏡頭方向 這在常規電影中被認為是穿幫 而在這里卻的確是導演刻意為之 導演像藉此暴露鏡頭的存在 他正是想藉此告訴觀眾 故事是假的 讓人們不能投入其中 更關心自己的真實生活
……這些都不是網上查的 全部是我的個人觀點和自己的理解 可能許多地方有問題 樓主見諒
Ⅷ 和瓦爾達告別,和新浪潮告別,和一個時代告別
阿涅斯 ‧ 瓦爾達(Agnes Varda,以下簡稱瓦爾達)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開拓者,3 月 28 日上午於巴黎家中去世,享年 90 年。 她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來為傳統法國電影注入新活力,其作品深深影響了戈達爾、特呂弗等新浪潮電影的代表性人物。
近年來,瓦爾達把她的精力放在紀實性影片的創作上,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觀眾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職業生涯中的所悟所感作。在 2000 年出品的紀錄片《拾荒者和我》中,她以收集、收獲和回收為主題,回顧了自己的所有作品,一些評論家將這部視為她的傑作。
瓦爾達早期的一些電影充滿了戲劇性,不僅帶有濃厚的女權主義色彩,而且極具煽動性,正是些作品決定了其影視作品的藝術特點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講述了一個流行歌手在等待癌症檢查結果的 2 個小時中的心理變化過程;《幸福》(Le Bonheur,1965)則講述了一個年輕丈夫背叛妻子的故事。
早在 1959 年特呂弗的《400 擊》和 1960 年戈達爾的《氣喘吁吁》等新浪潮電影代表作出現之前, 瓦爾達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拍攝風格 。她在 1955 年出品的《短角情事》中率先使用兩條線索敘事的表現手法,一條線索是一對夫婦試圖挽回婚姻,另一條線索是法國小漁村村民們治理水污染的經過。這種敘事方式成為了新浪潮影片的一大特色,並深深影響了戈達爾、特呂弗以及阿侖 · 雷乃(擔任《短角情事》的剪輯工作)等導演的創作風格。而在雷乃的引見下,瓦爾達認識了許多巴黎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中女主角 Corinne Marchand 和男主角 Antoine Bourseiller 的合照。這部影片具有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內容極具煽動性,這是瓦爾達電影的一大特色。via Criterion Collection
法國電影有兩大流派,一派是以特呂弗、戈達爾、夏布洛爾以及侯麥等《電影手冊》(Cahiers Cinema,André Bazin 任主編)影評人為首的右岸派。另一個派別,是政治化和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左岸派,其代表人物是雷乃、Chris Marker 和瓦爾達等人。
「剛開始接觸電影製作時,我總是有很多瘋狂的想法,並希望用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她繼續說。「現在我看過各種類型的影片,其中一些感人至深、畫風優美。我非常注重影片的質量。所以我既不拍商業電影,也不依靠明星來賺取眼球。 我從不拍攝別人寫的劇本,因為我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
瓦爾達用獨特的表現手法捕捉日常生活中充滿哲理性的瞬間。via Photofest
她的影片既含有虛構的成分又反映了 社會 現實,她還在很多作品中表達了性別平等的主題。 「瓦爾達強烈地感覺到,新浪潮存在非常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女導演很難獲得製片公司的支持,即使是 1962 年新浪潮代表性作品《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問世後,她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波士頓大學法籍教授 T. Jefferson Kline 在接受這篇訃告的采訪中說,他是「對話阿涅斯 · 瓦爾達」一文的編輯(Agnès Varda: Interviews,2013)。「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她在製作電影的過程中遭到不公平的對待,這另她感到非常氣悶。她只是和丈夫去了一趟洛杉磯,她說當她回到法國的時候,她就像不存在一樣。」
1962 年,瓦爾達與導演雅克 · 德米(曾執導《蘿拉》、《瑟堡的雨傘》)結婚,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德米去世。1968 年至 1970 年間,他們夫妻二人居住於好萊塢。在這里,德米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指導了《模特商店》,瓦爾達則創作了電影《獅子、愛、謊言》。瓦爾達的這部影片將 1960 年代末洛杉磯的沉思美學與紐約的反主流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影片製作陣容包括 Warhol 所鍾愛的 Viva;音樂劇《長發》原著的作者 Gerome Ragni 和 James Rado;以及地下電影製片人 Shirley Clarke)。在同一時期,瓦爾達還拍攝了紀錄片《黑豹黨》,黑豹黨的領導人 Huey Newton 當時已被監禁,影片中包括了一段對其的采訪。這部影片受法國電視台委託而拍攝,但在當時依然受到了打壓。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瓦爾達結交了大門樂隊的領頭人 Jim Morrison。瓦爾達和德米在法國時,Morrison 曾拜訪過他們。根據 Stephen Davis 的傳記作品《Jim Morrison:生、死、傳奇》,1971 年,Morrison 的葬禮在巴黎的 Père Lachaise 公墓舉行,瓦爾達是葬禮上僅有的 5 人之一。同年,瓦爾達在法國簽署了《343 名盪婦宣言》(Manifesto of the 343)。在這份請願書中,343 名女性表示自己曾經墮胎,並抗議因墮胎而可能遭受到的起訴。
拍攝於 2009 年的一張瓦爾達肖像照。她是唯一一位在新浪潮電影運動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女性導演。攝影:Owen Franken
1972 年,瓦爾達的兒子 Mathieu Demy 出生,迫使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Mathieu Demy 現在是一名演員。瓦爾達在上一段婚姻中育有一女,德米接納了這個女孩並將其改名為 Rosalie Varda Demy。Rosalie 現在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她和 Mathieu 都是瓦爾達仍在世的親人。1975 年的一次采訪中,瓦爾達對女演員 Mireille Amiel 表示:「盡管我很開心,但我仍對這次工作和人生的剎車(因生育而暫停事業)感到悔恨。」於是,瓦爾達在家中接起一條約合 91 米的電線,用來連接攝影機和麥克風。有了這條「臍帶」一樣的電線,瓦爾達成功地采訪了達格雷街上的店主和她的鄰居,並最終創作了影片《達格雷街風情》(Daguerréotypes,1976)。
瓦爾達的電影《功夫大師》(Kung-Fu Master!,1988)因其演員陣容而頗受爭議。這部虛構的故事片講述了一個成年女性(由瓦爾達的朋友、女演員簡 · 鉑金飾演)愛上了一名十幾歲的男孩(由瓦爾達的兒子飾演)。影片的名字正是片中男孩最喜歡的街機 游戲 。這部影片的法語名後改為《Le Petit Amour》(小戀情)。這部電影與瓦爾達的另一部作品《千面珍寶金》大約在同時拍攝。 這兩部影片都因跨越了事實與虛構的邊界,而被瓦爾達稱為「幻想傳記片」。
德米去世後,瓦爾達製作了 3 部電影作為紀念:劇情傳記片《南特的雅克 · 德米》;為紀念《柳媚花嬌》上映 25 周年的紀錄片《洛城少女二十五歲》以及《雅克 · 德米的世界》。
1991 年上映的《南特的雅克 · 德米》劇照,右側是主演 Philippe Maron。瓦爾達拍攝這部影片紀念 1990 年去世的丈夫雅克 · 德米。via Sony Pictures Classics
之後的幾年裡,瓦爾達相對沉寂。直到 1999 年,瓦爾達第一次使用數碼相機拍攝了電影《拾穗者》。這部電影重啟了瓦爾達的藝術事業。在之後的日子裡,瓦爾達的事業已經習慣了這種沉寂和復甦的輪回。『好吧,她只不過是跟著克萊奧游覽巴黎』。但其實,瓦爾達在拍攝前已經仔細構思了整部電影。」
在 1985 年的影片《天涯淪落女》中,影片以一具女屍開頭,隨後以紀錄片的形式揭開了這具女屍(Sandrine Bonnaire 飾演)生前的故事。Kline 說:「電影中每一個移動鏡頭的結束,和下一個鏡頭的開始,都有著相同的視覺提示。這使得觀眾能夠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電影。」
Alison Smith 是《阿涅斯 · 瓦爾達》(Agnès Varda,1998)這篇批判性研究的作者。她認為 瓦爾達「是一個詩人,她以生活中的物體,和人們使用這些物體的方式為題」 。這篇訃告在撰寫過程中曾采訪 Alison Smith,她在采訪中補充道:「瓦爾達是一名藝術家,她持久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一直吸引著我。她帶著這兩種特質,探究了日常生活,以及人們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她對生活細節的運用尤其令我著迷。」
2008 年上映的影片《阿涅斯的海灘》中的一個場景。穿黑衣服的演員是瓦爾達。攝影:Cinema Guild,via Photofest
紐約電影節導演 Richard Peña 曾將《拾穗者》介紹給美國觀眾,並稱贊這部影片和瓦爾達的《阿涅斯的海灘》為「新一代非虛構電影製片人的試金石」。
曼哈頓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展出了瓦爾達的影片、視頻和一個名為《努瓦穆捷的三聯畫》的裝置作品,這個裝置作品由 3 塊屏幕組成。Smith 說:「無論以何種標准衡量,(瓦爾達)80 多歲時轉行研究裝置藝術這一決定都非常了不起。 她的活力令人敬畏。 」
撰文:John Anderson
翻譯:熊貓譯社 馳逸 & 王奕琳
編排:Antoine Yang
Copyright © 2019 T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