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
1、《太空救援》
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在國內熱映,即便是在《復聯2》的「排擠」下,仍然票房口碑雙豐收,可見這部影片的故事和情節的設定,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1957美國原版《十二怒漢》和2007俄羅斯版《十二怒漢》。
俄羅斯版《十二怒漢》,故事內容和情節與《十二公民》大致相同,但相較於美國原版,更增加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包括種族沖突等等。這一版堪稱是三個版本中最「人性」的一版,可以說中國版《十二公民》受這版的影響比美版更大。
❷ 俄羅斯電影歷史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對於俄羅斯的電影給予了額外的關注,除了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入選競賽單元之外,還首次設置了一個完全專注於蘇俄時期電影的平行單元。
「俄羅斯電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間拍攝的影片。8月初,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在對莫斯科進行短期訪問時宣布了這一單元的設置,事實上,穆勒本人也曾經參與合拍過好幾部俄羅斯電影,例如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太陽》。
這一單元的設置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蘇維埃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這個階段在西方幾乎是不為人所知的。這一單元既包含經典的、幾乎每個俄羅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的《快樂的傢伙們》(1934)和《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也包含相對不那麼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機駕駛員》(1939),《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和《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等。
所有入選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於1974年拍攝的《戀人曲》。他在評論「俄羅斯電影秘史」這一單元時說:「作為全球電影歷史的一部分,蘇維埃時期的電影是不可磨滅的,對這個時期的影片進行回顧會讓世界意識到這一點。它將會顯示:盡管處在最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蘇維埃的電影仍然是真正的藝術。」
影片名單:
《手風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樂的傢伙們》(1934)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馬戲團》(1936)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拖拉機駕駛員》(1939) by Ivan Pyr』ev
《音樂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鮑里斯·巴爾涅特
《狂歡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們善良的醫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戀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於俄羅斯的葉卡特琳堡。9歲的時候他就成了葉卡特琳堡歌劇院的送報員,他還在那裡當過助理化妝師、電工、油漆工和助理導演等。他在葉卡特琳堡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並於1917年畢業。1917-1920年的蘇俄內戰期間,他是紅軍第三隊「東部前線」劇院的場道經理。內戰結束後,他從葉卡特琳堡工人劇院的導演課程結業,並被任命為葉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藝術檢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監管劇院,並選出與新意識形態一致的電影。
阿萊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愛森斯坦。1921-1924年間他們合作製作了幾部話劇,並於1924年聯合創作了他們早期的電影《罷工》(1924)和《波坦金戰艦》(1925)的劇本。1927年,他們編劇並執導了宣傳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間,阿萊克桑德夫和愛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萊塢學習和工作。回到蘇聯後,阿萊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攝一部美化其形象的電影《International》(1932)。據說斯大林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萊克桑德為蘇聯人民拍攝一部喜劇,《Veselye Rebyata》於1934年製作完成。強硬路線的蘇聯評論界最初抨擊該片缺少對革命的宣傳,影片被禁映了。幾經周折,馬克希姆·高爾基讓斯大林看到了這部片子,斯大林對其非常喜愛,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羅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該片的演員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舉成名。阿萊克桑德的喜劇深深影響了好幾代蘇聯影迷.
❸ 俄羅斯電影主要特點是什麼 急需哦 要長點點的 作業啊
簡述俄羅斯類型電影的探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然而,在沒有做好預測的情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療法」及私有化,不僅沒有創造出市場經濟,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們期待的潘朵拉盒蓋打開了,然而釋放出來的卻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從1991年到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了49.4%,可以說是喪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俄經濟幾乎跌到崩潰的邊緣。
在全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中,俄羅斯生產滑坡,物價飛漲,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整個社會混亂無序,這給經濟市場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場經濟在俄羅斯依然只是一個誘人的「期待」。而在這種期待中,俄羅斯的電影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幾乎全線崩潰。不過,熱愛藝術的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電影,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在好萊塢高科技和純娛樂性緊緊吸引著人們眼球的壓力中,俄羅斯電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緩慢地鋪延著
1、「類好萊塢」電影:舶來品,找不到落腳點
俄羅斯取消對進口影片的限額規定後,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國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蜂擁而至。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快餐」,美國電影及時有效地佔領了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俄本土電影的創作者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對好萊塢電影進行借鑒或仿造。這其中,許多影片粗製濫造,少有藝術價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既能吸引觀眾,也不失藝術水準。
愛情是電影永恆的表現主題。俄羅斯電影創作者在「移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時,雖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觀眾眼球點擊率的純娛樂性場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藝術品位,印帶著俄羅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維·納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導演1991)是一個現代版的希臘神話。影片讓年輕的女音樂工作者和歸國的中年音樂家在未解的謎團中相識、相愛,直到謎團解開。影片繼承了希臘神話的傳統,流露出一種人受不可知命運擺布的痛苦。1998年,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的《愛情三重唱》放棄了對時代的思考,把表現的觸角伸向了當時時髦的三角戀愛上。作者雖然調用了俄羅斯式的懸念、諷刺、幽默、抒情等各種手法,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卻遠遠不及作者以前的《戰地浪漫曲》,以致「不知為什麼,觀眾對影片沒有反應」。[1]影片《12月的音樂》(德霍維奇內依導演1996)同樣出於商業考慮,描寫了一個出國僑居的男子回國後同一對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糾纏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後的悲劇結局似乎從一個側面透露出了俄羅斯人當前的陰郁情緒,但陳俗的愛情模式卻把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觀眾給趕走了。
黑社會勢力是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表現素材。在俄羅斯,影片審查制度解構後,一大批表現俄社會動盪的黑社會片開始興起。1992年,導演甫·普洛特金拍攝的影片《為了活下來》,講述了一個退伍軍人在擔任登山營主任期間同黑社會勢力斗爭的故事。影片既借鑒了好萊塢影片驚險緊張的打鬥場面,也繼承了俄羅斯電影細致地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優良傳統。雖然情節簡單,但影片表達手法多樣化,既有紀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運用,也有兒童電影的特徵,發行情況比較好。1997年,阿列克賽·巴利班諾夫的《兄弟》同樣以復員軍人同黑社會的斗爭為背景。影片主人公達尼拉為了救哥哥同黑社會勢力展開生死之戰,最後達尼拉幹掉了黑社會分子,拿了他們的錢,分給他認為需要的人,然後便坐車離開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達尼拉由一個朴實無華的小夥子變為冷酷的殺手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幫匪題材同表現黑社會勢力的影片緊緊結合在一起,但在俄羅斯,這一類效仿好萊塢模式的電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羅斯輪盤賭》把美國電影《邦尼和克萊德》的情節模式借鑒過來,真實准確地表現了俄現實社會動盪、混亂的情狀。影片中許多格鬥、槍戰的場面驚心動魄,極近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風格。難怪有些俄羅斯影評人稱它為「當代俄羅斯的邦尼和克萊德」。1998年,瓦·托多羅夫斯基的《聾人之國》通過兩個女孩的前途命運再次觸及到了俄羅斯當時的社會現實。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但情節設置上運用了現代電影的諸多元素:愛情、友誼、金錢等等。敘事方式上,黑社會、毒品、脫衣舞等調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盡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現實的嫌疑,但卻典型地代表了俄羅斯「第二浪潮」電影創作者的風格和趨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煉金術電影公司」推出豪華電影《黑幕》。該片在普通的偵探、幫匪情節中加入了隕石墜落、日蝕等宇宙的天災的自然現象,以適應美國大片培養起來的新的消費群體,不過影片在藝術上沒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導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該片可以劃歸到恐怖片的范疇中去。創作者想以一個移植人體器官的秘密場所的殺人行徑來製造恐怖氣氛,但影片因為過於暴露的商業目的和迎合傾向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導演的最新影片《綴滿鑽石的天空》比較受歡迎,但整體上處理的略顯粗陋平庸。2000年,亞歷山大·澤利多維奇對昆延·塔倫蒂諾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較好,但同真正的美國商業片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總體看來,俄羅斯的「類好萊塢」電影在樣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觀眾方面,卻不盡人意。除了還沒有掌握樣式電影的特點和規律之外,或許根本問題在於,好萊塢模式化的電影在俄羅斯的傳統中根本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好萊塢模式要確立自己在俄羅斯的牢固地位,還需要真正的時間。
2、喜劇片:本土品,讓人笑不起來
據調查,目前在俄羅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喜劇片,這或許契合了俄羅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點,也或許是因為沉重的現實生活使人們對喜劇樣式有所鍾愛。但是,現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中卻少有純粹的喜劇片,導演們每當涉足喜劇時,總會流露出一種陰暗的底色或是含淚的笑。
1991年,艾利達爾·梁贊諾夫自編自導的《天堂》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了一群被時代遺忘的藝術家和不幸的老人們的艱難生活。影片最後,在外星人的幫助下,這群人乘坐一輛奇特的火車飛上了天。影片獲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獎。但導演失去了他一貫的幽默感,影片中醜陋荒誕的環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讓觀眾產生厭惡感。1996年,梁贊諾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當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卻給人一種沒有生活根基的感覺。看來,有才華的梁贊諾夫面對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沒有了笑的慾望。
1995年,亞歷山大·羅果日金的《民族狩獵的特別之處》很是吸引觀眾,電影票房以及錄相帶發行的收入都達到了與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羅斯的傳統愛好:喝酒與狩獵融為一體,通過狩獵過程中的各種奇遇製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著輕松歡笑聲的《特別之處》同樣不是純粹的喜劇,影片透著尖銳的諷刺意味對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進行戲謔。1998年,羅果日金的《民族垂釣的特別之處》則把意猶未盡的伊沃爾金將軍一幹人帶上了更加熱鬧的垂釣之旅。影片大膽杜撰了一些離奇的情節,讓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軍事演習中的軍艦上和非法侵入鄰國水域的潛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顯,影片向純喜劇的方向進了一大步。
1994年,俄羅斯第二浪潮的中堅人物謝爾蓋·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鐮刀與錘子》。該片講述了通過改變性別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時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誕故事。影片是對斯大林時期文化與政治的滑稽調侃,充滿了尖刻與機智,但卻極端陰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劇才華的尤里·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現了俄羅斯人在出國大潮中的心態。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探索了一種能夠表現俄羅斯人對國外生活復雜心態的藝術結構:通過在牆上開個窗戶,讓夢想去巴黎的人開開眼界,再回到現實中的俄羅斯來。該片獲得當年「震盪」電影節導演獎。不過,牽強附會的情境和並不可笑的打鬧卻使影片質量大大受損。1995年至1996年奧塔爾·約謝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傳》。其中《匪徒列傳,第七章》是一部結構很好、充滿憤怒和嘲諷的電影。影片敘述自中世紀以來到蘇維埃政權時代直到今日這個槍械泛濫、黑幫橫行的污濁社會中人類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發笑的東西,但這種笑是板著面孔咬牙切齒的笑。
此外,一些本來很好的喜劇或情節劇由於過分沉溺於鬧劇手法而遭到損害。比如巴德爾·隆金敘述一個礦工小鎮里好人與壞人「斗爭」的《婚禮》(2000),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描寫1983年莫斯科的《眾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爾·福金講述一座房子里住過幾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當前的俄羅斯,喜劇電影的創作還沒有真正步入到純喜劇樣式的軌道上來,許多影片無論是揭露過去蘇聯時期的風習或是譏諷當前的社會現實,創作者不是要我們發笑,而是使我們感到一種刺痛。而且當前俄國人對荒誕美學的熱衷太過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劇越來越趨向概念化。可能是現實太沉重了,電影工作者高興不起來,廣大的人民也同樣不能純粹地「喜劇」一回。目前,俄羅斯喜劇樣式的電影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3、「新俄羅斯人」電影:新生兒,長大還需時間
「新俄羅斯人」電影是在俄羅斯新貴現象產生之後應運而生的。所謂「新貴」,就是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利用種種渠道迅速發家、過上優裕奢華生活的商人,他們多居住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羅斯人」影片以他們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及其經歷折射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狀況。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達澤導演的《一個乘客的劇本》,比較類似於「新貴電影」。該片虛構了兩個社會形象:法官和被審判者。年輕人在蘇解體前被牽連入獄,蘇解體後,他出獄並躋身於新貴之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看到了曾經審判過他的法官(現在成為列車員)。於是他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報復行動 然而最後,死去的卻是年輕人。影片主要表現了一種報復心理。雖然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銀熊獎,但在國內卻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虛構太過於一廂情願,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會好的》給人們編織了一個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話:一個發了財的俄羅斯新貴回到故鄉要建設一座娛樂中心;他的兒子獲諾貝爾獎並回國,還愛上了一個將要結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幾對年老、年輕的戀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影片是應時之作,因為過分地迎合「新貴」老闆的心思,過分地美化他們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藝術質量大打折扣。雖然影片比較好看,但卻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沒有迎合「新貴」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鋒芒對准了他們。在影片中,「可愛的」新貴們無聊空虛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羅斯》可以劃歸到「新貴」影片中去。該片意在描寫俄羅斯經濟寡頭別列佐夫斯基。
美國神話找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來表現自己200年的歷史,銀幕上出現了誠實的行政長官與狂暴的匪徒鬥法。而俄羅斯的電影創作者們在探索中也試圖打造自己的類型品牌——俄羅斯新貴電影。美國的西部神話通過善與惡的沖突,迸發出了民族文明和社會規范的火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成為美國電影的標識。而俄羅斯新貴影片卻全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他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時候,不自覺地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把「新貴」們美化得一塌糊塗;要麼把他們醜化得面目全非。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情狀,但卻由於缺乏客觀的描寫、冷靜的思索以及足夠的耐心,整體質量不高,「生長」還需呵護。
4、等待「後蘇聯」類型電影神話
在俄羅斯,除了30年代的喜劇電影以及60年代蓋達爾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沒有類型電影的傳統。因此,「以那種魅力四射的壞蛋為主人公的類型電影及恐怖電影在我們的電影中沒有根基。近年來有人企圖嘗試這些類型,但多以失敗告終。」[2]俄羅斯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似乎不太贊成民族電影走類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卻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別捷夫(1991年推出處女作《蛇泉》)說,「在今天的情勢下,類型電影的製作應該從零開始」。[3]對此,教師А·米塔似乎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俄羅斯觀眾變化很大。十年前只有專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現在每天都在電視上放映。 從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們的觀眾已接近歐洲觀眾。 年輕人喜歡美國電影,他們偏愛不具俄羅斯特色的槍戰片、恐怖片。興趣愛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因此,「俄羅斯電影必須先達到世界電影的質量和水平,掌握嚴格區分電影的類型原則,然後才能考慮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羅斯電影「國家定貨」的時代已經消亡,「蘇聯電影」以及它的「貢獻」也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遺產和復雜無序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態狀中,俄羅斯電影能否走上類型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繹前蘇聯電影的神話,我們不做預測,只有等待。
❹ 俄羅斯電影大片
《敢死連》(又名《無名高地—蘇德狙擊手對決》),故事梗概:
1944年,白俄羅斯西部,紅軍已經推進到蘇聯國界線。蘇德雙方生死對決,戰場是白俄羅斯森林中的一個無名高地。蘇軍為打破德軍大規模進攻粉碎德軍戰略集團,而在北高加索平原的一個無名高地實施了一次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戰!蘇德雙方百萬大軍,動用數以千計的坦克和作戰飛機,上萬門火炮和追擊跑對壘,展開了蘇德間最大的一次會戰!
為了以最快的時間佔領高地,紅軍指揮部派出了一支軍中罪犯和受處分士兵組成的敢死連隊,並讓他們沖在正規軍的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減少正規軍的傷亡。盡管這支敢死連當中盡是精兵強將——老辣的老兵塞蒙尼克,全國有名的狙擊手女兵索羅委奧拉,機靈勇敢的罪犯馬里赫夫,以及作戰經驗豐富的馬留赫中尉。連長也深知他們將有去無回,但他們依然將勇往直前。等待他們的將是勝利的曙光還是死無葬身之地,大家都不得而知。
前線的作戰充滿著來自敵方的危險和間諜的攻擊,敢死連成員們身處險境。尤其敵軍一名百發百中的狙擊手成為了對我軍的最大阻礙,而敢死連成員們的任務就是先行消滅這個狙擊手,為後方的大部隊開辟道路。美麗的女兵索洛委奧拉冷漠孤傲,但卻深深地吸引了馬里赫夫。一場戀愛追逐戰伴隨著戰爭也漸漸展開,但索洛委奧拉對此卻視而不見。
情勢越來越危急,不斷傳出我軍藏有奸細的謠言,軍中人心惶惶。而此時,米洛哈夫也被敵人重傷,趕死連的擔子越來越重。緊要關頭,上級命令敢死連即刻消滅對方的狙擊手。但這個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馬里赫夫主動請纓,索洛委奧拉對其表露真情,並告知一定要活著回來。最後,奇跡發生了,馬里赫夫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紅軍拿下了無名高地。
精彩視點:
《敢死連》由俄羅斯政府投四億巨資全力支持!動用了兩個師的軍隊,5000名軍人,300百輛坦克,200架飛機參與拍攝,壯烈再現二戰最後的大反擊中最為悲壯慘烈的「高加索平原」大血戰。同時,本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投資的新型戰爭影片,藉以恢復其戰爭影片生產強國的地位。影片陣容強大,《守夜人》、《土耳其開局》、《血影迷城》三部影片中的主力演員加盟浴血演繹。該片一舉奪得俄羅斯奧斯卡金鷹獎,俄羅斯尼卡國際影展大獎等多項榮譽。
❺ 俄羅斯戰爭片排行電影前十名是什麼
1、《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2015年由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執導,皮歐特·費奧多羅夫、葉芙根尼婭·馬拉霍娃、索菲亞·列別傑娃等人主演的戰爭劇情片。於2015年4月24日在俄羅斯上映。
影片根據前蘇聯作家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
該片取材於蘇聯女英雄、神槍手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講述了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戰爭爆發後中斷學業,參軍奔赴前線,並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書寫了二戰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故事。
❻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謝邀!感謝關注校長!校長帶你們領略最精彩的電影!
說起俄羅斯的電影,大家肯定會有點陌生。因為平時我們看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好萊塢大片,印度載歌載舞的歌舞電影,或者韓國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各類電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長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愛情電影。
1.《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為數不多的俄羅斯高分歌舞愛情電影。
看慣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來換換口味吧。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一群另類的年輕人聽另類音樂,穿另類服飾,與封建的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你不喜歡劇情,那沒事,劇中的幾位美女也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❼ 都有什麼著名的俄羅斯電影推薦幾部吧
很多啊而且有很多的經典
提到俄羅斯電影就不得不提前蘇聯蒙太奇學派代表人物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普多夫金《母親》這是早期的默片經典估計你很難看下去但是你要寫關於俄羅斯電影的論文蒙太奇學派就應該是討論重點!
不過我最喜歡的俄羅斯導演是塔可夫斯基他的作品都很棒!
他的作品有《鄉愁》《伊凡的童年》《鏡子》《壓路機與小提琴》《犧牲》《Solaris》《雕刻時光》
只能說這些都是經典了!
還有《西伯利亞的理發師》《雁南飛》《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都不錯
俄羅斯電影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維爾托夫是「電影眼睛」派的倡導者。代表作是《持攝像機的人》記錄電影。
總的來說俄羅斯(確切說應該是蘇聯)的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由於當時的政治體制等因素,有很多電影就帶有嚴重的政治色彩,流於說教,沒太大意義,比如一些反映革命題材的電影(著名導演的除外)。
❽ 俄羅斯電影的俄羅斯電影歷程
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