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時看到的二戰電影都是好萊塢拍的,哪些電影是以德軍視角拍的
1.《鐵十字勛章》:
該片從德軍的角度回顧了在1943年東部戰場的一段血腥經歷,圍繞著一個厭戰老兵和一個以謀取鐵十字勛章作為人生目標的貴族軍官展開。兩人的幾番較量,代表了當時德軍中的兩種心態,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的終極走向。
2.《從海底出發》: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
3.《帝國的毀滅》:
影片講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其中包括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的情景。
4.《決戰斯大林格勒》:
該片從德國人的角度描述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在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同時,探討了兩個受害人因戰爭而改變了命運的故事。
5.《最後的橋》:
1945年,歐洲戰爭末期的德國小鎮,七位來自不同階層、對戰爭存有幻想、為「保家衛國」而應征入伍的少年的悲慘遭遇。入伍後的第一天就要被派往前線,無心戀戰的長官不希望孩子們上戰場,好意讓他們留守家鄉小鎮一座不重要的橋,而且這座橋准備在撤離時炸毀。
『貳』 有二戰德國最血腥的影片嗎
沒有最血腥只有更血腥,最近幾年的片子都重口味化,以前看《拯救大兵瑞恩》已經有那麼點意思了,再到後來看《兄弟連》那拯救大兵都是和諧社會的片子。等出了《血戰太平洋》這部電視劇後那兄弟連也只是小菜,里頭斷肢飛腸子是很常見的,野戰食堂路邊居然掛著一個日軍的腦袋,這的確是節約糧食的好方法哈!《無恥混蛋》這個片我感覺很平淡說道血腥還不如《拯救大兵》,最近有一部俄國佬毛子拍攝的《斯大林格勒》里頭一開始是倒序說日本地震俄羅斯救援隊去幫忙,那個災害的現場其實也比較類似戰爭的廢墟,然後說起以前在斯大林格勒也出現在在廢墟里頭的一幕········一開始防守的德軍為了拖住進攻的蘇軍引爆了幾個油罐,然後沒想到那些漠視生命的蘇聯官兵全身燃著火沖上去抱著敵人一起死,這個場面讓我覺得很震撼那個精神充滿鬥志的年代才會迸發出這種血於火,不像現在生活在白開水年代那麼頹廢無聊!看過那麼多其他國家說德國打仗說日本打仗的電影但是你看過德國自己拍攝的嗎?
有一部《我的父輩》德國人自己講訴那段歷史的片子內容很發人深省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奈光榮的第三帝國為什麼會這樣,開戰的目的只是解決歷史的領土問題而不是要跟全世界為敵(和日本有最本質的區別)德國人打仗厲害,德國人找盟友的眼光極差,怎麼就找了一瘋子、一豬做自己的盟友呢?這些都是歷史類的片子是在敘述,你如果想看玄幻類的也有,最近不是打僵屍的游戲很多嘛,電影也來這手。13年的片子就拍攝了幾部打僵屍的(二戰打僵屍的)我都看過了但是實話說拍攝得有點2b劇情垃圾了那個所謂的血腥看著就覺得是低成本製作。不過有一部還沒上映的我也在等《消失的軍團?》是不是這名字打僵屍的,說那些個奇怪事情的看了看介紹感覺還不錯我也在等。有兩部是早幾年的僵屍二戰都是打德國僵屍(為什麼沒打美國僵屍的?)《戰爭的恐怖》、《終極警戒》內容馬馬虎虎就是重口味片,說實話這2個片子不好看血腥?不知道你對血腥的定位是什麼?我對血腥的理解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吧唧!一下打飛半個腦袋,腦仁亂飛腸子貼在牆上,然後那些還活著的人在那裡為活著為報仇製造更多的此類現象,挖掘戰爭的本質。如果是打打小僵屍我到是沒這種感覺僵屍都是智障,就是數量多點,沒有生命的東西被殺死本來就矛盾,他不是那種鮮活的生命在戰爭中燃燒的感覺。
『叄』 最經典的德國二戰電影
大家精選了10部二戰題材的德語電影,以及5部其他語種經典電影!其中幾部電影獲得了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國際獎項,可謂部部驚心、發人深省。
10部德國電影
1. 偽鈔製造者 Die Fälscher
Proktionsland Deutschland, Österreich
國家 德國,奧地利
Originalsprache Deutsch
語言 德語
Erscheinungsjahr 2007
年份 2007
Länge 95 Minuten
時長 95分鍾
Regie Stefan Ruzowitzky
導演 斯戴芬·盧佐維茨基
電影記錄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936年。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中的犯人大量偽造外國貨幣,妄圖以此來破壞英國的經濟。曾是歐洲最老奸巨猾的「偽造商」薩利在戰前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但是進入集中營後,死亡威脅卻激發起他強烈的求生意志。他以自己的特殊技藝做籌碼,三番五次跟德國軍官「談條件」,以挽救更多同胞的生命。
2. 浪潮 Die Welle
Proktionsland Deutschland
國家 德國
Originalsprache Deutsch
語言 德語
Erscheinungsjahr 2008
年份 2008
Länge 107 Minuten
時長 107分鍾
Regie Dennis Gansel
導演 丹尼斯·甘塞爾
中學教師文格爾在「獨裁政治」課上突發靈感,與學生做起模擬獨裁政治的實驗。他將這次活動命名為「浪潮」。在短短的幾天里,浪潮組織不斷壯大,一發不可收拾。終於,文格爾驚覺場面已經失控,召集所有學生,宣布課程就此結束。然而游戲戛然而止的一刻,令所有人感到的不僅僅是震驚,還有不寒而慄的恐懼……
3. 鐵十字勛章 Steiner - Das Eiserne Kreuz
Proktionsland Deutschland, Jugoslawien
國家 西德,南斯拉夫
Originalsprache Englisch
語言 英語
Erscheinungsjahr 1977
年份 1977
Länge 132 Minuten
時長 132分鍾
Regie Sam Peckinpah
導演 山姆·佩金法
該片從德軍的角度回顧了在1943年東部戰場的一段血腥經歷,圍繞著一個厭戰老兵和一個以謀取鐵十字勛章作為人生目標的貴族軍官展開。兩人的幾番較量,代表了當時德軍中的兩種心態,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的終極走向。
4. 布達佩斯之戀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 Gloomy Sunday
Proktionsland Deutschland
國家 德國
Originalsprache Deutsch
語言 德語
Erscheinungsjahr 1999
年份 1999
Länge 108 Minuten
時長 108分鍾
Regie Rolf Schübel
導演 諾夫·舒貝爾
布達佩斯一個善良的猶太裔酒館經理和他聘請的憂郁青年作曲家共同愛著餐廳女助手,三人美好的生活在匈牙利淪陷後被外來的第四者——戰前的德國商人朋友、戰時的德國納粹軍官——所摧毀。穿插整個影片的著名的鋼琴曲《黑色星期天》,叩響復雜的人性和一個烏雲密布的時代
『肆』 有什麼關於二戰德軍的電影嗎
《美麗人生》。
劇情簡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
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改良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
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魯道夫)頭上,簽字人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
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約叔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喬舒亞,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
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
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
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干著臟苦的工作,一邊編造游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本來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萬囑叫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
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母子團聚。
(4)二戰德軍血腥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圭多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來到阿雷佐小鎮,途中邂逅多拉,兩人終成眷屬。但是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
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多拉
多拉是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女教師,圭多使用各種方式希望追到她,而多拉則是已經有了婚約,不過圭多仍在多拉的生活中添加了許多驚奇,多拉也漸漸愛上圭多,兩人結婚後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
但是不久後,她的丈夫和兒子就被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多拉則因是女人而被送到女子集中營。最後美軍抵達,多拉與兒子重逢。
喬舒亞
他乖巧可愛,原本和父母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因為有猶太人的血統而與父親一起被送往了集中營。在德軍投降的前一晚,父親為了不讓喬舒亞受害,編游戲讓喬舒亞躲到箱子當中,慢慢等待美軍的到來,喬舒亞照做了。
翌日,美軍抵達,喬舒亞按照與爸爸的約定從箱子中出來,他見到了美軍的坦克,並且也與母親重逢。
魯道夫
多拉的前男友。多拉很討厭他,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之後魯道夫與多拉分手。
幕後花絮
影片花絮
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貝尼尼表示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穿幫鏡頭
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屏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超一個道具走去,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置的「記號」。
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中的《威尼斯船歌》,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伍』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
『陸』 二戰最血腥殘忍的戰爭片
1、《自己去看》(1985),又名:去看看
這部經典的電影登上排名是毋庸置疑的,布拉德.皮特帶領著一輛坦克從開頭打到片尾,血漿隨便用的感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中的那輛虎式坦克並不是道具和電腦特技,而是實打實的真傢伙,為了拍攝影片,劇組特意從英格蘭博物館借來使用,這輛坦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部還能開動的真傢伙。
為了這個大傢伙,人們絞盡腦汁,生怕它有一點損傷,拍攝後製片方請來大量保鏢護送它回家。為了更加進入角色,布拉德皮特與其他演員吃睡都在坦克內。二號男主角希亞.拉博夫為了更真實,用刀子在自己臉上割了個口子,把牙齒拔掉兩顆。
『柒』 二戰老片德軍殺死妻兒,丈夫幹掉德軍一個小分隊是什麼片
法國片《老槍》。
『捌』 二戰德軍的電影
有很多,
如果是指以德軍為視角的電影,有
斯大林格勒、最後的橋、鐵十字勛章、從海底出發、帝國的毀滅(2部)、刺殺希特勒(2部)、隆美爾傳、辛德勒名單、希特勒的男孩、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施陶芬貝格
『玖』 二戰德軍經典電影大全
1、《風語戰士》
海軍陸戰隊員喬恩德斯(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飾) 奉命去保護本亞齊和電波中的秘密。在舉足輕重的塞班島戰役中,喬恩德斯將會如何保護自己的戰友和國家機密?他將面臨怎樣的抉擇?這部影片,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關於戰爭的思考。
2、《斯大林格勒》
1942年秋天,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寒冷的土地上爆發。德國人穿越伏爾加河抵達對岸斯大林格勒設防固守,蘇聯紅軍與對手展開城市爭奪戰,雙方你來我往,城市化作廢墟焦土,成千上萬人死亡,放眼望去儼然人間地獄。
在一次反攻行動中,蘇軍嚴重傷亡,僅有大尉格羅莫夫率領的偵察小隊到達對岸,佔領了一棟破爛的建築。
3、《狂怒》
1945年4月,德國納粹已成強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落下帷幕,戰火正轉向德國本土。綽號「戰爭老爹」的坦克小隊隊長唐柯利爾剛剛與戰友經歷了一場殊死之戰,疲憊和憤怒早已勝過了對戰爭的恐懼。休整期間,從沒有過戰場經驗的打字員諾曼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
4、《諾曼底登陸日》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有153萬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
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7月24日,戰爭雙方約有24萬人被殲滅,其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 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5、《辛德勒名單》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
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拾』 有沒有以德軍的視角表現二戰的電影
1.《鐵十字勛章》:
該片從德軍的角度回顧了在1943年東部戰場的一段血腥經歷,圍繞著一個厭戰老兵和一個以謀取鐵十字勛章作為人生目標的貴族軍官展開。兩人的幾番較量,代表了當時德軍中的兩種心態,同時也揭示了戰爭的終極走向。
2.《從海底出發》: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
3.《帝國的毀滅》:
影片講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其中包括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的情景。
4.《決戰斯大林格勒》:
該片從德國人的角度描述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在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同時,探討了兩個受害人因戰爭而改變了命運的故事。
5.《最後的橋》:
1945年,歐洲戰爭末期的德國小鎮,七位來自不同階層、對戰爭存有幻想、為「保家衛國」而應征入伍的少年的悲慘遭遇。入伍後的第一天就要被派往前線,無心戀戰的長官不希望孩子們上戰場,好意讓他們留守家鄉小鎮一座不重要的橋,而且這座橋准備在撤離時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