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記錄片《鳥的遷徙》影片分析
「鳥類的遷徙,是關於承諾的故事,歸來的承諾。歷經重重危機後的數千里旅行,只為了一個目的,生存……候鳥遷徙是一場生命的搏鬥。」——影片開場旁白
這是一部很安靜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無數種候鳥的飛翔,以及它們的覓食和嬉戲。很少的畫外音,偶爾有字幕流淌出來:
「灰雁,旅程數3000公里,地中海盆地(往返)北歐」
「灰鶴,旅程數4000公里,伊比利半島(往返)北半球森林」
「黃嘴天鵝,旅程數3000公里,東亞(往返)西伯利亞苔原」
但畫面和音樂已經足夠讓人感動。法國製片人雅克·貝漢的這部記錄片,歷經3年時間,用17部攝像機記錄了27種候鳥大遷徙的過程。
每年春天,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候鳥飛往北極地區,在那裡生兒育女。北極短暫的夏天過後,它們又要跋涉數千公里,返回出發地。這部電影記錄的就是它們大遷徙的過程。
鏡頭語言干凈簡單,只有不同種鳥的振翅飛行,它們飛越的無限山脈,色彩絢爛的廣闊平原,歐洲連片的古堡,洶涌的海面和無盡的沙漠。最壯觀的鏡頭是以整個地球為背景,在旋轉的角度下,映著藍色的海洋和褐色的陸地,清晰地看到大片白色的飛鳥群緩緩移動。用這樣直白的鏡頭詮解一隻微不足道的飛鳥被放在幾千公里的大場景下,看後讓人震驚的是候鳥大遷徙時執著的精神,或許如影片開場時的畫外音,這是一場生命的搏鬥。
影片的音樂非常純粹,在恢宏旋律里人聲的哼唱,伴著長鏡頭下鳥的飛行,時不時響起,由弱到強。片中NICK CAVE的作品有宗教般神聖的氛圍,用聲音賦予這些遷徙中的鳥類以令人肅然起敬的力量。
片中一直流動著不同鳥的鳴聲,很真實細膩。看片時會以為自己就置身於鳥的群落,那麼近地聆聽著它們豐富的語言。很奇怪,聽著鳥的鳴聲,內心會變得安靜。
最溫馨的鏡頭是候鳥飛到北極地區,產下小鳥後的場景,在輕靈活潑的女聲哼唱中,一隻小天鵝從卧在地上的媽媽羽毛下突然鑽出來,啾啾叫著;一隻有白色斑點的黑鳥馱著兩只出生不久的小鳥在水面上游動,小傢伙舒服地看著水面;黃嘴天鵝夫妻中間夾著四隻小天鵝,一家六口在水面上優雅游過。一隻小鳥想奮力爬上媽媽的背,卻一次次地滑下來。一隻胖乎乎的的黃眼睛黃嘴巴的小鳥憨絕地向前走著,它張著黃色的眼睛看著鏡頭時的特寫,傻乎乎,又可愛至極。
這一段的鏡頭我看了很多遍,看著鳥的一家溫暖地呆在一起時,有無限的溫柔情緒湧出:在鳥的世界裡,也有愛,有親情,人類所能體驗的情感中,鳥類也是有的。
如影片結尾字幕中所講,這同時是一部關於鳥類保護的電影。這部片子成功地讓觀眾站在鳥的視角去看人,用無言的鏡頭告訴我們,在地球這個家裡,人類已經佔有的太多,搶奪得太多。在人的霸道和淫威下,鳥的世界已經被逼仄得很小很小:
在冷森森的音樂中,一台巨大的收割機轟鳴著從遠方而來,草叢中一隻孤單幼鳥的特寫鏡頭,它傻傻地不知道要發生什麼,而收割機已經輾了過來……
幾聲槍響,一群奮力前行的雁從天空栽下,它們下墜的身影彷彿帶著長長哀鳴,劃過水面;四個偷獵的人剛剛放下舉起的獵槍。
一隻被關在籠中的加拿大雁看著天空中的同伴飛向遠方時,它在鐵絲網後黑黑的眼睛裡寫滿了悲傷。
在讓人絕望的音樂中,一群紅胸雁飛過被嚴重污染的城市,身下是巨大的煙囪,灰色的城市。
影片用很具張力的表達手法放大了在鳥的眼睛裡,人的世界裡所充滿的暴力和可怖;作為對比的是,用大量唯美的鏡頭展示鳥的世界裡種種美好:如血夕陽下,鶴群翩翩降落在樹上,它們張翅的剪影美得如畫;彤雲下,數以萬計的飛鳥喳喳而過時,讓天空升起圓形壯觀的黑色煙霧……
看這些鏡頭時,我們可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再也沒有鳥的翅膀從天空劃過,我們的眼睛裡還會有這樣生動嗎?
⑵ 新橋戀人的影片賞析
「流氓」導演卡拉斯的作品。他具有演員,導演,編劇等的多重身份,在躋身法國最有才華的新銳導演時才不過23歲。如果說最初在嘎納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節上給他帶來巨大榮譽的《當男孩遇到女孩》及後來拍得《壞血》還有新浪潮電影的影子。那歷時三年才拍完的《新橋戀人》正如法國《電影手冊》評價的那樣,是「法國電影國土裡偶然崛起的一座高峰」。在電影誕生百年之際,法國最具權威的一些影評家及學者曾評選出電影誕生一百年間最重要的100部電影時,與法國新生代有關的便是卡拉斯的《新橋戀人》。
「如果你說,天空是白的。他會說,但雲是黑的。那麼我們便知道是愛上了。」這是《新橋戀人》里最文藝的一句對白——那麼,我們便知道這是一部浪漫的電影了。但是浪漫,未必就是愉悅的、美好的情緒。《新橋戀人》告訴你,浪漫之中還深藏著令常人厭惡的和恐懼的東西。所以我在二十多歲首次看這部電影時,其實並不那麼喜歡。在目睹這部電影之前,影片在影迷之中已經聲名遠播,可是看過的人又極少,人人都說這是一部愛情經典,是朱麗葉·比諾什最美的年紀主演的,而它的開場偏偏是這樣的:醜陋的男主公德尼·拉旺醉酒後,任由一輛汽車碾過小腿;比諾什出現時骯臟、邋遢還蒙著一隻眼罩——這實在是在預想之外。劇情更不浪漫:兩個流浪者在有待修繕的新橋上相愛了,他們的靈魂和肉體都是殘缺的,只有在一起,才能生存下去;最後,即將失明的朱麗葉·比諾什卻被告知可以治好眼病,成為一個正常人,回到她富有的家中,這種相依為命的關系瞬時被打破;而愛到癲狂的德尼·拉旺為了阻止愛人的離去,不顧一切並誤傷了人命,從監獄被釋放那天,這對戀人再度相會在新橋上。後來有位著名的電影學者不屑地告訴我「《新橋戀人》就是一部有錢人拍的窮人的愛情」。
有些愛過的人知道:絕對的愛,不顧一切的愛人,會令人本能的想要逃避。或許正是如此,《新橋戀人》在上映後,票房慘敗。狂放與自私的愛,因其反常並不可能贏得大眾的喜歡;但是狂放與自私的電影,卻因其純粹漸漸成為文藝影迷的最愛。卡拉克斯顯然沒有想到愛的階級問題,他將愛的固執、殘酷和徹底,攪絆在激情四溢的畫面里。實際上這部影片的高潮並不是戲劇上的愛人之間的沖突與結合,而是影像上的——一場塞納河上的煙火、一段圓舞曲中的狂舞、坐在雕像上向夜空無目的的槍擊。我相信任何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驚異、迷戀於影片中間的這場壯觀而瘋狂的愛的表演,當然,激動肯定多於感動。我們如果看到最後的一場戲,那麼也許就能明白即使最瘋狂的愛中,也有著某種隱秘又普世的煽情。朱麗葉·比諾什與德尼·拉旺在畫外歌聲中,跳到一艘「一直向前」的駁船,迎風張臂,將觀者的心都能鼓動起來。這個鏡頭在幾年後風靡全球的《泰坦尼克號》中幾乎被全樣克隆,表演者變成了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一句「我是世界之王」感動無數男女。而被《新橋戀人》感動的,恐怕永遠只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因為這種感動還沒有被改造過,還是那麼天真、直接的,只有內心真正浪漫的人才會有所感悟
實際上這部電影之外的事,比銀幕上發生的事更漫長、更戲劇性,堪稱電影史的奇跡。《新橋戀人》前後一共拍攝了三年,因資金問題停拍三次,據說共有三個製片商為之破產,前赴後繼的投資人、堅定不移的工作人員,才令這場放肆的愛情呈現於銀幕。最初卡拉克斯拍這部電影時,聲稱只想拍一部簡單、甚至可以是8mm黑白膠片的,後來正式的預算是3200萬法郎。問題是故事的背景——新橋,這座巴黎最古老的橋之上只能拍16天,這是遠遠不夠的。劇組只能在一座名叫郎沙格的小城外,造一座橋,甚至按比例造塞納河兩側的巴黎布景。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可能很難想像,那座新橋是假的,那個巴黎是假的。這是法國電影史上最大、最奢華的布景(佔地10公頃)。再三停頓的布景過程中耗費了:200萬個螺絲與鐵釘,兩個標准體育場面積的木片裝置,320噸腳手架,1300箱啤酒,以及有13個孩子出生,9輛車被毀,1起意外。誰也沒有想到一部原先預算只有3200萬法郎的低成本之作,竟然會變成1億2000萬的巨作,拍的居然還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所以,法國電影界對《新橋戀人》往往不知如何評價:「不知道是上帝的恩賜,還是一場噩夢」。(Leos Carax依靠與一位黑幫老大的關系,拉來了這筆巨額贊助,拍出了這部可以記載進法國乃至世界電影史冊中的片子,當這位黑幫老大在一次幫派火並中喪命之後,Carax也一直沉寂。)
是的,這是一場絕對的愛,也是一部絕對的電影,它的背後有位「絕對的導演」。雷奧·卡拉克斯生於1960年11月22日,標準的天蠍座,他的原名是Alexandre Oscar Dupont,13歲時自己顛倒了原名的字母,改為Leos Carax。卡拉克斯的前三部電影,被稱作「男孩女孩三部曲」——《男孩遇見女孩》《壞痞子》《新橋戀人》,其中的男主角都是叫Alex(正是他原名的開頭),而扮演者都是和他形似的德尼·拉旺。這不難讓人覺得,他的電影都是拍自己。卡拉克斯說:「我的前三部電影,每一部是給一位戀人的。」在1991年《新橋戀人》之後,這位天才只拍了一部《寶拉X》,他將一切歸咎於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女主角——沒有合適的愛人!沒有愛情怎麼拍電影!朱麗葉·比諾什在《壞痞子》時出現他面前,到拍完《新橋戀人》,他們已經相戀6年,但是這部電影所歷經劫難,使得他們的愛情也成為犧牲品。後來比諾什說,她們倆常討論這部電影的結局,究竟應該是悲劇還是喜劇。比諾什堅持用喜劇性的結局,她想拯救這部電影的角色、拯救角色之間的愛情。她坦白地說:「既然我們自己毀滅了一段愛情,至少電影可以比較美好。」
在卡拉克斯的前兩部作品裡,可以看到戈達爾風格的巨大影響(雖然卡拉克斯聲稱和戈達爾曾經不愉快過),《壞痞子》里幾乎都是對戈達爾早期作品的「回憶」,無論是特寫還是色彩。他顯然特別注重電影的技術成分,連走路步態與路邊牆避的顏色都非常刻意。《壞痞子》有一個半舞半奔的平移鏡頭讓人感受到他的天才般的激情,在《新橋戀人》中也可以得到重溫,並且更加從容和放縱。來到中國講到自己的電影時,卡拉克斯乾脆說:「我的電影是拍給死人看的或者是給動物看的。」《電影手冊》曾經評論卡拉克斯一直「唯恐電影太真實」,這是一語中的。我一直喜歡的就是卡拉克斯的「虛假」,熱烈、大膽、直接,帶著原始的快感。
後來,一個感性的朋友從巴黎歸來,說起在那裡看煙火的情形。或許是煙火太過壯觀,而顯得夜空特別得低。等到煙花散盡,留在眼底的只有幾點火星。他說,那一刻就覺得「宇宙是地球深夜的一場煙火」,忽然就了解到「原來卡拉克斯是真的,《新橋戀人》是真的」。我想那真的是進入《新橋戀人》的內部了,我們只要旁觀就覺得已經被感染了。
⑶ 求法國電影 王宮風雲的精彩影評
1997年夏天,英國王妃黛安娜遭遇車禍,香消玉殞,魂斷巴黎,年僅36歲。隨後,葬禮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整個世界都為她的早逝而扼腕嘆息。這一天,距同樣舉世矚目的她與查爾斯王子的盛大婚禮,時隔16年。
時至今日,黛安娜仍是人們無法忘懷的名字,以她的生平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大量文藝作品包括傳記、回憶錄等,總能不斷引起人們對她傳奇一生的種種追憶。
電影《女王》中,戴妃之死雖是切入點,主題卻是表現王室與首相這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交鋒,主演海倫•米倫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隱忍威嚴而又審時度勢的女王形象,並因此榮膺第7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之桂冠,可謂實至名歸。
與政治色彩濃郁的《女王》不同的是,法國喜劇片《王宮風雲》的創作靈感盡管明顯取自同一題材,卻以法國人特有的詼諧、俏皮,愣是將一場惹人注目的宮闈秘事演繹成了家長里短的婆媳智斗、夫妻鬥法,在戲謔暗諷中一點點地消解了王室的神秘和尊嚴,真可謂:國事、家事、天下事,皆事出有因,攪作一團。
國王突然駕崩,正在國外逍遙度假的王子夫婦被緊急召回。陰差陽錯,王室繼承人的重任一夜間降臨到了阿諾德的頭上,向來不招女王待見的艾米莉則理所當然地成了王妃。
花天酒地的阿諾德被迫放棄了吸食大麻,不善交際的艾米莉開始學著適應王宮里的種種繁文縟節。可惜,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的艾米莉再怎麼努力,也難討專制、刻薄、挑剔的女王的歡心。甚至,竟然發現丈夫還背著她與自己的女友偷情。
一面以親和時尚的公眾形象繼續出席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一面暗中操縱和利用新聞媒體,艾米莉巧妙地實施著自己的報復計劃。表面上看,她似乎忍氣吞聲,寬容大度,很快贏得了大眾的同情和好感,而實際上,王室和公眾都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
身兼編劇與導演的瓦萊麗•勒梅爾西埃,飾演影片中的王妃。和黛安娜比起來,長相平庸的她顯然不及戴妃的端莊典雅,不過,其精緻乖巧的相貌卻和整部影片的輕喜劇風格十分吻合。誰能想到,就是這個昔日盡忠職守、恬靜靦腆,有著兩個可愛女兒的中年主婦,在一連串的意外事故之後,居然能夠懷揣這么多的心機。
法國著名影星、老牌美女凱瑟琳•德芙娜飾演的女王,雍容華貴,又專橫虛偽。本以為穩操勝券,誰料想,不知不覺中卻被深藏不露的王妃弄得狼狽不堪。當看到女王猶豫再三,終於屈尊來到鄉間別墅,低聲下氣地請求艾米莉原諒時的片段,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佔了上風的,故作驕矜,得理不饒人;而敗下陣的一方,臉上掛著不情願的笑,暗地裡早已恨得牙根兒癢癢。這哪裡是什麼頤指氣使的女王啊,分明就是尋常百姓家中隨時爆發的婆媳大戰嘛。
片中的兩位女演員曾分獲2006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我不知道結果如何。不過,實在難說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因為她們的演技真的是旗鼓相當。
在這部內容虛構的電影故事中,婚外情、狗仔隊、輿論媒體……許多元素都不難找到現實原型作比照,但和英式喜劇的冷幽默以及港片的無厘頭迥異,在女導演瓦萊麗•勒梅爾西埃的掌控下,全片始終洋溢著一種輕松詼諧的氣氛,連隱含的嘲諷也是在愉悅的觀影過程中被我們輕松地接受。
片中有處小細節:王妃面對電視鏡頭,與一位痴迷愛戴她的年輕少女親切交談,合影留念。而到了結尾處,卻對一路追隨而來的少女視而不見,根本想不起曾經對她許過的承諾。或許,這正是導演的用心所在,讓你莞爾之餘,體會其對王公貴族們自命不凡、虛偽勢利和故作姿態的無情嘲弄,以及對民眾的盲從和被愚弄的溫婉提示。
影片出人意料的結局,是王妃在倫敦蹦極時的意外殞命,比車禍更加詭異莫名的消失。這才翻過頭來回想影片的開始,女歌手深情款款的演唱,王宮外鋪天蓋地的鮮花,教堂中各色人等大相徑庭的表情神態,原來,人間一切的意外,竟然真的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如果說,《女王》中,借女王與公眾的對立暗示了皇權的沒落,民意的強悍;那麼,《王宮風雲》,則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時尚劇,宮闈內幕,不過是一件好看的外衣。兩相對照,著實有趣得很。
⑷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賞析
(一)
說實話,我一直對法國電影心存敬畏。沒看正片之前看故事梗概,感覺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司空見慣的師生故事而已,而這么乏味老套的架構,大概也脫不了我想像中的法國藝術片慣有的面目可憎。
然而我錯了。這是一部輕松愉悅,並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藝術享受的電影。它一點也不壓抑沉悶,而是活潑輕快的,還略帶那麼一點詼諧幽默,但它也不會像通常的法國喜劇片如《鬱金香芳芳》那樣的聒噪吵鬧。它是潮濕溫暖的記憶,是輕輕飛揚的柔風,你就那樣蒼白地面對它,不會喜悅,也不會悲傷,只會感動,而且是回味無窮的唏噓感動,像我,則更會心存感激。
我終於成功而完整地看完一部法國文藝片,這是我的奇跡,而改變我對法國電影的普遍刻板印象,則是《放牛班的春天》的貢獻和可喜之處吧。
(二)
這部電影當然也不會是深奧晦澀的了。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師來到一群野性難馴的孩子中間,接下去會發生什麼故事,我們基本上可以猜到十之八九。但馬修這個人物的獨特魅力在於,他的懷才不遇和落拓,他的悲憫和眼底溫柔,乃至他暗戀學生的母親,滑稽幽默的言行舉止和非常顯眼的禿頭,都使他像個善良而和藹可親的父親。他不是完美的,但是立體生動的,是一個說服力很強的可親可信的老師形象。
至為關鍵的,是馬修真正懂得開啟孩子的心靈。
在他到來之前,"池塘之底"是一個典型的專制殘暴的寄宿學校和教育制度的縮影。哈珊校長及他以下的教工,都是暴戾而簡單片面的,一概地只看到孩子們叛逆、偷竊、抽煙、打架的一面,也習慣了用嚴厲的懲罰方式如禁閉、毒打虐待學生;而學生在皮球效應下也反彈得更為厲害,總是想方設法地報復整蠱老師,也因此導致師生間日益緊張的關系氛圍。從純粹意義來說,"池塘之底"不像個學校,而是師生間,成人與孩子間冷漠對峙的戰場。
馬修來了之後也只不過是一個新學監,他無力全面地改變現狀,卻可以對犯錯的學生寬容地放一馬,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挽回孩子的尊嚴。更重要的是馬修懂得尊重每一個孩子,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賦。他組建合唱團,分析每一個孩子的音色,給他們安排合適的角色,用老話來講,是懂得因材施教,人盡其才,其實也是在暗示、激發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價值,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人生社會中找尋到自己的位置。導演克里斯-巴哈蒂自己解釋說這部電影要講的就是生命的意義。就這點來說,馬修可謂是孩子們真正的啟蒙導師,也因此馬修能夠漸漸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獲得他們的真誠依託。影片最感人的橋段是馬修離開"池塘之底"時帶走了佩皮諾,那一天剛好周六,終於圓了佩皮諾在周六可以等到"父親"的願望。佩皮諾跟馬修的離去,是對馬修所施行的教育方式的最好回報。而莫杭志後來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更是馬修教育理念頗有成效的明證。
與之相對照的是,影片還設置了蒙丹這一角色,他被心理學家作為試驗品投送到"池塘之底",因為"實驗品"的特殊身份和更惡劣的品性,他沒有得到應該的關愛,而是遭遇更過分的歧視和虐待,還被誤會錯怪為盜竊學校10萬法郎資產的小偷,懷恨在心的他最終一把火燒了學校宿舍。這種暴力舉動可以說是對專制教育制度的最直接而又極端的報復和抗議。如果我們撇開庸俗的教育話題不談,也可以從中看到導演的人文關懷。
本片導演的叔叔,更著名的導演雅克•貝漢說:孩童時代的面孔,連同內心深處的情感對我們是如此珍貴,以至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時期的記憶永遠無法磨滅。聯系本片那些心靈有著缺陷的孩子,其實他們內心深處記住的是兩種截然對立的回憶:他們的不幸是他們或者因各種原因(比如"二戰","二戰"也是成人發起的戰爭)被成人拋棄,或者逾越了成人世界制定的規則,辜負了成人對他們的暫時期望,就被以哈珊校長為代表的成人世界排斥在自由正常的生活之外,承受粗魯殘暴的辱罵、毆打或者禁閉。這種愚蠢野蠻而形而上的處理方法給孩子們帶來的是顯然是更大的心靈災難。蒙丹的縱火,便是最明顯的反面教材。孩子們的幸運在於他們遇上了馬修。馬修的偉大或者說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真正懂得與孩子進行心靈的對話與溝通。他的民主平等意識,他的寬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縷縷春天的陽光,撫慰照耀孩子們殘缺受傷的心靈,還給他們一個明媚溫暖的未來與世界。這兩種記憶,相信也是深植於作者心中的經歷感慨和本片的故事來源及情感源泉。
(三)
現在來看,馬修的確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教師形象。影片中那個乾瘦的數學老師也懂音樂,可是他並沒想到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而是一天天麻木下去,到最後連說笑也不會了;哈珊校長也聲稱他有教育夢想,可是他此刻只是個人人討厭的自私、虛偽、邀功諂媚(在公爵夫人面前說組合唱團是他出的主意)的暴君。馬修之所以贏得尊敬,是因為他在對待孩子問題上有與眾不同的足夠的信心與耐心。而他慧眼識天才,發掘每一個孩子的優點和個性,開啟他們的音樂智慧,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眼界再放寬一點,不是每個不幸的孩子都可以遇到馬修這樣通情達理的而且還是音樂家的老師的,盡管有點落魄。
所以馬修終究是一個帶有理想色彩的被寄託了美好願望的人物形象。他也不再是"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而是心靈救贖者和光明使者。這也許是因為導演自身有幾十年的音樂修養的緣故,音樂及音樂家的作用有所美化而誇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本片的音樂也因此運用得出神入化,不僅絲絲入扣地銜接劇情,而且烘托影片氛圍,推動劇情發展,是音樂與劇情結合得相得益彰的絕佳典範。
片中共出現三首完整的插曲,都是抒情柔緩的優美之作,分別對應故事敘述的時間與節氣,從寒冬到初夏,也逐步反映音樂漸漸融化孩子們冰封的心靈,影片的整體情緒也隨之漸趨歡快明朗。如"在迴旋的風中轉向,展開你的翅膀,在灰色晨曦中,找尋通往彩虹的路,揭開春之序幕""夏日的微熹,驛動的夢,我的心燃起,驟然飛舞飄離大地""歡樂的震顫,一切在跳躍,榮辱恐懼拋諸腦後,遠離孩子們的困擾,無窮哀傷全無蹤影""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等等,從這些歌聲中可以聽到孩子們對音樂及馬修的感恩,也似乎可以聞到他們漸漸開朗樂觀的氣息。而音樂及馬修作為身處"池塘之底"的(黑暗中的)孩子們的指路明燈和希望之光的隱喻,也是昭然若揭。尤其第二首歌響起的時候,整個校園似乎都被空靈悠揚的童聲清唱包圍,沉浸在聖潔的音樂世界之中,"池塘之底"曾經的陰暗和殘酷好像一掃而光,一切都是如此的祥和安樂,連數學老師也跑來為孩子們伴奏,而一向不近人情的校長,竟也自顧自地在辦公室里學孩子們折紙飛機玩。可見音樂的感染力之巨大無窮。
如果有這部影片的原聲碟,我推薦收藏。
影片在音樂之外的其他方面俱表現出色,尤其是對節奏和整體基調的把握非常純熟,一點也不像初次出手的作品。導演敘述之流暢,轉場之自然,情節之清晰利落有條不紊,都顯現出手法嫻熟功底深厚,如果不是因為導演出身電影世家,耳濡目染,便是藝術相通,天分過人。要拿華語片來比較的話,處女作即能達到這種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的風范,似乎只有李安的《推手》才有相似感覺。《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首優美抒情的人性贊美詩,就是不知假使離開音樂題材,克里斯-巴哈蒂是否還會有如此過人表現。
⑸ 對法國電影的印象看完的感想
就我所看到的一些法國電影來說,其中所蘊含的法式幽默是別的國家所學不來的 我個人感覺 大體來講 法國電影它浪漫 大膽 畫面富有浪漫氣息。。。說一下我喜歡的電影
《碧海藍天》這部我看哭了,若要用具體的語言形容,很難概括,因為它太特別
《la vie en rose》因為喜歡Edith Piaf,所以喜歡上這部電影,很真實,很震撼
《兩小無猜》 盪氣回腸的愛情,理所當然的悲劇。。
《暴力街區》 法國有名的動作片還真的不是很多,但這部算很high的了
《你丫閉嘴》法國人太能搞逗了。。。笑翻了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感人至深的勵志電影,很溫暖很感人很有教育意義
《只要在一起》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法國影片,普通百姓之間的完美愛情,奧黛麗·塔圖演繹的堪稱精緻,其主演的《天使愛美麗》更是完美,浪漫、溫馨。她的純真而善良的微笑是本片最美的畫面
周圍的人有喜歡《戲夢巴黎》和《雲上的日子》以及類似這種片子的。說實話,太露骨了,法國人在這方面太大膽了,而這種片子實在很高產,能真正看出其中真正藝術的能有幾人?在下不很喜歡,不大能理解其「精髓」
時間有限及個人見解。。寫的不是很全面
⑹ 法國電影賞析: 治癒迷絕對不能錯過, 看一部少一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2013][劇情/家庭][法國] 《放牛班的春天》網路雲網盤電影|在線觀看uc網盤|超清BD1080P|中字資源下載(2004) 觸不可及 [真愛百分百][2018][喜劇/愛情][法國/比利時] 歡迎來北方 [愛在記憶消逝前][2017][喜劇 / 愛情 / 冒險][法國] [普羅旺斯的夏天 Avis de mistral][2014][劇情][法國]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2013][劇情/家庭][法國] 鏈接: https://pan..com/s/1cwTO_993O7HMqwLvNjwz5Q 提取碼: vax
《放牛班的春天》網路雲網盤電影|在線觀看uc網盤|超清BD1080P|中字資源下載(2004) 鏈接: https://pan..com/s/1zsAdz1H9d68g9pczVfAs1w
觸不可及 鏈接: https://pan..com/s/18H6rG9UKrgaGZ1_2AuAf7Q
真愛百分百][2018][喜劇/愛情][法國/比利時] 鏈接: https://pan..com/s/1DJgtPScvjPvlXMVUlR2SaQ
歡迎來北方 鏈接: https://pan..com/s/1p-Ej0BkUW_F8FK-SPdKJgA
[愛在記憶消逝前][2017][喜劇 / 愛情 / 冒險][法國] 鏈接: https://pan..com/s/1ybZRbUhgyu6ts2D0K8czlg
[普羅旺斯的夏天 Avis de mistral][2014][劇情][法國] 鏈接: https://pan..com/s/1PigAJJuZt6aux-pwao2GSg
⑺ 法國喜劇電影藝術特色有哪些
沒有法國電影,就沒有世界電影藝術。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藝術上說,電影的誕生要給法國人記頭功.電影誕生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發生的革新或革命,法國人的作用一直很巨大。喜劇片是法國電影藝術中的一支奇葩。中國觀眾熟悉的法國喜劇電影,大都是動作誇張、對白逗樂、噱頭迭出的通俗喜劇。其實,法國喜劇電影中還有一類被稱作「文人喜劇」或文雅喜劇的電影,就是用情節設計、人物刻畫來展示幽默、調侃人生或社會,抨擊、諷刺假、丑、惡。這類喜劇充分表現了法國人善於寓大於小、舉重若輕、高度概括的藝術天賦。但是,這類影片很難成為經典。美國喜劇電影就是讓人輕松,法國喜劇電影讓人在輕松中深沉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