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電影氣候

二戰電影氣候

發布時間:2022-05-13 11:06:57

Ⅰ 二戰經典電影

最震撼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Ⅱ 推薦幾部比較好的二戰題材電影拜託各位了 3Q

《珍珠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夏天挾雷霆萬鈞之勢上映,勾起了人們對二戰電影的又一次狂熱。不過好萊塢在過去五十年拍過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太多,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也有好幾十部,實非這篇短文所能容納。 因此,筆者將介紹重點鎖定兩軍在戰場上交鋒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題材,如戰俘逃亡片《大逃忙》(TheGreatEscape)、軍人故事片《亂世忠魂》(FromHereToEternity)、大後方生活片《戰雲鵑血》、壓迫或拯救猶太人片《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List)、戰犯審判片《紐倫堡的審判》(JudgementatNuremberg)等精采之作,均不得不在此割愛。以下按影片出品先後介紹十部值得一看的經典二戰電影: 《戰場》(Battleground)1949 導演:威廉.A.韋爾曼(William.A.Wellman)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Bastogne)發生遭遇戰的故事。當時,德軍元帥馮德倫斯特企圖在歐洲的西部戰線進行最後一次大反撲,不料在巴斯涅鎮被美國空降步兵師奮勇阻截下來。德軍包圍小鎮,脅逼美軍投降,但美軍寧死不屈,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此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來飾演片中要角,編劇刻劃個性鮮明,導演韋爾曼也拍得細膩,因此能生動地重現戰時氣氛。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雲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透過傑出的攝影更加強了戲劇張力。壓軸的戰爭場面處理得十分緊湊刺激,堪稱一流的戰役電影。 《隆美爾傳》(DesertFox)1951 導演:亨利.哈撒韋(HenryHathaway) 有「沙漠之狐」稱號的艾爾溫.隆美爾(Rommel)將軍,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陸軍元帥,他所率領的北非軍團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戰勝,令同盟國備感困擾。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亞圖卜魯克(Tobruk)戰役中,德軍以15,000名的弱勢俘虜了33,000名英軍,令隆美爾聲名大噪。英美同意聯合進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Montgomery)率領比德軍多五倍的坦克車於1943年5月在大沙漠進行摧毀性的決戰。此時,隆美爾知道希特勒(Hilter)的氣數已盡,個人無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國,在聯軍保證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殺殉國。詹姆斯.梅森演得出色感人,如今被公認為好萊塢最出色的戰爭英雄傳記片之一。 《桂河大橋》(TheBridgeOnTheRiverKwai)1957 導演:戴維.里恩(DavidLean) 戴維.里恩執導的反戰電影經典作,堪稱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劇情描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上校尼柯遜率領的六百官兵在新加坡被俘,日軍將他們運往緬甸叢林中的戰俘營囚禁,並逼令他們在該營所在的桂河建築一座橋梁,藉以接通曼谷與仰光之間的鐵路運輸。尼柯遜根據日內瓦條約堅拒軍官從事勞動工作,不惜被單獨囚禁暗室亦不屈服。營長齋藤大佐逼於無奈退了一步,讓尼柯遜取回對手下的指揮權,豈料當英兵將橋築好時,從戰俘營逃出生天的美軍少校希斯卻奉命回來突擊炸橋。全片製作嚴謹,劇力逼人而來,跟一般戰俘逃亡電影不同一個層次。此片更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七項大獎。 《最漫長的一天》(TheLongestDay)1962 導演:安德魯.馬頓(AndrewMarton)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布局和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恍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網羅了多位在六十年代走紅的一線巨星參與盛舉。流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坦克大決戰》(BattleOfTheBulge)1965 導演:肯.安納金(KenAnnakin)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間盟軍與德軍的一場坦克大戰,德軍由羅伯特.肖飾演的希斯將軍率領,企圖在聖誕前夕對盟軍作全面反擊,但計劃功敗垂成,被亨利.方達飾演的凱晨將軍發現,因而雙方發生殊死戰。原來的寬銀幕電影頗能表現出這部巨制的戰爭氣勢,在小屏幕上欣賞當然會打點折扣。不過,導演肯.安納金的敘事手法仍算流暢,加上一群老牌演員也演出賣力,使影片維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空軍大戰略》(BattleOfBritain)1969 導演:GuyHamilton 這部大型戰爭片由英國影壇精英空群出動拍攝而成,為重現他們祖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段重要歷史而賣力。影片以紀實戲劇的風格描寫德國納粹在1940年空襲英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使英國損失慘重,但也激起了英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抗德國,尤其英軍的飛行員更是爭先上陣反攻不甘後人。片中戰機蓋天的空襲場面拍得十分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在眾多熠熠紅星中,邁克爾.凱恩、肯尼思.莫爾占戲較多,飾演龐瑪妻子的蘇珊娜.玉則表現浪漫。此外,勞倫斯.奧立弗飾演戰術高明的爵士令人印象深刻。 《巴頓將軍》(Patton:LustforGlory)1970 導演:富蘭克林.J.沙夫納(FranklinJ.Schaffner) 影片一開場,畫面填滿了一面美國星條旗,身穿戎裝的巴頓步上國旗前的講台,正對鏡頭發表一篇《美國軍人最偉大》的演說,一股名將氣魄不言而喻。片中有一段爭議頗大的場面,描述巴頓進傷兵醫院巡視時掌摑懦弱士兵,其創作靈感應來自寇比力克的反戰名片《光榮之路》(PathofGlory)。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個大獎,但最佳男主角喬治.C.斯科特竟然公開拒絕了這項榮耀。他說他不是為了競爭奧斯卡獎而演出的,真是與巴頓個性如出一轍的一條硬漢。 《虎!虎!虎!》(Tora!Tora!Tora!)1970 導演:理查德.弗萊舍(RichardFleischer) 在二戰結束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本片由美國與日本電影界合拍,日方原想請大師黑澤明負責掌舵,後來日軍部分的戲由深作欣二執導。全片從美日雙方的發展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麼富有戲劇性和沖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中途島戰役》(Midway)1976 導演:傑克.斯米特(JackSmight)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東西方兩大戰場,好萊塢拍了很多以西方戰線為背景的戰爭片,但是發生在東方戰線的影片拍得很少,這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片的劇情焦點是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以傳統戰爭片風格處理的本片不算是很突出之作,編導刻意加入美國將軍之子愛上日本女孩的通俗劇情節也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PrivateRyan)1998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Spielberg) 斯皮爾伯格其實在此之前拍過好幾部戰爭片,包括:《1941》、《太陽帝國》(EmpireoftheSun)、《辛德拉的名單》等,似乎他對二戰歷史始終情有獨鍾。此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賴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只剩小兒子瑞恩仍在歐洲大陸作戰,萬一也死了就會全家絕後。盟軍司令馬歇爾(Marshall)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遣湯姆.漢克斯率領的一支小分隊去法國戰場搜救他。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則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採納哦

Ⅲ 有哪些好看的二戰題材電影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Ⅳ 結合電影《後天》談談什麼是全球氣候變暖及產生的原因

根據本人的學習,如果我說的是對的,那麼樓上的就肯定是胡說八道。

後天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但是他的環境理論,應該是錯誤的。

我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自然現象,非常正常,而且,有變暖,就有變冷,是個循環的過程,只是我們正處於變暖期而已。

過如果你不嫌看的累,我可以給你徹底解析下氣候問題。

首先我明確一下,氣候並沒有任何問題,基本上這就是真實情況!!

從歷史真實的數據來看,從二戰結束,到75年,這段時間,全球氣候是逐漸變冷,然後從75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氣候是在變暖的,從2000年到2010年,氣候沒有繼續變暖的驅使,有專家認為,氣候已經逐漸開始變冷。

我們來解析下上面的數據,你可以發現,二戰結束後,工業高速發展,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氣候並沒有變暖,反而在75年後到2000年,氣溫提高了,然後到目前為止,氣溫又沒變化了,可見,氣候是有一個曲線上下浮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是25年左右。而這與二氧化碳,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如果二氧化碳增加會導致氣溫升高,那麼二戰結束後就不可能會有氣溫變冷的過程。

然後我們在來說說二氧化碳,從理論上來看,二氧化碳的確是個「保溫氣體」,但是我想說的是,人類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事實上是很微不足道的,二氧化碳占據大氣的含量是0.054%,每年,細菌和落葉腐化過程中產證的二氧化碳大約是1500億噸,與人類有關的活動,包括呼吸,以及汽車尾氣,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是65億噸,這個數字,連每年火山噴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要少很多。

而且,從研究冰層樣本中表面,地球上存在多次冰河期和高溫期,但是這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有明顯的區別。歷史上的氣溫,總是在到達巔峰之後數個世紀後,二氧化碳含量才會到達巔峰,但是二氧化碳到達巔峰後,氣溫已經逐漸趨於變冷的過程了。

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高氣溫時期,由於氣溫逐漸變高,所以海洋里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釋放,所以才引起了高二氧化碳含量,等到氣溫逐漸降低,二氧化碳的釋放才逐漸停止,直到不釋放,最後開始「回收」二氧化碳,所以,氣溫的高低才會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調。

通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以往理解的,二氧化碳引發高氣溫,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最終答案,是氣溫影響二氧化碳的含量。

另外再補充一點,說道保溫氣體,二氧化碳的保溫效果其實相對是比較差的,比誰差呢?比水氣差,而且是差很多~~

綜合上面的說法,可以得出最終結論,氣候變暖的過程,事實上是地球氣候一個正常的變遷,從歷史上看,地球上有比現在更溫暖的時期,就是中世紀,那個時候的世界社會相當的富庶,歐洲大部分的知名教堂都是建造在那個時代,而在中國,正在經歷封建社會的巔峰——開元盛世!(所以高溫期代表著富庶)另外在工業革命時期,是歷史上有名的冰河期,當時泰晤士河都結冰的,冬天經常有小販在冰面上開店。所以氣候並沒有什麼問題,氣溫的高低變化,就如同一年有四季一般正常

那麼你可能會想了,為什麼明明氣候沒有問題,現在「低碳」口號卻喊的那麼響呢?

那我來告訴你,哥本哈根會議,說是拯救地球的會議,其實,是經濟發達的大國為了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而搞的政治陰謀,環境,只是被利用而已。

全球氣候問題,起源於英國,倡導者是著名的英國首位女性首相撒切爾夫人,因為她在競選的時候,英國有酸雨的現象,由此她提出了全球環境惡化,保護全球環境的競選口號,這個口號正好迎合了民眾的兩個心理,一是二戰後,因為原子彈的存在,人類對自身擁有巨大力量的盲目認識,自以為可以摧毀地球;二是對「自己擁有巨大力量」的恐懼,害怕被自身的力反過來毀滅。所以撒切爾利用了這個口號,成為了第一任英國女首相。而此法固然會被各國政客廣為利用在各個政治、經濟領域,尤其是經濟。

世界經濟好比一盤水,世界各國就好比托著水的盤子。如果你端平盤子,那麼盤子里的各個部分的水含量就是一樣的,如果你端不平,那麼勢必盤子里有一部分得到的水多,一部分地方得到的水少,而以美國為首的大國,就希望,這個盤子能傾斜,自己得到的水多一點。

所以,大國就丟出了「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正義旗幟,並且把這個口號喊的響亮,喊的正義,把環保列為道德的制高點,自己就可以"挾環境這個天子而令不臣」,誰要是不聽他的,他就可以利用這個來制裁你,而且是師出有名手段還可以非常殘忍,就如同中世紀教徒處罰異教徒一樣,是可以動用火刑的。你要明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意味著產量下降,經濟發展減緩,你發展的慢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優勢就更明顯,經濟這盤「水」,就會倒向美國這邊,美國的「水」自然就會增加了。

美國作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戰勝國,成功的劃分了二戰後的經濟,其內容是,非洲,亞洲,南美出口原材料,廉價的粗加工商品,由美國為首的第一、第二世界國家(北美、西歐)負責物流、廣告營銷、設計、包裝、零售。最終的產品,由本國消化,或者再出口到發展中國家,這當中,原材料的出口已經產品粗加工利潤最為微薄,而物流、廣告營銷、設計、包裝、零售利潤最為豐厚,所以西方列強國家富庶,我們窮。這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所精心規劃的。

但是發展中國家也不見得滿足現狀,都想辦法發展,但是如果發展中國家發展到會破壞西方發達規劃的世界經濟格局的時候,那西方就不會再容忍了。他們精心炮製出了「保護世界環境」這個可以載入史冊的驚天大騙局!!

除此之外,還有更現實的問題,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產生了大量的失業人員,如何處理好就業率,是擺在奧巴馬辦公桌上的大難題,奧巴馬本人是藍領階層的代表,所以自然是要增加工人的工作崗位,為此,美國打出了兩計重拳。

第一擊重拳,打向了日本,就是日本豐田事件,美國通過打擊豐田及其他日本高檔商品,減少了進口高檔的銷量,降低了美國商品的成本,增加了美國商品的銷量和利潤,這個不在這里多說,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第二擊重拳,直擊中國。由於增加了以汽車業為首的工業不足以滿足美國的就業率,也達不到奧巴馬許諾的增加300萬就業崗位的承諾,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就把目標定為了節能環保新能源行業。但是美國也要確生產出的節能環保新能源產品有地方可賣,美國就把目標定在了中國。

首先,美國打了一計虛拳,要求人民幣升值。
那麼人民幣升值,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從表面上看,這是美國為了限制中國的出口,讓美國的采購商買中國的廉價商品成本提高,從而把采購目光轉回到國內,這樣,美國自己的工廠就會開工。
然而,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致命的,人民幣只要再提高5~7%,中國工廠就要倒閉,而美國是希望人民幣升值30%,這根本就是要中國企業去死。
之後,美國就威脅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且成功的說服了歐盟共同給中國施壓。
但是,美國所做的這一切,並不是要把中國馬上置於死地,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把中國拖到談判桌上來談判,並且增加了談判籌碼。
果不其然,中國就真的回到了談判桌上,並且完全照著美國人的思路走。中美達成了以下共識
1、美國不再提人民幣升值;2、美國考慮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體制(看清楚,是考慮,而且沒說考慮多久);3、有中國出資,美國「幫助」中國製造三座第三代技術核電廠(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更安全更經濟的第四代核能產品)。

說道這里,你應該明白了吧,美國的這計重拳,其實是要為美國的節能新能源產品,找個買家,而且是強迫別人買,這個當年英國為了取得在中國的經商特權而打的鴉片戰爭,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所謂的氣候危機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抗,政治家永遠是黑暗的,這依然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如果說真的有氣候危機,那是指美國為首的經濟發達國家,製造氣候惡化的假象,來剝削我們發展中國家。事實上,現在社會名義上是要保護環境,而實際上做的是破壞環境,太陽能電板所用材料是多晶硅,這東西在製造過程中是非常破壞環境的,我們的環境危機,真正來源正是這類東西,垃圾圍城,水資源污染才是真正威脅我們和自然界的元兇!而不是二氧化碳。

為了保衛我們的經濟(而不是環境),我建議大家,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們要做的、我們能幫助國家的地方在於:在同等條件下,我們盡可能去購買國產貨,去國內企業、商家消費,讓人民的財富留在國內,而不是被外國人賺走。讓我們國內企業多賺錢,他們才有條件給員工更多工資,有了更多的工資,才能更加促進消費,振興中國的零售業,使得中國經濟走入一個良性循環,這樣我們的經濟才會更發達,我們每個中國人才能受惠,我們的國家在對外談判上,才有更多的底氣!! 至於環境,我只是希望政府能盡快解決水資源污染和垃圾圍城!

知識和觀點是學習的,文章是自己寫的,是非對錯,我們心中自有答案

Ⅳ 想要幾部關於二戰的電影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1.《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國、英國、法國,1962) 全景式記錄盟軍諾曼底大反攻的史詩。盟軍最大的一個成功案例。公認的二戰戰爭電影蓋棺之作。告訴我們成功中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美國、英國,1977) 盟軍荷蘭空降兵的命運。可能是盟軍最大的一個失敗案例。異想天開與急切冒進讓盟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其間一位德軍將領的風度和氣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美國,1965) 戰線過長與補給不及讓德軍功虧一簣,失敗令人扼腕、頓足。 4.《馬爾他攻防戰》(Malta Story,英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英軍在馬爾他捉襟見肘的遭遇。 5.《雷瑪根大橋》(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國,1969) 情節緊湊,精彩紛呈,一氣呵成,淋漓盡致。 6.《紅一縱隊》(The Big Red One,美國,1980)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活著」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戰將》(When Trumpets Fade,美國,1998) 告訴你一種反英雄主義的戰場生存之道。 8.《斯大林格勒戰役》(Stalingrad,德國、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無邊際的雪原就是德軍士兵的墳墓。未見德軍與蘇軍的正面對峙而慘烈、慘淡之情彌漫熒屏,揮之不去。 9.《星星敢死隊》(The Star,《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10.《狙擊手》(Sharp Shooter,蘇聯) 蘇軍女狙擊手的傳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遜《兵臨城下》。拍攝年代未詳,當略早於《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11.《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蘇聯,1972) 戰爭與女人的散文詩,證明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曾經感動過一代中國觀眾。 12.《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1970) 客觀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個標本,美國觀點和日本觀點妥協的產物。撫摸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13.《中途島戰役》(Midway,美國,1976) 勝敗之機瞬息萬變,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戰凸顯了信息、判斷與應變的重要性。表現手法略嫌呆板,其間美軍將領之子與日本姑娘戀愛的情節純屬多餘,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4.《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細細的紅線》,美國、加拿大,1998) 墓誌銘式的故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的對決,對於美軍來說,該經歷(包括士兵的戰爭思考和厭戰情緒)與日後的越戰經歷差相彷彿。略嫌沉悶、拖沓。 17.《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陽被犬欺。 18.《反攻緬甸》(Objective Burma,美國,1945) 早期二戰經典。在歷史上曾因過分誇大美國在緬甸戰爭中的作用、遭物議而被刪剪。 19.《血戰台兒庄》(中國,1985) 中國第一部以正面戰場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已是公認的華語經典。聊以代表中國經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壯士雄風》,英國,1968)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懸疑、動作,鬥智斗勇,起伏跌宕、驚心動魄,一氣呵成,絕無冷場。更兼兩位大美女捧場,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納瓦隆的槍聲》,美國,1961)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動作、懸疑,緊湊、緊張,人物、景觀,美不勝收。其間處置叛徒美女的情節尤其令人心情復雜。 22.《倫敦上空的鷹》(Stukas uber London, or Eagles Over London,法國、西班牙、義大利,1969)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德軍的滲透與英軍的反滲透。輕喜劇,精彩、幽默。網上多有混同於《不列顛之戰》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見二戰題材經典電影245部》一帖中注錯該影片英文名)。 23.《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紅粉忠魂未了情》,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軍生活故事。美國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個經典標本。 24.《戰爭的呼喊》(Battle Cry,《硝煙中的呼喊》,美國,1954) 早期二戰經典。戰爭與人生的抒情詩。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成長故事。 25.《百戰雄獅》(The Young Lions,美國,1958) 四個年輕人的二戰傳奇。試圖站在德國與美國之間思考戰爭。 26.《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緣》,美國,1992)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九死一生的命運與淋漓盡致的愛情。 27.《第22條軍規》(CATCH-22,美國,1970) 黑色幽默,軍中游戲規則之荒謬。略嫌六神無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爾傳》,美國,1971) 不虛張、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頓將軍》、《麥克阿瑟傳》、《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陸倒計時》都更有看頭。 29.《從海底出擊》(Das Boot,《潛艇風暴》,西德,1981) 海戰題材經典。一種悲壯的失落。 30.《U-571》(《獵殺U-571》,美國、法國,2004) 海戰題材經典。團隊精神的勝利。驚心動魄之餘亦不嫌虛構失真。 31.《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空軍大戰略》,英國,1969) 空戰題材經典。全景式記錄堪稱英國保衛戰的英格蘭空戰,紀實逼真、精彩壯觀。 32.《633轟炸大隊》(633 Squadron,英國,1964) 空戰題材經典。空中戰爭與軍中愛情的傳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英國標本。 33.《戰地軍魂》(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明爭暗鬥,其樂無窮。 34.《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第三集中營》,美國,1963)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 35.《黑獄梟雄》(King Rat,《鼠王》,美國,1965)
希望採納

Ⅵ 關於二戰時期氣候的問題

飛到數千米高空 氣溫將降到只有十幾度 因此飛行員穿的都是保暖的皮夾克

Ⅶ 求幾部美國拍的關於二戰的電影

《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二戰電影大全:
愛在戰火:當愛情遭遇殘酷戰爭
中國戰場:穿越歷史再現台兒庄血戰
血腥殺戮:殘酷歲月造就《辛德勒名單》
傳奇將領:銀幕英雄演活悲劇巴頓
海底出擊:U571掀起深海連環獵殺戰
空中對壘:古董戰機助陣《珍珠港》
地面激戰:大兵瑞恩還原戰爭殘酷
諜影重重:梅艷芳演繹川島芳子

二戰影片之另類盤點:
·最名不副實:《珍珠港》
硝煙指數:★★★★★
·最賣座:《拯救大兵瑞恩》
硝煙指數:★★★★★
·最令人失望:《風語戰士》
硝煙指數:★★★★
·最搞笑喜劇:《虎口脫險》

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鋼琴師,

電視劇有兄弟連

Ⅷ 反映和平的二戰電影

呵呵有很多的樓主請注意看: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或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或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我已發出 抄襲的 跳樓去吧- -

Ⅸ 求一些經典的二戰題材電影

《珍珠港》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夏天挾雷霆萬鈞之勢上映,勾起了人們對二戰電影的又一次狂熱。不過好萊塢在過去五十年拍過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太多,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也有好幾十部,實非這篇短文所能容納。 因此,筆者將介紹重點鎖定兩軍在戰場上交鋒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題材,如戰俘逃亡片《大逃忙》(The Great Escape)、軍人故事片《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大後方生活片《戰雲鵑血》、壓迫或拯救猶太人片《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戰犯審判片《紐倫堡的審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等精采之作,均不得不在此割愛。 以下按影片出品先後介紹十部值得一看的經典二戰電影: 《戰場》 (Battleground)1949 導演:威廉·A·韋爾曼 (William·A·Wellman)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 (Bastogne)發生遭遇戰的故事。當時,德軍元帥馮德倫斯特企圖在歐洲的西部戰線進行最後一次大反撲,不料在巴斯涅鎮被美國空降步兵師奮勇阻截下來。德軍包圍小鎮,脅逼美軍投降,但美軍寧死不屈,終於獲得最後勝利。此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來飾演片中要角,編劇刻劃個性鮮明,導演韋爾曼也拍得細膩,因此能生動地重現戰時氣氛。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雲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透過傑出的攝影更加強了戲劇張力。壓軸的戰爭場面處理得十分緊湊刺激,堪稱一流的戰役電影。 《隆美爾傳》(Desert Fox)1951 導演:亨利·哈撒韋(Henry Hathaway) 有「沙漠之狐」稱號的艾爾溫·隆美爾(Rommel)將軍,是軸心國在北非戰場的陸軍元帥,他所率領的北非軍團行兵如有神助,看似不可戰勝,令同盟國備感困擾。在1942年6月的利比亞圖卜魯克(Tobruk)戰役中,德軍以15,000名的弱勢俘虜了33,000名英軍,令隆美爾聲名大噪。英美同意聯合進行北非大反攻,由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Montgomery)率領比德軍多五倍的坦克車於1943年5月在大沙漠進行摧毀性的決戰。此時,隆美爾知道希特勒(Hilter)的氣數已盡,個人無力可回天,乃返回德國,在聯軍保證其家人生命安全之下自殺殉國。詹姆斯.梅森演得出色感人,如今被公認為好萊塢最出色的戰爭英雄傳記片之一。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導演:戴維·里恩 (David Lean) 戴維·里恩執導的反戰電影經典作,堪稱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劇情描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上校尼柯遜率領的六百官兵在新加坡被俘,日軍將他們運往緬甸叢林中的戰俘營囚禁,並逼令他們在該營所在的桂河建築一座橋梁,藉以接通曼谷與仰光之間的鐵路運輸。尼柯遜根據日內瓦條約堅拒軍官從事勞動工作,不惜被單獨囚禁暗室亦不屈服。營長齋藤大佐逼於無奈退了一步,讓尼柯遜取回對手下的指揮權,豈料當英兵將橋築好時,從戰俘營逃出生天的美軍少校希斯卻奉命回來突擊炸橋。全片製作嚴謹,劇力逼人而來,跟一般戰俘逃亡電影不同一個層次。此片更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七項大獎。 《最漫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 1962 導演:安德魯·馬頓 (Andrew Marton)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布局和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恍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網羅了多位在六十年代走紅的一線巨星參與盛舉。流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1965 導演:肯·安納金 (Ken Annakin) 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間盟軍與德軍的一場坦克大戰,德軍由羅伯特.肖飾演的希斯將軍率領,企圖在聖誕前夕對盟軍作全面反擊,但計劃功敗垂成,被亨利·方達飾演的凱晨將軍發現,因而雙方發生殊死戰。原來的寬銀幕電影頗能表現出這部巨制的戰爭氣勢,在小屏幕上欣賞當然會打點折扣。不過,導演肯·安納金的敘事手法仍算流暢,加上一群老牌演員也演出賣力,使影片維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空軍大戰略》 (Battle Of Britain)1969 導演:Guy Hamilton 這部大型戰爭片由英國影壇精英空群出動拍攝而成,為重現他們祖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段重要歷史而賣力。影片以紀實戲劇的風格描寫德國納粹在1940年空襲英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使英國損失慘重,但也激起了英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抗德國,尤其英軍的飛行員更是爭先上陣反攻不甘後人。片中戰機蓋天的空襲場面拍得十分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在眾多熠熠紅星中,邁克爾.凱恩、肯尼思.莫爾占戲較多,飾演龐瑪妻子的蘇珊娜.玉則表現浪漫。此外,勞倫斯·奧立弗飾演戰術高明的爵士令人印象深刻。 《巴頓將軍》(Patton: Lust for Glory)1970 導演: 富蘭克林·J·沙夫納 (Franklin J. Schaffner) 影片一開場,畫面填滿了一面美國星條旗,身穿戎裝的巴頓步上國旗前的講台,正對鏡頭發表一篇《美國軍人最偉大》的演說,一股名將氣魄不言而喻。片中有一段爭議頗大的場面,描述巴頓進傷兵醫院巡視時掌摑懦弱士兵,其創作靈感應來自寇比力克的反戰名片《光榮之路》(Path of Glory)。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七個大獎,但最佳男主角喬治·C·斯科特竟然公開拒絕了這項榮耀。他說他不是為了競爭奧斯卡獎而演出的,真是與巴頓個性如出一轍的一條硬漢。 《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 導演: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在二戰結束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本片由美國與日本電影界合拍,日方原想請大師黑澤明負責掌舵,後來日軍部分的戲由深作欣二執導。全片從美日雙方的發展狀況同時呈現珍珠港事變的歷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麼富有戲劇性和沖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歷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面亦拍得逼真可觀,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中途島戰役》(Midway)1976 導演:傑克·斯米特 (Jack Smight)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東西方兩大戰場,好萊塢拍了很多以西方戰線為背景的戰爭片,但是發生在東方戰線的影片拍得很少,這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片的劇情焦點是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以傳統戰爭片風格處理的本片不算是很突出之作,編導刻意加入美國將軍之子愛上日本女孩的通俗劇情節也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斯皮爾伯格其實在此之前拍過好幾部戰爭片,包括:《1941》、《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辛德拉的名單》等,似乎他對二戰歷史始終情有獨鍾。此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賴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只剩小兒子瑞恩仍在歐洲大陸作戰,萬一也死了就會全家絕後。盟軍司令馬歇爾(Marshall)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遣湯姆·漢克斯率領的一支小分隊去法國戰場搜救他。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則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氣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