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經典的二戰時期的戰爭片,越多越好。
電影不在多少,關鍵是經典好看,看電影應該舍糙求精。
二戰電影好看一點的基本上我都看過,就各人來說比較偏好「戰場寫實」和「劇情反思」兩類。
戰斗場面較多,且還原寫實度好的幾部:
《拯救大兵瑞恩》主劇情類型是:敵後營救。整部電影匯集了:搶灘登陸,陣地攻堅,敵後穿插,城市狙擊,野戰攻堅,反坦克戰,城市巷戰。戰斗場景刻畫的還算比較好,炸點和焰火特效不失真,劇情整體鮮明,最後的寓意做了升華。二戰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犧牲六個人拯救一個人,是值得的,因為那六個人代表為戰爭抗爭而犧牲的先烈,而那一個人」瑞恩「就代表活著的人,代表無數戰後的人,」不要辜負「就是告訴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活著的我們要活出精彩,對得起他們的犧牲。
至於《硫磺島家書》日美合拍,主要是以日本守軍視角。還不錯~
《父輩的旗幟》倒敘插敘多,美軍視角。
《太平洋的奇跡》、《登陸之日》、《血戰沖繩島》!都還不錯
這幾部算是比較好的二戰戰場寫實電影。
還有一些如:《從海底出擊》潛艇戰,《偷襲珍珠港(虎虎虎)》空戰轟炸,《斯大林格勒》陣地防禦戰,反坦克戰,《最長的一天》登陸戰。這些都還不錯。
其它的還有很多,但是精彩程度就不是那麼好。
還有一類是戰爭題材類的電影,但是沒什麼戰斗場景刻畫的,這一類屬於二戰戰爭劇情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地雷區》、《鬼子來了》。。。這一類的劇情雖然不錯,但是個人不喜歡這一類,劇情太無聊。
其它《西線無戰事》、《野戰排》、《我們曾經是戰士》、《黑鷹墜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2. 有關於蘇聯與日本 二戰時沖突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嗎告知下 謝過!
1、《命令:不許開火》
講述在二戰後期中蘇邊境線上,日軍一方面要蘇簽協議保持中立,一方面又不斷在邊境線上挑釁,空襲村莊,破壞環境設施,打死蘇軍戰士。蘇軍接到上級「不許開火」的命令,強壓怒火,一忍再忍。
2、《命令:越過國境線》
講述講述了二戰末期,蘇聯為了盡快結束戰爭,在經過蒙古境內遭遇到日軍一個軍的敢死隊頑強抵抗。蘇軍一小分隊進入日軍防禦堡壘用血肉之軀炸掉堡壘,而蘇軍坦克兵團在無彈葯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增援兵團相碰,同歸於盡的故事。
3、《紫日》
講述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
4、《功勛》
講述蘇聯擬對日開戰,開始積極為東線的亞洲戰場作準備,為此,蘇聯戰略情報局制定了絕密的「雪崩計劃」。雪夜下的滿洲中蘇邊境。一輛軍用吉普車沖出蘇軍哨所,像一頭驚恐萬分的麋鹿,向偽滿洲國賓士而來。
5、《遠東特遣隊》
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紅軍的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隻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第八十八偵察旅,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同志決定出兵東北之前,曾下令這只部隊派遣二百多支蘇聯紅軍小分隊深入日寇敵後進行偵察、間諜和破壞任務,為解放東北做准備。
3. 一部二戰電影,德國入侵蘇聯邊境,一個邊防的堡壘堅持了很久。終於被攻陷
布列斯特要塞
前蘇聯拍攝的:未列入名冊
俄羅斯拍攝的: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4. 講述一群被政府遺棄的蘇軍,逃離阿富汗集中營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講述一群被政府遺棄的蘇軍,逃離阿富汗集中營的電視劇叫《伯德埃波要塞》。
俄羅斯戰爭動作劇《伯德埃波要塞》(又名:KrepostBadaber/伯德埃波堡壘)由基里爾·貝列維奇導演,ДмитрийАлейников編劇,阿列克西·烏沙科夫、斯維特蘭娜·伊萬諾娃、伊琳娜·羅扎諾娃、謝爾蓋·馬林、SergeyKolesnikov等主演。
在2018年2月12日俄羅斯首播。共1季4集,單集片長45分鍾。電視劇講述了1985年春天,偵察兵尤里·尼基丁帶領一群被困於巴基斯坦的巴達伯要塞的蘇聯戰俘從集中營中逃出的故事。
(4)蘇軍二戰堡壘電影擴展閱讀:
《伯德埃波要塞》講述了1985年春天,根據GRU的指示,偵察兵尤里·尼基丁進入巴基斯坦的巴達伯要塞。尼基丁必須收集證據,證明這里有一個由中情局領導的聖戰者訓練中心。
在完成了一項危險的任務後,尼基丁在要塞的領土上看到一群蘇聯戰俘,其中他認出了他的朋友米哈伊爾,他的指揮官科列索夫將軍的兒子,他被認為失蹤了好幾年。尼基丁決定留下來拯救那些被判死刑的戰俘。。。。
5. 幫忙推薦幾部俄羅斯的經典二戰電影(如星星敢死隊)
俄羅斯 2006 《烽火孤兒》 俄羅斯 2005 《星星敢死隊》 俄羅斯 2004 《將軍這幾部都是描寫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的,比較感人,但是我開完後心情不好,
6. 二戰中,9千蘇軍堅守百年要塞,抵抗2萬德軍進攻,2010年被拍成電影,當時的戰爭過程是怎樣的
戰爭的過程是殘忍的。有戰爭就會有傷亡,橫屍遍野,死傷無數,所以戰爭過程可能是比較殘酷的。
猛然轟鳴的炮聲打破這個小鎮的安靜。在布列斯特要塞附近,德軍准備了十二個炮兵營,並用大炮重點轟擊布列斯特要塞,德國空軍轟炸機也准准備好對布列斯特要塞堡壘進行轟炸。僅僅9千人擋了德軍1個步兵師猛烈的進攻。蘇軍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最終結果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所以說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戰役大小,都會有不必要的死傷。即使是拍成電影,劇情也是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進行改編的,也是在進一步反應歷史。
7.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8. 蘇聯出裝甲師進攻東北電影
1、命令:越過國境線
《命令:越過國境線》是1982年上映的戰爭片,由Yuri
Ivanchuk執導,Vladlen Biryukov、Natalya
Yegorova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二戰末期,蘇軍一小分隊進入日軍防禦堡壘用血肉之軀炸掉堡壘,而蘇軍坦克兵團在無彈葯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增援兵團相
碰,同歸於盡的故事。
2、《紫日》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影片於2001年4月11日在中國上映。影片描述了在看不見戰火
硝煙的美麗林區里,楊玉福、娜佳和秋葉子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
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
3、遠東特遣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紅軍的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隻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第八十八偵察旅(又稱中國旅),他們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聯紅軍的奇兵。
4、命令:不許開火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期中蘇邊境線上,日軍一方面要蘇簽協議保持中立,一方面又不斷在邊境線上挑釁,空襲村莊,破壞環境設施,打死蘇軍戰士。蘇軍接到上級「不許開火」的命令,強壓怒火,一忍再忍……
5、蘇日交鋒(紀錄片)、挺進東北(紀錄片) 《戰火中的芭蕾》2015版
9. 蘇聯二戰用日本戰俘打仗是哪部電影
1,范冰冰參演的韓國電影《登陸之日》裡面就有蘇聯讓日本戰俘做苦工,到歐洲去和德軍作戰的情節。
2,《紫日》的開頭片段(T-34狂虐日軍)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於2001年4月11日在中國上映。該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
3,《命令:不準開火》(Prikaz: ogon ne otkryvat)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於1981年上映。
4,《命令:越過國境》是1982年上映的戰爭片,由Yuri Ivanchuk執導,Vladlen Biryukov、Natalya Yegorova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二戰末期,蘇軍一小分隊進入日軍防禦堡壘用血肉之軀炸掉堡壘,而蘇軍坦克兵團在無彈葯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增援兵團相碰,同歸於盡的故事。
5,《末代皇帝》(尊龍,陳沖版,有溥儀被蘇軍俘獲的鏡頭)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6,《遠東特遣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紅軍的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隻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第八十八偵察旅(又稱中國旅),他們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聯紅軍的奇兵。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FG同志決定出兵東北之前,曾下令這只部隊派遣二百多支蘇聯紅軍小分隊深入日寇敵後進行偵察、間諜和破壞任務,為解放東北做准備,直至最後取得勝利。
7,登陸之日的中間片段(諾門坎戰役)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
10. 十部最經典二戰電影,你錯過了嗎
TOP1.《兵臨城下》
電影《兵臨城下》
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後面蘇軍兩人拿一支步槍,在督戰隊機槍的威逼下發起自殺性的攻擊更是再明顯不過的諷刺。但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大有俠之大者的風范。最後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校長之間的對決也拍出了高手對決的風采。
TOP2.《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盪氣回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TOP3.《珍珠港》
《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
TOP4.《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
「為國犧牲從來都不是贏得戰爭的方法,贏得戰爭的方法是讓你的敵人為國犧牲!」這句話最能代表巴頓的風格,這種個性也導致了他的軍事風格的強硬霸道,也為他贏來了鐵血老將的稱謂。這部70年代的電影主要把重點放在巴頓個性的描繪上,戰爭場面並不太多,在特技上沒有今天的的數字技術,但非洲大平原上的陸空一體的美德坦克大決戰還是拍出了波瀾壯闊的效果。只可惜的是隆美爾軍團的主帥已退出非洲戰場,未能令世人一睹當世陸戰兩大頂級高手(而且二人軍事風格完全迥異,隆美爾詭異而巴頓強悍)的對決,令今人大為惋惜。
TOP5.《父親的旗幟》
《父親的旗幟》
把更多的筆觸放到了歷史的真相和對真實「英雄」的還原上面,但並不妨礙它所拍攝的戰爭場面成為近年來最傑出的戰爭場面之一,甚至僅從視覺沖擊力而言,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步。地獄般的硫磺島,在美軍艦炮的轟炸下騰起陣陣非人間式的煙霧,三天的轟炸沒有摧毀日軍的防禦,三天後的登陸仍成為一修羅場般的廝殺,在這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中,傳統電影手法與電腦CG的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遍布大海的登陸艦確乎氣魄宏大,展示出工業時代的人類所能營造出來的巨大的破壞力,盡管,還遠不是極限。
TOP6.《細細的紅線》
《細細的紅線》
什麼是戰爭?大部分的戰爭電影,只是一架望遠鏡,帶人們去觀賞戰爭,而《細細的紅線》不同,它是一台時空機器,帶你去親身體驗戰爭,以一個士兵的身份,來親身體會戰爭所帶來的死亡的恐懼,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扭曲。就如那場攻擊日軍高地堡壘的戰斗,幾十分鍾的時間里,你可以循著導演的鏡頭來親自聆聽一次死神的召喚,完全第一視角的表現,一切未知,日軍直到白刃肉搏才真正出現,而當美軍沖入日軍軍營雙方血拚的時候,你會體會到「巴別」的意味,也會因此明白為什麼在戰爭中,會有那麼多人類的喪心病狂,會有那麼多永遠洗也洗不清的仇恨和血腥。讓我們套用一位越戰老兵對《現代啟示錄》的評價:《細細的紅線》不是戰爭電影,它就是戰爭。如果你要問戰爭是什麼?那我么我請你去看《細細的紅線》。
TOP7.《戰斗列車》
《戰斗列車》
以倫敦為首的權威,和領導鐵路工人運動的所謂上級,以全人類和「法國的榮耀」的名義將鐵路工人帶上了戰場,這些「崇高」的使命迫使工人們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敵人的生命,以民族主義的宣言和革命熱情的煽動剝奪了工人們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
TOP8.《大偷襲》
《大偷襲》
看到有人說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點沒去看。 看完了,最後的營救固然精彩,我重點要說的是,我很喜歡前半段:第一天的鋪墊和第二天的推進。 是不是更喜歡刺激的戰斗? 在那種場面中,少不了英雄主義的俗套。一對一的單挑,大快人心的對日侵者的掃射。可是這些都不及前邊「冗長」的鋪墊的功力深厚,捕捉細膩。
TOP.9《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
這部片子屬於經典的法國喜劇電影了,由法國國寶級喜劇大師Louis de Funès主演。這個個子不高、禿頂的小老頭體現了法國人的很多典型性格,比方說辦事認真嚴肅,精打細算,有一點自私,愛調侃別人,愛占點小便宜什麼的。當然主角得有配角來襯托,就像唐·吉訶德身邊總是站著忠實的桑丘一樣,這部片子里就是那個老實八交但能逢凶化吉的油漆工Bourvil了。
TOP10.《最長的一天》
《最長的一天》
這個片子保持的黑白片花錢紀錄直到辛德勒的名單才被打破,何況這是1961年的美元……考慮到通脹的話還是很嚇人的。第一牛逼之處在於大部分是實景拍攝,到四大叔拍《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據說都不能用實景了,何況《兄弟連》。第二牛逼之處在於,航拍鏡頭和全景真是多啊,雖然美國人40年之後長相也沒啥變化,好萊塢發展了40年大約就是多了點特寫和手提攝影機,其他該拍的40年前都被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