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的電影對現當代電影的影響巨大,分別表現在哪些
當時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在法國3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種電影創作傾向,其基本特徵有:
1、題材大多取自現實生活,即使從小說改編的,也往往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2、影片主人公也一改以往被貴族、富豪壟斷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編導對這類小人物的不幸命運都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3、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詩情畫意的場面。
4、同時,它還存在兩方面影響,積極影響是更新了現實觀念、景深鏡頭的確立與使用、發揮電影中的文學力量;消極影響是忽視了電影藝術的視聽性以及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❷ 世界電影美學的形成期是怎樣走過的
世界電影美學的形成期
在電影初創時期,各國電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894年,美國的愛迪生與助手狄克遜合作創制「電影視鏡」並公開出售。這一外形笨拙、僅供一人觀賞的電影放映機的問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進一步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有志於此者的發明角逐。法國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兄弟,在前人和同時代人,尤其是愛迪生研製的基礎上,製成了活動電影機。該機集攝影、放映、洗印於一體。盧米埃爾兄弟用這種手搖的攜帶型攝影機,在室內和戶外攝制影片。他們的作品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售票公映,並且獲得轟動國際的成功。於是,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創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簡單的生活場景實錄,諸如《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帆船離港》、《嬰兒的早餐》等,都屬此類紀錄片樣式的作品。《工廠的大門》把工人下班離廠的全過程巨細無遺地呈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以真實、親切之感。這種紀錄風格是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盧米埃爾兄弟偶爾也攝制少量喜劇短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水澆園丁》:一位高傲的胖園丁正在澆水,頑皮的小男孩用腳踩住水管,待園丁細察水管出水口時,孩童提腳,於是「水澆園丁」。該片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節固然簡單,但卻給後來的編導以莫大的啟迪——用類似的喜劇(鬧劇)手法去捉弄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和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吏將深得觀眾的歡心,產生極大的戲劇效果。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法國本土獲得成功之後,就著手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派遣自己的攝影師遠涉重洋、遍訪各國,用攝影機捕捉有趣的場面,記錄異國風光。這些影片既給無緣周遊世界的觀眾帶來了樂趣,也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世界各國觀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數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
❸ 以浪漫著稱的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馬修,一個落魄的音樂家,失業的代課老師,卻感動了無數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
《東方男孩》,很棒的電影,用很溫情的手段,點亮了一個人的人生。
《法國姑娘》,講述索菲亞八歲時跟著父母回到摩洛哥,現在想重新返回法國。
《無福之地》,該片講述了一個偷渡去英國的庫爾德人、一個拿著攝像機穿梭在歐洲的女大學生、一個監督工廠從法國向匈牙利布達佩斯整體搬遷的工程師三個獨立的故事。
❹ 世界電影美學[成熟期]有哪些代表作
轉:
在電影初創時期,各國電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894年,美國的愛迪生與助手狄克遜合作創制「電影視鏡」並公開出售。這一外形笨拙、僅供一人觀賞的電影放映機的問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進一步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有志於此者的發明角逐。法國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兄弟,在前人和同時代人,尤其是愛迪生研製的基礎上,製成了活動電影機。該機集攝影、放映、洗印於一體。盧米埃爾兄弟用這種手搖的攜帶型攝影機,在室內和戶外攝制影片。他們的作品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售票公映,並且獲得轟動國際的成功。於是,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創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簡單的生活場景實錄,諸如《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帆船離港》、《嬰兒的早餐》等,都屬此類紀錄片樣式的作品。《工廠的大門》把工人下班離廠的全過程巨細無遺地呈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以真實、親切之感。這種紀錄風格是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盧米埃爾兄弟偶爾也攝制少量喜劇短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水澆園丁》:一位高傲的胖園丁正在澆水,頑皮的小男孩用腳踩住水管,待園丁細察水管出水口時,孩童提腳,於是「水澆園丁」。該片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節固然簡單,但卻給後來的編導以莫大的啟迪——用類似的喜劇(鬧劇)手法去捉弄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和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吏將深得觀眾的歡心,產生極大的戲劇效果。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法國本土獲得成功之後,就著手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派遣自己的攝影師遠涉重洋、遍訪各國,用攝影機捕捉有趣的場面,記錄異國風光。這些影片既給無緣周遊世界的觀眾帶來了樂趣,也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世界各國觀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數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今天,電影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總的說來,電影在技術上已達到完善的地步,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在此期間電影藝術取得了作為科學劉�6�1象的地位。在美國與歐洲等主要電影國家,電影進入了大學課堂,逐步設立了專門的系科與學院。電影學納入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逐步設立了碩土與博士學位。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電影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的總趨勢影響下,電影創作出現了新動向,就中如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潮流與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等等。電影藝術從理論上也逐漸形成不同的美學學派,在這一時期內法國巴贊與德國克拉考爾的「影象本體論」與「照相本性論」 (俗稱「長鏡頭」理論)是突出的代表。
在電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寫實主義與技術主義的兩種創作傾向,在此時期與蒙太奇理論的發展和長鏡頭理論的形成相表裡形成了電影美學的兩大流派。
4. 電影學和藝術美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電影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電影藝術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電影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從產生直至現在,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95~1926年,電影誕生並開始形成為一種藝術。當時的物質媒介的視聽記錄功能還不完備,只有黑白無聲片,在拍攝的影片中體現出藝術家各自不同的美學觀點。至20年代初,德、法等國先鋒派運動興起,電影藝術始有自覺的美學探索。成熟期 《第二階段從1927~1945年,電影藝術有了重大發展。1928年有聲片的出現和1936年彩色片的出現,物質媒介的視聽記錄功能趨於完備,通過對藝術實踐的概括、總結,建立了具有系統的美學思想的電影》。第三階段從1945年至今,電影藝術臻於成熟,物質媒介視聽記錄功能日益精密,從總結「二戰」後以及電影史上不同流派的電影創作,運用當代人文科學研究的成果,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進行深入研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電影美學流派,並且建立了不同哲學基礎的電影美學體系。在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電影美學的兩大派流;一是蒙太奇(或稱技術主義)傳統,一是紀實性(或稱寫實主義)傳統,二者的歧異源於電影同現實的關系。電影美學是電影審美意識的抽象和升華,它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從事電影藝術的創作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為基本任務,具體內容包括:電影藝術的審美本質的審美特徵;電影藝術的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及其形象描繪過程;電影藝術的發展歷程和電影藝術觀念、流派、風格的興替嬗變過程;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電影藝術與其他藝術的關系;電影藝術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能;鑒賞電影藝術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和方法等。
3. 世界電影美學的形成期
在電影初創時期,各國電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894年,美國的愛迪生與助手狄克遜合作創制「電影視鏡」並公開出售。這一外形笨拙、僅供一人觀賞的電影放映機的問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進一步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有志於此者的發明角逐。法國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兄弟,在前人和同時代人,尤其是愛迪生研製的基礎上,製成了活動電影機。該機集攝影、放映、洗印於一體。盧米埃爾兄弟用這種手搖的攜帶型攝影機,在室內和戶外攝制影片。他們的作品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售票公映,並且獲得轟動國際的成功。於是,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創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簡單的生活場景實錄,諸如《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帆船離港》、《嬰兒的早餐》等,都屬此類紀錄片樣式的作品。《工廠的大門》把工人下班離廠的全過程巨細無遺地呈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以真實、親切之感。這種紀錄風格是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盧米埃爾兄弟偶爾也攝制少量喜劇短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水澆園丁》:一位高傲的胖園丁正在澆水,頑皮的小男孩用腳踩住水管,待園丁細察水管出水口時,孩童提腳,於是「水澆園丁」。該片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節固然簡單,但卻給後來的編導以莫大的啟迪——用類似的喜劇(鬧劇)手法去捉弄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和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吏將深得觀眾的歡心,產生極大的戲劇效果。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法國本土獲得成功之後,就著手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派遣自己的攝影師遠涉重洋、遍訪各國,用攝影機捕捉有趣的場面,記錄異國風光。這些影片既給無緣周遊世界的觀眾帶來了樂趣,也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世界各國觀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數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
5. 世界電影美學的發展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今天,電影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總的說來,電影在技術上已達到完善的地步,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在此期間電影藝術取得了作為科學劉�6�1象的地位。在美國與歐洲等主要電影國家,電影進入了大學課堂,逐步設立了專門的系科與學院。電影學納入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逐步設立了碩土與博士學位。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電影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的總趨勢影響下,電影創作出現了新動向,就中如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潮流與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等等。電影藝術從理論上也逐漸形成不同的美學學派,在這一時期內法國巴贊與德國克拉考爾的「影象本體論」與「照相本性論」 (俗稱「長鏡頭」理論)是突出的代表。
在電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寫實主義與技術主義的兩種創作傾向,在此時期與蒙太奇理論的發展和長鏡頭理論的形成相表裡形成了電影美學的兩大流派。
❺ 舉例說明法國新浪潮電影在攝影上及美學追求上體現出的特點.
各個國家的電影都有類型片,狹義地理解,類型片是好萊塢生產機制下的一種特定產物。
❻ 請問有哪些電影是可以提高個人審美觀,藝術修養的
影片《瑪麗皇後》講述了法國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11.2~1793.10.16),原奧地利帝國公主)一生極度奢華、富貴、鋪張、奢侈的生活。片中大量運用歐洲宮廷式室內設計風格,吃的、用的都極度華麗,很能提高審美。。。
❼ 簡答世界電影史上的三大美學運動是什麼內容
電影史上的三次美學運動:
1、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2、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3、 法國新浪潮電影
❽ 崇尚暴力美學的導演有哪些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略帶暴力色彩電影,而這類電影在影壇之中並不少見,真正暴力美學是令人著迷的,包括小編,我也非常喜歡這些充滿暴力美學的電影,就像是非常有名《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飛車元素與暴力美學元素交匯融合,形成了令人著迷《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還有國內《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電影都是,充滿了暴力美學元素的電影。那麼崇尚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自己非常喜歡的暴力美學電影導演
第一位小編想要說的電影導演就是法國著名的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他電影作品給人最深刻印象就是冰冷肅殺氣氛,運用極少對白,同時以冰冷氣氛渲染出了令人腎上腺飆升刺激氛圍。他拍攝電影也對後來的香港黑社會英雄主題電影造成了非常大影響,香港導演吳宇森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響。
經典暴力美學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在現在各種各樣電影層出不窮時代,能夠秉承著最經典暴力美學所製作出的電影,無疑讓人興奮,期待著會有更多更好傳承了暴力美學電影出現。當然,擅長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不止這三位,這三位只是小編所比較熟悉的擅長運用暴力美學電影的導演,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擅長運用暴力美學的電影導演呢?
❾ 哪些電影能給人美學啟蒙
1、《至愛梵高》
劇情介紹:紀錄片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後六周里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抽絲剝繭地發現隱藏了一個半世紀的秘密。
2、《海的藝術》
劇情介紹:本片呈現了海洋的恐怖,更呈現了海洋的美麗,以海洋國家——英國為例,通過這個國家的優秀畫作、雕塑、攝影作品、小說等,來展現人類藝術和海洋之間的莫大牽連。
3、《設計天賦》
劇情介紹:本片呈現了知名設計師們親身示範的創作過程,讓孩子們對「匠人精神」有更多體會。
4、《法國藝術》
劇情介紹:從第一座哥特式建築到凡爾賽宮的啟蒙運動,從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從唯美的印象派……不僅講藝術,更以畫作為線索,給孩子科普法蘭西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藝術精神。
5、《美第奇家族》
劇情介紹:紀錄片除了肯定梅第奇家族對藝術的熱情和慷慨,也直言不諱他們在資本市場的「不光彩」行為,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客觀的觀察視角。
6、《藝術的力量》
劇情介紹:八位藝術大師擁有自成一派的創作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本片將全面剖析藝術大師們孕育和誕生藝術品時扣人心弦的故事。
7、《藝術創世紀》
劇情介紹:本片將穿越十萬年的歷史長河,從現代社會某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出發,帶領孩子去尋覓視覺藝術的起源——包括繪畫、人體、電影等奧秘。
8、《偉大工程巡禮》
劇情介紹:由美國國家地理出的這一套紀錄片,展示了全球最具野心和願景的工程建築案是如何展開的。
9、《攀爬偉大建築》
劇情介紹: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達勒姆大教堂,見證過歷史的伯利庄園,從優雅的克利夫頓懸索橋到英國最古老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不僅看到了英國人最引以為豪的建築風情,更看到了建築背後的故事和歷史。
10、《世界八十寶藏》
劇情介紹:在10集節目中,BBC帶我們游覽了共44個國家,介紹了80個世界級寶藏和建築,是孩子了解世界文化和精美建築的入門片。
11、《層層透視古建築》
劇情介紹:採用三維動畫,模擬炸開這些地標性建築,帶著孩子探索人們如何使用它們、
❿ 請簡要總結西方電影美學理論的發展(1940-1960)階段的主要電影美學流
摘要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得到了當時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的熱烈推崇。他於50年代初創辦《電影手冊》雜志,雜志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年輕人,這批年輕人此後成為法國新浪潮的中堅力量。巴贊先後發表了《攝影影像本體論》、《完整電影的神話》等文章,提出了「木乃伊情節」、「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等。他強調電影的寫實性,提倡景深鏡頭和長鏡頭的使用,認為電影要完整地再現現實。巴贊的紀實主義主張與蘇聯的蒙太奇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截然不同,這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電影兩大流派。來自德國的克拉考爾在後期通過《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等文章進一步完善了巴贊的紀實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