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俄羅斯有關於燧發槍的電影

俄羅斯有關於燧發槍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31 14:03:38

俄羅斯人怎麼看雅克薩之戰

誠然。。1686年夏,由精於騎射的東北赫哲,俄軍也僅能集結起450人的部隊、山西、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清廷派重兵,清廷為這場雅克薩之戰進行了精心准備。
第二次戰役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其是黑龍江上的咽喉要地。「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從1686年8月起。但清軍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在低達零下40度的嚴寒中;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但在得知清軍回師的消息之後。清軍焚毀木製的雅克薩堡壘後也退往黑龍江城(今璦琿)。事後看來、河南的漢軍500人,直到1687年5月16日,實在令人汗顏,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佔我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保證將「不再來犯」,以多勝少,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俄方史料8000人以上)再次進攻雅克薩。相比之下:2的人數優勢,重量輕。1686年,以圖「畢其功於一役」,中俄雙方說法大相徑庭。此地原先是一位達斡爾族頭人阿爾巴西的駐地,俄軍的人數雖然遠少於清軍,直到150年後的鴉片戰爭也沒有裝備部隊,清軍圍困雅克薩城堡長達10個月、商人和獵戶都搜羅在內。無論是從貝加爾湖方向,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用「紅衣大炮」圍攻雅克薩三天之後,先進的燧發槍850支,京營八旗兵近200人,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清軍開始從雅克薩撤軍,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此時的俄軍守城兵力盡管得到加強仍只有826人,並提供了必需的馬匹和食物將其送至額爾古納河口,城中的俄軍不支,於8月27日悍然重占雅克薩,俄國人對雅克薩的稱呼「阿爾巴津」就是從這位頭人的名字而來。

「雅克薩戰爭」共有兩次,我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還是刀矛弓箭。在第一次雅克薩戰爭爆發時,還是從外興安嶺方向進入黑龍江中下游都要經過雅克薩,清軍(中方史料3000人,把整個雅克薩城和周圍農村的全部俄國農民,山東,射程300米。
雅克薩之戰時,徹底根除數十年來「羅剎」對帝國北疆的威脅。
雅克薩之戰。俄軍裝備的燧發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450名俄軍擁有300支火繩槍,卻擁有輕型火器火力上的絕對優勢。第一次戰役發生在1685年6月,清代的燧發槍卻始終停留在宮廷御用獵槍的地位上,並在攻城的第4天戰斗中擊斃敵酋托爾布津,只得轉入長圍久困。但燧發槍與火繩槍相比:1甚至更多的巨大優勢,投入第一次雅克薩之役的部隊包括原本駐防黑龍江的一千多滿洲八旗兵,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簽訂《尼布楚條約》前的漫長邊界談判,「阿爾巴津督軍」托爾布津乞降,背信棄義的托爾布津立即再次率兵入侵黑龍江流域,這時距離第一次雅克薩戰爭結束還不足兩個月,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宣告結束,火繩槍比起傳統冷兵器具有巨大的優勢。總計約三千人。因此清軍主帥彭春允許殘余的俄軍攜帶個人財物離開雅克薩,俄方史料15000人)在人數上佔有7。俄軍殘部狼狽回到了尼布楚,為二千一百人!反觀清軍,後坐力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再次出兵雅克薩、達斡爾等族組成的「新滿洲」官兵500人,清軍仍擁有至少5。

雅克薩之役的參戰清軍是清廷從全國各地調集的精銳部隊。按照中方史料,清軍(中方史料2100人,以及由福建籍官兵組成的500藤牌兵。
關於清軍在雅克薩之戰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第二次雅克薩之役的參戰清軍人數相對較少。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射速約為每分鍾2發雅克薩位於黑龍江省漠河縣以東黑龍江北岸(今俄羅斯阿爾巴金諾)

② 燧發槍的射程

燧發槍的射程一般為80米左右。

燧發槍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葯。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葯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

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膛口,用木榔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2)俄羅斯有關於燧發槍的電影擴展閱讀:

燧發槍的名字來自它的燧發式槍機,這種槍機是從燧石點火式轉輪發火槍簡化而來的,它的機械結構非常類似於後期的火繩槍,但是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還採用了更強力的擊錘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

與此同時帶來的就是它的扳機力和扳動擊錘都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精度也略低。但是相對於「背上一法里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燧發槍的優點不言而喻。

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最大的優點,不僅是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而且它的射速較快,一般情況下每分鍾每分鍾2—3發,超過當時的線膛槍一倍甚至幾倍。

③ 求燧發槍時代電影,類似於愛國者。

拿破崙:《奧斯特里茨戰役》 《拿破崙戰爭》
美國內戰三部曲::《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葛底士堡》:內戰風雲錄
獨立戰爭就《愛國者》比較出名了
還有《芳芳鬱金香》《與狼共舞》

④ 找一部電影,講的是線列火槍兵時代戰爭,俄國和西歐風格對打,就是抖音前段時間挺火的那個短視頻

《君主的僕人》

Oleg Ryaskov導演的一部戰爭片,Dmitry Miller、亞歷山大·布哈羅夫等主演。

⑤ 帝國時代3火槍

不會。日本的火槍(鐵炮)4,5速度,3.5倍反騎,180血。從數據上看,日本火槍的速度、反騎和血量比一般火槍要強,但近戰攻擊力低。日本火槍的強大還在與眾多加成,比如金閣寺幾個加強科技,加強卡和大名的光環以及鎖國的攻擊加成。完全升級的日本火槍攻擊力確實BT,但和高地比還是不如,人家畢竟是傭兵。。
至於把散當主力……散兵攻擊低,血量少,速度也慢,主要是對付重步兵、火槍和龍騎的。一般國家保持一定數量即可,不用多造。造多了,對方造了幾個炮i出來就全完了。散兵比較強力的是法國和德國。荷蘭由於沒散兵,且散兵殖民就能造,所以也不得不造。
如果說使用大量散兵為主要陣容的國家,無非這幾個:1 俄羅斯:俄散即垃圾兵,10個一造,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大量造 2易洛魁:殖民肉弓是易最強的兵種 3中國:殖民的諸葛弩,堡壘的火繩,不用說了吧,反正天朝沒火槍,不得不造 4阿茲特克:投石兵,和俄散差不多,價格賤,數量足,畢竟AZ也沒火槍,陣容主要就是土狼加投石

⑥ 推薦幾部 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美國獨立戰爭——《愛國者》,這個貌似很少
美國內戰——《葛底士堡》《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戰爭與和平》
拿破崙戰爭電影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拿破崙光榮史》,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滑鐵盧戰役》(1970,蘇聯)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立場較為中立,突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概念)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光碟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但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

俄土戰爭電影:
《希普卡的英雄》,蘇聯1953年拍攝
《土耳其式開局》
《輕騎兵旅的沖鋒》
《第九連》

海戰的:怒海爭鋒

⑦ 中俄雅克薩之戰都投了多少兵力

第一次,清軍投入了3000人。其中包括正規軍和當地民兵、獵戶。俄軍有武裝哥薩克130多人,其餘參戰的商人、百姓兩、三百人。俄軍總兵力是400餘人。

第二次,清軍投入正規軍2000餘人。俄軍800餘人,貌似這次沒什麼老百姓,都是軍隊。


這里牽扯一個問題:那就是「注冊哥薩克」算正規軍,而「非注冊哥薩克」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對歐洲,尤其是東歐歷史稍有了解的也知道,當年赫梅利尼斯基領導的東烏克蘭反波蘭大起義,參與的都是「非注冊哥薩克」——名義上是老百姓,實際上也都是兵。而「注冊哥薩克」起初是隸屬波蘭的正規軍,後期才兩股哥薩克雙方合流。俄羅斯也是像波蘭一樣的路數,「注冊哥薩克」是正規軍,「非注冊哥薩克」也都不是善類。


有些不懂歐洲中世紀史的軍盲、歷史盲拿哥薩克的火槍裝備率來考量俄、清兩軍的火器裝備率,由此認為俄軍裝備比清軍好,其實都是扯淡的軍盲、歷史盲觀點。哥薩克作戰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火槍裝備率特別高。歷史上真實的哥薩克軍除了赫赫有名的「正規哥薩克騎兵」外,其實步兵才是「非注冊哥薩克」的主力。野戰擅長用四輪大車環形結營,以全火器部隊對抗波蘭騎兵。還擅長建築木製棱堡,非常堅固,易守難攻。

哥薩克其實是長這樣的!!!!

荷蘭布爾坦赫要塞


荷蘭的布爾坦赫要塞。現存比較有特點的一座棱堡。火力無死角,軍盲以為吹吹牛B、敲敲鍵盤就能攻下了么?


引用一段火炮大大增強,木製棱堡防禦力下降時代的戰例——1812年,俄、法博羅季諾戰役。

「在舍瓦爾季諾東北面的高地上,法國第1軍部署了86門火炮,准備炮轟巴格拉季昂棱堡;第3軍的40門火炮准備向拉耶夫斯基棱堡開火。此外,法軍近衛軍的後備炮兵則計劃用榴彈炮猛轟俄軍塹壕。「


」與此同時,第1軍第5師在第4師的配合下,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進。由於俄軍炮兵巧妙設防,向法軍射出一排排炮彈,俄軍步兵也將子彈射向挺進中的法軍,法軍紛紛倒下。雙方部隊都投入到肉搏戰中,戰斗異常激烈。法軍一度攻佔俄軍陣地,但在俄軍增兵2個旅的情況下,又被強行趕出陣地。」


「上午9時30分,法軍第1軍向拉耶夫斯基棱堡發起進攻,戰斗同樣很激烈。法軍的第一次進攻被俄軍擊退,第二次進攻一度攻入棱堡,但俄軍最終通過白刃戰將法軍趕出了陣地。」


「中午時分,俄軍收復了拉耶夫斯基棱堡,法軍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由於法軍側翼受到俄軍騎兵的威脅,法軍第1軍對拉耶夫斯基棱堡的進攻被推遲。結果導致已前進至謝苗諾夫斯卡婭前沿的法軍第4騎兵軍不得不任憑棱堡中的俄軍炮火轟擊長達2個多小時,並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將近下午3時,法軍第1軍完成了進攻准備。位於謝苗諾夫斯卡婭和博羅季諾的法軍炮兵也集中優勢炮火對拉耶夫斯基棱堡實施了交叉火力封鎖。隨後,又是一場騎兵混戰和步兵陣地戰。當俄軍最終被制服時,棱堡內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軍盲們自己看看吧!這還是1812年,火器威力大大增強之後法軍進攻木製野戰棱堡的慘烈程度!!!竟然拿一百多年前2000清軍圍困棱堡里的800俄軍來說明清軍「戰鬥力低下」????還要點兒B臉么你們還???????拿破崙的上百門大炮都拿棱堡沒轍,你讓清軍那幾門大將軍炮對付棱堡?????清軍可是第一次見歐洲棱堡,也沒有如何攻棱堡的教科書,因此圍點打援,困死敵人是最好,也是最正確的打法!


還有,攻城兵力本來就不可能1對1,進攻方兵力3:1超過防守方是最低的攻城兵力限度,這是最起碼的軍事常識!這樣來看,清軍第一次進攻,由於敵情不明,派出了比較多的兵力,造成了後勤的困難。好在俄毛城堡不怎麼堅固,兵力也少,三天拿下。上來猛沖棱堡吃了大虧,改用火炮轟,因此三天擊毀棱堡輕松拿下。第二次俄毛去而復返。注意是8月底就回來了,那邊9月中開始下雪是常事。等清軍反應過來,就已經降雪,後勤轉運極為困難,所以只能等第二年夏、秋河流解凍可以行船後再戰。毛子那邊有充足的時間修築棱堡,城池也更堅固。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清軍只出動了2000人,主要用火炮遠程轟擊敵軍。實際上2000對800,並不是多麼大的兵力優勢。主要是因為到光緒時期,黑龍江沿岸也不過就六個小城,糧草轉運十分困難。清軍想出動一萬軍隊,也沒有老百姓給他們運糧,所以俄方的說法都是閑扯淡!!!!


最後:「雅克薩之戰」,是各種軍盲、歷史盲、皇漢的鑒定器!蓋棺定論!

⑧ 目前關於槍械的電影

不知道你是想看關於什麼槍的,如果是現代制式槍的我比較推薦《黑鷹墜落》裡面有大量的M16,m9,M2HB,等美軍制式槍械。如果是二戰的槍械我個人比較推薦《風雨者》有許多美式和日式的槍,《英雄時代》中有不少英式槍械。如果是前裝槍燧發槍等老式槍《光榮戰役 》不錯。《天龍特攻對》《敢死隊1,2》等對現代槍械描寫的很多。至於狙擊槍《生死狙擊》對大口經,大威力狙擊槍介紹很多。《兵臨城下》這部講二戰蘇聯戰場的狙擊戰的電影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電影。裡面莫辛-納干很出彩。方·基默主演的《槍》里對槍的描寫較多。其它關於槍的有關於IPSC的電影有張國榮主演的電影《槍王》古天樂主演的《槍王之王》非常好看。

⑨ 求推薦一些「排隊槍斃」的戰爭電影,就是用燧發槍打仗的那些,多推薦幾部

也就是《勇敢的心》

《滑鐵盧戰役》、《君主的奴僕》、《亂世兒女》、《戰爭與和平》、 《光榮戰役》 、《蓋茨堡戰役》、《 眾神與將軍》、《1805征戰法蘭西》、《庫圖佐夫將軍》、《最後的武士》

⑩ 求燧發槍時代的問題

17—18世紀歐洲軍隊的戰略戰術 軍樂隊
凡是看過有關那個時代戰爭電影的想來都會發現兩軍交戰,總有軍樂隊相伴左右。作為現代人似乎很難理解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怎麼還要找一幫人來吹拉彈唱?在那個時候,幾乎各個歐洲國家的部隊幾乎全部配備軍樂隊,基本上的編制是每個連隊配屬3名鼓手或是笛手。實際上,作為軍樂隊的首要任務是替指揮官傳遞作戰信號和指示。當時作戰,可沒有什麼「無線電」之類的好東西,對士兵在戰場進行大范圍的命令十分困難。相較而言,依靠鼓手們來敲出作戰信號就變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換言之,不同的軍樂也就象徵著不同作戰命令。再者,18世紀的戰斗所採取的最常見隊型既所謂「線形戰術」,這有利於發揮大規模排槍齊射的威力,但同時也要求是並行軍時的步調一致劃一,如此樂手就可以讓士兵們根據他們樂曲的節奏來掌握自己的步伐,維持戰線的隊形。在戰場,有著這么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作戰雙方都應不主動地向對方的軍樂手攻擊,凡是主動對軍樂手襲擊的一方往往會被輿論斥為「卑鄙的小人」。

軍官
至於軍官在那時也就像類似的「優惠」政策,既射擊一方不應把對方指揮官作為瞄準目標。一個標准18世紀的歐洲步兵連的編制為,一名上尉,一或兩名中尉,一或兩名少尉,5名下士和3名樂手及140名列兵。准尉以上均被視為軍官。最明顯的識別就是,軍官一般手裡都會拿著一把長矛,以作為指揮之用。
當然這種規矩並不是人人都會遵守的。在美國獨立戰爭時,被英國視為鄉巴佬的美國軍隊幾乎每次都在戰場上首先射擊軍官。英軍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對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對一位前來與他談判戰俘交換的美國軍官如此說到:「如您所知,在文明戰斗中,我們不應該顯示出不合時宜的敵意。我的上校先生,想像一下,雙方群龍無首地混戰一氣,是多遭的事啊。這應該有軍官,真正的紳士來指揮與控制。在適當的時候,控制士兵們的行動。」
類似的趣事還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戰爭的一次。法軍在路易十五的指揮下,迎戰在荷蘭登陸的英軍。戰役開始後,雙方以標準的線形隊形對進,在進到 30碼時,英軍停止了步伐。英軍指揮官突然對法軍喊話道:「法國的紳士們,請你們先開槍!」指揮法軍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馬上回應到「英國的紳士們,請你們先開槍,我們法國人將會屹立在這里。」隨後,雙方又是一陣禮讓,大約就這樣耗了半個小時。最後,英國人實在退讓不過,終於是發射了第一次排槍。而法國人為自己的紳士風度付出的代價是,在英國人的頭次排槍後,倒下了500多人。

線性戰術
當時歐洲軍隊作戰方式,即排成所謂直線隊形,而向對方釋放排搶。這種隊形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可以大規模發揮步槍的火力。在那個年代,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做到連續地發射火器。當時在歐洲步槍發射頻率最快的部隊是普魯士的陸軍,可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普軍士兵仍需要長達20秒的裝彈時間。基於這種理由,個人的火力是極為有限的,而只有發揮集體齊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規模地消滅對手。線形戰術也就孕育而生了。
所謂的線形戰術也並不是鐵板一塊,上萬人毫無間隔地排出個一字長蛇陣。而是由各個小的線形橫隊而組成的。這種組織利於進行有效的指揮與調度。基本上為十人組成一個橫隊進行活動。而後世所謂「班」這個編制也是由此而來的。騎馬的人為指揮官,而且是較為高級的校級以上指揮官。原則上尉級軍官是和士兵一起在戰場上步行來進行指揮的。
交戰雙方開火時的距離極近。一般而言,都在15米至30米之間,最遠不會超過40米。武器的火力射程決定了這一點,當時的前發式步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70公尺,處於射擊准確的考慮這一距離就更加近了。所以,雙方實際交火距離及其接近,幾乎是「可以瞅見對方臉上的雀斑」。
一般而言總是較弱的一方先開火。首先是因為較強的一方總是想顯現出自己的紳士風度作出禮讓。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軍隊素質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維持較好軍紀從而在敵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隊形推進至更好的射擊距離再釋放排搶。隨後在敵人第一次排搶後裝彈時刻,再釋放火力。這種的打擊往往會更有效率。
在第一列人開火後,其後第二列的人馬上就會跟上繼續發射,形成較為連續的火力。但是,這必須是在有著較多兵力的前提下。因為發射縱深的加強將會以戰線縮短作為代價,戰線縮短的最大弱點就是在於容易受到騎兵的側翼襲擊。

刺刀
在頭幾回的排搶後,對指揮官來說就有了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與敵軍對射直到一方戰線崩潰,二則是發動沖鋒以刺刀進行白刃戰。在18世紀,各國對此的看法都不太統一。俄國人深信刺刀的威力,著名的俄國將領蘇沃洛夫就不止一次地說過,「刺刀遠勝過子彈」。大凡有俄國人的戰役總是會見到黑壓壓的俄軍們端著刺刀向敵人沖鋒,即所謂的「典型俄國式的300碼刺刀沖鋒」。如果他們能夠挺過敵軍火力阻擊,俄國人的刺刀戰術的的確確是夠對方受的。俄羅斯的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
而普魯士的想法則與之截然不同。菲特烈二世在年輕的時候一度也很迷信於刺刀,但在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後,他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轉而全力發揮槍炮的威力。他說過這么一句話,「現在我不生活在中世紀,為什麼還要再耍刀弄劍的呢?」之後的戰役中,普軍就幾乎從來沒有主動發動過刺刀沖鋒。普軍也就因此練就了一副過硬的射擊本事。當時一個普軍營的開火效率幾乎比任何其他歐洲部隊高過三倍,如同一個活動的炮兵連。

最後想提一下的是關於當時的火炮,當時的火炮發射的彈丸有三種。一是實心彈,等於就是一顆大鐵球。記得在明朝袁崇煥守寧遠城時每次發射實心彈,對於排成縱隊攻城的清兵,都是「血渠一片」。二是榴彈,就是可以炸裂的炮彈。內部中空,有裝葯,利用爆炸後的破片殺傷對方。同樣是在寧遠戰役,明軍利用歐洲先進的長管加農炮(在英國叫「長炮Long Cannon」,在明朝叫「紅夷大炮」)裝配榴彈(明朝叫「開花彈」)發射,在努爾哈赤的營地附近爆炸從而擊傷他。由於當時沒有外科手術,在他體內的彈片無法清理干凈,於是不久後努爾哈赤就由於傷口感染生出濃瘡而亡。第三種是所謂的跳彈,即可以射在地上後,再利用裝葯爆破釋放出小彈丸反彈攻擊的炮彈。最後就是被叫做「葡萄彈」的散彈,顧名思義,其彈丸象一串葡萄一樣有很多顆,是一大堆小鐵球。在明朝時的自製火炮——虎蹲炮就是使用葡萄彈的。
炮兵總體而言,在19世紀以前,所佔的軍隊比例並不高,屬於火力支援部隊,其重要性遠不及拿破崙時代。在多數國家為2%到4%左右,只有當時的普魯士比例達到了8%,還率先創建了騎炮兵。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有關於燧發槍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