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覺得電影《八佰》怎麼樣
長坂坡和上海灘,兩個時代軍人的陣地,通過一匹白馬隔空穿越相互連結。自由馳騁的白馬正是一種完美的暗示,縱然身陷重圍,也要突破,世界上自古就沒有能困住中華民族的包圍圈,導演的豪氣藉由這一匹生靈的寄意,展現得淋漓精緻。
㈡ 八佰真實原型
《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管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動機來源於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告訴他當年這場戰役有多麼慘烈。
1937年淞滬會戰是最悲壯的一戰,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並在對外宣稱留下來的人有八百人,這也是電影名《八佰》的含義。在電影海報中,「八佰」二字是由紅色的墨寫成,看起來更像是已經乾涸的血跡,在這兩個字的旁邊,千瘡百孔,每一個彈孔,似乎在訴說這場戰役有多麼的慘烈。
(2)八佰模仿俄羅斯電影擴展閱讀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㈢ 《八佰》的情節與史實不符,電影為什麼要這樣拍
《八佰》的情節雖然與史實不符,電影這樣拍另有深意。
先從《八佰》真實的歷史背景說起。
一、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臉倉皇與疲憊的士兵在荒野中行進,遠方是可見的硝煙和滿目瘡痍的大上海,配上幾聲鴉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涼凄慘的格調。
事實上故事確實很悲涼。
老蔣消極抗日,國軍節節敗退。
所以電影後來請願的刀子、不知戰爭殘酷要參軍的中二學生、獨自游過河送旗的楊惠敏(唐藝昕飾)、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喚醒家國意識的國人。
㈣ 電影《八佰》將為建黨100周年獻禮,這部電影的原型是什麼
電影八佰的真實原型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相信大家在看到這部作品時一定有所淚目吧。這部作品中堅守的戰士和犧牲的戰士,以及他們奮勇頑強抵抗的時候,都讓大家非常的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戰士的存在,才讓我們現在擁有這么美好的生活。
相信大家在看這部作品中每一個場景都引起了大家的落淚,我覺得這真的值得大家好好的觀賞,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很多時候都向我們呈現了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看完這部作品,大家一定心中激起了更強烈的愛國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知道戰士們的難能可貴。同時也相信在現在發達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能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㈤ 電影八佰抱手榴彈這個場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其中,電影行業以及餐飲業等受到的影響更大一點。對於電影行業來說,線下的電影院等基本都被迫停業,不允許開業,在近期新冠疫情有所緩解的情況下才允許一定程度的開業,《八佰》就作為電影院開業的首批上線電影這樣的存在。《八佰》是一部戰爭題材片,其中抱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場景讓人淚流滿面,值得讓人深思的是,該場景是根據真實的歷史史實來進行改編的。
一、影片是根據史實改編的
《八佰》這部影片是管虎導演根據淞滬會戰期間的“八百壯士”守家衛國的場景。影片開頭就講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蘇州河這邊是殘酷的戰爭,蘇州河對岸歌舞昇平,講述了戰爭的殘酷。同時,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是根據歷史事實來進行改編的,懷抱著手榴彈為了不讓敵人突破防線而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不得不說太過催淚了。
㈥ 製作費超5億的《八佰》,讓國人無比期待,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是什麼
故事原型就是1937年淞滬會戰,史稱八百壯士的88師524團的一個營,固守蘇州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㈦ 八佰原型是什麼
淞滬會戰。
由管虎導演拍攝的電影《八佰》已經陸續走入公眾視野。在8月14日的全國點映首映禮上,電影主人公謝晉元之子謝繼民及其家人特地趕到北京觀影。此時的謝老已經77歲了,他是謝晉元最小的一個孩子,和父親一生從未謀面。
在采訪中,他說父親這個詞語讓他感覺「遙遠而又陌生」,謝老的這句話讓人心痛,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1937年的那場戰爭,以及在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
(7)八佰模仿俄羅斯電影擴展閱讀:
1937年,日軍大規模南侵,8月13日中日軍隊在上海一帶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史稱淞滬會戰。中日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斗,10月25日,我軍大陣地被日軍突破,被迫全線退守,當時軍隊上層很多人都提出採取長期抗戰的計劃,這也就意味著我軍必須要放棄已經經營了三年之久的防禦陣地。
此時國際聯盟會議召開在即,軍方上層希望能夠保住上海,壯大我國的國際形象,在這一要求下之前撤退下來的軍隊與滬西一帶擺開了戰陣。
在整個淞滬會戰當中,閘北地區始終是戰爭最激烈的地方,死守這一帶的88師部隊,頑強抵抗,不屈不撓。戰陣擺開之後,88師部隊受命留在閘北地區死守上海,經過長時間的戰爭,88師戰鬥力急劇下降,為了保證實力部隊已經補充過5次兵力了,此時的部隊中,老兵的數量不足1/5,大部分中層將士戰死。
在這種情況下,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但又不得不落實上級的命令,所以88師師長孫元良決定留下一個團死守閘北,其他將士撤退。這個命令交給了524團長謝晉元。
「八百壯士」,名傳四海:
戰爭期間曾有多位新聞記者想要對謝晉元等指揮官進行采訪,在問到堅守倉庫的部隊人數時,我軍宣稱有800守軍,這一消息在全國各大報紙上刊登,自此「八百壯士」的名號就此傳開。
除了要抵禦敵人的進攻以外,將士們還要修建軍事工程,可以說他們在這一期間都沒有合過眼。經過幾天的軍事加強,倉庫已經比之前更加堅固了。
29日下午,日軍第十二大隊以及4輛軍事戰車,再次對四行倉庫發動了進攻,雙方激戰了一個多小時,但是日軍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夜色降臨日軍藉助挖土機開掘了隧道,想要通過隧道進入倉庫,但被我軍及時發現。
㈧ 八百原型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八佰》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一個營的兵力怎麼可能有八百人,他們實際的人數根本沒有八百人,這個營由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排組成,「編制」算滿也只有452人。謝晉元之所以回答稱800人,就是為了壯大軍威、迷惑日軍,讓這場戰役有那麼一點獲勝的可能。
雖然人數比較少,但這400個人想盡一切辦法,將四行倉庫從里到外武裝成了碉堡,之後就是硬著頭皮和日軍周旋和血戰整整六天六夜,抗爭到了最後。在這六天六夜裡,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小堡壘,也有無數人祈禱他們能夠撐到平安撤退。
就這樣,他們這支號稱「八百人」的隊伍硬生生的抵擋住了30萬日軍的侵襲。事後,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八百壯士」孤軍抗敵的事跡由此為人傳頌。
(8)八佰模仿俄羅斯電影擴展閱讀
這四百多壯士對抗二三十萬日軍,撐了四個晝夜,最大的原因是四行倉庫東面和南面就是租界,日軍有所忌憚,不想歐美列強干涉,不敢用重武器,反復用步兵發起沖鋒。
後來還是歐美國家害怕自己遭殃,要求蔣介石放棄抵抗,於是這四百壯士被撤回了英法租界,之後立馬被繳械軟禁,困在租界三年多。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進租界,他們通通淪為日軍俘虜,大部分人都客死異鄉,結局悲慘。
四行倉庫保衛戰從根本上講就是一次政治表演,明知是個死局,還不惜把四百多士兵送進血肉磨坊。最迷惑的是這場保衛戰死亡九人,傷了二三十人,再激烈能激烈到什麼程度,而且撤入租界後一年,還出了四個漢奸,把保衛戰的指揮官謝晉元給暗殺了。
㈨ 八佰原型
八佰原型:
1937年8月13日,日軍突然從虹口、閘北、南市等地,向上海發動進攻,震驚中外的淞滬抗戰爆發。
戰爭一開始,日軍就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面對日軍的飛機坦克,國民政府組織70餘萬兵力,在上海展開激烈的抗戰。
在幾乎沒有任何屏障的淞滬平原,面對海空全面占優的日軍,中國軍隊不得不撤出戰斗。然而,卻有一支特殊的抗戰力量,被留在閘北的四行倉庫固守,這就是電影《八佰》的原型。
(9)八佰模仿俄羅斯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佰
㈩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10)八佰模仿俄羅斯電影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