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的承諾的介紹
《愛的承諾》是由帕特利斯·勒孔特執導,麗貝卡·豪爾,理查德·麥登,阿倫·瑞克曼等聯袂主演的一部法國愛情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一戰之前的德國,一位已婚婦女愛上了丈夫的家庭教師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9月4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
② 愛的承諾的影片花絮
在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法國著名導演帕特利斯·勒孔特的《愛的承諾》入圍地平線單元。女主角麗貝卡·豪爾在拍照會上與導演親密亮相,兩位男主角理查德·麥登、阿倫·瑞克曼也一同現身。
《愛的承諾》講述了在一戰之前的德國,一位已婚婦女愛上了丈夫的教師的故事。影片在媒體處獲得評論並不算差,《倫敦標准晚報》評論稱:「這是一部完全成熟的,完成度極高的古裝浪漫劇。麗貝卡·豪爾的表演,絕對可圈可點。」
在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愛的承諾》作為「天壇獎」入圍影片也將會參與展映。
③ 愛的承諾演員表
愛的承諾 A Promise (2013)
導演: 帕特里斯·勒孔特
編劇: 帕特里斯·勒孔特 / 熱羅姆·托內爾 / 斯蒂芬·茨威格
主演: 麗貝卡·豪爾 / 艾倫·瑞克曼 / 理查德·麥登 / Toby Murray / 瑪姬·斯蒂德 / 珊農·塔伯特 / 讓-路易·斯比爾 / Sarah Messens / Jonathan Sawdon / Caroline Donnelly / Peter Kern / Andrew McIlroy / 克里斯特爾·科尼爾 / Gordon Wilson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比利時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13-09-04(威尼斯電影節) / 2014-04-16(法國/比利時)
片長: 98分鍾
④ 電影愛的承諾最後是什麼
電影《愛的承諾》是2014上映的一部希臘電影。故事討論了「浪漫的愛情是否存在的問題」工程師喬治的女朋友想結婚,但喬治有恐婚症,所以獨自開車出來散心。喬治出於好心搭載了一位 穿著婚紗在路邊獨自行走的伊娃。喬治沒有目的地,剛好伊娃要去希臘海角。於是二人開始了一段奇妙的公路旅行。故事的結局是:男主在商店的報紙上發現了女主的精神病人身份,但自己已經有些愛上了這個女孩。最終,他們到達了希臘海角,看了夕陽,之後男主把女主送回了精神病院,並獻出了自己的離別之吻。
⑤ 幾部love story 愛情電影 的名字
美國:
Love Story
緣分的天空
當男人愛上女人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風月悄佳人
單身貴族
走路新娘
緣分天註定
down with love
瘋狂索瑪麗
愛的承諾
情濃朱古力
蛋糕女郎
Hope Springs
how to lose a guy in tendays
You, Me and Dupree
徵婚廣告
流行教母
婚禮傲客
戀愛發射
date movie
法國
巴黎我愛你
芳芳
雲上的日子
日本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四月物語
情書
香港
戀愛行星
甜蜜蜜
玻璃之城
⑥ 《哈里波特》中斯內普扮演者是誰
《哈里波特》中斯內普扮演者是艾倫·里克曼。
艾倫·里克曼(Alan Rickman,1946年2月21日-2016年1月14日),全名為艾倫·西德尼·派崔克·里克曼(Alan Sidney Patrick Rickman),出生於英國倫敦漢默史密斯,演員、導演、編劇。
2014年,憑借電影《愛的承諾》獲得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
2015年,自導自演電影《小混亂》。
2016年,參演的電影《天空之眼》上映;5月,參與配音的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上映。
人物評價
艾倫·里克曼是英國戲劇界的瑰寶,他的名字在好萊塢代表著某一類特質。他的發音方式在英國戲劇界是一個「專有名詞」。他對生活的態度極為認真,他是很多人眼中值得信賴而熱心的朋友。
在塑造角色的時候里克曼比較固執,他會和導演爭論角色行為的合理性,他極有主見,這讓一些導演覺得他難以駕馭。里克曼從來不刻意追求樸素,卻也保持著簡約的風格,他在充斥著丑聞的演藝行業里保持著高尚的品行。
⑦ 愛的承諾的獲獎記錄
2014年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競賽單元《愛的承諾》提名天壇獎-最佳男配角阿倫·瑞克曼獲獎參考資料:
⑧ 萊特勒是一個怎樣的人
親歷泰坦尼克號沉海
據英國《泰晤士報》2003年10月29日報道,「泰坦尼克號」於1912年4月14日沉沒於大西洋中時,當時才38歲的查爾斯·萊特勒是這艘豪華巨輪的二副,他是最後一個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的生還者,也是「泰坦尼克號」機組人員中職位最高的生還者。萊特勒被救後曾經寫下了17頁紙的回憶錄,詳細描述了沉船災難發生時的細節。
大副給了一把槍
據報道,「泰坦尼克號」沉船悲劇發生時,當時38歲的萊特勒正在這艘豪華巨輪上擔任二副。在這份列印在17頁紙上的回憶錄里,萊特勒詳細描述了那可怕的一夜裡所有目睹的一切。
萊特勒在回憶錄中稱,在一片驚慌和混亂中,「泰坦尼克號」大副命令他用鑰匙打開船上的火器箱,接著大副從箱中取出一把左輪手槍遞給了他,對他說∶「拿著,也許你需要它。」
空槍嚇走男子
在意識到「泰坦尼克號」真遇上大麻煩時,人們才開始大面積驚慌,一些膽怯的男人甚至變著法子想溜上救生艇。最後一隻救生艇被放下海中時,突然有人在黑暗中大聲喊道∶「看,這艘艇上藏著幾名男人!」萊特勒回憶道:「由於船長的命令是先讓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我朝這幾名怯懦的男人揮舞著手槍大喊,命令他們立刻離開,這幾名膽小鬼離開了救生艇。事實上,當時我的左輪手槍中根本就沒裝子彈。」
但萊特勒盡管喊破喉嚨,卻沒有幾名婦女願與甲板上的親人分離。萊特勒寫道:「我根本找不到幾個願意撇下親人而獨自踏上救生艇的女人或孩子!」
縱身跳入海水
回憶錄寫道,最後一艘救生艇終於要下降了。這時大副突然看到這艘救生艇上沒有一名懂得駕駛的海員,於是就對萊特勒道:「萊特勒,你也下去吧。」沒想到萊特勒斷然拒絕了大副的要求,他在後來回憶道:「我堅持留在甲板上,與剩餘的人呆在一起。」
當所有救生艇都走了以後,「泰坦尼克號」上出現了一片奇怪的寧靜,大家彷彿不再驚慌,數百人靜靜地站在甲板上,接著,「泰坦尼克號」越來越傾斜,萊特勒和其他未能乘救生艇逃生的人一樣,只好緊緊用手抓住甲板上任何可以抓住的東西,以免身體下滑。萊特勒寫道:「多年的海上經驗告訴我,如果我跟那成百上千人擠在一起,落進冰冷的海水中游泳掙扎的話,我的生還機會將會相當渺茫。」
於是萊特勒毫不猶豫地俯身躍向「寬闊大西洋的冰冷海水中」,他希望能游得離船遠一點,但強大的漩流瞬間又將他扯回船邊。「等我浮上來時,發現自己停靠在一艘被掀翻的救生艇旁。這時海面上到處都是人頭涌動,一些人在游泳,另一些人顯然已經淹死或凍死,我靠在救生艇的旁邊漂浮著,僅用手搭著一小部分船沿。」
人們哭喊「我愛你」
突然,一根「泰坦尼克號」上的巨大煙囪倒塌了下來,煙囪砸中水面時產生的巨大沖擊波將萊特勒和救生艇掀到了30碼外的海水裡。
萊特勒寫道:「深夜兩點鍾時,船身與海面變得徹底垂直,船尾高高翹起,這種令人驚異的景象一直持續了大約兩分鍾,接著它開始慢慢地、並不斷加速著靜靜滑入海底。」
萊特勒寫道∶「只要我活著,那一夜我永遠無法忘記,就是當船尾開始沉下水底時人們互相的哭喊聲,我聽到在那最後一刻,許多人彼此絕望地呼喊∶『我愛你,我愛你!』」
英兵怕沾「晦氣」
萊特勒後來返回了歐洲,並在1952年去世。1940年,當英法聯軍與德軍在法國北部港市敦克爾克交戰大敗後,66歲的萊特勒和他的大兒子羅傑駕駛一艘「流浪漢」號遊艇,從敦克爾克海岸拯救了130名潰敗的英國士兵。當時,一名被救上船的英國士兵聽說萊特勒是「泰坦尼克號」倖存者時,開始變得激動不安,他擔心沾上「晦氣」,打算跳英吉利海峽逃生,這時另一名士兵拉住他道∶「嗨,小子,如果他能逃過『泰坦尼克號』災難,那麼他就能逃過任何一次災難,包括這一次。」
記得當時第一次看令我難忘的是壯觀的沉船場面,體會到好萊塢大片的名不虛傳。當然更令我感動的是傑克和露絲的愛情,雖然故事好像並不新鮮,一個富家女和一個流浪畫家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但是發生在一個真實的海難事故背景下,與那些虛構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故事相比,顯得那樣的真實可信!
十年光陰,經歷了許多,也忘卻許多,但片中的一些鏡頭卻依然清晰可見:露絲千方百計救鎖在船艙下的傑克、不顧一切跳下救生艇與傑克同生共死、毅然掰開傑克的手拚命吹響口哨時那個悲涼堅毅的眼神……為了愛情,露絲願與傑克同死,為了愛的承諾,露絲願為了傑克而好好活著,那一刻,傑克與露絲的愛情,也得到了升華!
今天重看,故事依然感人,但是感動之外,更多的是對人的思考。
(一)人性
巨輪即將永遠沉入浩瀚冰冷的大西洋,婦女和兒童被安排首先送到救生艇,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異議,所有船員都各司其職使得救援工作有條不紊,露絲的未婚夫為了逃生而賄賂大副的錢被大副狠狠地仍了回去,甲板上樂師依然奏響樂曲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船艙里一對年邁夫婦平靜安詳的相依相偎面對死亡,母親給年幼的小孩講述著古老的故事,把恐慌留給自己,把安寧留給孩子,大海里牧師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別人,傑克把露絲推上了木板,而自己被冰冷的海水凍死……這一幕幕,一次次震撼人的心靈!如果說傑克和露絲沖破重重世俗追求愛情是人性追求真愛之美的話,那麼,與之相得益彰的是保護弱小、盡忠職守、捨己救人、從容面對死亡的人性之美!
璀璨幽遠的夜空,冰冷無情的大西洋,絢麗奪目的煙花,令人心碎的婚禮進行曲,驚恐失措的逃生者,一切是如此的不協調,或許,這也是影片熱情謳歌人性之美的同時,也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惡:露絲的未婚夫為了逃生不擇手段,已經脫離危險的20艘救生艇竟然只有一艘回去救人,當被有伯爵身份的貴婦人看不起的所謂爆發戶提出要回去救人時,其他人(包括露絲母親)臉上的冷漠無情讓人感到刺骨之寒甚過大西洋冰冷的海水!親情在這些人心裡輕如鴻毛,人心自私之惡此刻袒露無遺!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幾千年來古今中外哲人都爭論不休。西方哲學家的觀點大多趨向於人性是惡的(當然也有如盧梭的自然人性無所謂善惡的觀點),如柏拉圖:社會是病人,歷史是病症,社會的歷史是衰敗史,人本性是自私的。亞里士多德:人更近野獸而遠離神靈,多數人生來愚昧、懶惰、貪婪、殘忍。奧古斯丁:人生來有罪,多數是沒有理性的靈魂,人的犯罪是因為人有惡的意志。但丁:《神曲》宣揚人性惡……而中國的恰恰相反,兩千多年來占據主流的儒家思想就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當然也有如道家老子主張的人性自然的觀點。如楊朱主張的人性利己,為我,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的觀點。如荀子人之性惡矣,其善者偽也的觀點。如法家韓非子主張的人性利己的觀點……但是,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學」以及之後歷代大儒如柳宗元、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等的補充完善強化,影響中國歷史最為深遠的無可否認是儒家人性本善的思想。可是,人性,到底是善是惡,歷史沒有給我們答案,哲學家沒有給我們答案,影片也沒有給我們答案——或許這本來就沒有答案,或許每個人各有各的答案,善惡自在人心吧。
(二)人類與自然
影片中不止一次告訴我們,泰坦尼克號是一艘最堅固的船,是一艘不沉的巨輪;進入冰山經常出沒的大西洋,自負的老船長卻下令全速前進;值班的水手心不在焉,還吹牛鼻子都能夠聞到冰山……人類以為可以輕易的馴服大自然,隨心所欲。可是,最後卻用一千多條活生生的生命懲罰了自己的傲慢、無知和自負。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改造自然的歷史,可是,無可否認,人在自然面前依然是那麼的脆弱和渺小,如果人類狂妄自大,藐視自然,那麼最終受到懲罰的還是人類自身。
泰坦尼克號沉睡大西洋深處已近百年,如果人們能從中得到些許啟示,那麼泰坦尼克號才是不沉之船。影片也已徐徐落幕,如果我們能從中有所思考,那麼影片也將成為經典。
⑨ 我要編一份關於月亮的小報,我該取什麼報名怎麼排版
有關於月亮的歇後語,謎語
什麼東西小有牙老有牙,臨到中年沒有牙---月亮
很久很久以前的月亮---胡
【口語俗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猜:四字口語二)
謎底: 非常高興 非常滿意
【口語俗語】 清風不起,明月無聲 (猜:口語一)
謎底: 小道消息
日新月異冰壺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風月 百星不如一月 閉月羞花
殘冬臘月 嘲風弄月 嘲風詠月 春花秋月 長年累月
成年累月 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 得月較先 戴月披星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風花雪月 芳年華月
風清月皎 風清月朗 風前月下 風情月債 風雲月露
光風霽月 花殘月缺 海底撈月 花好月圓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時暴月 皓月千里 烘雲托月 花顏月貌
壺中日月 花朝月夕 鏡花水月 積年累月 經年累月
近水樓台先得月 九天攬月 今月古月 流星趕月 鏤月裁雲
六月飛霜 累月經年 落月屋樑 抹月秕風 明月清風
明月入懷 弄月嘲風 披星戴月 清風明月 窮年累月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日東月西 日就月將 日積月累
日居月諸 日升月恆 日往月來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
日省月試 日新月異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 日月麗天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月參辰 十冬臘月 舌端月旦 三月不知肉味 歲月蹉跎
水中撈月 跳丸日月 停雲落月 田月桑時 無邊風月
五黃六月 吳牛喘月 五月披裘 五月糶新谷 曉風殘月
犀牛望月 月白風清 語出月脅 月旦春秋 月地雲階
迎風待月 吟風弄月 吟風詠月 月黑風高 猿猴取月
月亮圖片
http://www.huablog.com/UserFiles/200610/2006100722201993886.jpg
關於月亮的歌
又是十五,又是明月,纖塵不染,引多少遐思。
從小就喜歡唱歌,當然其中包括許多關於月亮的歌。
記得第一首是一部電影里的插曲,當初次聽到這首由江蘇民歌曲調改編的《月兒彎彎照九洲》時,就一下喜歡上它,並在初中、高中每次本該熱鬧的聯歡會上,故作滄桑的演繹著憂傷的曲調:月兒彎彎照九洲,幾家歡樂幾家愁……
上大學時談戀愛,最喜歡的是活潑跳躍的《月兒象檸檬》,有月亮的夜晚,每次和他牽手走過開滿梔子花的校園,就會情不自禁的哼起這快樂甜蜜的曲調:月兒象檸檬,淡淡的掛天空,我倆搖搖盪盪,散步在月色中……
還有大家較為熟悉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初唱時感覺到的是無限深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又有了新的認識,那次寫《愛的承諾》時不禁感嘆道:是啊,月亮代表我的心,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你又怎能讓愛的承諾如滿月,照到你日日渴望美滿的心間?
蔡琴的《月光小夜曲》也是我所喜愛的,喜歡那種溫柔如水的初戀情懷,而蔡琴那獨特的嗓音也讓我在優美的旋律里體驗著輾轉反側的酸酸甜甜感覺:月亮在我窗前盪漾,透進了愛的光芒,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 猜不透你心腸 ,好像今晚月亮一樣,忽明忽暗又忽亮……
但經過了許多年,許多事,最喜歡的還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喜歡小鳳姐演唱的不少歌曲,這首我覺得比較完美,無論歌詞還是曲調,都配合的天衣無縫,那種欲罷不能的情愫,款款落寞的深情,閱盡歲月的滄桑,都被小鳳姐那低沉磁性的女中音演繹的淋漓盡致……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為離情
關於月亮
很久沒有關注月亮了,甚至都將它遺忘了,兒時聽著嫦娥奔月的傳說對著月亮憧憬的時光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被遺忘了。
月亮,因為它的遙遠,還因為它是茫茫黑夜中唯一讓我們感到和看到的星球,於是古往今來,月亮成為了被歌頌的女神,那一首首贊美的詩句流傳千古: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潛《歸田園居》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繆氏子《賦新月》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每一首關於月亮的詩句都是千古絕唱,詩中體現了對故國的眷戀、戰場上凄涼的月色、花落、月出、鳥鳴、月宮的凄清,望月懷鄉,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對於月亮的神往,不僅體現在詩歌中,以月亮命名的電影不下幾十部,在領略了《誰來為我摘月亮》、《苦月亮》、《瓷月亮》、《冷月亮》、《月色撩人》、《在月光下》、《乳房與月亮》中同一個月亮下發生的愛情故事、人生的憧憬、對人性的解析甚至謀殺後,真的在黑夜中抬起那許久不曾抬起的頭,虔誠地望著月亮,思索著在那生命不能存活的星球上,我們究竟嚮往的是什麼?誰能給我們答案?
月亮!
如果說《誰來為我摘月亮》、《月色撩人》、《在月光下》和《乳房與月亮》能夠讓我們在臆想中隨著各自不同的思路蜿蜒延伸的話,那麼《苦月亮》、《瓷月亮》、《冷月亮》則必看影片才能理解其中的苦、瓷和冷的意境。
《誰來為我摘月亮》
月亮主題中最動聽的名字,也講述了一個最動人的故事。
畫外音也就是瑪卡拉的兒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讓人倍感荒唐、憂傷和絕望的事情,他年輕的媽媽在他出生之前發生了什麼……
有一個名叫法紹靠近海岸的村莊,有個對生活充滿了夢想的17歲的女孩瑪卡拉,她熱愛戲劇夢想當一個演員,有個以養兔及做生意的父親薩法和一個因參加阿富汗戰爭腦部受傷而智障的哥哥納瑟汀,由於母親早逝,父親視兄妹倆為掌上明珠。
一天,瑪卡拉來不及趕上一場戲劇演出,一個人氣悶地走在月光昏暗的樹林里,被一個自稱是「湯姆"克魯斯」朋友的充滿磁性的聲音所迷惑,在朦朧月光下,一腳踏錯沿著山坡滑向了不可知的深淵,在下滑的沖擊中,父親剛買的白色連衣裙被撕裂,腿被劃破,還有那心中的夢想在墜落。
瑪拉卡懷孕了,她的驚詫可想而知,她甚至都不知道那個人是誰。在好友陪同下,她們走遍各地尋求墮胎秘方,好不容易找到了老醫生能為她進行手術,想不到飛來橫禍老醫生倒在了飛來的冷槍下。
瑪拉卡遲遲才向父親表白自己懷孕一事,薩法非常憤怒,失望的眼神透著慈愛和復仇的怒火,找出那個人,父兄三人開始了尋找孩子父親的奇特之旅。
三人開著破貨車,到處亂竄。薩法徹底搜查每個劇院、干擾舞台上正常表演,耍得觀眾與演員團團轉;又捲入警車取締汽車的追逐戰。經歷了一連串的波折,孩子的父親仍未出現。
瑪拉卡的肚子漸漸凸起,未婚懷孕的她,得不到迷信的村民諒解,當瑪卡拉乘竹伐過江時,村民都避開了她,空盪的竹筏只有瑪拉卡一人,眼淚也象江水一樣滔滔流淌。
受盡村民羞辱的瑪卡拉挺著大肚子搭火車離家出走。在火車上奇跡般地救了曾經遇到過的阿利克,那個靠賭為生的騙子,阿利克願意娶瑪卡拉以報救命之恩。父親高興地為他在海邊碼頭舉辦婚禮,村民都來慶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父親與女婿站在一起合拍照片時,天上掉下來一頭牛,將他們擊落水中。
正當兄妹倆個難過之極時,那個飛機駕駛員出現了,自吹用飛機運偷來的牛,沒拴好,從天上掉下。瑪卡拉從而知道了兇手,而這個兇手又承認是在朦朧月光下使她懷孕的那個人,並願意娶她為妻。此時的瑪卡拉對他只有仇恨,向他開了槍,飛行員由於受到驚嚇而昏迷不醒。
這一連串的事使兄妹倆再度受到村民的憎恨,他們包圍了他倆,哥哥帶著妹妹逃跑,他讓妹妹爬到一個房頂,接通電源,於是屋頂下的兩個吊扇變成了螺旋槳,整個屋頂慢慢地與四周分離,載著瑪卡拉飛向天空。
這是一部多年來我看的唯一一部俄國電影,影片的風格儉朴,充滿了野性的粗曠,但是不乏真情和愛這兩個生命元素,特別是父親對兒女的愛,哥哥對妹妹愛,瑪卡拉對自己夢想的執著和不顧一切,還有世俗偏見對年輕生命的扼殺,最後,只有逃離,哪怕只是夢想中的向著月亮的漂移。
《瓷月亮》
凱爾(艾德"哈里斯飾演,許多人對他的名字很陌生,但是大概都會記得《兵臨城下》的那個冷酷的德國狙擊手),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警察,為人誠實、忠於職守,一直獨身的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從不近女色。他有一個搭檔拉馬,他們形影不離。
一天在執行任務後,在一個酒吧里他被一個神秘的女子所吸引,在她的一個微笑之後,凱爾隨著她來到酒吧外並走進她說:「我陪陪你,不介意吧?」
僅僅這句話,凱爾將自己捲入了他意想不到的麻煩,那個神秘女子叫雷切爾,是個銀行家的妻子,當她發現丈夫有外遇時,雇了凱爾的搭檔拉馬跟蹤拍照,並且合謀將丈夫殺掉並將罪名轉嫁到凱爾身上,凱爾自然蒙在鼓裡,在酒吧的相遇是事先安排好的,而善良的凱爾卻從此墜入情網。
但是在與凱爾的交往中,雷切爾被凱爾的體貼和真誠所打動,她深深地愛上了凱爾,於是在凱爾遭到警方懷疑,並被拘留時,她挺身而出,而此時的凱爾已明白真相,他不相信這個深愛的女人會騙她,為了搞個水落石出,凱爾找到搭檔拉馬,在揭穿了拉馬真面目後,警察也趕來,凱爾甚至來不及解釋就中了槍,倒在了雷切爾的懷中。
而此時的拉馬還無恥地說:「任何犯罪都罪有應得。」
悲傷中的雷切爾向拉馬開了槍。
凱爾臨死前對雷切爾說:「永遠也不離開你」,而他在謊言與欺騙中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凱爾的死是悲慘的,他對人生充滿了美好的嚮往,最大的願望就是當好一名警察,在他家門前的湖面上,他奶奶曾經給他講過月亮的故事,為何叫瓷月亮,他也講給了心愛的人聽:「月光很奇特,會使人作出奇怪的事來,會使人身不由己。」
在那月光照耀下的清澈的湖裡,他第一次感到愛帶給他的激情,在月光下,他不再孤單,為她願付出一切。
可最終,他的忠實、真誠卻將他帶上了一條不歸路,生命就像瓷一樣被輕易的摧毀,在毫不經意之時。
《冷月亮》
僅僅因為片名,才收藏了這部法國電影。
黑白電影,最初的感覺還以為進入了默片時代。
阿德和西蒙是死檔,兩個酒鬼終日無所事事,只為喝個爛醉,找個女人渾渾噩噩度日的流浪漢。阿德洙在姐姐家的拖車里,西蒙是個冷凍魚場的夜班工人,他們已不再年輕,卻具有懶惰、好色的惡習。他們賴在親戚家裡白吃白住,夜半把音響調到震耳欲聾,在超市趁沒人注意享用貨架上的食物,在音響店偷竊未遂;他們所做壞事始終沒有間斷,毀壞了高壓電纜後甚至去偷屍,兩人先後姦汙了女屍。
這兩個敗類每天遊走在大街上,活著跟死對他們來說沒有分別,污穢的臉配上動物的思維,真不明白這樣的角色在熒幕上出現是為了什麼,只是在最後,才明白導演的用意,這個世界這樣的人大有人在,陽光對於他們沒有任何意義,與爬蟲的區別就在於他們能夠站立,所以,就連月亮也變得無情無義,變得冷冷的。
《苦月亮》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奈傑爾和菲奧娜是一對正值「七年之癢」的英國夫妻,搭船到印度去給他們缺乏激情的婚姻充電;奧斯卡是個終日癱在輪椅上的美國作家,他的妻子咪咪年輕美艷,是個法國舞蹈演員,這對夫妻看來不但極不般配,而且關系詭異。奈傑爾被咪咪的美貌吸引,不由自主地接近他們。奧斯卡遂以咪咪為餌,要奈傑爾傾聽他們的故事:
多年前,奧斯卡在巴黎的公共汽車上偶識了咪咪。她的美貌讓他著迷。他走遍巴黎城想要再度遇見她。終於在他心灰意冷地與他人約會晚餐時,發現站在身邊的女招待便是尋覓了許久的咪咪。於是,一段浪漫瘋狂的愛情有了開始。但是慢慢地咪咪那近乎完美的身體逐漸對奧斯卡失去了誘惑,他暴露出自私殘忍的本性,疲憊於如醉如痴的性愛享受開始渴望自由。而咪咪的愛情執拗而灼熱,任憑怎樣痛苦她也不要離開奧斯卡。在奧斯卡的虐待下,咪咪變得乏味而全無魅力。她有了奧斯卡的孩子,又在他的要求下墮胎,險些因此死去。奧斯卡陪伴虛弱的咪咪登上了飛機許諾和她一起去度假,然而又在飛機起飛的前一秒丟下咪咪下了飛機。他慶幸終於擺脫了咪咪,重新開始了自由糜爛的生活。在一夜狂歡後,奧斯卡出車禍住進了醫院。咪咪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在強烈恨意的驅使下她將他拖下病床致使奧斯卡終身殘廢。咪咪又與奧斯卡生活在一起了,這一次奧斯卡永遠也無法擺脫她。咪咪照料他,卻又像以前他虐待她一樣虐待他。他們唇齒相依,深愛對方,但是愛的唯一表達方式是瘋狂的相互傷害和虐待。
奈傑爾為奧斯卡和咪咪愛情的深刻和極端而震驚。同時菲奧娜也對他們蒼白冷漠的夫妻關系徹底厭倦。聖誕節舞會上菲奧娜與咪咪在奈傑爾驚訝的目光中相擁起舞,似乎在同性之愛中找到了新的火花。然而,奧斯卡對酣睡在床的咪咪扣動了扳機,然後自殺。
肖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恨誰就和誰結婚」,《苦月亮》將肖伯納的這句名言用電影的方式演繹了出來。
當愛與恨無休止的交織、當生活將彼此熟知的人變成陌路人時,心中的苦澀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就算能夠鼓起勇氣仰望月亮,唯有月光映射到企望的眼神,於是月光也是苦苦的了。
《月色撩人》(1987)導演諾曼.傑維森、最佳女主角獎
故事描寫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意裔家庭,每當月圓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回憶著過去。
寡婦洛麗塔在接受了強尼的求婚後在機場告別,並相約1個月後舉行婚禮,強尼飛往巴勒莫去照顧奄奄一息的母親,分別前吩咐一件事,給他弟弟龍尼打電話,請他參加婚禮。他們哥倆5年沒有說過話。
當洛麗塔給龍尼打電話時,被龍尼的態度激怒了,於是親自來到龍尼的工作地麵包店,龍尼是這里的鍋爐工。見了面才知道,5年前,龍尼結婚的前一天,哥哥強尼來祝賀他,龍尼一高興將手放在了麵包機下,不僅失去一隻手,還失去未婚妻,從此哥倆結下了恩怨。
洛麗塔為了勸說龍尼,為她做飯並開導他,使龍尼孤獨、閉塞的心漸漸打開,並瘋狂地愛上了她。洛麗塔也知道這不符合情理,但也情不自禁。盡管受到良心的責備,但他們一分不開了。
於是在強尼回來的那天,龍尼准備向哥哥攤牌。
而強尼的第一個喜訊是媽媽康復了,因為聽說他要結婚了,就完全好了;而第二件事他對洛麗塔說:「我們不用結婚了,我想結婚是為了媽媽。」這讓洛麗塔大吃一驚,而龍尼馬上向洛麗塔求婚,而強尼卻感到了失落。
影片中的月色是最美的,當洛麗塔愛上龍尼時,似乎是應了月亮的感召:「一道明亮的光照在我臉上,跟被手電筒照到一樣,我不知道是什麼,望窗外一看,是月亮。」
「我愛你,也愛歌劇,如果同一個晚上有這兩件事,我就別無所求了。」
在月色的魔力下,無法抗拒。
《在月光下》2001年電影導演:雷薩-米爾-卡瑞米,地區:伊朗
2001年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最佳影片獎
2001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評審團獎
神學院學生賽耶德"哈桑即將升職做牧師,偏偏在就職典禮之前他的禮服被一個小男孩偷去了。於是他追蹤到一個邊遠的郊區,那裡的居民生活貧苦,從未見過牧師,對此知之甚少。
最後,賽耶德學會了重要的一課:在宗教教義與艱難的生活現實生活存在著鴻溝,而這樣的差異需要用情感去填補。
賽耶德毅然放棄了牧師的職業,去投身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中間去,而不是僅僅靠牧師的教誨,那些教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因為在同在一個月亮之下,貧富的鴻溝是真正能夠觸動靈魂的。
《乳房與月亮》1994年,導演畢格絲"盧娜
千萬不要因為片名而產生任何臆想。影片只不過以一個西班牙小男孩阿泰眼中的視覺,描述因為他討厭新出生的弟弟吸母奶的樣子,因而祈求月亮,希望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乳房,以安慰被父母冷落的心情。
他的父親要求他做人塔上的塔尖,一種西班牙特有的搭人塔的比賽,阿泰始終感到害怕,永遠也爬不到塔尖。於是在對自己失望之餘,他更懷念母親的溫暖,但是因為有了小弟弟,母親顧不上他了。
於是他便對在鎮上演出的法國芭蕾舞女郎艾斯麗產生了憧憬,同時同村的米蓋也追求著她,還有她那愛嫉妒的丈夫。三個男人同時愛著艾斯麗塔,但出發的角度不同,阿泰只是對艾斯麗塔的幻想,幻想著母親的愛。
最後孤獨的阿泰不僅贏得了艾斯麗塔關愛,而且又可以回到母親的懷抱。
阿泰終於爬到了塔頂,他再也不用祈求月亮了。
月亮始終是我們心中神往的地方,它不僅是太空科學探索的處女地,更是人類心靈的慰籍,正是因為它的遙遠和不可及,才使人產生了如此眾多的幻想,孤獨、渴望、愛情、勇氣都可因月亮的圓缺而產生和消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輪明月,那也是我們生命的支柱,力量的源泉,而夜晚當空的那一輪明月卻是永遠可望不可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