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尼斯舉行狂歡節熱鬧嗎
2月11日,在法國尼斯,人們在第133屆尼斯狂歡節,雖然沒有去到現場,但是看圖片上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第133屆尼斯狂歡節於2月11日至25日舉行。
法國尼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有著7500 米長的海岸線。群山的阻攔,使尼斯免受寒冷的北風侵凌。所以每年二三月的時候,冬暖夏涼的尼斯成了歐洲大陸寒流中的一個諾亞方舟。而尼斯狂歡節熾熱氣氛,更給了我們前往這片蔚藍海岸避冬的一個理由。
㈡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是叫戛納還是叫康城
答案:戛納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原名叫cannes, 中英牛津詞典法國城市cannes翻譯為戛納。雖然戛納和康城法語、英語都寫作Cannes,但是其中明確指出cannes(法國)翻譯戛納。
例句一:
Many stars appeared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在戛納電影節上出現許多明星。
例句二:
chinese star fan bingbing atends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中國明星范冰冰出席戛納電影節。
(2)法國尼斯電影節擴展閱讀:
戛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戛納位於尼斯西南約26千米處,瀕地中海,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省會。人口7.1萬(1975)。這裏海水蔚藍,氣候溫和,陽光明媚,與尼斯和蒙特卡洛並稱為南歐三大游覽中心。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
㈢ 求法國尼斯狂歡節carnaval的法語簡介
您好,GX生活小助手團隊為你服務,以下為法國尼斯狂歡節法語介紹:
Carnaval de Nice
Le carnaval de Nice est le premier carnaval de France et un des plus célèbres monde. Il se déroule chaque hiver à Nice, au mois de février rant deux semaines, et attire 1,2 million de visiteurs. Il constitue la fête emblématique calendrier événementiel niçois parmi les quelque 850 événements culturels, festifs ou sportifs qui s'y déroulent chaque année.
給一下大意,不通之處還請海涵。
尼斯狂歡節是法國的世界著名狂歡節,是在每年二月底至三月上旬的兩個星期內舉行,吸引120萬的遊客。
㈣ 尼斯狂歡節的狂歡節主題
為了既尊重傳統又跟上時代,自20世紀50年代起,每屆尼斯狂歡節都確定一個主題,馬戲、小丑、美食、歡笑、瘋狂、愛情、20世紀、新千年、歐洲等概念都為狂歡節提供過,並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發揮想像力的舞台。同時,每屆狂歡節都以花車、彩車遊行等活動為主,最後一日的盛裝大遊行、焰火表演等活動是整個節日的高潮。
2012年當地時間2月19日,法國尼斯狂歡節拉開帷幕。據悉,為配合2012年舉辦的倫敦奧運,第128屆尼斯狂歡節主題為「運動之王」。
狂歡節是尼斯冬季的亮點,也是城市投資的重點。花車穿插彩車一起遊行、花車上美麗的姑娘不斷向遊人投擲鮮花是尼斯狂歡節一大特色,僅為鮮花埋單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有了這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因海灘和陽光而夏日爆滿的尼斯在旅遊淡季也不乏熱鬧。
㈤ 法蘭西「痛並快樂著」的尼斯狂歡節是如何過的
在法國尼斯每年的狂歡節,都是從2月12日到27日持續三周,彩車花車遊行、各種化裝表演、音樂歌舞、燒「國王」、放焰火,熱熱鬧鬧。這也體現了法國人的性格。
在法國人手中,大小節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盡興忘形,因為人氣的核心能量來自「專業節日迷」。
對於法國人來說,節日無大小,歡樂伴始終。
法國人喜歡過節。別看他們平時謙謙君子模樣,一旦有節可過,再矜持的人只要到現場,都會被歡樂氣氛感染,肆無忌憚地玩個心跳。電影節、音樂節、玫瑰節、檸檬節、葡萄酒節、海鮮節、狂歡節以及不眠夜等各色節日數不勝數。可以說,節日只是個演出場地,演員則是利用節日尋開心的法國人自己。
法國尼斯26日和27日最後一個周末的狂歡,給人的最大感受是「痛並快樂著」。快樂是狂歡節帶來的歡樂,而「痛」在冰冷的手腳:彩車上神情詭異、高達十米的「氣候錯亂之王」名副其實,將天氣玩弄於股掌,把地中海邊的尼斯搞得罕見地落雪紛紛。他先是揮灑下冰涼的雨點,繼而是漫天的雪花。人們擎著傘,沒有雨具則用塑料袋包著頭,用大衣帽子遮風擋雨。於是,狂歡節的參與者在夜晚的海濱,頂著刺骨的寒風,站在積水的濱海大道,每個人都鞋襪盡濕。
最使人感佩的,是法國人對節日快樂的執著追求。如果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論如何不會在「氣候錯亂」的海濱夜晚守候一個多小時,等待在海上燒「國王」和放焰火的。
從玩的形式上,法國人頗有標新立異的天賦,能夠把重復多少屆的活動搞得花樣迭出。如果你每每參加這些活動,肯定都會驚詫於他們的想像力:二十幾輛車,有的以高取勝,兩三層樓樣的彩車讓人仰視;有的構思精巧,比如太陽被囚、動物異化。
遊行者頂著「滴淚的雲團」和「黝黑的煙筒」;此外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美:狂歡節王後和花車姑娘。從發型、服裝到車內花草裝飾風格迥異,每一輛花車都是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法國節日的熱鬧在於人氣,組織者不遺餘力地把各種節慶,搞成大眾化活動,而在活動范圍內的法國人則聞風而動,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
尼斯人口也就30多萬,但尼斯狂歡節的參加者卻有100多萬。這其中固然有其他國家來湊熱鬧的人,但絕大多數還是法國人。大老遠跑來找開心,哪能讓一點風雪嚇回屋裡去?經過苦寒得來的歡樂,可能會比唾手可得的歡樂更讓人銘記在心。
㈥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舉行。電影節官方海報日前曝光,已故美國男星保羅·紐曼與其遺孀喬安娜·伍德沃德以1963年影片《新戀愛經》中的經典顛倒接吻造型亮相。
戛納電影節官方網站表示,這樣做一是表達對2008年辭世的保羅·紐曼的緬懷,同時也旨在紀念這位為電影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男星與妻子之間的愛情。
保羅·紐曼與喬安娜·伍德沃德夫妻與戛納電影節頗有淵源。1958年,兩人主演的《漫長的炎夏》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紐曼奪影帝。兩人不久喜結連理。在1973年舉辦的第2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喬安娜·伍德沃德憑《雛鳳吟》奪影後,而該片導演正是丈夫保羅·紐曼。1987年,紐曼執導、主演的《玻璃動物園》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 法國當地時間2013年5月26日晚,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突尼西亞導演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爾的人生》眾望所歸,獲得最佳電影金棕櫚獎。中國導演賈樟柯憑借《天註定》拿到最佳編劇獎。
《阿黛爾的生活》登頂,李安最愛
阿布戴·柯西胥是突尼西亞人,他6歲隨父母移居法國尼斯。《阿黛爾的人生》講述了北非移民世界一個年輕的女孩,在發現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和自己的同性愛人在一起又分開後,逐漸尋找心理上的自我認同。本片同時拿到了今影評人費比西獎。獲得了獎項和評論的大豐收。
往年多屆戛納電影節都遵循「大熱必死」的原則,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和各方評論最好的電影,往往都會和金棕櫚失之交臂。這次的情況非常特殊,自從《阿黛爾的人生》在戛納放映以來,大家對本片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場刊給出了3.6分(滿分4分)的超高分,《法國電影》影評人評分極高,幾乎所有影評人都評價本片是他們心目中的金棕櫚。在大家紛紛猜測本片會否失手獎項,延續歷史上多部大熱門影片的厄運時,斯皮爾伯格領銜的評審團將金棕櫚發給了《阿黛爾的人生》,算是一個眾望所歸的結果。而之後評審團導演李安在與新浪娛樂對話時也稱,該片是他在本屆的最愛。
《天註定》獲最佳編劇,華語片再奪編劇獎
賈樟柯的《天註定》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在此之前,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為編劇梅峰也在戛納拿到了最佳編劇獎。本片劇本由4個省份發生的4個故事拼成,故事具有爭議性,暴力鏡頭也超越了賈樟柯的一貫尺度。放映後,記者們對它的評價好壞不一,而場刊的評分則很高,達到了3分。斯皮爾伯格和評委河瀨直美都提到了電影劇本的結構,認為導演敢於拍攝現實題材很有勇氣。
戛納電影節,只有婁燁的《浮城謎事》一部華語片入圍了官方單元,當時它是「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片,最後毫無斬獲。除了《天註定》外,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進入「一種關注」單元,杜琪峰的《盲探》進入午夜展映,中國電影在戛納的表現穩中有升。
家庭題材,分享影帝影後
這次獲得影帝和影後的電影,都來自家庭題材電影,兩部電影又各不相同。獲得影帝的布魯斯·鄧恩是一位老演員,在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電影《內布拉斯加》里,他所扮演的老人輕信一張假的中獎廣告,一定要去內布拉斯加「領獎」。在兒子的陪伴下,這對父子重新意識到了親子之情對於雙方的意義,對於當今很多年輕人來說,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這部電影起到了心靈雞湯一樣的作用。
影後貝雷尼斯·貝喬憑借阿斯哈·法赫蒂的電影《過往》拿到影後。影片講述了女主角與前夫的再次相遇,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兩個人對過往生活的思索逐漸浮出水面。電影一經放映,評價反響非常好,特別是貝喬在影片中的表演被大家一致稱贊,作為戲份最重的演員,她成功撐住了檯面,獲得影後也是對她和電影本身最合適的獎勵。
群星閃耀,遺珠可惜
本屆戛納電影節,無論評委陣容還是主競賽陣容,都堪稱群星閃耀。評委陣容一共拿到6座奧斯卡獎和1座金棕櫚獎,並且全部由導演和演員組成。主競賽薈萃了各路大師,是最近幾年最強的一屆。但是另有一些獲得好評的電影沒能得獎,比如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等等。不過,任何影展都難免遺珠的,錯過獎項並不會減弱優秀電影本身的光芒。 第66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5日宣布,紐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將擔任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坎皮恩曾因執導影片《鋼琴課》獲得1993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
戛納電影節主席吉爾·雅各布在當天聲明中表達了對坎皮恩的藝術風格與追求的贊賞,稱其善於通過戲劇沖突塑造女性群像,創造出如同抒情詩般熾熱的世界。
坎皮恩與戛納電影節淵源深厚,雅各布稱之為「戛納的孩子」。坎皮恩1954年4月出生於紐西蘭惠靈頓市,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電影製作。她的處女作短片《剝/果皮》獲得1986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短片獎。1989年,坎皮恩攜其首部劇情長片《甜妹妹》亮相戛納電影節。1993年,坎皮恩自編自導的《鋼琴課》摘得戛納金棕櫚獎。
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共將包括5名來自電影業與文學界的知名人物,決定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電影基金獎的歸屬。其中,電影基金獎創立於1998年,旨在支持世界范圍內新一代電影導演的成長。
第66屆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5日至26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舉行。
㈦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㈧ 尼斯狂歡節的起源
喜歡熱鬧的人對法國尼斯狂歡節不會陌生。這個起源於中世紀天主教徒在復活節齋戒前「吃喝玩樂」的活動項目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㈨ 「戛納電影節」的「戛」到底怎麼讀
讀作gā,用於地名,如平戛(在雲南西部)。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
(9)法國尼斯電影節擴展閱讀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㈩ 世界電影最大的獎項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和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這四個電影大獎稱為世界四大電影獎。
綜合而言,這四大電影獎被視為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或藝術代表性的獎項。其中,奧斯卡獎更注重影片的政治與商業因素,三大電影節則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
(10)法國尼斯電影節擴展閱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他們和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稱為世界四大電影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戛納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