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電影的名稱!
風暴之門 片名:風暴之門 俄文名稱:ГРОЗОВЫЕВОРОТА 年代:2006年 國家:俄羅斯 主演: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開局》、《第九縱隊》、《俄羅斯大亨》) 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第九縱隊》) 米蓋爾·葉弗里莫夫(《第九縱隊》、《國家顧問》) 丹尼爾·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 類型:戰爭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沖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這些俄羅斯戰士們能否堅持信念,與十倍數量的叛軍戰斗到最後一口氣嗎? 我想大家都看過風暴之門吧。的確這部電影很感動人啊。因為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90名俄羅斯空降兵在車臣烏魯斯。克爾特地區與其撤退的車臣武裝分子3000多人激戰3天3夜。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90 名俄羅斯空降兵視死如歸。軍官身負重傷仍指揮戰斗。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士兵的子彈打光了。手握最後一顆手榴彈投入敵群與非法武裝分子同歸於盡。當黑壓壓的敵人沖上陣地時候。連長高呼向我開炮。整個俄羅斯被英雄的壯舉所震動。 根據證實有700人消滅。700人啊。什麼概念。2個營啊。一個興盛的民族的背後必定戰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無論是在面對責任的考驗在面隊國家的利益需要。他們沒有退縮。即使在已方火力覆蓋時候。依然堅守在戰斗崗位。3月出俄羅斯大地,依然白雪剴剴。寒氣襲人。但人們無法安坐在溫暖的家中享受溫馨。他們的眼睛在流淚。心在流血。他們為祖國的英雄自豪。在為失去鋼鐵般的勇士悲哀。在空降兵的駐地。居民們自發的組織起來祭奠英靈。普京總統親自簽署命令授予21名勇士俄羅斯英雄稱號。其餘69人榮獲勇敢獎章。雖然榮譽不能挽回勇士最好的肯定。他們的英明與俄羅斯大地同子。 一個強大的國家之後是一支軍隊 註:故事原型中的那支90人的部隊,為俄軍當代哥薩克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的哥薩克騎兵。(哥薩克是一種軍事組織,而非一個單一的民族)
㈡ 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
俄蘇戰爭電影漫談
內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羅斯電影誕生;蘇聯蒙太奇學派崛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
1908年俄羅斯電影誕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月革命後的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1917年十月革命, 電影產業國有化,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鼓動電影」
20年代蘇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形成,三位大師的先鋒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作:
愛森斯坦 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 《戰艦波將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敘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
杜甫仁科 銀幕上的詩 《兵工廠》
聲音的出現與「音畫對位法」
1934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陽》(1934)
30年代中後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高潮:
《馬克辛三部曲》
《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帶槍的人》
蒙太奇大師將藝術探索精神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相結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電影;戰後初期的戰爭題材電影
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電影製片廠遷移,電影工作者的艱苦勞動,鼓舞鬥志的「戰斗電影」
戰役紀錄片--《戰時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爾孟克的宴會》
紀錄片《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
《在蘇聯的24小時戰斗》
《烏克蘭保衛戰》
戰略反攻階段的紀錄片
戰爭故事長片 《她在保衛祖國》
戰後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蘇聯戰爭電影:英雄主義主題「紀念碑」電影
《青年近衛軍》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紀念碑」電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凍」時期的蘇聯電影「新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電影傑作
1954年「解凍」,1957年蘇聯戰爭文學第二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
「蘇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飛》 燦爛奪目的「銀幕上的詩」
《一個人的遭遇》從肖洛霍夫到邦達尓丘克
《士兵之歌》 純潔清澈的心靈,人道主義的悲歌
《伊萬的童年》 被炮火摧毀的童年的夢
其它優秀作品:
《臨風而立》
《生者與死者》
《士兵的父親》
60年代後期--「停滯」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蘇聯「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的出現;七、八十年代繁榮多樣的蘇聯戰爭電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蘇聯軍事題材文藝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戰爭文學「第三浪潮」與「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
「全景戰爭」電影
《解放》
《圍困》
《莫斯科保衛戰》
「戰壕真實」電影
《一寸土》/《永遠19歲》
婦女與戰爭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記著的和我熱愛的》
《狙擊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作家及小說創作背景,導演及其獨特的電影語言
兒童與戰爭
《受傷的小鳥》
《幼兒園》
《自己去看》 蘇聯最後一部戰爭題材「詩電影」,詩的藝術與紀實內容完美結合
「改革」時代的喧囂與躁動;「改革」時期的蘇聯電影
插入語: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蘇聯戰爭電影
《苦難歷程》三部曲 知識分子與十月革命
《靜靜的頓河》 頓河悲歌 哥薩克農民與十月革命
《戰爭與和平》人民英雄史詩 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文學名著改編電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體後的「新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未完待續)
解體,電影體制變化,電影性質變化 泥沙中金光閃爍
(一) 對現實的思考:車臣戰爭
冷漠(《戰爭》)
沉痛(《高加索俘虜》)
現實(《急行軍》)
(二)對歷史的認識:
淡化(《太陽灼人》《小偷》)雖然不是軍事題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後期戰前蘇聯國內形勢,後者描寫戰後的艱難生活
寓言(《布穀鳥》)
顛覆(《無窮無盡》)
懷念(《我是一個俄羅斯士兵》-未列入名冊)
繼承(《星》)
參考書目:
《蘇聯電影史綱》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 編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第一、二、三、四編 俄蘇電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於培才,李小蒸,孟廣鈞,王德勝 等
《蘇聯戰爭文學評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敬詠
《世界電影史》 (法)喬治-薩杜爾
《電影藝術辭典》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主編:許南明 副主編:沈善
《泥沙中金光閃爍--近年來的俄羅斯電影掠影》 戴光晰
《外國電影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 鄭亞玲 胡濱
《戰火中永生--蘇聯戰爭影片賞析》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時光》 (俄)塔爾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選集》(蘇)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戰爭影片》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蘇聯部分撰槁人 連秀鳳
《俄羅斯藝術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任光宣
《俄羅斯文化一千年》 東方出版社 孫成木
《蘇聯網路辭典》等
㈢ 找一部電影,大家幫幫忙
靜靜的頓河中的第一部
一共有三部
主 演: Pyotr Glebov
Elina Bystritskaya
Zinaida Kiriyenko
Daniil Ilchenko
Lyudmila Khityayeva
Nikolai Smirnov
Natalya Arkhangelska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恢宏的電影史詩,是傑出的文學作品與傑出的電影相結合的卓越典範。影片1958年獲全蘇電影節一等獎和最佳導演獎;同年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1960年獲美國導演工會最佳改編影片榮譽獎。
◆小說介紹:
《靜靜的頓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小說的背景是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和蘇聯的國內革命戰爭)和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小說的情節基礎是哥薩克青年葛利高里的悲劇命運以及哥薩克群體(尤其是葛利高里一家)在動盪的歷史年代中的變遷。
小說共分4部。第一部著重描寫一次大戰前後哥薩克社會的風土人情,展示剽悍尚武、不受羈絆的哥薩克精神,以及葛利高里與阿克西妮亞的愛情生活。第二部在二月革命、科爾尼洛夫叛亂、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襯托下,寫葛利高里受到革命哥薩克的影響,但又在紅軍和白軍之間搖擺。第三部描寫了1918年春至1919年5月間哥薩克地區出現的叛亂,葛利高里成為叛軍的一員。第四部寫白軍被擊潰,哥薩克叛亂被平息,阿克西妮亞被流彈打死,葛利高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回到已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家鄉。
小說的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塑造得極為鮮明,作家明確表示要通過展示這個形象的「心靈的運動」來體現「人的魅力」。人物的悲劇性和人格的魅力的有機交織,構成了這一形象特異的色彩。葛利高里是一個典型的哥薩克青年,他的悲劇首先是和歷史因襲的重負聯系在一起的。哥薩克是俄羅斯民族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熱愛勞動、崇尚自由、粗獷善戰的特質。在沙皇的愚民政策下,哥薩克階層又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並且有著一種盲目的優越感。在葛利高里身上,一方面可以看到哥薩克中下層人民的優秀品質,如勇敢善戰、勤勞熱情、誠實正直和富於同情心,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哥薩克落後的傳統和道德偏見的影響,盲目崇拜軍人榮譽,把爭取哥薩克人的生存權和自治權看得高於一切。正因為這樣,造成了他認識真理和接受革命的艱難。他尋找中間道路的幻想在現實生活中一再碰壁。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葛利高里兩次參加紅軍,三次投入白軍和叛軍,同各種社會力量的代表人物都發生過沖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他所屬的那個特定的群體不可分開。
葛利高里又是一個愛好思想,勤於探索的年輕人。他有敏銳的感覺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一生都在尋找真理。當他在一次大戰中第一次殺死一個奧地利士兵時,葛利高里立刻感到內疚:「良心使我非常難過,……我為什麼要殺死這個人呢?」這個「為什麼」中有著主人公對非正義戰爭的反思。正因為這樣,他很自然地接受了共產黨人賈蘭沙揭露帝國主義戰爭本質的談話。葛利高里與濫殺俘虜的波得捷爾珂夫之間的激烈沖突,同樣反映了主人公嫉惡如仇的個性。囿於種種主客觀原因,葛利高里一直處於搖擺之中,而每一次搖擺都是他的一次艱難的抉擇,一次精神的探求。盡管有偏見和某種思想枷鎖制約著他,但是這種精神探求的本身是真誠的。作家在這里既寫出了葛利高里的「人的魅力」,同時也指出,一個具有傑出個性的年輕人,如不能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他的探索只能是悲劇性的。
肖洛霍夫對小說中那些為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不惜獻身的人們是抱肯定態度的,但是作家毫不隱諱地描寫了蘇維埃政權中的某些人對哥薩克採取的過火政策。他通過人物的口譴責道:「你們把亂說幾句的人都抓走了,殺死了!」這種錯誤行為也是導致葛利高里左右搖擺、走向悲劇的一個重要外因。
《靜靜的頓河》是一部氣勢雄渾的史詩性作品,作家的筆觸伸向了廣闊的空間,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和豐富深邃的人物命運水乳交融;在敘事方式上,小說突破了悲劇的傳統模式,沒有刻意製造的悲劇效果,卻將讀者引向更為深遠和開闊的精神境界;小說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男女主人公塑造得豐滿而有深度;作者厚實的生活積累,使得作品的畫面極為生動,關於哥薩克習俗細節的描寫和民歌民謠的運用,又使得作品充滿了頓河鄉土氣息。
㈣ 俄羅斯電影《爆破》講述的是那次戰爭的事跡
俄羅斯電影《爆破》,該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實事件改編,介紹的是一隻俄羅斯軍隊以84人對戰兩千人,雖然以放棄告終,但是他們的精神和對軍人責任的理解,為本片增添了很多壯烈的色彩。主人公最後都沒能與親人團聚,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戰士,在需要的時候必須無私的付出甚至是犧牲。
要去探究戰爭的本意是很困難的,正義或邪惡,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開。但終於職守者總是應該獲得尊重。這部俄羅斯時代拍攝的影片和蘇聯戰爭片一樣,充滿悲情、壯烈。
㈤ 哥薩克的部落作品
中國人熟悉的關於哥薩克的小說有托爾斯泰的《哥薩克人》、果戈理的《塔拉斯·布爾巴》、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綏拉莫維奇的《鐵流》、巴別爾的《騎兵軍》、富爾曼諾夫的《夏伯陽》、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還有波蘭作家顯克維奇的《火與劍》等等,以及列賓的名畫《查波羅什哥薩克給土耳其蘇丹的回信》,這些作品都為我們形象地描繪出一個「強悍的馬上部落」。有人說俄國的哥薩克就如同歐洲的騎士、日本的武士浪人、漢唐的游俠一般,其實這個比喻不太恰當。騎士原指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的榮譽稱號(這一稱號通常是非世襲的),日本的武士是隸屬於領主的家丁門客,而漢唐的游俠更富有精神內涵和社會地位。俄羅斯的哥薩克卻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有共同特徵的社會文化群體,它在今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內存在了大約500年的歷史。
㈥ 俄羅斯二戰電影 哥薩克小隊追擊一直在蘇軍防線後的德軍 開始時蘇軍中校從霧里走出 說自己人啊
靜靜的頓河
㈦ 求一部電影名字,講的是哥薩克人與波蘭人之間的戰爭
塔拉斯·布爾巴,也翻譯叫《戰國群雄》
㈧ 《塔拉斯布爾巴》俄羅斯電影什麼時間在中國上映在那可以下載到全部影片。
中國上映日期暫時不確定,俄羅斯的公映時間:
в кинотеатраx 02.04.2009 (Централ Партнершип Россия)
我在自己的區域網中下載到全部影片的,有2009年版本和1972年版本。需要的話,我可以做BT種子給你。
整部影片觀看後有種壓抑的感覺,「哥薩克」英雄的形象在果戈里(今年四月是其誕辰200周年)的筆下栩栩生輝,雖然有暴露鏡頭,但是國內引進的時間應該不會太晚。
㈨ 蘇聯電影靜靜的頓河是和那個國家的戰爭
應該是一次世界大戰,俄國是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德國,奧匈)作戰。
http://ke..com/view/131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