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與戲劇

法國電影與戲劇

發布時間:2022-06-21 03:52:42

1. 求一部老的法國二戰喜劇電影名

《虎口脫險》是Les Films Corona製作發行的戰爭喜劇電影。該片由傑拉爾·烏里執導,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爾維爾等演出,於1966年12月8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的幾位飛行員在法國人的幫助下,與德軍展開的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的逃生故事。

2. 電影電視戲劇 常識

戲劇特點:
(1)、劇本必須適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發生在不同地點和較長時間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兩三個小時內的演出中表現出來。
關於「三一律」的知識見162頁第四段
(2)、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
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這中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
劇本的情節結構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開端: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
發展:描寫情節的波瀾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沖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並表現出急劇轉化的局面
結局:結局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
尾聲:與序呼應,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作些啟示,引起人們的聯想和展望。
(3)、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必須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徵
3、劇本刻畫人物推進劇情和表達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說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術、環境、音響、人物上下場、人物對話的姿態、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
(2)、人物的對白和唱詞:包括獨白、旁白、對白。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展開情節、提示人物性格、表現主題思想。
(3)、結構形式:分幕分場。墓是大單位,場是小單位
4、戲劇分類:
(1)、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不同:話劇、歌劇、舞劇、詩劇、歌舞劇、相聲劇。
(2)、劇情的繁簡和結構不同:多幕劇、獨幕劇
(3)、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歷史劇、現代劇
(4)、矛盾沖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
(5)地域色彩不同:京劇(北京)、滬劇(上海))、豫劇(河南)、呂劇(山東江蘇)、川劇、漢劇(湖北)、楚劇(湖北江西)、晉劇(山西)、黃梅戲(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劇、廣播劇、電影、電視劇等
作者和《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 1933年在清華大學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繼《雷雨》之後,曹禺又寫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劇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後,曹禺有《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劇作。
標題的象徵意義
《雷雨》的標題既點明戲劇情節發生的自然氣候:「;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這樣的天氣終於導致夜間雷電交加,風雨大作。與這種惡劣天氣並行發展的是這個封建大家庭內部也醞釀著而且終於爆發了一場毀滅性的「雷雨」:四風、周沖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自然界和家庭內部的「雷雨」其實正象徵了社會矛盾的日趨尖銳。作者用「雷雨」為題形象地告訴人們: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一場天翻地覆的社會大變革不可避免地即將發生。
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個貧民家庭里。老舍7歲進私塾, 「五四」運動後,用白話文試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陸續寫出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3部具有諷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長篇小說,提供了現代小說史上最早的諷刺性的長篇體制。1930年春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夏,老舍辭去教職,從事專業寫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說《駱駝樣子》,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七七,,事變後,他離別妻子兒女,隻身輾轉去武漢、重慶,勇敢地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
他特別重視話劇創作,1939年至1943年間,獨立完成或與人合著的劇本就有《殘霧》《張自忠》《歸去來兮》等九部。1946年與曹禺赴美講學,寫完了100萬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後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革」開始後,受到殘酷迫害,於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盡。
老舍是我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現代傑出的語言藝術家,享有世界聲譽的愛國主義作家,人民藝術家。他以小說、劇作和曲藝著稱於世,在散文、詩歌、雜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寫下10多部長篇小說,70多部(篇)中短篇小說,30多部劇作,一部4000行的長詩和近300首短詩,近20部譯著等,共800多萬字。他的作品豐富了世界進步文學的寶庫。
作家作品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傑出的戲劇家,詩人。1564年出生於一個富商家庭。他曾經在「文法學校,,讀書,後因父親破產,中途輟學。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他的創作生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590—1600年,包括10部喜劇(如《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9部歷史劇(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於此時)等;
第二個時期是1601一1608年,包括7部悲劇(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作於這個時期),4部喜劇和一些十四行詩;
第三個時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劇(主要是傳奇劇)和一部歷史劇。
人文主義:(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 麥克佩斯》)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的斗爭鋒芒是針對中世紀封建主義世界觀,特別是天主教會的宗教世界觀的。教會提出以神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義者則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以此來和它對抗。對「人」的肯定,成了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用人性反對神權。②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慾主義。③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④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莎士比亞就是這樣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作家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傑出代表。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蘇太興人。現代著名劇作家,物理學家。1914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理科,其間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1920年回國,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業余從事劇本創作。主要作品有《一隻馬蜂》《壓迫》等,多為獨幕劇。抗戰期間創作的多幕劇《等太太回來的時候》《妙峰山》以及獨幕劇<<三塊錢國幣》等,表現了強烈的愛國心和正義感。它的劇作,構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橫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副部長等。
丁西林的喜劇風格
丁西林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喜劇作家,作品以獨幕劇為主。代表作有《一隻馬蜂》《壓迫》等。丁西林的獨幕喜劇比較注意在「趣味」上下功夫,故他的作品多為帶有詼諧意味的趣劇。作品簡潔集中,渾然一體,能在較為輕松平淡的戲劇沖突中反映社會現實,寓庄於諧。
古代戲曲常識
1、 定義:見課本182頁第一段
2、 戲曲的有關常識
(1) 雜劇結構: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並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結合
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在結構上,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只有個別的是五折或六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每一折只能用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形成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相當於現代戲
中的「幕」。元雜劇中還有「楔子」,為結構短小的小戲,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對
故事的由來作簡單的介紹.,相當於「序幕」,也有在折與折之間演出的楔子,相當於過
場戲:
(2) 扮演角色
雜劇的角色分為四個行當:
男角稱末行,分正末,副末;
女角稱旦行,分正旦,副旦:
凈行,以扮演剛猛凶惡的人為主,有男有女,分正凈,副凈
雜行,包括孤(官員),孛老(老年人), 卜兒(老婦)、徠兒(小孩)、細酸(窮秀才)等。正末、,正旦是兩種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劇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劇本叫旦本。
(3) 元雜劇的劇本構成
元雜劇的劇本一般由曲詞,賓白、科範三部分組成。
曲詞以一人主唱的形式進行。
賓白就是說白,包括對白和獨白。
科範或叫「科」「介」,是關於動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見科」「把盞科」「做掩淚科」「內作起風科」等。此外,每本雜劇結尾處有兩句或四句詩句,用以概括全劇思想,提出本劇劇名。例如,「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是戲的全名,「竇娥冤」則是簡名.
元雜劇的唱詞按一定宮調寫成。共分五個宮(五個全音階):正宮、·中呂宮,南昌宮、仙呂宮,黃鍾宮,分別個當於現在的C,D、E、G、A五個樂調(譜號);曲牌,相當於現在的調號和板號(如二黃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簡譜中的曲譜和節拍。元雜劇中一折限於一調一韻。古代戲曲,鑒賞重點是古代戲曲的語言和藝術手法。
(4) 其他:
元雜劇也稱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並稱。當時著名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其中以馬志遠關漢卿鄭光祖白樸王實甫最著名。如關漢卿的《竇娥冤》馬志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白樸的〈牆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
元雜劇四大愛情悲劇關〈拜月廳〉,王〈西廂記,〉白〈〈牆頭馬上〉,鄭〈倩女離魂〉南戲四大本〈荊釵記〉、〈白兔記〉、〈拜月廳〉、〈殺狗記〉。
影視常識——電影流派
● 德國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 形式主義 Formalism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 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t 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 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法國新浪潮 New Wave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3. 法國電影以浪漫聞名於世,他們的歌舞片是否都能算是藝術品

瑟堡的雨傘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1964)

《瑟堡的雨傘》其實是一部音樂劇,有著唯美的布景與音樂,更有著詩意的開頭,女主角是法國著名的冰美人凱瑟琳·德納芙。1964年獲得第17屆法國戛納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電影里的主題曲還曾被劉歡和女兒演唱,法語君也曾給大家展示過,戳這里去回顧>>
巴黎小情歌 Chansons d'amour(2007)

電影講述了一個帥到噴血的男紙在失去女朋友後被正太扳彎的故事。而在此片段里展現的,是一段你退我進的感情糾葛。這部電影還參與2007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Compétition)的角逐。
八美圖 8 femmes (2002)

電影通過一家的八個女人相互指控背叛,來解讀人性。三個女人一台戲,這部歌舞劇的八個女人,讓故事變得更為荒誕。兩位影後,佩姨和凱瑟琳·德納芙,更是在電影中飆戲,喜歡她們的同學可千萬別錯過。

4. 誰有法國喜劇大師 路易斯.德.菲耐斯演過的所有電影

除了虎口脫險,警察系列外,路易.德菲耐斯其他經典影片
還有《大鼻子情聖》

路易·德·菲奈斯小傳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 (1936-1942)

簡 介: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她,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類型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脫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他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劇之後,便用盡現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誕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聯網上「集結」,為他們的偶像「菲菲」舉行了紀念活動。菲奈斯那可愛詼諧的禿頂小老頭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這位喜劇巨匠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的。菲奈斯成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結束後,他一直想在自己鍾愛的戲劇上有所發展,但在他的黃金年齡階段,卻在干手工匠、會計之類的活糊口,也正是這段生活為他以後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歲,在巴黎靠在酒吧彈鋼琴為生,那年他娶了戈爾曼·艾洛蒂。這場並不愉快的婚姻歷時6年之「久」。

離婚後,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壇,一直演配角,直到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儼然是那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模樣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層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誇張手勢、肢體語言和傳神的對白詮釋著自己對小人物的理解。從市儈到名人,從吝嗇鬼到大資本家,菲奈斯把人類最卑微最現實的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多疑卻又善良熱性、狡猾多變卻也精明能幹,使觀眾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吝嗇、計較的角色時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瘋狂的貴族》。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出演《虎口脫險》,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片,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笑聲。此外,他還在《總統失蹤記》中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在《好漢還是孬種》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愛戴的法國喜劇演員。一個好的喜劇演員,不只會讓人發笑,他會讓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個動作、每個台詞都不是多餘的,看似信手捻來,但卻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每個細節都是精華中的精華。他還擁有著極好的品格,菲奈斯為人極為謙遜,並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風格,他說:「在開始時,我不敢相信我能讓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餘部作品。在剛剛導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菲奈斯因心臟病發作於1983年1月27日永遠「退休」了。初看《虎》劇時我還不知道這位喜劇大師竟然已經遠離我們20多年了。銀幕上那生動的愛國指揮家形象依稀告訴我他仍活在我們周圍,用他的喜劇細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們。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雜志封面及書店電影專櫃上都有這個小老頭的笑臉。從法國國慶夜開始,法國電視6台每周六輪回播放菲奈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位喜劇大師。願大師在天堂也能微笑。

主要作品年表

- 1982 - 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 警察與女警察

- 1980 - L』Avare 吝嗇鬼

- 1973 - 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 雅各布教士歷險記

- 1967 - Oscar 奧斯卡

- 1967 - Les Grandes Vacances 長長的假期

- 1966 - La Grande Vadrouille 虎口脫險

- 1964 - 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 「聖特羅佩的警察」系列

- 1964 - Fantocircmas 芳托馬斯

- 1956 - La Traversée de Paris 穿越巴黎

- 1946 - La Tentation de Barbizon 巴比松的誘惑

中文片名: 小泳者
導 演: 羅伯特.澤利(robert dhery)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2.0
內圈號: LSM-199
影片長度: 1小時29分06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 金鼎
碟片數量: 1
碟面印刷: 柯式印刷
區 碼: 全區
類型: 喜劇
劇情簡介: 福桑是一位造船主,由他職員設計的一艘的帆船在比賽中獲得了勝利,這引起另一家公司的關注,並欲與其職員亨吉利及夏莉簽訂合同,為了戰勝對手,雙方都使出各種方法爭取該兩人的支持,過程中笑料百出,讓人忍俊不禁。

中文片名:夫妻市長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法國著名喜劇大師,曾以一部"虎口脫險"在中國家喻戶曉)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32分23秒
碟片容量:4.35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工場主兼市長吉奧姆(路易.德菲耐斯)和日商簽約為對方生產3000台他們研製的除塵機械設備。為了擴大規模和完成訂單,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家改建成廠房,他的卧室乃至妻子的暖棚、菜園都變成了車間,妻子再也無法容忍,決定參加市長競選並獲勝,市長下台,工廠倒閉,妻子終如願以償地帶上丈夫去鄉村過田園生活。

中文片名:美食家
導 演: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40分36秒
碟片容量:4.33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杜士曼先生(路易.德菲耐斯飾)是法國一位專門品嘗各飯店.旅館美食並對其作出評價的人,他有一個兒子,違反父親希望其繼承衣缽的意願,去馬戲團當一名小丑.杜士曼每年出版的餐飲方面的年鑒成為旅遊業的「聖經」,在全世界暢銷。為了對登錄在其中的大小餐館作出專業水準的評價,這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不辭辛苦地穿行於餐桌之間,挨家品嘗。為了獲得起初的信息,他不得不喬裝改扮,以避免被認出,做出了各類爆笑的事情,最終他們共同對付一位想吞並法國餐飲業的快餐大王.

中文片名: 憲兵情緣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5.0
內圈號: LSM-186
影片長度: 1小時25分43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憲兵隊長(路易.德菲耐斯飾)在追逐一超速行駛的女郎時,與之一見鍾情,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爆笑事件,引人捧腹大笑,是一部不錯的喜劇影片.

另外還有部電影腳《落在樹梢》
CCTV6放過的
蠻有意思

5. 電影早於戲劇誕生,後者繼承了前者很多藝術元素對嗎

不對,電影的誕生遠遠晚於其他藝術,繼承了戲劇很多藝術元素。

走馬燈與皮影戲源於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其燈光投影、形象運動的形式極大啟發了電影的 發明者們,法國人據此改造的「法蘭西影燈」就是明證。現在我們觀看露天電影,與皮影戲的觀看 狀態與觀看模式仍是如出一轍。 1832 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電影祖父)和奧地利大學教授斯丹普弗爾同時發明 了「詭盤」 。1876 年,愛米爾·雷諾製成了「活動視鏡」 ,所表演的活動圖畫更加優美,這些小東西 的共同特點是使靜止的圖畫活動起來。 1、照相術發明 、 1822 年, 法國科學家雅克· 達蓋爾與物理學家尼塞富爾· 涅普斯開始研發攝影術。 涅普斯 (1765 —1833)拍攝於 1825 年的《牽馬的孩子》 ,是世界上第一張攝影成品,內容是一幅 17 世紀的一幅荷 蘭版畫; 《窗外景色》攝於次年; 《餐桌上的靜物》則應更晚,它們都是涅普斯的作品。 而達蓋爾(1787—1851)年青時是一位風景畫家,1829 年受涅普斯之邀參與研究攝影術,1837 年創立銀版攝影法。1838 年,達蓋爾的銀版法被法國政府收購,1839 年,法國政府將發明公布,此 年被定為攝影技術發明年,達蓋爾被稱為「攝影之父」 。 2、活動照相術發明 、 照相術的發明解決了從手繪圖畫到攝影影像的過渡,而電影的誕生則必須使靜止的圖像活動起 來。1872-1878 年,英國人愛德華·慕布里奇對奔馬的拍攝,可以看成是分解運動過程或是離散運動 時間軸的雛形。 3、電影視鏡 、 1894 年,愛迪生在狄克遜的幫助下製成「電影視鏡」 ,但僅能供一人觀看,因商業利益的考慮, 他放棄了對投影式電影的研究。 4、活動電影放映機 、 1895 年 12 月 28 日, 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 《工廠大門》 、 《水澆園丁》 、 《火車進站》 等世界上第一批影片。巴黎的一些社會名流應盧米埃爾兄弟的邀請,來到卡普辛大街 14 號大咖啡館 的地下室觀看電影。觀眾在黑暗中,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畫面。一位記者這樣報道: 「一輛馬車被飛 跑著的馬拉著迎面跑來,我鄰座的一位女客看到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來。 」 1895 年 12 月 28 日,盧米埃爾兄弟放映電影的這一天,被定為「世界電影的誕生日」

6. 誰是第一位將電影戲劇結合起來的電影大師

喬治梅里埃 他還是電影美術的創始人 電影布景是他發明的
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羅培·烏坦劇院的經理。 法國演員、導演、攝影師。
作品有《聖女貞德》、《地獄的土風舞》、《音樂狂》、《仙女國》等。
折疊電影技術
停機再拍
一次,梅里愛放映拍成的影片時發現一輛行駛的公共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感到驚惑不解,原來那天拍攝時,膠卷因機器故障被掛住了,再拍時,一輛運棺材的馬車恰好行駛在原來馬車的位置上。這次偶然的事故使身為魔術師的梅里愛茅塞頓開,明白了"停機再拍"的奧妙。
他在1899年拍攝的《灰姑娘》中,巧妙地用了停機再拍技術,創造出了南瓜變成馬車、灰姑娘身上那套破舊衣服一下子變成絢麗的晚禮服。
折疊銀幕工藝
他在1902年拍攝的《印度橡皮頭》中,首次使用了分裂銀幕工藝,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個畫面中拍攝了他自己扮演的兩個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視覺效果。
折疊魔術手法
另外,他採用"魔術照相"的手法,創造了慢動作、快動作、倒拍、多次曝光、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在《灰姑娘》中他就運用了慢動作攝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飛翔。他還首次透過玻璃魚缸拍攝水下的情景。梅里愛是對當時各種電影表現手法予以創造性應用的人。他拍攝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鏡頭又有令人恐怖的場景。他因此被譽為是魔幻大師。
他在1902年拍攝的世界第一部神化片《月球旅行記(英語:Trip to the Moon,法語:Le Voyage à la Lun)》是根據儒勒·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兩部小說改編的。梅里愛讓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去月球旅行,他們坐在美麗女海員搬來的炮彈里,被發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會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諸神,並且目睹了許多梅里愛自己想像中的奇異景象。這部只放映15分鍾的影片投資了1500金路易,被電影發行商視若珍寶。

7. 問一部法國的關於外星人的戲劇電影

法國著名喜劇演員路易德菲奈斯主演《警察和外星人》

奎紹和鮑比是聖•特羅佩警署的兩個警官。在一次執行任務途中,奎紹和鮑比遇到了一幫外星人。聽完外星人的介紹,奎紹和鮑比才知道,原來他們是一支被外星人派出的考察組,到地球來與當地居民混雜在一起來進行人種取樣。外星人來到地球後,時而化妝成平民,時而又冒充警察來了解地球上人類的生活,這就讓負責搜捕任務的當地警察非常為難。為此,奎紹還因誤傷自己的所長而被關了禁閉。 不久,奎紹就在修女的掩護下逃出了警察局。從禁閉室逃出來後,奎紹就發誓要找到這些變化多端而神秘莫測的外星人。在經歷一連串啼笑皆非的誤會後,奎紹在一次警察與外星人的交鋒中發現這些外星人最怕的原來是水。於是奎紹巧施妙計,帶領其他的同伴採用水攻來對付這幫神秘的天外來客,最終將他們驅逐出了地球.

8. 法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第一部彩色電影,以及法國電影的發展經歷那些過程

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1927年5月3日華納製片公司推出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王》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浮華世界》(美國 )馬摩里安 導演

獲獎最多的有三部影片,它們都獲得了十一項獎,分別是:《賓虛》,《泰坦尼克號》,《魔戒3:王者無敵》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沖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cinmatographe)﹐盧米埃爾用這種手搖的電影機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以後盧米埃爾派他的學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徠觀眾﹐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頭風光和官方慶祝典禮的影片。由於「活動電影機」在世界各地進行廣泛的放映﹐由cinmatographe簡化的cinma一字從此成了「電影」的國際名詞。活動電影的放映時間只有兩三分鍾。因此觀眾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義賣市場放映電影時的一場大火﹐燒死了許多貴夫人以後﹐電影被看作是危險的娛樂﹐更加速了它的危機。要擺脫這一危機﹐就必須把電影從單純的紀錄工具引向戲劇的道路﹐用戲劇的藝術來表現故事。法國電影先驅梅里愛﹐G.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梅里愛原是一位魔術師和戲劇導演兼演員。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個攝影棚﹐開始拍攝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話片。他的攝影棚四壁和棚頂都用玻璃鑲成。棚里有一個可移動的舞台﹐演員在舞台上演出﹐攝影機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攝。從1897年到1913年﹐梅里愛拍了許多神話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紅帽》﹑《聖誕節之夢》﹑《格利弗游記》﹑《仙女國》﹑《月球旅行記》﹑《北極征服記》等。此外還有一些排演的新聞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戰艦緬因號的爆炸》。在拍攝幻影片時﹐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機械裝置﹐還採用了幻燈﹑照相技術(如疊印﹑疊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發明的特技(慢速度攝影﹑調換的特技攝影﹑應用模型和通過玻璃魚缸的攝影來表現海底景象等)。梅里愛的故事片深受大眾的歡迎﹐他的事業在20世紀初達到頂峰。但由於他固步自封﹐固守舞台劇的格式﹐用手工方式製作影片﹐終於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一個失敗者﹐直至破產。1901年﹐經營留聲機起家的C.百代在巴黎萬塞納建立了一個攝影棚﹐委託出身於游藝場演員的F.齊卡來監制影片。齊卡效仿英國G

9. 麻煩大家介紹幾部經典法語電影

法國的《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也是儒內以最佳方式傳達出了無盡的鄉愁,對孩提時代的巴黎、夢想中的巴黎的眷戀。在看這片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的給主人公的所為而感染,不是露出會心的微笑。
法國的《香水》,一部充滿香氣,但是同時充滿惡臭的電影。看後有一種無以言喻的感覺,但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
法國的《兩小無猜》,一部夢幻式的電影,那從小到大的愛情,無不為人所動容!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電影,我看後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愛情。
《你丫閉嘴》,讓雷諾主演的電影,是一部經典的戲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讓雷諾主演的電影,講敘了陌生人之問倒友愛,呵護,交融與為愛獻身的東西

10. 多推薦一些法國電影,謝謝

《漫長的婚約》(A Very Long Engagement)

中文名稱:漫長的婚約
英文名稱:A Very Long Engagement
資源類型:DVDScr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奧黛麗·塔圖 Audrey Tautou
電影演員:
奧黛麗·塔圖 Audrey Tautou
加斯帕德·尤利爾 Gaspard Ulliel
多米尼克·皮諾 Dominique Pinon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恰特·紐沃斯 Chantal Neuwirth
地區:美國,法國
語言:法語

【原 片 名】Un long dimanche de fian?ailles
【英 文 名】A Very Long Engagement
【中 文 名】漫長的婚約
【出品公司】華納獨立電影公司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出品年代】2004
【首映日期】2004年10月27日)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44510/
【IMDB評分】7.6/10 (1,133 votes)
【國 家】法國/美國
【類 別】劇情
【導 演】奧黛麗·塔圖 Audrey Tautou
【文件格式】XviD 1.0.2 + MP3
【文件大小】1CD 49x15MB
【視頻尺寸】640x256
【影片長度】128 Mins
【對白語言】法語

【內容簡介】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法國女孩瑪蒂爾德在童年三歲時從梯子上摔落,從此落下殘疾,成了跛子。她與兒時同伴馬納什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光陰荏苒,長大成人的兩人更是情深意篤。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蔓延,馬納什應征入伍,參軍之前,馬納什和瑪蒂爾德已頂下了婚約。

在炮火紛飛的法國索姆前線,馬納什和其他四名懼怕戰爭的青年集體開槍打傷自己的雙手,希望以此逃脫血腥的惡夢。他們的行徑後來被人發現,並受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這五名逃避戰爭的傷兵被發配到德法兩軍之間的蠻荒之地接受懲罰,交戰雙方的密集火力幾乎不會給他們任何生存的機會。

瑪蒂爾德收到一封來自部隊的信,信中向她告知馬納什的遭遇,並將馬納什寫入了死亡名單。在家鄉遙遙等待未婚夫回家結婚的瑪蒂爾德不願承認悲慘的命運,她的直覺告訴自己,倘若馬納什真的離她而去,她一定會感應得到。雖然戰爭的硝煙已經散盡,而瑪蒂爾德卻要開始一段艱辛的心路旅程。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瑪蒂爾德每天都要反復閱讀馬納什生前從戰場上給她寄來的70多封信,期待馬納什某天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而她每接近事實一步,她的心就越發支離破碎,她開始想像馬納什是如何艱難的度過最後的時刻,那些情景如同尖刀劃過心房。然而,瑪蒂爾德仍然堅韌不舍。

堅定的信念、迫切的希望和倔強的調查使瑪蒂爾德逐漸看清事實的真相,她將有幫助的信息串連在一起,開始發現這五名不幸的士兵和殘酷懲罰的背後鮮為人知的一幕。瑪蒂爾德深感戰爭的恐怖,腥風血雨讓參與其中的人們留下終生不滅的烙印……

熱點

提起讓-皮埃爾·熱內和奧黛麗·托圖,你一定會想起2001年反響不俗的《天使艾米麗》,這部在當時口碑堅挺的法國片著實引起了一陣不小的法國電影熱。今年原班人馬打造的《漫長的婚約》更是未及公映就已好評如潮。片中角色眾多,足足超過200個,更有久未謀面的朱迪·福斯特加盟,雖然戲份不多,但仍是該片炒作的熱點之一。

《漫長的婚約》被譽為「三年來最佳法國電影」,雖然錯失9月30日前上映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選送時間,但仍有可能被美國華納推薦競爭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影片耗資約5000萬美元,場面壯觀,氣勢恢弘。導演熱內一反其熱衷的超現實主義浪漫風格,轉而刻畫戰爭的殘酷和沉重、憂郁的人性,同時在視覺上保持了令人瞠目的原創性和震撼力。

鬼才導演和天使演員

讓-皮埃爾·熱內最開始從事電視廣告和視頻片段的製作。1991年,熱內和搭檔馬克·卡洛完成了第一部長片《黑店狂想曲》,這部開山之作獲得了愷撒獎的四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新銳導演獎和最佳場景獎。《黑店狂想曲》的成功甚至讓熱內和卡洛本人都很驚訝。歡欣鼓舞的兩人隨後又完成了一部影片,夢想了10年之久《童夢失魂夜》。1997年,熱內到美國拍攝了異形系列電影的第4部《異形:浴火重生》。2000年,他回到法國拍攝了具有超現實主義浪漫風格的電影《天使艾米麗》,該片獲得了法國電影史上空前的成功,成為當時法國票房最高的電影,並以3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為歷史上在美國票房最高的法國電影。

2001年在為《天使艾米麗》選角時,熱內看到奧黛麗·托圖的第一反應不是艾米麗,而是瑪蒂爾德。後來《天使艾米麗》獲奧斯卡獎提名,在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時,熱內問托圖:「你還想和我拍一部影片嗎?」盡管托圖當時並沒看過小說《漫長的婚約》,但她仍然肯定的說:「沒問題!只要還是《天使艾米麗》的這個劇組。」事實上,《漫長的婚約》的主創人員,從編劇、攝影、音響、化妝等等,到大大小小的配角,都是《天使艾米麗》的原班人馬。

托圖本人也非常喜歡瑪蒂爾德這個角色:「瑪蒂爾德的樂觀和堅毅令我吃驚。我覺得自己一直是個喜歡嘻嘻哈哈、比較容易沮喪的人,而拍攝這部影片時,我覺得自己變得嚴肅和堅強了許多。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角色對我本人的行為方式產生切切實實的影響。」

感觀

《漫長的婚約》改編自塞巴斯帝安·扎普瑞佐的同名暢銷小說。理論上說,只有笨人才會比較兩種完全不同體制的東西,而事實上,全世界人民都喜歡拿改編作品同原著比較這一舊習。比較的結果大多是一個:片不如書。所以如果你聰明,還是先看電影後看書來得痛快些。就像我看到的一位網友的話:「Film is ok,Book is great。」

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戰的戰地場景,鏡頭將戰爭的痛楚血淋淋的呈現在觀眾眼前,熱內用極盡真實的細節表現戰斗的殘酷和瘋狂,場面效果甚至超過了《拯救大兵瑞恩》,其逼真的視覺效果給人仿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戰場是活人的地獄,對熱內而言,更是人性的沒落。

該片中的浪漫描寫一改熱內慣用的手法,奧黛麗·托圖成為這部冰冷的影片中唯一的溫情元素,甚至她的短發造型都經深思熟慮。一個瘸腿女人,執著的尋找被戰爭破碎的愛情夢想,明眸善睞的奧黛麗·托圖成功的塑造出一位聰慧、深情而厭倦戰爭的女性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強烈的視覺對比,安逸的田園生活與血腥的戰場,1920年如詩如畫的巴黎和吞噬生命的索姆前線,以及影片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截然相反的畫面主題,都更加章顯出戰爭的殘酷。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中文名稱:放牛班的春天
英文名稱:Les Choristes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2CD/AC3-6ch
發行時間:2004年
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簡介:

原名:Les Choristes
英譯名:The Choir Boys
中譯名:《唱詩班男孩》
編導: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傑勒德·尊諾(Gerard Jugnot)
雅克·佩蘭 (Jacques Perrin)
戴迪亞·費拉蒙(Didier Flamand)
類型:劇情/音樂
首映:2004年3月17日
發行:米拉麥克斯公司 Miramax

內容介紹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蘭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 (Clement Mathieu,傑勒德·尊諾飾)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 "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Francois Berleand飾)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幕後介紹

當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完成執導首部短片後,他便積極找尋一個好故事拍攝其首部電影長片,原來他心底里早已認定這部電影必須與其4至8歲的童年經歷有關,而且最好以音樂為主題,因此這個組合自然讓他想起7、8歲時看過的音樂電影《A Cage of Nightingales》,當年他深受這部作品感動,雖然30多年後的今天他已把片中大部份的情節都忘記了,但電影的魅力及神髓依然長留心底,因此決定把這部1945年舊作重拍。
主角人選眾里尋他

巴哈提亞一開始便不想單單起用一個兒童演員,他希望找一位真正的歌手演繹主角皮埃爾。雖然他知道這個人選並不易找,但仍一直努力搜尋。在2003年3月,他與製片人游遍全國,終於在位於里昂斯的聖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發現了擁有悅耳聲線及樣貌討好的十二歲男孩Jean-Baptiste Maunier,巴哈提亞邀請他試鏡後,便立刻鎖定他是飾演主角的最佳人選。

而挑選片中其它合唱團成員時,巴哈提亞也不想起用專業的兒童演員,他透過工作人員從拍攝場地附近的小學及初中找來二千名有潛質的兒童試鏡,最終挑出了65 名8至13歲、沒有演戲經驗但自然率性的孩子。而本片監制雅克·佩蘭的兒子Maxence也是首度參與電影演出,他在片中扮演主角好友Pepinot的童年。

創新音樂突破傳統 正如為本片配樂的Bruno Coulais所言,音樂是本片的主題,所以導演克里斯托弗o巴哈提亞早在2002年9月電影開拍前9個月,就開始與Coulais製作本片的音樂部份,巴哈提亞希望盡量避免出現一般兒童合唱團的感覺,唱著聖誕頌歌似的傳統歌曲,他要求音樂充滿強勁的感覺,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創,最終他們二人為電影合力創作了多首歌曲。

巴哈提亞接受訪問時說:「由於我們在故事中所聽到的音樂是來自音樂老師Clement Mathieu這個角色,所以我們根據角色的演化在音樂的類型上作出相應改變。拍攝這部電影就像製作一部音樂劇。」Coulais則表示擔任本片合唱團指揮的Nicolas Porte給予很大支持,當然更重要是孩子們在音樂上的出色表現。經過大家努力嘗試後,電影未開鏡前歌唱部份已灌錄完成,最終再加上悠揚悅耳的管弦樂襯托。

評論

關於師生關系的電影向來都是世界各地不少電影人心中的那杯茶,即使處於影壇領導地位的好萊塢,以師生關系為主題的勵志作品也比比皆是,其中《死亡詩社》、《生命因你動聽》、《非常教師》、《弦動我心》以至近期走輕松搞笑路線的《搖滾校園》等,都是這類電影中觀眾耳熟能詳的例子。
《唱詩班男孩》今年3月17日在法國326間戲院公映,首周票房高達540萬美元,每院平均收入為16,500美元,更加是本年度法國本土之冠,本片也是今年至現在為止當地唯一一部連奪三星期票房冠軍的電影,成功力壓多部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製作如《大魚》、《遇見波莉》及在北美大收的爭議性電影《耶穌受難記》,氣勢一時無兩。本片在法國叫好叫座,口碑載道,第五周及第七周的票房都不跌反升,收入比之前一周分別增加4%及7%,可見其韌力異常驚人。迄今為止,本片在法國本土已累積超過3,000萬美元票房,是當地今年上映的最賣座電影。

而一向積極搜尋世界各地佳作的美國電影公司Miramax,已一早對《唱詩班男孩》獨具慧眼,該公司二月時在一年一度的歐洲影壇盛事柏林影展中的歐洲電影市場上,率先與出品本片的法國電影公司Pathe International達成協議,取得此片的發行權,而且Miramax不單只在北美洲發行本片,該公司更計劃安排本片在南美洲、澳洲及紐西蘭等地陸續上映,可見Miramax對本片甚為重視。

《第八日》(The Eighth Day)

中文名稱:第八日
英文名稱:The Eighth Day
別名:Le Huitième jour/幻海情緣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6年
電影導演:雅各.范.多梅爾 Jaco Van Dormael
電影演員:丹尼爾.奧圖 Daniel Auteuil
咪嗚.咪嗚 Miou Miou
地區:法國,英國,比利時
語言:法語
簡介:

【原 片 名】The Eighth Day / Le Huitième jour
【中 文 名】第8日/ 幻海情緣
【出品年代】1996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6581/
【國 家】法國/比利時/英國
【類 別】劇情
【導 演】雅各 范 多梅爾 Jaco Van Dormael
【分 級】Argentina:13 / Chile:14 / Portugal:M/12 / Singapore:PG / Spain:13 / Sweden:11 / UK:PG
【獲獎情況】第四十九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丹尼爾.奧特尤爾)
金球獎 最佳外語片 提名
法國愷撒獎 最佳男演員 提名
【字 幕】點擊下載非常謝謝cbxeu

【內容簡介】

喬治得了唐氏綜合症,住在一個精神病機構。亨利是一個繁忙的商人,總把講義做為禮物給年輕積極的推銷員,他的經營生涯是非常成功的,但他的社會生活卻很糟糕,自從他的妻子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離開了他。這個周末,他的妻子和孩子要來看他,但是亨利卻象往常一樣的工作,而忘記了去接她們。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想再看見他,亨利痛苦生氣的在鄉間的小路上亂開著車。其他所有的人都和自己的父母回家了,但由於他的媽媽已經去世了,所以他不能象他們那樣。從那個機構回來的路上,他跑的幾乎比喬治還快。亨利試圖除掉喬治,但他不能離開他的新朋友,最終他們有了一份特殊的友誼,這份友誼使亨利成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

影片的開頭,喬治(弱智少年)說:
很久以前,沒有東西,只有音樂。
第一天,有了太陽,它很刺眼,後來有了地球。
第二天,大海出現了,它會弄濕了腳,風很舒服。
第三天,有了唱片。
第四天,有了電視。
第五天,有了草坪。你要是剪它,它就會哭。你必須對它好,對它說好話。摸一下大樹,你就會變成大樹。假如你閉上眼睛,你就會成為一隻螞蟻。
第六天,出現了男人,五光十色的男人。我喜歡女人,因為你親她們的時候,她們不會刺痛你。他們結婚了,下了種子,是個男孩,他們叫他:喬治
第七天,是星期天,該休息了。
第八天,喬治遇到了哈里。

影片的結尾,亨利說:
很久以前,什麼都沒有,只有地獄。
第一天,有了太陽,它很刺眼。
第二天,有了水,它會弄濕腳。
第三天,有了草坪,你剪它的時候,它會哭。你必須對它好,說好話給它聽。要是你摸一下樹,你就會變成大樹。
第四天,有了牛,它們喘氣的時候,發出熱氣。
第五天,有了飛機,即使你不乘坐,它一樣從頭頂飛過。
第六天,有了人。男人,女人,孩子。我喜歡女人,因為你親她們的時候,她們不會刺痛你。
第七天,為了休息,有了雲。如果你久久地注視它們,你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故事。然後,他覺得一切都有了。
第八天,他創造了喬治。喬治很棒!

影片開始的時候,因為新奇而關注!
影片結束的時候,因為感動而回味!

法國影片《第八天》,充滿田園迤邐風光的畫面,一個找不到快樂的、孤獨的中年男人和一個讓你感染快樂的弱智少年的不期而遇,引發了那種讓你想找回純真與快樂的思考。

你還記得是什麼能讓你快樂嗎?你的純真年代離開你多久了?
當你面對煩惱的時候,有什麼是可以讓你感到輕松的東西?
當你孤獨的時候,你會去擁抱什麼?

每個人都是快樂的源頭,當你給與別人快樂的時候,你也得到了別人給予的快樂!
和你所愛的人分享笑聲,是多麼有趣的事!這是一種分享心靈的方式。
換一種心情,才發現----原來事情沒那麼糟。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

帝企鵝日記

片名:March of the Penguins
譯名:帝企鵝日記
更多譯名:小企鵝大長征 企鵝的三月
導演/編劇:呂克·雅克特 Luc Jacquet
配音: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夏爾·貝爾林 Charles Berling
羅馬內·貝林 Romane Bohringer
類型:紀錄
片長:80分鍾(美國)/85分鍾(法國)
國家/地區:美國/法國
級別:G級
發行:華納獨立影片公司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7月24日(美國)
官方網站:www.marchofthepenguins.com
IMDB評分:8.1/10 (1,224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每年冬天,在一片冰川、荒涼孤寂的南極洲上,生存著一群不畏寒冷的族類:皇帝企鵝。南極洲是一個終年寒冷的地方,它每年三月便開始進入寒冬,並將持續九個月的時間。於是每年的三月,成千上萬的皇帝企鵝離開它們的海洋家園,以輕巧的動作躍上岸,一開始以圓滾滾的肚皮在地面滑行數十公尺,最終用蹣跚的雙腳在冰面上行走。為了尋找一個安全的環境,以便繁衍後代、延續種族生存,企鵝們不得不放棄海里的悠然生活,冒著昏天黑地的冰風暴,踉踉蹌蹌、如嬰兒學步一般地開始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

由天性和南十字星座的引導,它們准確無誤地向著自己的出生地前進。伴隨著一系列難以理解的舞蹈、和嘶鳴一種令人入迷的不和諧音調,企鵝們開始了求愛儀式,很快它們就會形成一對一對的「夫婦」。

白天越來越短,氣候也越來越惡劣,雌性企鵝會停下來一段時間生蛋。之後,精疲力盡的它還不能休息,必須要立即啟程繼續趕路,返回大海以恢復體力並尋找食物。旅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貪婪的海豹無時不刻在對它們虎視眈眈,於是企鵝爸爸就會留下來保護那些珍貴的企鵝蛋,它們將蛋孵在自己的腳掌上面以保持溫暖。

企鵝爸爸在經過不吃不喝的兩個月的堅守之後,蛋終於要孵出來了。當企鵝寶寶們迫不及待地想見到這個全新的白色世界時,爸爸儲存的食物卻不能支持太久,如果企鵝媽媽不能盡快地將海里的食物帶過來的話,幼小的寶寶們就可能會夭折。

當企鵝媽媽回來之後,父母的角色就轉換了,母親就將接替飢餓、虛弱的爸爸來照顧寶寶,而寶寶也要面對巨大的海燕的威脅。氣候一天天變暖,浮冰也漸漸融化,企鵝們也一次次地繼續它們的旅程,在地球最險峻的地方徘徊,直到企鵝寶寶第一次嘗試潛入南極的深深海水中……

導演呂克·雅克特(Luc Jacquet):

在嚴酷的冰雪暴侵襲下,皇帝企鵝們舉步維艱地邁著步伐,在廣闊的冰面迷宮上產蛋。在它們的周圍,白茫茫一片,四處都是浮冰,但勇敢的企鵝們從不屈服,在如此惡劣的困境下傲然生存。在這片沒有其他生物膽敢涉足的區域,皇帝企鵝仍舊持續它們浪漫的約會。隨著冬季來臨的群體遷徙,《企鵝的三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傳奇的族類,描繪了一個神

奇、特別、而又富有感情的動物,影片是一個充滿勇氣、幽默和神秘的故事。

我的目標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度發掘,給大家講述一個真實卻非凡的故事。它雖然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寒冬,但卻從未有人類將它記載和遺傳下來,因為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從未有人類在南極居住。直到一個世紀前,企鵝們才第一次「撞」上了人類。1950年,當試驗性基地在南極建成,科學觀測數據才取代了人們口述的傳奇……

皇帝企鵝與人類在一起生存的時間還不夠長,因此民間傳說與神話也還未流傳下來。他們之間也還是陌生的,只是在廣闊的南極洲上偶爾地碰巧遇上罷了。

想到這里,我的慾望就更加強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不可思議的影像來表現皇帝企鵝在寒冬時的生活。通過對南極洲險境和企鵝們壯麗使命的解說,一個傳奇將由此片娓娓道來。

簡評:

皇帝企鵝的繁衍方式是特別的,它結合了愛、勇氣、冒險與戲劇化的元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發生在南極洲--地球上最孤立和險峻的地方。導演呂克·雅克特帶我們一同走過了這場真實感人的歷程,為了能拍到這些珍貴的鏡頭,他甘願在惡劣的南極氣候環境下,與三名組員呆了十三個月,真實地再現了這個奇妙族類的遷徙全過程。好萊塢著名影星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也參與此片,甘當配角為企鵝們解說,看來這幫黑白相間、笨拙可愛的小傢伙還真是面子不小呢。影片是美妙驚奇的,但同時也是發人深省的,隨著環境惡化、

地球兩極變暖,這群美麗無辜的的種族也受到了威脅,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這個人類和企鵝的家園吧。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與戲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