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倍晉三訪問美國時被擠出紅毯,為什麼依舊滿臉笑容
因為安倍晉三是一個聰明人,他心裡很明白美國就是他的親爹,所以無論特朗普怎麼羞辱他,他都要報之以一笑容,只有這樣他才能為國家和民眾謀得更多的利益,也可以這么說,就算這個人不是安倍晉三是其他的人受到了如此待遇他也要微笑的面對。
不僅如此,這也由日本的地位所決定,自日本在二戰戰敗,徹底淪為美國附庸開始,日本實際上就已經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基地,日本始終被美國牢牢攥在手裡。
❷ 安倍彎人是什麼意思
上一屆日本首相叫做菅直人,這一屆的叫安倍晉三,這是諷刺他做事喜歡拐彎抹角,尤其是對待釣魚島之事,所以叫他彎人。
這種叫法出自《暴走大事件》。
❸ 安倍彎人什麼意思
上一屆日本首相叫做菅直人,這一屆的叫安倍彎人。近日啊安倍他觀看了一部描述二戰時期神風特工隊的電影,看完之後啊感動的不成人形啊。
❹ 日本天皇怎麼看二戰
現在的明仁天皇,至少表面上比安倍晉三要現實一些、明智一些。
2015年6月,明仁在東京會見菲律賓領導人時表示對日本在二戰期間的行為感到「痛悔」。
根據宮內廳提供的官方版本,明仁在會見中說:「有些事我們日本人必須以深深痛悔之心長期牢記……特別是,今年正值二戰結束70周年紀念,我向當時所有失去生命的人表示最深的哀悼。」
長期報道日本皇室事務的資深記者橋本章說,明仁借會見之機表達了他的觀點,即日本應當徹底承認它過去的錯誤行徑。
橋本章認為,明仁努力想讓他的觀點被聽到,相對於日本和其他國家民眾,他相信明仁是更想讓安倍獲悉他的觀點。
橋本章說,明仁一直認為日本在二戰期間採取了錯誤的行動,並深感痛悔,他的觀點從來沒有動搖過。
明仁今年1月1日發表新年感言時曾說,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反思戰爭歷史,思考今後走向。
明仁在由宮內廳發表的新年感言中說,2015年是戰爭結束70周年。當下極其重要的是,日本要借這一時機研究學習始於「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的戰爭歷史。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明仁的新年感言是對日本國內歷史修正主義者「不十分明顯」的斥責。
日本宮內廳於2015年8月1日首次公開裕仁天皇宣讀停戰詔書的原版錄音。外界普遍解讀是明仁天皇下令宮內廳在戰後70周年紀念日前夕公開此錄音。
對於明仁為何這么做,日本前資深外交官天木直人說,他是在向日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和安倍政府傳遞一個消息,那就是日本應該記住和反省日本發動的戰爭給本國和其他國家所帶來的災難。
美國前駐日外交官斯蒂芬·哈納在《福布斯》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說,明仁傳遞的意思是讓日本民眾和安倍政府重新學習領會停戰詔書的精神,而不是修改和平憲法。
哈納在文章中說,明仁顯然對安倍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感到失望,但他的身份限制了其在公開場合的言論,有理由認為他是通過公開父親的停戰詔書原版錄音傳遞自己的警告。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天皇是國家元首,總攬軍政大權並被尊為神的化身。戰後,天皇只是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的象徵,不參與國家政治,但他的言行仍頗受關注。
哈納說,盡管明仁的言行並不明顯和直接,但可以看出,他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讓我們停止關注歷史」、「讓日本再次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態度並不一樣。
❺ 如何看待安倍晉三針對二戰結束70周年的講話,從中看出當今日本政府對待當年日本侵華戰爭是什麼態度
日本政府對待戰爭的態度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沒有徹底的道歉,在講話中透露出不斷的刺激被他侵略過的國家,比如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審核通過嚴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編歷史科教書,為侵略歷史翻案。
右翼分子否定並且美化當年的戰爭。
❻ 再塑核武器受害者形象,安倍做戲給誰看
安倍試圖恢復日本軍事、政治大國的地位,但也擔心被人說是軍國主義復辟。所以,經常有這樣的表現,是要告訴國際社會,他是二戰的受害者。
顛倒是非。
❼ 日本發生了什麼讓安倍說「國難當頭」了
「目前的日本,國難當頭!」去年9月安倍首相在臨時國會上語驚四座。
原本只是為了解散眾議院,安倍卻拋出了國難說,其關於國運的擔憂不禁讓人想起日俄戰爭中在對馬海峽海戰前夕,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著名訓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安倍所說的國難其一在於北朝鮮的核威脅,其二則是重壓日本社會的老大難問題——少子老齡化。日本如今的生育率為1.4,這個數字仍在不斷下降,預計到2050年日本總人口將跌破1億人大關。另一方面。社會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約為3411萬人,占總人口的27%,同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在不斷增加。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會引發勞動力不足,國內生產力下降,政府稅收不足,國民醫療保險,養老金等社會保障體制難以維持等諸多嚴重社會問題,日本國力逐漸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
民法中法定年齡下降的另一個可預見的深遠影響則是對日本《少年法》的年齡修改,以及帶來的對「未成年」犯罪的威懾。日本出過很多令人發指,喪心病狂的少年惡性犯罪事件:光市母女殺害事件,福島會津弒母事件,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綾瀨女子高中生水泥殺人事件,市川一家滅門慘案,佐世保小學生殺人事件等不勝枚舉。
這些犯罪事件幾乎每一個都是震驚社會的存在,犯罪者其手段之殘忍,性質之惡劣讓你會懷疑究竟是否存在「人之初,性本善」一說。但這些窮凶惡極的罪犯中的大多數,由於《少年法》規定,未滿20歲的人屬於「少年」原則上不適用死刑,往往都逃過了極刑。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法律懲罰,部分也無悔改之情,做了幾年牢後出獄,改個名字繼續做著危害社會的勾當。20歲限制的《少年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成了「小惡人」們的保護傘。
對犯了重大罪行的未成年人量刑過輕的現象,日本社會上的受害者遺族以及社會上的正義人士一直處於強烈不滿狀態,他們呼籲降低《少年法》中少年的法定年齡甚至直接廢除。二戰後至今,《少年法》一共經過5次修改,法律中也對未成年犯罪所實施的刑罰力度在加大,但年齡這條線卻始終沒能越過。這次《民法》成人年齡的下降實施後,《少年法》關於少年年齡的陳述修改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預估日本的少年犯罪在未來會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
日本成年法定年齡的下降大勢所趨,並將繼續逐步放寬,影響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現在來看,益處遠遠大於弊端,實施效果可期。但安倍首相能否看到它起到「突破國難」作用的那天,恐怕得先等安倍一家先「突破家難」(森友學院丑聞)後再說了。
❽ 日本二戰時期電影,說的是一群飛行員相當於敢死隊,去完成一項任務,不能飛回,只去不回,最近安倍也看
《永遠的「零」》,我前段時間剛剛看完,很好的一部片子,講述一對姐弟通過尋訪多個二戰日本老飛行員來了解他們外公的故事,影片最後外公駕駛的「零」式戰機在現代城市上空飛過的鏡頭很有歷史的穿越感,這部電影主要是對二戰後期日本「神風特攻隊」自殺式攻擊對日本飛行員及其家屬心理上的摧殘,反思軍國主義思想對當時年輕人的巨大影響。
❾ 如何理解8月4日安倍針對二戰勝利70周年的講話
說一下我個人見解。
安倍說得很誠懇,真心很誠懇,但是並沒有什麼蛋用。
說一套做一套,這是我眼中的安倍(不是日本,我指的是安倍晉三)。
雖然他提出了對被日本侵略的國家的道歉。
也道出了戰爭的原委,包括日本變化的主因。
但這並不能證明他學會了如何對待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
1、日本歷代內閣大多數都有參拜靖國神社的習慣。
靖國神社放的是什麼人的牌子?沒錯,當然會有那些反對西方國家侵略的日本愛國者。
但大多是什麼?是戰犯!挑起戰爭的戰犯!安倍怎麼不提?他為什麼不提?因為沒法提,日本沒拆靖國神社,這在國際輿論上沒法解釋,你說裡面放的是愛國者,可以啊,那戰犯怎麼也在裡面,說不通啊。每天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觀靖國神社,那裡面對於原盟國的民族是什麼,是屠殺自己同胞的劊子手。安倍沒有解釋這個。
2、挑釁周邊國家,企望挑起爭端。
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他們日本自己國內的歷史古圖也可以證明屬於中國。安倍是日本內閣的首相,他還是依然堅持與周邊國家爭奪領土。早在《波茲坦公告》中就提到過,將日本所佔領土歸還中華民國。大陸政權更替和世界輿論沒有一毛錢關系,日本和中國開戰,世界各國和中國建交,和你是國民黨領導或者共產黨領導或者大清國沒關系,認得就是你是不是可以代表中國這個國家。而安倍依然和中國爭搶釣魚島、和俄國爭搶日本所謂的「北方四島」。更不堪的是,往釣魚島海域派巡邏隊,那裡不是公海,那是中國的領海,你在沒有通行令的情況下,公然在我國領海巡邏,按國際法是可以扣押的,不知道中國海軍為什麼沒這么做,也許是以和為貴。安倍也沒有提到與鄰國領土爭端問題。
3、發言中提到,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子孫後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兩個字「可笑」。雖然發起的戰爭是日本軍方,但是如果日本老百姓不支持,你能完美的發動這場戰爭么?日本不像當時的大清,大清人民和政府是對立的,日本當時可不是,人民和政府是一致的。德國正視歷史,他們怎麼教育青年?你一定要記住歷史,因為我們曾經的確是個強大的國家,也對一些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傷害,對待他們要和善一點。而日本呢?當然也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人是正視歷史的,但是畢竟是少數。日本教科書對抗戰成為「大東亞共榮圈」「我們是去援助中國的」。而且在YouTube上我看到有部分日本人還認為中國曾是日本的學生,曾是日本的附庸國。必須要讓子孫後代記住歷史,起碼要有認罪的態度,為什麼?一個國家忘記了歷史,那就失去了希望,一個忘記了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總的來說,安倍的態度是「否定侵略戰爭,日本當時會打仗是迫於英美國家的壓力、還有金融危機,不是我們日本好戰,我們還是很愛好和平的」。當然,在那個場合安倍只能這樣發言,那真是迫於國際壓力。但是從我所了解的再到安倍所說的,難聽點兒說,我覺得安倍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