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幾年的二戰大片有哪些
最浪漫:《卡薩布蘭卡》
時間:1943年
導演:邁克爾·寇蒂斯
主演:英格麗·褒曼、享弗萊·鮑嘉、保爾·亨萊德
《卡薩布蘭卡》拍攝於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白熱化階段。影片講述了在卡薩布蘭卡這座氣氛緊張的北非城市裡上演的一段經典的愛情故事。因為以愛情為主題,立即引起了轟動,以致多年後還有許多人來到這座城市尋找影片中的浪漫和愛情。60年後,《卡薩布蘭卡》的電影修復版出品,在目睹了二戰中悲痛殘酷的戰爭場景後,觀眾們還能從這部影片中找尋到愛情的安慰。
獲獎最多的二戰片:《桂河大橋》
年份: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主演:亞力克·金納斯、威廉·霍爾登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大衛·里恩執導的這部反戰經典影片榮獲第3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導演對角色心理的刻畫獨具匠心,他後來的《日瓦哥醫生》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功力亦有長進。
二戰中最漫長的一天:《最長的一天》
年份:1962年
導演:蓋伊·漢米爾頓
主演:約翰·韋恩、理查德·伯頓、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
知名度:★★★★★
硝煙指數:★★★★
老美投入人力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雲集眾多一線男巨星,陣容之強實屬罕見。《最長的一天》以敘事為主,從盟軍、德軍和法國抵抗力量多方面、多角度全景式地描述諾曼底登陸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不成功便成仁,眾志成城的盟軍奮勇搶灘,從水上打到陸上慘烈戰況的處理一氣呵成。
最搞笑的二戰喜劇:《虎口脫險》
年份:1966年
導演:蓋拉德·歐利
主演:路易·德·費內斯、特利·托馬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不論第幾遍看這部喜劇經典,你我都會笑得肚子疼的。當年,《虎口脫險》在法國曾以創紀錄的1700多萬的入場人次成為法國影史的票房冠軍,這樣的成績決不是現在100、200萬人次的法國喜劇可以相提並論的。可愛的法國小老頭路易#8226;德#8226;費內斯在《虎口脫險》中扮演一位自私熱情的指揮家,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了二戰時期失去家園和親人法國小市民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情和自私多疑。上海譯製片廠的配音也和《虎口脫險》配合得天衣無縫,對於這樣的精彩我們只能期待昔日重來。
最佳的二戰空戰現場:《不列顛之戰》
年份:1969年
導演:肯·阿納金、安德魯·馬頓
主演:邁克爾·凱恩、勞倫斯·奧立佛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大型空戰影片,匯集眾多一流英國明星,大量精彩的空戰場面堪稱經典。《不列顛之戰》中的飛行和空襲場面拍得壯觀逼真,在當時沒有電腦特技的輔助下,可以做到這么出色真是難能可貴。
最牽掛的一幕二戰場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年份:1972年
導演:斯塔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依莉娜·舍夫丘克、奧爾迦·奧斯特洛烏別柯、葉卡捷莉娜·瑪爾柯娃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前蘇聯出產過《攻克柏林》、《解放》、《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圍困》等大量紀實性的衛國戰爭影片。和上述影片不用,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根據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改編而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對戰時人性的描寫和探究具有非凡的意義,影片傳達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備受推崇。偉大的蘇聯人民在二戰中蒙受的損失是最為慘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五位女兵和殘酷的戰爭聯系在一起。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被中國電視人改編成了同名電視連續劇,據悉該劇將重新演繹當初被無情剪掉的女兵裸浴場景。
最感人至深的二戰片:《辛德勒名單》
年份:1993年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連恩·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恩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大的演講中,回憶了在以色列猶太人博物館前的那句話「全世界的猶太人對於彼此都負有責任」。好萊塢的猶太裔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也用自己的攝影機聲討和控訴萬惡的納粹德國。對猶太人伸出援救之手的辛德勒並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他只是個有良知有人性的普通商人。辛德勒指揮會計在打字機打出猶太人名單,「這不是名單,這是生命,這名單外面的世界,都是深淵。」憑借一幕幕令人心顫的場景,《辛德勒名單》順利摘下6座奧斯卡獎。
最悲情:《紅櫻桃》
時間:1995年
主演:郭柯宇、徐嘯力
導演:葉大鷹
影片講述的是蘇德戰爭期間兩個中國紅色孤兒在蘇聯遭遇的苦難故事。1940年冬,羅小蠻和楚楚被送進了莫斯科伊凡諾夫國際兒童院。隨後兒童院被德軍佔領,羅小蠻和楚楚在戰亂中分開後,當上了專門送發陣亡通知書的「黑色信使」。楚楚和兒童院的另一部分孩子遭受了德軍的種種迫害。一位酷愛文身藝術的德國將軍在楚楚身上文下一個法西斯徽章。
《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使得中國身影堂堂出現在二戰的世界版圖上。當年幼的楚楚看後背上留下的「法西斯印跡」,她所受到的一切苦難便一一浮現。影片結尾的寓意非常深遠。
和老百姓最貼近的二戰片(最貼近生活):《美麗人生》
年份:1997年
導演:羅貝托·貝尼尼
主演:羅貝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爾焦·坎塔里尼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在二戰陰雲籠罩下的義大利,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納粹勢力的極大阻撓。「生命的美好」反襯恐怖的背景,貝尼尼所表達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是對人生最率真和最獨到的見解。人的生命是有殘缺,但從這種殘缺中又透露出希望之光,從而使得內心的信仰漸漸變得堅定起來。假如現實生活中你深陷困境,愛會喚醒你內心蟄伏的光輝,真心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美麗人生。
最賣座:《拯救大兵瑞恩》
年份:1998年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馬特·達蒙、愛德華·伯恩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戰亂對於所有人來說就是流離失所,斯皮爾伯格用八個換一個的血淚故事告誡世人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就好比《角鬥士》之於史詩片的影響,《拯救大兵瑞恩》開創了戰爭片的新紀元,跟風和模仿此起彼伏。諾曼底登陸大家不會陌生,但是子彈可以這么嗖嗖地射入人的身體,殘臂斷腿竟如此血腥地橫飛直撞,影片特效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前所未有。
盡管這部R級 「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勇奪當年最賣座影片,但斯皮爾伯格沒有料到范·迪塞爾會走紅好萊塢,不然也不會讓他成為小分隊里第一個吃槍子的好漢。
最名不副實:《珍珠港》
年份:2001年
導演:邁克爾·貝
主演:本·阿弗萊克、喬什·哈奈特、凱特·貝金賽爾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只看這個片名,你恐怕不會想到這是一部套著戰爭外衣的愛情片。邁克爾·貝曾說超越《泰坦尼克號》是最低目標。可是,歷史大背景和主人公的三角戀格格不入,愛情故事的做作,對歷史的不尊重使得奧斯卡根本就懶得搭理《珍珠港》。當然,影片中40分鍾的狂轟濫炸還是很有觀賞價值的。
最令人失望:《風語戰士/風語者》
年份:2002年
導演:吳宇森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亞當·比奇、克里斯汀·斯萊特
知名度:★★
硝煙指數:★★★★
華人導演吳宇森按照美國教科書上的戰例教育美國人搞民族大團結。描寫凱奇扮演的海軍陸戰隊保護納瓦霍族兵(用印第安語言作為密碼的通訊部隊)的《風語戰士》雖然打上了戰爭的標簽,但其內質與警察保護證人的吳宇森港片沒有任何區別,依然是一部兄弟情深的動作片。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對戰爭理解的差異,《風語戰士》的失利是必然的,要是老吳有空回到國內拍一部我們自己的二戰片應該不至於此。
最具童趣:《戰鴿快飛》
年份:2005年
導演:加里·查普曼
配音:伊萬·麥格雷戈、本·金斯利、約翰·克萊斯
知名度:★★★
硝煙指數:★★
動畫影片《戰鴿快飛》是根據二戰期間英法盟軍之間的通過信鴿傳遞情報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
二戰題材過去在動畫片里一直比較少見,這次的《戰鴿快飛》正好填補了空白。《戰鴿快飛》里鴿子的外表、著裝以及軍事訓練、飛行表演都處處模仿了人類。惟妙惟肖的擬人化演出,笑料迭出的故事情節,加上沒有血肉模糊的殺戮場面,小兵立大功的《戰鴿快飛》也在歐洲電影市場取得了高票房。
獲獎最多的二戰片:《桂河大橋》1957
二戰中最漫長的一天:《最長的一天》1962
最搞笑的二戰喜劇:《虎口脫險》1966
最佳的二戰空戰現場:《不列顛之戰》1969
最牽掛的一幕二戰場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最感人至深的二戰片:辛德勒名單/辛德勒的名單1993(見奧斯卡)
最悲情:《紅櫻桃》1995
最貼近生活:《美麗人生》1997
最賣座:拯救大兵瑞恩 1998(見金球獎)
最名不副實:《珍珠港》2001
最令人失望:《風語戰士/風語者》2002
最具童趣:《戰鴿快飛》2005
其他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 1942
太陽帝國1987
紅櫻桃 1995
美麗人生 1997 導演:羅伯托•貝尼尼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瑪蓮娜 2000
珍珠港 2001
兵臨城下 2001
風語戰士/風語者 2002
戰鴿快飛 2005
大偷襲 2005
硫磺島來信 2006
父輩的旗幟 2006
東京審判 2006
南京聖誕:1937
布穀鳥(俄羅斯)
《安妮日記》(美國)
《狙擊手》(蘇聯)
《老槍》(法國)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
《橋》(南斯拉夫)
《虎口脫險》(法國)
《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
《巴頓將軍》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鋼琴師》
B.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
C.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 但不知道叫什麼是一個特工開個很牛的跑車然後他家人給他打電話他的兒子後來也是特工
◎譯名旋風特務/風暴剋星/風暴突擊者
◎片名Stormbreaker
◎年代2006
◎國家英國/美國/德國
◎類別家庭/冒險/動作
◎語言英語
◎IMDB評分6.2/10(654votes)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57495
◎片長89m27s
◎導演傑弗瑞·薩克斯GeoffreySax
◎主演AlexPettyfer....AlexRider
伊萬·麥格雷戈EwanMcGregor....IanRider
米基·洛克MickeyRourke....DarriusSayle
比爾·奈伊BillNighy....AlanBlunt
索菲·奧康尼多SophieOkonedo....Mrs.Jones
愛麗西婭·希爾夫斯通AliciaSilverstone....JackStarbright
米希·派爾MissiPyle....NadiaVole
莎拉·伯格SarahBolger....SabinaPleasure
AshleyWalters....Wolf
戴米恩·劉易斯DamianLewis....YassenGregorovich
JulianBucknall....MI6agentatphotoboothportal
JimmyCarr....Crawford
羅彼·考特拉尼RobbieColtrane....PrimeMinister
史蒂芬·弗萊StephenFry....Mr.Smithers
RichardJames....Vicar
◎簡介
在監護人叔叔不明不白地死去後,十四歲的孤兒阿里克斯·萊德發現自己的世界整個顛倒了。他被英國最高情報機構軍情六處強行徵召,從一個在校學生變成了一名少年間諜。他必須參加空軍特種兵非人的訓練課程。訓練結束後,阿里克斯被派往康沃爾郡的塔倫港執行秘密任務。
在那裡,中東超級富豪羅德·塞勒正在生產一種技術先進的電腦,他要向全英國的每一所學校都贈送一台電腦。但軍情六處認為這件事遠不止一個禮物這么簡單……
D. 找一部電影
<鋼鐵蒼穹>
◎譯名鋼鐵蒼穹
◎片名Iron Sky
◎年代2012
◎國家芬蘭/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類別動作/科幻/喜劇
◎語言英語
◎字幕中字
◎IMDB評分 7.2/10 (9,846 votes)
◎文件格式BD-RMVB
◎視頻尺寸1280 x 720
◎文件大小1CD
◎片長93 mins
◎導演季莫·沃倫索拉 Timo Vuorensola
◎主演茱莉亞·迭澤 Julia Dietze ....Renate Richter
克里斯托弗·卡比 Christopher Kirby ....James Washington
戈茲·奧托 Gotz Otto ....Klaus Adler
斯洛·派克內爾 Tilo Pruckner ....Doktor Richter
Peta Sergeant ....Vivian Wagner
Stephanie Paul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烏多·奇爾 Udo Kier ....Wolfgang Kortzfleisch
Kym Jackson ....Julia McLennan
Yuki Iwamoto ....Japanese Representative
James Quinn ....Reporter
尼克·東植 Nick Dong-Sik ....North Korean Representative
Martin Grelis ....2nd GWB Officer
Yu Fang ....Chinese Representative
Tom Hobbach ....Dieter
George Koutros ....Neo Nazi #1
Alexander J. Beck ....New Yorker (as Alexander Beck)
Irshad Panjatan ....Indian Representative
Samir Fuchs ....Middle east representative
Marvin Davis ....Dictator
Monika Grossmann ....Designer
Andreas Konzack ....Security Officer
Jim Knobeloch ....Nazi Weapons Officer
Andrew Buchanan ....3rd GWB Officer
Tero Kaukomaa ....Finnish Representative
Claus Wilcke ....Russian Representative (as Claus Wilke)
Kristina Walter ....Old Woman
Dieter Gring ....Pilot #1
Eugene Schlusser ....Nazi General
Ramin Yazdani ....Pakistani Representative
Harald Koch ....Pilot #2
Mark Mineart ....Male Detective
Jeffrey Coulas ....English Representative
Ben Siemer ....Sanders
Vivian Schneider ....Brunhilde
Oskar Mahler ....Old Man
Jessica Veurman-Betts ....Hippie Gal
Milo Kaukomaa ....Siegfried
Lisa Zoe Brautigam ....Hannelore
查理·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 ....Adenoid Hynkel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簡介
2018年,美國人再次啟動登月計劃,將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宇航員詹姆斯·華盛頓(克里斯托弗·科爾比)送上月球。這也是美國新上任的女總統(以薩拉·佩林為原型,斯黛芬妮·保羅飾演)主持下的的形象工程。當華盛頓和他的夥伴一走出太空艙,就遭到了子彈的襲擊。開槍的人是一名納粹。
原來,早在1945年,納粹科學家就在反重力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南極的秘密基地上,納粹的飛船被發射送往月球。他們在月球的背面建立起一個名叫「黑色太陽」(Schwarze Sonne)的軍事基地。戰敗後,最精英的的納粹分子紛紛逃往月球。在那裡,科學家不分晝夜地研究新技術、改善武器裝備,試圖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星際部隊,伺機反攻地球。
華盛頓被俘後被帶往基地審問。納粹的現任元首名叫科茨弗萊施(烏多·奇爾),但由於性格軟弱,領導大權實際上掌控在軍官阿德勒(戈茨·奧托)和他的情人雷納特·里切特(茱莉亞·迭澤)手中。里切特的父親是一名科學家(提洛·普魯克納)。他檢測了華盛頓的智能手機,意識到它是納粹的宇宙飛船上所缺少的部件。有了這種手機,納粹反攻地球的計劃就能實現。為此,阿德勒給華盛頓注射「白化素」,讓他變得介於黑人和白人之間。阿德勒和華盛頓一起來到地球,開始一項陰謀計劃……
一句話評論
水平不穩定,電影的幽默同跟它豪華的視覺效果之間並不相稱。
——《好萊塢報道者》
電影的實際效果遠沒有在想像中那麼有趣。
——《綜藝》
電影的確是成功了,在大多數時間引人入勝。盡管有些令人失望的不足,包括拖沓的剪輯和對於烏多·奇爾演技的浪費。
——cineuropa
《鋼鐵蒼穹》看上去不錯(盡管一些CGI畫面感覺像是缺了一兩幀),但一種低廉B級片感使得它沒能成為比一堆插科打諢的笑料加起來更高明的東西。這不是度過93分鍾的最差的方式——但是要趕快,因為裡面的一些笑料很快會過時,有些已經過時。
——cineuropa
幕後製作
導演季莫·沃倫索拉年僅28歲,是一位狂熱的科幻電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電腦天才,2005年,尚在讀大學的他便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拍攝了長片《星艦殘骸》,該片戲仿了好萊塢經典科幻片集《星際迷航》,並嘗試以網路發行的方式,創下了高達800萬次的下載記錄,影片的DVD銷售成績同樣相當不錯(環球公司曾發行過《星艦殘骸》特別版),而更重要的是,季莫·沃倫索拉憑此片向世人展現了他非凡的才華。
最新電影《鋼鐵蒼穹》的拍攝早在2006年便已經開始,由於影片中有大量的CG場景,因此進度緩慢,期間季莫·沃倫索拉還獲得了德國資金的支持,使影片成為合拍片。德國男星戈茲·奧托在片中扮演了狂想反攻地球的基地納粹軍官,戈茲·奧托曾參演過《辛德勒的名單》《明日帝國》及《帝國陷落》;女主角則由同樣來自德國的茱莉亞·迭澤擔任。
《鋼鐵蒼穹》早在2006年初開始製作,2008年5月在戛納電影節市場公布一款先行預告片,尋找資金。德國製片人Oliver Damian的27 Films上車與芬蘭的Blind Spot Pictures公司合作。2009年2月影片對外公布,將由出演過眾多文藝片以及商業片《一個半騎士》的德國女星茱莉亞·迭澤飾演女主角,之後又邀請到了資深的德國老牌影星烏多·奇爾加盟。在2010年的戛納電影節市場,影片又吸引到了澳大利亞製作公司New Holland的投資。
除了多國公司製片之外,下載電影《鋼鐵蒼穹》也是最早一批通過網路募集資金的方式成功拍攝的影片。在Wreck-a-Movie網站上,製片人邀請任何對影片對影片感興趣的人參與投資,同時可以提出自己對於電影劇本、導演各方面的意見,並最在電影上映後得到票房分紅。《鋼鐵蒼穹》通過這種方式募集到了大概100萬歐元的個人投資。除此之外,該片還得到了德國政府特別是黑森州州政府的資助。
花絮
·影片的原聲音樂由來自斯洛維尼亞(前南斯拉夫)的組合Laibach創作。成立於1980年的Laibach一直倡導「極權主義」、作品風格融合了法西斯美學、工業音樂以及19世紀古典音樂,備受爭議。
·影片的外景於2010年1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開拍,2011年1月在澳大利亞進入攝影棚拍攝。後期製作花費了10個月的時間。
·除了多國製作公司參與和政府資助之外,《鋼鐵蒼穹》還通過網路集資的方式籌集到約133萬美元的資本。影片總投入大概在900萬美元左右。
·影片在2012年2月11日在柏林電影節「Panorama Special 」單元舉行了全球首映。該片也是當屆電影節上討論最為熱烈的影片之一。
·2011年10月,芬蘭製作公司Blind Spot Pictures在網路上推出了一款影片的衍生漫畫,名叫《Iron Sky: Bad Moon Rising》。
E. 鋼鐵蒼穹是講什麼的電影
《鋼鐵蒼穹》是芬蘭、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聯合製作的科幻黑色喜劇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納粹德國滅亡之前,在位於南極的太空基地將一支納粹兵團送上月球,在那裡建立起龐大的軍事基地,並准備在2018年反攻地球的故事。這是一部充滿超凡想像力及黑色反諷意味的科幻電影,主要語言是英語,輔以德語。演員陣容全部來自德國,曾參演過《辛德勒的名單》、《明日帝國》及《帝國陷落》的戈茲·奧托,他在片中扮演狂想反攻地球的月球基地納粹軍官;女主角則由德國女星茱莉亞·迭澤擔當。
該片主要劇情: 二戰結束前,納粹科學家在反重力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45年後期,在建於南極的一個秘密基地中,第一批納粹宇宙飛船被發射向月球,去在月背建立「Schwarze Sonne 」(黑太陽)軍事基地。在這個基地中,納粹將要建造一個強大的(飛碟)侵略艦隊,並在合適的時機返回並接管地球。 現在是2018年,是美國自70年代以來的那幾次登月之後的首次月球登陸。與此同時,納粹的入侵已經醞釀了70年的入侵正在開始,而整個世界正在踏著正步走向它的毀滅。[2] 影片作為一部黑色幽默喜劇片,影片中多次出現黑色幽默,16分鍾處,影片模仿了《帝國的毀滅》中經典鏡頭(元首的憤怒)。1小時處的情節諷刺了各國在太空問題上互相欺騙,各自隱瞞。1小時15分處各國為了爭奪月球上的氦-3資源,在聯合國大會上爭吵,到最後各國反目成仇,從各國戰艦在月球上互相攻擊,到地球上各國之間竟然展開了核戰爭。1小時16分出現向美國總統扔鞋經典場景。
F.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
是戴夫號飛船 說實話 很無聊的電影
◎譯 名 戴夫號飛船/大衛特大號
◎片 名 Meet Dav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喜劇/科幻
◎語 言 英語
◎字 幕 英語中字
◎IMDB評分 4.3/10 (525 votes)
◎文件格式 Rmvb
◎視頻尺寸 608 x 336
◎文件大小 1CD 351MB
◎片 長 90 Min
◎導 演 布萊恩·羅賓斯 Brian Robbins
◎主 演 艾迪·墨菲 Eddie Murphy .....Dave / Captain
伊麗莎白·班克斯 Elizabeth Banks .....Gina Morrison
加布里埃爾·尤尼恩 Gabrielle Union .....No. 3 Cultural Officer
艾德·赫爾姆斯 Ed Helms .....No. 2 2nd In Command
斯科特·凱恩 Scott Caan .....Dooley
Brandon Molale .....Security Guard
賈達·弗雷德蘭德 Judah Friedlander .....Engineer
肖恩·克里斯汀 Shawn Christian .....Lieutenant Left Arm
Yvette Nicole Brown .....Old Navy Saleswoman
Smith Cho .....Lieutenant Left Leg
Stephanie Venditto .....MRI Technician
Adam Tomei .....No. 35
愛麗森·阿什莉·阿姆 Allisyn Ashley Arm .....Nerdy Girl
◎簡 介
作為一個剛剛來到紐約這個大城市的新鮮人來說,戴夫不能不算是一個異類,他看上去總有些不太對頭。先不要說他對這個城市有多麼不適應,而是他的身體和他的大腦似乎都配合不上。這樣的格格不入看似匪夷所思,其實有著一個合理的解釋:原來戴夫根本就不是人類,他是被一個微型的外星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而建造出來的宇宙飛船。艾迪·墨菲就在這部家庭喜劇大片《戴夫號飛船》中扮演兩個角色--人形飛船和微型外星船長。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戴夫,他大概四十歲左右,樣貌還算討喜,但是著裝怪異,他總是身穿一身純白色的禮服,口袋裡插著一塊疊得整整齊齊得黑色手絹,讓人忍不住回憶起上個世紀70年左右那個迪斯科大行其道的遙遠年代。除了著裝,戴夫身上還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這個城市裡的異客。走在紐約的街道上,他的步伐是那麼奇怪,一條腿邁出去老遠,而另一條腿卻不會跟上,他看起來還真是完全沒有辦法適應自己的身體。
而在戴夫的身體里實際上駐扎著一支訓練有素的精良部隊,盡管這些隊員們的平均身高只有一又四分之三英寸高,但是他們所有人都心急火燎地想要指揮這個對於他們來說是個龐然大物的奇怪傢伙的一言一行。在戴夫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有一個專業的操作員在使用高科技的手段操縱著他的每一個關節和肌肉,但顯然這支隊伍的配合還有待於更好的磨合。當戴夫喝下他生平第一口水時,船艙內部立刻變成水漫金山;當戴夫想要試試其他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襯衫成了棉質的怪物差點把他憋死;當戴夫去參加最最普通的體檢時,一個簡單彎腰動作差點讓裡面的人拼上老命也做不出;當戴夫參加宴會時,一個他剛剛知道叫做熱狗的肉腸讓男廁所里發生了大爆炸……
正當戴夫號通過種種身體上的斗爭慢慢找到了他的航線之時,所有船員們開始經歷一種會給他們帶來更加深刻打擊的遭遇——感情——這種在他們的星球幾乎不存在的東西。戴夫號在改變,不光是從里到外,也包括從外到里……
G. 二戰時期有部有名的電影叫什麼
《莫斯科保衛戰》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戰爭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詞也來自該片——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在犧牲前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卡薩布蘭卡》
在無數影史最偉大的愛情電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亂世佳人》或《羅馬假日》汗顏不已,作為二戰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樣毋庸置疑,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設在二戰時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鎮卡薩布蘭卡,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導向,採用傳統的正敘手法,通過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別離的回憶,及男主角對女主角訴說愁腸苦衷,講述了一段動人、美麗、崇高、宛如童話的愛情故事。無論劇本的改編、導演的掌控、演員的表現均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巴頓將軍》
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本片據說是尼克松他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而「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英雄」的准確定位,堪稱本片成功的關鍵。
《鋼琴家》
淫賊巨匠羅曼·波蘭斯基根據維拉德斯勞·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而成,同時,又在其中大量回顧了自身的童年經歷——作為一名波蘭的猶太人,在德佔區內生不如死、暗無天日的生活。陰郁無望的氛圍、深沉悲涼的心境,在波蘭斯基凄厲決絕的鏡頭下,愈顯猙獰。納粹令人發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藝術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緊牙關。最震撼的鏡頭既不是意念的鋼琴演奏、也不是德國軍官的良心發現;主人公聽到腳步聲遠處的腳步聲,急中生智撲倒在地,一隊路德國兵囂張地跑過,根本沒在意他——鏡頭俯瞰:屍橫遍野。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與《攻克柏林》、《莫斯科保衛戰》並稱蘇聯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蘇聯電影史詩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蘇德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重兵集團,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實施的一系列戰略性攻防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蘇聯政府的協助下,以幾近完美的水準將歐洲戰場的偉大轉折點真實地還原,為20世紀蘇聯戰爭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細細的紅線》
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也是絕無僅有的單純白描太平洋戰場殘酷的瓜達爾康爾島戰役的作品。以調度大場面的控制力見長的導演特蘭斯·馬利克,牽手好萊塢叛逆分子西恩-潘,通過夢魘般恐怖血腥殺戮,探討了「生」與「死」、「理性」與「瘋狂」等戰爭狀態下是非莫辨的艱深問題。導演反復利用俏麗的南太平洋風光來反襯戰爭的慘絕人寰,逃兵發人深省的內心獨白、日軍幽靈一般的突如其來……令戰爭的驚悚、無常登峰造極。
其它還有《烈血軍魂》,還有人翻譯為《最後一顆子彈》等等,最好說明大致情節、導演或反映哪個國家的。
H. 想問一部希區柯克的電影的名字
是《海角擒凶》!!!
劇情簡介:
洛杉磯的飛機製造廠發生了火災,趕去救火的工人伯金被誤認為是製造火災的兇手,伯金的好友也葬身在大火之中。伯金趕到好友家中安慰他的母親,警察追蹤而來,這位了解伯金的母親沒有把他交給警察。
伯金走上了逃亡之路,警察追蹤的陰影不時威脅著他的安全。他想起火災現場一個可疑人物的通信地址,便按著線索追查到托本先生的農場。外表和善的托本先生告訴他查無此人,卻借機通知了警察,伯金也偶然再次發現了那個可疑人物的信件。他雖然奪路逃出庄園,但最終還是落入警察的手中。
在押送途中,伯金趁機再次跳水逃走。暴風雨中,他遇到了雙目失明的好心老人菲利普,並得到老人的信任。老人派自己的侄女佩蒂送伯金去解除手銬,佩蒂卻沒有解除對伯金的誤解,兩人爭執之下,逐漸互相理解。他們的汽車把他們扔在沙漠中,一隊馬戲團的大篷車搭乘了他們,同時也認定伯金是無辜的,並幫他們逃過警察的追捕。
伯金和佩蒂根據線索來到了一個小城,發現了罪犯的接頭地點,伯金讓佩蒂藏起來,自己跟著罪犯來到他們的總部。在總部里,伯金意外的發現了托本和佩蒂,托本是由於菲利普的報警而失去了庄園,佩蒂則是報警後被出賣的。兩人再一次利用機會從室內逃到大廳中舉辦的慈善舞會上,但很快又再次被抓。
第二天,是美國戰艦下水的慶典,破壞分子試圖炸毀軍艦。佩蒂向大廈外發出求救信號,伯金則機警地製造出火警信號,借混亂逃脫。伯金趕到慶典現場,制止了犯罪分子,但又一次被抓住。犯罪分子回到大廈,正好被前來營救佩蒂的警察堵住,只有上次縱火的主犯弗萊一人逃脫。伯金還沒有能向警察解釋清楚,佩蒂一個人追了上去。
弗萊為躲避追蹤,來到自由女神像假作游覽,佩蒂上前搭訕試圖拖延時間,被弗萊發覺。警察和伯金趕到自由女神像,弗萊逃走時從高空摔下而死,破壞分子落得應有下場。
以下地址有詳細介紹。
I. 求電影名
《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
中文名稱:V字仇殺隊
英文名稱:V for Vendetta
別名:V怪客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3CD/AC3 WAF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詹姆斯·麥克提格 James McTeigue
電影演員: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約翰·赫特 John Hurt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區:美國,德國
語言:英語
簡介:
200641103622500.jpg
轉自WAF.com.cn
導 演:詹姆斯·麥克特格 James McTeigue
主 演: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史蒂芬·弗萊 Stephen Fry
約翰·赫特 John Hurt
雨果·維文 Hugo Weaving
Rupert Graves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Roger Allam
Sinéad Cusack
Nicolas de Pruyssenaere
上 映:2006年03月17日
地 區:美國 德國
對 白:英語
評 分:8.2/10( 46522票 )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時 長:132 分鍾
類 型:劇情 科幻 驚秫 動作
分 級:英國:15 澳大利亞:MA 美國:R
發 行:華納兄弟
官方網站:http://vforvendetta.warnerbros.com/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34409/
劇 情: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當時的英國正處於冷酷的極權統治之下,特權等級無情剝削貧困勞動階層,同時以暴力壓制此起彼伏的革命。
女主角艾菲(娜塔莉•波曼飾)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某次遭受匪徒襲擊,千鈞一發時刻被一個蒙面人解救,這個神秘英雄正是被人匿稱為「V」的革命者。V(雨果•維文飾)是個沉靜、知識型的俠客,以對抗極權為己任,希望能以地下革命手段,拯救整個英國被剝削受壓迫的勞動人民。
V的革命行動建基於前英國革命英雄蓋•福克斯(Guy Fawkes)的精神上,這個傳奇人物曾於1605年的11月5日策動一個地下革命行動,以推翻當時的暴君詹姆士一世,但行動之前,他已被發現於國議會地底隧道藏了三十六桶炸葯,隨即被逮捕並被施以絞刑。
V誓要完成福克斯未完的革命事業,在未來世界背起正義使命。承受救命恩情的艾菲對V的身份產生濃厚興趣,並且隨著與他的接近而逐漸揭開了V的真正身份,同時亦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發現,並且開始明白自己與V原來註定在同一陣線,以對付未來社會的腐敗強權……
幕後故事:駭客原班人馬
以《駭客帝國》技驚全球的沃卓斯基兄弟再度出手,泡製這部同樣以未來為背景的奇幻動作電影,這次他們提拔了《駭客帝國》系列的首席助理導演詹姆士•麥提格負責執導本片。其實本片的拍攝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已開始醞釀,但沃卓斯基兄弟當時全力製作《駭客帝國》3部曲,十年過去,兄弟倆認為自己在導演中傾盡精力,故將導演重任交給了麥提格。
《V怪客》改編自原名經典漫畫,原作首現於81年一本叫《Warrior》的漫畫月刊,一出即引起爭議,原作由阿倫•摩亞及大衛•萊特合編,出版26期被迫停刊,五年後,兩位作者在DC漫畫支持下再續推出漫畫,最終令其成為近代科幻漫畫的經典之作。
V 一角由《駭客帝國》系列裡的大反派雨果•維文飾演,之前在Matrix中他一直戴著墨鏡,這次則要戴上面具,只憑聲音演出。在片中飾演V的革命伴侶的是娜塔莉•波曼,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個女工成為反抗極權的革命份子。為了准備演好片中角色,娜塔莉•波曼搜集了多本參考書目,包括一本六七十年代美國激進份子劫獄行動書籍《The Weather Underground》,以及一本有關1605蓋•福克斯革命行動紀錄《Faith and Treason》。
娜塔莉•波曼為了本片拍攝,甚至不惜剃光頭發,這同樣引來眾多關注,在片中她扮演的角色由普通女工成為地下戰士時,有一個剪掉頭發的戲,這個片段要求一次成功,絕對沒有NG的機會,故導演麥提格早已作好一切准備,並與發型師細致組織這個落發場面,不容出錯機會。
製作花絮:呈現未來世界
故事背景被設在未來倫敦,美術設計Owen Paterson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沒有靈魂的未來倫敦市,他與服裝設計Sammy Sheldon採用了灰白色為電影美術布景及服裝的主調,而片中在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大多設施由電視頻道到傢具,都是同一款色,沉悶而單調。
影片大多場景都在德國柏林的片廠拍攝,其中Stage 2片廠更是德國科幻電影《大都會》的拍攝場地,主角V的巢穴The Shadow Gallery就被設置在里。The Shadow Gallery大概位於今日聖保羅大教堂的地下,是個充滿著秘道的革命地下總部。影片的V是個文化藝術的守護者,故他的藏身地點也藏有大量文化產品。例如畢加索等眾多現代藝術品,布景設計師花了很多時間去搜購不同類型的經典作品,當然也付出了龐大的復製版權費。
V的造型,首要是他的面具標志,由於在一次革命行動中被火燒傷,他被迫要戴上以16世紀英雄蓋•福克斯樣貌的面具,這個面具成為了他獨特的標志。影片的面具造型沿襲漫畫原著,導演麥提格不想藉助CG特效,而採用基本的泥漿倒模效果製成,再配合燈光與攝影技巧去表達V的各種神態,主角雨果•維文躲在面具後演戲難度更高,他需要後期參與配音以傳達V在面具後發聲的更佳效果。
V的戰衣植根於16世紀,再結合現代剪裁,令外型看來有點後現代感。他的戰袍內藏有六把飛刀,並有刀套附在內衣上。至於V每次行動完後必留下的紅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屬於名貴的Grand Prix品種,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鮮采購,以確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攝之用。
點評:經典場景不容錯過
又一部根據經典漫畫改編的動作科幻影片,《駭客帝國》原班人馬參與製作,保證影片具有更加絢麗詭異的未來派風格,娜塔莉•波曼剪掉長發的演出也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所有一切都證明這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動作片。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影片中有兩個浩大場面尤其值得關註:
2萬2千塊骨牌倒下場面震撼。這個場景具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它的拍攝同樣需要一次完成,負責堆砌骨牌的人員花了200個小時將骨牌砌好,整個過程令全體工作人員屏息靜氣,稍有風吹草動,如稍大的腳步或聲浪,均會令努力前功盡廢。
500個V同時現身。影片中V的黑帽、黑袍的戰客形象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給敵人更具殺傷力的聲勢,地下軍團均穿上V的裝備,結果一場戲里就曾出現500個V的浩大場面,這與《駭客帝國》中無限復制的史密斯那場戲有異曲同工只妙。
演員表: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 Evey Hammond
史蒂芬·弗萊 Stephen Fry .... Gordon Deitrich
約翰·赫特 John Hurt .... Sutler
Rupert Graves .... Dominic
斯蒂芬·雷 Stephen Rea .... Finch
Roger Allam .... Prothero
Sinéad Cusack .... Dr. Delia Surridge
Nicolas de Pruyssenaere .... Marshal
Selina Giles .... Eveys mother
Gerard Gilroy .... Surveillance Man
Richard Laing .... Leiutenant
Ben Miles .... Dascomb
Tim Pigott-Smith .... Creedy
詹姆斯·普爾弗伊 James Purefoy .... V
John Standing .... Bishop Lilliman
MPAA: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and some language.
http://lib.verycd.com/2006/06/24/0000108156.html
http://lib.verycd.com/2006/06/15/0000106934.html
http://lib.verycd.com/2006/05/05/000010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