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觀看<地理大發現>,<第一,二戰>,<工業革命>文藝復興時期如<莎士比亞>,<達芬奇>等相關影片的觀後感.
《拯救大兵瑞恩》 觀後感 (共兩篇,可以任選一篇)
第一篇
這部電影是98年的老片子了,片子雖老,但堪稱經典。以前看過一次,最近為了學習英語,又下下來看了一遍,幸運的是,除了英文台詞,我得到的東西要比上一遍多得多。其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米勒隊長、狙擊手傑克遜、膽小鬼翻譯厄本。
米勒的確是個好隊長,除了他的指揮能力之外,他堅韌不拔,無所畏懼的性格特徵也令人贊嘆,不到最後一刻決不罷休,即使明知是徒勞的。最後在橋上,他身中數彈,卻仍然坐在地上拿著手槍打坦克。那個喜歡祈禱的神槍手傑克遜,在塔頂為了掩護戰友連發8槍後,被地上的裝甲車一炮轟得粉身碎骨,就在敵人開炮前,他還大聲向身邊的戰友喊「趴下!」,還有那個膽小鬼厄本,第一次看的時候一直對他帶著鄙視的成分,眼睜睜看著敵人在自己面前用刀子殺死了戰友,手中有槍卻不敢還擊,但這次看過卻對他改變了看法。他的內心是善良的,即使到了最後,他鼓起勇氣,抓住了一排德國人,也只殺了其中那個奪去了戰友生命的傢伙,為戰友報了仇。然而,最大的感觸是,為了拯救那個瑞恩,8個人的搜尋小隊有六個人失去了生命,包括米勒隊長。這值得嗎。。。。。。
我不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但看到最後,從米勒隊長臨終前靠著沙包坐在橋上,緊緊握著瑞恩的手緩慢而艱難地對他說:「詹姆斯……別辜負……別辜負大家……」到以及後來活下來的老年瑞恩帶著家人來到墓地,獨自一人坐在米勒墳上的十字架前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樣地說「今天我的家人也來了,他們想跟我來。說真的,我不知道到這里來會有什麼感受,我每天都想著,當日你在橋上說的話,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足夠,希望這至少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時,我流淚了,第一次看還不懂事,年齡也小,有很多內容理解不了,長大了就不一樣,也許在某些人眼裡,這樣做要比丟了100塊錢再花200塊車費回去找傻得多。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果你丟失了最珍貴的東西(不管它是什麼),你會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找回它嗎?甚至包括你的生命?我想我會願意。。。
第二篇
今天晚上集體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這么讓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種諷刺。
現在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可是心情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麼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麼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起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麼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間還有那麼多你留戀的東西啊~
看到片末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傢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麼慘的悲劇了,可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現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
㈡ 前幾天又看了一次經典的二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可惜在下是個軍盲,請問......
這是第29步兵師的標志。
他前面那個白色矩形配橙色菱形的,是軍官的標志。
㈢ 二戰電影觀後感,300或400字左右
推薦:狙擊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
《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鋼琴師》
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2008中
細細的紅線/紅色警戒/紅色警戒線1998
風語者2002
珍珠港2001
很多好電影 初中生可以看 選一部看完寫個感受 自己的感受就好
如果都什麼不思考 會變得很沒有思想